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4第四章根轨迹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1 n
0
(s pi )
i1
K*:0 ~ + K*:0 ~ –
与相角条件有关的需要修改规则:
规则4: 实轴上的根轨迹:凡右边具有偶数个零极点 的线段是根轨迹。
jω
×
×
×σ
规则5:根轨迹的渐近线:共有(n-m)条渐近线
与实轴夹角
a
2k
nm
规则8:出射角和入射角
k 0,1,2,L
m
n
pk
m
n
G(s)H(s) (s zi ) (s pj ) 2k
i 1
j1
— 相角条件
实际上当:开环传函G(s)H(s)的分子分母均为首一时, 若特征方程为以下形式,则绘制零度根轨迹。
m
K * (s zj )
1– 1、
j1 n
0
(s pi )
i1
m
K * (s zj )
1+ 2、
一、性能定性分析:
1.闭环零极点分布与单位阶跃响应的定性分析
设闭环传递函数:
m
C(s)
R(s)
G(s) 1 G(s)H(s)
K
j1
n
s
s zj
si
i 1
A0
lim
S 0
S C(S )
Ak
lim
S Sk
S Sk
C(S )
Z
:闭环零点
i
Si:闭环极点两两互异,
R(s) 1 S
n
C (t ) A0 Ake skt k 1
j)
K v
k 0
K
2
(1) 180º根轨迹 (2) 0º根轨迹
① 实轴轨迹:[-∞, -1]
[-1, ∞]
② 出射角:90 [ 90] 180 90 [ 90] 0
180
0
③ 分离点: 1 1 1
d 1 j d i j d 1
整理得: d 2 2d 0
解根:
d1 2
n
…
j1
m
不变!
5 实轴上某段右侧零、极点个数之和为 偶 数,是根轨迹
6 根轨迹的分离点 不变!
7 与虚轴的交点
不变!
8 起始角与终止角 变了
例2 系统结构图如图,K*= 0→∞变化,试 分别绘制 0°、180°根轨迹。
解:G(s)
K (s 1) s2 2s 2
(s
K (s 1) 1 j)(s 1
i 1
j 1
jk
m
n
zk
i 1
j 1
ik
零度根轨迹与180o根轨迹绘制法则的比较
1 根轨迹的条数 就是特征根的个数
2 根轨迹对称于 实轴
不变!
3 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点
n
m
pi zj
4
∣n-m∣条渐近线对称于实轴,起点
渐近线方向:
a
2k
nm
变了
k
a i1
= 0,1,2,
例1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 *(Ts 1) ,
s(s 1)( s 2)
(1) T=0时,绘制K*从0~ ∞变化的根轨迹,(2)选定K*值,
绘制当T变化时的根轨迹。
Biblioteka Baidu
解:(1)当T=0时,常规根轨迹
K* G(s)
s(s 1)( s 2)
K K* 2 v1
① 实轴上:[-∞, -2], [-1, 0]
[解]打开Matlab,创建一个m文件,输入下列程序片段:
num=[0 0 0 1];%开环传递函数分子系数,降幂排列 den=[1 3 2 0]; %开环传递函数分母系数,降幂排列 rlocus(num,den);
执行之,可得到根轨迹。
4.4 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应用根轨迹法,可以迅速确定出系统在某一可变参数值下的 闭环零、极点位置,得到相应的闭环传递函数。根据闭环零极点 分布,确定(估计)系统的性能。
4.3 广义根轨迹
前面讨论的是以系统的开环根轨迹增益 K 为参数的常规根 轨迹,实际上,也可以绘制除 K 以外的任何参变量的根轨
迹,正反馈根轨迹(即零度根轨迹)。
一、参数根轨迹: 除 K* 之外其他参数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
D(s) 1+G( s )H ( s )=1 K B( s )=0 A( s )
d 1 j d 1 j Kd1
d 2
2
d2 0
d 1 j d 1 j
Kd2
d 1
d 0
2
本节小结
1 .参数根轨迹
— 构造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2. 零度根轨迹
— 注意与绘制180º根轨迹不同的3条法则
1
[例: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Matlab画出系统的根轨迹。
Gk
(s)
s(s
1)( s
2),试利用
(2)当T≠ 0 时,参数根轨迹
D(s) s(s 1)( s 2) K *(Ts 1) 0
G*(s)
s3
K *Ts 3s2 2s
K*
G*(s)
s3
20Ts 3s2 2s
20
K * 20
G*(s)
20Ts
(s 3.84)[s (0.42 j2.24)]
虚轴交点:D(s) s3 3s2 (2 20T )s K * 0
结论:
n
C (t ) A0
Ak e sk t
k 1
(1)Sk都具有负实部(在S左半平面),系统稳定。
(2)Sk远离虚轴,esk t 衰减快,调整时间短。
② 渐近线: a 1
a 60, 180
③ 分离点: 1 1 1 0 d d 1 d 2
④ 虚轴交点:
解根: d1 0.423
K
* d
d
d
1
d
2
0.385
Re[D( j ) 3 2 K * 0
D(s) s3 3s2 2s K * 0
Im[D(
j )
3
2
0
2
K*
6
Re[D( j)] 3 2 20 0
Im[D(
j )]
3
(2
20T
)
0
2.582
T 0.233
K * 20 K* 6 K* 3
二、零度根轨迹 —系统实质上处于正反馈时的根轨迹
m
G( s) H ( s)
K*(s (s p1 )(s
z1 ) (s zm ) p2 ) (s pn )
K * (s zi )
i 1 n
(s pj)
(s)
G(s)
j 1
1 G(s)H(s)
G(s)H(s) K *(s z1) (s zm ) 1 (s p1)(s p2 ) (s pn )
m
( s zi )
G( s )H( s ) K*
i 1 n
1
( s pj )
j1
— 模值条件
(1)闭环特征方程式不变,构造新的等效开环传函;
D(s) 1+G( s )H ( s )=1 agP( s ) =0 Q( s )
a为除 K 以外任意的变化参数,p(s)和Q(s) 与参数a无关。
(2)再用常规根轨迹法则绘制以a为变化参数的根轨迹。
(3)仅闭环极点等效,零点不等效。分析性能时,零点仍用 原闭环系统的零点,极点可用参数根轨迹上的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