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5e85bc3b3567ec102d8af1.png)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重点)2.知道沉淀的生成、沉淀溶解、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难点)学习进程[基础·初探]1.沉淀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速率和速率相等时所到达的平衡形状。
2.溶度积(1)含义描画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或简称溶度积,符号为。
(2)表示方法:对M m A n m M n++n A m-来说K sp=。
(3)影响要素K sp与难溶电解质的和有关,与浓度有关,与沉淀量有关。
(4)意义溶度积(K sp)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才干。
对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AgI)而言,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才干越。
[思索探求]25 ℃时,CaCO3的存在溶解平衡式:CaCO3(s)Ca2+(aq)+CO2-3(aq),K sp=5.0×10-9。
效果思索:(1)写出CaCO3的溶度积K sp的数学表达式,并计算25 ℃的CaCO3的溶解度。
(2)25 ℃,含有CaCO3(s)的CaCO3溶液中,加热,CaCO3的溶解度和K sp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25 ℃时,CaCO3区分参与①水、②Na2CO3溶液中,到达溶解平衡后,两溶液中Ca2+浓度、CaCO3的溶解度和K sp有什么不同?(4)促使CaCO3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停止的方法有哪些?[认知升华]1.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要素难溶物质溶解水平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自身的性质。
但改动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沉淀溶解平衡会发作移动。
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请剖析当改动以下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条件改动移动方向c(Mg2+) c(OH-)加水升温加MgCl2(s)加盐酸加NaOH(s)外界条件改动对溶解平衡的影响(1)温度降低,少数溶解平衡向的方向移动。
2025届高中化学复习学案: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2025届高中化学复习学案:沉淀溶解平衡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7e0bb2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0.png)
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答案在最后)1. 能正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2.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图像中离子浓度的有关K sp的计算等。
类型一溶解平衡曲线1.阳离子—阴离子单曲线以BaSO4在不同条件下沉淀溶解平衡为例以BaSO4沉淀溶解平衡为例提取曲线信息:①曲线上各点的意义:每条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溶液,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溶液。
T1曲线:a、b点都表示饱和溶液,c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T2曲线:a、b、c点都表示不饱和溶液。
②计算K sp:由a或b点可以计算出T1温度下的K sp。
③比较T1和T2大小:因BaSO4沉淀溶解平衡吸热,可知:T1<T2。
【教考衔接】典例常温下,K sp(CaCO3)=2.8×10-9,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点是CaSO4的饱和溶液而b点不是B.蒸发水可使溶液由b点变化到a点C.常温下,CaCO3(s)+SO42−(aq)⇌CaSO4(s)+CO32-(aq)的K=3.1×10-4D.除去锅炉中的CaSO4时,可用Na2CO3溶液将其转化为CaCO3听课笔记【对点演练】1.[2024·广东汕头一中段考]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K sp(p)<K sp(q)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2.常温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的pH,金属阳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沉淀溶解平衡》 导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45fa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4.png)
《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掌握溶度积的表达式及意义。
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二、知识梳理(一)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AgCl(s) ⇌ Ag+(aq) + Cl(aq)(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沉淀溶解和沉淀生成的过程仍在进行。
2、等: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三)溶度积(Ksp)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2、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AmBn(s) ⇌ mAn+(aq) +nBm(aq),Ksp = An+mBmn。
3、意义:Ksp 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 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1)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少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放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3)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4)能反应的离子:向平衡体系中加入能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三、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一)沉淀的生成1、方法(1)调节 pH 法:通过调节溶液的 pH,使溶液中的某些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
(2)加沉淀剂法:向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溶液中的某些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2fec7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4.png)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沉淀溶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达式2. 溶解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沉淀溶解实验及结果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沉淀溶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规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学案-沉淀溶解平衡
![导学案-沉淀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1ed2509dfe4733687f21aaa5.png)
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一考点精要:1•沉淀溶解平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速率和离子 __________ 的速率相等,固体的质量和各离子的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 时,达到了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它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符合化学平衡的特征(“逆” 、“动”、“等”、“定”、“变”)。
[来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溶液中溶质离子用(aq)标明状态,并用“—- ”连接。
如:Ag2S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内因(主要因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次要因素):遵循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①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但升温Ca(OH》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 o②浓度:加水,平衡向 ____________ 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与溶解平衡相同的离子,平衡向 _________ 方向移动,溶解度_______ o 2•溶度积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1)定义: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其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幕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 ______________ ,简称溶度积,通常用符号K sp表示。
对于难溶电解质AB n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A m B n(s) ——mA C(aq)+nB m_(aq)的溶度积表达式为心= _______________ 。
沉淀溶解平衡大学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大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6ea1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f.png)
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2. 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沉淀溶解平衡实验器材。
3.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沉淀和溶解的现象,如河水中的泥沙、海水中的盐分等。
那么,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
二、讲授新课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固体质量和离子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动态平衡、多重平衡。
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1)溶度积常数(Ksp)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其离子浓度的乘积的幂次方等于溶度积常数。
(2)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离子浓度表达式,代入Ksp计算。
3.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2)计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3)分析溶液的酸碱性质。
三、实验演示1. 实验目的:观察沉淀溶解平衡现象,验证溶度积常数。
2. 实验原理: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饱和,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 实验步骤:(1)配制一定浓度的难溶电解质溶液。
(2)加入沉淀剂,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计算Ksp。
四、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2. 计算下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3. 分析下列溶液的酸碱性质。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强调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fa550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d.png)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溶解度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问题解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共享。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沉淀的与溶解过程。
2. 评价策略: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和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cba6085022aaea988f0f4a.png)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学案第一课时2008-12-12【学习目标】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写出溶度积表达式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预习检测]1、有关溶度积K sp说法正确的是()A. K sp的数值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与温度有关B.K sp的大小与沉淀量和溶液中的离子有关C.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改变时,K sp也随之改变D.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 sp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2、写出BaSO4 Al(OH)3 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并写出其溶度积K SP表达式:BaSO4Al(OH)3【课堂导学】本环节得分【观察、思考】P901.(1)现象,说明了,结论(2)描述PbI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2.难溶电解质A m B n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K s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K sp越小,其物质的溶解度越小,你认为正确吗?一、沉淀溶解平衡: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
【练习】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E.向硫酸钡饱和溶液中加水,K sp增大【问题探究】对于平衡:AgCl Ag+ + Cl-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C(Ag)C(Cl)升温加水加AgCl(s)加NaCl(s)加AgNO (s)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①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外因:〖巩固训练1〗在平衡体系Ca(OH)2(s) Ca2++2OH-中,能使c(Ca2+)减小,而使c(OH-)增大的是()A.加入少量MgCl2固体B.加入少量Na2CO3固体C.加入少量KCl固体D.加入少量Ba(OH)2固体二、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1、溶度积Ksp 有单位2、表达式:例如:PbI 2(s) Pb 2++ 2I-25℃Ksp =〖巩固训练2〗请写出AgCl Cu(OH)2 BaSO4 CaCO3 Al(OH)3 CuS 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3、溶度积性质:a.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3-4-1沉淀溶解平衡解平衡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4-1沉淀溶解平衡解平衡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62f3ae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a.png)
3.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一)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理解外界因素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建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会由此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并因此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学习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溶度积学习难点:Ksp的相关计算课前复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S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问题1、水垢的成分?【思考与讨论】通常我们所说的难溶物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和Cl-?1)设计实验证明难溶物质AgCl溶于水。
实验:如何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结论:请画出v-t图,并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学习任务二:溶度积常数。
Ksp=Ksp=Ksp=Ksp的影响因素:学习任务三:溶度积的应用。
Q > Ksp , Q = Ksp , Q < Ksp ,问题2、水垢是如何出现在锅炉、水壶中的?已知Ksp[Mg(OH)2] =5.6×10-12, 若使Mg 2+完全沉淀,那么此时OH -的浓度是多少?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 时,沉淀就达完全,已知 )学习任务四: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 影响因素分析。
内因: 外因:表一:外界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Mg(OH)2(s) ⇌Mg 2+(aq) + 2OH -(aq) △H >0请小组讨论,并完成以上表格(填“左、右、增大、减小、不变”)2) 运用沉淀溶解平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问题3、有什么办法去除水垢?提示:请根据平衡移动分析,以CaCO 3、Mg(OH)2为例及时反馈1、25℃时,在1.00 L 0.03 mol/L AgNO 3溶液中加0.50 L 0.06 mol/L 的CaCl 2溶液,能否生成AgCl 沉淀?已知:AgCl 的Ksp =1.8×10-102、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5.4×10-13,Ksp(Ag 2CrO 4)=2.0×10-1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19c9c3650e52ea54189832.png)
沉淀溶解平衡的学案一、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例 1 已知Ksp,AgCI= 1.56 10-10, Ksp,Ag2CrO= 9.0 10-12,试求AgCI 和A@CrC4的溶解度(用g/L表示)例2、把足量的AgCI放入1L 1 .0 mol /L的盐酸溶液中溶解度是多少?( g/L )二、溶度积规则例1、下列情况下,有无CaCO沉淀生成?( KspCaCO=2.8 10-9)(1)往盛有1.0 L纯水中加入0.1 mL浓度为0.01 mol /L 的CaCb和NaCO;(2)改变CaCl2和NaCO的浓度为1.0 mol /L 呢?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 x 10-5 mol/L时,则认为已经沉淀完全1、沉淀的生成例1、向1.0 x 10-3 mol L-1的&CrC4溶液中滴加AgNG溶液,求开始有Ag^CrQ沉淀生成时的[Ag+] =? CrQ f沉淀完全时,[Ag +]= ?例2、向0.1 mol L-1的ZnCL溶液HS气体至饱和时(H2S的浓度为0.1 mol L-1),溶液中刚有ZnS沉淀生成,求此时溶液的[H+] = ?2、沉淀的溶解例1:如果溶液中Fe3+和Mg+的浓度均为0.10 mol /L, 使Fe3+完全沉淀而使Mg+不沉淀的pH条件是什么?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pH增大B. 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I(s)Ag +(aq) + Cl _(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I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C. 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 sp(AgCl)> K Sp(AgI)D.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 C2+> HCO、SO「,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2+ 2+Ca 、Mg2. 下列说确的是()A. 向N Q SQ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则SCf沉淀完全,溶液中只含B『+、Na +和C「,不含S Q「B. 心小的物质的溶解能力一定比K sp大的物质的小C. 为减小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失,最好选用稀fSQ代替来洗涤BaSQ沉淀D. 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3 .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专题33.4.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学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专题33.4.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4dd49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d.png)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明课程标准扣核心素养1.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浓度商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不同视角认识沉淀溶解平衡。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识别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用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相应的认知模型。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特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少量碘化铅(PbI2,难溶于水)固体加入到盛有少量水的50 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
2.从烧杯中取2 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
[问题探讨]1.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提示:PbI2固体溶于水后得到PbI2的饱和溶液,静置后,可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黄色固体,上层清液为无色。
取2 mL 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2.如何解释上述实验现象?提示:PbI2尽管难溶,但在水中仍有极少量的溶解,溶解后溶液中存在Pb2+、I-,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发生反应Ag++I-===AgI↓,产生黄色沉淀。
3.25 ℃时,PbI2溶于水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请用图像表示这一过程。
提示: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溶解的速率和离子结合形成沉淀的速率相等时,离子的沉积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溶液中对应的离子浓度、难溶电解质的量不再改变,我们把这种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2.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以PbI2固体的沉淀溶解平衡为例)一定温度下,PbI2固体难溶于水,但仍有部分Pb2+和I-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而进入溶液的Pb2+和I-又有部分结合形成固体沉淀下来。
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Pb2+和I -的沉积与PbI2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不再增大,PbI2固体的量不再减少,得到PbI2的饱和溶液,这时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00959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3.png)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3、培养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2、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3、沉淀溶解平衡的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2、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3、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步骤1、复习相关概念:回顾沉淀、溶解、酸碱中和等基本化学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引入沉淀溶解平衡:通过实例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3、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4、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5、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和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1、回顾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程度。
2、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
2、针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小论文的撰写,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八、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2956d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d.png)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解读“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1教学思路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响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进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才能。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有非常严密的联络,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消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p 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进步了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问]过滤后,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吗?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
结论: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
方案:取上层清液,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假设有黄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
[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结果明显,说明上层清液中含I-。
) 2.2知识预备阶段[师]:总结:实际上,难溶物质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度,只是相对来说比拟小。
所以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而PbI2那么属于难溶性盐。
[投影]:[过渡]:既然难溶物在水中仍有少量的溶解。
如:在25℃时,AgI的溶解度为2.1×10-7g,能不能说浓度到达饱和后溶解是就停顿了呢?[讨论]:难溶物在水中饱和后,溶解是不是就停顿了,请从平衡的角度考虑分析^p 。
2.3新课知识落实——知识迁移与总结阶段[学生活动]观点:饱和后,溶解没有停顿,只是在溶解的同时,又有PbI2固体析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师]请大家结合课本,理解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dd7a5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2.png)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应用举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利用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性第二章:溶解度与溶度积2.1 教学目标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溶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第三章:沉淀的形成与溶解3.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掌握沉淀溶解的原理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2 教学内容沉淀的形成过程及机理沉淀溶解的原理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沉淀溶解的原理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速率的因素第四章: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溶度积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通过例题,讲解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5.1 教学目标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操作6.1 教学目标学会进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理解实验结果与沉淀溶解平衡原理之间的联系6.2 教学内容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6.3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操作,讲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第七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图解法7.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图解法表示沉淀溶解平衡掌握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理解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7.2 教学内容图解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图解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中的应用图解法与代数法的相互转化讲解图解法的原理和表示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图解法和代数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际案例分析8.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沉淀溶解平衡问题掌握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8.2 教学内容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实际案例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价值8.3 教学方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方法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第九章:沉淀溶解平衡的拓展与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与应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兴趣10.2 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进一步学习的建议10.3 教学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学习效果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这部分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和预期效果,是整个教案的指导思想。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439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9.png)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
3.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场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冬天的时候,我们都会用盐来铺在地上防滑。
你们知道为什么盐可以防滑吗?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出新知识:“沉淀溶解平衡”,并简单介绍其定义和特点。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30分钟)1.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当溶液中溶解度产生一个建立平衡的固体时,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溶解度的定义:单位容积溶液中其中一物质最多可以溶解的量。
3.计算溶解度的方法:可以通过溶解度积的计算来得到。
4.溶解度积的定义:当物质A(aA)在溶剂B(bB)中溶解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浓度之积为固体在溶液中的浓度之积,即溶解度积。
5.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的定义:当沉淀和溶液的活度之积达到一个常数时,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讲解过程中,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Step 3:练习与讨论(30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给出练习题来检验学生对于沉淀溶解平衡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一些化合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为1×10^-6,求其溶解度。
2.溶解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有什么关系?3.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溶液中沉淀形成的趋势有什么关系?Step 4:实际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介绍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1.水处理中利用沉淀溶解平衡来除去水中的杂质。
2.药物的制备和贮存过程中需要控制沉淀溶解平衡。
3.土壤肥力中的氮、磷、钾元素的溶解平衡对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Step 5:总结与延伸(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以下问题:1.你能总结一下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吗?2.你能找到其他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子吗?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讨论。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321d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d.png)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固体溶解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和沉淀的过程。
这个平衡是由溶解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以及溶解过程的反应进程所决定的。
在化学教学中,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等。
下面是一个关于沉淀溶解平衡教案的参考内容。
1. 基本原理1.1 溶解度和溶解度积- 定义: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可以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可以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或物质的摩尔浓度来表示。
- 溶解度积:对于离解度较小的物质(通常是固体),可以用溶解度积(solubility product)来表示其溶解度。
溶解度积是指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物质的离解度乘积的数值,可以用晶体的表达式表示。
1.2 沉淀溶解反应- 沉淀反应:当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离子浓度超过了沉淀物质的溶解度时,沉淀物质会从溶液中析出,并且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沉淀溶解反应。
- 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反应可以达到动态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在平衡达到后,沉淀物质的形成速率和溶解速率相等,溶解度保持不变。
2. 影响因素2.1 温度-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对于某些物质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钙石灰石。
- 离解度积的温度相关性:溶解度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在溶液中增加了分子的热运动能量,有利于溶质分子离解在溶液中。
2.2 压力-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
但对于气体溶解度来说,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符合Henry定律。
- 液体和固体溶质的溶解度一般不受压力的影响。
2.3 其他化学因素- pH值:溶液的pH值对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
例如,酸性条件下碳酸钙的溶解度较大,而碱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小。
- 共存离子:某些离子对其他离子的溶解度有影响。
例如,存在与溶液中的铁离子会减少氢氧化铁的溶解度。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0ac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f.png)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2.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 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溶解度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表达式,讲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
5.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2006年9月30日[考纲要求]:了解沉淀溶解平衡、沉淀转化的本质[知识回顾]:1.溶解度(固体)定义:2.划分难溶物质、微溶物质、可溶物质、易溶物质的标准是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写出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4.碳酸钙、硫酸钡是电解质吗? 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原因是5.请列举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课本内容]: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沉淀溶解平衡当和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的速率,与进入溶液的Pb2+ 和I-在固体表面沉积的速率相等时,Pb2+和I-的与碘化铅固体的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状态叫做平衡,试写出此过程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2.溶度积:(1)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叫或,通常用表示。
写出碘化铅悬浊液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的表达式(2)K sp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能力。
对于相同的电解质,K sp的数值越,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因素(1)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和有关,而与的量和溶液中的浓度无关;(2)溶液中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总结对比浓度商与溶度积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1)(2)(3)2.如果误将可溶性钡盐(如氯化钡、硝酸钡等)当做食盐或纯碱食用,会造成中毒。
中毒患者应尽快用溶液洗胃,随后导泻使钡盐尽快排出。
试根据沉淀溶解平衡来分析洗胃的原因?3、沉淀的转化沉淀的转化就是由一种转化为另一种的过程。
(1)ZnS(s)转化为CuS(s)硫化锌是一种难溶于水的色固体,硫化铜为难溶于水的色固体。
写出两者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及溶解度表达式ZnS(s) ,K sp==1.6×10-24mol2·L-2CuS(s) ,K sp==6.3×10-36mol2·L-2ZnS与CuS的比相同,因此可以用K sp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由于K sp(CuS)K sp(ZnS),所以CuS的溶解能力要比ZnS 很多。
当向ZnS 固体中加入CuSO4溶液时,对于CuS,Q c K sp,结果使ZnS沉淀逐渐转化为CuS 沉淀,总反应为:(2)对照课本分析理解FeS(s)能将Cu2+、Hg2+、Pb2+除去的原因FeS(s) ,K sp=6.3×10-18mol2·L-2[考点精析]:1.沉淀溶解平衡是针对于难溶电解质而言的,其状态是形成饱和溶液,特征为固体溶解的速率和离子沉积的速率相等,固体的质量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应该注意到,沉淀溶解平衡同化学平衡一样,也是一个动态平衡2.溶度积常数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温度有关,在被沉淀离子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沉淀的完全程度和沉淀物的溶解度、沉淀剂的性质和用量等因素有关。
同样沉淀的溶解度也与上述因素有关,沉淀的转化只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3.物质溶解性的大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固体的溶解速率和离子的沉淀速率相等,固体的质量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即建立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例题解析]例题一: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u(OH)2(s) Cu2+(aq)+20H--常温下其K sp=[Cu2+][OH一]2=2×10-20mol2·L-2(1) 其硫酸铜溶液中[CU2+] =0.02 m01·L-1如果生成氢氧化铜,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2) 要使0.2 mol·L-1硫酸铜溶液中[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需要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PH为[变式练习]FeS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FeS Fe2++S2-,常温下K sp = [Fe2+]·[S2-]=8.1 ×10-17mol2·L一2(1)理论上FeS的溶解度为(2)又知FeS饱和溶液中C(H+)与C(S2-)之间存在以下关系:[H+]2·[S2-]=1.0 × l0 -22,为了使溶液里[Fe2+]达到l mol·L-1,现将适量FeS投入其饱和溶液中,应调节溶液中的[H+]为【例题2】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变式练习]:为了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氯化铁,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氨水 D.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练习题2006年9月30日一、选择题1.除去NaN03溶液中混有的AgNO3,所用下列试剂中的效果最好的是 ( )A.NaCl溶液 B.NaBr溶液 C.NaI溶液 D.Na2S溶液2.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产生沉淀的是。
( )A.通入硫化氢气体 B.加入氯化钠溶液C.加入硫化钠溶液 D.通入二氧化碳气体3.把足量熟石灰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Ca(OH)2(s)Ca2+(aq)+20H-(aq)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B.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溶液的PH升高C.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固体增多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增多4.工业废水中常含有Cu2+、Cd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加入过量的难溶电解质FeS、MnS,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除去。
根据以上事实,可推知FeS、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 )A.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CuS、CdS、PbSB.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于CuS、CdS、PbSC.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CuS、CdS、PbS相同D.二者均具有较强的吸附性5.当氢氧化镁固体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Mg(OH)2(s) Mg2+(aq)+2OH-(aq)]时,为使Mg(OH)2固体的量减少,须加入少量的 ( )A.NH4 N03 B.NaOH C.MgS04 D.NaHS046.将S02通人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另一气体仍无沉淀。
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 )A.CO2 B.NH3 C.NO2 D.H2S7.对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03和Mg(OH)2而不是CaC03和MgC03的原因解释,其中正确的有 ( )A.Mg(OH)2的溶度积大于MgC03的溶度积,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B.Mg(OH)2的溶度积小于MgC03的溶度积,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C.MgC03电离出的CO32-发生水解,使水中OH-浓度减小,对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 c<K sp,生成Mg(OH)2沉淀D.MgC03电离出的CO32-发生水解,使水中OH-浓度增大,对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 c> K sp,生成Mg(OH)2沉淀8.下列属于微溶物质的是( )A.AgCl B.BaCl2 C.CaSO4 D.Ag2S9.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KN03 B.Ca(OH)2 C.BaS04 D.CO210. 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0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A.只有AgBr沉淀生成B.AgCl和AgBr沉淀等量生成C.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 AgCl沉淀为主D.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Br沉淀为主11.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1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平衡:Ca(OH)2(s)Ca(OH)2(aq) Ca2+(aq)+20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2+]增大 B.[Ca2+]不变 C.[OH-]增大 D.[OH-]不变13.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14.有关AgCI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15.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Fe2(SO4)3 B.FeCl3 C.Na2C03 D.KCl二、非选择16.已知难溶于水的盐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例如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为:AgCl(s) Ag+(aq)+ Cl-(aq)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银离子(Ag+)和氯离子(Cl-)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可用K sp表示:K sp=[Ag+]·[Cl-]=1.8 × 10-10 mol2·L-2现把氯化银(足量)分别放人:①100mL蒸馏水中;②100mL 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③1000mL 0.1 mol·L-l的氯化铝溶液中;④100mL0.1 mol·L-1的氯化镁溶液中。
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序号回答) 。
在0.1mol·L-l氯化铝溶液中,银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可达到mol·L-1。
17.向饱和Na2C03溶液中通人C02会有晶体析出。
向饱和 NaCI溶液中通人C02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若在饱和 NaCI溶液中先通NH3后,再通入C02也有晶体析出。
简述其原因,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8.工业上制取纯净的CuCl2·2H2O的主要过程是:①将粗氧化铜(含少量Fe)溶解于稀盐酸中,加热、过滤,调节滤液的pH为3;②对①所得滤液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已知Cu2+、Fe2+在pH为4~5时不水解,而Fe3+却几乎完全水解.而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X是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Y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是,生产中Y可选:(3)溶液乙在蒸发结晶时应注意:19.已知AgCl为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Ag2S为难溶于水和酸的黑色固体。
向AgCl和水的悬浊液中加人足量的 Na2S溶液并振荡,结果白色固体完全转化为黑色固体:(1)写出白色固体转化为黑色固体的离子方程式:。
(2)简要说明白色固体转化为黑色固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