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我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展情况

我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展情况

我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展情况我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简称PEMFC)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技术特点、应用现状等方面介绍我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

一、历史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

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自主创新,我国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二、技术特点1. 高效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高效能的特点,能够将氢气和氧气直接转化为电能,转化效率可高达60%以上,远高于传统燃烧发电的效率。

2. 清洁环保: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排放物只有水,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污染非常小。

3. 快速启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快速启动的特点,启动时间仅需几秒钟,适用于应急电源等领域。

4. 低噪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非常安静,噪音水平远低于传统燃烧发电设备。

三、应用现状1. 交通运输领域:我国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力推广燃料电池汽车。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多个燃料电池汽车充电站,并投入使用一批燃料电池公交车。

2. 电力供应领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作为电力供应的备用电源或峰值调峰电源,可以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多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站,并投入运营。

3. 无人机领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轻巧、高能量密度的特点,适用于无人机等载荷要求高的领域。

我国已经成功应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在无人机上,提供长时间、高效能的动力支持。

4. 科研领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科研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供电实验设备、传感器等。

其高效能、清洁环保的特点使其成为科研实验的理想能源选择。

四、发展前景我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燃料电池( e cl) f l e 发电是继水力 、 u 1 火力和核能 发 电之 后 的新 一代 发 电技 术 。它 是 一种 不 经过 燃 烧
直接 以 电化学 反应方 式 将燃 料 和 氧化 剂 的化学 能 转
M m r eFe C l简称 P MF ) 汽车 上 的应 用 已 e ba ul el n E C在 取得 了较 大 的进 展 : 拿大 的 B Ur 司制 造 的 燃 加 aad公 料 电池 公共 汽车 已经投入 实际使 用 , 而德 国的奔驰 汽 车公 司 、 日本 的丰 田电汽 车 、 典 的电 汽 车和 美 国 的 瑞
Z a gK jn hn eu
( eat et f h m cl n i e n , a i oai a C l g , e ogi a ig1 3 5 ) D pr n e i g er gD qn V ct nl o e e H i n j gD q 6 2 5 m oC aE n i g o l l n n
第2 2卷第 9期 20 0 8年 9月
化工时刊
Ch m i ln u t me e c d s r Ti s a I y
V 12 No. o . 2, 9 S p 9. 0 8 e . 20
质 子 交换 膜 燃 料 电池 的研 究进 展
张克 军
( 庆职业 学 院化学工程 系 , 龙江 大庆 1 3 5 ) 大 黑 6 2 5
摘 要 质子交换 膜燃 料 电池 ( E C 是一 种高 效节 能 、 作稳 定 、 境 友好 的理 想发 电装 置。质子 交 换膜 是 P MF ) 工 环
P MF 的核心组成 , E C 是一种选择透 过性膜 , 主要起传导质子 、 分割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作用 。P MF E C用 电催化剂 主要为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离子传输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优异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选择性。

近年来,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从材料合成方法、性能优化、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

首先,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合成方法得到了不断改进。

传统的合成方法包括溶液聚合法、膜相转移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等。

其中,溶液聚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单体和交联剂溶于合适的溶剂中,经过聚合反应形成膜状产物。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合成方法被提出,如原位离子聚合法、模板聚合法、点击化学反应法等。

这些新方法能够通过调控材料的结构和形貌,使得交换膜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针对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性能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导电性能方面,主要从提高离子交换能力、减小内电阻和提高质子迁移速率等方面进行优化。

常用的方法包括掺杂、交联、添加导电填料等。

例如,在掺杂方面,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添加酸、碱等掺杂剂,可以提高材料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导电性能。

在交联方面,通过引入交联剂,可以增加材料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在添加导电填料方面,例如导电纳米颗粒、导电聚合物等,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性能优化策略被提出,如构建多孔结构、表面修饰等。

最后,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燃料电池领域。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组件,对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还广泛应用于脱盐、电分离、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

在脱盐领域,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将溶液中的离子分离出来,达到脱盐的目的。

在电分离领域,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分离出溶液中不同极性离子,实现电分离和电浓缩。

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可以将被测溶液的离子传输到电极上,从而实现对电化学信号的检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包括合成方法的改进、性能的优化以及广泛的应用。

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㊀收稿日期:2023-02-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676282)作者简介:肖伟(1982-)ꎬ男ꎬ辽宁沈阳人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高分子隔膜材料㊁分离膜材料.㊀∗通信作者:肖伟ꎬE ̄mail:nuaaxiaowei@163.com.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㊀自然科学版第51卷㊀第1期㊀2024年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Vol.51㊀No.1㊀2024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肖㊀伟∗ꎬ孟昭函ꎬ宋云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ꎬ辽宁抚顺113001)摘㊀要:作为高效率的大型储能系统ꎬ全钒液流电池(VFB)系统可满足新能源领域的大规模储能需求ꎬ显示出优越的发展前景.质子交换膜(PEMs)是VFB系统的关键组成材料ꎬ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VFB的充放电性能㊁使用寿命及成本.开发兼具良好质子传导性㊁阻钒性和价格低廉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质子交换膜的组成材料和制备方法ꎬ本文对近年国内外VFB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总结ꎬ并进一步阐述了未来质子交换膜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ꎻ质子交换膜ꎻ组成材料ꎻ制备方法ꎻ电池性能中图分类号:TM912ꎻO64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5846(2024)01-0016-08ResearchProgressofProtonExchangeMembranesforVanadiumFlowBatteryXIAOWei∗ꎬMENGZhao ̄hanꎬSONGYun ̄dong(SchoolofPetrochemicalEngineeringꎬLiaoingPetrochemicalUniversityꎬFushun113001ꎬChina)Abstract:㊀Asahigh ̄efficiencylarge ̄scaleenergystoragesystemꎬvanadiumflowbattery(VFB)systemcanmeetthelarge ̄scaleenergystoragedemandinthefieldofnewenergyꎬshowingasuperiordevelopmentprospect.Protonexchangemembranes(PEMs)arethekeycomponentmaterialsofVFBsystemꎬwhichdirectlyaffectthechargeanddischargeperformancesꎬservicelifeandcostofVFBsystem.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develophighperformancePEMswithgoodprotonconductivityꎬvanadiumresistanceandlowprice.BasedonthematerialsandpreparationmethodsofPEMsꎬthisarticleclassifiesandsummarizestheresearchprogressofprotonexchangemembranesforVFBinrecentyearsꎬandfurtherelaboratesthefutureresearchfocusanddevelopmentdirectionofprotonexchangemembranes.Keywords:㊀vanadiumflowbatteryꎻprotonexchangemembranesꎻcomponentmaterialsꎻpreparationmethodꎻbatteryperformance㊀㊀0㊀引言目前ꎬ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促使全球能源结构转型ꎬ更高效㊁更清洁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经之路.风能㊁太阳能等受时间㊁地域及天气等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ꎬ需要安全稳定的储能系统来帮助其突破不可全天候高效工作的壁垒ꎬ提高能源结构转型的效率和质量.20世纪80年代ꎬSkyllas ̄Kazacos等[1]首先提出了全钒液流电池(VFB)的概念ꎬ该类电池的能量存储于电解液中ꎬ可通过改变电解液浓度和体积来改变电池的容量.该类电池具有大电流快速充放电的能力ꎬ同时具有优越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近年来ꎬ多项兆瓦级的VFB示范工程得到推广ꎬ显示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VFB主要由正负极室㊁集流板和质子交换膜组成ꎬ示意图见图1.图1㊀VFB示意图[2]其电解液为V4+/V5+(正极)和V2+/V3+(负极)的硫酸混合溶液ꎬ钒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ꎬ其电池反应如下:阳极反应:VO2++H2O-e-=VO+2+2H+阴极反应:V3++e-=V2+总反应:VO2++H2O+V3+=VO+2+2H++V2+VFB用质子交换膜应具有优异的质子传输性㊁阻钒性㊁耐腐蚀性㊁耐氧化性以及低成本性等特点.在电池运行过程中ꎬ正负极室的钒离子若透过膜发生交叉污染ꎬ会导致电池严重的自放电ꎬ加速电池的容量衰减.基于上述性能要求ꎬ近年来关于VFB用质子交换膜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ꎬ并获得了长足发展ꎬ本文对近年国内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ꎬ并阐述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1㊀全氟磺酸树脂基(PFSA)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类质子交换膜是最先在VFB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的膜材料ꎬ如美国杜邦公司(DuPont)生产的Nafion系列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树脂的分子链骨架由C F键构成ꎬ能有效保护C C主链在电化学反应中不被氧化ꎬ从而保证树脂良好的化学稳定性[3].同时由于磺酸根是阴离子ꎬ具有良好的阳离子透过性.此外ꎬ全氟烷基醚侧链携带磺酸基团可形成离子簇ꎬ其亲水通道可供质子通过.但是ꎬNafion膜具有较低的离子选择性ꎬ导致钒离子渗透现象严重ꎬ能量损失ꎬ寿命缩短ꎬ自放电问题加速了VFB的容量衰减ꎬ而高昂的成本等制约了Nafion膜的大规模应用.为了使Nafion膜能在VFB中发挥更好的作用ꎬ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Nafion膜改性研究工作ꎬ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部分围绕不同材料与全氟磺酸树脂杂化制备复合膜对Nafion改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1.1㊀有机材料对Nafion膜改性Nafion膜中的磺酸基团吸水后发生溶胀现象ꎬ会增大钒离子透过率ꎬ通过向Nafion膜中复合有机物填充膜内的孔结构ꎬ可提升复合膜的阻钒性能.Teng等[4]制备了新型Nafion/有机改性硅杂化膜ꎬ该膜具有良好的阻钒性和较低的自放电率.在60mA cm-2电流密度下进行100次循环后ꎬVFB的能量效率(EE)为87.4%ꎬ与传统Nafion膜相比ꎬVFB性能显著提高.Kim等[5]通过在Nafion膜表面逐层叠加改性剂的方法对Nafion212膜进71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肖㊀伟ꎬ等: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㊀㊀行改性以提高膜的性能.该层状改性剂由纳米纤维素纳米晶(CNC)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两种成分通过简单的一层一层(LBL)的浸没过程来改性膜ꎬ堆叠示意图见图2(a).CNC可以保护膜免受VFB电解液强酸性的影响ꎬPDDA起到Nafion和CNC的桥接作用ꎬ通过静电斥力抑制钒离子的交叉影响.结果发现ꎬPDDA-CNC的最优层数是20层ꎬNafion-(PDDA/CNC)20(形貌见图2(b))可以使VFB的性能提高且VFB循环性能优于原始膜.图2㊀文献[5]引用的复合膜制备工艺及截面微观形貌[5]注:SEM为扫描电子显微镜Luo等[6]制备了聚醚酰亚胺(PEI)/Nafion复合膜ꎬ由于PEI对钒离子的排斥作用ꎬ钒离子的渗透性得到限制ꎬVFB的电流效率(CE)从93.8%提高至96.2%以上.Huang等[7]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afion117/SiO2-SO3H复合膜ꎬ单电池最大CE为94%ꎬEE为82%ꎬ对比未改性Nafion117膜有较大幅度提升.Yu等[8]制备了Nafion/氧化石墨烯杂化膜ꎬ石墨烯有效地提高了杂化膜的机械性能ꎬ并发挥了良好的阻钒作用ꎬ该膜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的EE为85%ꎬCE为96%.Mai等[9]制备了Nafion/聚偏氟乙烯复合膜ꎬ降低了膜的溶胀程度ꎬ进而降低了钒离子的透过率ꎬ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质子透过速率ꎬ与纯Nafion膜相比ꎬ复合膜的电池库仑效率有所提高.1.2㊀无机材料对Nafion膜改性除了有机材料可以与Nafion复合制备质子交换膜外[10-11]ꎬ无机材料也可与Nafion膜进行有效复合ꎬ与有机材料复合的原理类似ꎬ向Nafion膜中复合无机材料可以调控复合膜的微结构ꎬ进而优化膜的离子透过性.Nafion膜中离子通道固有的大尺寸导致膜的钒离子渗透严重ꎬ能量损失严重ꎬ寿命缩短ꎬ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ꎬ许多研究者已经在PFSA膜的性能优化方面作出努力.Wang等[12]制备了具有降低界面电阻特性的碳纳米管(CNT)增强的Nafion膜(CNT/N)ꎬ并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CNT的增强有效地强化了Nafion膜的拉伸性能.电化学阻抗(EIS)测量表明ꎬ复合膜表面暴露的CNT显著降低了膜的界面电阻.在40mA cm-2的电流密度下ꎬCNT/N的VFB单电池性能显示出比Nafion膜的电池更高的电压效率(93%对89%)和能量效率(86%对83%).一些研究者也会选用纳米材料为填料以减少钒离子的渗透.Lin等[13]使用氨基二氧化硅通过溶胶-凝胶法修饰Nafion膜ꎬ膜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ꎬ膜的表面形成颗粒层以减少钒离子的渗透.曾四秀[14]采用SiO2与聚合物均匀混合制备了Nafion/SiO2纳米复合膜ꎬ当SiO2质量分数为5%㊁270ħ高温处理时ꎬ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优.该膜在65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ꎬVFB电池的EE保持在83%以上.Wang等[15]制备Nafion/TiO2复合膜ꎬ该膜在60mA cm-2电流密度下VFB电池的EE为88.8%ꎬCE为71.5%ꎬ较Nafion膜分别提升了2.90%和2.58%.然而ꎬ由于静电相互作用或高比表面能ꎬ一些填料如氧化石墨烯[8]容易发生团聚ꎬ导致较差的分散性ꎬ较难获得均匀且循环稳定性好的复合膜.因此ꎬ开发一种包含高度分散填料的基于PFSA的混合膜ꎬ该膜具有高质子电导率和在VFB电池运行期间对氧化VO+2离子的良好耐久性ꎬ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碳化硅(SiC)是一种陶瓷材料ꎬ因其具有高亲水性和优异的稳定性而备受关注[16].然而ꎬSiC不81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㊀㊀㊀含离子交换基团ꎬ不能传导质子.尽管将其添加到聚合物基质中可以减少钒离子的渗透ꎬ但会导致膜电阻急剧上升ꎬ从而导致电池穿孔.填料的功能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Ye等[17]采用超薄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层被PFSA聚合物与官能化碳化硅(f-SiC)纳米线(见图3)夹在中间的方法ꎬ获得PTFE@PFSA/f-SiC复合膜.相比于Nafion212膜ꎬ应用该膜的VFB单电池具有高库仑效率(高达96.2%)㊁高能效(高达87.1%)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1000循环ꎬ超过233.4h).PFSA基体中具有磺酸基的f-SiC纳米线提供了更多的路径来促进质子的传输.PTFE层用于抑制溶胀率并提高膜的稳定性.该复合膜有望减少钒离子的渗透并增强离子选择性ꎬ从而改善VFB电池的性能.图3㊀文献[17]引用的两种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17]Yang等[18]在Nafion膜表面复合一层较薄的沸石粒子层ꎬ得到Nafion-沸石复合膜ꎬ该膜具有较好的离子透过选择性ꎬ所装配VFB在60mA cm-2电流密度下的EE为77%.崔传敏[19]制备了MFI沸石掺杂的Nafion-沸石复合膜.沸石质量分数为5.0%(mSi/mAl=11)的复合膜在高电流密度下表现出良好的电池性能.Aziz等[20]制备了Nafion/ZrO2纳米管(ZrNT)复合膜ꎬ该膜在40mA cm-2电流密度下进行100次循环ꎬVFB电池的EE和CE与纯膜相比也显著提升ꎬ说明其离子透过性和选择性得到优化.2㊀非氟类质子交换膜聚苯并咪唑(PBI)㊁聚醚醚酮(PEEK)㊁聚砜(PSF)等树脂材料具有价格低廉㊁机械性能好等优良特性ꎬ可通过磺化㊁季铵化等方法制备具有离子传导能力的非氟类质子交换膜.本部分对几种非氟类质子交换膜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2.1㊀聚苯并咪唑(PBI)PBI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一定的阻钒性ꎬ但本身质子传导性能较差ꎬ常通过掺杂酸来提高其电导率[21]ꎬ被先后应用于燃料电池和液流电池领域.Yuan等[22]制备了PBI质子交换膜ꎬ由于Donnan效应ꎬ该膜具有良好的阻钒性及较高的电导率.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其CE稳定在98.87%ꎬEE稳定在90.11%ꎬ经历13000次循环后效率无明显衰减.Wu等[23]制备了PBI/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F4-20)复合膜ꎬ由于氢键的存在ꎬ该膜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以及质子传导性.在4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该膜装配VFB电池的CE稳定在99%ꎬEE稳定在92%ꎬ经历1000次循环后电池效率无明显衰减.卫浩[24]制备了聚乙烯(PE)/PBI复合膜ꎬ其中PE发挥增强作用ꎬPBI树脂分布在骨架的多孔结构中ꎬ经过磷酸化后发挥离子传导功能.在1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该膜的CE稳定在99%ꎬEE稳定在80%ꎬ经历150次循环后CE和EE无明显衰减ꎬ且在200mA cm-2高电流密度下ꎬEE值仍达到80.11%ꎬ该复合膜与纯PBI膜及Nafion212膜相比自放电情况显著改善.宋西鹏等[25]制备了PBI/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膜ꎬ其中PBI/PVP-5(PVP质量分数为5%)复合膜在10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膜的CE达到99%ꎬEE达到70.90%.2.2㊀磺化聚醚醚酮(SPEEK)SPEEK膜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代替传统Nafion膜应用于VFB领域的隔膜.SPEEK因其无污染ꎬ具有相对高的质子导电性㊁较好的机械性能㊁良好的热稳定性ꎬ且SPEEK较为廉价等特点ꎬ在复合增强质子交换膜研究领域也是一大热点[26].Yuan等[27]制备的SPEEK膜显示出较高的CE和EE以及91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肖㊀伟ꎬ等: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㊀㊀良好的阻钒性能.Khan等[28]通过改变在磺化聚苯醚(SPPO)中SPEEK的量ꎬ设计了系列混合SPEEK/SPPO膜.与Nafion117相比ꎬSPEEK/SPPO膜具有更强的机械稳定性ꎬ当加入SPPO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00%时ꎬ质子交换率从35mS cm-1增至84mS cm-1ꎬ且吸水率和溶胀率都有所提高.为提高SPEEK膜性能ꎬ研究者们还通过复合其他材料进行改性ꎬ使其更适合VFB.张强[29]制备了SPEEK与不同类型沸石共混的复合膜ꎬ并通过球磨方法改变沸石形貌ꎬ得到致密均匀的复合膜.研究发现ꎬ掺杂LindeType-A(LTA)沸石增加了复合膜的酸性位点ꎬ既提高了膜的质子传输速率ꎬ也造成了钒离子的快速渗透ꎻNH4-A沸石的加入没有引入酸性位点ꎬ但氨基会与SPEEK中的磺酸基团作用导致其数量减少.但与纯SPEEK膜相比ꎬ该类复合膜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都有显著提高.Chen等[30]制备了聚醚砜(PES)/SPEEK复合膜ꎬ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该膜的CE为94.52%ꎬEE为81.66%.Yin等[31]分别制备了SPEEK/Al2O3㊁SPEEK/SiO2㊁SPEEK/TiO2复合膜.氧化物降低了钒离子透过率ꎬ结果发现质量分数为5%氧化物的复合膜性能最好ꎬ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相比传统Nafion膜ꎬ该膜具有更高的EE.Jia等[32]制备了SPEEK/短羧基多壁碳纳米管(SCCT)复合膜ꎬ该膜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㊁较低的钒离子透过率和较高的CE和EE.2.3㊀磺化聚酰亚胺(SPI)同PBI一样ꎬSPI最先被应用于燃料电池领域ꎬ后由于其经济性与合成便捷性等优点ꎬ也被应用于VFB领域.Yue等[33]制备了六元环SPI膜ꎬ该膜的阻钒能力与Nafion膜相比大幅度增加.为了提高SPI膜的性能ꎬ人们利用不同物质对其修饰以提升其综合性能.Yue等[34-35]进一步制备了SPI/壳聚糖(CS)复合膜.其中SPI/CS-24复合膜具有最优的性能ꎬ不仅钒离子透过率远远低于传统Nafion膜ꎬ质子选择性也呈倍数增长ꎬ同时也保证了优质的电导率[36].在8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该膜的CE为97.8%ꎬEE为88.6%ꎬ与Nafion117膜相比分别增加了2.3%和3.1%.Cao等[37]制备了SPI/氧化石墨烯(GO)复合膜ꎬ并分别对GO进行两性改性ꎬ由于Donnan效应ꎬ钒离子透过率大大降低ꎬ同时电导率有一定提升.Yuan等[38]制备了SPI/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ꎬSPI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膜表面最均匀ꎬ性能最佳ꎬ电导率比传统Nafion117膜提升了21%.2.4㊀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杂化膜由金属离子和有机接头构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ꎬ由于其多孔结构和酸稳定性在过去几年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39].它是一种自组装形成的有机-无机多孔杂化材料ꎬ稳定性好ꎬ可通过设计结构来改变材料的性能ꎬ其孔径可以调整到质子和钒离子的大小之间ꎬ从而在不阻碍质子运动的情况下为钒离子交叉创造障碍[40-41].但是ꎬ大多数MOFs中缺乏质子传导基团ꎬ仍可能导致复合膜表现出较低的质子电导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ꎬ陈戚[42]以SPI为基体材料ꎬ制备了SPI/UIO-66-NH2杂化膜.UIO-66-NH2是一种Zr基MOFsꎬ其具有优异的酸稳定性和合适的孔径(0.52nm)ꎬ范围在H5O+2(0.24nm)和水合钒离子(>0.6nm)之间[39]ꎬ将其与SPI复合所得的质子膜具有良好的阻钒性能ꎬ研究发现膜中UIO-66-NH2质量分数为1%时得到了性能最好的杂化膜.该膜在120mA cm-2电流密度下的EE为85.42%ꎬ自放电时间达57hꎬ远高于Nafion115膜.Yang等[43]将磷钨酸(HPW)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收至UIO-66-NH2ꎬ再与Nafion复合成膜ꎬ结果表明质子电导率显著增加ꎬ但观察到HPW会从膜中泄漏.于是ꎬ通过使用 固体封闭转化 过程ꎬ将受限的固体金属源在有机溶液中转化为MOFꎬGuo等[44]首先通过将带负电荷的单链DNA组装到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锌纳米链(ZHNs)的表面上ꎬ然后将其浸入2-甲基咪唑溶液中ꎬ最终制备了DNA@ZIF-8杂化膜复合薄膜ꎬ形貌见图4ꎬ在97%相对湿度(RH)㊁25ħ下ꎬ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达到3.40ˑ10-4S cm-1.02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㊀㊀㊀图4㊀文献[44]引用的各种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图[44]注:SEM为扫描电子显微镜ꎻTEM为透射电子显微镜.㊀㊀通过将具有质子传导基团的线性聚合物结合到MOFs的孔中ꎬ可以构造连续的纳米通道以促进质子传输ꎬ实现高质子传导性.然而ꎬ上述固体约束转换过程[43]需要使用特定类型的MOFs材料ꎬ这将不可避免地限制其在质子交换膜制造中的进一步应用.Zhai等[45]通过在UIO-66-NH2孔中浸渍的磺化单体的原位聚合ꎬ制备了带有聚苯乙烯磺酸(PSSA)(S-UIO)的UIO-66-NH2ꎬ结构见图5(a).将S-UIO掺入SPEEK中ꎬ增加了SPEEK/S-UIO复合膜的亲水结构域的大小和相分离的程度ꎬ从而显著提高了质子电导率ꎬ离子分离机理见图5(b).S-UIO还充当钒离子渗透的屏障.结果表明ꎬ具有质量分数15%S-UIO的SPEEK/S-UIO膜表现出高于SPEEK基膜63%的质子电导率和低于SPEEK基膜83%低钒渗透率.这极大改善了应用复合膜电池的性能ꎬ在120mA cm-2电流密度下ꎬVFB具有83.9%的优异EEꎬ远高于SPEEK膜(77.3%).此外ꎬLi等[46]制备了SPI/S-MoS2复合膜ꎬ该膜具备良好的离子选择性ꎬ钒离子透过率较低.且该膜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ꎬ经历500次充放电循环后VFB性能未发生衰减.相比于全氟磺酸类质子交换膜ꎬ非氟类质子交换膜的价格更低ꎬ未来推广的前景更广阔.图5㊀文献[45]引用的复合材料结构及离子分离过程示意图3㊀结语世界能源结构向更清洁㊁更绿色的方向转变为大势所趋ꎬVFB作为可应用于多领域的大型储能系统ꎬ正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作为影响VFB性能的关键材料ꎬ优质的质子交换膜是人们迫切需要的.全氟磺酸树脂基质子交换膜质子传导性较好ꎬ但价格昂贵ꎬ制备方法复杂.非氟类质子交换膜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ꎬ人们基于纯膜进行了许多改性尝试ꎬ其优点为成本低ꎬ但是稳定性较差ꎬ能否12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肖㊀伟ꎬ等: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㊀㊀进行长期大规模应用仍有待考证.此外ꎬ人们对于膜的制备方法也进行了研究ꎬ不仅提高了传统膜的性能ꎬ也为后续纯膜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㊀Skyllas ̄KazacosMꎬRychcikMꎬRobinsRGꎬetal.Newall ̄vanadiumredoxflowcell[J].Journal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ꎬ1986ꎬ133(5):1057-1058.[2]㊀朱顺泉ꎬ孙娓荣ꎬ汪钱ꎬ等.大规模蓄电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ꎬ2007ꎬ26(2):207-211.[3]㊀AbkarZꎬOjaniRꎬRaoofJBꎬetal.Stableandhigh ̄performanceN ̄micro/mesoporouscarbon ̄supportedPt/Conanoparticles ̄GDEforelectrocatalyticoxygenreductioninPEMFC[J].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ꎬ2022ꎬ47(44):19252-19262.[4]㊀TengXGꎬZhaoYTꎬXiJYꎬetal.Nafion/organicallymodifiedsilicatehybrids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09ꎬ189(2):1240-1246.[5]㊀KimMꎬHaDꎬChoiJ.Nanocellulose ̄modifiedNafion212membraneforimprovingperformanceofvanadiumredoxflowbatteries[J].BulletinoftheKoreanChemicalSocietyꎬ2019ꎬ40(6):533-538.[6]㊀LuoQTꎬZhangHMꎬChenJꎬetal.ModificationofNafionmembraneusinginterfacialpolymerization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s[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08ꎬ311(1/2):98-103.[7]㊀HuangSLꎬYuHFꎬLinYS.ModificationofNafion®membraneviaasol ̄gelrouteforvanadiumredoxflowenergystoragebatteryapplications[J].JournalofChemistryꎬ2017ꎬ2017:4590952.[8]㊀YuLHꎬLinFꎬXuLꎬetal.ArecastNafion/grapheneoxidecompositemembraneforadvancedvanadiumredoxflowbatteries[J].RSCAdvancesꎬ2016ꎬ6(5):3756-3763.[9]㊀MaiZSꎬZhangHMꎬLiXFꎬetal.Nafion/polyvinylidenefluorideblendmembraneswithimprovedionselectivity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1ꎬ196(13):5737-5741.[10]㊀ZhangLSꎬLingLꎬXiaoMꎬetal.Effectivelysuppressingvanadiumpermeationin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withmodifiedNafionmembranewithnacre ̄likenanoarchitectures[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7ꎬ352:111-117.[11]㊀ZhaoSXꎬZhangLJꎬWangYX.EnhancedperformanceofaNafionmembranethroughionomerself ̄organizationinthecastingsolution[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3ꎬ233:309-312.[12]㊀WangCHꎬLiuXLꎬKeserDemirNꎬetal.Applicationsofwaterstablemetal ̄organicframeworks[J].ChemicalSocietyReviewsꎬ2016ꎬ45(18):5107-5134.[13]㊀LinCHꎬYangMCꎬWeiHJ.Amino ̄silicamodifiedNafion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5ꎬ282:562-571.[14]㊀曾四秀.Nafion改性的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ꎬ2018.[15]㊀WangNFꎬPengSꎬLuDꎬetal.Nafion/TiO2hybridmembranefabricatedviahydrothermalmethodforvanadiumredoxbattery[J].JournalofSolidStateElectrochemistryꎬ2012ꎬ16(4):1577-1584.[16]㊀ShiMQꎬDaiQꎬLiFꎬetal.Membraneswithwell ̄definedselectivelayerregulatedbycontrolledsolventdiffusionforhighpowerdensityflowbattery[J].AdvancedEnergyMaterialsꎬ2020ꎬ10(34):2001382.[17]㊀YeJYꎬYuSHꎬZhengCHꎬetal.Advancedhybrid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createdbypolytetrafluoroethylenelayerandfunctionalizedsiliconcarbidenanowires[J].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ꎬ2022ꎬ427:131413.[18]㊀YangRDꎬCaoZSꎬYangSWꎬetal.Colloidalsilicalite ̄Nafioncompositeionexchang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 ̄flowbattery[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15ꎬ484:1-9.[19]㊀崔传敏.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复合Nafion?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ꎬ2016.[20]㊀AzizMAꎬShanmugamS.Zirconiumoxidenanotube ̄Nafioncompositeashighperformancemembraneforall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7ꎬ337:36-44.[21]㊀LobatoJꎬCañizaresPꎬRodrigoMAꎬetal.Synthesisandcharacterisationofpoly[2ꎬ2-(m ̄phenylene)-5ꎬ5-bibenzimidazole]aspolymerelectrolytemembraneforhightemperaturePEMFCs[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06ꎬ280(1/2):351-362.[22]㊀YuanZZꎬDuanYQꎬZhangHZꎬetal.Advancedporousmembraneswithultra ̄highselectivityandstabilityforvanadiumflowbatteries[J].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ꎬ2016ꎬ9(2):441-447.[23]㊀WuGMꎬLinSJꎬYangCC.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highionicconductingalkalinenon ̄woven22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㊀㊀㊀membranesbysulfonation[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06ꎬ284(1/2):120-127.[24]㊀卫浩.基于聚苯并咪唑的新型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ꎬ2020.[25]㊀宋西鹏ꎬ刘金宇ꎬ王丽华ꎬ等.聚苯并咪唑/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钒液流电池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ꎬ2019ꎬ40(7):1543-1551.[26]㊀ÇalıAꎬSꎬahinAꎬAṙI.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boronphosphateIncorporatedspeek/pvdfblendmembranefor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ꎬ2022ꎬ47(95):40476-40490.[27]㊀YuanZZꎬLiXFꎬHuJBꎬetal.Degradationmechanismofsulfonatedpoly(etheretherketone)(SPEEK)ionexchangemembranesundervanadiumflowbatterymedium[J].PhysicalChemistryChemicalPhysicsꎬ2014ꎬ16(37):19841-19847.[28]㊀KhanMIꎬShanablehAꎬShahidaSꎬetal.SPEEKandSPPOblendedmembranesfor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s[J].Membranesꎬ2022ꎬ12(3):263.[29]㊀张强.全钒液流电池用SPEEK/沸石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ꎬ2015.[30]㊀ChenDJꎬLiDDꎬLiXF.Hierarchicalporouspoly(ethersulfone)membraneswithexcellentcapacityretentionforvanadiumflowbatteryapplication[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7ꎬ353:11-18.[31]㊀YinBBꎬYuLHꎬJiangBꎬetal.Nanooxidesincorporatedsulfonatedpoly(etheretherketone)membraneswithimprovedselectivityandstability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SolidStateElectrochemistryꎬ2016ꎬ20(5):1271-1283.[32]㊀JiaCKꎬChengYHꎬLingXꎬetal.Sulfonatedpoly(etheretherketone)/functionalizedcarbonnanotubecomposit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s[J].ElectrochimicaActaꎬ2015ꎬ153:44-48.[33]㊀YueMZꎬZhangYPꎬChenY.Preparationandpropertiesofsulfonatedpolyimideprotonconductiv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ꎬ2011ꎬ239/240/241/242:2779-2784.[34]㊀YueMZꎬZhangYPꎬWangL.Sulfonatedpolyimide/chitosancomposit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Influenceoftheinfiltrationtimewithchitosansolution[J].SolidStateIonicsꎬ2012ꎬ217:6-12.[35]㊀YueMZꎬZhangYPꎬWangL.Sulfonatedpolyimide/chitosancomposit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Membranepreparationꎬcharacterizationꎬandsinglecellperformance[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ꎬ2013ꎬ127(5):4150-4159.[36]㊀ZhangYPꎬZhangSꎬHuangXDꎬetal.Synthesisandpropertiesofbranchedsulfonatedpolyimidesformembranesinvanadiumredoxflowbatteryapplication[J].ElectrochimicaActaꎬ2016ꎬ210:308-320.[37]㊀CaoLꎬKongLꎬKongLQꎬetal.Novelsulfonatedpolyimide/zwitterionicpolymer ̄functionalizedgrapheneoxidehybridmembranes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5ꎬ299:255-264.[38]㊀YuanQꎬLiuPꎬBakerGL.SulfonatedpolyimideandPVDFbasedblendprotonexchangemembranesforfuelcellapplications[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ꎬ2015ꎬ3(7):3847-3853.[39]㊀KumarAꎬPurwarPꎬSonkariaSꎬetal.Rationalizingstructuralhierarchyinthedesignoffuelcellelectrodeandelectrolytematerialsderivedfrommetal ̄organicframeworks[J].AppliedSciencesꎬ2022ꎬ12(13):6659.[40]㊀TangHꎬLvXYꎬDuJꎬetal.Improvingprotonconductivityofmetalorganicframeworkmaterialsbyreducingcrystallinity[J].AppliedOrganometallicChemistryꎬ2022ꎬ36(8):e6777.[41]㊀SahooRꎬPalSCꎬDasMC.Solid ̄stateprotonconductiondrivenbycoordinatedwatermoleculesinmetal ̄organicframeworksandcoordinationpolymers[J].ACSEnergyLettersꎬ2022ꎬ7(12):4490-4500.[42]㊀陈戚.六元环聚酰亚胺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在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ꎬ2017.[43]㊀YangXBꎬZhaoLꎬGohKꎬetal.Ultra ̄highionselectivityofamodifiedNafioncompositemembrane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ybyincorporationofphosphotungsticacidcoupledUIO ̄66 ̄NH2[J].ChemistrySelectꎬ2019ꎬ4(15):4633-4641.[44]㊀GuoYꎬJiangZQꎬYingWꎬetal.ADNA ̄threadedZIF ̄8membranewithhighprotonconductivityandlowmethanolpermeability[J].AdvancedMaterialsꎬ2018ꎬ30(2):1705155.[45]㊀ZhaiSXꎬJiaXYꎬLuZRꎬetal.Highlyionselectivecompositeprotonexchangemembranes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iesbytheincorporationofUIO ̄66 ̄NH2threadedwithionconductingpolymers[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22ꎬ662:121003.[46]㊀LiJCꎬLiuSQꎬHeZꎬetal.Semi ̄fluorinatedsulfonatedpolyimidemembraneswithenhancedprotonselectivityandstabilityforvanadiumredoxflowbatteries[J].ElectrochimicaActaꎬ2016ꎬ216:320-331.(责任编辑㊀郭兴华)32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肖㊀伟ꎬ等:全钒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的研究及应用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转换设备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燃料电池,其原理是通过将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产生电能和水。

质子交换膜是PEMFC的核心材料,它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高稳定性的质子交换膜材料已成为PEMFC技术发展的关键。

一、质子交换膜的种类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有:聚四氟乙烯(PTFE)、氟化磺酸聚合物(PFSA)、聚苯并咪唑(PBI)等。

其中,PFSA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性能最为优越的质子交换膜材料。

PFSA的共聚物结构中含有苯环,并且与磺酸化的氟碳化合物链相连,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耐久性和酸碱稳定性。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正在研发中,如磺化聚苯乙烯(SPS)、酸催化聚合物(ACP)、高分子/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材料等。

二、质子交换膜的性能指标质子交换膜材料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质子导电性、耐久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等。

其中,质子导电性是影响燃料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质子交换膜的导电性能需要高,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耐久性。

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质子交换膜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以保证其长期运行稳定。

三、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发和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质子交换膜材料已经出现。

其中,高分子共价网络(CPN)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质子交换膜材料。

CPN材料是将可溶性高分子与二胺在酸性介质中缩合形成的网状结构,具备优异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此外,金属有机骨架(MOF)复合质子交换膜材料也备受关注。

MOF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

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非常环保、高效、低碳的能源转换设备,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质子交换膜研究报告

质子交换膜研究报告

质子交换膜研究报告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是一种用于质子交换反应的特殊材料。

它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蓝色能源和分离纯化领域等。

本文将对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行综述,从膜材料、制备方法、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质子交换膜的材料质子交换膜的材料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高温稳定性、良好的氢离子传导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常见的质子交换膜材料包括氟化聚合物、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无机聚合物等。

其中最经典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基质上的氟硫酸树脂膜,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电导性能。

二、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由基聚合法、溶液浇铸法、薄膜热辊法等。

自由基聚合法是制备聚四氟乙烯基膜的传统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点,但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溶液浇铸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薄膜的方法,具有膜厚均匀、成本低的优点,并且能够制备大面积的膜。

薄膜热辊法是一种通过热压使聚合物溶液形成薄膜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制备速度快的特点。

三、质子交换膜的性能测试质子交换膜的性能主要包括质子传导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等。

质子传导性能是评价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关键指标,主要通过测定质子电导率和质子传输数来评估。

机械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抗剪切性等。

热稳定性可通过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测试方法进行评估。

耐化学性可以通过浸泡试验和酸碱浸泡试验等进行评估。

四、质子交换膜的应用以上是对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行的综述。

质子交换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能源和环保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质子交换膜的性能将会更加完善,应用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

质子交换膜发展趋势

质子交换膜发展趋势

质子交换膜(PEM)是一种高效的水电解分离技术,在电化学水处理、燃料电池、氢气制取和储存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目前,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改进: 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究和改进是目前的热点,主要包括高效率、高稳定
性、低成本等方面。

2.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
结构的优化、膜层厚度的调整、膜表面等级化等方面。

3.反应机理: 质子交换膜反应机理的研究是质子交换膜性能提高的基础,目前主要集
中在质子传导机理、膜电化学特性等方面。

4.应用领域: 质子交换膜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如氢能源、生物反应器、污水处
理等。

5.高温应用: 质子交换膜在高温条件下的应用是最近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高温条件下,
质子交换膜的性能会有提升,如提高电催化水电解的效率。

6.复合材料: 质子交换膜复合材料是最近发展的一个热点,复合材料可以提高质子交
换膜的性能,如提高电导率、阻燃性能等。

7.可持续性: 质子交换膜可持续性是最近发展的一个热点,可持续性包括环境友好、
低能耗、可回收等方面,以保证质子交换膜在未来可持续发展
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的方
向包括提高燃料电池效率、减少成本、提高耐久性等。

9.质子交换膜在氢气存储上的应用研究: 质子交换膜在氢气存储上的应用是目前研究
的热点之一,研究的方向包括提高氢气存储密度、提高氢气存储安全性、降低氢气存储成本等。

总的来说,质子交换膜研究和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可持续性、扩大应用领域。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装置,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具有能够为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提供可持续能源的优势,且在工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质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能够直接将氢气和氧气转化为电能,产生电子和水。

其基本原理是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放置一层质子交换膜,氢气在正极电极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质子和电子,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产生电能,而质子则通过质子交换膜传输到负极,在负极电极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还原生成水。

这个过程中不涉及直接燃烧,因此具有高效率、零排放的特点。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推进。

研究人员致力于减小电池尺寸、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常见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磷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工作温度和较低的接触电阻,但膜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磷酸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较好的膜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但工作温度较高。

此外,也有研究人员尝试使用新型材料,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过渡金属氧酸盐等,用于制备质子交换膜,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可以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传统的锂电池面临能量密度不高、充电时间长等问题,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电时间短的优势,能够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其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还可以应用于家庭能源系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储能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满足家庭的能源需求。

此外,由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零排放的特点,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Re e r h Pr g e s o g n c— i o g n c H y r d Pr t n Ex ha g s a c o r s f Or a i — n r a i b i o o c n e M e b a s f r Fu lCe l m r ne o e l App i a i n s lc to s
r g ee t n.Th h r ce si n u a i t fte p oo x h n e me r n ie t ee mie h efr n e a d ln i l cr n o ec aa tr tc a d d rb l y o h rt n e c a g m a e d r cl d tr n d t e p ro ma c o — i i b y n
键部件之一 , 它起 到分 隔燃料和氧化剂 、 传导质子和绝缘 电子 的作用 , 其性 能和寿命 直接决定 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本 文主要介 绍了有 机无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特点 , 并对 近几年 的发展状况进行 了综述 , 就其设计原理 、 制备方法及优缺点作了简要评述 。
关键 词 :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有机无机; 杂化
b a e s d frf e el r n rd c d r n s u e o u lc i we e ito u e .Th ae o e fh b d me r n s,p e a ain meh d s e c tg r so y r mb a e i i rp r t t o s,sr c u e d po ete o t tr sa r p ris u n a l a e i rn i lswe e rve d a d t e rs a c r n so h y rd me r n swee as r dce swel s d sg p cp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e iwe h e e rh te d ft e h b mb a e r lo p e itd. n i n i

大连物化所 质子交换膜

大连物化所 质子交换膜

大连物化所质子交换膜
大连物化所,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质子交换膜(PEM)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显著的贡献。

该所研制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系统在国家电网安徽公司氢综合利用站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经过专家现场测试,该系统具有优秀的产氢能力,并且展现出PEM水电解技术的多种技术优势,如低能耗、高电流密度、高产气压力、设备占地面积小以及强抗波动性等。

此外,大连化物所的研究人员还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微通道内的气液两相流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利用改进的扩散模型对液态水在质子交换膜内的传递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并研究了不同流道壁面特性对液态水传递和电池性能的影响。

然而,尽管大连化物所在PEM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仍面临挑战。

当前,该所使用的关键膜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独立设计开发质子交换膜的研究报道较少,尤其是在低成本质子交换膜的研究方面。

总的来说,大连物化所在质子交换膜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继续努力以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并推动PE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文献综述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文献综述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文献综述引言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简称全氟磺酸膜)是一种具有良好离子交换性能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水、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

本文将对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研究进展。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特性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具有以下特性:-高温稳定性:能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质子传导性能;-良好的质子传导性能: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数值;-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对酸碱、氧化还原等环境具有较强的抗性;-低渗透性:具有较低的气体和液体渗透性。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应用领域燃料电池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中作为质子传导介质,可以提供高效的质子传输路径,提高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研究表明,全氟磺酸膜在燃料电池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逐渐成为燃料电池的主流材料。

电解水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在电解水中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能够促进水的电解反应。

利用全氟磺酸膜作为电解水分解的质子传导介质,可以实现高效的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电化学传感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中,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p H值等参数。

全氟磺酸膜的高质子传导性能使得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响应灵敏度和稳定性。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材料合成:通过改进聚合物结构和合成方法,提高全氟磺酸膜的质子传导性能和稳定性;-材料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全氟磺酸膜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性能测试:通过质子传导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手段评价全氟磺酸膜的性能;-应用研究:在燃料电池、电解水、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探索全氟磺酸膜的应用前景。

结论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质子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水和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

当前,全氟磺酸膜的研究集中在材料合成、材料表征、性能测试和应用研究方面,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全氟磺酸膜的性能,推动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质子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是燃料电池中起到传递质子流的作用,同时还充当了电解质、绝缘层等多重功能,因此质子交换膜的性能对燃料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质子交换膜的主要类型、材料和性能,以及研究进展。

质子交换膜目前主要有离子交换膜(Ionomer Membrane)、聚芳醚砜膜(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和氢氧化锂亚胺膜(LiOH·H2O)三种类型。

离子交换膜是最常用的质子交换膜,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性能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常见的离子交换膜有聚四氟乙烯磺酸酯(PTFE/SPEEK)、氟化磺酰基聚醚醚酮(SPEEK)和聚偏氟乙烯(PVDF)等。

这些材料的质子传导性能较好,但在高温和干燥环境下容易失水,导致传导性能下降。

聚芳醚砜膜是一种新型的质子交换膜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相对于离子交换膜,聚芳醚砜膜更适用于高温和干燥的环境。

然而,聚芳醚砜膜的主要问题是质子传导性能较差,需要通过添加导电剂来改善。

氢氧化锂亚胺膜是一种无机材料,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性能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然而,氢氧化锂亚胺膜的制备工艺复杂,且在较低温度下容易失水,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开发和改进上取得了很多进展。

一种新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是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CNT)复合材料,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电导性能和导电网络结构,可显著提高质子传导性能。

研究者们通过将碳纳米管与聚合物进行复合,制备了具有较高导电性能的质子交换膜。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添加纳米颗粒(如氧化锆颗粒、磷酸铈颗粒等)到传统质子交换膜中,可以显著提高其质子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除了材料的改进,质子交换膜的结构设计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尝试使用纳米孔隙结构、多孔结构和层状结构等来改善质子交换膜的传导性能和稳定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稳定性研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稳定性研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稳定性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电池,在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然而,PEMFC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它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

本文将会就PEMFC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以及目前研究中的进展情况。

PEMFC的稳定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膜失效和质子交换膜电极界面的降解。

膜失效通常是由于憎水性和热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而质子交换膜电极界面的降解则主要是由于金属离子的溶解和高锰酸盐析出引起的。

针对PEMFC膜失效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开发新型的聚合物材料,以提高膜的耐酸碱性和热稳定性。

研究者们很早就开始尝试采用传统聚酰亚胺(Polyimide,PI)和聚芳醚酮(Polyaryletherketone,PAEK)等材料来制备PEMFC的质子交换膜,但它们的使用寿命往往不超过几百小时。

为此,研究者们开始着手对这些材料进行改性,以提高它们的耐久性。

例如,将氯化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或聚合物/无机杂化纳米粒子与PI、PAEK等传统材料进行复合,可以明显提高其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

此外,近年来还有研究者开始探究天然高聚物质(如丝素、蛋白质等)作为PEMFC膜材料的可行性,但该方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探讨。

针对质子交换膜电极界面的降解,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改进催化剂的配方、降低电池温度和引入稳定性的表面修饰等策略。

其中,改进催化剂配方是目前最为主流的方案之一,研究者们主要通过精细的制备过程、纳米尺度的结构调控等手段来优化催化剂的性能。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如纳米球、纳米带、纳米管等)构筑高效的催化中心,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协同配比不同的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

此外,通过引入稳定性的表面修饰,如氧化物纳米材料、离子液体、有机乙炔分子等,可以有效抑制催化剂的分散、聚集和腐蚀,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2年第41卷第3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高帷韬,雷一杰,张勋,胡晓波,宋平平,赵卿,王诚,毛宗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4)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因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大、排放产物仅为水、低温启动性好等多方面优点,被公认为下一代车用动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然而,目前PEMFC 在耐久性和成本方面距离商业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攻克上述两大难题,需要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和进步。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从催化剂、膜电极组件、电堆到燃料电池发动机全产业链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梳理出单原子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特殊形貌催化剂、有序化催化层、高温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层间界面优化、一体化双极板-扩散层、氢气系统循环等研究热点。

文章指出,催化层低铂/非铂化、质子交换膜超薄化、膜电极组件梯度化/有序化、燃料电池运行高温化、自增湿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燃料电池;催化剂;膜;膜电极组件;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发动机中图分类号:TK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22)03-1539-17An overview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GAO Weitao,LEI Yijie,ZHANG Xun,HU Xiaobo,SONG Pingping,ZHAO Qing,WANG Cheng,MAO Zongqiang(Institute of Nuclear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Abstract: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has been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ext-generation power sources for clean automobiles because of their advantages in efficiency,power density,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low temperature start ability,etc..However,the gap between the durability and cost of PEMFC and those of commercialization requirements is still large.To overcome the above-mentioned two major problems,joint efforts and progress of the entire fuel cell process chain are required.In this paper,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ntire PEMFC process chain,from catalysts,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 (MEA),fuel cell stacks to fuel cell engines,a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reviewed,and research hotspots such as single-atom catalysts,non-noble metal catalysts,special morphology catalysts,ordered catalyst layers,high-temperatur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MEA interlayer interface optimization,integrated porous bipolar plates,hydrogen circulation,are introduced.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low/non-platinum catalyst layers,ultra-th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gradient/ordered MEA,high-temperature operation and self-humidification of fuel cells a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of which further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are urgently needed.Keywords:fuel cells;catalyst;membranes;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fuel cell stack;fuel cell engine特约评述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1-2003收稿日期:2021-09-23;修改稿日期:2021-12-0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技术,它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排放、高效率等优点,已成为国际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为 PEMFC 的关键组件,质子交换膜是这种燃料电池能否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因此,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已成为 PEMFC 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1. 质子交换膜简介质子交换膜是 PEMFC 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它是将氢气和空气反应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媒介,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决定了 PEMFC 的输出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质子交换膜主要采用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PTFE)和氟化聚合物等,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温耐受性和电化学活性。

2.质子交换膜的主要问题2.1 水分管理问题作为 PEMFC 中的关键组件之一,质子交换膜的工作需要高水分环境,但是过量的水分会导致质子交换膜膨胀,从而影响PEMFC 输出性能。

同时,水分还会引起PEMFC 中的冷凝水问题,进而导致 PEMFC 短路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质子交换膜中的水分成为了质子交换膜研究的重点。

2.2 电化学稳定性问题在 PEMFC 的工作过程中,高温、高压等环境极易导致质子交换膜的失活和降解,从而降低 PEMFC 的使用寿命和输出性能。

此外,不同的燃料、氧化剂反应产生的化学物质和杂质也会对质子交换膜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质子交换膜的电化学稳定性也是当前 PEMFC 技术研究的难点之一。

3.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 PEMFC 领域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积极研究质子交换膜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微孔介电质法制备质子交换膜,该方法能够实现微米级别的膜厚度和纳米级别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质子交换膜的分子筛选性和水分管理能力。

同时,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新型的质子交换膜材料,如共聚物、离子性高分子等,其在改善质子交换膜电化学稳定性和水分管理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燃料电池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燃料电池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示范 , GM d o e 、 y t C 如 Hy rg n 1 To o aF HV 等 . 些 这 汽车 公 司也 都先 后 公 布 了它 们 2 1 0 5年 燃 料 电池 汽 车商 业 化计 划.
作为 传 导及 隔离 膜广 泛 应用 于 以 甲醇为燃 料 的直接 甲醇 燃 料 电池 ( MF 中. 文将 首 先 介 绍 目前 已 D C) 本 商业 化 的全 氟 质子 交 换 膜 , 后 结 合 本 课 题 组 的研 然 究 工作 对燃 料 电池 膜改 性 和性 能提 高 等方 面 的进 展
进 行探 讨 .
在 P MF E C中 , 质子交换膜起着传导质子 、 用作 电极反 应介 质 和催 化 剂 载 体 、 隔离 阴极 和 阳极 反 应
物 的作 用 , 整个 电池 的心 脏. 是 优异 的 P MF E C质子 交 换膜 应 具有 下 列 性 质 : 1 ( )低 的燃 料 和氧 化 剂 渗 透 性 ;2 高 的质 子传 导率 ;3优 异 的化学 和 电化 学 () ()
“ 6” 83 计划 和“ 十一 五 ” 科技 支 撑计 划 的支 持下 , 密切 合作 , 掌握 了全 氟 离 子 交 换 树 脂 原 料 、 间体 、 体 中 单
性和导电性较差 , 无法大规模应用[. 】 由于全氟磺酸 ]
制备 , 聚合反应 , 浇铸成膜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 成 并
图4solvay膜与nafion膜的氟离子释放率比较fig4comparisonofthefluorideemissionsforsolvayandnafionmembranes13东岳集团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十五以来山东东岳集团在国家863计划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与上海交通大学密切合作探索并最终掌握了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原料中间体单体制备聚合反应流延成膜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建成了各种中间体单体和树脂的中试装置生产的全氟磺酸树脂具有高分子量mn20万窄分子量分布交换容量可调节同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技术是当今最为热门的新能源技术之一,它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环保、高效、清洁的新型能源。

自2003年我国启动燃料电池技术研究以来,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一直处于较快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和改进,显示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是一种基于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源转换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将氢气和氧气经过墨滴电极催化剂的反应,在阳极(anode)上将氢分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电子流经外回路产生电能,而质子则通过质子交换膜(PEM)传递到阴极(cathode),和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水。

该技术的优势是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没有燃烧过程,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且效率高、环保能源,供电范围广泛。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能够在很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家庭生活、卫星通信等。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作为移动电源的应用,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等。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还可以应用于车用轻量化、工业加热蒸汽、大型电力系统以及燃料电池重组等领域。

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可见于以下几个阶段:1985年,我国开发出第一台PEM燃料电池;1992年,美国能源部首次推出燃料电池纲领;1996年,世界上第一辆燃料电池汽车上马公路行驶;2000年,日本政府公布了燃料电池战略;2003年,我国开始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并制定了“863计划”与“973计划”。

近年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在可持续能源发电、商用车辆、航空航天和直接液态燃料(DMFC)领域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研究成果。

氧化还原(Redox)可再生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型电化学能量储存技术也快速发展。

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尽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在生产和应用上有着广泛的优势,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车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车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NEW ENERGY AUTOMOBILE | 新能源汽车车用燃料电池,通常说的是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氢气和氧气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

与一般的电池不同,燃料电池只需要提供稳定的氢气和氧气,即可连续不断的提供稳定电能。

由于燃料电池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唯一生成物是水,应用在汽车上作为动力源能有效减少其它燃油车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因此,氢燃料汽车被认为是真正环保的新能源汽车[1]。

质子交换膜又被称作质子膜或氢离子交换膜,是一种离子选择性透过膜,它是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分隔阴阳极,防止燃料和空气直接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传导质子的同时阻碍电子在膜内部的传导,将电子的流动路线限制在外线路[2]。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车用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PEM)按照膜的结构主要可以分为:均质交换膜以及复合、掺杂改性交换膜。

其中均质膜中的氟化质子交换膜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他类型的质子交换膜研究地深入但实际应用相对来说较少。

1 均质质子交换膜均质质子交换膜按照氟化程度的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全氟磺酸、部分氟化以及非氟化质子交换膜。

目前全氟磺酸树脂膜(PFSA)是燃料电池应用最为广泛的电解质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的质子电导率且使用寿命长。

Nafi on®是美国杜邦公司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发的一种全氟磺酸树脂膜[3],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Nafi on®的主链为聚四氟乙烯结构,支链为全氟醚结构,支链的末端为磺酸基团(-SO3H),正是这一的结构决定了Nafi on®同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高的质子电导率[4]。

来自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 on®系列产品是最早出现的PSFA产品,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化工行业公司设计的质子交换膜均以PFSA作为基材,例如:美国陶氏化学的XUS-B204膜、日本朝日化学的Aciplex膜,国内苏州科润的NEPEM®的N-21系列[5]以及东岳公司的全氟磺酸膜系列产品。

pem质子交换膜渗透氧气

pem质子交换膜渗透氧气

pem质子交换膜渗透氧气摘要:1.介绍PEM 质子交换膜2.质子交换膜在渗透氧气方面的应用3.PEM 质子交换膜的优势4.我国在PEM 质子交换膜研究方面的进展正文:1.介绍PEM 质子交换膜PEM(Proton Exchange Membrane,质子交换膜)是一种特殊的聚合物膜,具有质子传导功能。

这种膜可以实现氢离子(质子)在膜内的快速传输,从而在电化学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PEM 质子交换膜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等领域,是实现能源转换的关键材料。

2.质子交换膜在渗透氧气方面的应用在PEM 质子交换膜的应用中,渗透氧气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氧气在许多工业和生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传统的氧气输送方法往往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利用PEM 质子交换膜,可以实现氧气的高效、安全输送。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氧气在膜内通过质子交换过程,从阳极传输到阴极,与氢气发生反应,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

3.PEM 质子交换膜的优势PEM 质子交换膜在渗透氧气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传输:PEM 质子交换膜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率,可以实现氧气的高效传输。

(2)耐高温、耐酸碱:PEM 质子交换膜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酸碱性能,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

(3)低电阻:PEM 质子交换膜具有较低的电阻,有利于电流的快速通过,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4)化学稳定性:PEM 质子交换膜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性能稳定。

4.我国在PEM 质子交换膜研究方面的进展我国在PEM 质子交换膜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科研人员已经成功研发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M 质子交换膜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我国政府还大力支持PEM 质子交换膜相关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和产业升级。

质子交换膜制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质子交换膜制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质子交换膜制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简称PEM)是一种特殊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池、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

国内外对于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对质子交换膜制备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改性和新型材料的开发上。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掺杂离子液体、添加纳米颗粒等方法改性传统的质子交换膜,提高其导电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还有学者尝试采用生物质材料制备质子交换膜,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的特点。

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材料的合成和制备工艺的优化上。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组成,提高质子交换膜的导电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

同时,还有学者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例如溶液浇铸、薄膜复合、热压等方法。

二、质子交换膜的应用领域1.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设备。

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具有高导电性、低渗透性和长寿命的质子交换膜,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2. 电解池质子交换膜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设备。

质子交换膜在电解池中起到分离阳极和阴极的作用,同时允许质子传递。

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质子交换膜的结构和性能,提高电解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推动其在氢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3. 电化学传感器质子交换膜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用于分离电极和电解质,实现离子传递。

通过改善质子交换膜的导电性能和选择性,可以提高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国内外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质子交换膜材料,以满足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检测、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需求。

三、未来发展方向1. 新型材料的研发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开发具有高导电性和稳定性的新型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摘要: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组件。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全氟化质子交换膜,部分氟化质子交换膜,纳米复合质子交换膜,无氟化质子交换膜的性能及最新研究状况,最后提出质子交换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质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密度高、启动快、无噪音、零污染等优点,具有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尤其适合做电动汽车的动力源[1]。

另外,还可以用于固定式发电系统,潜艇,军用、民用移动电源,城市洁净电站等方面。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阳极、阴极、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等部分组成。

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心脏”,它在燃料电池中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作为电解质提供氢离子通道,二是作为隔膜隔离两极反应气体,防止它们直接发生作用。

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因此对于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燃料电池研究工作中的热点之一。

质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技术关键,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成本和应用前景。

因此,对于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究已成为燃料电池研究工作中的热点之一[2]。

目前,无论是燃料为H2/O2的PEMFC ,还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使用的质子交换膜几乎全都是美国Du Pont 公司生产的Nafion 系列膜[3]。

尽管Nafion 全氟磺酸膜具有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质子导电率高(较大水含量时)等优点,但其成本高、甲醇渗透率大等缺点,极大限制了PEMFC 的应用,尤其是DMFC 的应用。

因此,开发导电性能优良、成本经济、甲醇渗透率低的新型质子交换膜是现在研究的热门[4]。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全氟化质子交换膜和部分氟化质子交换膜,并针对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缺点,重点介绍了改性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现状。

1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美国GE 与Dupont 公司于20 世纪60 年代成功开发了全氟磺酸,Nafion 系列膜产品,并将其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这种全氟磺酸膜的化学稳定性很好,在燃料电池中的使用寿命超过57000h[5],Nafion系列膜的化学结构见图1。

1983年,加拿大等国家认识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军事用途和良好的商业前景,掀起了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大量研究,并在膜材料方面大量采用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研究表明,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是目前最适合燃料电池的膜材料。

图1 Nafion系列膜的结构全氟磺酸膜具有力学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质子电导率大(水含量大时)等优点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这类膜的离子电导强烈地依赖于水含量,在水含量较低或温度较高,特别是温度高于100 ℃时,电导率明显下降[6]。

用于燃料电池时,必须保证膜的充分湿润、防止失水,这使得膜的设计和操作复杂化。

温度升高在引起电导率下降的同时也会使膜发生化学降解。

另外,应用于新型的以甲醇为燃料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时,这类膜的阻醇性能较差,易发生甲醇透过,引起阴极催化剂中毒。

全氟磺酸膜的改性:(1)增强型复合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膜吸水后尺寸将发生变化,机械强度下降,给膜电极三合一的制备带来困难,并且膜的电导率、水运输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增强型复合质子交换膜。

美国Gore公司研制出了一种Core-Select膜,它用带有微孔的聚四氟乙烯(PTFE)膜对全氟磺酸膜进行微观增强, 使全氟磺酸树脂填充在微孔中[7]。

此类膜的厚度可减少到5μm ,从而提高了其质子导电率(60S/cm2)(一般情况下,对同种膜而言,膜越薄电阻越小,相同电流密度下的电压越高,输出功率越大,即膜的导电性能越好质子导电率越高),但复合膜的离子电导率要较Nafion膜小。

英国JohnsonMatthery 公司采用造纸工艺制备了直径几个微米,长度几个毫米的自由分散的玻璃纤维基材,用Nafion溶液填充该玻璃基材中的微孔,在烧结的PTFE 模型上成膜后层压得到厚60μm 的增强型复合膜。

此种膜做成的电池性能与Nafion 膜相近,但该复合膜的H2渗透性比Nafion膜略高,但也仅仅只有供应给阳极气体的0.01 %。

(2)高温型复合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膜的最佳工作温度为70 ~90 ℃,超过此温度膜内水含量会急剧降低,同时导电性也迅速下降(因质子导电率严重依赖于膜内的含水量);另外用氢气作燃料时(氢气往往从甲醇或天然气中获得,其中CO 含量较高),CO 在低温下易毒化阳极催化剂形成Pt-CO 络合物,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而CO在高温下不易吸附在Pt上。

所以,提高电池工作温度可很好地解决毒化问题[8]。

据此,研究人员也开发了相应的高温型质子交换膜,方法主要有两种:提高全氟磺酸膜在T >100℃时的保水能力;是使全氟磺酸膜不依靠水导电[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们采用Gore和Rajendran的工艺,用易吸湿的不溶固态磷酸锆代替杂多酸填充Nafion 膜和再铸Nafion115制得了复合膜,由于此盐不溶于水,大大改善了膜、电池的高温性能(可达130℃)。

用溶胶—凝胶工艺将纳米无机氧化物分散在全氟磺酸膜制得复合膜。

由于颗粒尺寸小比表面大,保水能力大大提高,可用在温度高于100 ℃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上。

如向Nafion 膜中加入SiO2 颗粒制得的SiO2 Nafion 复合膜(其中SiO2的含量可达3 %), 由于SiO2良好的保水能力, 使得此膜在145 ℃还能保持高的质子导电率[9]。

(3)阻醇型质子交换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直接利用甲醇水溶液作为燃料,氧或空气作为氧化剂的一种燃料电池。

由于具有结构简单、燃料补充方便、无液体电解质、比能量高等优点,因而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摄象机等小型民用电源和军事上的单兵携带电源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今年来也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由于传统的全氟磺酸膜的阻醇性能较差且价格较高,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进,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Tricoli研究表明:经过Cs+处理的Nafion 膜的甲醇渗透率明显降低,Cs+具有比H+大得多的离子半径和弱得多的亲水性,因此在Nafion 膜中用Cs+代替部分H+,减少了膜的吸水量,从而削弱了膜的溶胀作用;有研究者通过氩等离子体蚀刻与钯溅射对Nafion 膜进行改性,减少了Nafion 膜的微孔直径,增长了甲醇的渗透路径, 且降低了膜表面的亲水性,从而使膜的甲醇渗透率降低;李磊等将高阻醇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与有质子导电性能的Nafion 、聚苯乙烯磺酸(PSSA)溶液共混,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与聚苯乙烯磺酸(PVDF-PSSA)、聚偏氟乙烯与Nafion (PVDF-Nafion)两种共混膜,膜在阻醇的同时也维持一定的质子导电能力。

2 部分氟化质子交换膜早期开发的聚三氟苯乙烯磺酸膜由于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不好,尽管在低电流密度下电池寿命达3 000 h[ 10],但不能满足燃料电池长期使用的要求。

加拿大的Ballard 公司对上述膜进行改进,用取代的三氟苯乙烯与三氟苯乙烯共聚制得共聚物, 再经磺化得到BAM3G膜,其结构如图2:图2 BAM3G膜的化学结构图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和高的水含量,其性能已超过了Nafion177膜和Dow膜,其寿命可达15000h ,研究发现这种膜易老化、变脆,这是它寿命不如Nafion膜的主要原因。

Boysen 等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硫酸氢铯(CsHSO4)的混合物制成膜材料,其中热塑性聚合物作为骨架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而无机物具有超质子迁移性,可实现对质子导电的性能。

该膜材料当温度达到142℃时,质子导电率急剧上升,它可在200 ℃以下工作而无须增湿作用,且该材料可做成5 - 20um 的超薄膜,对CO 不敏感,对碳氢化合物不渗透,尤其适合于作甲醇燃料电池隔膜材料[11]。

3 复合质子交换膜要解决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成本过高、高温质子电导率下降的问题,关键是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无氟质子交换膜。

针对温度高100℃(特别是高120℃)时质子交换膜电导率急剧下降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1)聚合物与硫酸、磷酸等无机酸构成的非水质子交换膜,如聚苯并咪唑(PBI)/H3PO4、聚4 -乙烯基吡啶(P4VP)/H3PO4[12]、聚乙烯醇(PV A)/H3PO4[13]等体系,它们的质子电导率可达10-2S/cm ;(2)在聚合物中加入高质子导电率的无机质子导体,如锆盐(ZrP)和磷钨酸(PWA)、硅钨酸(PFSA )、磷钼酸(PMoA )等杂多酸(HPA);(3)聚合物基质中加入无机纳米颗粒(纳米氧化物和纳米锆盐粉末,或采用溶胶-凝胶法来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质子交换膜。

3.1聚苯并咪唑与无机酸复合膜聚苯并咪唑(PBI)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与机械加工性能,是一种碱性高分子,可以掺杂无机酸组成单相的聚合物电解质.与Naf ion 膜相比,PBI 膜具有以下优点[14]:PBI 膜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电导率;质子在PBI 膜中传递时, 几乎不需要携带水分子;PBI 膜具有较低的气体和甲醇渗透率;PBI 膜应用于PEMFC 时,还可以增大电池反应速度,减缓因吸附CO催化剂中毒问题。

掺杂到PBI 膜中的无机酸极易随燃料电池工作时产生的水从膜内排出。

造成膜的质子电导率急剧下降。

这是PBI 膜存在的最大问题。

3.2杂多酸全氟磺酸复合膜燃料电池在高于100 ℃工作可以减少电极催化剂的CO 中毒,这样就可以选择纯度不高的H2及甲醇作为燃料,但是现在的全氟磺酸膜的质子传导依靠水的存在,当温度大于100 ℃时质子的导电率会由于膜的脱水而下降,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向质子交换膜中混入具有亲水性的无机分子以增大聚合物对水分子的约束力,确保高温条件下质子交换膜内保持一定湿度,从而达到保持质子传导速率的目的。

由于磷钨酸(PWA)、硅钨酸(PFSA)、磷钼酸、磷锡酸等杂多酸具有质子传导能力[15],并且沸点高(>100 ℃),所以研究者们考虑向全氟磺酸复合膜中添加杂多酸来改善全氟磺酸膜的高温电导率。

3.3有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质子交换膜有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质子交换膜的优点是,依靠纳米颗粒小尺寸和大比表面积的特点提高复合膜的保水能力,从而达到扩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范围的目的,而更多的时候是在加入纳米材料的基础上再加入酸,包括H2SO4 、H3PO4 和HPA,以获得更高的质子电导率。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较好的热性能、质子电导率、机械强度和抗腐蚀性,有可能成为一类新型且综合性能优异的质子交换膜[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