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 -
乡村旅游外文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外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7a54a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0.png)
乡村旅游外文文献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提供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休闲方式,还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的外文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乡村旅游研究提供参考。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体验农村生活、了解乡村文化、参观农村景点等。
二、乡村旅游的影响1.经济影响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对当地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环境影响乡村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乡村旅游能够促进环境保护,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意识。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社会影响乡村旅游能够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同时,乡村旅游也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旅游也将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乡村旅游将融合更多的元素,如文化、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
2.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乡村旅游将更加智能化。
游客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线上预订、线下导航、语音导览等。
3.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同时,乡村旅游也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福利。
四、乡村旅游的挑战1.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
2.品质和服务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
3.环境和文化保护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注重环境和文化保护。
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存在环境和文化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
五、结论乡村旅游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旅游形式,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
旅游业对环境影响调查报告
![旅游业对环境影响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9a22a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8.png)
旅游业对环境影响调查报告1. 引言旅游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一系列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 水资源的消耗旅游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包括酒店、餐饮等设施以及游客的日常用水等。
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水资源供应已经出现供需矛盾,甚至出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2.2 自然景观的破坏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旅游景区不惜破坏自然景观,进行开发建设,导致了许多珍贵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破碎化。
2.3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这直接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部分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砍伐、采石等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物栖息地,使得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3. 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3.1 大气污染旅游业带来的交通工具、酒店和旅游景区的排放物质,增加了大气污染的风险。
例如,旅游巴士、游船等大型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对周边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污染影响。
3.2 垃圾和废水排放旅游景区的大量人流带来了大量的垃圾和废水排放。
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地区来说,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的问题是严峻的挑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4.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1 提高环境意识旅游从业者和游客应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例如,酒店应推行节水、节电措施,游客应遵守旅游景区的相关规定,不随意破坏环境。
4.2 调整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采取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压力。
例如,可以发展生态旅游,推广低碳旅游方式。
4.3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景区和企业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定和标准,确保旅游业的发展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
5. 结论旅游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包括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1c05c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9.png)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保护和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中国,生态旅游正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中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因此在生态旅游方面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使得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得到加强,旅游业收入和就业机会连年增长。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1.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因此如何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的评价,以及游客满意度和需求的研究,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者关注如何在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研究中,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社区参与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生态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游客市场调查、消费偏好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研究,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态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学评价和管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科学评价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和科学开发,同时加强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保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生态旅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倾向于跨学科的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维度问题。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dc004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6.png)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旅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还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者在生态旅游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了解我国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1. 研究主题在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主题较为多样化。
其中,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许多研究通过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生态旅游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此外,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了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多采用了综合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综合分析法主要用于对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理论框架和发展模式。
实地调研法主要用于研究生态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走访调研和数据采集,实地观察和分析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状况和环境变化。
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满意情况。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还有待提高。
目前研究主题偏重经济和环境方面,对于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北部湾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北部湾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fda2058960590c69fc376d8.png)
论文题目关于北部湾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摘要旅游生态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区域或范围内,各种生物群落及非生物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广西北部湾滨海地区被视之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四极经济区,各方都很看好该区域的合作发展。
从2006年7月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构想以来,区域成员各方就一致把旅游发展作为该区域的重点之一和先行启动的项目。
并认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应该建立旅游环境保护的机制,这样才可能遏制该区域环境恶化的趋势。
目前,北部湾滨海的旅游生态环境面临了许多挑战,如何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保护好北部湾滨海的旅游生态环境,对北部湾滨海未来的旅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影响。
为此,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人阅读了相关15篇文献并归纳总结出作者关于北部湾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北部湾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目录前言 (1)一、旅游生态环境概述 (1)(一)旅游生态环境的涵义 (1)(二)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二、关于北部湾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2)(一)有利于对滨海特有旅游资源的保护 (2)(二)有利于增强旅游吸引力,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2)(三)有利于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可持性 (2)三、关于北部湾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3)(一)必须加强区域政府间合作 (3)(二)强化立法 (3)(三)完善旅游生态环境监测设施 (4)(四)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4)结束语 (6)前言旅游产业是与环境保护事业目标最为一致、矛盾冲突最小的一个产业。
因此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成为各地政府普遍重视发展的一个清洁产业,纷纷竞相发展当地旅游。
随着环北部湾、泛北部湾等概念的提出,尤其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北部湾滨海的旅游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仅在2007年,该地区主要滨海旅游地北海、钦州、防城港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5.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16亿,约占广西旅游总收入的11.83%[1]。
浅析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浅析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62cf8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c.png)
浅析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摘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目的地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虽然旅游业带来了经济收益,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资源过度开发、垃圾污染和生态破坏。
旅游业也可以促进目的地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在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中,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变得更为关键。
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保护目的地环境。
旅游业发展需要重视环境影响,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和目的地环境之间需要更好的协调和平衡。
【关键词】旅游业, 目的地环境, 环境影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智慧旅游, 环境保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 推动, 重视, 发展1. 引言1.1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地区发展。
随着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业愈发繁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旅游业的发展也给目的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往往会给目的地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例如水资源的枯竭、土地的沙漠化、垃圾污染等问题。
而且,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影响周边生物多样性。
为了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对待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和保护。
1.2 目的地环境的重要性目的地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质量和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优美、清洁、安全的目的地环境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目的地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会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甚至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保护目的地环境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游客,更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许多目的地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
旅游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调研报告
![旅游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be3e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9.png)
旅游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调研报告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成为了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查旅游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近年来,国际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度假及休闲的方式。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9年国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5亿人次。
二、旅游对环境的直接影响1. 能源消耗旅游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包括交通工具、酒店等的能源消耗。
大量的旅游客流量导致交通拥堵,增加了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同时也加剧了空气污染。
2. 水资源消耗旅游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非常巨大。
旅游场所和酒店对于水的需求量巨大,而常常存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此外,旅游业也给当地的水资源供应和水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3. 垃圾产生与处理旅游景点和旅游区域产生的垃圾数量巨大,而且这些垃圾往往难以处理。
尤其是一些山区和海滨旅游地,大量的游客产生的垃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自然景观破坏大量的旅游开发破坏了一些珍贵的自然景观。
建设酒店、度假村和旅游设施通常需要大面积开垦土地,这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2. 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致使一些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到威胁。
过度的人类活动和旅游开发导致野生动物生境破坏,使一些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四、可持续旅游的实践与建议为了解决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持续旅游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一些实践和建议:1. 节能减排旅游企业应该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倡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汽车排放等。
酒店和旅游景点也应该运用节能技术,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
2. 水资源管理旅游企业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倡游客节约用水。
同时,酒店和景区应该建立合理的供水系统,减少浪费和滥用水资源的现象。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1942b0eb8f67c1cfbd6b860.png)
旅游管理论文浅谈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一、促进生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生物的保护珍稀濒危生物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点)内,这些是在人类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下遗留下来的、个可多得的“自然遗产”由于其生态系统保护良好,景观及环境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高,为人们进行生态旅游提供了极佳的资源与环境。
从前,对于自然保护区(点)主要强调的是保护,绝对保护其资源与环境,结果是经费投入少,管理不力,保护区内及周围群众生活无保障,偷伐、偷猎、愉垦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自然保护无力,未能达到真正的保护。
在自然保护区内开辟生态旅游小区,一方面可以起到对周围群众和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二是为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生物保护等寻求到经济支撑,增加保护和管理的力度;二是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可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上,南非芬达自然保护区所作的贡献引入瞩目。
它成功地将土地恢复改造成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还引入并繁育猎豹、非洲狮等野生动物。
二、促进水体保护和水体污染的治理旅游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对水体保护和水体污染治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些旅游地域山清水秀,水体洁净,优于周围其他地域的水体环境。
例如,从1999年8月起,桂林市开始姑实施“两江四湖”工程,该工程涉及的环城水系包括三个部分.即:由木龙湖、桂湖、格湖、杉湖与油江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连通构成二环水系;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构成三环水系。
工程通过开挖木龙湖、引水入湖、内湖清淤截污、生态护岸、新景桥建设、升船机、船闸、防洪排涝工程以及周边旧房拆除、文物古迹恢复整理、园林绿化、景观配置等一系列措施,将漓江、桃花江与内湖水面连通,从根本上改善了内湖水环境质量,丰水期可以做到5天一换,枯水期限也可以10天一换;使桂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还为桂林增加了“两江四湖夜游”旅游项目,推进了旅游产品创新步伐。
三、促进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洁净的大气本身对旅游者就有较强的吸引力,也是旅游环境质量较高的一种体现。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c1f1b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c.png)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探讨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旅游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导致资源的快速消耗。
著名景点周边的水、电、燃料等资源供应常常无法满足需求,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此外,过度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破坏当地的植被、土壤和水域资源。
例如,为了满足旅游业的需求,一些大规模建设项目可能会砍伐大量树木,填湖造地,损害生态平衡。
二、水资源的压力旅游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往往超过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
大量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使用水资源,如洗浴、冲洗衣物等,导致当地面临水资源稀缺和水质恶化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导致过度抽取地下水,进而引发地面下陷和入海水淡化的问题。
三、垃圾和污染问题旅游业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游客在旅游景点留下的垃圾、浮动垃圾以及处理不当的污水都会污染周围的土壤和水域。
此外,旅游业还会导致车辆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增加,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四、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旅游业的发展也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
大规模的游客涌入可能破坏当地自然环境,扰乱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一些濒危物种的灭绝。
旅游活动中的非法捕捞、买卖珍稀动植物制品等行为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解决方案:可持续旅游为了减缓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持续旅游已成为应对之道。
可持续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吸引游客。
一、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教育,提高游客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解,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目的地可以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的展览、讲座和户外活动,引导游客关注环境问题并采取积极行动。
二、推动可持续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旅游目的地应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合理规划旅游区域、景点和基础设施,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国内旅游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调查
![国内旅游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d29995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d.png)
国内旅游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调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量人口涌入旅游景点,国内旅游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就国内旅游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进行调查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一、国内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旅游开发导致生态破坏:为了满足旅游需求,一些旅游景点进行了大规模开发,这不可避免地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例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兴建酒店、修筑道路等,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2.景区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一些热门景区由于过度开发,人流量巨大,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如景区内垃圾处理不善,环境卫生差,甚至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
3.景区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国内旅游的持续发展无疑也对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车辆排放物的增加,不仅加剧了空气污染,还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威胁。
二、国内旅游对社会环境的影响1.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国内旅游业的兴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旅游景区的兴建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2.背离了传统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或古建筑也被改造成商业化的旅游景点,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
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吸引游客,改变了原本的风貌,使得当地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威胁。
3.旅游景区治理的不足:一些旅游景点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导致景区变得杂乱无序,噪音和人流拥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国内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影响1.文化遗产开发失去原汁原味: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等成为国内旅游的重要景点,但过度开发和商业化使得这些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受到了破坏,旅游过程中也存在着文物被破坏和盗窃的问题。
2.文化遗产保护的加强: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促使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加强。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了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旨在确保国内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减到最低。
课题研究论文:旅游发展对目的地地理环境的破坏及保护对策
![课题研究论文:旅游发展对目的地地理环境的破坏及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29593eede80d4d8d05a4fb4.png)
130089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开展对目的地地理环境的破坏及保护对策旅游的合理开发其本质上是通过当地自然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减少或者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一个游玩的场地并且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旅游开展来看,旅游开发者往往注重的只是眼前的经济利益,急功近利,无视了对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造成了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以及环境的破坏。
一、旅游开展对目的地地理环境的破坏〔一〕大气质量降低旅游作为当今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者空间方位移动的活动,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开展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外出的主要方式,二氧化碳作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废气排放,严重降低了大气的质量。
与此同时,旅游景观作为人员密集的重要产所,游客排放的二氧化碳,生活能源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景观运行排放的二氧化碳等都直接影响着大气环境。
〔二〕野生动物遭到伤害观看、拍摄、打猎已经成为局部旅游景观中的一项活动,动物园中被人们训化的动物,远远不如野生动物对人们带来的吸引。
越来越多的游客聚集到野生动物丰富的地区,人类的进入严重影?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动物的捕食与繁衍。
更有一些游客沉迷于对美味的渴求以及狩猎的刺激,致使野生动物遭到严重的伤害。
〔三〕水体污染严重名山大川作为我国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的欣赏,水体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开展。
我国自然环境独特,其中旅游景观中就有很多以水体为主的旅游景观,并且围绕当地丰富的水体自然开设了划船、航行、漂流、垂钓、游泳等多种水上工程。
水体资源极为脆弱,因此在旅游活动中稍微的管理不慎就会造成当地水体的污染。
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会导致大量的藻类繁衍滋生,随之而来的就会使得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
不仅当地的水体严重污染甚至会在流动的情况下扩大污染范围,旅游景观也会逐渐消失。
西湖、九寨沟、三峡等地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当地的水体如今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遭受着严重的污染。
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报告
![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492b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7.png)
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影响1.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旅游业的发展导致自然景区的人口密集增加,游客的涌入给自然景观造成了不可修复的破坏。
过度踩踏、乱丢垃圾等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2.水资源的浪费旅游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当地可能会过度开采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涸,给生态平衡带来威胁。
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大量土地开发和建设,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野生动植物因此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三、旅游业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1.制定法律和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旅游业发展需要遵守的生态保护规定。
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2.加强环境教育在旅游景区设置环保宣传牌和展示区,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增加游客的环保知识,引导他们文明旅游,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推行可持续旅游发展鼓励旅游业从大规模开发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推行低碳旅游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例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建设环保型旅游设施等。
四、案例分析:马尔代夫的生态破坏与保护以马尔代夫为例,该国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国家,但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其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马尔代夫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乱建乱开发,并鼓励环保旅游。
五、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平衡1.探索多元发展模式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需要平衡生态保护。
政府应该鼓励多元发展,降低旅游业的对经济的依赖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消耗。
2.推动旅游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与旅游业有关的生态产业,例如生态农业、生态旅居等,既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又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浅析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浅析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b2b511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1.png)
浅析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引言旅游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能够为目的地地区带来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促进文化交流。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对目的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进行浅析。
1. 消耗自然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对目的地的自然资源消耗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酒店、游泳池和其他旅游设施的运营。
在一些资源稀缺的地区,过量的水资源使用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破坏。
此外,旅游业发展还需要使用能源、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也可能受到过度开发和破坏。
2. 生态环境破坏旅游业发展可能对目的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过度的建筑开发可能破坏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高密度的旅游设施建设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覆盖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垃圾和污染物的增加,对水源、空气品质和土壤质量造成污染。
3. 文化冲击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对目的地的文化产生冲击。
大量的游客涌入目的地可能导致当地文化的商业化和传统的流失。
一些旅游景点可能变得商业化、过度开发和失去原有的文化特色,给当地社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过度的旅游开发还可能导致当地人对自己的文化失去认同感。
4. 社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目的地社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通常伴随着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导致当地劳动力的流失,尤其是在旅游业的薪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此外,过度依赖旅游业可能使目的地社区的经济过于单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5.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了减轻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负面影响,相关各方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例如,旅游业企业应推广节能环保的经营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业的规范和管理,确保旅游开发与当地环境的协调。
同样,游客也应有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遵守目的地的文化和生态保护规定。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7650d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b.png)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全球环境造成了重要影响。
随着旅游活动的增加和旅游目的地的不断扩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重点分析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旅游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入,还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首先,旅游开发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导致土地的开发和森林的砍伐,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危害了当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还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旅游活动产生的垃圾、废水和废气不仅污染了土地、水源和空气,还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福祉。
其次,旅游开发对当地社区和文化遗产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当地文化和传统常常被商业化和改变。
当地居民可能被迫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适应游客的需要。
此外,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也可能导致当地社区的过度商业化,导致房地产泡沫和土地的充裕使用,进而破坏市区的原有景观和建筑风格。
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有几个关键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应制定严格的环境监管政策,并对旅游开发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管。
这些政策和规定必须确保旅游开发中的建设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限制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并规定可持续性的开发要求。
其次,应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游客的环境教育和培训。
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环境责任感和行动能力,以减少负面影响。
此外,旅游业还应积极推动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并鼓励游客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旅行方式,例如骑自行车或步行,减少对交通工具的依赖,以降低碳排放。
此外,还应鼓励旅游业与当地社区和保护组织合作,促进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相协调。
这种合作可以通过建立共同利益和责任的伙伴关系,保护自然资源并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
例如,可以开展生态旅游项目,以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3ac90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d.png)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本文通过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
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与设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指出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亮点和不足,为生态旅游爱好者提供参考。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也日益增多,成为了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和不足,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国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其中,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森林、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则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
在开发利用方面,国内生态旅游资源呈现出地域性和类型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是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承载力评估、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由游客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造成的,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内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景区规划、生态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国内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
因此,需要加强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产业是指为满足生态旅游者需求而形成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和服务的总和。
国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导致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游客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综述
![游客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b1de681bcd126fff6050b30.png)
蕴粤韵匝哉允陨粤晕杂匀耘一、综述研究的背景与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2017年,中国大陆旅游市场高速增长,旅游收入4.57万亿元。
其中,城镇居民花费3.77万亿元,增长16.8%;农村居民花费0.80万亿元,增长11.8%(表1)。
旅游就业人数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呈阶梯状增强的趋势。
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0.01亿人次,城镇居民36.77亿人次,增长15.1%;农村居民13.24亿人次,增长6.8%(表2)。
当大量游客涌游客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综述谢冬明黄庆华易青[提要]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活动给旅游地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而这些负面影响与旅游者行为密不可分。
探讨国内外学者关于游客活动对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大气、水体、土壤、动植物等)和社会环境(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等)影响的研究,发现大多学者以单因子、定性描述研究为主,较少从环境影响规律、机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跨学科综合研究,并建立旅游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对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模拟预测,有助于景区科学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活动;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谢冬明(1977—),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评价与管理;黄庆华(1993—),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管理;易青(1993—),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
(江西南昌3300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湿地维管植物景观对湖泊水位变化的响应研究”(31360120)注:此题为多选表12013-2017年游客花费指标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国内旅游总花费(亿元)457003939034195.130311.926276.1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亿元)3770032241.327610.924219.820692.6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亿元)80007147.86584.26092.15583.5 892019.16入,超过景区环境承载力时,游客活动将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破坏。
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影响研究
![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b143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6.png)
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影响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景区环境容量、生态保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对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景区面临的游客压力越来越大,环境容量逐渐超载。
景区的环境容量是指景区能够承载的最大游客量,如果超过了这个量,就会对景区的环境造成破坏。
游客过多会导致景区内的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垃圾堆积等问题,严重影响景区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
景区的环境容量需要根据景区自身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科学评估,合理控制游客量,保障景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景区生态保护带来一定的挑战。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旅游。
大量的游客涌入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游客的行为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扰乱动物栖息地等,都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景区需要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游客与环境和谐共处。
旅游发展对景区资源消耗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游客过多会导致景区内的水、电、食物等资源供应紧张,而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也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景区需要加强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景区的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大量的游客涌入会增加景区内的垃圾产生量,而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也会带来一定的污染排放。
特别是在一些自然风景区,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导致景区内的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游客的健康和景区的生态平衡。
景区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景区环境,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景区环境容量管理、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旅游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研究
![旅游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3ec9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4.png)
旅游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研究第一章:引言旅游行业是现代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为很多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激励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旅游行为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面对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如何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旅游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可分为两类: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2.1 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旅游活动在自然环境中所引起的直接破坏,包括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生物破坏等。
(1)土地破坏旅游活动常常破坏自然景观,如挖掘地面以搭建旅游设施,如道路、酒店、度假村等。
土地的破坏会引起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等问题。
(2)水源污染旅游活动可能会导致水质污染的产生,如旅游设施和游客排放的废水、垃圾等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污染会破坏水中生态系统,威胁河流、湖泊、海洋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噪音污染旅游活动引起的噪音污染是另一个环境负面影响。
旅游设施和活动所产生的噪音会破坏周围居民的安宁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4)生物破坏旅游活动也可能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如船只和海滩建筑在海龟繁殖地区造成了灭绝威胁,草地上的游人也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2 间接影响间接影响是指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影响难以直接观察到。
主要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一,旅游活动对气候变化有间接的贡献。
旅游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旅游产业的能源消耗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2)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旅游活动也可能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对当地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的发展,包括旅游活动,使得物种的数量不断减少,造成了生态系统极度不平衡。
第三章: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措施3.1 加强教育和宣传旅游行业需要明确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浅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院(系、部)名称: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名称:旅游管理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5月20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纵然是在全球经济受经济危机重创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给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景点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及管理服务等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
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科学发展之路,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
因此在保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还一定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吸引力。
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第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只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主题保障。
旅游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
其次,发展旅游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
第三,旅游业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可产生积极作用。
第四,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发展旅游,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第五,发展旅游业还为一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一是旅游开发不按法律、法规和规划的要求进行。
这种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特别是当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旅游开发不按法律、法规和规划办事,没有把发展旅游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筹起来考虑,就必然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是旅游管理不到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
三是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
如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乱扔乱吐,造成环境污染;不注重个人文明行为等,都会造成对环境的危害。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选题的意义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
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
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人们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接触越来越频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旅游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生态系统遭受到越来越多的破坏,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同时还应该诉诸伦理信念。
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
通过旅游既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又可以锻炼身体、广交朋友。
因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也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休闲方式。
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使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为了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以及充实旅游学有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节庆活动的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旅游的发展与开发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结果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破坏着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的发展的长远利益。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当今旅游机构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关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只是对旅游早期问题的描述性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旅游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加拿大学者Ceoffrey Wall的工作。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关于旅游的影响研究多侧重于经济方面活多局限于环境对旅游的影响方面,尽管近几年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但为数不多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论述则为一些环境调查报告之类的,系统性的文章不多。
关于旅游影响的研究起源于英语国家,特别是北美,研究内容集中体现在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其中,最早开展的旅游对植物土壤等因子的影响研究,其研究成果已成为对旅游环境研究的基础,至今仍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J.F.Quinn等模拟人类践踏引起的土壤侵蚀,P.Scherrer等以澳洲国家公园为例,研究了放牧旅游和气候变化对山地植被的影响。
Arrowsmith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了受损害环境的恢复力。
Gallet等分别就不同的研究区对游憩活动的践踏作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不同践踏活动的相应响应进行了研究。
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已深入到生态环境因子层次的定量研究上,如旅游对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动物,水,噪声,大气等的影响。
旅游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国外的研究对象包括旅游者与社区居民,内容涉及示范效应,殖民主义,卖淫,赌博,宗教,语言,健康,文化冲击等方面。
在国外模拟实验法自J.A.Wagar创立以后,因其能够模拟人类旅游行为利用小块未被干扰的植被来消除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得到广泛应用。
如D.N.Cole提出的践踏试验的标准方法并建立了旅游活动和野外露营对山地型旅游区环境影响的理论框架体系。
R,F,Kuss等研究了如何预测旅游干扰下未来土壤走向脆弱的方法。
M.J.Liddle提出了旅游环境影响理论,认为对于人类旅游活动影响,生态系统存在一定抗干扰能力.并具有一定恢复机制.D.Sun等以模拟试验法为基础,发展和完善了旅游环境影响理论。
(二)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成型旅游区的旅游与环境之间关系研究在不断深入!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其相关理论和方法也日趋成熟"我国则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相关工作。
如秦远好等将我国旅游业环境影响研究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80-1994年),起步发展阶段(1995-1999年),迅速发展阶段(2000-2004年)其中,第一阶段以定性描述研究为主,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旅游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进入第二阶段,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出现了大量定点定量的研究成果。
到第三阶段,研究的方法则更加成熟,研究内容也深入到区,研究者一般采用既成事实法,按照旅游影响强度划分样地,通过实地采样分析,样地间各生态因子特征的空间对比,进行环境影响的研究)国内学者开展的旅游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旅游造成的生态破坏分析,旅游干扰程度,旅游生态区划与规划等问题。
如王资荣通过对1984-1988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地面水质,大气以及植物的监测分析,认为张家界旅游人数急剧增加导致了公园局部环境质量的变化。
张贞华等研究认为,旅游对环境,对自然保护的影响首先是植物和动物开始的,因此将土壤植物作为评估人为干扰对环境影响的指标。
C.H.Liao等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不同程度的旅游干扰对于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状况,探讨了鼎湖山旅游对自然界干扰的现状,得出游人越频繁活动的地方其土壤动物受到的破坏越大的结果;刘鸿雁等从种群$群落和土壤特性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旅游干扰对北京香山公园黄栌林的影响;管东生等根据道路状况确定旅游干扰强度,探讨了旅游对白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程占红等研究了不同旅游扰下草甸种群生态优势度的差异,并以芦芽山为例,研究了旅游开发与植被的关系。
近几年来,旅游干扰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如李军玲等通过有序样方聚类法研究了普陀山旅游区在旅游干扰下的植被群落特征。
钟静采用景观生态学相关方法研究了九寨沟与江心洲的旅游干扰问题。
武国柱等探讨了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植被对人类旅游干扰的响应,并通过调查植被对旅游践踏的响应情况,认为旅游践踏强度与植物生长负效应呈显著相关,经过2周和3个月的恢复,践踏对植被生长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仍在持续。
程占红等利用生态位的相关理论研究了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响应的识别。
朱学灵等研究了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曲柳群落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李李永亮等研究了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西伯利亚云杉林,草甸群落和金露梅物种多样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