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理论

暇价格(工资)的上升意味着实际收入上升。因 消费者享受同样多的闲暇即提供同样多劳动可获 得更多收入。收入提高,消费者会增加对商品的 消费,从而亦增加对闲暇的消费,即工资提高导 致闲暇增加或劳动供给减少。
二、地租理论
?1、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地租理论 ?地租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2、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地租理论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土地的需求曲线的交点
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二:
企业家职能的创新
? 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的另一来源可以看作是 来自企业家职能的创新 (innovation ),即率先 改变生产函数或需求函数,以致赚得超过同行业 其他厂商的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
? 企业家职能的创新涉及两个方面,
? 一是影响产品的生产,如成功地采用降低成本的新技 术或管理方法,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的需求
任何生产行为所需要的都不是一种生产要素,而是多种 生产要素,这样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就是互补的。
?生产要素的供给来自个人或家庭
?四种主要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 家才能
?四种主要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和 利润
? 产品成本 =要素收入 =产品价值。
三、边际生产力理论
?
?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 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 间的面积; B表示实际 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 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 积,则
?基尼系数G= A/( A + B)
? 0≤G≤1
?如果A = 0 ,基尼系数 = 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如果B = 0 ,基尼系数 = 1,收入绝对不平均。可 见,事实上基尼系数在零和 1之间。基尼系数数 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 则收入越不平均。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课后复习题(含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产要素市场和收⼊分配课后复习题(含答案)第6章:⽣产要素市场和收⼊分配⼀、单项选择1、企业对⽣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是因为( A )A.要素的边际⽣产⼒递减B.规模收益递减C.规模收益递增D.以上都不对2、对⽣产要素的需求是⼀种( D )。
A.派⽣的需求B.联合的需求C.最终产品的需求D.A、B两者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某企业投⼊的要素价格为5元,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为0.5,利润极⼤化时的产品价格为( D ) A.2.5元B.1元C.0.1元D.10元4、就单个劳动者⽽⾔,⼀般情况下,在⼯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资率的上升⽽( A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确定5、有关⼯资率变动的收⼊效应描述不正确的⼀项是( D )。
A.它是指⼯资率对于劳动者的收⼊,从⽽对劳动时间产⽣的影响B.若劳动时间不变,⼯资率的提⾼使得劳动者的收⼊提⾼C.若劳动时间不变,⼯资率的提⾼使得劳动者有能⼒消费更多的闲暇D.⼯资率提⾼的收⼊效应使得劳动供给量增加6、⼯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指( C )。
A.⼯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B.⼯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收⼊C.⼯⼈宁愿⼯作更长的时间,⽤劳动收⼊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D.以上均对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 D )状。
A.⽔平、垂直B.向左下⽅倾斜C.向右下⽅倾斜,向左下⽅倾斜D.向右下⽅倾斜,垂直于数量轴8.当⼚商⾯对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时,【D】A.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B.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C.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D.都对9.如果产品价格为10单位,⽬前增加1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是2单位产品,那么,该⼚商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C】A.10B.5C.20D.10010.地租的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B )A.对⼟地的占有B.⼟地稀缺且固定不变C.⼟地是⼀种重要财富D.⼟地有⽣产⼒11.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C )A.⼟地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B.⼟地供给不断减少C.对⼟地的需求⽇益增加D.对⼟地的需求和⼟地供给⼆、判断题1、分配理论实际上是均衡价格理论在⽣产要素市场上的应⽤。
微观经济学(六) 生产要素及其收入

()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固定不变的要素价格。
➢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的要素使用原则: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
VMP=W 或
P·MP=W
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
w
A
w0
点A表明,当要素价格为W0时,要素需求
劳动和工资
土地和地租
土
资本和利息
垄断条件下要素使用量和价
格的决定
地
的
供
给
曲
线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
主要内容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劳动和工资
土地和地租
资 本 和 利 息 的 含 义
资本和利息
垄断条件下要素使用量和价
格的决定
资
本
的
供
给
资 本 市 场 的 均 衡
主要内容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O
P1·MP
L1
L2
L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原则
预算线-无差异
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曲线
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所有者的行为目的:
效用最大化 +
利润最大化
原始要素供给
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
平下将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
要素供给曲线一般特征是向右上方倾斜
价
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资本品和中间产
品供给
利 润 最 大 化
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
第五节 资本和利息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

“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 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有时被 简称为边际产品(Marginal Product, MP)。
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 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品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 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
表6-1
要素数量 边际产品 产品价格 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价格
L
MP
P
VMP=MP×P
W
1
10
10
100
20
2
9
10
90
20
3
8
10
80
20
4
7
10
70
20
5
6
10
60
20
6
5
10
50
20
7
4
10
40
20
8
3
10
30
20
9
2
10
20
20
10
1
பைடு நூலகம்
10
10
20
根据表6-1可知,当要素价格为20时, 利润最大的要素投入量为9单位。
消费者可能的劳动供给只能来自16 小时之中,而不能超过它。其最大劳动 供给为16小时。设劳动供给量为6小时, 则 全 部 时 间 资 源 中 的 剩 余 部 分 为 10 (16-6)小时,称为“闲暇”时间。
李玲是某市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职员,她负责公司 的销售,几年下来,凭借聪明和努力,她每个月的薪水 在1万元以上,今年春天,公司的销售经理升职了,总 经理提出由她来做销售公司的经理。谁知却被她婉言谢 绝了。其理由是,一旦出任这个职位,势必要花费更多 的精力和时间,这样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如果不 能好好休息的话,工作质量也会下降。她对记者说: “如果当经理,我每月薪水增加3000多元,可是我却会 失去更多的东西,我宁愿不要这3000多元,而维持一种 生活质量。”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1)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循环流动 模型
产品市场 产品的价格决定
生产者的产品 供给
生产行 为
$
要素的价格决定 要素市场
企业:
生产出售商 品劳务,购 买生产要素
生产者的要素 需求
劳动,土地, 资本,管理
在前面的产品市场分析中:
(1)在推导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 的收入是既定的,但没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 决定的;
W
W2
W1 W0 O
S C
B A
L-H0 L-H1 L-H2 L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二、劳动供给均衡 三、劳动供给曲线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五、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 假定
– 消费者每天必须睡眠8小时。 这样, 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 的时间资源每天就不能超过16小时。
要素价格构成厂商成本,也构成要素所有者 收入,涉及到国民收入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 分配问题。
生产要素的需求
• 对企业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企 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
• 边际收益 • 由厂商收益函数R=R(Q)和生产函数Q=Q(L),得
收益对要素使用量L的复合函数:R=R[Q(L)] • 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有要素的边际收益:
劳动价格下降: 所有厂商都会增加劳动使用,产品市场供给曲线右移,
产量增加,产品价格降。 导致VMP曲线移动,从而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也变动。
劳动价格上升: 所有厂商都会减少使用量,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会左移,
产品价格升。 VMP曲线移动,要素的需求曲线跟着移动。
•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课后复习题(含答案)

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单项选择1、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是因为( A )A.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B.规模收益递减C.规模收益递增D.以上都不对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D )。
A.派生的需求B.联合的需求C.最终产品的需求D.A、B两者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某企业投入的要素价格为5元,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为0.5,利润极大化时的产品价格为( D )A.2.5元B.1元C.0.1元D.10元4、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 A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确定5、有关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它是指工资率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产生的影响B.若劳动时间不变,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C.若劳动时间不变,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有能力消费更多的闲暇D.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供给量增加6、工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指( C )。
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收入C.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劳动收入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D.以上均对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 D )状。
A.水平、垂直B.向左下方倾斜C.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8.当厂商面对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时,【D】A.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B.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C.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D.都对9.如果产品价格为10单位,目前增加1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是2单位产品,那么,该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C】A.10B.5C.20D.10010.地租的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B )A.对土地的占有B.土地稀缺且固定不变C.土地是一种重要财富D.土地有生产力11.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C )A.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B.土地供给不断减少C.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D.对土地的需求和土地供给 二、判断题1、分配理论实际上是均衡价格理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应用。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第三版)

一、洛伦兹曲线 (Lorenz curve)
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
I Y
绝对平等曲线
A
洛伦兹曲线
20%
E
绝对不平等曲线
B
O
20% 40% 60%
80% 100%
P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说来,一国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 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MP、MR 与VMP的定义
MP(边际产品)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产 量 dQ(L) MP dL
VMP(边际产品价值)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 增加的收益,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MP P VMP
MR(边际收益)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单位产品所增加 的收益。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如果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闲暇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 w
下降,劳动供给则随之上
升,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 w2
方倾斜。
如果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闲暇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 w1
上升,劳动供给则随之下
降,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
方倾斜,即劳动供给曲线
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向后 w0
弯曲。
16−H0
S 16−H2 16−H1
土地的供给曲线 R
o
Q
Q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R
D(市场) S(市场)
R1
地租
土地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0
Q
Q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rent):供给量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地租 是租金的一种形式。
R
R1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讲义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第一节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注】生产要素的需求特点------引致需求企业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而又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1、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R(Q)=PQ R(Q(L))=PQ(L)dR/dL=P[dQ/dL]=P* MPMP :要素的边际产品(边际生产率)P*MP:边际收益所以:VMP=P • MP即完全竞争企业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
[注]产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产品价值的区别:边际收益的自变量是Q,边际产品价值的自变量是生产要素,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曲线:MP(L):边际产品MP是产量对要素的导数。
根据“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该函数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VMP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P为正的常数)。
2、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任一企业对要素的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的价格,因此要素价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参数,企业的成本可看成是要素使用量的函数,即C(L)=w·L 所以dC(L)/dL=d(w·L)/dL=w·dL/dL=w 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劳动的价格w3、完全竞争企业要素使用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VMP=P • MP,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W ,所以完全竞争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VMP=W 或 P*MP=W【注】上式表明此时完全竞争企业就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要素数量为最优的要素数量。
如果VMP>W ,意味着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收益大于成本,于是,企业就会增加要素投入,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品价值将下降(P 不变) ,最终实现VMP=W 。
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家庭和企业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
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是两个重要的议题。
一、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交换和配置过程。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其价格和数量的形成。
劳动力市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来自劳动者,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来自企业和雇主,需求的数量和价格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
供求的交汇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反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稀缺性。
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力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格,而低技能、低素质的劳动力则相对较低。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也受到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影响。
资本市场是另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
资本的供给来自资本所有者,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资本市场的供给曲线。
资本市场的需求来自企业和投资者,需求的数量和价格决定了资本市场的需求曲线。
供求的交汇决定了资本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资本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反映了资本的价值和稀缺性。
高效率、高回报的资本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格,而低效率、低回报的资本则相对较低。
资本市场的均衡价格也受到资本市场的竞争程度、资本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影响。
二、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经济中各个参与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如何分配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主要通过生产要素市场的交换和价格形成来实现。
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工资收入,而资本所有者通过出租或出售自己的资本获得利息、股息或资本收益。
土地所有者通过出租或出售自己的土地获得地租收入,而自然资源所有者通过出售自己的自然资源获得资源收益。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和法律法规来实现。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上册)》(第2版)章节题库-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圣才出品)

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名词解释1.生产要素答: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
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有生产要素的参与,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投入各种经济资源。
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叫做生产要素。
我们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原始生产要素和中间生产要素。
原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消费者,消费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经济学中原始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中间生产要素是指厂商生产出来又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产品,这类要素的所有者是厂商,厂商提供中间生产要素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准租金答:准租金是指对任何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短期内相对固定)生产要素的支付。
除土地外,任何一种在短期内供给量相对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都须支付一定的价格。
在现实中,有些要素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在长期中可变,这类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就叫做准租金。
例如,厂商投资建设的厂房、机器等物品,在短期内即使厂商不能盈利,也无法把它们从现有的用途中转移到收益较高的领域;反过来,即使厂商盈利很多,它也无法迅速增加这些物品的供给。
因此,这些资本品在短期内供给是不变的,但在长期内却是可变的。
3.经济租金答:经济租金是指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的部分,可以理解为要素的当前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部分,简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从租金的分析可以看出,租金的特点在于要素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租金的供给。
有一部分要素收入类似于租金,即从要素收入中减去该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把要素的这一部分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也就是说,经济租金并不是吸引该要素用于当前使用所必需的。
4.引致需求答:引致需求是指厂商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而派生出来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是一种派生需求,或者叫“引致需求”。
第六章_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分解解析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 MCI=AC
dW ( L) L 0 dL
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L
dW ( L) 0 dL
MFC和AC之间的关系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一)完全竞争厂商 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1.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 2.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边际产品价值 (VMP) 或 边际收益产品 (MRP)
边 ( 或 ( 际要素成本 M F C ) 平均要素成本 A F C )
=
VMP MRP MFC AFC
MP P MP MR MP MC W
MR MC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VMP)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数量 L 1 2 3 4 5 6 7 8 9 10 边际产品 MP 10 9 8 7 6 5 4 3 2 1 产品价格P 2 2 2 2 2 2 2 2 2 2 边际产品价值 VMP=MP×P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MP, VMP
VMP
MP
L
总收益: R(Q) Q P
而总产量
Q Q( L)
R ( L) Q( L) P
那么可以把总收益看成是生产要素的复 合函数 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为边际产品 价值,VMP
dR dQ VMP P MP P dL dL
VMP和MRP之间的关系
Q1 Q2 要素数量
第六章 收入分配理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 个人收入分配
6.2.3 地租理论
(一)、土地的供求与地租 土地的需求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一样最终取决于边际产品 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对土地而言就是土地边际产品出 售后的收益增量等于租用土地所支付的地租。当土地边际产 品售后收益大于地租时,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化,就增加土地 租用;反之,厂商则减少土地租用。因此,地租与土地需求 呈反方向变动。从全社会来看,土地数量是固定的,因此土 地供给量无弹性,其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地租的决定可用图6-6说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3 社会收入分配
其次,各国收入分配不平等与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相关。
最后,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还有个人原因。这就是说,收 入分配不平等与个体差异是相关的。每个人的能力、勤奋程 度、机遇并不相同。就能力而言,既有先大的才能(即大赋大 小不一样),也有后大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总之,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 对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人的收入差别及原因要进行具体分析。
上一页
返回
6.2 个人收入分配
6.2.1 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动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 的价格。劳动者提供了劳动,获得了作为收入的工资。
(一)、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成本是企业最重要的成本支出之一,而劳动收入则是每 一个家庭和劳动者个人收入的主要源泉。 劳动要素所有者在不同工资上愿意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取决于 他对工资收入与闲暇的比较。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供给会 产生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如图6-3所示:
下一页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思维导图

产品卖方垄断 要素买方垄断
垄断与要素使用量和价格的决定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 和收入分配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要素使用原则 要素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VMP
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W
完全竞争企业与VMP线重合 Nhomakorabea完全竞争市场
行业调整线叠加
要素供给
供给目标
生产者
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自用 供给)
储蓄大于折旧
均衡
均衡
储蓄等于折旧
长期
减少资本数量
储蓄小于折旧
劳动与工资 土地与地租
资本与利息
要素均衡
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成本W
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相同
企业
企业的加和
市场
边际要素成本MFC 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要素成本MFC
不存在
假定 要素使用原则
要素需求曲线
假定 边际成本 要素使用原则 需求曲线
MRS(h,c)=W
供给均衡
向右上方倾斜+向后弯曲
供给曲线
W增,闲暇替代减少,收入增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垂直
供求均衡 供给曲线
不同资本利率趋同 收入和价值的比值
地租确定 利率
r越大,直线越陡峭,且一直过初始状态点
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
与劳动供给曲线相似
长期消费决策 贷款供给曲线
供给
与土地类似
短期
增加资本数量
效用最大化
供给原则
供给和自用的要素资源边际效用相等 MRS(h,c)=W
预算线-无差异曲线分析
供给曲线
通过价格扩展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边际产品收益( MRP ):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 增加的收益,称为边际产品收益(Marginal Revenue Product,MRP),它是产品边际收益(MR)与要素的边际 产量(MP)的乘积,即MRP=MR·MP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也就是分配理论
1、市场经济中,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他拥有 多少生产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价格。
2、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的价格与产品的价 格一样,也是由要素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决定 的(如上图)。
注意: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3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假设: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L、生产一种 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
31
效用最大化一阶条件: dU 0 dH
即: U dC U 0, 由 dC W
C dH H
dH
故 U H W ,即 MU H W
U C
MU C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与消费(收入)的边际效用之 比必须等于要素的价格
32
7、要素供给原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C
WL
W L W L
dC
C*
dH
O
故有 : dC W dH
10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
(一)市场特征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厂商是产品市场价格接 受者,P=MR
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厂商是要素市场价格的 接受者。PL=常数
11
(二)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只考虑一种要素(劳动)可变时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1、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MRP): MRP=MR·MP=P·MP(边际产品价值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2、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MFC)
MFC
dTC dL
d (PL L) dL
P L
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P·MP=VMP=PL
12
举例:下表中当MRP=MFC时利润最大
L Q MPL P TR MRP PL TC MFC π ① (2) (3) (4) (5) (6) (7) (8) (9) (10) 1 10 -- 4 40 -- 20 20 20 20 2 20 10 4 80 40 20 40 20 40 3 28 8 4 112 32 20 60 20 52 4 35 7 4 140 28 20 80 20 60 5 41 6 4 164 24 20 100 20 64 6 46 5 4 184 20 20 120 20 64 7 50 4 4 200 16 20 140 20 60 8 53 3 4 212 12 20 160 20 52
6
2、公式中的一些概念和内涵
((41))边边际际要产素量成(本M(PM)F:C从,实M物ar形gi态na上l F讲ac,to厂r C商os增t )加:一指单 增位加要1素单投位入生所产增要加素的的产使量用,所也增称加边的际成生本产,力即。: (2)边际产品价值:从价值形态上讲,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每增加一单位要ddT素LC投入所M增FC加的产(即值厂,商称使为用边要素际的产边品际价成值本)
36
二、劳动供给曲线
H:闲暇;C:收入(消费);Y :非劳动收入;时间资源总量:16
小时; 16-H:劳动供给量; C 16W Y
C
C2
U2
U1
C1
C B
U0 C0
PEP
A
Y
E
O
H1 H2 H0
16 H
图 时间在劳动供给与闲暇间的分配
W
c
W2
b
W1
a
W0
O 16-H三、从厂商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单个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不能由VMP曲线简单横向 加总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原因:厂商需求曲线的推导都附加了一定前提。 假定要素价格变动时,其它厂商的要素使用量不 变。
要素价格下降,厂商都会增加要素使用,产品市场 供给曲线右移,产量升,产品价格降。导致边际产 品价值曲线的移动,从而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会 发生变动。
对劳动的需求将增加到L2; 劳动价格下降到W3,对劳动的 需求提高到L3。 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
求曲线。
W W1 W2 W3
O
A B
L1 L2
C VMP
L3 L
18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 线将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
W= P·MP(L)
隐含两个条件: (1)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2)要素边际产量MP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 化的影响。
VMP(L)=W
W
VMP=P·MP=d
W0
A
W0 SL
O
L0
L
16
P素·需M求P曲(L线)=PL,VMP曲线为完全竞争厂商的要
W
S
W dL=MRP=VMP=P·MP
W1
W1
MFC SL
W0
SL W0
MFC SL
D
L
L1
L0
L
要素市场
厂商的决策
17
图形推导
按照VMP=W的原则
劳动价格是W1,厂商对其需求 量是L1,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劳动价格下降到W2,VMP>W2, 增加要素使用,收益大于成本,
要素价格上升,所有厂商都会减少要素使用,产品 的市场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产品价格上升,要素 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会发生移动,要素的需求曲 线跟着移动
20
图示
21
图示
W W0
dm
A
n
D dm n dm m1
W
W0
B
W1
W1
P1·MP P0·MP
L0 L1
L2 L
D
nL0 nL1
L
22
例: 假设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上,要素价格为¥4,产品的价格和边际 收益也为¥4,且此时厂商获得了最大利 润,则要素的边际产量为( )。
13
MP VMP
VMP
VMP=P·MP
MP
O
L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14
W
W
VMP=P·MP
W0=MFC
W0
SL
W0
A W0
O
L
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
O
L0
L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15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含义: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企业对要素L的需求
量与要素价格PL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要素价格PL是自 变量,要素需求量L是因变量。令PL=W
G* H*
U2
U1 U0
LH
33
由: dC W , 得 dC W
dH
dH
左边:资源供给的边际替代率,表示:消费者为增加 一单位自用资源所愿意减少的收入量。
右边:要素价格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 资源所必须放弃的收入量(消费量)。
上式含义: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愿意减少 的收入量(消费量)要等于必须减少的收入量(消费
要素自用的效用:直接效用、间接效用,考虑直接 效用。
29
3、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要素供给的效用——间接效用:要素供给通过收入 而与效用相联系: L C U
用L表示要素供给的 数量
U U C L C L
dU dU dC dL dC dL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收入的边际效用与要素 供给的边际收入的乘积
量) 。
34
8、要素供给曲线
C WL
C
PEP价格扩展线
C2
C1
U2
W W2
C0 O H2 H1 H0
U1
W1
U0
W0
LH O
S C
B
A
L H0
LH
L H1 L H2
35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一、劳动和闲暇的假定 在消费者既定的时间资源中: 闲暇:直接增加效用 劳动:带来收入间接增加效用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的实质 就是消费者如何决定其全部时间资源在闲 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之间进行分配。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因为要素的边际收入等于要 素的价格,则有:
dU W dU
dL
dC
30
4、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用 H表示自用资源数量,有: dU dH
5、要素供给原则
dU W dU
dH
dC
即:MU H W MU C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与消费(收入)的
边际效用之比必须等于要素的价格
37
三、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工资的变化对劳动供给会产生两种效应:
(1)替代效应:工资提高后,休闲的成本即价格提 高,人们会增加劳动时间以替代部分休闲时间,即原 先的休闲时间会减少。
保留自用。
3、要素供给问题
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 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 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
28
二、要素供给原则
1、基本原则——效用最大化
“要素供给” 的边际效用=“保留自用”的边际效 用
2、 “要素供给”与“保留自用”的效用
要素供给的效用:间接效用,要素供给通过收入而 与效用相联系。
(即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7
3、结论:
在要素市场上,为使利润极大化,厂商将按 照MRP=MFC的原则来使用投入要素。
MRP=MFC
如果MRP>MFC,厂商会…… 如果MRP<MFC,厂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