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前言一、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义现代社会的交际,听说读写都不用文言,(除台湾写应用文还有些地方用到文言)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文言是"听不到,说不出,读不懂,写不了",那么高考为什么还要考文言文呢?其实高考考纲的制定是由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
大纲对中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方面有明确规定,认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熊江平语)其依据在于:1、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
⑴、从汉字的发展方面看,辨析现代汉语的语素要有古汉语的修养。
⑵、从篇章方面看,多读优秀的文言作品,它那严谨的布局、简洁的行文对提高现代文写作水平有帮助。
⑶、从文学鉴赏方面看,要了解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态,非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不可。
建国以来,大陆的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趋势,传媒和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和古风,变得浅白化和粗俗化。
这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轻视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的恶果。
事实上,以现行的香港中国语文教材来看,中一 30%,中二 35%,中三50%,中四中五50%~80%。
文言文到了高中阶段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001年新一期《中学语文教学》杂志"问题之鉴"栏目中韩军论述了"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八大关系"中就曾指出了"偏了白话,应重视文言"这一语言教育的百年弊症。
单从1993年至2000年高考情况看,高考文言文权重偏低,甚至有下降趋势,分值从93-98年的占15%下降到99-00年的12%(20-18分),题目设置也由最初的八题减到98年的七题到99年、2000年的六题,是不是屈从于现实的挤压呢?……庆幸的是,由于受近一年来人们对中国语文旧有教育进行的深刻反思的影响,人们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转变,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增加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晴雨表的高考将作何调整,值得大家的思考。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3)能够分析和欣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2.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阅读和理解《庄子·逍遥游》一文,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通过翻译和解读《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记载,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3. 第三章:文言文修辞手法欣赏(1)介绍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等。
(2)分析和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第四章:文言文写作技巧(1)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转折等。
(2)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 第五章:文言文与文化传承(1)了解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通过阅读和研究不同的文言文作品,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
2. 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翻译法:学生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祸兮福兮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祸兮福兮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优秀教案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祸兮福兮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祸兮福兮》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与老子的传说、记载,初步了解老子及辩证思想。
2、通过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及成语。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与把握文章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与把握文章中语句的含义。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自学讨论。
预习案一、关于“老子”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又名《老子》,基本概述了老子的思想。
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
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世卓尔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
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指的就是他。
老子书中有许多精辟之言,对社会和民生的剖析,是极为深刻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他所谓的“圣人”,是指当权者;所谓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型,祭完便抛弃了。
老子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时统治者与老百姓关系的实质。
老子的所谓“道”,是其学说之根,主要指主宰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于“一”;但“一”并非孤立存在,矛盾存在的规律决定了其必有对立面,那便有了“二”。
《祸兮福兮》难点测试认知•探索1.课文探索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又名《老子》,基本概述了老子的思想。
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
高中文言文学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学习教案
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结构,还要培养他们独立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选取适合高中生阅读水平的文言文篇目,如《出师表》、《岳阳楼记》等,这些篇目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涵丰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教案应包含对文中重要词汇、句式的详细解析,以及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教案应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手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古人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言风格;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使文言文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教案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案应包含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定期检查,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不仅包括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包括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教案应强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求答案。
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一 文言断句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第二讲题型突破高效答题题型突破一文言断句——5大借助是基础,洞悉异同去排除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考查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
高考全国卷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
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无论是哪种题型,其解题的思路及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
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下五种标志。
一、借助“5”标志,把握断句基本方法标志1:名(代)词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即练即悟】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选自《X衡传》) 答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标志2:对话、引文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即练即悟】2.请用“/”为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标志3: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1《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概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的复杂性,学习文言文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增强文化良渊。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熟悉文言文的结构和语言规律。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用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及其阅读的技巧: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字义理解、翻译技巧等。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材料:《史记》、《左传》、《论语》等。
3.文言文的鉴赏和思考:通过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三、教学方法:1.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复杂性和难度,采用“师生互动”、“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
2.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将文言文阅读融入到生活练习中,如阅读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扩展文化视野。
四、教学反馈:1.采用实时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反馈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
2.针对学生不同成绩水平,量身定制习题,加强练习,提高答题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思考,提高自学和合作能力。
总结:文言文阅读虽然难度较大,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真正把语文课教好文言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修养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和思考能力。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授课设计新人教版教材解析: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
认识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能或缺的知识。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整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授课实质,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
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观察,大多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 18 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观察。
学情解析: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一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
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色、鉴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
考试大纲领求掌握的18 个常有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照本宣科既费时费劲,又容易忘掉。
为了帮助同学们打破这一难点,故编了19 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无聊为幽默,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 个常有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授课目的:1﹑经过介绍常有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使学生认识高考考试纲领。
2﹑经过借助常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能读懂简略文言文。
授课重点难点:1﹑经过解析例句,使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2﹑经过练习训练,增强学生阅读简略文言文的能力。
3、经过学生积极参加“奇思妙想”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授课过程:一、导入:【18 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由于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由于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 个常有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由风,为什么身领悟这么弱呢?讲解一下,由于——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讲解呢?几乎就是(乃)之乎者也相同的空话连篇。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一)能力要求:《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 理解 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此项今年轮空)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分析综合 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 鉴赏评价 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分析:1. 理解(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
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考试说明》把常见的文言虚词,限定为15个,即: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关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考试说明》规定了六种,即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宾语前置和成分省略。
高中古文阅读欣赏课教案
高中古文阅读欣赏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文中的思想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4.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
选取《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为教学文本,通过对这段话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通过提问学生对《论语》的了解情况,引出课题。
- 简述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
- 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讲解
- 逐句讲解文本,重点解析关键词汇和句式。
- 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
互动探究
-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句话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拓展延伸
- 邀请学生分享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 观看与《论语》相关的视频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总结反馈
-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要点。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
作业布置
-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准备下一节课的复习提问。
- 完成一篇关于《论语》中任一章节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800字。
教学反思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 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2008高考卷面失误分析2008年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具体阐述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并将这一要求分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层级,能力层级分别为BcE。
各省市的高考文言文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学生信息的筛选与提取以及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综合全国2008年高考学生答卷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失误1.忽视语境,缺乏分析推断考生不能准确辨析,究其原因,主要是语境意识不强,不能根据上下文推断该词的意思;综合分析能力差,不能从词性、结构、搭配等方面来综合推测;另外,也暴露出部分考生对实词的义项掌握不全面,遇到这些词语时,随意猜测一个了事,不会结合具体语境仔细辨析后再确定。
[例]2008年全国I卷第8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考生不能分析句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看不出名词“檄”后带了宾语“刚”(文章主人公廖刚),即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应作“传檄,用檄文征召”来理解,因此无法判断A项是不正确的一项。
正确答案:A。
2.基础不牢,不会以旧推新考生对虚词的基本用法,掌握不准确,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用法。
另外,对书本上的含有这些虚词的重要句子也不熟悉,不能用已知推未知。
[例]2008年某某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夫六国与奏皆诸侯,其势弱于秦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B项中的第一个“以”,连接的是句子“母夫人老”.为连词,作“因为”讲;第二个“以”则带宾语“之”,为介词,作“因”讲。
一些考生由于对“以“的这些基本用法掌握不好,以致做错。
安徽省长丰县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A. 城下缘木而处 缘:沿着
B. 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
C. 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
D. 美行可以加人 加:超过 2.以下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B. 二君乃与X孟谈阴谋
C. 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
D. 有战胜存亡之功 3.以下各组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那么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那么为罪;不对,那么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对以下句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
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份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案名称:文言文复习教案适用年级:高三主要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2.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3. 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1. 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复习常用文言词汇、古文常用语法词汇、文言虚词等。
2. 句子的结构与翻译:复习文言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语结构等,并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1. 理解古文篇章结构:通过多篇古文的阅读,培养对古文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包括开篇、承接、递进、高潮、结尾等部分。
2. 掌握古文重点句子分析:通过对古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状语等,帮助理解整篇古文的意境。
3. 整体思维理解古文: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对整体思维的运用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推理分析等。
同时,注意借助上下文的提示,理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1. 古文翻译训练:通过训练,掌握古文的翻译技巧,包括句子的翻译、句型的转换等。
2. 古文仿写训练:学习古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古文仿写,模仿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古文赏析和演讲:阅读分析古文,并能够进行赏析和演讲,深入理解古文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四、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1. 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2. 模拟考试:进行文言文的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的要求,并及时总结分析自己在文言文方面的不足,作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某某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假设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假设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那么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新课教学44分钟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二课时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29分钟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渔父》教案
教案:《渔父》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理解《渔父》的历史背景及屈原的生平。
o学生能够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屈原与渔父的不同人生哲学。
2.技能与方法:o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解读《渔父》的内容。
o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艺术及人生哲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引导学生学习屈原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
o培养学生尊重不同人生哲学的态度,鼓励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o《渔父》原文及注释。
o屈原及《楚辞》相关背景资料。
o相关历史文献、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师准备:o设计文言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渔父》内容。
o准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素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艺术及人生哲学。
o准备相关历史文献,以便学生了解《渔父》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活动:o展示屈原的画像或雕塑,介绍其生平及《楚辞》的创作背景。
o提问:“屈原为何被称为‘楚辞之祖’?他的《离骚》等作品是如何反映他的理想与追求的?”•学生活动:o观察图片,聆听教师介绍,初步了解屈原及《楚辞》的背景。
o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文言文阅读指导与初步理解(约15分钟)•教师活动:o分发《渔父》原文及注释,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进行解读。
o提问:“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中有哪些关键语句?”•学生活动:o仔细阅读原文及注释,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进行解读。
o标注关键语句,初步理解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内容。
三、深入解读与对话艺术分析(约20分钟)•教师活动:o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渔父》中的对话艺术,理解屈原与渔父的不同人生哲学。
o提问:“屈原和渔父在对话中分别表达了哪些观点?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o播放相关历史文献、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背景。
•学生活动:o小组讨论,深入分析对话内容,理解屈原与渔父的不同人生哲学。
高三语文《劝学》教案大全
高三语文《劝学》教案大全一【教学内容】《劝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诵默写全文。
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习掌握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默写全文;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2.劝勉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导入: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教学案1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实词学案【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
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一限制成分就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此考点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也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落点】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实词:①古今异义的实词,②一词多义现象,③偏义复词,④常见通假字,⑤单音词和复音词,⑥异读词,⑦实词的活用。
常见误区:1、按照今义理解古义。
如对“当尽力于斯文”一句中“斯文”理解为“文雅”。
2、以常用意义来解释活用意义。
如将“因怪时人之不道”一句中的“怪”理解为“责怪”。
3、按照常用意义来理解偏义复词。
如将“刺诸县短长”中“短长”理解为“短处与长处”。
4、按照一般字的意义来理解通假字的意义。
如“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一句中的“缪”是通假字,通“谬”,谬误;而不能按“缪”的意义来理解。
【复习方法及解题技巧】1、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是做好文言文试题的关键。
题目虽在课外,但答案却在课内。
2、增加阅读量,培养自己的语感。
每天至少必读一篇文言文,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试卷上的。
3、培养对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
【知识网络】(见《考点知识速查速背手册》P123—P139)1、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2、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
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教案
四、了解题型
《醒心亭记》、《游观音崖记》重点讲解。
练习评讲,实践操作。
作业布置
1、徐汇区第六题《放鹤亭记》;
2、黄浦区第六题《畏垒亭记》。
作业反馈
教学反思
1、一年级第二册:《黄州快哉亭记》
本文主旨是作者对“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被贬之后能“不以谪为患”,反而造亭观景,放任于山水之间的乐观处世态度的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借此劝慰自己和手足情深的兄长苏轼。但它的行文构思非常独特:紧扣“快哉”两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显示了苏辙散文的风格。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紧扣“快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感悟景中之情。
思路:
何人:
何景:作者先从江水着笔,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的水面和壮阔气势,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让人感受到江流之盛。作者以江流的开展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作铺垫。
何情:快哉。快哉之一:观览江山形胜之快;快哉之二:凭吊历史遗迹之快
何理:说明人之忧、人之乐与风无关,以此否定前述称快的两项原因。“自得”是快之与否的主因。若能“自得”,则风景能辅之以成快;若不自得,则风景反而成其悲。
(2)、作者面对美丽的秋江月夜之景“饮酒乐甚”,“愀”又从何而来呢?由“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之声而来。闻洞箫之声前,我们从作者的歌声“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感受到作者被贬黄州思君而不能见的失意。第二自然段由轻松到沉重,由愉快到抑郁的过度,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3、了解游记类文言文的试题类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重点难点
1、掌握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了解游记类文言文的试题类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一)》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旧知回顾
2.讨论修改错译句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文言文翻译
课题
文言文翻译(一)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能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以提高得分率。
教学重难点
同上
教学参考
授课方法
点拨式、讨论式、练习式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无
专用教室
无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在原句中改)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
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孔子说:“学习后要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一)能力要求:《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 理解 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此项今年轮空)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分析综合 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 鉴赏评价 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分析:1. 理解(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
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考试说明》把常见的文言虚词,限定为15个,即: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关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考试说明》规定了六种,即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宾语前置和成分省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
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
首先要理解文段中的词义,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
2. 分析综合(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不同的,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往往相对大一些,非得把功夫使在对文段的深入阅读理解、对有关信息作去伪存真的深刻思考上不可。
高考例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既.出塞,出东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1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D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③专以射为戏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
曾在抗击匈奴时冲杀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
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
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其李将军之谓也?“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题型分析:1.从阅读选材的选择上看,其文段一般是“正史”中的纪传性文段,文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一般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主弦律。
如1994年对何子平勤政忠孝的记叙,1995年对郑善果母教子秉公执法的记叙,1996年对郭永刚直抗上、执法爱民的记叙,1997年对权善才被飞骑诬陷的记叙,1998年对李若水忠君爱国、义无反顾的记叙,1999年对苏琼办事讲究艺术的记叙,2000年春季高考对韦仁约不碌碌保妻子事迹的记叙,2000年对胡威清正廉洁的记叙,2001年关心百姓疾苦的徐久思,2002年廉洁自律的李广等。
2.从阅读长度看,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一般在500字左右,超过600字或不足400字的文段一般不选。
3.从命题数量上看,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经过了由多到少的过程:1994年至1997年每个阅读文段命8个小题,1998每个阅读文段命7个小题,1999年至2001年,每个阅读文段命6个小题,2002年5个小题,1个翻译题。
4.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阅读题采用笔答题的方式,命题数量与分值作了相应的调整。
从考查角度看,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一般设两个小题,文言语句的理解一般命一个小题,对文意的分析综合命两个小题,每个小题一般占3分,一道文言翻译主观题(内含2小题),5分,共18分。
5.从题型设计看,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越来越灵活和越来越开放的趋向,单纯的识记和再现性的题目越来越少,涉及古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比重正逐渐增大。
误答原因:文言文阅读题的误答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平时文言文阅读量不足,文言底蕴薄弱,基本词汇识记寥寥,以致在应试中不能读懂原文,找不到正确答案。
2.平时做题轻阅读,重做题,急功近利,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
阅读文言语段与做题本来是基础与目的的关系,阅读是基础,没有深入细致的研读,就根本谈不上做题。
可是有的考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把重心放在了做题上。
由于阅读投入不足,理解浅薄,做题中只是跟着感觉走,以致把题做错。
3.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
有的考生平时在做题中正答率不高,又不能找出失误的原因,因而产生了厌读的心态,失去了做题的自信心,影响了正常思维,自身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掘。
4.不能科学运用应试技巧。
近年来,有些文言文阅读题除用语境法做外,还有一些辅助手法,如“代入法”、“排除法”“互训法”“组词法”等,这些方法运用得好,可以帮助考生准确快捷地做出答案,提高答题效率。
可是有的考生把平时的训练与考试分割开来,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有关的应试技巧。
备考方法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掌握常见古今词义的差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5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不要孤立地背诵文言虚词的字典意义。
3.掌握六种常见文言句式的特,或和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要注意在具体文言语句的理解中学习文言句式和用法特点,不要死背定义和概念。
4.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要领。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言风格和语序有着很大差别,翻译时要有忠于原文的意识,注意语句通顺,语气贯通,语言连贯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