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遗传学
遗传学-第2章_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内膜系统 细胞质
细胞壁成分 细胞增殖
真核生物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组成 (一)细胞膜(质膜) 细胞膜是细胞外围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类 脂构成。 功能:能够有选择地通过某些物质。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由纤维素和果 胶质组成的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二)细胞质(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环绕着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呈胶体状 态。里面有许多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细胞质中包含着各种 细胞器:线粒体、质体(植)、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中心体(动)、溶酶体和液泡(植)。 其中,质体和液泡只有植物才具有,中心体只是动物细胞才具 有。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是细胞内呼吸作用和 氧化作用的中心,是贮藏能量的场所。 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体,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核糖体是极其微小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中合 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是运输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和合成产物的通道。
线粒体
线粒体DNA
叶绿体
叶绿体DNA
电镜下内质网
电镜下粗面内质网
(三)细胞核(胞核)
除细菌和蓝藻(原核生物)之外,各种生物的 细胞内都有细胞核,细胞核由核膜、核液、核 仁和染色质(染色体)组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聚集的主要场所,对细胞发 育和性状遗传起着指导作用。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上各个微小的区段。这些区段长度各不相同,各有不同的分子结
构,规定着不同性状的遗传。 提问:染色体、DNA、基因有何不同?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亲代 的遗传物质就是通过细胞分裂向子代传递的。 19世纪末,Flemming W(1882)和Boveri T(1891)分别发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为遗 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基本规律课件.ppt
通过两个测交结果的分析, 摩尔根证实了:
在上述相引组中,w和b进入同一配子,W 和B进入同一配子。在上述相斥组中,则是w 和B进入同一配子,W和b进入同一配子。
至此,摩尔根证实了上述两对基因在传递 时是连锁的,他对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是成立的。
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
电镜下染色质结构
黑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
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被认可的是Bak(1977)等人提出的四级结构模型
由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染色质结构的核小体模式图
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核小体呈念珠状排列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一级结构:是核小体组成的串珠式染色质线;
二级结构:直径为10nm的染色质线过螺旋化, 每一圈6个核小体,形成了外径30nm,内径 10nm,螺距11nm的螺线体;
aaBB X AAbb
(聋哑) ↓ (聋哑)
AaBb(正常)
↓
9A_B_ 3A_bb 3aaB_ 1aabb
9正常
7聋哑
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分别存在时,具有相同的性状决定作用;两种显性 基因共同存在时,积加出新的性状;无显性基因时表现隐性性状。积 加作用的F2 表现型有三种,分离比例为9:6:1。
2.5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染色质和染色体
• 染色质(chromatin)又称为染 色质线(chromatin fiber), 细胞间期;
• 染色体(chromosome), 细胞分裂期。
• 二者组成一致,由DNA、组蛋 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
能被碱性染料染色,是同一
复合物在细胞周期的不同存在形 式
摩尔根对性状连锁遗传的解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基因,以该染色体为 单位进行传递。上述解释得到他以下实验的验证。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本章重点:掌握遗传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例如,显性、隐性、基因型、表型、基因、基因座、野生型基因、突变型基因、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等学习应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了解遗传学常用的统计处理方法学时:7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植物杂交试验”论文1865年2月8日在Brunn自然科学学会上宣读,并于1866年刊登在Brunn植物学会会刊上。
Put for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heritance ,publishing his findings in 1866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work did not become widely appreciated until 1900.第一节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一、孟德尔遗传分析的方法(一)严格选材(二)精心设计(单因子分析法)(三)定量分析法(对杂交后代分类、计数和归纳)(四)首创了测交方法(用以证明因子分离假设的正确性)二、孟德尔实验分析(一)关键名词1.基因(gene):孟德尔遗传分析中指的遗传因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2.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3.等位基因(alleles):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所造成的许多可能的状态之一。
4.显性基因(dominant):在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
5.隐性基因(recessive):在杂合状态中,不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小写字母表示。
6.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7.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可以观察到的各种形体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各种行为特性等)。
课件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
What results are possible from a dihybrid cross?
第二节 双因子杂交及自由组合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P1
Homozygote for yellow
and round seeds
Homozygote for green and wrinkled seeds
yyr r
Green wrinkled
ratio 1 : 1 : 1 : 1
flash
back
五、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 如有这么一组杂交组合 RrYyCc x RrYyCc 求其子代中 RryyCc 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 如有那么一组杂交:
AaBbCcDdEeFfGg X AaBbCcDdEeFfGg ,涉及七
back
S:并指基因 s:正常基因 D:正常基因 d:聋哑基因
父亲(并指) 母亲(正常)
先天性聋哑儿子
SsDd ssDd
½ sD ½ sd
¼ SD ¼ Sd
1/8 SsDD 1/8 SsDd 1/8 SsDd 1/8 Ssdd
Homozygous for yellow and round seeds
YYRR
Homozygous for green and wrinkled seeds
yyrr
Gametes
F1F1
Gamete formation
YR
yr
YyRr
dihybrid
YyRr
YyRr
Yy R r
Yy R r
1/4YR 1/4 Yr 1/4yR 1/4yr
2 分离规律的意义 • 理论意义
– 遗传是以高度稳定的颗粒为单位的。 – 分离是普遍的、绝对的,不分离是相对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基因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座位。
• 1.3.2 Rule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Rule of Segregation(Mendel’s second law) 两对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互不污 染。形成配子时,同一对基因各自独立分离,不 同对基因则自由组合。
即基因是成双成对存在的。 ➢ 每一对基因均等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 每一个配子(gametes)只含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 每一对基因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在形成下一代新的个体(或合子)时,配子的结合 是随机的。
• Rule of Segregation(Mendel’s first law) 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互不污染,保持其独
表现型(phenotype ) :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出来的性 状(可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各种 行为特征等,如花的颜色、血型、抗性)。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 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或称基因 的同质结合,如AA、aa。
二、自交法
• 1.2.4 分离规律的意义
➢ 具有普遍性,不仅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 体生物中都符合这一定律
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和遗传病约有4344种(1988), 如虹膜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及形状(曲直),眼、口、鼻的 形态,能否尝出苯硫脲(PTC)的苦味等都是遗传的性状。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课件
合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构建人工染色体,以研究染色体结 构和功能,并可能为未来的基因组编辑提供新的工具。
基因组工程
合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结合,使得科学家能够设计和构建 定制的基因组,从而实现新的生物功能或提高生物体的性 能。
人工智能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算法
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分析大规模基因组数据,以识别与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和模式。
耗能量。
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 特点,即母链和子链的DNA
分子各保留一条。
DNA复制过程中,双螺旋结 构解开,DNA聚合酶催化新 的链合成,合成方向为5'至3'
。
转录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 过程。
转录产物为单链RNA,后续需要经过 加工成为成熟的RNA分子。
析,可以确定最佳的转基因方案。
03
农业生物技术
基因组学可以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植物
和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发现新的生物资源和利用方式。
05
遗传学的未来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允许科学家精确地修改生物体 的基因组,为遗传疾病的治疗和农作物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物质的稳定。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物质 交换、能量转换等重要生命活动,维 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细胞核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组成,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储 存场所。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负责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控 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预测模型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课件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Ⅳ、染色体命名 长臂(q)
臂比= 短臂 (p) 根据臂比数值的不同,可将染色体分为以下几
种: 中着丝粒染色体(m):臂比值介于1.0—1.70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臂比值介于1.71-3.00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臂比值介于3.01—7.00 端着丝粒染色体(t):臂比值介于7.01—∞
F2隐性植株 数目 % 1850 25.26 2001 24.94 224 24.11 229 25.32 159 26.21 207 24.13 277 26.04
合计
19959 14949 74.90 5010 25.10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孟德尔假设:
1)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每棵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
预期值
Ei
df(自由度)=n-1
由χ2 和df 可查χ2 表求得P值。统计学上规定: P≦0.05时,实际值与理论值间有显著差异。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四、人类中的孟德尔遗传分析
• (一)人类遗传的系谱分析法 系谱分析(pedigree analysis)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制。因此,每棵植株有许多遗传因子,且都是成 对的。 3)每一个生殖细胞中只含有一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 另一个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 5)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也就 是分离,然后分别进入生殖细胞。 6)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学-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第二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一、分离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pt课件
质的RNA聚集而成,还可能存在
类脂和少量的DNA。
•
○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
所在地,所以承担主要的遗传功
能。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细胞、动物与植物之比较
细胞壁 细胞膜 鞭毛 内质网 微丝 中心体 高尔基体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染色体 核糖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液泡
细菌 有(蛋白聚糖)
有 有的有
(4) 某些次缢痕具有组 成核仁的特殊功能。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蚕豆: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于赤道面上)。箭头示 两条大染色体。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二、染色体的组成及结构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染色质=蛋白质+DNA ➢组蛋白: H1 2H2A 2H2B 2H3 2H4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5.类别 各生物的染色体不仅形态结构相对稳定,而且其数目
成对。 *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 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
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6.染色体组型分析(核型分析) 根据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
•
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胞质分裂→2个子细胞,看不到
纺锺丝。细菌等原核生物、高等植物一些专化组织或病变组织中发生。
•
如:小麦茎节基部和蕃茄叶腋发生新枝处,以及一些肿瘤和愈伤
细胞发生无丝分裂;近年也观察到植物的正常组织也常发生无丝分裂,植物
薄壁组织细胞、木质部细胞、绒毡层细胞和胚乳细胞等,动物胚的胎膜、填
等特点进行分类和编号。这种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 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遗传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期,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具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结构的的杆状体。
(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各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体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同源染色体这些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
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它含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
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遗传学》题库
遗传学试题库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二、判断对错1.真核生物标准染色体组型以外的染色体都称为B染色体。
Y2.核仁总是出现在染色体次缢痕的地方。
Y3.单性结实也是一种无融合生殖。
Y4.常染色质是染色体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Y5.形态结构和遗传内容一样的一对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X6.水稻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排列在赤道板处为12条染色体。
X7.普通小麦性母细胞分裂的中期II排列在赤道板上为21个二价体。
X8.减数分裂的前期I有联会过程,而前期Il则没有。
这种区别实际上是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Y9.染色体的复制是均等地进行,复制好的一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但仍由共同的着丝粒连着。
X三、选择正确答案1. 减数分裂中染色单体的交换和细胞学上观察到的交叉现象是:Ba. 同时发生的;b.先交换后交叉;c.先交叉后交换。
2. 雌雄配子体不经正常受精而产生单倍体胚的生殖方式是(1):没有进行减数分裂的胚囊形成孢子体的生殖方式是(2);不经过配子直接由珠心或珠被的二倍体细胞产生胚的生殖方式是(3);没有受精的果实在花粉蒯激下而发育起来的现象是(4).(1)D (2)C(3)B(4)Aa.单性结实 b.不定胚 c.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d.单性生殖 e.营养的无融合生殖。
3.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真核细胞分裂间期核中的复合物叫做:Ca.染色体 c.染色质4. 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2n=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是 Ca.10 b.5 c.20 d.40四、填空1. 小麦大孢子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___42条___,一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_1个_____有效大孢子,一个大孢子中的染色体为___21___条。
2.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称__异染色质____.四分孢子。
4.一个正常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可以说是由胚( 2 n)、胚乳( 3 n)和母体组织( 2 n)三方面密切结合的嵌合体。
《遗传学》1-14章及练习卷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要求掌握)第一章绪论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二价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双价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原来是2n条染色体,经配对后可形成n组染色体,每一组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双价体。
二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Ⅰ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
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Ⅱ所形成的四个子细胞。
四价体:是指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所联会的四条同源染色体。
四合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所联会的二价体中所包括的四条染色单体。
超倍体:在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二倍体(2n)多的个体。
兼性异染色质:存在于染色体任何部位,某类细胞内表达,某类不表达。
例如哺乳动物X染色体,雌性其中一条表现为异染色质,完全不表达功能,另一条则为功能活跃的常染色质。
【莱昂化作用:性染色体失活→巴氏小体】第三章孟德尔遗传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它的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所具有相对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它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
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
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非组蛋白骨架解释
J. Painta & D. Coffey (1984) :
3、非组蛋白骨架解释
依据:细胞分裂中期用2MNacl除去组蛋白和大分子 的非组蛋白以后,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染色体 的形状。 Comings:用盐处理后产生的一种假象。 Laemmli的工作新进展: 1、组成染色体的骨架蛋白质仅占3~4%:主要是二种 高分子蛋白质和许多低分子蛋白质。 2、骨架并非最初的中轴,而是伸展构造,使螺旋管 绕之 3、 Ag染时,从Hela 细胞中找到了染色体的骨架 (直接证据)
1、化学成分:
(1).DNA DNA:占染色质重量的30~40%; DNA (2).蛋白质 蛋白质:组蛋白(碱性蛋白)含量比例与DNA相 蛋白质 近,在染色质结构上起决定作用; 其它:为一些脂类。 (3).其它 其它
2.结构: 结构:
• 奥林斯(Olins A.L.,1974,1978) • 柯恩柏格(Kornberg R.D.,1974, 1977) • 钱朋(Chambon P.,1978) 提出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 串珠模型。 串珠模型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1.螺旋管和超核小体颗粒(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螺旋管和超核小体颗粒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2.超级螺旋线管模型与多级螺旋解释
2.超级螺旋线管模型与多级螺旋解释
问题:细胞分裂后,染色体解螺旋时,其转 速比高速离心机还快:产生高温 所以,从螺旋管到染色体的结构产生了一些 不同的假说: 非组蛋白骨架解释 放射环模型
共同点: 共同点: 1、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构造; 2、核丝构造(10~12µm); 3、由核丝形成的30µm染色线(螺旋管) 争论: 争论: 1、核小体的构造; 2、放射环与多级螺旋模型解释; 3、非组蛋白骨架存在与否。
H2A H2B H3 H4 H4 H2A H2B H3
松驰型
Weinters(1976) Weinters(1976)动态结构模型 1976
H2A H2B H3 H4 H4 H2A H2B RNA 转录 伸展型 H3
Weinters模型的依据和问题 模型的依据和问题
鉴于Kornberg模型难于解释DNA转录问题而提出: 认为每个核小体由二个分子的组蛋白组成 二者互相变动:紧缩型、松弛型、伸展型三种状态互变 DNA转达录好以后,其核小体由伸展型又回到紧缩型。 依据:2MNacl中,四种组蛋白组成一个亚单位, 而不是二聚体。 问题:H1没有必要,也没有地方
证据:电镜观察结构,去H1不改变其基本结构(H1存在于核心之间)
问题:RNA转录问题。
Weinters(1976) Weinters(1976)动态结构模型 1976
H2A H2B H3 H3 H4 H4 H2A H2B
紧宿型
Weinters(1976) Weinters(1976)动态结构模型 1976
总之,染色体的一级结构是核小体,现有多种结构模型,都有 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普遍认为Chai模型较合理,但也有一些问 题。
二、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1.螺旋管和超核小体颗粒(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螺旋管和超核小体颗粒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染色体的一级结构是核小体加连丝,经螺旋化后形成 的螺旋管为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电镜下可以看到中空的管状结构,外径为300A,内径 为100A。 Bak(1977)提出:核小体为100A,每一螺旋高度为 100A,内径为100A,外径为300A,其结构完全相吻。
核小体: 核小体 φ 100Å,由2分子的H2A、H2B、H3和H4 4种组 蛋白构成,及200bpDNA组成; 连接丝: 连接丝 DNA双链与 组蛋白H1组成。
组蛋白:H1 组蛋白
53个氨基酸 个氨基酸
H2A 129个氨基酸 个氨基酸 H2B 125个氨基酸 个氨基酸 H3 H4 133个氨基酸 个氨基酸 102个氨基酸 个氨基酸
Chai(1981)模型 ( )
Chai(1981)模型 ( )
以Weinters 模型为基础,解释H1 ,认为H1 为是结构蛋白,它能 到二个半球之间,控制它们的收缩和伸展。 Chai模型的理论依据: A、电镜观察到一个小体具有二个亚体和二条线; B、 碱性处理后,电镜下观察到中孔——H1的位置。
DNA 双螺旋化 为前一级长度的 ↓ H2 A1 、H2 B、H3 、H4 1/7 一级 核小体 ↓ 螺旋化 + H1 1/6 二级 螺线体 ↓ 超螺旋化和卷缩 1/40 三级 超螺旋体 ↓ 折叠螺旋化 1/5 四级 染色体 计1/8400 四级螺旋化后DNA双链长度 四级螺旋化后DNA双链长度 DNA 压缩8000 10000倍 8000~10000 可压缩8000 10000倍。
4、放射环模型
理论依据: A、由非组蛋白组成的骨架与沿骨架DNA和组蛋白环 在电镜下可以看到。 B、 Marleson(1979)用Helon细胞胀开后切成的薄片 看到其结构环,直径为30µm。
4、放射环与螺旋共存模型
Rathner(1985): 把染色体膨胀成200~300µm线后进行研究表明: 染色体实际上是200~300µm线螺旋形成,进一步在是 由放射环组成, 争认的焦点: 争认的焦点: 细胞学研究:观察到骨架,支持染色体骨架解释 细胞学研究:观察到 观察不到,则持否定
组蛋白之间的结合力
H2A
H2B
H3
H4
组蛋白在进化上很保守,亲缘关系很远的生物差异 组蛋白 很小。 如H4 :牛、豌豆中均是102个aa (氨基酸),其中只 有2个aa 不一样。
3.核小体的结构模型
Kornberg模型(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1977、1981): 模型( 模型 、 、 )
H2A H2B H3 H4 H3 H4 H2A H2B 。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1.螺旋管和超核小体颗粒(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螺旋管和超核小体颗粒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1.螺旋管和超核小体颗粒(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螺旋管和超核小体颗粒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但有人认为核小体螺旋形成的不是螺旋管,而是超 小体颗粒(super-nucleosome)。超小体颗粒由6~8 个核小体形成: 主要依据:6~8个核小体结构很稳定。 川岛(1982):核小体是一段6~8核小体组成的超小 体螺旋管,超核小体结构为染色体螺旋化过程中的 中间过渡态。
Kornberg模型的问题及发展 Kornberg模型的问题及发展
模型的发展:
Baldwin:进一步提出,H2A、H2B、H3和H4组成内核,DNA在其外盘绕 1.5~2周的单位粒子模型。这样一个单位的核小体中有205个bp的DNA, 其中170 bp绕在蛋白质核上,35 bpDNA是单位核小体间的连接部份。 Finch(1978):根据电镜和X线衍射技术结果,提出:核小体的核心为 110*110*57A的粒子,140 bp的DNA在其上缠绕1.75圈,螺旋间距为28A。
第二章 染色体结构的分子基础
染色体 第一节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组成
染色质:细胞分裂间期的染色体为染色质。 经0.7mNacl处理后,去除H1的染色质: 125A的粒子被12~20A粗的纤维连接着。 去H1的染色质用密度梯度离心可得: 重的部分:组蛋白和DNA组成—核小体(nucleosome) 轻的部分:用核酸酶处理后消失,即为裸露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