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上盖项目开发模式初探_以上海莘庄地铁站为例_吕骅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段场上盖开发探析

轨道交通段场上盖开发探析

轨道交通段场上盖开发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紧张状况日益加剧,要想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开发是必由之路。

探索轨道交通段场上盖的综合商业开发已经成为当前各大城市进行空间开发和建筑综合体升级的重要规划安排。

通过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及上盖物业的开发与运营,不仅能够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能够获取相应的开发收益来填补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资金的缺口,可以说是一种基础设施带动土地增值,而土地增值又反哺城市发展的一种非常可取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场段;上盖开发;探究轨道交通段场一般占地面积比较大,建筑密度较小并且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因此需要着重研究如何有效的进行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空间开发,提高容积率,以轨道交通车辆段为中心,提升周边及沿线地区的区域价值,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由于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的开发不同于其他普通用地的开发,由于上盖平台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异,因此在交通衔接规划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基于此需要结合具体实践,对车辆段上盖开发的物业类型、建筑设计方式、交通衔接模式等加以分析和探讨,以提升车辆段场上盖开发质量。

一、轨道交通段场上盖开发的价值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当前各大城市都在加快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以及周边土地的开发进程。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场段上盖的开发,被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实现一地两用。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了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及空间的分层和立体使用,极大的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

二是能够满足轨道交通运营功能的需求。

通过轨道交通车辆场段上盖开发能够有效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价值和城市空间品质,打造轨道加复合业态加社区的创新模式,形成新的城市发展商业综合体,在打造新的城市标杆的基础上,又通过相应的物业收益来反哺轨道交通运营,使其不再单纯的依靠政府补贴,从而促进城市的整体规划与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轨道交通项目上盖开发的实践与创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顾伟华

轨道交通项目上盖开发的实践与创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顾伟华

轨道交通项目上盖开发的实践与创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顾伟华随着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发展,将沿线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做法。

一方面,这是各城市政府为解决轨道交通建设所面临的资金难题的一个办法。

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交通设施,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整体的规划建设息息相关。

从2号线开始,上海就开始探索将轨道交通车站建设与周边区域的综合开发建设结合起来。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建设用地资源迅速消耗。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施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相关部门提出了“双增双减”、“建设用地零增长”等更加严格的土地管控政策。

在此背景下,上海开始积极探索轨道交通停车场站的上盖开发。

2005年开始,上海开始尝试在轨道交通停车场站周边进行上盖项目的开发。

目前,集团开发或参与项目共12个,总计合作开发面积近260万平方米(申通按股权比例持有面积约70万平方米)。

目前,在建项目3个、150万平方米,前期方案研究项目10个,预计开发总量200万平方米。

上盖项目开发给地铁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在10号线吴中路停车场的上盖开发中,上盖开发直接减少了停车场全额动迁支出,约14亿元,占地铁全线建设总投资的8%左右;在项目股权转让时获取股权溢价4亿元人民币;通过与品牌开发商的合作运营,销售部分物业消化了项目全部的土地成本、土建成本和财务成本;双方持有的商业物业从16年开始,每年可产生净利润2亿元。

轨道交通项目上盖开发的实践与创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顾伟华综合地看,对于轨道交通企业来说,上盖开发既减少了轨道交通一次性的建设投资,同时也补充了长期的运营亏损。

更重要的是,大体量的物业开发与轨道交通的结合,是TOD 开发理念在地铁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将大大增加地铁客流,增加票务收入,促进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并使地铁站点周边成为产城融合的最佳形式。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快速,为城市的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而上盖综合开发则是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进行综合开发,以实现立体化、多功能化利用。

在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缺乏多样性。

在上盖综合开发中,多数选择的是商业和办公用途,而缺乏其他功能的开发。

这导致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建议在上盖综合开发中增加公共设施、教育和医疗等功能,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第二,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存在的规划不合理问题。

在一些上盖综合开发中,商业和住宅楼宇的高度和密度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导致了高密度的商业楼宇挤占了住宅空间,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建议在规划上更加注重住宅区域,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交通拥堵问题。

在一些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由于缺乏合理的交通规划和设计,导致车辆通行困难,道路拥堵严重。

对于乘坐轨道交通的居民来说,这也会增加出行的不便。

建议在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进行交通规划,合理利用交通资源,提高交通效率。

第四,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绿化和环境问题。

一些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绿化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导致了建筑与环境的脱节。

在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应重视绿化和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并适当进行污水处理,保护地下水资源。

为了更好地发挥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作用,我们建议在规划中增加多样性,注重住宅区规划,合理解决交通问题,以及重视绿化和环境保护。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上盖综合开发的质量和居民生活的舒适度。

上海莘庄地铁枢纽将改造启动

上海莘庄地铁枢纽将改造启动

上海莘庄地铁枢纽将改造启动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上海轨道交通莘庄地铁枢纽改造工程将于2011年8日启动,计划用3.5年时间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并投入使用。

改造工程完成后将成为上海西南
地区功能最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集轨道交通1、5和17号线(规划)换乘大厅、铁路莘庄站和南、北公交站点于一体。

【总页数】1页(P116-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2.5
【相关文献】
1.地铁车站上盖项目开发模式初探--以上海莘庄地铁站为例 [J], 吕骅
2.上海市莘庄交通枢纽8月开建 [J],
3.浅谈枢纽改造过程中的临时交通枢纽问题——以上海莘庄枢纽改造为例 [J], 王
凌琳
4.地铁枢纽站域步行系统现状与问题研究r——以上海徐家汇地铁枢纽为例 [J],
吴亮;陆伟;顾宗超
5.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签约莘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众多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上海的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下面将针对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上海的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在规划和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铁站附近的商业、居住及其他综合设施尚未合理规划和利用,导致地铁站周边的环境杂乱,缺乏统一的风格。

我建议在规划和设计上更加注重整体性和一致性,确保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我建议加强对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目前,一些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整体进展缓慢,存在一些项目停工、拖延等现象。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个项目按照计划进行,不拖延工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我认为上海的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一些项目中存在绿化率低、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导致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我建议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中加大绿化面积,并增加空气净化设施,提高环境质量。

上海的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在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配套设施,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噪音污染,如使用隔音设施等。

上海的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应更加注重市民参与和利益保护。

一些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没有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导致一些利益冲突和抵触情绪。

我建议政府部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互动,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市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上海的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在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加强规划和设计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交通拥堵和噪音污染,以及加强市民参与和利益保护。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上海的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将更加顺利进行,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迅速,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上海轨道交通的上盖综合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上盖综合开发是指在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周边建设商业、住宅、办公等建筑,形成地下地上一体化的城市空间。

这种开发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轨道交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规划不够科学,协调不够紧密,设计缺乏创新,品质不高,监管不够到位,评估不够科学和公正,公众参与不够充分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本文旨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上海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上海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的良性发展。

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和建议的提出,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希望能够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城市的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发展,推动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进步和提升。

2. 正文2.1 当前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1. 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地铁站周边的上盖综合开发规划存在较大难度,导致项目无法有效落地。

有的地铁站周边建筑密度过高,其他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区域交通、人流、商业等问题愈发凸显。

2. 设计质量不高。

部分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缺乏创新和品质,导致地铁站周边建筑风格单一,缺乏特色,影响了整体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和关注的焦点。

上海市提出了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政策,旨在充分利用地铁线路沿线的闲置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多元化发展。

目前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问题与建议的分析和总结。

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规划不够统一和协调。

由于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合作,规划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规划上,各个建设单位应该统一规划标准和设计要求,避免出现风格不统一、功能重复的问题。

在管理上,建议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个相关单位的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商品类型和价格定位亟待优化。

目前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主要以住宅为主,而且大多数项目的价格偏高,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建议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增加商业、办公等非居住类项目的比例,提供更多样化的商品类型。

而且应该根据不同区域和市场需求,合理定位商品价格,确保项目的销售和租赁率。

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往往需要拆迁或改造原有建筑物,这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建议在项目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因素,合理设计绿化带和公园等公共空间,增加项目的绿化率和景观品质。

与此应该加强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治理和处理,确保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沟通。

在项目的规划和执行过程中,应该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于影响较大的项目。

建议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和公众代表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建议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解答他们对项目的疑问和担忧,提高项目的可接受度和公众的满意度。

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立体空间综合开发规划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地块莘庄站点上盖开发为例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立体空间综合开发规划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地块莘庄站点上盖开发为例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立体空间综合开发规划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地块莘庄站点上盖开发为例
卢艳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随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城市立体化扩展趋势的愈加明显,结合城市地铁站点立体开发利用以及站点综合开发将是今后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香港、日本地铁上盖案例简要分析,结合闵行区莘庄地铁上盖规划研究项目,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立体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卢艳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综合科副科长,工程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城市高密度地区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广州白云区嘉禾望岗地铁枢纽站点周边地块综合开发为例 [J], 刘俊杰;邓神志
2.地铁站点与上盖商业综合体的驳接空间的现状分析 [J], 彭博
3.城市综合体与轨交站点的衔接空间优化设计——以上海的4个商圈轨交站点为例 [J], 扈龑喆;张修宁
4.都市卫星城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双修”规划方法——以《新津县轨道站点周边用地综合开发规划》为例 [J], 李永华; 牟秋
5.轨道交通站点商业洄游空间可视性和可达性与滞留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以上海三个轨道交通站点洄游空间为例 [J], 孙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与探索温玉君【摘要】<正>二十年来,上海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线到网,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及周边土地的物业开发随着网络建设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逐步认识到:抓住机遇探索加大对轨道交通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城市功能布局的完善,有利于促进轨道交通企业的良性发展。

为此,申通地铁积极研究在公开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4页(P28-31)【作者】温玉君【作者单位】上海申通地铁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33.47二十年来,上海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线到网,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及周边土地的物业开发随着网络建设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逐步认识到:抓住机遇探索加大对轨道交通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城市功能布局的完善,有利于促进轨道交通企业的良性发展。

为此,申通地铁积极研究在公开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依托和引进社会专业资源,探索实施具有上海特点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开发模式。

下面将从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现状、机遇和关键矛盾等方面进行剖析,全面分析申通地铁作为轨道交通上盖及周边土地开发主体的核心优势和定位,并结合开发过程中合作和融资方面的经验,全面阐述申通地铁在上盖物业开发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近年来上海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截至2016年底,共开通线路15条(含磁悬浮),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17公里,车站366座,日均客流达到902万人次,工作日客流超过10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到1152.29万人次。

上海轨道交通共有已建、在建及规划建设停车场36座,总占地面积约1000公顷。

上海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设计

上海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设计

第49卷增刊建 筑 结 构V ol.49S22019年11月 BuildingStructure Nov.2019DOI: 10.19701/j.jzjg.2019.S2.091上海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设计张德锋1, 余红2, 胡祖光1, 金崎2(1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80;2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235)[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施工工艺及设计方法,并以一榀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为例,对其工厂预制阶段、脱模吊装阶段、叠合层浇筑阶段以及形成整体框架阶段进行了计算或验算,由此设计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能满足施工各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规范规定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预制叠合梁;预应力;施工工艺;叠合梁设计中图分类号:TU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8X(2019)S2-0492-06Design on the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of Shanghai Xinzhuang metro cover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Zhang Defeng1, Yu Hong2, Hu Zuguang1, Jin Qi2(1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80, China; 2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 Rail Transit Design and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235, China)Abstract: The design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n the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ofShanghai Xinzhuang metro cove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aking one frame ofprecast composite beam as an example, the calculation or checking on the precast stage, the demoulding lifting stage,the composite layer casting stage and the fully forming stage is conducted. The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positebeam designed by this method can meet the related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codes in each construction stage andnormal use stage.Keywords: precast composite beam; prestres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sign on composite beam0概述上海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位于轨道交通1号线莘庄站南北广场, 处于宝城路、梅陇西路、莘朱路、广贤路、水清路、沪闵路、莘建东路所围合的区域。

轨道交通项目上盖开发的实践与创新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顾伟华

轨道交通项目上盖开发的实践与创新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顾伟华

轨道交通项目上盖开发的实践与创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
公司总裁顾伟华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正>随着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发展,将沿线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做法。

一方面,这是各城市政府为解决轨道交通建设所面临的资金难题的一个办法。

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交通设施,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整体的规划建设息息相关。

从2号线开始,上海就开始探索将轨道交通车站建设与周边区域的综合开发建设结合起来。

【总页数】2页(P34-3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服务的最终指向是让地铁乘客满意--访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熊熊3D服务创新工作室” [J], 虞同文;王伟雯;熊熊
2.申华控股:新能源之梦——访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汤琪 [J], 王杲松
3.相思湖生态旅游项目:融古城文脉于城市脉动中——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湖南申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董事长林鹏 [J],
4.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适应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培训中心副主任杜晓红 [J], ;
5.上海申通地铁上盖开发的实践和探索 [J], 钱晓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是指在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利用地上空间进行商业、办公、住宅等综合开发。

这一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的地方。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规划和设计问题。

这一模式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和设计的质量。

目前,一些地铁站周边的开发项目规模过大,个别地区过度“堆砌”建筑物。

这不仅破坏了城市形象,还可能给周边居民带来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规划和设计上应该注重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

商业运营及管理的问题。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

在项目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协调地铁公司、地产开发商、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利益,并确保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协调,以及日常的商业运营管理工作。

城市居民参与度的问题也需要重视。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是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应该得到充分考虑。

可以通过开展居民调查、组织居民代表参与决策等方式,增加居民的参与度。

还可以在综合开发项目中兴建公共设施,如公园、图书馆等,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对环境的压力非常大。

在上盖综合开发中,要注重节能减排,采用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要加强城市绿化和公共空间的规划,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好规划和设计问题、商业运营及管理问题、居民参与度问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上盖综合开发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给广大居民带来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是一个探索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既能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又能提供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生活功能。

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接下来,我将从交通流畅性、绿化环境、公共空间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就交通流畅性而言,由于上盖综合开发的建设往往导致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增加,造成交通拥堵。

在规划和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合理布置出入口和通道,确保车流、人流和货流的顺畅。

还可以考虑采取交通疏导措施,如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等,以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

绿化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上盖综合开发作为城市的新兴形态,应该注重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绿化的要求纳入规划和设计,并采取措施保护周边的绿化带和生态环境。

可以在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中引入更多的绿化植物和生态景观,提高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在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应该注重营造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可以设立公园、广场、休闲步道等,为市民提供户外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

还可以考虑引入文化演艺设施、体育设施等,丰富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注意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鼓励市民的参与和交流。

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应该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

除了满足基本的交通和生活需求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和便利设施。

可以设置社区图书馆、社区医疗点等,为市民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还可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组织文艺演出、社区活动等,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在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解决交通流畅性、绿化环境、公共空间和社会效益等问题。

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考虑和实施,上盖综合开发项目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以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为例

浅析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以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为例

浅析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以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为例摘要: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项目管理的经验,以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为例,阐述了一些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方法,希望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与研究工作提供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与研究1 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管理近年来,建筑工程的工程规模在不断的增长,涉及的施工工艺也在增多,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调查整理其他建筑工程施工案例,总结经验发现,每个成功的案例都一套全面、细致的项目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对项目的管理,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2 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具体分析2.1 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

(1)施工技术准备①施工组织。

工程进场前,施工单位按照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特点,组织曾接触过类似项目的项目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组,对工程具体项目进行管理和施工工作。

②施工准备。

项目开工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对施工图纸、施工规范等和施工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并召开会审和交底会议。

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对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勘察,编写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经业主、监理等部门审阅通过后,方可施工。

2.2 施工质量管理①施工目标与验收。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网络,责任分工清楚,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相关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争取一次验收合格。

如达不到验收标准,施工单位进行返工,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

②保证工程质量的总体措施。

以创优为目标进行管理,将施工项目分解为单道工序或部位,为项目管理人员及分包划分任务,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制度,层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达到工程质量要求。

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工程材料,严格对原材料进行把关,及时送检。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交通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也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就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问题分析1. 城市规划和设计不够合理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城市规划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一些项目中,由于规划和设计的不够合理,导致了部分地区在交通、设施、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地铁站上盖的商业开发密集度过高,导致了交通拥堵、人流混乱等问题;在一些地区的设计中缺乏对环境的考量,导致了周边环境的恶化。

2. 建设过程中存在隐患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地下管线、地基工程等复杂的问题,存在一定的隐患。

虽然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情况复杂、施工技术不足等原因,还是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城市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影响。

3. 沟通协调不足在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工作分工等问题,导致了一些沟通协调不足的情况。

这导致了一些工作进度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展。

二、建议针对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存在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加强对规划和设计的审查,确保每个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都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并且考虑到交通、人流、环境等因素。

也可以加强对相关企业和设计单位的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隐患的问题上,可以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管和管控。

设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隐患,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也可以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减少因技术不足导致的问题。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实践和探索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实践和探索

1、吴中路停车场项目 全国首个商业开发的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项目 总体量 53 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 59.28 亿元,为 政府创造约 13 亿元税收收入,以及 5000 万元 / 年股东收益。
实践经验表明,在国际上,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大 都市,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对于城市综合发展 的影响越发明显和深远,而上盖综合开发的质量 和成熟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经济能 力、生活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2005 年后,申通地铁在以前的基础上,作为市场 主体,积极参与到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的实践中。 至今共计开发 16 个项目,合计用地面积约 123 公顷。
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意义: 一是减少建设成本支出。 二是综合利用土地,改善城市形态。 三是增加运营票务收入和非票务收入。 四是扩大政府税收和社会就业。
资源经发的 实践和探索
文 / 叶彤
伴随着网络建设的高强度推进,我们深刻认识到, 抓住机遇探索和扩大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对 于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及轨道交通 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截至 2021 年 1 月,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共 19 条(含 磁浮线),在建线路共有 2 条,在建里程共 97 公里。 截止 2020 年年底,上海地铁共有已建、在建和规 划车辆基地共计 43 个,总占地面积约 1316 公顷。
二、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案例
预计为政府创造约 70 亿元税收收入,以及 48 亿 元的股东收益。
3、莲花路改造项目 全国首个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车站不停运改造上盖 项目,占地面积 17600 平方米。项目被评选入自 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0 年印发的《轨道交通地上地 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节地模式推荐目录》。

综合交通枢纽上盖 开发交通建设研究——莘庄交通枢纽上盖案例分析

综合交通枢纽上盖  开发交通建设研究——莘庄交通枢纽上盖案例分析

点。莘庄地区原有的道路等基础设 施按照郊区标准建设 ,与城市发展
不 匹配 。莘 庄 上盖 开 发 可 以带 动 区 域交 通 基础 设 施 的 更新 和 完善 ,提
“ 轨道 上盖开发”是顺应城 市
规划发展要求,提升和完善外 围区
市民综合服务的举措。闵行区以五
2 0 1 6 . 6炙 迫 逻 输l 1 5
匹配
( 以下 简称 “ 莘庄 上 盖 开 发” )项 目
位 于上 海 市 外 围 区西 南部 闰行 区的
中部 , 紧邻 莘 庄立 交,规 划 面积 为
1 9 1 1 5 5平 方 米 ,总 建 筑 面 积 为 6 1 万平 方 米。 目前该 地 块 为地 铁 I 号
线 和 5号 线 终 点 站 , 以 及 1 2 条 地 面 公 交 线 路 的 公 共 交 通 枢 纽 。 上 盖
实 “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探索和实
践 。利 用 既 有的 交通 枢纽 设 施 实施 综 合开 发 ,以实现 交 通 和土 地 利用
的最大 化效 益 。
向心 交通 ,实现 交通 流量 均 衡化 。 “ 轨 道 上 盖 开 发 ”是 新 型 城 镇 化 建 设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完 善 的 切 入
交通 高 峰 小 时通 过 个 体机 动 车 ( 小
开 发业 态 为商 业 、住 宅、 办公 以及
这 一 发 展带 人 I X l 导 入迅 猛增 长 ,而
产业化和公建配套设 施相对较弱, 造成 了巨大的 “ 向心 潮 汐 ” 交 通 ,
宾 馆酒店 。 上盖 底 下仍 保持 既有 的
1 . 高度 城 市化 与 路 网格 局 不 匹

莘 庄地 区常 住 人 口已经 达到 8 0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应用分析——以上海新建莘庄镇222号地块(莘庄地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应用分析——以上海新建莘庄镇222号地块(莘庄地

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应用分析——以上海新建莘庄镇222号地块(莘庄地铁站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一期(T1~T3)总承包工程为例发表时间:2017-08-07T15:46:30.9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作者:邓磊[导读] 文章就以实际工程为例,针对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促进工程施工建设的发展。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部 20008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人们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的降水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的影响。

近些年,随着深基坑施工数量的增加,降水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文章就以实际工程为例,针对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促进工程施工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应用1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莘庄地铁站,连接南北广场至莘朱路及沪闵路,东西则连接宝城路、梅陇西路及广贤路,临近已建的铁路金山支线、铁路沪杭客专线。

本工程占宗地空间范围(规划空间范围)13384.6m2。

拟建建筑面积112967m2,其中地上79457m2、地下33510m2;包含地下室三层(局部夹层)、裙房公建配套及商业三层(局部夹层)、三栋住宅楼。

住宅楼25层,高度100m。

本工程地上包括三栋住宅及公建配套。

本工程T1~T2有三层地下室,T3地下室一层,局部有夹层,主要用途为车库、机电设备间。

T1~T3住宅塔楼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裙房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

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夹层为厚板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外墙。

本工程地基岩土的构成,水文地质情况及不良地质条件对本工程桩基及围护结构施工、深基坑施工产生影响。

即在桩基及围护施工、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降水以及挖土这两方面的管控成为了本工程基坑风险控制方面的重点。

因此,以下文章就对基坑降水的技术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庄巍 上海申通地铁上盖开发的实践和探索

庄巍 上海申通地铁上盖开发的实践和探索

7500
8316
10
闸北区95#地块
11738
93324
11 金桥停车场综合开发(一期) 60000
150000
12
莲花路站
17600
46000
13
奉贤区盾构井地块
43876
87752
14
徐泾北城站项目
16952
16952
15
徐泾停车场项目
260100 441200
合计
1220651 3028225 约122公顷 约303万㎡
开发方向
验。按照市政府
精神,车辆基地 物业类型面积(万平方米 )
开发以申通为主。
功能配比 容积率
进展情况
吴中路定修段 23.24 23.34 20.23 51.5
商业+办公+公寓式酒店
地上总建面37.6 其中:商业21.4
办公12.4 公寓式酒店3
58%:33%:9% 1.86
金桥定修段 97.5 97.5 65.6 86
反哺轨道交通发展
收益用于支持轨交可持续发展,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维护。
14
申通地铁的思考的意义
15
3.1 申通地铁迎场站上盖开发的新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的出台
• 对地方债从举债还债主体、资金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将有利于PPP模式的发展, 有利于申通主导和参与地铁场站及周边土地的开发。
联合拿地,持股50% 独立投资
联合拿地,转让股权,持股15% 联合拿地,持股50% 独立投资
5
1.3 申通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概况
四个已明确开发方向基地基本情况

PPP-上海闵行区莘庄站体复合城天荟TOD项目案例分享

PPP-上海闵行区莘庄站体复合城天荟TOD项目案例分享

PPP-上海闵行区莘庄站体复合城天荟TOD项目案例分享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上海闵行区莘庄站体复合城天荟TOD项目中国轨道交通与城市综合体建设虽然尚处在起步期,但已经演变成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度的不断提高,以各类交通枢纽为载体的TOD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日益受重视,而新鸿基地产和上实城开联合开发的莘庄站体复合城天荟TODTOWN被认为是上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TOD项目,其建于上海闵行区莘庄地铁站上盖,总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将地铁、高铁、公交等集于一身。

设计师:项目设计长达8年之久日前,商报记者采访了负责这一项目设计的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RLP)的张文政董事,首次揭开了整个项目的设计细节、技术难点和最新进展。

商报记者获悉,RLP把TODTOWN构想成一个迷你城市,整个项目分三期开发,其中,一期为住宅,已于去年6月开始建设,有望于明年三季度结构封顶并推向市场。

资料显示,莘庄地铁上盖地块坐落于(横跨)地铁1号线莘庄站的南、北广场,整幅地块是由宝城路、梅陇西路、莘朱路、江南苑用地界线、广贤路、众贤路、水清路(西股)、沪闵路、水清路(东股)及莘建东路所围合的区域,土地用途为“市政、公共服务、商业、办公、居住”综合开发用地。

2010年9月29日,由新鸿基地产、上海城开、上海闵行城投三方组建的联合体竞得地块。

如今,商报记者从负责这一项目设计的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获悉,这一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名字为莘庄站体复合城天荟TODTOWN,是建于上海闵行区莘庄地铁站上盖的超大型综合发展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

“其实我们和莘庄项目的缘分由来已久。

”张文政笑着告诉商报记者说,“早在2007年,这一地块项目尚未出让的时候,闵行区政府就已经委托我们对这个项目进行前期规划。

到后来,这一地块正式招标出让,被新鸿基地产和上实城开等联手拿下之后,开发商又重新委托我们对这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铁上盖 RBD 开发模式探析 RBD是 英 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即“休闲浏览的商业区块”, 其最初的含义是:建立在城市及城镇中间,由 各类旅游吸引物、纪念品商店、小吃摊档、餐馆 等业态高度集中以吸引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 定零售商业区。
67 | 规划实践
关 键 词 莘庄地铁上盖 |“TBD”开发模式 | 业态遴选 Keywords Xinzhuang subway upper cover | TBD development mode |Format selection
作者简介
吕骅 上海市闵行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工程师
从1990年开始,全国范围城市化进程加 速发展,很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如北京、广 东、香 港、上 海 等 均 逐 步 采 用 地 铁 交 通 以 解 决日趋尖锐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借鉴 国内外相关开发经验并结合当地地区自身特 点,选择合理的模式进行地铁沿线站点及相 关设施的综合开发,将有利于深化开发土地 资源,创造出富有特色和活力的都市型复合 地理空间区域。笔者将以莘庄地铁上盖项目 的研究为切入点,重点探讨此地块上盖开发 的有关新型模式。
1
2 地,逐步建成莘庄城市楔型绿地。
经过分析、论证,在莘庄地铁上盖开发模 式的选择上,不宜采取以景区开发带动城市 区域发展的RBD模式。传统方式开发地铁上 盖区块,必将阻隔莘庄地块南北两侧居住街 坊的空间联系,同时在城市空间序列中出现 一个缺断界面。因此,通过对莘庄地铁上盖项 目的综合开发,既可以丰富莘庄道路两侧的 城市空间想象;又可以通过开发业态的选择,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通过规划在地铁 上盖区块建造上层顶盖成为人工地块引入开 发项目可以在集约化利用土地的同时大大提 高土地价值。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上盖
开发物业是否适应地铁上盖区块的功能结构 和满足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关系。
在莘庄站地铁上盖区块附近,周边区域 现状和规划以居住区为主。莘庄地铁上盖区 块可通过地下通廊与地块相连。根据《上海 市闵行区莘庄交通枢纽交通与市政专项规 划》,地铁上盖区块应通过工业项目的更新和 环境的整治,形成部分都市型产业组团;同时 加强绿化建设,通过整合工业企业、村民宅基
(3)地铁上盖TOD 开发模式探析 TOD 开发模式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沿 线站点和设施用地开发项目中被广泛接受的 模式。TOD 指的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交 通换乘站及其核心商业为中心,以适宜步行 的距离600米为平均半径的范围内的土地混 合 利 用 模 式。TOD的 理 想 模 型 业 态 是,从 换 乘站向外依次为中心商业区、商务区、城市开 放空间及公共设施、居住区。这些功能都混合 布置在离中心平均600米的适宜步行的范围 内,使得该区域的使用者(包括居民及商务、 商业人流)都能够方便地通过公共交通(地 铁、公交车)、小汽车、自行车,甚至步行快速 到达希望到达之处。当前TOD开发模式通常 与城市居住区和CBD的开发相结合。 香 港 地 铁 公 司TOD开 发 是 较 成 功 的 案
鉴于当前莘庄地铁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在新规划建造地铁上盖区块时,应寻求积极 的解决方案,将地铁上盖区块融入城市周边 区域的生活生产氛围之中。营造一个服务周 边环境、功能完整的城市形象,是未来地铁上 盖区块开发的必由之路。
3 莘庄地铁区块上盖开发项目可行性分 析与规划建议 3.1 莘庄地铁区块上盖开发可行性分析
2 上海莘庄地铁的建设现状和特点
莘庄地铁上盖地块坐落于闵行区莘庄 镇,东 至 宝 城 路,南 至 莘 朱 路,西 至 红 线,北 至沪闵路。莘庄地铁站是地铁1号线终点站, 站内含铁路金山支线、规划轨道交通17号线 (暂定名:莘庄——庙泾)地下线路、车站及 其折返线,沪闵路通道工程(国道部分金都 路——莘庄立交),南北广场人防与地下停车 场及相关配套工程。莘庄交通枢纽是上海西 南地区最大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也是闵行 区重要的城市活动中心,如何协调好枢纽建 设与综合开发的关系,将会对城市整体风貌 塑造和服务功能扩展产生积极影响。
“TOD”模式通过新建居住社区,配套商 业、办公等设施,形成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的 近郊“新城”。这种开发模式对开发地块周边 环境依赖度很低,主要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站 点的大运载力解决人流的集聚与疏散,便于 形成地块内的循环经济。
1.3 综合分析 无论采取何种开发模式,地铁上盖开发
都必须尊重地块的周边现状环境和历史文 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解决由地铁上盖区块 造成的交通割裂、人流不畅等问题,在提升土 地的经济价值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建筑形 象与周边环境形成呼应,在设施使用上方便 多种人群的出行方式。新近规划建设的地铁 上盖开发项目大多以 TOD 模式为理论依据, 在规划中强调通过交通引导人流和商业的集 聚,在开发的过程中考虑公众利益和经济利 益的平衡。
业态
特色购物、餐饮、 文化展示广场等
特色形式
商业文化、办公 娱乐等多重功能
商业、办公、居住 及配套公共服务
设施
地价 相对 低


规划原则
展现地方文 脉特色,避免 过度商业化
赋予主题,结 合多重功能创 造富有魅力的
城市区域
满足居民生 活使用,公建
配套发达
自1989年起,有识之士开始真正重视开 发城市的旅游课题。有学者从分析城市在旅 游业中的重要性入手,认为城市在空间和功 能上集中了各种设施与吸引物,布局于最能 满足旅游者与当地居民需要的地点上,从而 形成RBD。
表1 地铁车站上盖开发模式比较
模式|特点
结构 形式
RBD
丁字形 或线形
TBD
依据功 能分布
TOD
集中形 式,如 团状
人流 变化
季节 指向
白天 多, 晚上 少
全年 指向
人流 来源
游客 为主, 周边 居民 为辅
商务 人士、 居民、 游客 三种 来源
形态
以高密度低层 建筑、特色步
行街为主
不确定
内部 人流
高层建筑为主
上盖地块的办公设施、商业文化、酒店服务等 相关配套措施肯定会一应俱全。
作为地铁上盖开发模式的一种,这种特 殊 的TBD是 城 市CBD的 演 化。这 类 区 域 在 历 史上一般就是城市商业中心或城市居民游憩 集聚地。通过结合地铁上盖区块的开发,增强 地区的视觉冲击和经济效益,并充分发掘街 区的人文内涵,配合适当的主题营造城市的 文化氛围。业态上以城市商业功能为主、游览 功能为辅,借游览功能推动购物和会展,成为 城市居民主要的游憩场所和外来游客了解城 市特色的窗口。
摘要 Abstract
在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上盖区块占地不小,如果对这些地块运用适当方法和模式加以开发、利用,对于充分利用土 地资源意义重大。笔者通过比对多个地铁上盖开发项目的特点,以上海市莘庄地铁上盖项目为重点事例,阐述如何运用“TBD”模 式开发地铁上盖区块的空间,并选择合适的业态协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当前地铁开发的思考与建议。 Because of the large areas of the subway upper covers, it is significant for the full use of land resources, that those areas is developed and used in an appropriate method and mode. According to the contradistinction of a number of subway upper covers’ characteristic and taking the Xinzhuang subway upper cover project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elaborates how to use the TBD mode to develop the subway upper cover space and select appropriate format to coordinate with th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elaboration, the author gives th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subway development which adapts to the current status.
RBD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区的旅游环 境资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引导游客前往 RBD提供了便利条件。当前国内中部地区,如 重庆和武汉等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中,正尝试 结合地形将轨道交通车辆段、地铁上盖区块 等大型市政设施用地与当地的特色旅游产业 结合,形成基于地铁上盖大平台之上的城市 旅游商业区。其业态基本以当地特色购物、餐 饮商业街为主,通过密集的商业活动展现和 调动城市的活力。
例。香港地铁公司是靠TOD开发模式获得了 地铁开发的巨大利益。香港政府为了应对人 口 高 速 增 长、城 市 空 间 发 展、住 房 紧 张 等 一 系列问题,自1950年代就开始规划发展新市 镇(卫星城)并建设了与中心繁华地带相连 的地铁枢纽,在地铁站上盖开发项目中引入 TOD模式,在TOD中心附近建设了相关商务 区、中心商业区、城市开放空间及公共设施、 居住区。从那以后,该地块的经济快速发展。
(2)地铁上盖TBD 开发模式探析 Getz 于 1993 年 提 出 了 旅 游 商 务 区 (TBD,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的概念。 它与RBD模式相对应,与RBD模式有联系但 又有不同之处。TBD模式强调游客导向型吸 引 物 和 服 务 相 对 集 中,通 过TBD显 著 的 视 觉 作用和经济效益提高区域的经济活力和城市 魅 力。TBD形 成 的 首 要 条 件,是 能 够 集 聚 周 边居住人口和吸引游客的前往和使用。其业 态 主 要 以 办 公、商 业、酒 店 等 服 务 性 功 能 为 主。而上海莘庄地铁站一旦建成,无疑将吸引 更多的居住人口及游客前往,到时候该地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