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汇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
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
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
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
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 5)师生交流。
教学 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 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第一课时
1. 会认“屠、苏”等 2 个字,会写“旧、符”等 2 个字。
教学 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 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
伸( 分钟
)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 日”,迁移学习,让学生
师生读)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
2. 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内容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4.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 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 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 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 意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 (课件出示 10):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2课燕子(第4页)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第3课荷花(第6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日积月累(第14页)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第5课守株待兔(第16页)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1ěi)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

古诗拓展
描写传统节日的名句。 春节: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清明节: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端午节: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其三)》 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重点)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中描写的节日情景。(重点) 4.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中国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难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 (今属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年时,他随父到南 北各地游历,了解民间疾苦。1070年,王安石被 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他不顾大 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后受到保守派的攻击, 被迫辞官,之后新法被废除。 王安石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 题的诗文,他常常运用散文的句法写诗,诗歌遒 劲清新,修辞凝练,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 响。主要作品有《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元日》等。元日》写于他拜相推行新政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 青等习俗。 纷纷:多而杂乱。 欲断魂(hún):形容伤感极深, 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询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 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 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生字讲解)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生字讲解)
9 古诗三首
要注意仔细观笔画顺序哦!
符欲魂借酒何 牧兄独异佳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符欲魂 借酒何 牧兄独 异佳
笔顺: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符号 音符
形近字:付
“寸”横宜长, 字义:①诗中指桃符。②代表
竖钩有力。
事物的标记。③符节。
符欲魂

部首:谷 结构:左右
借酒何
组词:欲望 食欲
牧兄独
形近字:浴
符欲魂 借酒何 牧兄独 异佳
笔顺:

上窄下宽。下部 横长托上,撇与 竖间距适当。
部首:巳 结构:上下 组词:异同 奇异 形近字:导 字义:①另外的。②不同的。
③奇怪,惊奇。④分开。
符欲魂 借酒何 牧兄独 异佳
笔顺:
jiā
右部两个“土”均 首横短,次横长, 两个短竖对正。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佳节 佳话 形近字:挂 字义:美,好。
异佳
“谷”第四笔捺改点,字义:①将要。②想要,希望。
“口”小;“欠”末 撇、捺舒展。
③需要。④欲望。
笔顺:
符欲魂 借酒何 牧兄独 异佳
笔顺:
hún 部首:鬼 结构:左右
组词:魂魄 灵魂
形近字:魄
右部长撇的撇尖 字义: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
伸向“云”下,
人的肉体而单独存在的精神。
竖弯钩超出上部。
符欲魂 借酒何 牧兄独 异佳
符欲魂 借酒何 牧兄独 异佳
笔顺: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为何 任何
形近字:河
字义:表示疑问。
“可”首横长, “口”略小。
符欲魂 借酒何 牧兄独 异佳
笔顺: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目录:第 1 课古诗三首(第 2-3 页)绝句[唐] 杜甫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三衢道中[宋] 曾几第 2 课燕子(第 4 页)第 3 课荷花(第 6 页)日积月累(第 14 页)忆江南[唐] 白居易第 5 课守株待兔(第 16 页)日积月累(第 30 页)第 9 课古诗三首(第 34-35 页)元日[宋] 王安石清明[唐] 杜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日积月累(第 46 页)第 13 课花钟(第 48 页)日积月累(第 58 页)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第 18 课童年的水墨画(第 72 页)日积月累(第 84 页)第 24 课火烧云(第 91-92 页)日积月累(第 96 页)日积月累(第 115 页)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第 1 课古诗三首(第 2-3 页)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 2 课燕子(第 4 页)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第 3 课荷花(第 6 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我会写:旧jiù(怀旧、新旧、念旧)符fú(符号、相符、符合)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魄)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喝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妹、师兄)独dú(单独、独自、孤独)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自行车)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

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讲解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讲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不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还指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对家的思念;千百年来,这句诗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兄(xiōnɡxōnɡ)魂(hún húi)屠(fútú)
苏(shūsū)异(yìì)欲(yùyǜ)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二、结合诗句,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A.太阳落山时B.天刚亮时C.傍晚时分
2.每逢佳节倍思亲。()
A.加倍B.一倍
三、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一连。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元宵节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端午节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主题: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同步练习

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同步练习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主题:《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注解: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鉴赏:诗的前两句:这两句写“元日”(春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诗的后两句:“曈曈”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全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

通过对“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除旧迎新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第2课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微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知识教学9.古诗三首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7.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译文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春联取下,换上新的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生字组词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生字组词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生字组词旧:念旧仍旧陈旧依旧符:符咒符合符号欲:欲望物欲魂:花魂灵魂国魂借:借款借口借助酒:酒席酒徒酒吧何:几何如何何处牧:牧场牧童牧师兄:兄长兄弟世兄仁兄独:独立独唱单独独生异:讶异奇异异样差异佳:佳肴佳期佳酿佳句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生字组词 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我会写:旧ji(怀旧、旧事、念旧)符f(符号、相符、音符)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何时、何地、何苦)牧m(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单独、独自、独立)异y (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生字组词侯 (hu) (侯爷) (王侯将相)章(zhānɡ) (文章) (章法)泣(q)(哭泣)(抽泣)盈 (ynɡ) (充盈) (笑盈盈)脉 (mi) (脉搏) (叶脉)栖(qī) (栖息) (两栖)鸦(yā) (乌鸦) (寒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生字组词 4我会认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惠hu(恩惠)崇chng(崇尚)豚tn(海豚)减jiǎn(减少)我会写融(融化)(融合)(融通)燕(燕子)(乳燕)(燕窝)鸳(鸳鸯)(海鸳)(鸳凤)鸯(鸳鸯)(鸯锦)(鸯龟)惠(恩惠)(实惠)(优惠)崇(崇尚)(崇高)(崇拜)芦(芦苇)(芦柑)(芦荟)芽(发芽)(豆芽)(麦芽)梅(梅花)(杨梅)(腊梅)溪(小溪)(溪水)(溪谷)泛(广泛)(泛滥)(泛应)减(减少)(加减)(减肥)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仞 rn 千仞九仞岳 yu 五岳岳父摩 m 摩擦按摩遗 y 遗忘遗憾涕 t 鼻涕涕泪巫wū 巫婆女巫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生字组词 6一、给下列生字注音欲牧何倍异佳借符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旧()()()魂()()()兄()()()独()()()苏()()()酒()()()屠()()()三、比一比,再组词欲()()牧()()浴()()收()()何()()倍()()河()()陪()()异()()佳()()导()()桂()()借()()符()()惜()()府()()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shǎo() zhng()少中sho()zhōng()7、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我会写:侯hu:侯爵公侯封侯侯门似海章zhāng:乐章篇章简章盖章约法三章泣q: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ng:充盈丰盈盈利盈余热泪盈眶脉m:脉脉脉脉含情栖qī:栖息栖居栖身两栖鸦yā:乌鸦鸦片鸦雀无声鸦片战争8、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我会写注音及组词芙:f(芙蓉、芙蓉楼、出水芙蓉)蓉:rng(豆蓉、莲蓉、椰蓉)洛:lu(洛阳、洛河、洛神)壶:h(水壶、茶壶、酒壶)雁:yn(大雁、雁群、沉鱼落雁)砚:yn(砚台、洗砚池、笔墨纸砚)乾:qin(乾坤、乾隆、朗朗乾坤)坤:kūn(乾坤、坤角、扭转乾坤)9、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络 (lu) (脉络) (网络)锤 (chu) (捶打)(锤炼)凿 (zo) (确凿) (凿子)焚 (fn) (焚烧) (焚毁)1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1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暮:暮色朝暮暮春暮年晨钟暮鼓吟:吟诗吟诵吟咏呻吟吟风弄月题:题字题目题材问题文不对题侧:侧面侧重一侧侧身旁敲侧击峰:山峰峰顶高峰洪峰峰回路转庐:茅庐庐舍草庐庐山缘:缘由边缘缘分有缘无缘无故降:投降降伏降服宁死不降降龙伏虎阁:阁楼阁下出阁闺阁亭台楼阁费:花费消费费力收费煞费苦心须:必须无须胡须触须花须根须逊:逊色谦逊稍逊一筹出言不逊输:输赢认输输血输送满盘皆输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生字组词 1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译文】清明时节,细雨纷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诗三首《元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组诗,描写了新年的喜庆氛围和新的一年带来的美好希望。

这三首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元日》和《长恨歌》。

以下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知识点一:背景知识古代士人常会将自己的感慨、情绪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写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诗成为了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本课中的三首诗均为唐代的作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些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

知识点二:《登鹳雀楼》知识点三:《元日》知识点四:《长恨歌》知识点五:古诗的特点古诗的特点是句式简洁、意象丰富、言简意赅。

它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诗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知识点六:赏析古诗的方法赏析古诗可以从字词理解、情感揭示和诗意领悟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我们要理解诗中的字词的意义,了解句子的结构和诗的整体结构;其次,我们要揭示诗中表达的情感,体验诗人的情绪和思考;最后,我们要领悟诗意,思考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和意义。

知识点七:古诗的背后故事每首古诗都有它的背后故事,了解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比如,《元日》的背后故事是唐代文人在元旦这一天常常相互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贴近这些古诗,增强欣赏的乐趣。

知识点八:写一首古诗古诗是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写古诗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可以在学习这些古诗的基础上,尝试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作品,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课外积累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课外积累

9古诗三首
◆桃符的来历
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旁,意在祈福灭祸。

最后人们为了省事儿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两位神仙的名字。

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名师配套课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名师配套课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 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想起已 逝的亲人,心里很是凄迷哀伤。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遥远。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 只见在远处那开满红杏的地方,有酒旗招 展。
形 纷 —— 粉 近 魂 —— 鬼
何 —— 荷
字 遥 —— 摇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 古诗三首
王维年仅15岁时,就告别家乡来 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 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 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 念家乡亲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最早的爆竹只是将
竹子放入火中焚烧,因会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故 称爆竹。
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 “响鞭”、“鞭”。 除夕夜放爆竹,在我国已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了,老百姓燃放爆竹一是迎接新年的到来,二 是借以驱邪,希望新的一年喜庆吉利。
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后由唐 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相传孙思邈每年腊月, 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 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疫病。以后,经过历代 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兄 符 上下结构 异
练书写
牧 “横”变“提”
诗词品析 深入探究
元日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年级语文下册 9小学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9小学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知识点:我会写: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

3. 学习一组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感受节日的气氛,传承祖国文化。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

汉族。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

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符:fú(符号、相符、音符)
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é(何时、何地、何苦)
牧:mù(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ú(单独、独自、独立)
异:yì(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屠:tú(屠刀、屠户、屠杀)
苏:sū(苏醒、复苏、紫苏)
倍:bèi(几倍、加倍、事半功倍)
五、多音字
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
六、理解诗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不能够回家扫墓的人落魄断魂,孤零零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

七、问题归纳
1.《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写的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2.《清明》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清明节。

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重阳节。

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
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八、课文主题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写出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主要描绘了春节人们放爆竹、畅饮屠苏酒、用新桃换旧符等热闹场面。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南春雨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亲人团聚、插茱萸、登高望远的场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