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_登岳阳楼_优质课件-PPT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ppt课件
![《登岳阳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2c09c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3.png)
登岳阳楼
杜甫
作者登岳阳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广阔无边的景象 壮阔宏大的意境
可面对眼前的壮阔和震撼,杜 甫凭栏远望的表情如何呢?
凭轩涕泗流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 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西南)。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 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 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 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 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 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 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 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 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为什么他看到如此阔大的自然景象,反而 悲伤了呢?结合文字说说杜甫悲伤的原因。
• 孤独——亲朋无信息 • 衰老——大历三年,57岁 • 病——肺病 • 漂泊、羁旅——孤舟 • 战乱——戎马关山北、亲朋无一字 • 深层看还有什么呢? • 老病却不能建功立业“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随着诗人描写内容和情感的变化, 诗歌的境界是不是也有了变化呢?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 构画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时间空间的纵横展开的境界阔大, 想到各己遭际感情悲怆, 境界似乎陡然变窄
杜甫
作者登岳阳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广阔无边的景象 壮阔宏大的意境
可面对眼前的壮阔和震撼,杜 甫凭栏远望的表情如何呢?
凭轩涕泗流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 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西南)。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 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 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 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 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 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 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 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 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为什么他看到如此阔大的自然景象,反而 悲伤了呢?结合文字说说杜甫悲伤的原因。
• 孤独——亲朋无信息 • 衰老——大历三年,57岁 • 病——肺病 • 漂泊、羁旅——孤舟 • 战乱——戎马关山北、亲朋无一字 • 深层看还有什么呢? • 老病却不能建功立业“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随着诗人描写内容和情感的变化, 诗歌的境界是不是也有了变化呢?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 构画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时间空间的纵横展开的境界阔大, 想到各己遭际感情悲怆, 境界似乎陡然变窄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e18c115fbfc77da269b1e3.png)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 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6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
7
品诗
-
13
景色特点: 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
9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
10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自选一个角度赏析
-
8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 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 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
4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
5
读诗
注意字音和节奏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 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6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
7
品诗
-
13
景色特点: 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
9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
10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自选一个角度赏析
-
8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 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 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
4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
5
读诗
注意字音和节奏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249a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4.png)
波涛、千层巨浪,,对把吴身、世飘容零了的整感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
楚两地的广袤区叹域,冲开对、国家们命的运沉的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
分 磅裂礴,气势写出。了洞担庭忧湖的。
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展现在读者眼前。
感古知典·鉴文 赏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炼字题答题方法: 念 动 下 璃 星 音 盏 衣 声 眼 伞 古
声 掠
眼 低
伞 朦
古 回
凭窗遥川望火心忧灯 国下难涕灭 泪处 交谈流。湖 过 垂 胧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涕泗流
年孤独老多无诗病依人空中流萤为个已熄何人悉记忆“悲涕苦冷的空气 泗阴 仅流有”诗感间酒色清浅?人于月水光潋滟凭自尖轩已老凄敛 泪苦洒下阴影一片横的雨西湖边流身的世,,更不
战争不止 国家多难
折口便是持续八年川夜 之火似久灯熟的“下冰 安灭光史处寄之乱谈世 ”湖中。过指
垂 微
胧 间
首 杏
大 人间的比的差较艰别一辛,下代在盛替中唐了唐空中流萤 诗理诗已熄想歌歌悉记忆色和中彩中,冷的空气 ,唐盛阴诗中唐歌年那,的种间酒色清浅 我思浓月水光潋滟们虑烈尖可送的以走理敛 发了想洒下阴影一片现少消其年雨西湖边退中情了巨怀,。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
特点
旅夜:凄冷寂静 画面:雄浑阔大
对古 比典赏文析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4. 颔联写景念雄浑动 阔下大璃,历星 来音为盏人称衣 道声。眼分析伞 其古中寄寓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忘川情?烛火 采花灯用月下了什泯灭 么何处手笑谈法?映湖
掠 过
低 垂
朦 胧
回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正是为【诗了明人反确写衬】辽出:空中流萤阔他的的已熄 平孤悉记忆 野独冷的空气、和阴浩渺荡小的。间酒色清浅 大月水光潋滟 江尖、敛灿洒下阴影一片烂的雨西湖边 星月,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9fde7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3.png)
《登岳阳楼》
杜甫
目录
教 体了 学 会解
家登
目 国临 情诗
标 怀特 。点 , 分 析 意 境 ,
作 史了 之解
者 乱杜 后甫
简 的生 介 颠平
沛, 流大 离唐 。盛
世 及 安
庭围
的赏
活 动 探 究
湖绕 时所 的设 所情 思景 所, 想探
情 感 升 华
天析 下杜 为甫 任身 的处 博危 大难
及析
情却
所作
困顿长安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战乱流离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三、穿梭古今时光之旅
今天,曾都一中高一(三)班的同学们意外获得了一台时 光机,在这台时光机的带领下,我们穿越了夏商时期,见证 了“六书”的产生,人类文明一步步兴起。经历春秋争霸, 秦国崛起,中国进入大一统时代。略经三国鼎立,曹操青梅 煮酒,最终时间定格在了唐代宗大历二年,地点岳阳。
活动二:闻诗析情 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思考:最传神的两个字?写出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说文解字》:坼,裂也
无边无际的洞庭湖把吴地、楚地撕裂开来,又要把 整个天地涵盖其中,水面极阔却具有力量感。
活动二:闻诗析情 登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思考:本联中,诗人“无”什么?又“有”什么?寥寥数
活动三:执笔写情——佳作赏析 登岳阳楼
金梓豪
闻说洞庭水,遂至岳阳楼。 雨落镜失平,风起纹飞皱。 却知不久时,祸难自天降。 望月独自愁,泪落溅心头。
活动三:执笔写情——佳作赏析 登岳阳楼
秦宸臻
昔望洞庭湖,今复岳阳楼。 湖波粼粼日,风起月影颤。 愿回开元日,再为君志事。 此楼成追忆,不可复赏得。
活动三:执笔写情——佳作赏析
杜甫
目录
教 体了 学 会解
家登
目 国临 情诗
标 怀特 。点 , 分 析 意 境 ,
作 史了 之解
者 乱杜 后甫
简 的生 介 颠平
沛, 流大 离唐 。盛
世 及 安
庭围
的赏
活 动 探 究
湖绕 时所 的设 所情 思景 所, 想探
情 感 升 华
天析 下杜 为甫 任身 的处 博危 大难
及析
情却
所作
困顿长安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战乱流离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三、穿梭古今时光之旅
今天,曾都一中高一(三)班的同学们意外获得了一台时 光机,在这台时光机的带领下,我们穿越了夏商时期,见证 了“六书”的产生,人类文明一步步兴起。经历春秋争霸, 秦国崛起,中国进入大一统时代。略经三国鼎立,曹操青梅 煮酒,最终时间定格在了唐代宗大历二年,地点岳阳。
活动二:闻诗析情 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思考:最传神的两个字?写出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说文解字》:坼,裂也
无边无际的洞庭湖把吴地、楚地撕裂开来,又要把 整个天地涵盖其中,水面极阔却具有力量感。
活动二:闻诗析情 登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思考:本联中,诗人“无”什么?又“有”什么?寥寥数
活动三:执笔写情——佳作赏析 登岳阳楼
金梓豪
闻说洞庭水,遂至岳阳楼。 雨落镜失平,风起纹飞皱。 却知不久时,祸难自天降。 望月独自愁,泪落溅心头。
活动三:执笔写情——佳作赏析 登岳阳楼
秦宸臻
昔望洞庭湖,今复岳阳楼。 湖波粼粼日,风起月影颤。 愿回开元日,再为君志事。 此楼成追忆,不可复赏得。
活动三:执笔写情——佳作赏析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abc2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c.png)
登岳阳楼 杜甫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 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 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 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 推崇他为“诗圣”。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 作。诗人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 两年,此时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 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 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 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 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 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 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 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 可谓百感交集。
诗文赏析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 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 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 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 我年老多病,只有一只孤舟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仍未停息, 我靠着窗户遥望,不禁眼泪横流。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 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 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 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 推崇他为“诗圣”。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 作。诗人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 两年,此时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 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 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 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 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 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 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 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 可谓百感交集。
诗文赏析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 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 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 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 我年老多病,只有一只孤舟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仍未停息, 我靠着窗户遥望,不禁眼泪横流。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b43da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5.png)
岳阳楼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 位于洞庭之滨名扬天下,许多文人墨客在此 留下了留传千古的诗句,其中最为著名的当 属杜甫的《登岳阳楼》,今天我们来欣赏一 下这首千古绝唱。
知人论世
一、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 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 (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 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 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欣赏领悟
一、整体赏析 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 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 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 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 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 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 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 处。
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可以说这两联都是 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 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一脉相通的。表面看起 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既然这后两句是写他的孤苦悲 惨处境,由此应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实际上前两句是 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这里包含着安 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扰,国家 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切都是杜 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 牵肠挂肚。
《登岳阳楼》ppt课件
![《登岳阳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92df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f.png)
颈联写诗人的穷困苦境,意境从宽阔转入狭窄: 亲朋隔绝,无一消息,既“老”且“病”,漂流湖湘, 以舟为家,前途茫茫。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 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 寂与辽阔雄壮的洞庭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 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 忧国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 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 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 为“诗史”。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关山北 北方边境。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凭轩 倚窗。
涕泗 眼泪鼻涕。
释义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炼字题解题技巧 ①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再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最后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亲朋音讯全无。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 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 靠饮药维持生命。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 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 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 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 寂与辽阔雄壮的洞庭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 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 忧国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 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 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 为“诗史”。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关山北 北方边境。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凭轩 倚窗。
涕泗 眼泪鼻涕。
释义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炼字题解题技巧 ①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再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最后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亲朋音讯全无。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 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 靠饮药维持生命。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 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 感。
《登岳阳楼》ppt课件
![《登岳阳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aa01a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1.png)
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 ”,杜
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 ”。杜甫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 后人称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 为“ 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等。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 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诗人已56 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 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 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 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 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 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胸襟广阔 开阔 忧
民
意境广阔宏伟情调沉雄悲壮
当堂训练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 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 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沧然涕下!
③情感:2.感叹身世飘零之悲苦
3.对国家命运之担忧。
主旨归纳 诗人 通过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 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 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 界宏奇伟丽的景色相互衬托,表 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背景旷远 景象壮阔
开阔
心 系 天 下
凄凉落寞
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 ”。杜甫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 后人称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 为“ 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等。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 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诗人已56 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 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 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 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 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 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胸襟广阔 开阔 忧
民
意境广阔宏伟情调沉雄悲壮
当堂训练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 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 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沧然涕下!
③情感:2.感叹身世飘零之悲苦
3.对国家命运之担忧。
主旨归纳 诗人 通过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 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 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 界宏奇伟丽的景色相互衬托,表 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背景旷远 景象壮阔
开阔
心 系 天 下
凄凉落寞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385f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b.png)
杜甫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乾坤”、“水天 一色”等,这些词语既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 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杜甫的《登岳阳楼》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 贵的遗产。
《登岳阳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登岳阳楼》所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现代社会具有重 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共 同富裕。
壮志未酬
诗人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诗歌的艺术手法
雄浑豪放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了雄浑豪 放的艺术手法,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 丽景色,展现出恢弘的气势和壮阔的 意境。
对比反衬
诗人通过对比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与自 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反衬出自己壮 志未酬的感慨,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03
《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动乱历时八年,对唐朝的经济、文化和社 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战乱使得大量人口死亡或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受重创,国家财政严重亏损。
安史之乱的爆发也标志着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地方割据势力逐 渐抬头。
杜甫的流离生活
创作出《登岳阳楼》这首诗。
诗人在岳阳楼上俯瞰洞庭湖,感慨万千, 《登岳阳楼》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
写下了这首诗。
山的热爱和对战争的痛恨,也展现了他
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
怀。
04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析
诗歌的主题思想
忧国忧民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表达了对 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登岳阳楼》ppt课件
![《登岳阳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10e62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2.png)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有”什么?“无”什么?,寥寥数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有 有疾病,有孤舟。 无 无亲朋,无音讯。
“有”与“无”的对比,“孤舟”的象征,抒发了诗人 年老多病、漂泊无依、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诗人凭栏远眺,遥望北方边境,战火未息,国家 危难,禁不住涕泪纵横。
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回味。 B.颔联承接首联的“水”字,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
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C.颈联写诗人被亲友无情地断绝来往,年老多病,漂流湖湘,前途茫茫,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是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既叙述了诗人登临岳阳楼的缘由,又描绘了
岳阳楼宏阔壮观的图景,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解析 “诗人被亲友无情地断绝来往”错,颈联写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 船上漂泊度日,消息断绝。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_戎__马__关__山__北___,_凭__轩__涕__泗__流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吴__楚__东__南__坼__, _乾__坤__日__夜__浮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昔__闻__洞__庭__水___, _今__上__岳__阳__楼____”。 (4)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 情的诗句是“_亲__朋__无__一__字___,_老__病__有__孤__舟___”。
戎马关山北,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轩涕泗流。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横流。
《登岳阳楼》ppt课件
![《登岳阳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327f1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8.png)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 贫。 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 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 擒?
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 呢?▲
四、漂泊西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
以及关辅饥荒,促使杜甫弃官,携家随民众逃难,几经 辗转到了成都,在那里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严 武等人的帮助下,他不仅找到了“工作”——检校工部 员外郎,还在城西浣花溪畔建屋栖身,世称“杜甫草堂 ”。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代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zān)笏(hù),悠悠沧海情。
译文: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登岳阳楼》-优秀课件(共25张PPT)【优秀课件】
![《登岳阳楼》-优秀课件(共25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ab9eed1a37f111f0855b1e.png)
(三)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 上岳阳楼”可以看出诗人初登岳 阳楼是怎样的心情?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诗人对洞庭湖神往已久,今
天终于可以登上岳阳楼,一睹洞
庭湖的磅礴气势,雄伟壮阔,内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 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 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 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 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 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 ,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 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 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 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 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 的迷人境界.
景色特点: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开头的景物宏伟壮阔,后文抒发的是对 身世的伤感和对国事的担忧,江山的壮 阔与诗人博大的胸襟,在诗中互为表里。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心系国家安危,悲 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 空间上包吴楚、关山。其身世之悲, 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 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意境。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诗人对洞庭湖神往已久,今
天终于可以登上岳阳楼,一睹洞
庭湖的磅礴气势,雄伟壮阔,内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 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 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 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 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 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 ,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 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 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 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 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 的迷人境界.
景色特点: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开头的景物宏伟壮阔,后文抒发的是对 身世的伤感和对国事的担忧,江山的壮 阔与诗人博大的胸襟,在诗中互为表里。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 登 岳 阳 楼 》-优秀 课件( 共25张 PPT)【 优秀课 件】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心系国家安危,悲 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 空间上包吴楚、关山。其身世之悲, 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 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 意境。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aebaf4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9.png)
翻译
诗意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 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唯有孤舟 一叶飘零无定。
北方边境的战争仍未止息,靠着窗户遥
翻译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字词解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 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 ③坼(chè):分裂。 ④乾坤:指日月。 ⑤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 ⑦戎马:指战争。 ⑧关山北:北方边境。 ⑨凭轩:靠着窗户。 ⑩涕:眼泪。 ⑪泗:鼻涕。
赏析
叙事 描写 抒情 总结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思考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生活坎坷,漂泊天涯, 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 质方面的任何帮助。
《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资料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 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 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 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 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岳阳楼,凭轩远眺,感慨万千,于 是写下《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
![《登岳阳楼》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https://img.taocdn.com/s3/m/6b56ebf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b.png)
开元19(时20岁) 年始漫游吴越,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 不第。再漫游齐赵。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 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继而又遇高适,三 人同游梁、宋(今 开封、商丘)。后 来李杜又到齐州, 分手后又遇于东鲁, 再次分别,就没有 机会再见面了。
长安应试落第, 后向皇帝献赋, 向贵人投赠, 后任右卫率府 胄曹参军(主 要是看守兵甲 仗器,库府锁 匙)的小官。 这期间写了 《兵车行》、 《丽人行》等 批评时政、讽 刺权贵的诗篇。
孟浩然 〔唐〕
望洞庭湖 注释 (引自 古诗文网)
赠张丞相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 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
八月湖水平,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
涵虚混太清。 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
坐观垂钓者, 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有羡鱼情。 徒:只能。一作“空”。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相关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 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 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 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kui2)州 (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 (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 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 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 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知人论世
杜甫,字 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c64c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4.png)
探究交流
探究交流
概括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开篇两句运用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 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 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最后两句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 的意境。
探究交流
诗作是如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手法:今昔对照,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势
诗句赏析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 分裂 写出了力量感,仿佛洞庭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 突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漂浮荡漾 具有鲜明的动态感,洞庭主宰着万物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壮阔的图景随之展现出来,也写出了诗人热爱祖 国的情怀。
诗歌品读
诗歌品读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句赏析
诗句赏析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用了何种手法?
“昔闻”是渴望已久 “今上”是如愿以偿
表达了杜甫终于实 现登楼宿愿的愉快
2 诗歌品读 4 探究交流 6 4 课后作业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他 是 我 国 唐 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一生, 颠沛流离,命途多舛;他的笔触,指向现实,写尽忧国忧 民之情。他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 传世。
首联:夙愿终偿的欣喜之情 颔联:登楼所见
情因景生,景以情衬
颈联:孤舟,孤身漂泊的痛苦 尾联:登楼所感,时事国运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7299b2ec3a87c24028c4b2.png)
自己举目无亲,音信 不通,年老多病,只 能以孤舟为家。
作者的孤寂渺小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与颔联的湖阔雄伟形 坷,漂泊天涯,怀 成鲜明的对比,愈益 才不遇的心情。 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有感于自 已身世凄苦,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 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 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登岳阳楼
[注] 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 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 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思考
颔联的两句诗中,哪 两个字用得好?试结合全 诗作简要赏析。
“引”和“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 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 •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 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 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 共享欢乐的情境。
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 意象及其特点,梳理诗意
诵读要求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 身诗境,初步体会诗人表达的 情感
〖成果展示、解说诗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 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雄阔壮观的洞庭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在上面。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 处漂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3张PPT).ppt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3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f1456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3.png)
1.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 割。
2.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 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3.字:这里指书信。
4.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 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 古人常常会在登临山、亭、楼、 阁、台等地时,会因自己种种原 因而情思涌动,由此赋诗兴叹, 抒发自己的胸怀。我们把这样的
诗歌叫做“登临诗”。
壹 何时何处登临? 贰 目见何景何物? 叁 生发何感何怀?
登临诗歌 一般创作思路
肆 为何有此情此感?
登 岳 阳 杜
甫
楼
戎亲吴昔 马朋楚闻 关无东洞 山一南庭 北字坼水 ,,,, 凭老乾今 轩病坤上 涕有日岳 泗孤夜阳 流舟浮楼 。。。。
感)
课堂小结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 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 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 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 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 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 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课
后
作
业
1.完成以下默写。
2.背诵全诗。
情景默写
①《登岳阳楼》中表现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③《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④《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ppt课件
![登岳阳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d9e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9.png)
登岳阳楼课件
目录
• 登岳阳楼简介 •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析 • 登岳阳楼的建筑特色 • 登岳阳楼的周边景点 • 登岳阳楼的旅游攻略 • 登岳阳楼的思考与探讨
登岳阳楼简介
01
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01
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 南,为了避难,他携家人从湖北 的江陵和公安一带乘船来到岳阳 。
02
杜甫在岳阳的短暂停留,留下了 《登岳阳楼》这首千古名篇。
登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 洞庭湖畔,与君山遥遥相对。
登岳阳楼的文化价值
登岳阳楼是江南名楼之一,有着 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登岳阳楼是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 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价值。
登岳阳楼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
值。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
登岳阳楼的建筑特
03
色
建筑风格
古典建筑风格
登岳阳楼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 ,其建筑风格充满了中国的古典建筑 元素,如坡屋顶、斗拱、悬山等,展 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雅和庄重。
文化融合风格
登岳阳楼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改建,因此其建筑风格也融合了 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如唐代、宋代 、明清等,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项传统活动。
花鼓戏
是湖南的一种地方戏曲,历史悠久 ,表演形式生动活泼。
岳阳楼传说
有关岳阳楼的传说众多,其中最为 著名的是“鲁班建楼”的故事。
登岳阳楼的旅游攻
05
略
旅游路线规划
路线一
从长沙出发,经过洞庭湖大桥, 到达岳阳楼景区。
路线二
从武汉出发,沿京珠高速,到达 岳阳楼景区。
路线三
目录
• 登岳阳楼简介 •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析 • 登岳阳楼的建筑特色 • 登岳阳楼的周边景点 • 登岳阳楼的旅游攻略 • 登岳阳楼的思考与探讨
登岳阳楼简介
01
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01
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 南,为了避难,他携家人从湖北 的江陵和公安一带乘船来到岳阳 。
02
杜甫在岳阳的短暂停留,留下了 《登岳阳楼》这首千古名篇。
登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 洞庭湖畔,与君山遥遥相对。
登岳阳楼的文化价值
登岳阳楼是江南名楼之一,有着 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登岳阳楼是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 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价值。
登岳阳楼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
值。
登岳阳楼的诗歌赏
登岳阳楼的建筑特
03
色
建筑风格
古典建筑风格
登岳阳楼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 ,其建筑风格充满了中国的古典建筑 元素,如坡屋顶、斗拱、悬山等,展 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雅和庄重。
文化融合风格
登岳阳楼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改建,因此其建筑风格也融合了 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如唐代、宋代 、明清等,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项传统活动。
花鼓戏
是湖南的一种地方戏曲,历史悠久 ,表演形式生动活泼。
岳阳楼传说
有关岳阳楼的传说众多,其中最为 著名的是“鲁班建楼”的故事。
登岳阳楼的旅游攻
05
略
旅游路线规划
路线一
从长沙出发,经过洞庭湖大桥, 到达岳阳楼景区。
路线二
从武汉出发,沿京珠高速,到达 岳阳楼景区。
路线三
杜甫《登岳阳楼》PPT
![杜甫《登岳阳楼》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1206b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4.png)
诗歌地位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 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 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 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 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 笔朝廷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 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 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 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 史”。
翻译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 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 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 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 泪水横流。
写作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 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 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 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 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 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 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诗词赏析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诗句的内容既包括表层内容, 又包括深层的含义。联系意象和意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从 而理解诗歌的诗意美。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 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 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 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 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 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