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短波和超短波通信系统2-3

合集下载

超短波电台宽带通信技术研究与实现

超短波电台宽带通信技术研究与实现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选题依据 (1)1.2 超短波电台通信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2)1.3 OFDM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4)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7)第二章 OFDM技术与超短波无线通信信道特性 (8)2.1 OFDM技术基本原理 (8)2.1.1 OFDM系统的基带模型 (8)2.1.2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11)2.2 多径信道的描述参数 (12)2.2.1 瑞利/莱斯衰落 (12)2.2.2 时延扩展与相干带宽 (13)2.2.3 多普勒扩展与相干时间 (14)2.3 超短波电台通信信道特性 (15)2.3.1 信道的多径时延分布 (15)2.3.2 信道的多普勒分析 (17)2.4 本章小结 (19)第三章基于OFDM的无线宽带通信信号处理技术 (21)3.1 通信系统帧结构设计 (21)3.1.1 OFDM参数设计 (21)3.1.2 相位参考符号 (24)3.1.3 OFDM符号与成帧 (25)3.2 基带信号处理 (26)3.2.1 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 (26)3.2.2 差分调制和解调 (29)3.2.3 QPSK映射和QPSK解调 (30)3.2.4 频率交织和频率交织解调 (30)3.2.5 系统同步算法 (32)3.3 中频信号处理 (36)3.3.1 整数倍内插 (37)3.3.2 带通采样 (38)3.3.3 整数倍抽取 (39)3.4 本章小结 (40)第四章信号处理硬件平台及接口技术 (41)4.1 硬件平台及接口 (41)4.2 嵌入式系统及设备驱动 (42)4.2.1 嵌入式Linux系统 (42)4.2.2 嵌入式驱动程序 (43)4.3 ARM与DSP通信技术实现 (44)4.3.1 HPI读写 (44)4.3.2 HPI加载DSP技术 (45)4.4 ARM与FPGA通信技术实现 (46)4.4.1 S3C2410的GPIO读写 (46)4.4.2 通过GPIO加载FPGA技术 (46)4.5 DSP与FPGA通信技术实现 (48)4.6 ARM与PC机通信技术实现 (50)4.7 本章小结 (52)第五章超短波电台OFDM通信系统的实现 (53)5.1 DSP基带信号处理实现 (53)5.1.1 EDMA与中断实现 (53)5.1.2 发送端DSP信号处理 (55)5.1.3 接收端DSP信号处理 (56)5.2 FPGA中频信号处理实现 (60)5.2.1 数字上变频实现 (60)5.2.2 数字下变频实现 (62)5.3 超短波电台通信系统视频传输设计实现 (63)5.3.1 发送端视频数据传输设计 (64)5.3.2 接收端视频数据传输设计 (66)5.4 通信系统性能测试及性能分析 (67)5.5 本章小结 (72)结论 (73)参考文献 (7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77)致谢 (78)第一章绪论1.1 选题依据超短波(Very High Frequency,VHF)通信是指利用30MHz~300MHz超短波频段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也叫甚高频通信。

超短波通信新技术

超短波通信新技术

超短波通信新技术汇报人:2024-01-06•超短波通信技术概述•新型超短波通信技术•超短波通信新技术发展趋势目录•超短波通信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超短波通信新技术应用案例01超短波通信技术概述超短波通信是一种利用超短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无线通信方式。

超短波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信道容量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应急救援等领域。

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超短波通信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电子管和调频技术的发展,超短波通信逐渐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早期发展随着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等技术的发展,超短波通信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传输速率和信道容量得到大幅提升。

现代发展技术发展历程超短波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广泛应用于战术通信、卫星通信、雷达侦察等领域。

军事通信超短波通信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用于飞机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以及飞机之间的空地通信。

航空通信超短波通信技术在航海领域中用于船舶与海岸电台之间的通信,以及船舶之间的船际通信。

航海通信超短波通信技术在应急救援领域中用于快速建立临时通信网络,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急救援应用领域02新型超短波通信技术高速数据传输技术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是超短波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各种高速、实时的通信需求。

高速数据传输技术主要采用多载波调制技术、MIMO技术、OFDM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频谱利用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视频传输、远程控制、物联网等领域,为超短波通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抗干扰技术是超短波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抗干扰技术主要包括扩频技术、跳频技术、自适应滤波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保证通信质量。

抗干扰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军事通信、航空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为超短波通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通信保障。

移动通信(第二章)

移动通信(第二章)
❖ 相干距离与空间选择性衰落
空间选择性衰落用相干距离描述。相干距离定义为两根天 线上的信道响应保持强相关时的最大空间距离。相干距离越短, 角度扩展越大,反之,相干距离越长,角度扩展越小。 典型的角度扩展值为:室内环境 360,城市环境为 20 ,平坦 的农村为 1。
传播损耗模型
❖ Okumura模型(奥村模型) ❖ Okumura-Hata模型 ❖ Hata模型扩展 ❖ COST-231模型 ❖ 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
四种主要的效应
❖ 远近效应 由于接收用户的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站之 间的距离也在随机变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 信号的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时信号的强 弱将不同,离基站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 信号弱。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将进一步加重 信号强弱的不平衡性,甚至出现以强压弱的 现象,即为远近效应。
四种主要的效应
✓若频率管理或系统设计不当,就会造成同
频干扰;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率利用
✓农村:K 4 .7 8 lg f2 1 8 .3 3 lg f 4 0 .9 4
传播损耗模型
❖ Hata模型扩展(适合于个人通信系统)
适用条件: 频率:1500MHz-2000MHz 距离:1km-20km 基站天线高度:30m-200m 移动台天线高度:1m-10m
传播损耗公式 :
L 5 0 ( u r b a n ) 4 6 . 3 3 3 . 9 l g ( f c ) 1 3 . 8 2 l g ( h b ) ( h m ) ( 4 4 . 9 6 . 5 5 l g ( h b ) ) l g ( d ) C M
信号损耗
❖ 多径传播引起的损耗(快衰落): 在数十波长的范围内,接收信号场强的瞬时 值呈现快速变化的特征,这是由多径传播引 起的,称作快衰落,又称作小尺度衰落。其 电平分布一般服从瑞利(Rayleigh)分布或 莱斯(Rice)分布。

航空航天信息概论第2讲机载通信系统

航空航天信息概论第2讲机载通信系统

短波通信
短波通信是指利用频率为3MHz - 30MHz的电磁 波进展的无线电通信。
与其他通信手段相比,短波通信有通信距离远、 机动性好、生存能力强等独特优点,被认为是有 效而经济的远程通信手段。
短波通信
短波波段主要以天波的方式传播。天波依靠电离层对电波 的反射,可建立上千千米的远距离通信链路。
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战场敌我态势瞬息万 变,战机稍纵即逝,话音通信方式已不能满足实 时掌握战场态势的要求。特别是雷达、各种传感 器高速开展,大量的情报再也无法用话音来传送, 机载数据链路应运而生。
数据链
数据链是为了发送和接收数据而把两点连接起来 的方法。数据链包括发送和接收数据终端,以及 控制数据传输过程的链路协议。
超短波通信
超短波通信的频率覆盖30MHz至几个GHz的VHF 和局部UHF频段。超短波信号主要靠直线方式传 输,称为视距通信。当飞机高度为10000米,地 面天线高度为15m时,受地球曲率影响,视距大 约为400km。这样,超短波地一空最大通信距离 一般为350km左右。超短波通信的工作频带较宽, 可以传输多路话音和高速率数据信号。
机载通信系统
机载通信的历史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它起源于19世 纪末。
1864年,英国人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并证明了它在真空中是以光速传播的。
德国人赫兹于1887年用实验方法实现了电磁波的产生和接 收。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分别进展了无线 电通信实验,并研制成功无线电收发信机。
短波信道除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外,还有电离层吸收损耗、 地面反射损耗和系统额外损耗等附加损耗。
在短波通信信道中还存在着干扰,主要有大气噪声、工业 干扰和其他电台的干扰。

网络与通信

网络与通信
连接网络所必需的部件,将服务器或工作站连入网络,实现网络 资源的共享和相互通信。基本功能是实现网络的物理连接和电信 号匹配;接收和执行工作站和服务器送来的各种控制命令;实现 网络的存取控制、信息帧的发送和接收、差错校验和串并代码的 转换等;提供收发数据的缓冲能力;实现无盘工作站的引导和连 接到服务器。
4)接入网AN:是近年来由于用户对高速上网需求的增加而出现的
一种网络。接入网是局域网(或校园网)和城域网之间的桥接区。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5.2.2 计算机网络基础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 2)信息快速传输和集中处理功能 3)均衡负载及分布处理 4)综合信息服务功能
5.3 网络技术
7.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由电话综合数字网(IDN)发展演变而成的,它提 供了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为用户进网提供了一组标准的多用途网络接口 ,其业务范围涵盖了现有通信网的全部业务和多种多样的新型业务,并 继续向宽带化、高速化方向发展。
8. 数据通信、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网络
几乎目前所有的通信系统都是以数据通信系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不仅可以享用传统 的电信业务,如电话、传真等,而且可以享用多种信息服务,如电子邮 件、网上浏览、信息搜索、电子商务、网上娱乐等等。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5.2.1 走进网络
3.网站信息的组织
首先将信息分类,就像图书馆里对书进行分类 放置在不同 的书架上一样。 分类后建立数据库,不同的信息对应不同的数据库文件; 最后,在网页设计时建立超链接。
5.2.2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几乎是和计算机的发展同时起步的。是计算机 技术 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因特网始于1957年。57年美国成立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A R PA 。 6 0 年 代 末 建 成 具 4 个 中 心 节 点 的 A R PA n e t , 并 于 7 0 年 在美秋季计算机会议上公布,从此“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 。71年拥用15个节点,进入实用阶段。 80年代以来,全世界越来越多的计算机采用各种方法连接起来, 组成一个超级网络,即今天的Internet 。97年全国科学技术名 词委员会推荐使用中文译名“因特网”。 现在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短波和超短波

短波和超短波

经过二十多年长期的发展,我国的通信业逐渐形成了2G/3G/4G 并存的局面,手机通讯信号传输都是通过一定频率传输的,而三大 运营商所拥有的频率和网络制式不尽相同,这就造成同一部手机在 三大运营商之间可能不通用。
对于4G网络,目前4G网络(LTE)分为TDD和FDD两种模式,这 两种模式支持的频段是不一样的,他们是这样划分的。 FDD-LTE: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一、 无线电通信
二、 短波通信系统
三、 超短波通信系统
一、无线电通信
定义:无线电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波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
优点:与有线通信方式相比,无线电通信具有通信建立迅速、 通信距离远、机动灵活和组网容易等优点 缺点:衰落严重,易受天电等外界干扰,容易被截获和窃听等 应用:主要用于电报、电话、传真、广播和电视等各种信息
传输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地面、空中、海上和空间通
信。
无线电通信的分类:
按工作频段划分为12个波段
极长波、超长波、特长波、甚长波、长波、中波、 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
根据无线电波的不同波段和传播模式
无线电通信主要分为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
波中继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序号 频段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极低频(ELF) 超低频(SLF) 特低频(ULF) 甚低频(VLF)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CDMA: 这种通行技术较先运行于中国联通公司,工作频率上下行都 在800MHz左右,当时中国联通把它定位于一些高端用户群体,还说 什么幅射小等诸多优点。但因为其基站不是很多,所以导至这种手机 在较偏的地区的信号并不是很好。后来联通把这个搞亏了,于是就卖 给了中国电信,而中国电信也改变了联通以前走的高端路线,将 CDMA手机带到了大众消费者手中(比如装宽带,送手机),后来中 国电信停止了小灵通后,就开始发展CDMA手机业务,而这也是为什 么我们平常用的手机不支持电信卡的原因,因为大部份手机不支持这 个模式。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特点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特点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特点1、长波传播方式主要是绕地球表面以电离层波的形式传播,作用距离可达几千到上万公里,此外,在近距离(200至300公里以内)也可以由地面波传播。

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长波的应用:中远距离通信、地波通播、地波应急通信、长波矿井通信、地下通信、标准频率和时闻广播及无线电导航。

2、中波传播方式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中波的应用: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3、短波传播方式短波信号主要靠电离层反射(天波)传播,也可以和长、中波一样靠地波进行短距离传播。

超短波通信主要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

当通信距离较近时,通常使用鞭状天线,利用地波传播。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当通信距离较远时,应用高架天线或将电台设在较高的地方,利用空间波传播;需要超视距通信时,可采用接力的方式或使用散射通信和卫星通信。

短波的应用:广播和通信。

4、超短波传播方式超短波传播(ultra-short wave propagation),波长为10~1米(相应频率为30~300兆赫)的电波经电离层的传播。

超短波电离层传播有散射传播和透射传播两种主要形式。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超短波的应用:传送电视、调频广播、雷达、导航、移动通信等业务。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高频谱利用率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传输速率,还 可以减少对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和稳定性。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成为未来的重要趋 势。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自适应调制解调、自适应天线调整、自适应信道选择等功能,进 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智能化发展还可以实现通信系统的自主管理和维护,减少人工干预和故障率,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稳 定性和可用性。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帮助通信系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应用场景,满足各 种不同的通信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目录
• 引言 • 短波通信系统 • 超短波通信系统 • 短波通信系统与超短波通信系统的比较 • 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通信系统定义
通信系统是实现信息传输和交换的设 备、设施和网络的组合,主要用于传 递信息,满足人们通信交流的需求。
通信系统分类
根据传输媒介和工作频段,通信系统 可分为短波通信系统、超短波通信系 统、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 。
超短波通信系统
传输质量相对较稳定,信号不易受到干扰和衰落,适用于高 质量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覆盖范围
短波通信系统
覆盖范围较广,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超短波通信系统
覆盖范围相对较小,通常只能实现较近距离的通信,适用于局域网或城域网的应用。
05 未来发展趋势
融合发展
短波通信系统与超短波通信系统的融合,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提高通信的 可靠性和稳定性。例如,在复杂环境中,超短波通信系统可以提供稳定的通信链 路,而在远程通信中,短波通信系统则具有更好的穿透能力和覆盖范围。

短波和超短波解读

短波和超短波解读

CDMA2000: 这也是3G通信标准之一,在几年前中国发放3G牌照的时候,将 这个牌照发放给了中国电信,但因为中国目前所运营的3种3G模式都互 不兼容,所以我们平常市场上支持该模式的手机也比较少。
总的来说,现在市场上的中高端手机普遍都支持两种模式,它们的组合 模式是: 中国移动:GSM、TD-SCDMA 中国联通:GSM、WCDMA 中国电信:CDMA、CDMA2000
这种传播方式是利用对流层及电离层的不均匀性对电波的散射作 用而实现的超视距传播。主要用于超短波和微波的远距离通信。
射线
(a) 电离层
(b)
对流层
(c)
(d)
图 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 (a) 直射传播; (b) 地波传播; (c) 天波传播; (d) 散射传播
二、短波通信系统
主要依靠天波和地波两种传播方式。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一、 无线电通信
二、 短波通信系统
三、 超短波通信系统
一、无线电通信
定义:无线电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波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
优点:与有线通信方式相比,无线电通信具有通信建立迅速、 通信距离远、机动灵活和组网容易等优点 缺点:衰落严重,易受天电等外界干扰,容易被截获和窃听等 应用:主要用于电报、电话、传真、广播和电视等各种信息
1 01 0 1 01 1 1 01 2
气温 随高度 变化曲 线 温度
长波可在 D 层反
射下来,在夜晚 由于 D 层消失, 长波将在 E 层反 射; 中波将在 E 层反 射,但在白天 D 层对电波的吸收 较大,故中波仅 能在夜间由 E 层 反射; 短波将在 F 层反 射;而超短波k m
E层 D层 中波 长波 短波
1 00 km 6 0 km~7 0 k m

现代通信与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现代通信与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现代通信与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摘要:军事通信和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了现代军事通信系统的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卫星通信、散射通信、流星余迹通信、军事光通信等多种传输手段、军事认知无线电等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关键技术,并论述了通信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

关键词:军事通信;指挥管理;信息处理;认知无线电;网络管理未来作战需要通信设备具有高效的机动通信能力、可靠的再生保障能力、电磁环境和电磁兼容性。

通信和举报设备必须实施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

系统必须有良好的顶层设计和相互兼容的开放标准。

系统必须形成路由优化协议。

要着眼于联合作战的要求,突出各种通信手段的融合。

强调通信平台和武器平台之间的相互连接,以满足无缝链接的要求。

通信设备系统要适应新技术开发的要求等。

1卫星通信指挥系统卫星通信指挥系统是指利用卫星通信技术提供移动业务,指挥通信信息的传输、传输、存储和处理的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指挥系统具有非常典型的特点,通过卫星中继站向所有用户提供各种移动通信业务。

因此,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本质上是现代移动通信和传统卫星通信相结合而诞生的产品。

1.1CDMA的应用在卫星通信指挥系统中,由于CDMA具有许多无可取代的独特优点,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CDMA应用的主要优势如下:(1)容量限制比较小,可以顺利地增加用户;(2)可以扩频增益,相邻波束之间可以使用的频率一样,频率具有很强的复用能力;(3)在宽带信息传输中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性能;(4)具有良好的软切换功能,可以运用语音激活功能极大地提高容量;(5)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强,信号频谱的接收和扩展保护性和隐蔽性良好。

1.2多址访问方式卫星通信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具有多点对多点或多址访问的通信能力。

其多址方式主要包括FDMA、SDMA、TDMA和CDMA,与地面上的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方式极为相似。

卫星通信系统的独特优势表现在其多址访问能力。

通信原理第二章(信道)习题及其答案

通信原理第二章(信道)习题及其答案

第二章(信道)习题及其答案【题2-1】设一恒参信道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0()()d H K t ωϕωω⎧=⎨=-⎩其中,0,d K t 都是常数。

试确定信号()s t 通过该信道后的输出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并讨论之。

【答案2-1】 恒参信道的传输函数为:()0()()d j t j H H e K e ωϕωωω-==,根据傅立叶变换可得冲激响应为:0()()d h t K t t σ=-。

根据0()()()i V t V t h t =*可得出输出信号的时域表达式:000()()()()()()d d s t s t h t s t K t t K s t t δ=*=*-=-讨论:题中条件满足理想信道(信号通过无畸变)的条件:()d d H ωωφωωτττ⎧=⎨⎩常数()=-或= 所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失真。

【题2-2】设某恒参信道的幅频特性为[]0()1cos d j t H T e ωω-=+,其中d t 为常数。

试确定信号()s t 通过该信道后的输出表达式并讨论之。

【答案2-2】 该恒参信道的传输函数为()0()()(1cos )d j t j H H e T e ωϕωωωω-==+,根据傅立叶变换可得冲激响应为:0011()()()()22d d d h t t t t t T t t T δδδ=-+--+-+根据0()()()i V t V t h t =⊗可得出输出信号的时域表达式:0000011()()()()()()()2211 ()()()22d d d d d d s t s t h t s t t t t t T t t T s t t s t t T s t t T δδδ⎡⎤=⊗=⊗-+--+-+⎢⎥⎣⎦=-+--+-+讨论:和理想信道的传输特性相比较可知,该恒参信道的幅频特性0()(1cos )H T ωω=+不为常数,所以输出信号存在幅频畸变。

其相频特性()d t ϕωω=-是频率ω的线性函数,所以输出信号不存在相频畸变。

短波和超短波通信系统卷积编码PPT课件

短波和超短波通信系统卷积编码PPT课件

g2 g3
输出序列 111,001,100,110
三、卷积码的编码过程
+
+
g1
输入序列
11
g2
…… 01101
g3
+
卷积码(3,1,3)编码器生成函数
输出序列
g1=an
111,001,100,110,010 ……
g2=an+ an-2
g3=an+ an-1+ an-2 卷积码(3,1,3)编码器
常用的纠错编码
三、卷积码的编码过程
+ +
输入序列
… … ,an+2 an+1, an
an-1 an-2 +
g2 g3
卷积码(3,1,3)编码器生成函数
g1=an
g2=an+ an-2 g3=an+ an-1+ an-2
卷积码(3,1,3)编码器
三、卷积码的编码过程
例1:一个卷积编码器如图所示,试写出这
个编码器各函数发生器的矢量?
特点:纠错能力随着N的增加而增加。 适合用于前向纠错。
译码复杂。
常用的纠错编码
一、卷积码的概念 二、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形式 三、卷积码的编码过程 四、卷积码的图解描述 五、卷积码的译码 六、交织编码和去交织编码
二、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形式
卷积码表示形式:(n, k, N) k: k个信息位 n: n位输出
输入序列
… … ,an+2 an+1, an
+ an-1 an-2
+
g1 =101 g2 =111
g1 g2
输出序列
三、卷积码的编码过程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和抗干扰方法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和抗干扰方法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和抗干扰方法超短波通信又称米波通信,它是利用30MHz-300 MHz的超短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

它的波长范围在1米到10米之间,主要依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其频带宽度是短波频带宽度的10倍之多。

因其具有频带较宽,传输性能较强等方面的优势,超短波通信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探测、移动通信等领域,而且成为我国军事通信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部队战术通信、部队现场通信指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频设备日益多样化,各种干扰现象也随之增多,直接影响通信的效果及其日后的发展。

因此,对超短波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干扰来源并最大限度的对其进行抑制和防范,从而进一步优化通信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1、主要干扰来源分析(1)邻道干扰邻道干扰是指在两个相邻或相近的波道,所传输的信号超过了波道的宽度,从而对临近波道所传播信号造成的干扰。

我们认为,这种干扰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形成:一方面来源于紧随的若干波道的寄生辐射,包含发信边带扩展、边带噪声、杂散辐射等等。

另一方面则来源于移动通信网内一组空间离散的邻近工作频道。

(2)发信机噪声干扰除了邻道干扰之外,发信机噪声干扰也会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

所谓发信机噪声干扰是指以载频为核心,分布频率范围相当宽的噪声。

其频率大小可在在数十千赫到数兆赫的区间,从而对其他发信机所造成的干扰。

这种干扰噪声的大小主要由新频器以及调制器等因素决定。

(3)互调干扰互调干扰通常产生于传输信道中的非线性电路。

当我们在非线性电路中输入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时,在非线性器件的作用之下,会有很多谐波和组合频率分量产生。

这时,接近于所需要的信号频率ω0的组合频率分量就会顺利通过接收机,从而形成互调干扰。

我们认为,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发信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和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

①发动机互调发射机互调干扰是基站使用多个不同频的发射机(频分多址(FDMA)系统)所产生的特殊干扰。

短波与超短波

短波与超短波

一、短波通信短波通信(Short-wave Comunication)是无线电通信的一种。

波长在10 米~100 米之间,频率范围 3 兆赫~30 兆赫。

发射电波要经电离层的反射才能到达接收设备,通信距离较远,是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

由于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容易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短波通信的稳定性较差,噪声较大。

目前,它广泛应用于电报、电话、低速传真通信和广播等方面。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汰,还在快速发展。

1. 短波传播途径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

如前所述,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其传播距离取决于地表介质特性。

海面介质的电导特性对于电波传播最为有利,短波地波信号可以沿海面传播1000 公里左右;陆地表面介质电导特性差,对电波衰耗大,而且不同的陆地表面介质对电波的衰耗程度不一样(潮湿土壤地面衰耗小,干燥沙石地面衰耗大)。

短波信号沿地面最多只能传播几十公里。

地波传播不需要经常改变工作频率,但要考虑障碍物的阻挡,这与天波传播是不同的。

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天波。

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几百至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

但天波是很不稳定的。

在天波传播过程中,路径衰耗、时间延迟、大气噪声、多径效应、电离层衰落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弱化和畸变,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

2. 电离层的作用电离层对短波通信起着主要作用。

电离层是指从距地面大约60 公里到2000 公里处于电离状态的高空大气层。

上疏下密的高空大气层,在太阳紫外线、太阳日冕的软X 射线和太阳表面喷出的微粒流作用下,大气气体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分裂出来,形成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个过程叫电离。

产生电离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分为D、E、F1、F2 四层。

D 层高度60~90 公里,白天可反射2~9MHz 的频率。

山区短波和超短波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山区短波和超短波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山区短波和超短波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山区的地形复杂,通信条件非常恶劣,而且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现有的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这就给山区应急指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发展一种山区短波和超短波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已迫在眉睫。

所谓山区短波和超短波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就是指一种能够在山区内快速建立通信网络,传递指挥信息并迅速响应应急事件的无线通信系统。

运用短波和超短波技术,这种新型通信系统具有以下优点:一、具有大量通信传输频道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不受军区和战场的限制,频道众多,支持数据、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通信,能够处理多机互联,同时支持用户的短平常通讯需求及指挥指挥所需求,从而给作战指挥带来了更好的通信保障。

二、通信能力强短波和超短波的频段都具备高反射的特点,能够穿过山谷、山坡和山洼等地形复杂的区域,能够防止无线电信号出现死角,从而确保应急指挥通信的稳定和可靠性。

三、设备便携因为山区通信设备需要随时携带,所以通信设备应该具有便携轻便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设置和移动,从而更好的适应山区应急指挥的工作需要。

四、操作简单通信设备的使用者在各类场合下,能够快速接受系统培训,学习使用方法,更好的掌握通信设备的使用技巧,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

五、系统稳定在山区短波和超短波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是完全自主开发的通信协议;当通信部署时,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因此,能够使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六、信息安全性有保证为了保证应急指挥信息的安全性,该系统采用了最新的加密技术,确保了通信信息的保密性,使得指挥信息不会被非法篡改或者泄露。

总之,短波和超短波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可以有效地推进山区指挥通信设备的建设,提高山区应急指挥的响应速度和科学性,为山区的应急救援工作带来更科学的规划、更有效的推进。

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体系的构建-精品

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体系的构建-精品

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体系的构建我国是个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泥石流、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相对应的应急通信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急通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通信技术,说其重要是因为其主要以保障通信安全为主要目标,并不是单纯以沟通为H的。

应急通信的适用场合一般在开展重大活动,执行重要任务,发生重大灾害等情况下。

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5.12”汉川大地震、“8.03”云南鲁甸地震等救援和应急通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比各通信方式的优劣,总结并提出了三维多元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并研究了它的组网架构和组网模型。

0前言所谓的三维多元应急网络体系,是在现有应急通信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架构。

在灾害发生时.,各种通信设备损毁严重,灾害严重地区可能会立即中断所有通信,有例可循的是08 年坟川大地震,在这次巨大的地震当中,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对外通信完全中断,震后30个多小时内,依然没有办法和震中进行有效通信。

据地震灾后统计,在地震中损坏有线交换局616个,无线基站16507个,对通信系统的破坏力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尤其是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时,通信很可能会立即中断,如果仅仅依靠任何单一通信方式都无法快速有效和外界建立联系。

这就引出了我们下面要提出的应急通信网络构建方式。

从目前来说,全球极端气象灾害和恶劣地质灾害已经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而且所造成的影响也己经超出了国与国的界限。

应急通信和应急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应急通信和管理的建设上尤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科研,这也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应急机动指挥通信能力完善、稳健。

近几年恐怖袭击、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发展应急通信的极端重要性,只有构建了有效的应急机动指挥通信系统,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保障政府、救援机构、个人、企业之间的通信畅通,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多元化三位一体应急通信网络的提出三维即:有线通信,短波、超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等三位一体,多元则是各种通信手段如短波通信、电台、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等多元结构集体发挥作用。

短波和超短波课件

短波和超短波课件

04
短波和超短波的比 较
工作频段
短波
通常指频率在1.5MHz-30MHz之间的 无线电波。
超短波
通常指频率在30MHz-300MHz之间 以覆盖较广的区域,甚至全球范围。
超短波
主要依靠地面反射传播,传播距离较短,通常用于本地或区域通信。
应用场景
性。
扩频技术
利用扩频码对信号进行调制,实现 信号的频带展宽,从而提高抗干扰 能力和安全性。
跳频技术
通过不断改变工作频率来避开干扰 ,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超短波通信的优缺点
优点
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广、可移动通信等。
缺点
易受地形、建筑物等环境因素影响,信号传输过程中衰减较大,需要中继站支持 ,同时存在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短波
主要用于广播、无线电导航、远程数据 传输等领域,适用于应急通信和远程通 信。
VS
超短波
主要用于电视广播、移动通信(如手机) 、无线麦克风等,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和固 定设施通信。
05
短波和超短波的发 展趋势
短波和超短波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高效能发射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短波和超短波 发射机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取得 了显著提升,能够提供更强大、
更稳定的信号覆盖。
数字调制技术
数字调制技术如QPSK、QAM等 在短波和超短波中得到广泛应用 ,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
干扰能力。
高速数据处理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使得短波和超短波信号的处理速 度大幅提升,为实时通信和大数
据传输提供了可能。
短波和超短波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应急通信
在自然灾害或紧急情况下,短波和超短波因其覆盖范围广、传输 不受复杂地形限制等优点,成为重要的应急通信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干涉衰落
根据此特点,可以 采用频率分集的方法克 服这种衰落。
(1)干涉衰落
★衰落信号的振幅服从瑞利分布
在非骚动短波传播期间,也就是不存在电离层 暴变的时期,电场强度的快变化主要来源于干涉衰 落少量时刻也可能是由于极化衰落。
(1)干涉衰落
★衰落信号的振幅服从瑞利分布
通过长期的观察,证实了遭受快衰落的电场强度振幅服 从瑞利分布。可以证明,在瑞利分布条件下,到达或超过某 给定电场强度值的时间百分数T可由下式计算。
5.相位起伏(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在日出和日落期间呈现出更大的数值,此 时很容易影响采用小频移的窄带电报的传输。此外,在发 生磁暴时,将产生更大的多普勒频移。在电离层平静的夜 间,一般不存在多普勒效应,而在其他时间,多普勒频移 大约在1~2Hz的范围内。当发生磁暴时,频移最高可达 6Hz。以上给出的2~6Hz的多普勒频移是对于单跳模式 传播而言的。若电波按多跳模式传播,则总频移值按下式 计算:
观察时间的50%。若降低给定值 E,如E=0.39Emed,低于中值
8.2dB,此时T=90%;若
E=0.1Emed,低于中值20dB,此 时, T=99.3%。
(1)干涉衰落
此曲线图在短波线路设计中
非常有用,可以用它来计算为提
高线路可通率所需要额外增加的 功率。例如已经计算出保证50%
可通率需要的发射功率为100W,
(二)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5.相位起伏(多普勒频移)
短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多径效应,不仅使接收点的信 号振幅发生随机变化,也使信号的相位起伏不定。即使只 存在一条射线,也就是单一模式传播的条件下,由于电离 层经常性的快速运动以及反射层高度的快速变化,使得传 播路径的长度不断变化,信号的相位也会发生变化,使信 号的频率结构发生变化,频谱产生畸变。这种频率发生变 化,畸变的现象称为多普勒频移。
4.衰落
(2)吸收衰落
产生吸收衰落的原因是D层衰减特性的慢变化, 其时间最长可以持续1小时或更长,因此吸收衰落 属于慢衰落。由于吸收衰落是电离层吸收的变化 引起的,所以它有年、月、季节和昼夜的变化。 吸收衰落有下列特征:
(2)吸收衰落
接收点信号幅度的变化比较慢,其周期从几分 钟到几小时(包括日变化)。
6.静区
在进行短波通信时,天线发射的电波,除有天波传播 外,还有地波传播。一般来说,地波最远可达30公里,而 天波从电离层第一次反射落地(第一跳)的最短距离约为 100公里。可见30~100公里之间的这一区域,地波和 天波都覆盖不到,形成了短波通信的寂静区,简称静区, 也称为盲区。盲区内的通信大多是比较困难的。车载台均 存在通信盲区问题。
6.静区
静区是长期困扰短波“动中通”的一大难题。解决通 信盲区的方法有:一是增大电台的发射功率以延长地波传 播距离;二是采用较低的工作频率。由于静区的大小与电 波频率、电离层电子密度及发射功率有关。频率越低,电 子密度越大,发射功率越大,则静区越小。三是采用高仰 角天线,也称高射天线或喷泉天线,以缩短天波第一跳落 地的距离。仰角是指天线辐射波瓣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仰 角越高,电波第一跳落地的距离越短,盲区越少,当仰角 接近90度时,盲区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3)极化衰落
极化衰落出现的概率远小于干涉衰落。粗略估 计,极化衰落仅占全部衰落的10%~15%。极 化衰落发生时,接收端的电压值均较未衰落时下 降3dB。为了避免这种极化衰落,可以采用几副 具有不同极化方式的接收天线,并且通过选择电 路接到接收机输入端。选择电路总使接收最强信 号的那副天线接到接收机输入端。这种方法称为 极化分集。
T 100e
0.693( E
Emed
)2
(1)干涉衰落
T 100e
0.693( E
Emed
)2
式中 E为给定的电场强度值; Emed为电场强度中值。
根据上式,可画出瑞利衰落下接收端电场强度的 概率分布曲线。
(1)干涉衰落
(1)干涉衰落
从曲线上可以查到:电场强
度达到或超过中值的时间为整个
4.衰落
综上所述,分集接收是克服信号衰落的有效方法。短 波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相距300米的两副天线获取两个 衰落近于不相关的信号样本,或者利用两个工作于不同频 率(频率相差在400Hz以上)的接收机获取两个衰落互 不相关的信号样本,然后按一定规则将两个信号样本相加 (合并),合成的信号电平将比较平稳,衰落程度将大为 减轻。上述利用两副不同位臵的天线进行分集的方法称为 二重空间分集,而利用两个不同频率传输的方法称为二重 频率分集。增加所利用的天线或频率数目,可使分集重数 增加。
对短波整个频段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不存在 频率选择性)。 克服吸收衰落,除了正确地选择频率外,在设 计短波线路时只能靠留功率余量来补偿电离层吸 收的增大。
4.衰落
(3)极化衰落
电波被电离层反射后,其极化已不再和发射天 线辐射时的相同。发射到电离层的平面极化射线 经电离层反射后,由于地磁场的作用,分为两条 椭圆极化射线,经合成形成接收地点的椭圆极化 波。椭圆长轴的大小和相位随着传播路径上电子 密度的随机变化而不断变化,导致接收信号强度 发生变化。
(1)大气噪声
2)每一地区受天电干扰的程度视该地区是否 接近雷电中心而异。在热带和靠近热带的区域, 因雷电较多,天电干扰更严重。
3)天电干扰与接收地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 波的传播条件有关。在短波波段中,出现干扰电 平随频率的增高而加大的情况。这是由于天电干 扰的场强不完全取决于干扰源产生的频谱密度, 而且和干扰的传播条件有关。
再者由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高度均是随机变化的,电波 射线轨迹也随之变化,这使得同一信号由多径传播到达接收端 后信号之间不能保持固定的相位差,使合成的信号振幅随机起 伏。这种衰落由到达接收端的若干个信号干涉造成,故称“干 涉衰落”。
(1)干涉衰落
干涉衰落有下列特征。
★具有明显的频率选择 性
即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具 有不同的衰落特性,因此也 称“选择性衰落。通过试验 证明,当两个信号频率差值 大于400Hz时,他们的衰 落特性相关性就很小了。
(1)干涉衰落
我们把功率增加的倍数称为
“功率余量”,也称“对快衰落
的防护度”,通常用分贝表示。 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为了保证
90%的可通率,留有的功率余量
为:
P 90% 10lg T 10lg 6.6 8.2dB P Tmed
(1)干涉衰落
同理,若要求可通率达到
99.3%,功率余量就应增加到
ftot nf
5.相位起伏(多普勒频移)
ftot nf
式中,n为跳数;△f为单跳多普勒频移; △ftot为总频移值。
(二)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6.静区
由天波的反射原理可知,入射角越小,反射线达到的 地点距发射点越近。当入射角小到一定值时,电波就有可 能穿透电离层而无反射。天线发射的同一频率的电波一般 不是一条射线,而是一簇波束,在此波束中由于入射角度 不同,有的反射的远,有的反射的近,有的穿透电离层而 无反射。很显然,电波的最近反射点至发射点之间是没有 反射电波的,这种现象称为天波的越距。
第二章 短波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一、短波信道和超短波信道的特性
二、短波通信系统
三、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
四、短波通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五、超短波通信系统
一、短波信道和超短波信道的特性
(一)短波和超短波传播的形式
(二)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三)改进无线传输质量的主要措施
(二)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1.最高可用频率(MUF)
4.衰落 衰落有快衰落和慢衰落之分,连续出现持 续时间仅几分之一秒的信号起伏称为快衰落; 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衰落(1小时或者更长)称 为慢衰落。根据衰落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 3种衰落。干涉衰落、吸收衰落、极化衰落。
4.衰落
(1)干涉衰落 若从线路发送端发射恒定幅度的高频信号,由于多径传播, 到达接收端的射线不是一条,而是多条。 这些射线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不同,传播 的距离不同,遭受的衰减不同,所以到达接收端后的幅度也各 不相同。
(二)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7.昼夜间信号差别很大
收听收音机时,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夜间收 到的信号多而强,白天收到的信号少而弱。有时 还有另一种现象,在白天收到的信号,夜间却消 失了。这些现象应如何解释呢?要解释这些现象, 还应从电离层的变化说起。
7.昼夜间信号差别很大
电离层的层数、各层的高度和电子密度在白天和夜间 是不同的。在白天,电离层的电子密度较大,而且存在D 层。当电波穿过D层时受到的吸收很大,再加上E层和F层 的吸收,反射到地面的电波很弱,只有少数在有效通信距 离内大功率发信机送来的电波较强,故收信机在白天收到 的信号弱而少;在夜间,D层消失,而且E层和F层的电子 密度减小,这样电波受到的吸收大大减小,反射到地面的 电波较强,故收信机在夜间收到的信号多而强。
现要求可通率提高至90%,即保 证在90%的时间内,线路保持原
有的通信质量,发射机应增加多
少功率呢?
(1)干涉衰落
从右图曲线上可以查到,当
可通率T=90%时,接收端的电场
强度E将跌落到中值Emed的0.39 倍,接收功率跌落到中值的0.15
倍,所以要达到原有的通信质量,
发射机功率应增加1/0.15=6.6倍。 即发射功率PT=660W。
落,使得正常的瑞利衰落信道上传输数据时,用不
太大的功率获得线路的高可通率。
(1)干涉衰落
★干涉衰落是一种快衰落
根据大量的测量值表明干涉衰落的速率大约为 10~20次/min,衰落深度可达40dB(低于中值),偶 尔达80dB。衰落持续时间通常在4~20ms范围内,是一 种快衰落,与吸收衰落有明显的差别。持续时间的长短可 用于判别是吸收衰落还是干涉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