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原子结构模型作业鲁科版选修3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1.1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
(1)主量子数n: 描述电子离核的远近.n越大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n取值为正整数1,2,3,4,5,6… 对应符号为 K,L,M,N,O,P…
n 所表示的运动状态称为电子层
练习:下列各层电子能量的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 M层
B . K层
C . N层
D . L层
(2)角量子数l :描述(电子云)原子轨道的形状和和n一起决定电子的能量高 低——能级数(电子亚层).
线状光谱(原子光谱)(line spectrum): 若由光谱仪获得的光谱是由具有特定波长的、彼此分立的谱
线所组成的,则所得光谱为线状光谱。如氢原子光有线状光谱,故线状光谱 又称原子光谱。当原子能量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就辐射 出波长单一的光波。原子光谱按波长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原子的内部 结构,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特殊的光谱系列。通过对原子光谱的研究 可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或对样品所含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电子云模型)
一、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联想· 质疑] 对于“光”这种物质,如阳光、火光、灯 光等,你们是熟悉的。但是,你知道有些光 是由原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吗?原子发 光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怎样用原子结构知识 来解释原子的发光现象?
谱.集体原子含不同元素,各光谱相互叠加最终形成
光谱. 连续
(3)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 为Ej)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 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玻尔理论的局限: A. 多电子原子光谱
B. 氢原子的精细光谱
[追根寻源] 阅读教材P4
2019_2020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1原子结构模型(含解析)鲁科版选修3
课时分层作业(一) 原子结构模型(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B.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可以稳定共存的C.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D.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能够成功解释所有的原子光谱C[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故A选项是错误的。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存在着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这样的问题,故B选项是错误的。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故C选项是正确的。
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化的概念,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光谱,故D选项是错误的。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B[s能级中轨道数为1,p能级中轨道数为3,d能级中轨道数为5,f能级中轨道数为7。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通常是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B.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D.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B[A项,电子云通常用小黑点表示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C项,电子离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D项,电子在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也会产生原子光谱。
] 4.对焰色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只是金属单质特有的性质B.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C.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D.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或离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现象D[焰色反应是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性质,是物理变化,从基态→激发态要吸收能量,从激发态→基态会辐射能量。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3节第2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课件鲁科版选修3
例1 下表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X)值:
元素符号
Li
Be
B
C
OFBiblioteka X值1.01.5
2.0
2.5
3.5
4.0
元素符号
Na
Al
Si
P
S
Cl
X值
0.9
1.5
1.8
2.1
2.5
3.0
(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元素的电负性与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的关系是 _元__素__的__电__负__性__越__大__,__原__子__吸__引__电__子__的__能__力__越__强__。
答案
二、元素的化合价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1.元素的化合价 (1)决定因素: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 价电子排布 有 着密切关系。 (2)规律: ①除Ⅷ族的某些元素和0族外,元素的最高正价数=族序数。 ②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 8 (氢、氟、 氧除外)。 ③一般过渡元素具有多种价态。
解析答案
(5)第2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E____。
解析 第2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E(Li)<E(B)<E(Be)<E(C)<E(O)<E(N)<E(F)<E(Ne),E符合。
解析答案
变式训练2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D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 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电负性、第一电离能、金属 性、非金属性等呈周期性变化都是由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 变化决定的。
元素符号 X值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三课件:第1章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25张PPT)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运动 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__子__核__运 轨迹 动,并且不辐射能量 能量 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_不__同__的能量,而且能量 分布 是_量__子__化_的。轨道能量依n(电子层数)值(1,2,3,…)的
增大而_升__高_ 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于n=1的轨道时能量最低,称为 电子 _基__态_;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_激__发__态__。电子在能量 跃迁 不同的轨道之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 表现出来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_光__谱_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2/4/132022/4/132022/4/132022/4/13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立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20 世纪 20 年代产生了量子力学模型。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原子轨道
(1)电子层(n) 分层标准
电子离核的远近
n 的取值 1 2 3 4 5 6 7
符号 能量
K LM N O P Q 由低 到 高 ―――→
离核
由 近到远 ―――→
(2)能级 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可能 不同 ,所以同一
5.填空。 (1)用符号填写电子层所含能级种类: K 层:_1_s;L 层:_2_s、__2_p_;M 层:3_s_、__3_p_、__3_d_;N 层:_4_s_、__4_p_、__4_d_、__4_f。 (2)用数字填写能级所含原子轨道数目: s:__1__;p:__3__;d:__5__;f:__7__。 (3)比较下列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填“<”“=”或“>”)。 ①4s_>___3s_>___2s__>__1s; ②3px__=__3py__=__3pz; ③4f__>__4d__>__4p__>__4s; ④1s_<___2p_<___3d__<__4f。
化学同步鲁科版选修3课时跟踪检测(一) 原子结构模型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结构模型1.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A.汤姆逊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B.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解析:选D模型建立先后顺序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量子力学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
2.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A.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B.玻尔原子结构模型C.量子力学模型D.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解析:选B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最早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只解释了原子中存在电子的问题(是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原子结构模型为“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来的,解决了原子核的问题(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一个核上);量子力学模型是在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个统计的结果。
3.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解析:选A霓虹灯发红光是因为电子吸收能量后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会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而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4.电子层数n=3时,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即原子轨道)有()A.4种B.7种C.8种D.9种解析:选D电子层数n=3的原子轨道有3s(1个原子轨道),3p(3种伸展方向,即3个原子轨道),3d(5种伸展方向,即5个原子轨道)共9(即n2)个原子轨道。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②角量子数ι的光谱学符号
ι
0
1
2
3
符号
s
p
d
f
③能级的记录方法
举例:若主量子数n=2,角量子数ι有0和1两个取值。既第二能层有两个能级,记做2s、2p。
④能级顺序:Ens<Enp<End<Enf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3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2)
②在高分辨光谱仪中,氢原子的电子从n=2跃迁到n=1层时,得到两条靠得很近的谱线?
1.回答问题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问题,导入新课教学。
二
、
展开新课
15分钟
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2)
教师讲解:磁量子数既原子轨道个数。原子轨道是指一个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根据光谱现象,科学家发现同一能级电子空间运动状态不尽相同,一个能级包含着一个或若干个原子轨道。
因此产生光的波长不同。
1.阅读“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理论
2.交流·讨论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交流·讨论氢原子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
1.使学生认识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对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使学生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下列能级可能存在的是()
(A)1p(B)2d(C)3f(D)5d
4.将下列能级按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出来
(1)(A)4s(B)4d(C)4f(D)4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1s(B)2s(C)2p(D)3d(E)3p(F)4d(G)4f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练习(含解析)鲁科版选修3
原子结构模型一、选择题1.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A.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B.玻尔原子结构模型C.量子力学模型D.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解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最早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只解释了原子中存在电子的问题(是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原子结构模型为“葡萄干布丁”模型。
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来的,解决了原子核的问题(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一个核上)。
量子力学模型是在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个统计的结果。
答案:B2.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解析:霓虹灯发红光是因为电子吸收能量后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能量较高的轨道上的电子会很快以光的形式辐射能量而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
答案:A3.对焰色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只是金属单质特有的性质B.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C.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D.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或离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现象解析:焰色反应是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性质,是物理变化,从基态→激发态要吸收能量,从激发态→基态会辐射能量。
答案:D4.以下现象与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的是( )①霓虹灯发出有色光②棱镜分光③激光器产生激光④石油蒸馏⑤凸透镜聚光⑥燃放的焰火,在夜空中呈现五彩缤纷的礼花⑦日光灯通电发光⑧冷却结晶A.①③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解析:霓虹灯、激光器及日光灯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光,燃放的焰火,都是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后核外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电子在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3节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学案鲁科版选修3 (1)
第1课时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1.理解电离能的概念及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2.能运用电离能解释元素的性质及第一电离能与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难点)电 离 能[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电离能及其分类1.电离能(1)概念: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2)符号:I ,单位:kJ·mol -1。
2.电离能的分类M(g)――――――――→第一电离能(I 1)失去1个e -M +(g)――――――――→第二电离能(I 2)失去1个e -M 2+(g)――――――――→第三电离能(I 3)失去1个e-M 3+(g)…且I 1<I 2<I 3。
(1)氮原子的原子半径及第一电离能都比氧原子的大。
(√)(2)M(g)→M 2+(g)+2e -所需能量不是第二电离能。
(√)(3)Na 原子在不同状态失去1个电子所需能量相同。
(×)(4)原子的电离能大小I 1>I 2>I 3。
(×)教材整理2 电离能的意义1.电离能越小,该气态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
2.电离能越大,该气态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3.运用电离能可以判断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大的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第一电离能小的元素的金属性弱。
”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不对。
[核心·突破]1.理解电离能的定义时要把握两点:一是气态(原子或离子);二是最小能量。
2.对于同一元素:I3>I2>I1。
3.运用电离能的数值可以判断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题组·冲关]1.下列有关电离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越大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B.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C.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越来越大D.可通过一种元素各级电离能的数值,判断元素可能的化合价【解析】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表示该元素的原子越难失去电子,A不正确;电离能是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核外一个电子需要的最低能量,B不正确;从总的变化趋势上看,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但有反常,如N>O,C不正确。
第一章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选修3]鲁科版
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原子,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相信没有同学见过原子吧?下图就是几种原子结构的示意图。
你知道它们各是哪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有什么关系?原子体积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我们只能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能表示原子结构的示意图方法有很多种,上图只是其中的两种,在上图中分别表示的是硫原子、钫原子、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从电离能、电负性两个方面在课本中寻找答案。
一细品教材一、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1.电离能(1)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叫做电离能。
①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KJ•mol-1②意义:通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2)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
(3)第二电离能:由+1价气态阳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常用符号I2表示,依次还有第三、第四电离能等。
通常,原子的第二电离能高于第一电离能,第三电离能又高于第二电离能。
根据电离能的定义可知,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反之,电离能越大,表明在气态时该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因此,运用电离能数值可以判断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3)电离能大小影响因素:电离能与原子轨道能有关,其大小取决于原子的有效核电荷(数)和主量子数。
主量子数相同时,有效核电荷数越大,电离能越大。
有效核电荷数相同时,主量子数越大,电离能越小。
第一电离能与元素失电子难易程度的关系:第一电离能越大越难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总结:①理解电离能定义时把握两点:一点是气态(原子或离子)二点是最小能量。
②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实验佐证,根据电离能的数值可以判断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层与层之间电离能相差较大,电离能数值呈突跃性变化,同层内电离能差别较小。
2.电离能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元素: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
第一章_第1节_原子结构模型知识点及练习[选修3]鲁科版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葡萄干布丁模型”)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核式模型”)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玻尔电子分层排布模型”)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量子力学模型”)【例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二、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原子光谱: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1)通常所说的光是指人的视觉所能感觉到的在真空中波长介于400~700nm之间的电磁波。
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的视觉中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实际上,广义的光即电磁波,除了可见光外,还包括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等。
(2)人们在真空放电管内充入低压氢气,并在放电管两端的电极间加上高压电时,氢气会放电发光,利用三棱镜可观察到不连续的线状光谱。
(3)光谱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线状光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离的谱线所组成的光谱(图1-1)锂、氦、汞的发射光谱锂、氦、汞的吸收光谱图1-1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所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所得的光谱,如阳光形成的光谱。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自我小测 鲁科版选修3(1)
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夯基达标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 )A.汤姆逊B.卢瑟福C.道尔顿D.玻尔2玻尔理论不能解释( )A.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辐射能量C.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为Ej)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且该能量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有关D.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增加多条谱线3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4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门捷列夫C.波尔 D.卢瑟福5现在,科学家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里面还有更小的微粒夸克,夸克是基本微粒不可分。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夸克带电量为2/3e,d夸克带电量为-1/3e,e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6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第一次认识到氢原子光谱是氢原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
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一个很大的成就是( )A.证明了原子核外电子在圆形轨道上运动B.提出了原子核是可以进一步细分的C.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原子能级之间的关系D.应用了量子力学理论中的概念和方法7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B.基态时比较稳定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8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
【化学】1,1.2《原子结构模型》课件_(鲁科版选修3)第二课时
(3)量子数和原子轨道的关系
n l m 原子轨道
符号
ms
取值
±1/2 ±1/2 ±1/2 ±1/2 ±1/2
取值 符号 取值 符号 取值 1 2 K L 0 0 1 0 1 3 M 2 d s s p s p 0 0 0, ±1 0 0, ±1 0, ±1 ±2
1s
2s 2px 2py 2pz 3s 3px 3py 3pz
练习:找出下列条件下能级的数目,并写出其 能级的符号 A. n=1 1 1s C. n=3 3 3s 3p 3d B. n=2 2 2s 2p D. n=4 4 4s 4p 4d 4f
规律: 每层的能级数值=电子层数
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 (1)原子光谱带来的疑问? ①钠原子光谱在n=3到n=4之间会产生两(多)条谱线.
P能级的原子轨道
z
z
z
y x
x
y
x
y
P能级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 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 x,Py,PZ表示。P电子 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n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能层 中 P x,Py,PZ的能量相同。
P能级的3个原子轨道P x,Py,PZ合在 一起的情形.
P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第1电子层:只有 s 能级。 第2电子层:有 s、p 两种能级。 第3电子层:有 s、p、d 三种能级。
原子轨道 s p d
轨道个数 1 3 5
f
7
第1电子层:只有 s 轨道,有 1 个原子轨道 第2电子层:有 s、p 两种轨道,有 4 个原子轨道 第3电子层:有 s、p、d 三种轨道,有 9 个原子轨道
薛定谔方程 与四个量子数
1987-1961 E.Schrodinger , 奥地利物理学家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节第1课时原子的诞生能层能和构造原理讲义精练(含解析)选修3
第1课时原子的诞生、能层、能级和构造原理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建构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运动特征⎩⎪⎨⎪⎧能层能级排布规律⎩⎪⎨⎪⎧排布规则构造原理[知识梳理]一、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1.原子的诞生2.宇宙中元素的组成及含量3.能层根据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差异,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能层用K、L、M、N、O、P、Q……表示。
4.能级(1)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能量的不同,将它们分成不同能级。
(2)能级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组合在一起来表示,在每一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 s、n p、n d、n f……(n表示能层)。
(3)能层序数等于该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有能级3个(3s、3p、3d)。
(4)s、p、d、f……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为1、3、5、7……的2倍。
5.能层、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能层(n)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 ……能级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最多电子数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2 8 18 32 ………………2n2【自主思考】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答案每个能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2.不同的能层所含有的能级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答案各能层的能级数=能层序数,如第1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2能层有2个能级(2s、2p)、第3能层有3个能级(3s、3p、3d)。
3.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如2p、3p)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答案相同,如2p、3p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都是6个。
二、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1.构造原理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下图的排布顺序。
化学:1..1..3《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教案(鲁科版选修3)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3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能用n、l、m、ms 这四个量
子数描述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知道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 l 和磁量子数m对应着n电子层中l
能级中的
原子轨道
3.了解原子轨道的图象是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一种形象化表示
4.会辨认不同的原子轨道示意图
【教学重点】
1.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n、ι、m、m 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3.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形状
4.书写能级符号及原子轨道符号
【教学难点】
1.n、ι、m、m 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
【教学过程】
原子结构模型
n=4
个原子轨道,可表示
原子轨道。
,
2.
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圈,而
主量子数为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3.磁量子数m
4.自旋磁量子数ms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课后练习含解析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
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B.每一类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C.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D.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故A错误;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中子数与质子数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则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故C正确;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认识到质子等微粒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故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轨道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B.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越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越多C.n 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D.3d表示d能级有3个轨道轨道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一定区域的圆球范围内运动,而不是做圆周运动,A项错误;电子云中的小黑点仅表示在此区域出现的概率,B项错误;s能级原子轨道为球形,C项正确;3d表示第三电子层上的d能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B.2s的电子云半径比1s电子云半径大,说明2s能级的电子比1s的多C.4f能级中有7个原子轨道D.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轨道为球形,所以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球形,故A错误;2s的电子云比1s的电子云大,s 电子云的大小与电子层有关,与电子数无关,故B错误;每个f能级都有7个原子轨道,故C正确;电子在原子核外做无规则的运动,不会像地球围绕太阳有规则的旋转,故D错误。
第一章 原子结构总结[选修3]鲁科版
第1章原子结构总结专题归纳:一、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1.核外电子的运动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服从一定的量子化的条件的确定。
2.电子在一定的规道上运动,有一定的能量。
3.当电子由某轨道(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轨道(另一定态)时,就会吸收或放出辐射能。
说明:(1)量子化条件为: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p必须等于h/2π的整数倍,电子在这样的轨道上运动,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
(2)要理解什么是基态,什么是激发态。
(3)不同轨道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4)ΔE=E2-E1=hv(E2-E1)(5)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为6、626×10-34J· S。
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同周期从左到右的递变规律(1)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2)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3)单质(或原子)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5)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其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
(6)金属单质熔点逐渐升高,非金属单质熔点逐渐降低,熔点最低的是本周期的稀有气体。
2、同主族从上到下的递变规律(1)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与同周期递变规律相比,并分别加以解释)(2)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单质(或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5)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其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
(6)金属单质熔点逐渐降低,非金属单质熔点逐渐升高。
(7)单质密度逐渐增加。
三、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1、递变规律周一周期同一族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2、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运动
(时间:30分钟)
1.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的科学家( )。
A.道尔顿 B.爱因斯坦
C.玻尔 D.普朗克
2.下列符号表示的轨道中具有球对称性的是( )。
A.7s B.4f C.5d D.3p
3.n、l、m确定后,仍不能确定该量子数组合所描述的原子轨道的( )。
A.数目 B.空间伸展方向
C.能量高低 D.电子数目
4.下列关于四个量子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是±1
2
,表示一个原子轨道中的2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完全相反
B.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
C.角量子数l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的正整数
D.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5.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不同能量的电子在核外运动占有的区域形状可能不同
6.对于原子核外电子以及电子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测定某一时刻电子所处的位置②电子质量很小且带负电荷③运
动的空间范围很小④高速运动⑤有固定的运动轨道⑥电子的质量约
为质子质量的1
1 836
A.①②③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D.⑤⑥
7.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能级是描述电子运动的电子云形状
B.只有在电子层、能级、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
C.必须在B项所述四个方面都确定时,才能确定组成每一电子层的最多轨道数
D.电子云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
8.关于n p x和n p 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同一条轨道
B.二者能量相同
C.二者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相同
D.电子云形状不同
9.在1s、2p x、2p y、2p z轨道中,具有球对称性的是( )。
A.1s B.2p x C.2p y D.2p z
10.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B.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
C.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
D.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的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
11.对于s轨道及s电子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原子s轨道的能量随主量子数n的增大而增大
B.s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球面上出现,但其运动轨迹测不准
C.s能级有自旋方向相反的两原子轨道
D.s轨道的电子云图为球形,说明电子在空间各位置出现的机会相等12.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轨道(2)能量量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