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所思

合集下载

陕西岐山发现周王室祖庙,甲骨文字数被成倍刷新,被誉为周代殷墟

陕西岐山发现周王室祖庙,甲骨文字数被成倍刷新,被誉为周代殷墟

陕西岐山发现周王室祖庙,甲骨文字数被成倍刷新,被誉为周代殷墟陕西岐山发现周王室祖庙,甲骨文字数被成倍刷新,被誉为周代殷墟我们都知道,中国甲骨文最重要的出土地点是河南安阳殷墟,这也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中国古代的文字和西方的表音字母不同,是一种表意文字,这也导致中国如今的汉字依然可以用来解读商周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最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关于它的解读并没有就此断绝。

可以这么说,为了了解和探究关于甲骨文的种种谜团,关于甲骨文的考古并没有间断过,随着考古资料的大量积累,我们也可以解读越来越多的甲骨汉字,从中窥探出甲骨文在古代的种种含义,其中在中国文化发源地之一的陕西,一项考古发现就曾使得中国考古更进一步。

陕西岐山发现周王室祖庙周公旦,中国古代最早被奉为圣人的历史人物,周公旦辅佐国君的故事一直以来被看做是符合仁义的行为,周公制定周礼,废除殷商时期过度的鬼神崇拜,使得周代的文化进一步发展,汉代开始就有大量关于周公辅佐君王的壁画出现,而直到清代,周公庙也是各地常见的建筑之一。

而在陕西岐山就曾发现周王室祖庙——周公庙的遗址,这座遗址并非后世所修建的周公庙,而是西周早期的庙宇,这可以知道在当时,周公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推崇,当然这并非是考古发现最为重大的一项成就,周公庙遗址的发掘,使得大量龟甲卜文问世,成为新世纪以来考古一大重大成就。

甲骨文字数被成倍刷新殷墟是中国最早发现甲骨卜文的地方,但是因为很多殷墟中的文物,被人们当做药吃掉了,再加上岁月使得很多龟甲没能保存至今,所以并没有完全被留存下来,随后关于甲骨文的发现,也填补了很多关于甲骨文的空白,不过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所出土的甲骨文却使得甲骨文字数量成倍刷新。

7651块卜甲上共有甲骨文字1600个,而且这些文字的中心人物,竟然是后来极为有名的周公旦,在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周公,召公等西周历史上人物的名字,这些都有力的证明先秦时期的记载是相当准确的,这些文物的出土可以说是让整个世界历史学界相当震撼的。

历年考古十大发现

历年考古十大发现

历年考古十大发现关于历年考古十大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年考古十大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年考古十大发现之简介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行每个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这个活动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标准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每项考古发掘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准。

在发掘过程中,必须依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考古发掘,保证考古发掘的科学质量;考古新发现的内容评选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所谓新发现,是指这项考古发现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之外,还要在中国考古滨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

历年考古十大发现之十大考古发现名单20161、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2、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3、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4、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5、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6、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7、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8、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9、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10、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20151、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2、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3、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4、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5、陕西宝鸡周原遗址6、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7、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8、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9、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10、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20141、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2、河南郑州东赵遗址3、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4、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5、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6、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7、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8、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9、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10、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20131、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2、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3、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4、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5、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6、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7、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8、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9、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10、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20121、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2、江苏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3、四川金川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4、陕西神木石峁遗址5、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6、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7、河北内丘邢窑遗址8、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9、重庆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10、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20111、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2、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3、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4、内蒙古通辽哈民史前聚落遗址5、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6、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7、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8、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9、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10、山东京杭大运河七级码头、土桥闸与南旺分水枢纽20101、河南新郑望京楼夏商时期城址2、山东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3、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4、江苏苏州木渎古城遗址5、陕西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6、新疆鄯善吐峪沟石窟群和佛寺遗址7、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8、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9、江苏南京大报恩寺遗址10、广东汕头“南澳I号”明代沉船遗址20091、河南新密李家沟旧石器-新石器过渡阶段遗址2、安徽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3、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4、内蒙古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5、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6、陕西富县秦直道遗址7、陕西西汉帝陵考古调查及发掘8、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9、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10、江西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20081、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2、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3、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4、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5、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6、江苏无锡阖闾城遗址7、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8、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9、河南新郑胡庄墓地10、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20071、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2、河南新郑唐户遗址3、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4、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5、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6、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7、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8、河南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墓群9、新疆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10、河北磁县东魏元祜墓与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20061、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2、广东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3、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4、广东高明古椰贝丘遗址5、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6、福建浦城管九村土墩墓7、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8、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9、安徽六安双墩墓地10、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20051、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2、湖南洪江高庙遗址3、河南鹤壁刘庄遗址4、福建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5、贵州威宁中水遗址6、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7、江苏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8、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9、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10、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20041、广东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2、易县北福地遗址3、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4、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5、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6、辽宁朝阳十六国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7、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8、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9、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10、浙江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20031、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遗址2、河南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3、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4、陕西扶风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5、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6、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7、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8、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9、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10、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20021、广西百色革新桥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场遗址2、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3、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4、河北临漳邺城遗址5、山西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6、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7、吉林延边西古城城址(唐渤海)8、黑龙江阿城刘秀屯金代大型宫殿基址9、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10、浙江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20011、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2、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3、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4、深圳屋背岭商代遗址5、成都金沙商周遗址6、贵州赫章可乐遗址墓葬7、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8、河南禹州神镇钧窑遗址9、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窑址10、浙江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20001、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2、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3、湖北潜江龙湾宫殿遗址4、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址5、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6、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遗址7、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8、四川成都古蜀国大型船棺独木棺墓葬遗9、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10、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19991、江苏江阴高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2、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3、云南羊甫头墓地4、安徽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5、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6、山西太原市晋源区隋代虞弘墓7、河北元中都8、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9、遗址出土陶鬲址夯筑遗迹10、湖南虎溪山一号汉墓19981、泥河湾盆地于家沟旧石器遗址2、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祭坛和墓地3、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4、忠县中坝遗址5、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6、绍兴印山越国王陵7、三峡库区云阳李家坝遗址8、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9、南京六朝家族墓地10、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19971、洛阳盆地旧石器地点群2、章丘西河遗址3、邕宁顶蛳山遗址4、香港东湾仔北遗址5、偃师商城小城6、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7、湖南澧县城头山大溪文化城墙及汤加港文化水稻田8、辽宁绥中县石碑地秦汉遗址9、广东广州市南越国御苑遗迹10、新疆尉犁县营盘汉晋墓地19961、重庆丰都烟墩堡遗址2、洛阳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3、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4、平顶山应国墓地5、四川南宋安丙家族墓地安丙墓6、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纪年简牍7、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8、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9、长清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10、青海都兰吐蕃墓群的发现19951、江西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2、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洞遗址3、河南郑州市北郊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4、郑州西北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5、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国贵族墓地6、广州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7、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8、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9、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国遗址10、杭州市中山南路南宋太庙遗址19941、三峡工程淹没区考古调查2、江苏南京市江宁县汤山旧石器时代遗址3、河南邓州市白庄村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4、安徽蒙城县毕集村尉迟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5、河南辉县孟庄遗址6、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周贵族墓地7、河南永城汉梁孝王寝园8、西安隋灞桥遗址9、陕西麟游隋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10、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宝山辽贵族墓19931、贵州盘县大洞遗址2、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3、浙江余杭莫角山良渚遗址大型建筑基址4、山西大同晋侯邦父及夫人墓5、湖南长沙国王后“渔阳”墓6、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三窟遗址7、江苏扬州唐城遗址8、江西丰城洪州窑窑址9、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10、辽宁绥中元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19921、湖北鸡公山遗址2、内蒙古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3、湖南澧县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古城址4、江苏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5、山西晋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6、河南丹江口水库楚国贵族墓7、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群8、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9、内蒙古辽代耶律羽之墓10、河南洛阳北宋衙署庭园遗址19911、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2、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和大墓遗址3、西藏拉萨曲贡遗址4、河南殷墟花园庄商代甲骨窖藏5、河北定州商代方国贵族墓葬6、江西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址7、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虢仲墓8、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址9、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孝王王后墓10、黑龙江渤海国王陵区大型石室壁画墓19901、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2、山东城子崖龙山与岳石文化遗址3、河南殷墟郭家庄160号墓4、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周代虢季墓5、山东后李春秋车马坑和淄河店2号战国大墓6、陕西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及其彩绘陶俑7、陕西汉长安城陶俑官窑窑址8、河南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9、宁夏宏佛塔天宫西夏文物10、北京金中都水关遗址。

周公庙遗址名词解释

周公庙遗址名词解释

周公庙遗址名词解释
周公庙遗址是位于中国陕西省岐山县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

本文将对周公庙遗址进行名词解释,包括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考古发现等方面。

一、历史背景
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县,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曾在此地营建周人宗庙,并以此作为治理西方的基地。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在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鲁公,负责治理鲁国。

周公旦在鲁国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如实行井田制、推行礼乐制度等,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内涵
周公庙遗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其中以青铜器最为著名。

这些青铜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高水平。

此外,周公庙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文字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考古发现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已经进行了
多次发掘。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发掘是 1976 年发现的一套完整的西周时期编钟,共 12 件,分别为甬钟、钮钟、祝钟、鼓钟、铙钟等,被誉为“中华第一编钟”。

此外,周公庙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和祭祀坑,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为研究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周公庙西周大墓性质管见——兼谈西周王陵问题

周公庙西周大墓性质管见——兼谈西周王陵问题

作者: 岳连建
作者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19-20页
主题词: 周公庙 西周大墓 西周王陵 考古工作
摘要:2004年春夏之际,继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以及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西周甲骨坑的重火发现之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周公庙遗址发现了目前所知西周时期最高规格的墓葬群,钻探出带四条墓道的大墓9座,三条和两条墓道的大墓各4座,一条墓道的墓葬2座,陪葬坑13座,轰动了考古界并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西周考古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围绕着这一举世瞩目的考古大发现,。

游寿先生晚年自述——考古、教学、科研回忆

游寿先生晚年自述——考古、教学、科研回忆

游寿先生晚年自述——考古、教学、科研回忆“我多年考古,对于这两件工作感到是平生最满意的。

虽不是由我一人所做,但通过自己对文献留意,将其用到考古上,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给来者提供依据。

”——游寿先生考古、教学、科研回忆游寿先生我于1906年旧历9月13日出生在福建省霞浦县城的一个四世读书的教育家庭,汉族。

1911年入地方小学,1918年小学毕业。

1924年进省城福州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毕业。

这时正值“五卅”惨案期间,我参加了青年学生运动,经朋灰的介绍读了一些左翼作品。

不久,反动政权在福建抓学生,我便回到老家当小学教师兼一些挂名行政职务。

1927年离开福建。

1928年进南京大学当借读生,第二年正式入学,记得当时有胡小石先生讲甲骨文字。

这时河南安阳发现完整的甲骨,上面刻有文字 "X X"。

有人说是 "获白麟",小石先生说:“没有白麟,《史记·齐世家》:'苍兕苍兕……’当是野牛,青牛常见,白牛不常见。

”后来,考古生物学家说是野牛骨(近年各地也发现野牛骨),在战国时大青牛是很多的,牛皮也用到军事上。

于是我想考古必先学得扎实,尤以文字作基础。

依靠多学一点常识,然后再窥研究之门。

这时中央研究院正在安阳发掘。

虽然有报导,却看不到什么实物。

我从知道殷代甲骨文开始,就感到这是一门崭新学科,自己决心着重在文字学上下一番苦功,省得学习上出漏子。

有一天在课堂上遇到曾昭燏,她在外语系一年级,先来听课,试听教授如何说。

我叫她转中文系,学文字学,再学一点古文献、考古文物,这祥前途较广阔。

她在第二年转到中文系。

以后我们共同构写了甲骨文前后编,用蝉翼箋影写的,请胡小石先生题词。

我随带身边多年,可惜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在南京失掉了。

当时在南京我有机会看到中国不少故宫文物,是要在英王加冕时,送出国展览的,先在中国展出(大概这批文物现在台湾)。

我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不只是“四部”的文献流传,而物质上却更丰富。

《东方帝王谷》之见证文明纪录片解说词

《东方帝王谷》之见证文明纪录片解说词

《东方帝王谷》之见证文明纪录片解说词北纬30°到34°,诞生了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四大古文明。

在这条著名的人类文明带的东西两端,埃及和中国都存在着一个帝王谷,埋葬着众多的古代帝王和先贤,埋藏着数千年前人类文明兴衰的基因密码。

说起帝王谷,人们首先想到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西岸这片荒芜人烟的石灰岩峡谷,在这片峡谷的峭壁上,埋葬着古埃及新王朝时期64位法老。

这些法老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统治埃及长达500年,死后的他们,没有选择进入金字塔,而是在这片峡谷中为自己修建灵魂的居所。

如今,埃及帝王谷,已经与埃及金字塔一样,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类文化遗产地。

与埃及遥遥相对的东方,中国的腹地也有一片被称为“东方帝王谷”的神秘土地,这里安眠着公元888年以前众多的中国古代帝王。

它北依黄土高原,南靠大秦岭,中间是大片新月状的渭河冲积平原,史称关中。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由涓涓细流一路汇聚,蜿蜒向东,穿越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和重重的秦岭山脉,进入东方帝王谷,滋润着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最终在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

这是一条见证中华文明由萌芽发展到璀璨的河流,在它的流域,诞生了中国古代周、秦、汉、唐四个最耀眼的朝代。

它们以关中平原为中心,统治中国长达近2000年。

这还是一条与中国古代帝王们同眠共枕的河流,在它的流域范围,分布着上万座皇帝诸侯和王公将相的陵冢。

西周诸侯墓、秦公帝王陵、西汉帝陵以及唐代帝陵星罗棋布,仅有名有姓的帝王陵墓就多达72座。

宏伟的陵园,高大的封土,展现着古代帝王们至高无上的皇权,而在它们的地下,则深埋着无数财富,印证着历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馆。

在中国的汉字中,生者的“家”与死者的“冢”极为相似,点在上即为生者的“家”,而点在下则为死者的“冢”,其它一切未变,这或许可以说明,古人对待“生前”与“死后”的一种态度。

事死如事生,是中国古代灵魂不灭的观念下的一种埋葬理念。

2008年十大考古发现

2008年十大考古发现

在G2的填土中共发现卜甲7651片,绝大多数为碎小的残片,残存面积一般在3平方厘米左右。

所见卜甲的修整方法与钻凿形态,与过去在陕西周原、洛阳北窑等遗址所见周人卜甲的特点完全相同。

经初步整理,共见有字卜甲685片,初步辨识出刻辞约1600字。

由于卜甲破碎比较严重,缀合的工作尚未及进行,卜辞完整者较少,从现存刻辞的内容来看,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类:人物卜辞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有:王季、文王、王、周公、毕公、召公和叔郑等。

王季与文王均周先王。

提到王季的一条卜辞曰:“其者(燎),其自王季。

三月。

”王季是古公亶父之子、周文王之父,传世文献或称“季历”。

一片卜甲刻有“ ”字,是文王之“文”的专用字,与金文所见相同。

卜甲刻辞常见单称的“王”,无疑是指当时的周王,卜辞卜问“王其于西宫宿”、“王往征……”、“十月,王迺于旜……”、“王其事(使)……往……”等事件,说明“王”与占卜者的关系很密切。

卜辞中出现了周公、毕公、召公等周初重臣的称号。

卜辞“三月既生霸祭,周公酓(?)……”字口涂朱,其行款走向先顺兆枝方向,遇千里路折而下行。

“毕公”及“毕”多次出现,召公之名“奭”字一见。

2004年周公庙遗址曾经出土过“周公”字样的卜辞,此次又见,结合遗址的年代来看,说明周公庙遗址与周公家族有密切的关系。

另一片卜辞:“曰:叔郑其取妆(裝)。

”此“叔郑”或即毛叔郑,在武王克商次日入商纣宫举行仪式时“毛叔郑奉明水”。

卜辞两见“宬”,此字亦见于周原凤雏村出土卜甲刻辞,应即文王之子郕叔武之国。

2、方国卜辞数见“周”、“于周”等字。

另有“新邑”即成周,与“毕”同见于甲尾刻辞。

卜辞两见“商”,一辞曰“至商”,可能与周初形势未定有关。

文王所伐之“崇”,在卜辞中两见。

另有“繁”与“蜀”、“微”等。

记繁之辞为“曰:眉往繁。

既。

玆卜用。

”“翦繁”已见于03年周公庙背甲刻辞,据李学勤先生考证,应即《汉书·地理志》的蜀郡繁县,位于今四川新繁[1]。

参观文化遗址个人总结(通用8篇)

参观文化遗址个人总结(通用8篇)

参观文化遗址个人总结第1篇金沙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遗存的重要代表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是我国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金沙遗址,深受震撼。

这里是一个历史的宝库,一个文明的殿堂。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金沙遗址产生了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在金沙遗址的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卓越。

遗址内的遗迹展示了远古时代人们移动生活的痕迹,比如灶洞、窑洞、水井等。

这些历经千年却保存完好的建筑,让我对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到深深敬佩。

他们在那个简陋的年代,却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建造出如此巧妙的设施,并适应了当时的生活环境。

古人的聪明才智让我敬佩不已,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其次,在金沙遗址的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遗址内的壁画和器物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活动。

无论是渔猎、耕作还是手工艺制作,都展示了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通过劳作和创造,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这让我意识到,无论生活的环境如何,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就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再次,在金沙遗址的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遗址内的各种文物和遗迹,展示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从最初的简陋生活到后来的农耕文明和手工艺,再到现代的科技文明,人类社会经历了磨难和曲折的过程。

通过这个参观,我更加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变迁的必然性。

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也能够更好地为未来做出规划。

此外,在金沙遗址的参观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保护遗址的重要性。

金沙遗址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仍然保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迹。

这得益于前人的保护和后人的管理。

正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有机会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继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智慧。

最后,在金沙遗址的参观中,我深深感悟到了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周朝的历史遗迹古都遗址与王陵墓地

周朝的历史遗迹古都遗址与王陵墓地

周朝的历史遗迹古都遗址与王陵墓地在中国历史上,周朝是一个重要而辉煌的王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周朝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尤其是其古都遗址和王陵墓地。

这些宏伟的遗址见证了周朝的辉煌,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一、古都遗址1. 周公庙: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是周公的奉祀之地。

周公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代表着周朝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周朝的庄严和威严。

2. 神庙遗址:除了周公庙,周朝还留下了许多其他神庙的遗址。

这些神庙通常会奉祀一些重要的神祗,如上帝、地神、天神等。

这些神庙遗址不仅给我们展现了周朝的宗教信仰,还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线索。

3. 都城遗址:周朝的都城曾经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虽然现在已经无法完整地看到周朝的都城了,但是考古学家们通过大规模的发掘工作还是发现了许多都城的遗址。

这些遗址包括宫殿、城墙、城门等,它们为我们揭示了周朝都城的规模和布局。

二、王陵墓地1. 马王堆: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是周朝的王陵墓地之一。

在马王堆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墓葬。

其中最有名的是马王堆汉墓,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汉代贵族墓,里面的壁画和丝织品等文物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

2. 董家湾:董家湾古墓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蒲城县,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周朝贵族墓地。

董家湾的墓地里埋葬着许多王公贵族,他们的墓葬宏伟壮观,显示了周朝王陵的辉煌和豪华。

3. 张家山: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是周朝的王陵墓地之一。

张家山墓地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古墓群,其中既有周朝的王陵,也有其他贵族的墓葬。

这些墓地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陶瓷器等珍贵文物。

总结起来,周朝的历史遗迹古都遗址和王陵墓地散落于中国各地,通过对这些遗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周朝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明。

2008年度全国十大发现及相关介绍

2008年度全国十大发现及相关介绍

2008年度全国十大发现及相关介绍2008年度全国十大发现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陕西周原周公庙遗址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江苏无锡阖闾城遗址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河南新郑胡庄墓地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介绍:1.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因西安市泾渭产业园北区工程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自2004年5月起,在该园区的相关区域业已进行了长达4年多的考古工作,其中杨官寨遗址的考古取得了重大的收获。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海拔约498米。

遗址北临雷村,东接徐午村,南距泾河约1公里,面积80余万平方米。

泾渭两大河流在遗址东约4公里处汇合形成泾渭三角洲。

4年来,针对杨官寨遗址的发掘面积已达16485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址49座、灰坑896个、壕沟9条、陶窑26个、瓮棺葬33个、墓葬45座、水井5口,出土各类可复原的器物7000余件。

发掘区以产业园北区的东西二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发掘面积约5615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址23座,仰韶时期灰坑496个、陶窑10个、瓮棺葬8个以及汉、唐、明、清时期的墓葬31座、水井5口。

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

该区的史前堆积主要是庙底沟文化遗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

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发掘区南端一东西走向的断崖上发现了成排分布的半坡四期文化的房址和陶窑。

房址共发现17 座,基本是平面呈“吕”字形的前后室结构,前室一般是地面式,后室则为窑洞式,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窑洞式建筑群。

在房址和窑址附近的H402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仅尖底瓶可复原的就达18件,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陶胚残片和一件可能是用来制作陶器的工具---轮盘,说明这些由成排的房子、陶窑及储藏陶器的窖穴等遗迹构成的区域可能是当时的作坊区。

2007年—2008年,对长庆集团、万方汽车配件公司等项目的建设用地范围即杨官寨遗址北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国家文物局关于洛阳周公庙保护规划意见的函

国家文物局关于洛阳周公庙保护规划意见的函

国家文物局关于洛阳周公庙保护规划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7.12.29•【文号】文物保函〔2017〕2090号•【施行日期】2017.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洛阳周公庙保护规划意见的函文物保函〔2017〕2090号河南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再次报批洛阳周公庙保护规划的请示》(豫文物〔2017〕307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洛阳周公庙保护规划。

二、对该规划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应进一步说明增加东侧保护范围的依据,说明现有建设控制要求与应天门遗址保护的关系、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项目施工前实施考古勘探的要求。

(二)应避免过度园林化设计倾向,保持周公庙庄严肃穆的文化氛围。

(三)应以满足文物保护需求为目标,补充与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规划、洛阳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等相关各类规划的衔接图纸及说明。

(四)进一步梳理近期项目单,应慎重研究和论证居民搬迁措施内容。

(五)应进一步规范文本及图纸表达,纠正环境整治规划图中拆除历史建筑的错漏。

三、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编制单位,按照上述意见,对规划进行必要修改和完善后,于15个工作日内将经你局核准的规划文本图纸及相关电子档案等材料报我局备案。

四、请你局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的要求,将经我局备案的洛阳周公庙保护规划报请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并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总体规划,积极组织有关部门逐步实施。

五、规划中涉及的文物保护与展示、环境整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前应制定具体方案并按程序报批。

六、请你局指导和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在保护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洛阳周公庙各项保护、管理工作,妥善解决土地用途调整、环境整治等可能涉及的问题,切实保护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安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古典文献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古典文献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古典文献学第一章习题答案张三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甲骨文合集:由郭沫若、胡厚宣主编 1978-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综合各家之书关于甲骨文方面的资料汇编。

该书采用先分期后分类的科学方法,去伪存真,进行一系列的校勘工作,将甲骨资料分成五期,每一期又分为阶级和国家、社会生产、科学文化和其他等四大类二十二小类,堪称集大成之作。

为人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周公庙遗址:____年12月,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在岐山县周公庙附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两片刻有卜辞的西周甲片,经辨认共有55字。

后来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周公庙考古队,对这一带进行大面积的考古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其中包括22座西周最高级墓葬的发现和760多片西周卜甲的出土。

为研究西周历史,甲骨文字提供了丰富材料。

3、熹平石经:东汉灵帝熹平四年,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入晚学校正经文。

4、正始三体石经: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刊刻完整的有《尚书》《春秋》,未完整的有《左传》。

晋永嘉之乱遭到破坏,唐时已经残缺不堪,但有完整的拓片。

光绪以后不断有残石出土,为研究古文字和校勘提供宝贵资料5、殷周金文集成: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由王世民主持。

全书历时____年才完成主体部分的铭文集录。

集录铭文8千多件。

各册有铭文的说明,记字数、时代、出土地点、现藏地点等又有引用书目。

该书是迄今最好的金文汇集本。

6、汗青:汉晋时用竹简作为书写材料。

其制作过程是将竹子削成竹片,然后用火烤,竹子里的水分蒸发掉就像出汗一样,有的称之为“杀”,有的称之为“汗”所以成为汗青。

也叫“杀青简”。

这样的竹简既便于书写又可以防止虫蛀。

7、尺牍:汉晋时用木牍作为书写材料。

木牍的长短有一定的体制,从汉代起一般的木牍长为一尺,所以也称为“尺牍”后来,书信也叫“尺牍”。

陕西岐山现周代甲骨文周王室之谜有望破解-模板

陕西岐山现周代甲骨文周王室之谜有望破解-模板

陕西岐山现周代甲骨文周王室之谜有望破解陕西岐山现周代甲骨文周王室之谜有望破解就是这两片龟甲震动了考古界来源:华商报作者:荣忠陕西省岐山县城北的周公庙的附近,近日出土了两片龟甲。

经专家仔细研究后确定,上面刻的竟然是周代甲骨文。

据悉,这是迄今发现的字数最多的周代甲骨文,其中一片龟甲上的字数多达38个,而此前发现的字数最多的周代甲骨上也只有32个字。

据专家介绍,这两片龟甲是中国首次发现的龟背甲骨,之前发现的均为龟腹甲骨。

龟甲上还有明显的锯面,而过去发现的甲骨文中从来没有这种现象。

由于龟甲残缺,考古人员初步断定这两片龟甲的面积是原先的四分之一。

这两块甲骨文是由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陕西省考古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岐山县周原遗址考察时意外发现的。

20XX年12月11日,北大考古系副教授、全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徐天进带领北大文博院的学生在周公庙周围进行考古调查。

14日,在一次常规调查中,他们在周公庙南的祝家巷北的一处沟渠中发现了一小片带字的龟甲。

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极大兴趣,立即对此地进行全面清理和发掘,当天下午2时在此处地表层第4层中发现了这两片龟甲。

甲骨文乃王室占卜所用,这预示着周王室一个新的重要遗址即将被发现。

据悉,此前学术界一直认为与周公庙相隔数十里的周原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和早期都城遗址。

有专家推断,此次甲骨文的发现将对这一论断提出挑战。

各路文物专家和古文字专家已开始对这两片龟甲上的文字进行破译,但目前仅识别出十来个字。

考古人员在龟甲出土地附近还发现了一些与它们相关的重要遗物,因事关重大,有关部门守口如瓶,不透露具体消息。

面对记者的再三追问,他们只是始终重复着四个字:“太重大了!”据了解,考古部门已决定对这一区域进行大规模考古调查。

有专家表示,相信不远的将来,周王室的许多重大谜团有望得以破解。

(秦子荣忠)龟甲上刻的文字清晰可见来源:华商报作者:荣忠来源:《华商报》。

论周公礼乐文化的渊源及其文化价值

论周公礼乐文化的渊源及其文化价值

论周公礼乐文化的渊源及其文化价值笔者从周代礼乐文化的创始地、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和历史作用、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四个方面对周公礼乐文化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研究。

认为“仁政”、“德治”治理天下的政治理论成为其礼乐文化的思想理论基础;周公旦等制定的一系列的典章制度、立法礼法、礼仪礼节就是当时规范社会各层面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中华文化之所以被称为礼乐文化,若追根求源,其模式的创发正在周代。

标签:礼乐文化;渊源内涵;文化价值岐山苍苍,渭水泱泱。

三千多年前的先周时期,以诚信为本的周人先祖古公亶父因其周边的戎狄族的侵扰,带领族人由彬迁岐居于岐下的周原,《诗经·大雅·緜》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后经其子孙王季、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等四代艰苦卓绝的努力,一举灭商,入主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随即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其中尤以文化压力最为突出。

周公等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们为了缓解这一压力,便着手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的礼仪、礼节、典章制度,史称周公制礼作樂。

周公的礼乐制度,影响了中国长达三千年之久封建社会的礼法制度,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华民族思想价值取向与继承的主脉和民族性格养成的源泉。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礼为“周人为政之精髓”,是“文武周公所以治天下之精义大法”。

晚周公五百年后的孔子深受周公礼乐文化的影响,渴盼聆听周公的亲自指点和指导,晚年常感叹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今天的我们,面对元圣周公留给后世厚重的礼乐文化,无权拒绝历史的慷慨赐予,应以“小子安敢让也”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重振礼乐文化的精神内涵,阐析礼乐文化的人文本质,落实礼乐文化的实践品格,以科学民主的现代意识,提升礼乐文化的人文情怀,在政治文明进程中,完成从臣民到公民的人格转化,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文明建设中重放异彩。

一、周公礼乐文化的肇创于西周王朝的圣都——岐山岐山是周王室肇基之地,先周时期岐下周原地区北有岐山山脉作为屏障,南邻泱泱渭水,草木茂盛,土地肥美,河流遍布,横水河(当时称为岐水或漆水)、沮水河等河流横贯周原地区,为周民族的提供了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

试论西周甲骨的埋藏方式——以周公庙刻辞甲骨的出土为例

试论西周甲骨的埋藏方式——以周公庙刻辞甲骨的出土为例

「发现与研究」试论西周甲骨的埋藏方式——以周公庙刻辞甲骨的出土为例Abstract:The processing of the used oracle bones is one of the interesting issues of the oracle bone studies. Making clear the burying method of the oracle bones is helpful for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the ancient people to the oracle bones. With the inscribed oracle bones unearthed at Zhougongmiao Si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eferring to the statuses of the unearthing of the inscribed oracle bones of other sit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urying situation of the oracle bones in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nature of the feature and the settlement background of them, and summarized two burying methods of the oracle bone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hich were the “intentional burying” and “random discarding”. This la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ies on the using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of the oracle bone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Key words:Zhougongmiao Site; Oracle Bone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scribed Oracle Bones; Natures of Accumulations摘 要:卜后甲骨的处理是甲骨学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

周公庙遗址遍布新盗洞

周公庙遗址遍布新盗洞

作者: 丁肇文
作者机构: 北京晚报特派记者
出版物刊名: 艺术探索
页码: 54-54页
主题词: 周公庙遗址;墓葬;考古;西周;贵族;发现;专家;现场;时期;时代
摘要:记者今天在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考古现场看到,在已经探明的22座西周大型贵族墓和14个星布其间的车马坑遗址区,形成于各个时期的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盗洞随处可见,而根据专家的鉴定,最新的盗洞有可能就是在最近5年间形成的。

此外,在已经发现的西周大型墓葬群的西侧,考古队员还发现了192座同一时代的中型墓葬。

山东曲阜周公庙

山东曲阜周公庙

山东曲阜周公庙周公庙,在曲阜老城外东北,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

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度百科:位于曲阜城东北里许处的周公庙,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

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又得名为元圣庙。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武王之弟。

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并制定了典章制度。

按周朝宗法制度,周公被分封于鲁。

因公留佐成王,故长子伯禽就封,建鲁国。

因周公佐周之殊功,特许伯禽于鲁设立太庙,以祀远祖。

周公死后,并祀之。

公元1008年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在太庙旧址重建新庙。

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建,达现今规模。

周公庙现占地28000平方米,三进院落,有门、坊、亭、殿等明、清建筑13座57间。

其间桧、柏、楷、槐等古树庇荫,十分壮观。

周公庙的大门额题“棂星门”。

门内左右各立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颂周公德绩。

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中心建筑。

殿内塑有周公像,正中上悬“明德勤施”匾额。

周公庙1997年公布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庙前有俩国保碑,左边是周公庙国七,右边是曲阜鲁国故城国一。

周公庙建筑真的可以说基本上是毫无亮点。

全为明清建筑,而且规格及规模也不可观。

然而门票巨黑,一人五十。

检票的人说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检票了。

个人感觉周公庙的价值其实还是在其位置上。

因为周公庙所处的位置正好在鲁国故城宫殿区,其性质又是鲁国太庙,那么其在宫殿区的位置自然是很大啦。

周公庙棂星门在文革时期被砸烂的国一碑。

周公庙的正殿只是一座五间单檐歇山的大殿。

看到那个牌子上汉画的简介简直噗嗤笑出声。

啥叫:全国现存唯一的原始周公像?一个周公汉画而已,也用不上这么吹嘘吧?而且这么描述又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东汉墓室或石祠上的周公形象简直遍地都是,何来“唯一”?一个东汉的画像石母题,却又何来“原始”?正殿后为寝殿遗址,也是面阔五间的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所获及所思徐天进【作者简介】徐天进,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教授。

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以北约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遗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有考古学家光顾过。

1943年,当时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的石璋如先生为寻找文献中记载的周人早期都邑,踏查了关中大地上的若干重要遗址,周公庙遗址便是其中之一[1]。

时隔60年之后,当我们有幸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竟有了意外的收获[2]。

2003年12月 14日,一片小小的刻辞卜甲静静地躺在冬日的麦田上等候着我们的到来,并经由它的指引,我们找到了仍处在原生地层内的两大片卜甲,上面共有55个字的刻辞,所记内容为过去所未曾见[3]。

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以此为契机,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于2004年2月联合组成周公庙考古队,正式对该遗址进行有计划的田野考古工作。

不经意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们经过地面调查、钻探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遗址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具体,但还是没有找到足够的或直接的证据来回答诸如遗址的性质、大型墓葬的墓主等问题。

现将我们工作的主要收获介绍如下,同时也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墓地和墓葬迄今经调查和钻探发现并确认的商周时期的墓地有6处,其中2处位于遗址北部的山梁上,3处位于遗址的东侧,1处位于遗址的西南部,同时在遗址范围内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墓葬,西周时期的墓葬总数已近千座。

分布在陵坡上的大型墓葬最为引人注目。

在已探明的37座墓葬中,有四条墓道者10座,有三条、两条和一条墓道者各4座,另有长方形竖穴土圹墓或车马坑15座。

从墓葬的规模和墓道的设置情况来看,这是目前所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墓地。

尤其是四条墓道和三条墓道的发现,填补了以往西周墓葬形制方面的空白。

在陵坡墓地的东、西、北三面,还发现了长达1500米的环绕于墓地外围的夯土墙,墙宽约 5米,局部墙体残存高度为2.5米。

由于东、西两侧墙体是否继续向南延伸尚没有得到确认,所以暂时还不能对夯土墙与陵坡墓地或遗址的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

仅从目前所知的情况而言,因为墙体所包围的范围内除了陵坡墓地以外,再无别的遗迹,所以推测其可能是陵园的围墙。

但根据我们在凤翔县水沟遗址和宝鸡蒋家庙遗址发现的约为同时期的城墙来看,也不能排除是城墙的可能。

此外,现在还没有发现关于西周时期专门为陵园修建围墙的记录,当时是否已经有专门的陵墙也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图一樊村墓地发掘现场2004年10月~2005年5月,对陵坡墓地的2座带墓道的大墓进行了发掘。

其中的M18位于墓地中部偏东,墓室长6.8、宽6.4米,东墓道长12.4、宽0.9米,西墓道长7.5、宽1.3米,南墓道长17.6、宽4.2米,北墓道长17.7、宽0.9米,南墓道为斜坡状,其他三条墓道均为阶梯式,墓底四周有宽近1米的生土二层台。

此墓屡经盗扰,墓室内的随葬器物已荡然无存,残留在盗洞填土中的器物有青铜车马器、小件玉器、石磬、原始瓷器等。

借由这些器物,我们判定该墓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

M32位于墓地近南端,该墓的上部多已被自然冲沟破坏。

墓圹由略近方正的竖穴土坑墓室、阶梯式北墓道和斜坡式南墓道组成。

墓壁规整,墓底四周亦有宽近1米的生土二层台。

北墓道残长9、宽1.9~2.1米,现存13级台阶,阶面宽50、阶高40~55厘米,南墓道残长13.3、宽约5米,坡度40°。

此墓也多次被盗扰,墓室底部有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墓室内的随葬器物被洗劫一空,盗洞填土中出有若干原始瓷片、残铜鼎耳、铜泡、蚌泡、象牙器等。

数百片原始瓷片中可辨识出器类的有豆、尊、罍等10余种,个体数十件,是目前所知西周墓葬中出土原始瓷器较多的一座。

其中1件原始瓷圈足器的外底刻有5字,可辨“白宫”二字,意不明。

该墓的年代也早不过西周中期。

白草坡墓地位于陵坡墓地以西,两处墓地东西相距约600米,这里应是一处以中型墓葬为主的贵族墓地。

经钻探发现墓葬200余座,其中有3座为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其余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

墓口长在3米以上者约占三分之二。

2004年秋,在白草坡墓地抢救性发掘了3座西周墓葬,均被盗,出土2件带铭铜器(簋、簋盖)(封三:1)及少量玉器,年代属西周中晚期。

樊村墓地位于遗址的东南部,这里过去曾出土过一些先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4]。

2005年秋我们开始钻探调查,新发现墓葬300余座,其中以小型墓居多,也有部分中型墓,还有马坑或车马坑。

2005年秋我们对该墓地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图一),共清理墓葬29座,马坑2座,其中大多数墓葬已被盗,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器、玉器及青铜兵器和车马器。

墓葬的年代多属于西周早期,个别墓葬可至西周中期。

墓地的埋葬者应是低等级贵族和一般平民。

其他三处墓地未经发掘,具体情况尚不清楚。

遗址西部的钻探调查工作还没有结束,不排除还有其他墓地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大型墓葬,还是中小型墓葬,被盗扰的情况非常普遍,真可谓是“十墓九空”。

根据墓葬被破坏的种种迹象分析,这些墓葬被盗扰的时间有早晚的不同。

晚近者为现代的盗墓者所为,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墓葬则是在埋葬后不久就遭到了“盗掘”,这种“盗掘”行为很可能和现在意义上的“盗掘”有所不同。

如果西周晚期的墓葬在当时即被盗扰可以解释为是异族入侵后所为的话,那么早期墓葬的早期“被盗”恐怕就得另作他解了。

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日后或可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二)大型建筑基址大型夯土建筑群的发现是周公庙遗址考古的另一重要收获。

2003年冬季的调查,在采集到商周时期的砖和瓦的同时,还在一些地点发现了夯土建筑遗迹。

通过2004~2005年的钻探,确认了40余处夯土基址。

这些大型建筑基址主要集中分布于陵坡墓地的西南,建筑群的北端距离陵坡墓地的南端约360米,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

夯土基址的范围: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90米,另外在白草坡墓地以南区域亦发现有零星的夯土。

2005年秋季和冬季,在夯土建筑群的北部发掘了1500平方米(图二)。

建筑基址地面以上部分及基槽上部多已经被破坏,除发现一段排水沟和少量小型柱洞外,其余所见均为建筑基槽的下部,建筑本体的形制结构已无从知晓。

发掘区域的夯土基槽由40余块夯土分筑而成,这些夯土块均为长方形,大小不一,交错分布,面积为15~35平方米,基槽的深浅也不一致,深者4米多,浅者不足1米。

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的年代特征判断,该建筑的建造年代不早于先周晚期,废弃的年代可能不晚于西周中期。

这应该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周代大型建筑基址。

在发掘区域内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空心砖(图三)和条形砖,其中一块可以复原的条形砖长约103、宽32厘米(图四),其大小和过去在赵家台遗址发现的空心砖相当。

可惜这些砖均出自废弃后的堆积中,没有找到直接的使用证据,所以对其具体的用途仍不清楚。

此次发掘虽然对建筑的年代和部分营建技术有所了解,但对建筑的形态特征和具体的功用(宗庙、宫室或其他建筑?)却仍一无所知。

从调查所获资料判断,整个建筑群的年代可能也不尽一致。

在建筑群的南端发现有西周的板瓦堆积,板瓦的形制特征和周原遗址所见同类瓦的特征相同,据此可以推定附近应有西周偏晚时期的建筑。

(三)作坊遗址作坊遗址的存在对理解遗址的布局及其性质至关重要。

2004年夏,我们在遗址东北部,即陵地墓地以南约350米的马尾沟东侧发现了铸造铜器的陶范残块,秋季即对该地点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发掘面积为128平方米,清理陶窑1座、地穴式房址1座及灰坑14个。

窑的形制结构和通常所见烧制陶器的陶窑不同,或与烘范有关。

出土了数百块残碎的陶范,这些陶范因多数经过使用,破碎严重,可辨器形的有鼎、簋等容器范(封三:2),刀、镞(图五)等兵器范,马衔、泡、銮铃等车马器范。

工具有陶管、砺石等。

从陶范的纹样、形制及共存陶器的年代特征分析,该处作坊的年代为西周初期,其上限或可早至先周晚期。

这是继洛阳北窑、周原李家遗址之后,第三处经过正式发掘的西周铸铜作坊遗址,也是周原地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铸铜作坊。

由于发掘的面积小,加之遗址被破坏的程度比较严重,断面暴露的遗迹少,依靠钻探手段也难以了解作坊遗迹和其他居住遗迹的区别,所以暂时还无法对作坊的规模作出判断。

图二夯土基址在发掘2003年卜甲发现地点的时候,在15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集中分布的4座陶窑,清理了其中的3座。

这些陶窑的规模和形制大体相同,均为半倒焰式,其中一座陶窑修好后未经使用。

由于这些陶窑的分布比较密集,年代相近,推测其为一处先周晚期的制陶作坊。

Y2窑室内堆积的遗物比较丰富,其中大量的陶片为我们判定陶窑的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常见的有高领袋足鬲的口沿、裆部和菱形乳丁纹深腹盆等,它们均为先周晚期的典型陶器,据此推断陶窑的废弃年代不会晚于先周晚期。

在制陶作坊遗址以北还调查发现了制石工具,附近或有石器作坊。

(四)卜甲的发现继2003年12月在祝家巷村北采集到卜甲之后,2004年春又先后在庙王村北和陵坡南两个地点发现刻辞卜甲、卜骨,并对这三个地点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

祝家巷村北的发掘面积为150平方米,新出土了10片卜甲,还有数量较多的陶器、骨器和原始瓷器等。

依据地层关系及各遗迹单位包含陶片的特征分析,这些遗迹单位绝大多数属先周晚期,部分为西周早期,个别单位可晚到西周中期。

此次发掘对2003年发现2片卜甲的灰坑进行了彻底的清理。

该坑(H45)平面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锅底状,南北残长约4、东西残宽2.65、深0.82米。

坑内包含物中有大量的陶片,其中的高领袋足分裆鬲、连裆鬲、甗、小口折肩罐等都具有明显的先周晚期或西周早期(根据以往先周、西周陶器的编年)的特征。

该坑还被M6、H34、H21打破,这些单位的包含物所显示的年代特征也在商末周初之际。

由于仅凭陶器的材料我们无法准确地划分先周晚期和西周初年的界限,而卜甲的刻辞内容也没有提供直接的绝对年代证据,因此我们只能暂时把该灰坑的形成年代大致确定在商末周初,而卜甲的年代当不会晚于该坑的形成年代。

该单位年代的最终确定,对于认识所谓商末周初考古学文化的分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六凤翔水沟城址南城墙位于庙王村北白草坡墓地南的卜甲出土地点的发掘面积为100余平方米,共清理3个西周时期的灰坑,其中2个灰坑和坑旁现代水渠的填土中共出土卜甲700余片,其中有刻辞者90余片,字数最多的一片卜甲刻辞30字,共计400余字。

刻辞内容涉及记时、记事和军事等方面。

其中人名中数见“周公”,地名有“周”、“新邑”、“唐”、“先”、“薄姑”等,这些内容多让人直接或间接地联想到和周公的种种关系,因此也成为有些学者进一步论证该遗址即为周公之采邑的新依据。

根据与卜甲共出的陶片的年代特征,我们初步推定灰坑的形成年代为西周中期,而卜甲本身则应该为西周早期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