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散文诗两首》优生笔记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笔记一、导入新课(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郑振铎,笔名西谛,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文学家、学者和翻译家。
在文学、考古学、目录学、译著等多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和贡献。
2.了解时代背景: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郑振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上海、福建等地任教,并编辑《小说月报》等杂志。
1927年春,他前往欧洲游学。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二)积累字词1.正字音:(1)矗立(chù)(2)荡漾(yàng)(3)沐浴(mù yù)(4)不啻(chì)(5)咆哮(páo xiào)(6)恬静(tián jìng)(7)滑稽(huá jī)(8)参差(cēn cī)(9)滑稽(huá jī)2.辨字形:(1)深邃(suì)(2)诞生(dàn)(3)晨曦(xī)3.词释义:(1)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2)深邃:深远。
(3)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思考两首散文诗的主题是什么?它们分别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主题?第一首散文诗《金色花》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出黄色花朵,散发清香,象征着高洁、典雅和美丽。
通过描绘孩子变成金色花后的调皮和自得其乐,以及妈妈嗅到花香、看到花影、做祷告时见到花树等情景,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和依赖。
第二首散文诗《荷叶·母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
荷叶在风雨中护持红莲,象征着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关爱和庇护。
作者通过荷叶与红莲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
2.再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主题的句子。
第一首散文诗中,“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一、课文导入1.散文诗介绍: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形式,既有散文的叙述性和描述性,又有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
2.作家作品介绍:本课所选的两首散文诗分别出自XXX和XXX 之手,两位作家都是著名的散文诗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思想价值。
二、文本解读1.第一首散文诗:《XXX》(1)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XXX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2)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互映衬,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重点语句分析:选取诗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读,如“XXX”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意境。
1.第二首散文诗:《XXX》(1)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XXX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爱情的独到见解。
(2)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哲理,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展现了散文诗的魅力。
(3)重点语句分析:选取诗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读,如“XXX”等,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内涵。
三、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两首散文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重点语句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提问,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朗读体验:邀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音乐性和抒情性,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尝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短的散文诗,以身边的事物或场景为题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学习《散文诗二首》,使我们了解了散文诗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欣赏了两位作家的优美诗篇,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哲理。
同时,我们也通过课堂互动环节,增强了自己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初一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笔记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笔记整理《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1.词语:匿名(nìmíng)林阴(línyīn)敷衍(fūyǎn)膝盖(xīgài)并蒂(bìngdì)浓阴(nóngyīn)莲蓬(liánpéng)菡萏(hàndàn)敧斜(qīxié)慈怜(cílián)荫蔽(yīnbì)荫庇(yìnbì)覆盖(fùgài)祷告(dǎogào)姊妹(zǐmèi)木梗(mùgěng)沐浴(mùyù)遮蔽(zhēbì)徘徊(páihuái)嗅觉(xiùjué)揣摩(chuāimó)2.多音字荷:荷叶(hé)负荷(hè)闷:闷热(mēnrè)闷闷不乐(mènmènbúlè)烦闷(fánmèn)会:会计(kuàijì)会议(huìyì)卷:试卷(shìjuàn)卷入(juǎnrù)便:便宜(p iányí)方便(fāngbiàn)大腹便便(dàfùpiánpián)3、《散文诗两首》生字词匿笑、并蒂、桔(jié)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攲斜、菡萏、慈怜4、《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包括以下内容:
1.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诗歌主题:描绘秋江傍晚的绚丽景色,表达诗人喜悦之情。
-诗歌结构:共两节,第一节描述归鸟斜阳的晚归图,第二节描述鸟翻翅、斜阳掉落的动感画面。
-修辞手法: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画面充满生动感和想象力。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是中国新诗最早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2. 《荷塘月色》朱自清
-诗歌主题:描绘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诗歌结构:全文分为三部分,分别描绘了月色下的荷叶、荷花和荷塘周围的景色。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画面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在课堂笔记中,可以记录下诗歌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介绍等关键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第7课《散文诗二首》一、简介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想到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所以就用荷叶来赞美母爱。
三、字词1、匿(nì)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2、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篇关于《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两首优美的散文诗,分别是《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珍贵。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丽的诗篇,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品味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引发对母爱的思考。
三、课文解读1.《金色花》(1)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印度近代著名作家。
他的诗歌以清新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2)主题:本诗通过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表达了母爱与童真的相互关系,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3)意象与语言:通过描绘金色花的美丽与芬芳,以及儿童与母亲的嬉戏,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氛围。
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荷叶·母亲》(1)作者介绍:冰心,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她的作品以清新明快、婉约细腻见长。
(2)主题:本诗通过将荷叶比作母亲,表达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
(3)意象与语言:通过描绘荷叶的美丽与坚韧,以及雨中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的情景,营造出温馨、感人的氛围。
同时,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四、拓展讨论1. 如何理解“金色花”和“荷叶”这两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意义?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 两首诗在表达母爱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是什么?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一、《小蝌蚪找妈妈》1. 概括这首散文诗描述了一只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它始终不放弃,最终找到了妈妈的故事。
2. 内容①小蝌蚪孤零零地游泳,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妈妈。
它看到了各种动物,问过了许多动物,但是没有一个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②小蝌蚪因为饥饿而感到疲惫,它打算先休息一下再继续寻找。
就在这时,它看到了一个影子,于是追随着这个影子,最终它找到了妈妈。
③故事讲到,小蝌蚪是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如何在困难面前不气馁,而是一路坚持下来,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3. 感悟这首散文诗通俗易懂,描写了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也展现了一个人或动物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毅力与勇气。
二、《星星》1. 概括这首散文诗是以星星为主题,描述了星星的生命历程、它的短暂而珍贵的一生和它光芒闪烁的美丽形象。
2. 内容①诗中首先讲到了星星出生的那一刻,当它开始闪烁时,它的光芒就会渐渐地透出来,那些光芒就像是安静地,努力地一步步走向前出发。
②随着星星的成长,它身体上的颜色也逐渐变化和演化。
而每颗星星的颜色、光芒和形状都各不相同,使得它们更显出独特的个性。
③诗中讲到,每一个星星的生命都是短暂的,它们最终会坠落,但是在它们瞬间的闪耀中,它们已经展示出了生命的价值和美丽,这便是它们的光芒所代表的真正意义。
3. 感悟这首诗感性地描述了星星的美丽形象和短暂而珍贵的一生。
不管是人还是星星,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渺小的一员,但是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可以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光芒闪闪地去迎接未来。
7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笔记
7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笔记《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笔记篇一》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散文诗二首,就像是两颗神秘而迷人的星星,在我学习的星空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这笔记啊,可不仅仅是几个字的组合,它更像是我打开诗歌神秘大门的一把奇特钥匙。
记得刚开始学习这两首散文诗的时候,我就像个迷失在大森林里的小鹿,晕头转向的。
那些诗句看起来就像是一堆乱码,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可把我愁坏了。
我当时就想,这诗怎么这么难搞呢?就拿其中的意象来说吧,什么“荷叶”“红莲”的,我一开始觉得不就是普普通通的植物嘛,有啥大不了的。
可是当老师开始讲解,我开始做笔记的时候,哎呀妈呀,这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这笔记,就像是一个魔法盒,把那些我看不懂的东西都变得清晰起来。
我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关于“红莲”象征着孩子,“荷叶”象征着母亲的解释。
我一边写,一边心里琢磨着,这诗人的脑子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咋就能把这些东西联系到一起呢?也许诗人在写的时候,就像是在编织一个美丽的梦,而我们读者就是在这个梦里找宝藏的人。
这笔记就是我们的寻宝地图,虽然有时候这地图画得有点乱,就像我那鸡爪似的字写的笔记,但它确实能引领我们找到宝藏。
我做笔记的时候还闹过笑话呢。
我本来想把一句赏析写得高大上一点,结果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自己在写啥了。
我同桌看了一眼,差点笑岔气,说我写的像外星文。
我当时又好气又好笑,我就想啊,这学习散文诗的路咋就这么坎坷呢?但是呢,当我最后把笔记整理好,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又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就好像我亲手打造了一个小世界,这个小世界里有诗人的情感,有我的理解,虽然可能还有很多错误,就像那墙上补了又补的补丁,但那也是我自己的独特成果啊。
这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的笔记,它不仅仅是学习的记录,更是我成长的一个小小见证。
它见证了我从对散文诗的懵懂无知到略知一二的过程,也许这个过程有点搞笑,有点狼狈,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学习的魅力所在吧,就像一场充满惊喜和意外的冒险,而这笔记就是我冒险的足迹。
初二语文第七课笔记
初二语文第七课笔记:《散文诗两首》一、课文概述1. 本文选取了两首散文诗,分别是《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2. 两首诗都以亲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爱意和感激之情。
二、重点词汇和短语1. 重点词汇:匿笑、祷告、沐浴、并蒂、菡萏、欹斜、荫蔽等。
2. 短语搭配:如“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在树荫下祈祷”等,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三、句子解析1.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金色花》)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以孩子的口吻描绘了金色花的美丽姿态,展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
2.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母亲比作荷叶,孩子比作红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母爱的赞美。
四、段落大意1. 《金色花》部分:描述了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嬉戏的情景,展现了孩子天真可爱、顽皮活泼的形象。
2. 《荷叶·母亲》部分:通过描写荷叶与红莲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母爱的赞美。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情感。
五、中心思想这两首散文诗都以亲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爱意和感激之情。
它们运用了想象、拟人、比喻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珍贵,学会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亲人。
六、写作特点1. 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2. 描写细腻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展现了生动的场景和形象。
3. 结构清晰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将文章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在学习第七课的时候,那可真是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
这两首散文诗,一首是泰戈尔的,另一首是冰心的。
先来说说吧,读着这首诗,我仿佛能看到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了捉迷藏。
诗中的孩子,为了让妈妈在做祷告、读书的时候能嗅到花香,就偷偷变成花,静静地陪伴着妈妈。
这孩子的心思可真细腻呀!我就在想,要是我也能有这样神奇的能力,能变成个啥来陪伴我妈妈,那该多有意思。
记得有一次,我妈在厨房做饭,那油烟呛得她直咳嗽。
我当时就想,要是我能变成一阵风,把那油烟都给吹跑就好了。
或者变成一台超级厉害的抽油烟机,把所有的油烟都吸得干干净净,让妈妈能舒舒服服地做饭。
再看,冰心把母亲比作荷叶,自己是那红莲。
当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攲斜时,荷叶勇敢地护在红莲上头。
这画面感简直太强了,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自己的妈妈。
有一回,我在外面跟小伙伴玩,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破了皮,疼得我直掉眼泪。
回到家,妈妈看到我这副惨样,那心疼的眼神,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她一边轻轻吹着我的伤口,一边小心翼翼地给我消毒、包扎,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哟!”那一刻,我觉得妈妈就像那片荷叶,而我就是她要保护的红莲。
在学习这两首散文诗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到了泰戈尔和冰心的写作手法。
泰戈尔用那充满童趣的想象,把孩子变成金色花的情节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读着读着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而冰心呢,则是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老师在课堂上讲这两首诗的时候,那叫一个激情澎湃。
他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就像在给我们演奏一首动听的乐曲。
我呢,眼睛紧紧盯着课本,耳朵竖得直直的,生怕错过一个字。
课后,我还专门找了一些泰戈尔和冰心的其他作品来读。
越读越觉得,他们的文字就像是有一种魔力,能把我带进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
通过这第七课的学习,我明白了,散文诗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寄托。
七上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七上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篇七上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一、导入
(一)知人论世
作者冰心,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背景介绍(略)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然后自由朗读,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2)两首散文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品读课文,小组讨论。
(1)《金色花》写了哪些事?表现了什么情感?
(2)《荷叶·母亲》中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情感?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
(1)《金色花》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孩子的调皮机灵?哪些词语写出了妈妈的慈祥和孩子调皮机灵有关?
(2)《荷叶·母亲》中哪些词语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哪些词语写出了诗人对家庭的爱?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金色花》中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荷叶·母亲》中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金色花》中诗人想象多么奇特!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这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想象出来的?
(2)《荷叶·母亲》中诗人把一池荷比作一叶扁舟,又把一塘比作汪洋。
这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想象出来的?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金色花》中妈妈去捉“我”,我却又变成金色花飘到她身边缠着她。
这是不是前后矛盾了呢?为什么?。
七上散文诗二首笔记
七上散文诗二首笔记一、学习目标1、品味作品精当严密又富有情趣的语言。
2、体会两篇散文诗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4、理解两篇散文诗的主题。
二、课堂学习1、预习指导(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匿(nì)笑祷(dǎo)告沐浴(mù) 芬芳(fēn) 粼粼(lín) 悄(qiǎo)然荫(yìn)蔽(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洗浴。
祷告:祈祷(神)。
芬芳:香气。
荫蔽:遮蔽。
粼粼:形容水面明净。
盛开:形容花朵开得又多又好。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冰心和泰戈尔的诗歌,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泰戈尔的散文诗,这篇课文是《金色花》。
(板书:金色花)3、自读研讨(1)朗读这两首诗,整体感知内容。
想一想,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什么的深厚感情?(2)作者把孩子想象成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象?(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目的是什么?(4)“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你会嗅到这花香吗”两句中的两个“你”指代的是什么?这两句诗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心理?(5)为什么妈妈会说一整天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6)怎样理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7)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反而责怪孩子?她是真的责怪孩子吗?她实际上想说什么?(8)这首散文诗有诗的精练、诗的意趣、诗的意境、诗的启迪,是一首饱含生活情趣的优美的散文诗。
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4、课外延伸(1)学生继续搜集有关泰戈尔的资料,以“走进泰戈尔”为题写一则读书笔记。
(2)课外找一些泰戈尔的诗集、散文诗集、小说等读一读,写一篇读书笔记。
(3)以“假如我变成了……”为题写一则短文。
模仿《金色花》的写法,尽量展开想象,把“我”写成具有神奇色彩的形象。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的方式学习了《金色花》,感受了金色花带给我们的温馨母爱与优美意境,也了解了泰戈尔作品的风格特点。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散文诗两篇》备课笔记《散文诗两篇》备课笔记一、课文悟读《记忆》记忆,历史的见证人。
“记忆”一词在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既嘹亮又微弱,既结实又无力。
若要探析“记忆”的文学内涵,那就更不确定了,因为它没有重量,没有体积,没有色彩,没有标价;再也没有什么词比“记忆”更加滑头和善变的了,不同的人们赋予它不同的看法:是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自然的一川流瀑,一泓平湖,月香水影,花开花落;也可以映射出人世超尘的邀约,流逝的风韵,未了的故事,光阴的祭礼;是灰烬;是落花;是流水……那么,记忆,究竟是什么,尘埃落定,我认为,韩少华在《记忆》一文中作了最好的回答。
记忆是尺度,是岁月的见证,它衡量着人的高下、贵贱、美丑、善恶。
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中有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吞噬刺口的苞栗和菜根;我毫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圈狗窝似的住所。
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动摇我的决心。
我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
”方志敏所言,实际上就是他革命生涯的真实记录,他的质朴与崇高将在人们记忆的深处永葆鲜活,他的大公无私,乐于奉献,中那些具体、生动的象征性形象的轨迹而延伸,而且读者的心灵也会因此受到陶冶和感染。
在艺术作品中,只有恰切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才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隐蔽性、含蓄性和耐读性,而不是含混不清,《门槛》一文在这方面堪称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二、亮点探究1.仔细品读文句:“记忆嘛,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请指出“压得人”“鼓舞人”其中的“人”字的含义是否相同? 探究学习:文句中“压得人”“鼓舞人”中两个“人”字的含义是不同的,应是针对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人而言的。
通读全文,就会找到答案:前者指庸人、叛徒、蠢货、懦夫等一类人,后者指智者、勇士等一类人。
前者因为或是“只记得一己忧患”,或是“忘记了人民疾苦”,或是把“荣耀当做冠冕顶在头上”,所以他们被“灰色”的记忆压得匍匐在地;后者因为或是“从成功的记忆里提炼警觉”,或是“忘掉自己的危难,却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所以“忘我的精神”鼓舞他们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散文诗二首笔记
散文诗二首笔记摘要:一、散文诗的概述1.散文诗的定义2.散文诗的特点3.散文诗的历史发展二、散文诗二首的具体内容1.《春》1.1 作品背景及创作时间1.2 主要内容与主题1.3 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2.《夜》2.1 作品背景及创作时间2.2 主要内容与主题2.3 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三、散文诗二首的赏析1.《春》的赏析1.1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1.2 思想感情与价值观念1.3 艺术价值与影响2.《夜》的赏析2.1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2.2 思想感情与价值观念2.3 艺术价值与影响正文:一、散文诗的概述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与诗歌的独特文学体裁,它既有散文的自由、随意,又有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抒情性。
散文诗在20 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出现,经过几代作家的探索与创新,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文诗传统。
二、散文诗二首的具体内容1.《春》《春》是作者在1928 年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散文诗。
作品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2.《夜》《夜》是作者在1932 年创作的一首描绘夜晚景色的散文诗。
作品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绘,使作品具有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三、散文诗二首的赏析1.《春》的赏析《春》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春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思想感情方面,作品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2.《夜》的赏析《夜》的语言深沉、内涵丰富,作者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课堂笔记以下是一篇关于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的课堂笔记:一、重点词语解释:宽恕:宽容饶恕。
寂静:没有声音;安静。
困倦:疲乏。
愚蠢:愚笨。
藤蔓:蔓生植物的枝茎。
笑柄:可以用来取笑的资料。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惊惶:惊恐。
姊妹:姐姐和妹妹的合称。
瀑布:从山间急流中泻出的水。
参天:高入天空。
横生:侧生,旁生。
千峰万仞:形容山峰高大。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收敛:收拢,合拢。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姿柔美、姿态动人。
二、问题研究1、《金色花》结尾,“妈妈,你做祷告时,是不是说:‘我的孩子啊,你在哪里呀?’”这句话有何作用?答:这句话点明了孩子顽皮的特点,并照应了前文“你会嗅到这花香”的描述,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同时,也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和担心,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2、《荷叶·母亲》中,“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这句话有何作用?答: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荷叶在风雨中保护红莲的情景,表现了荷叶的勇敢和慈怜。
同时,也通过“雨点不住地打着”和“流转无力的水珠”的对比,突出了雨势之大,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3、《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诗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诗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其中,《金色花》通过描绘金色花的形象,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而《荷叶·母亲》则通过描绘荷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此外,两篇散文诗都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散文诗二首精美笔记
散文诗二首精美笔记1. 作者简介。
-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泰戈尔的作品充满了对爱与美的追求,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2. 字词积累。
- 匿笑(nì xiào):偷偷地笑。
- 祷告(dǎo gào):向神祈求保佑。
- 嗅(xiù):闻(气味)。
- 并蒂(bìng dì):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 花瑞(huāruì):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未开的荷花。
- 攲斜(qīxié):倾斜,歪斜。
3.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同时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4. 写作特色。
- 富有童趣:孩子变成金色花这一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趣。
孩子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与母亲捉迷藏,给母亲带来惊喜,如“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这种天真的想法和行为展现了孩子纯真的心灵。
- 情感细腻:诗中对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描写十分细腻。
母亲找不到孩子时的焦急,“孩子,你在哪里呀?”以及孩子对母亲的默默关注和爱,都通过简洁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 借物抒情:以金色花为载体,借金色花的美丽、圣洁来象征孩子的纯真和对母亲的爱。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用它来表达情感,使情感更加圣洁、美好。
1. 作者简介。
-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她的作品主题多为母爱、童真和自然,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细腻,被称为“世纪老人”。
2. 字词积累。
- 梗(gěng):植物的枝或茎。
- 姊妹(zǐmèi):姐姐和妹妹。
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
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1. 作者简介。
2. 整体感知。
- 主题:通过描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母爱的光辉。
- 结构。
- 开篇描绘孩子变成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与母亲捉迷藏。
- 中间部分写孩子在不同场景下与母亲的互动,如母亲做祷告时,他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他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 结尾母亲呼唤孩子,孩子突然现身,与母亲亲昵。
3. 重点语句赏析。
-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赏析: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孩子想象自己变成金色花后的自由与快乐,“笑嘻嘻”“跳舞”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孩子的天真活泼。
同时,通过提问“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也表现出孩子对母亲的好奇和期待,希望母亲能发现自己的存在。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 赏析:母亲的话中“坏孩子”是嗔怪,实则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与牵挂。
孩子的回答则充满了调皮与神秘,展现出孩子与母亲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4. 写作手法。
- 想象奇特:将孩子想象成金色花,这种奇特的想象为诗歌增添了奇幻色彩,让平凡的母子之情在超现实的情境中得到升华。
- 以物喻人:金色花美丽、圣洁,用它来比喻孩子,象征着孩子的纯真美好,也暗示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如同金色花散发的香气一样,自然而美好。
1. 作者简介。
2. 整体感知。
- 主题:以荷叶护红莲为喻,赞颂伟大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 结构。
- 文章开篇描绘自家院子里莲花的盛开景象,引出回忆。
- 中间叙述雨中红莲在荷叶保护下安然无恙的情景。
- 结尾由荷叶护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点明主旨。
3. 重点语句赏析。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荷叶,将自己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作用。
散文诗二首笔记
散文诗二首笔记摘要:1.散文诗的概念与特点2.两首散文诗的作者及背景3.两首散文诗的主题与情感表达4.散文诗的艺术手法及表现形式5.对散文诗的思考与感悟正文:一、散文诗的概念与特点散文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融合了散文与诗歌的特点。
它既有散文的自由、随意和亲切感,又有诗歌的抒情、凝练和意象美。
这种文学形式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著名作家都曾创作过优美的散文诗。
二、两首散文诗的作者及背景在此,我们选取了两首脍炙人口的散文诗进行分析。
一首是鲁迅的《野草》,另一首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这两位作者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三、两首散文诗的主题与情感表达1.《野草》以自然界中的野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描绘野草的顽强生命力,鲁迅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
2.《天上的街市》则以星空为背景,通过对天上街市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同时,作品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渴望。
四、散文诗的艺术手法及表现形式1.在艺术手法上,两首散文诗都运用了丰富的象征、隐喻和意象,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表现力。
2.在表现形式上,散文诗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束缚,更加注重情感的自由表达和思想的深入挖掘。
这使得散文诗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五、对散文诗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分析这两首散文诗,我们可以看到散文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作为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文学形式,散文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散文诗两首
一、文学常识
1、《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国别)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
2、《荷叶·母亲》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等。
二、生字词
1、字音字形
匿笑并蒂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冗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嗅到花瓣跳舞敧斜菡萏
2、词义
匿笑:偷偷地笑。
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敧斜:倾斜,歪斜。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比喻受润泽。
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三、课文内容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又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
妈知道?
金色花是圣树上开的一种花,在印度非常受尊敬,孩子想变成金色花不让妈妈知道,是想偷偷地为妈妈做些事,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嗅到花的香气,投影在妈妈地书页上让妈妈看书时不伤眼睛,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2、你如何理解标题“荷叶·母亲”的含义?
母亲就像荷叶守护荷花一样,守护着我们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
3、文章2--3小节交代了八九年前的往事有什么作用?
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埋下伏笔。
4、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因天阴而烦闷,又担心雨中红莲的命运,所以心绪不宁,现在看到红莲被荷叶呵护着,不会被繁密的雨点打着,便放心了。
5、第9段画线句子(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中“心中的雨点”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对母爱的赞美。
6、在叙事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不适意----不宁-----感动
7、《荷叶·母亲》一文的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
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借景抒情,作者写莲花和荷叶是为了突出母亲的形象,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境界。
8、我国有许多表现“母爱”这一主题的古代诗词,请你默写一首。
(要求写出题目和作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