湖心亭看雪测试卷(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测试卷(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测试卷(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

【基础练习】

1.填空。

(1)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是日,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与与,上下一。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3).见余,大喜曰:“ !”拉余同饮。余饮三大而别。

(4).舟子曰:“,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是日更定()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上下一白()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自我表白()

【综合练习】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阅读课,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阅读课,然后问答问题。

(1).课中量词的运用历为人所称道。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课写景有什么特点?

3.作者于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为什么?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酒逢知己干杯少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④君向潇湘我向秦

【拓展练习】

一.阅读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卫伏而就罪。

[注]①藉(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徐喷以烟

D.不以千里称也

2.解释加线句子在中的含义。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3.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二.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他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看着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当晚,他在亨达表店买到了修表工具,和几个学生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告成功,他和学生们高兴得不亦乐乎。陶行知修表一事生动地表明了他对实践的重视。

请你以“实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体自选,题目自拟。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

【基础练习】

1. 略

2.(1).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还还

(2).白色酒杯说明

【综合练习】

1.(1).我撑一只小船,拥披着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赏雪去。

(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成一片,上下全是白色。

(3).见了我,大喜过望,说:“湖里怎么还有这位先生?”拉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后与他们作别。

(4).划船的伙计喃喃地说:“别说相公发痴了,还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哩!”

2. (1).极精妙地选词,各得其所。同时,这些小到了极点的“芥…‘粒”之属,镶在上下一白的天地中,更衬得雪景广阔无垠。

(2).全用白描手法,不加渲染。

3.②③句能与自己同有在冷寂中赏雪的情致,必是性情中人,必是“痴”得可爱,作者在寂寞中得此意外之人,带意外之喜,确有“知音”之感。短短的相逢,也只是强饮三杯酒而已,过后各走西东,自是不必“曾相识”的。

【拓展练习】

人有负盐负薪者

1. 2.(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

3.李惠是一个仔细、认真、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

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似杖击之”。

4.提示: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②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 【内容概述】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结构简析】 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使用白描手法,使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更是对作者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文章写了什么事?——到湖心亭看雪。看到了什么景?——雪景。你从这些写景叙事的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故国之思(思念)、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偶遇知音之乐(愉悦)、孤独落寞的伤感(伤感)之情。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写作特色】 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重点赏析:雪后奇景——【描写雪景的句子(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写景的顺序。【共两句话。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 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

集合单元培优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数学单元培优测试卷 集 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已知集合{}42==x x A ,{}x x x B 22==,则=B A 【 】 (A ){}2,0 (B )2 (C ){}2,0,2- (D ){}2,2- 2. 下列集合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2,3,3,2==N M (B ){}{}2,3,3,2==N M (C )(){}1,+==x y y x M ,{}1+==x y y N (D ){}12+==x y M ,{}12+==x y y N 3. 已知全集{}91≤<-∈=x N x U ,集合{}4,3,1,0=A ,{}A x x y y B ∈==,2,则(C U A ) (C U B )=【 】 (A ){}7,5 (B ){}9,7 (C ){}9,7,5 (D ){}9,8,7,6,5,4,3,2,1 4. 已知集合{}2<=x x A ,{}023>-=x x B ,则【 】 (A )???? ??<=23x x B A (B )?=B A (C )? ?????<=23x x B A (D )=B A R 5.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0=?; ②{}0=?; ③{}?=?; ④?∈0; ⑤{}00∈; ⑥{}?∈?; ⑦{}0??; ⑧{}?≠??.

(A )3 (B )4 (C )5 (D )6 6. 已知集合{}2,2a M =,{}a P 2,2--=,若P M 有三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 】 (A ){}0,1- (B ){}0,1,2-- (C ){}1,0,1- (D ){}0,2- 7. 已知集合{}Z k k x x A ∈==,2,{}Z m m x x B ∈+==,12,{}Z n n x x C ∈+==,14,若A a ∈,B b ∈,则必有【 】 (A )A b a ∈+ (B )B b a ∈+ (C )C b a ∈+ (D )b a +不属于集合A 、B 、C 中的任何一个 8. 已知集合{}32<<-=x x A ,{}9+<<=m x m x B .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a (D )a ≥4- 11. 已知{} 012=++=px x x A ,{}0>=x x M ,若?=M A ,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为【 】 (A ){}2-

p p (C ){}22≤<-p p (D ){}2>p p 12. 若用()A C 表示非空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定义()()()()()()()() ???<-≥-=*B C A C A C B C B C A C B C A C B A ,,,已知{}2,1=A ,()(){} 0222=+++=ax x ax x x B ,且1=*B A ,设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构成集合S ,则()=S C 【 】 (A )4 (B )3 (C )2 (D )1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湖心亭看雪》 【内容概述】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 “痴” 1 (1 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

(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 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 ⑦ ⑩ ( 1、 2、 3、 4、 5、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三、阅读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点明主旨的句子:。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 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用描述法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全体,应是 ( ) A .{x |ax 2+bx +c =0,a ,b ,c ∈R } B .{x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C .{ax 2+bx +c =0|a ,b ,c ∈R } D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B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3.设集合P={立方后等于自身的数},那么集合P 的真子集个数是 ( ) A .3 B .4 C .7 D .8 4.设P={质数},Q={偶数},则P ∩Q 等于 ( ) A . B .2 C .{2} D .N 5.设函数x y 111+=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那么 ( ) A .M={x |x ≠0},N={y |y ≠0} B .M={x |x <0且x ≠-1,或x >0},N={y |y <0,或0<y <1,或y >1} C .M={x |x ≠0},N={y |y ∈R } D .M={x |x <-1,或-1<x <0,或x >0=,N={y |y ≠0} 6.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0t C .x =???>-≤≤)5.3(,50150)5.20(,60t t t t D .x =?????≤<--≤<≤≤)5.65.3(),5.3(50150)5.35.2(,150) 5.20(,60t t t t t 7.已知g (x )=1-2x,f [g (x )]=)0(122≠-x x x ,则f (21)等于 ( ) A .1 B .3 C .15 D .30 8.函数y=x x ++-1912是( )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19341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19341 《湖心亭看雪》练习(1)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二、阅读 (一) 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填空:张岱,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______(籍贯)人。有著作《_____》和《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二) 阅读下文,完成9~15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9.翻译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3)月景尤不可言。 10.文中描写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11.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12.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

微课_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

第4卷第30期2015年12月教育观察 SurveyofEducation Vol.4No.30Dec.2015 一 微课?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 以?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 王永著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福建长乐?350200) [摘一要]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微课以其视频化二碎片化二简洁 化二即时反馈二交互性等特点?成为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又一有力手段?在引导学生预习?整合课堂教学环节?实现知识巩固与拓展等方面?微课发挥了改善阅读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91-02一一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高效教学这一目标?一些新技术二新手段不断被尝试二被应用?微课?在微博二微信等社交软件迅速蹿红互联网之后?在教育领域掀起转变学习方式的热潮?备受关注?许多学校二教师热情参与微课设计制作?优质的微课资源大量出现?成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又一有力手段? 微课?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重点或难点)设计而成的?注重即时反馈的微型化在线视频课件?它具有诸多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如视频化二碎片化二简洁化二即时反馈二交互性等?促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基于此?笔者尝试着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引入一些微课?改善阅读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一些效果?现在?就以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微课?实现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益? 一二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 ?礼记 中庸?中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是学习的第一环节?也是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语文课文预习是最容易被学生轻视的环节??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预习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通读课文?包括原文二注释二课文前的提示二课后的思考练习?梳理字句?初步翻译?标出难点?思考文章内容?记录心得体会?记录疑问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针对文言文的预习只是标注生字词的读音?读一两遍原文?仅此而已?至于翻译二思考二记录疑难皆被忽 略?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反正教师在课堂上会分析?到时注意听就行?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发生变化?课堂教学又有可能形成教师 满堂灌 ?学生 被动学 的不良局面?效益低下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注意力差?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二是厌倦情绪浓?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三是没有掌握文言文预习的方法?四是缺少必要的学习压力等?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针对?湖心亭看雪?的预习制作了一个微课?微课的内容包括课文学习的目标二重点和难点二朗读视频二重点字句解释翻译等?关键是展现文言文预习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这节预习微课首先解决了他们缺少直观方法指导的窘境?让他们懂得了文言文预习的过程与方法?为日后文言文预习打下了基础?其次?不超过10分钟的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更易于注意力的集中?效率很高?再次?微课视频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主动性?最后?学习进度自由掌控?可快可慢?可重复?实现了一对一的学习方式?知识点也容易掌握等?学生愿意预习?也认真预习了? 当然?学生没有掌握预习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制作预习微课?如果学生已经掌握预习方法?教师还可以将课文重点和难点部分单独制作成微课?使课堂教学内容前移?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前学习?思考设疑?然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学习环节?寻找答案? 二二利用微课整合课堂教学环节 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包括 言 与 文 的内容? 1 9[作者简介]王永著(1977 )?男?本科?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DOI :10.16070/https://www.360docs.net/doc/8f17641910.html,45-1388/g4zx.2015.30.043 网络出版时间:2016-01-06 14:49:42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f17641910.html,/kcms/detail/45.1388.G4.20160106.1449.086.html

《好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6)

《好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 (包含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 1.三年级有108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65人,带水果的有63人,每人至少带一种,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19 B. 20 C. 21 D. 22 2.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人. A. 10 B. 15 C. 20 3.三(1)班每人至少订一种课外读物,订《漫画大王》的有25人,订《快乐作文》的有29人,有14人两种刊物都订。三(1)班共有()人。 A. 40 B. 54 C. 68 4.三(2)班同学们订报纸,订语文报纸的有30人,订数学报纸的有26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订报纸的一共有()人。 A. 56 B. 48 C. 40 5.有101个同学带着矿泉水和水果去春游,每人至少带矿泉水或水果中的一种。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48 B. 95 C. 7 6.学校乐队招收了43名新学员,他们或者会拉小提琴,或者会弹电子琴,或者两种乐器都会演奏。据统计,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那么,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名。 A. 7 B. 4 C. 3 7.同学们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况如图,()的说法是正确的。 A. 摘火龙果的有32人 B. 一共有112人摘水果 C. 只摘蜜橘的有60人 D. 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 8.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 A. 8 B. 9 C. 12 9.某科研单位的所有人员至少懂一门外语.经统计,懂英语的人占全所人员的80%,懂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2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精品教案

12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游西湖时)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伴”,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也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令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明]胡来朝 亭立湖心,伊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明]郑焊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张岱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 【写作特色】 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重点赏析:雪后奇景——【描写雪景的句子(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写景的顺序。【共两句话。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 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 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3.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从听觉角度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全景远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湖心亭看雪》测试题

《湖心亭看雪》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湖心亭看雪》的体裁是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的散文大家。 2.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____和游湖人的_______。 3.文中第一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文中第二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4.本文首先交代看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记述了这次赏雪的__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___收束全文。 5.本文文字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写作手法是_______。 6.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就发出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 二、字词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拥毳衣炉火()雾淞沆砀()上下一白()湖中焉得更()()是金陵人()客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 三、翻译句子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四、名句默写 1.古诗文中咏雪的诗句: 2.描写西湖的诗句: 3.表现作者自我陶醉,怡然自得之情的句子是; 4.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和谐统一的句子是: 5.文中表现肃杀冷寂意境的句子是:

五、问答题 1.“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3.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并且文末舟子又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4.怎样理解文中的“痴”字? 5.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6.本文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六、课外古诗词阅读 比较《湖心亭看雪》与《江雪》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江雪》 (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集合基础知识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集合单元测试卷 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理解。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简单的集合;理解空集的含义;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其区别联系。 基础知识: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下列经典例题中例2 (2)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_______;正整数集______、______;整数集_____; 有理数集_______;实数集_________。 (3)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及意义:如: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4)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用符号“___________”来表示。 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用符号“___________”来表示。 (2)交集}{________________B A =?;并集}{________________B A =?; 补集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____ B A ??;A B ____ B A ??;B A ____ B A ?? ②U A C A ?=,U A C A ?=,()U C C A =. ③()()________________B C A C U U =?;()()________________B C A C U U =?

《湖心亭看雪》课后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通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 微课教学设计

29 湖心亭看雪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了三峡的水,观过钱塘江的潮。今天,我们大家一起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阅读课文下注释①了解张岱 三、整体把握 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4、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思考: ⑴、叙事是本文的线索,那么它记叙的是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 ⑵、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⑶、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如何理解这个“痴”字?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⑴、事件——到湖心亭看雪,巧遇金陵二客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金陵二客,舟子,小童 第一段:总写看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亭中与人共饮 ⑵、本文的语言特点:自然,简练 表现手法:白描 白描:一种描写的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简练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找出文中白描的句子。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齐读):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齐读):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一点”、“一痕”、“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 总结:这两句把旷远莽苍与微弱渺小对比,渲染了孤独茫然的一种人生情绪。

⑶、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寄情山水、淡漠孤独的个性。(试着评价此个性,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作者运用了白描、夸张、对比等手法来写景,并通过环境和景物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五、作业 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个人或者事物。字数200字左右。 六、板书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事件——到湖心亭看雪,巧遇金陵二客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金陵二客,舟子,小童 第一段:总写看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亭中与人共饮 本文的语言特点:自然,简练 表现手法:白描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②大雪三日,。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④,,上下一白。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二)9.余客客于客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集合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本

高一数学集合测试题 总分150分 第一卷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 1.下列集合的表示法正确的是( ) A .实数集可表示为R ; B .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可表示为{} (,)0,,x y xy x R y R ≤∈∈; C .集合{}1,2,2,5,7; D .不等式14x -<的解集为{}5x < 2.对于{,(3)0,(4)0,x x Q N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4 B. 3 C. 2 D. 1 3.集合{},,a b c 的子集共有 ( ) A .5个 B .6个 C .7个 D.8个 4.设集合{}{}1,2,3,4,|2P Q x x ==≤,则P Q =( ) A .{}1,2 B .{}3,4 C .{}1 D .{}2,1,0,1,2-- 5.下列五个写法:①{}{}00,1,2;∈②{}0;??③{}{}0,1,21,2,0;? ④0;∈?⑤0??.=?其中错误..写法的个数为 ( ) A .1 B .2 C .3 D .4 6.已知全集{}{}|09,|1U x x A x x a =<<=<<,若非空集合A U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9a a < B .{}|9a a ≤ C .{}|19a a << D .{}|19a a <≤ 7.已知全集{}{}1,2,3,4,5,6,7,8,3,4,5U A ==,{}1,3,6B =,则集合{}2,7,8C =是( ) A .A B B .A B C .()()U U C A C B D .()()U U C A C B 8.设集合(]{} 2,,|1,M m P y y x x R =-∞==-∈,若M P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m ≥- B .1m >- C .1m ≤- D .1m <- 9.定义A-B={} ,,x x A x B ∈?且若A={}1,2,4,6,8,10,B={}1,4,8,则A-B= ( ) A.{}4,8 B.{}1,2,6,10 C.{}1 D.{}2,6,10 10.集合{}{} 2 2 ,1,1,21,2,34,A a a B a a a =+-=--+{}1,A B ?=-则a 的值是( ) A .1- B .0或1 C .0 D . 2

2021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语文试题

2021-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2课《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强.饮(______)崇祯.(______)喃.喃(______)拏.(______)正沸.(______)更.定(______) 一芥.(______)长堤.(______)毳.衣(______)雾凇.(______)铺毡.(______) 沆砀 ..(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______ (2)是.日更(gēng)定矣:是:______ (3)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 (4)焉得更 ...有此人焉得:______更: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______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______ 今义:白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文中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高一数学必修集合》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新

高一数学必修 1:《集合》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已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1或—1 D .1或—1或0 (2)设{} 022=+-=q px x x A ,{} 05)2(62=++++=q x p x x B ,若? ?? ???=21B A I , 则=B A Y ( ) (A )??????-4,31,21 (B )??????-4,21 (C )??????31,21 (D )? ?????21 (3).函数2x y -= 的定义域为( ) A 、(],2-∞ B 、(],1-∞ C 、11,,222????-∞ ? ?????U D 、11,,222? ???-∞ ? ?? ???U (4).设集合{}21<≤-=x x M ,{} 0≤-=k x x N ,若M N M =I ,则k 的取值范围( ) (A )(1,2)- (B )[2,)+∞ (C )(2,)+∞ (D )]2,1[- (5).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M P S I I B 、 ()M P S I U C 、 ()u M P C S I I D 、 ()u M P C S I U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6). 设{ }{} I a A a a =-=-+24122 2 ,,,,,若{}1I C A =-,则a=__________。 (7).已知集合A ={1,2},B ={x x A ?},则集合B= . (8).已知集合{ }{ } A x y y x B x y y x ==-==()|()|,,,322 那么集合A B I = (9).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的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的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