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尺寸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箍筋长度计算详解

箍筋长度计算详解

箍筋长度的计算箍筋的长度计算通常有三种算法,按中心计算、按内皮计算和按外皮计算。

一般情况的计算方法均按外皮计算。

一下按外皮计算箍筋的长度公式推导。

(一):2肢箍箍筋按外皮计算基本计算公式:箍筋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按箍筋外皮计算公式推导如下:直段长度=箍筋按外皮直段周长={(构件长度-2×构件保护层+2×箍筋直径)+(构件宽度-2×构件保护层+2×箍筋直径)}×2={(b-2×bhc+2×d)+(h-2×bhc+2×d)}×2=(b+h)×2-8bhc+8d单个弯钩长度=单个弯钩平直长度+135°弯钩量度差135°弯钩量度差推导如上图:中心线长度=b+中心线弧长+10d135°的中心线弧长=(R+d/2)×π×θ/180=(1.25d+0.5d)×3.14×135/180=4.12d135°弯钩外包长度=d+1.25d=2.25d135°弯钩钢筋量度差=4.12d-2.25d ≈1.9d按以上公式推导故箍筋按外皮预算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b+h)×2-8bhc+8d+max(10d,75)×2+1.9d×2(二):复合箍筋内箍按外皮计算基本计算公式:内箍长度=内箍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内箍筋的平直长度的计算因素为、构件的尺寸、内箍占据主筋的根数和主筋的直径。

见右图:①延h边内箍的平直长度=h-2bhc+2d②延b边内箍的平直长度=(b-2bhc-D)÷间距j个数×内箍占间距j个数+D+2d故内箍筋的预算长度=2×①+2×②+弯钩增加长度。

8个的300乘400箍筋计算公式

8个的300乘400箍筋计算公式

8个的300乘400箍筋计算公式篇一:标题:8 个的 300 乘 400 箍筋计算公式正文:对于 8 个的 300 乘 400 箍筋,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箍筋长度 = (箍筋直径 x 箍筋间距) x 箍筋根数其中,箍筋直径为 d,箍筋间距为 p,箍筋根数为 n。

对于 300 乘 400 的箍筋,箍筋直径可以为 4 毫米或 6 毫米,而箍筋间距可以为 50 毫米或 100 毫米。

假设我们选择使用 6 毫米的箍筋,间距为 50 毫米,则:箍筋长度 = (6 x 50) x 8 = 1200 毫米因此,1 个 8 个的 300 乘 400 箍筋的总长度为 1200 毫米。

此外,如果选择使用 4 毫米的箍筋,间距为 100 毫米,则:箍筋长度 = (4 x 100) x 8 = 3200 毫米因此,1 个 8 个的 300 乘 400 箍筋的总长度为 3200 毫米。

拓展: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箍筋的数量和长度会根据具体的建筑要求和结构形式进行优化和调整。

此外,箍筋的类型和形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螺旋箍筋、梅花箍筋等。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箍筋类型和尺寸,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篇二:标题:8 个的 300 乘 400 箍筋计算公式正文:对于 8 个的 300 乘 400 箍筋,可以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1. 箍筋长度 L:L = (400 - 2*d) * H / 5 + d其中,d 为箍筋直径,H 为箍筋高度。

2. 箍筋直径 D:D = (L - 2*d)/6 + 2*d其中,L 为箍筋长度,d 为箍筋直径。

3. 箍筋数量 N:N = (H - 2*d) / (2*D) + 1其中,H 为箍筋高度,d 为箍筋直径。

4. 箍筋总重量 W:W = 6*N*d*H*钢筋密度其中,d 为箍筋直径,H 为箍筋高度,钢筋密度为不同钢筋类型的密度。

拓展:以上计算公式仅适用于普通箍筋,对于异形箍筋,需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一、箍筋的基本概念。

1.1 箍筋啊,在建筑结构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角色。

就像是建筑的小卫士一样,紧紧地守护着混凝土构件。

它主要是用来约束混凝土,提高构件的抗剪能力和整体性的。

1.2 咱们常见的箍筋形状有矩形的、圆形的。

不同形状的箍筋在不同的结构部位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比如说矩形箍筋在梁柱这些构件里就很常用。

二、箍筋长度计算的影响因素。

2.1 首先得考虑构件的尺寸。

这就好比给人做衣服得知道身材尺寸一样。

构件的边长或者直径那是计算箍筋长度的基础。

要是构件大,箍筋自然就得长些;构件小,箍筋也就短点儿。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就像“量体裁衣”一样。

2.2 还有就是箍筋的弯钩长度。

这个弯钩啊,可不能小看它。

它是为了增强箍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作用。

弯钩长度的规定那都是根据大量的工程经验和力学原理来的。

一般来说,不同级别的钢筋,弯钩长度要求也不太一样。

就像不同品种的花,需要不同的养护方式一样。

2.3 保护层厚度也得算进去。

保护层是为了保护钢筋不被外界环境侵蚀。

这个厚度一确定,箍筋的长度就得相应调整。

这就像给东西包装一样,外面包装的厚度定了,里面东西的尺寸就得跟着变。

三、箍筋长度计算的具体方法。

3.1 对于矩形箍筋来说,咱们可以这样计算。

先算出构件的周长,这是箍筋的基本长度框架。

然后呢,再加上弯钩增加的长度。

比如说,一个矩形构件的长是a,宽是b,那周长就是2×(a + b)。

再加上两个弯钩增加的长度,这就是矩形箍筋的大致长度了。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的加起来。

3.2 圆形箍筋的计算稍微复杂一点。

要先算出圆的周长,这里用到圆周率π。

然后再考虑弯钩长度和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就像走迷宫一样,要一步一步仔细地考虑每个因素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不过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原理,计算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就像那句俗语说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在实际工程中,计算箍筋长度可不能马虎。

这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虽然计算过程可能有点繁琐,但是只要咱们认真对待,按照规定的方法来计算,就能够保证箍筋长度计算的准确性。

箍筋计算公式

箍筋计算公式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1、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表面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其中a=√(p^2+4D^2)/4e2=(4a^2-D^2)/( 4a^2)式中 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p——螺距(㎜);л——圆周率,取3.1416;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l=1000/p×√(лD)^2+p^2+лd/2式中 d——螺旋箍筋的直径;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l=n√p^2+(лD)^2式中n——螺旋圈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 ‖表示次方的意识。

箍筋的理论长度计算在钢筋的预算工程量计算时,因钢筋混凝土柱、梁中的箍筋长度没有统一的计算规定,方法比较混乱。

目前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箍筋长度=箍筋矩(方)形长度+6.25×2(钩)(d,为箍筋直径,下同);(2)箍筋长度=箍筋矩(方)形长度+4.9×2(钩)(3)箍筋长度=箍筋矩(方)形长度+不同直径的估计钩长(4)箍筋长度=构件横截面外形长度-5cm。

上述种种计算方法,计算程序繁琐,计算结果都有出入,并且从理论上经不起推敲,给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带来很多麻烦。

为了保证预算工程量的准确性,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92)(以下简称“规范”),从理论上探求一种准确而简化的箍筋长度计算方法。

从图3-11可以看出,为了控制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箍筋的尺寸是按其内孔尺寸控制的(控制和固定主筋相对位置),它的理论长度应按应按箍筋中心线长度计算的。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 (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 x h=构件横截面宽x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 ――箍筋直径。

2 •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 x h=250mm x 500mm,梁内配筋箍筋$ 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b-2c+2d=250-2 x 25+2 x 6=212 ( mm)外包长度=h-2c+2d=500-22 x 25+2 x 6=462 ( 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 (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 (调整值)=2* (212+462) +110=1458 (mm)~ 1460 ( mm)(抗震箍)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箍筋直径HPB235 级HRB335 级CRB550级6 8 10 12 8 10 12 5 67 890° /90 ° 一般结构Lp> 5d 5d 6d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135 ° /135 ° 抗震结构Lp> 10 18d 20d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一,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d=18552)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单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单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单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嘿,咱们来聊聊单箍筋长度计算公式这事儿!要说单箍筋长度的计算,这在建筑工程里可是个重要的小环节。

想象一下,在一个大大的建筑工地上,钢筋一根根矗立着,而箍筋就像给它们系上的安全带,保证着整个结构的稳固。

单箍筋长度的计算,其实就像是解开一道有点小复杂的数学谜题。

公式呢,通常是这样的:单箍筋长度 = 构件周长 - 8×保护层厚度 + 2×弯钩增加长度这公式里的每一项都有它的门道。

先说构件周长,那得根据具体的构件形状来算,比如矩形的,那就是长加宽的两倍。

保护层厚度呢,就像是给钢筋穿上的一层“防护服”,保护钢筋不被外界环境侵蚀。

给您举个例子哈,有一个矩形的柱子,长是 500 毫米,宽是 400 毫米,保护层厚度是 25 毫米,弯钩增加长度假定是 11.9 倍的箍筋直径(比如说箍筋直径是 8 毫米)。

那咱们来算算这单箍筋长度。

先算构件周长,(500 + 400)× 2 = 1800 毫米。

再算 8×保护层厚度,8×25 = 200 毫米。

然后 2×弯钩增加长度,2×11.9×8 = 190.4 毫米。

最后把它们套进公式里,单箍筋长度 = 1800 - 200 + 190.4 = 1790.4毫米。

在实际操作中,可不能马虎。

我记得有一次在工地上,有个新手技术员,算单箍筋长度的时候,把保护层厚度给弄错了,结果箍筋做出来尺寸不对,又得重新返工,不仅浪费了材料,还耽误了工期,被老板好一顿批评。

所以呀,这小小的计算公式,可容不得一点差错。

而且,不同的工程要求,不同的箍筋形状,计算公式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但不管怎么变,核心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每一个部分都考虑周全。

总之,单箍筋长度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细心、认真,多做几道题,多去工地实际看看,就一定能掌握得妥妥的,让每一根钢筋都能在建筑里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是根据具体的箍筋布置方式和构件尺寸来确定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1. 最小箍筋长度(L_min):
最小箍筋长度是指为了保证箍筋的承载能力和受力传递效果,所需的
最小长度。

一般情况下,最小箍筋长度可用下式计算:
L_min = 2d + 6ϕ
其中,d为构件的直径或宽度,ϕ为箍筋的直径。

2. 最大箍筋长度(L_max):
最大箍筋长度是指箍筋的最大距离,超过该距离后,箍筋将不能有效
地约束混凝土,导致构件的受力性能下降。

一般情况下,最大箍筋长度可
用下式计算:
L_max = 12d
其中,d为构件的直径或宽度。

3.框筒状构件箍筋长度(L_c):
框筒状构件通常需要通过有效限制混凝土的膨胀,来保证其受力性能。

对于圆形框筒状构件,箍筋长度可用下式计算:
L_c=2πR+2d
其中,R为框筒状构件的半径,d为箍筋的直径。

4.核心筒状构件箍筋长度(L_c):
核心筒状构件一般用于高层建筑中,目的是为了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
和抗震能力。

对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核心筒状构件,箍筋长度可用下式计算:
L_c=2(a+b)
其中,a和b为核心筒状构件的两个相邻边的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只是提供了一种普遍的计算箍筋长度的方法,具体的情况还需结合实际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确定。

同时,箍筋的布
置方式和间距也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的。

柱子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柱子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柱子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柱子箍筋长度计算公式什么是柱子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柱子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钢筋混凝土柱子中箍筋的长度的公式。

箍筋是用来加固柱子的构件,能够增加柱子的横向承载能力,防止柱子在承受荷载时产生侧向位移。

相关计算公式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柱子箍筋长度计算公式:1.最小长度计算公式最小箍筋长度计算公式用于计算柱子箍筋的最小长度,保证柱子在承受荷载时能够充分发挥箍筋的加固作用。

公式如下:Lmin = * fy * sqrt(fck) / σst其中,Lmin为最小箍筋长度(mm),fy为箍筋的屈服强度(MPa),fck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MPa),σst为箍筋的应力。

2.最大长度计算公式最大箍筋长度计算公式用于计算柱子箍筋的最大长度,避免箍筋过长而浪费材料和施工成本。

公式如下:Lmax = min(3d, 300mm)其中,Lmax为最大箍筋长度(mm),d为柱子的直径或截面边长(mm)。

3.实际长度计算公式实际箍筋长度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的要求,以确保箍筋的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公式如下:Lactual = min(Lmin, Lmax)其中,Lactual为实际箍筋长度(mm),Lmin为最小箍筋长度(mm),Lmax为最大箍筋长度(mm)。

示例说明假设有一根直径为400mm的钢筋混凝土柱子,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箍筋的屈服强度为400MPa,箍筋的应力为200MPa。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柱子箍筋的长度。

1.最小长度计算:根据最小长度计算公式,代入参数计算得:Lmin = * 400 * sqrt(30) / 200 =2.最大长度计算:根据最大长度计算公式,代入参数计算得:Lmax = min(3 * 400, 300) = 300mm3.实际长度计算:根据实际长度计算公式,取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中较小的值:Lactual = min(, 300) =因此,对于这根柱子来说,箍筋的长度应该为。

外围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外围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外围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在建筑领域中,箍筋是一种重要的构件,而计算外围箍筋的长度可是个关键的环节呢。

先来说说箍筋是啥。

想象一下,建房子就像搭积木,而箍筋就像是给积木外面加的“固定带”,让整个结构更稳固。

那外围箍筋长度怎么算呢?其实有个公式可以帮忙。

咱们先把这个箍筋想象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度就等于 2×(构件的截面长 + 构件的截面宽) - 8×保护层厚度 + 2×弯钩增加长度。

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去一个建筑工地参观,看到工人们正在绑扎钢筋。

其中一位老师傅拿着尺子和笔,一边测量一边嘴里念叨着这些计算公式。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师傅,这箍筋长度计算难不难啊?”师傅抬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不难不难,只要掌握了方法,那就是小菜一碟。

就像这个柱子,长 50 厘米,宽 40 厘米,保护层厚度是 2厘米,弯钩增加长度是10 厘米,那这外围箍筋长度就是2×(50 + 40)- 8×2 + 2×10 = 176 厘米。

”我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好神奇。

师傅接着说:“这保护层厚度可重要啦,要是算错了,箍筋就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房子的质量可就没保障喽。

”再深入讲讲,这里面每个数值都有它的讲究。

构件的截面长和宽决定了箍筋的基本框架大小,保护层厚度是为了保护钢筋不被外界侵蚀,而弯钩增加长度则是为了让箍筋更好地“抓住”钢筋。

在实际操作中,可不能马虎。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数值错误,都可能导致箍筋尺寸不合适,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

所以啊,每次计算都得认认真真,反复核对。

而且,随着建筑设计的越来越复杂,箍筋的形状和尺寸也变得多种多样。

但不管怎么变,这个基本的计算公式都是基础。

总之,掌握好外围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对于建筑施工来说至关重要。

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只有把这个计算准确了,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您对外围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有更清楚的了解。

箍筋的计算方法

箍筋的计算方法

箍筋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11.9d+4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中心线计算的.(圈梁保护层25mm)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11.9d+8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内边线计算的.与L=2*(梁高-2*保护层+2D=梁宽-2*保护层+2D)+26.5D两种公式的区别是一个加4D,一个加8D。

加4D是按箍筋中心线计算,比较合理。

加8D是按箍筋外皮计算,过于迁就施工方利益,有点牵强。

实际下料长度是按里皮计算的,因为钢筋在弯曲时,只能延伸,不会收缩,所以加4D也要扣除。

故甲方坚持加4D是合理的,施工方要求加8D是额外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能以广联达软件为准。

深圳信息价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非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7.8d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7.8d此处的27.8D实际上相当于加4D。

此问题已讨论多次,大家可参阅以前的帖子。

我认为应当加4D,应按中心线计算。

参见: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我想以下资料对于楼主应该有帮助: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 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即可。

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6.25*箍筋直径; 90度=3.725*箍筋直径;45度=4.25*箍筋直径.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 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

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

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
柱箍筋是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一种钢筋,用于增加柱子的抗弯强度和抗震性能。

在设计柱箍筋时,需要根据柱子的尺寸、钢筋的规格和要求,计算出合适的箍筋长度和根数。

以下是常用的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计算公式。

1.柱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L=C+2Lb
其中,L为柱箍筋长度,单位为mm;
C为柱子的周长,单位为mm;
Lb为箍筋的绑扎长度,一般为2~3倍箍筋的直径,单位为mm。

2.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
柱箍筋根数的计算需要根据柱子的周长、钢筋的直径以及箍筋的间距来确定。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N=(C-Φp)/S
其中,N为柱箍筋根数;
C为柱子的周长,单位为mm;
Φp为柱子的纵向主筋直径,单位为mm;
S为箍筋的间距,单位为mm。

需要注意的是,柱箍筋的根数一般向上取整数,并且最小根数不少于4根。

以上是柱箍筋长度以及根数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如抗震设防要求、柱子的荷载以及构造等。

因此,在具体设计中还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计算,并进行合理调整。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箍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于增加构件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的钢筋,常用于柱、梁、板等构件中。

箍筋长度的计算是为了确定箍筋的长度,以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和施工的需要。

箍筋的长度计算公式包括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满足最小长度要求,以确保箍筋的受力作用;二是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以确保箍筋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

1.最小长度要求:Lmin = max(d/4, 300)其中,Lmin为箍筋的最小长度,d为构件的最小尺寸。

2.结构设计要求: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和结构的受力分析,可以计算出箍筋的正截面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

根据这些强度要求,计算箍筋的长度。

抗弯强度计算:抗弯强度是指箍筋在构件受弯作用下所能承受的荷载。

根据构件的弯矩和箍筋的截面特性,可以计算出箍筋截面的抗弯强度。

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为:Vc = As * fy * d / F其中,Vc为箍筋的抗弯强度,As为箍筋的截面积,fy为箍筋的抗拉强度,d为箍筋离受拉边缘的距离,F为安全系数。

抗剪强度计算:抗剪强度是指箍筋在构件受剪作用下所能承受的荷载。

根据构件的剪力和箍筋的截面特性,可以计算出箍筋截面的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为:Vc = Av * fyv * d / Fv其中,Vv为箍筋的抗剪强度,Av为箍筋的截面积,fyv为箍筋的抗剪强度,d为箍筋离受力面的距离,Fv为安全系数。

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箍筋的长度。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可以对箍筋的长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综合考虑构件的尺寸、荷载、构件受力状态等因素,可以确定最终的箍筋长度。

箍筋计算公式

箍筋计算公式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2.箍筋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

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3.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4.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 箍筋直径 HPB235级 HRB335级CRB550级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90°一般结构 Lp≥5d 5d 6d 5.28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135°抗震结构 Lp≥10 18d 20d 18.4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
螺旋箍筋的计算公式:L=N(p^2+(D-2a-2d)^2*л^2)^(1/2)+2*箍筋端头弯钩长度N--螺旋箍筋圈数D--圆柱直径p--螺距d--箍筋直径a--保护层式中“ ^ ”表示次方。

一、钢筋笼螺旋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单圈周长的平方加上箍筋间距的平方,得出的结果开根号,就可以得出单圈的长度,最后再用该长度乘总圈数,即可得出钢筋笼螺旋箍筋总长。

计算的时候,需要先测量出钢筋笼的直径,然后才能计算出单圈的周长,所以测量一定要准确。

二、钢筋笼绑扎安全措施
1、在绑扎钢筋笼的时候,要求所有原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检,确保质量合格,且强度符合设计标准,方可投入使用。

2、在主筋加工的时候,需要按照钢筋笼的节段长度进行下料,避免出现材料短缺和材料过多等情况。

另外,在端头加工期间,一定要保证主筋的尺寸符合标准,端头的加工工艺符合设计要求。

3、所有参加钢筋笼绑扎的固定工作人员,都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了解施工安全措施、绑扎规范以及相关的安全要求等等。

4、对于绑扎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和工具,需要近期进行养护,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

并且在使用设备之前,还需要再次检查电源是否接通,尤其是地线,一定要确保正常连接,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5、在首件工程完成后,需要作出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质检工作,尤其是在卸笼的时候,要及时安排验收,并进行补焊。

圆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圆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圆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摘要:
1.圆箍筋的概念及作用
2.圆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3.圆箍筋长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4.结论
正文:
一、圆箍筋的概念及作用
圆箍筋是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于固定梁、柱等构件的圆形钢筋。

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构件的抗弯、抗扭能力,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二、圆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圆箍筋的长度计算公式为:L = 2π(D/2 + d) + 4C
其中,L 为圆箍筋的长度;D 为圆箍筋的直径;d 为纵向钢筋的直径;C 为保护层厚度。

三、圆箍筋长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1.计算圆箍筋长度时,需要考虑保护层的厚度。

保护层是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距离,一般取值为25mm 或30mm。

2.圆箍筋的直径应根据构件的截面尺寸、钢筋规格以及设计要求来确定。

3.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参照相关规范进行计算。

例如,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中的规定,圆箍筋的长度应为梁宽的2 倍,再加2 倍保护层厚度。

四、结论
圆箍筋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直径、保护层厚度、构件截面尺寸等。

箍筋的计算方法

箍筋的计算方法

L=2x(梁高-2x保护层+梁宽-2x保护层)+2x11.9d+4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中心线计算的.L=2x(梁高-2x保护层+梁宽-2x保护层)+2x11.9d+8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内边线计算的.与L=2*(梁高-2x保护层+2D=梁宽-2x保护层+2D)+26.5D两种公式的区别是一个加4D,一个加8D。

加4D是按箍筋中心线计算,比较合理。

加8D是按箍筋外皮计算,过于迁就施工方利益,有点牵强。

实际下料长度是按里皮计算的,因为钢筋在弯曲时,只能延伸,不会收缩,所以加4D也要扣除。

故甲方坚持加4D是合理的,施工方要求加8D是额外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能以广联达软件为准。

深圳信息价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非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7.8d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7.8d此处的27.8D实际上相当于加4D。

此问题已讨论多次,大家可参阅以前的帖子。

我认为应当加4D,应按中心线计算。

参见: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我想以下资料对于楼主应该有帮助: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 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

箍筋下料长度的几种计算方法一、广联达(03G101)算法:柱箍长度=(b+h)×2-保护层×8+8d+1.9d×2+max(10d,75㎜)×2 梁箍长度=(梁宽b-保护层×2+d×2)×2+ (梁高h-保护层×2+d×2)×2+1.9d×2+max(10d,75㎜)×2注:1、保护层厚度是指主筋外边距梁柱外皮尺寸。

2、d是钢筋直径。

3、计算以箍筋内皮计算。

二、预算教科书算法:箍筋长度=梁截面周长-折算系数值Φ4 145Φ6 116Φ8 90三、施工手册算法:箍筋长度=箍筋截面周长(注:不加10d×2)+箍筋调整值外皮计算内皮计算Φ6 50 100Φ8 60 120Φ10~12 70 150~170以上长度单位均为(mm)。

四、某工地算法梁:(梁宽b-保护层×2)×2+ (梁高h-保护层×2)×2+10d×2-4d 柱:(柱短边b-保护层×2)×2+ (柱长边h-保护层×2)×2+10d×2-4d五、其它经验算法1、箍筋长度=箍筋截面周长+折算系数值(某企业钢筋翻样自述)Φ6 120Φ8 130Φ10 150Φ12 1702、箍筋长度=梁截面周长+折算系数值(某钢筋班组长自述)Φ6-8 0Φ10 20Φ12 40以上单位均为(mm)。

3、根据建筑工人技术系列手册:钢筋工手册上说明:采用I级钢箍筋下料长度应为:箍筋截面周长+27d (按抗震结构斜弯钩计算)圆弧弯曲直径D=2.5d2006年12月29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板、墙等箍筋计算方法一、梁: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 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二、板:板筋主要有: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2)支座负筋;3)分布筋;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1.受力筋: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2)按轴线长度计算;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a=1.2la+hb+0.5hc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

二)箍筋:四肢箍(大箍套小箍):1)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2H+2B)-8bhc+8d+2×11.9d(预算)2)小箍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其一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预算)其二:L(钢筋长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L(钢筋长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预算)其三:L(钢筋长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L(钢筋长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预算)说明:1. 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B——梁宽;H——梁高。

2.箍筋弯钩(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级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1.25+0.5) d×135×(π/180)-(1.25+1)d+平直段长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较大值,非抗震取5d)≈1.9d+平直段长度(即11.9d或6.9d)3.弯折调整值(90度)的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1.25+0.5)d×90×(π/180)-(1.25+0.5)d×2≈-0.75d4.板构件135度弯钩取6.9d(全部按非抗震),底板梁箍筋弯钩取11.9d但箍筋无加密要求(底板的其余钢筋均按非抗震要求设计)。

5.板筋先铺短向筋,后铺长向筋。

四、集水坑:(略)五、柱:一)概念: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分:角柱、边柱、中柱柱中的钢筋按位置分:1、底层钢筋2、中层钢筋3、顶层钢筋:(1)向梁筋(2)向边筋(3)远梁筋注:向梁筋:就近弯向梁的一侧的筋;向近筋:弯向远离的对边那一侧;远梁筋:弯向远离的那一侧梁的筋。

二)计算:1.柱截面中的钢筋数=2×(i+j)-4i——横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j——竖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2.基础层: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弯折长度a柱、墙插筋锚固竖向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锚固竖向长度弯钩长度a≥0.5laE(≥0.5la) 12d且≥150≥0.6laE(≥0.6la) 10d且≥150≥0.7laE(≥0.7la) 8d且≥150≥0.8laE(≥0.8la) 6d且≥150基础及首层柱筋长度(含首层和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首层)的钢筋长度+弯折长度a+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伸入上层钢筋长度值见(03G101-1)P42】3.中间层:1)柱纵筋:纵筋长度L=层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层伸出楼面的高度+搭接长度(如果是机械连接或焊接就不用加搭接长度,只加焊接缩损长度调整值)2)箍筋:箍筋下料长度L=(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箍筋计算长度L=(2H+2B)-8bhc+8d+2×11.9d说明: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B——柱截面宽;H——柱截面高。

★注意:此时的弯折调整值多为负值大箍套小箍的小箍下料、计算长度同梁小箍计算。

箍筋根数=(加密区范围长度/加密间距)+(非加密区范围长度/非加密间距)+1 3)柱加密区的一般规定:○1首层柱箍筋加密区有三个(这里所说的首层是指基础上的第一层,不一定是±0.000起算的第一层,也可以是地下室):a. 下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b.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c.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2首层以上柱箍筋加密区:a.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b.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c. 下部同上部加密区。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Hc——柱长边尺寸;Hn——柱的净高度。

4.顶层柱:顶层柱分角柱、边柱、中间柱(中柱)。

1)角柱: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固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焊接或机械连接时)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固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绑扎,通常情况下预算采用,如机械连接或焊接,根据双方协议另行计算焊接或机械连接费用时,不计搭接长度)★说明:○1内测钢筋锚固长度:a. 直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b. 弯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12d 。

○2外侧钢筋锚固长度:a. 柱顶第一层:a):≥1.5laE(与梁上部纵筋搭接);b):≥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弯入柱内侧)。

b.柱顶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注意: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 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详图及其它说明见(03G101-1)P37(抗震)或P43(非抗震)2)边柱:(同角柱)3)中柱:纵筋l=柱净高Hn-本层伸出地面高度+顶层锚固长度(如果是搭接的应+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取值:○1直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2弯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12d .注意事项:○1上柱比下柱多了出钢筋时,多出的钢筋应下插到下层的柱中1.2LaE。

(含梁)○2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大时,上柱筋应伸入到下柱的搭接区内搭接○3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小时,下柱筋应伸入到上柱的搭接区内搭接。

注○2条中将下端的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见03G101—1 P42)○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应延伸至上层的柱中1.2LaE(含梁)(以上详见03G101—1 P42图1、图3及附注)六、墙:一)墙的分类:1 按结构分类: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纯剪力墙。

2 按部位分类:基础墙、中间层墙、顶层墙。

3 按空间类型分类:墙身、暗柱、暗梁(墙顶设置)、连梁(洞口部位设置)4 按洞口:有洞墙、无洞墙。

二)钢筋种类:1 墙身:水平钢筋、竖向钢筋、拉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筋。

4 洞口加强筋、梯形筋(措施筋)(03G101—1p53)【梯形筋(措施筋)一般情况下,每间隔1~1.2米设一道(也可只在墙顶设置一道)】。

◆端柱:在剪力墙中,如果在墙的尽端厚度加宽、添加纵筋、加设箍筋,即为端柱(03G101—1 P47)(三种)三)计算:1.墙身:(一)水平钢筋:1)墙端为暗柱时: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b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墙身水平钢筋构造图c 水平筋根数(每排)=(层高-扣减值)/间距+1(注: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

b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

以上相关详细资料和附图详见(03G101-1) P47★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筋时,其中间排水平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钢筋的锚固构造。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 。

5)水平钢筋的根数: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首层以上)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基础内的水平布筋(首层,基础内布筋间距≤500且不少于两排水平布筋与拉筋)墙身插筋及水平分布筋构造节点图(二)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竖向钢筋长度L=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laE或la,详03G101-1 P48)4)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钢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5)墙身竖向钢筋根数n=墙净长/布筋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