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品干制
第二章第二节食品干燥机制
第二章第二节食品干燥机制食品干燥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加工技术,通过去除食品中的水分,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增加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减轻食品的重量和体积,方便保存和运输。
食品干燥的机制是指食品中的水分从食品体内迁移至食品表面,并通过蒸发从食品表面释放出去的过程。
本节将详细介绍食品干燥的机制。
食品干燥的机制主要包括传质机制、传热机制和水分迁移机制。
首先是传质机制,即水分从食品内部迁移到食品表面的过程。
食品中的水分主要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自由水是指食品中能够自由流动的水分,而结合水则是指以化学键的形式与食品分子结合的水分。
食品干燥过程中,水分的传质主要由两种机制驱动:扩散和对流。
扩散是指分子自发地从浓度较高的区域向浓度较低的区域移动的过程,而对流是指通过外加的压力差或温度差形成的气流或液流的移动。
在食品干燥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温度差来实现水分的传质。
温度差使得食品内部的水分增加动力,移动到食品表面,并通过蒸发释放出去。
对于低温干燥,如恒温干燥,传质主要是通过扩散实现的;而高温干燥,如热风干燥,传质则主要是通过对流实现的。
其次是传热机制,即热量从外部传递到食品内部以提供干燥过程中所需的热量。
传热机制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来实现。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的分子碰撞传递的过程。
在食品干燥中,热量首先通过食品外表面传导到食品内部,然后通过传质机制传递到食品表面。
传热过程中还伴随着对流现象,即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
对于热风干燥等高温干燥方式,热量通过对流来传递。
此外,辐射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热机制。
在食品干燥过程中,热源可以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量给食品,这种辐射可以是可见光、红外线或微波辐射等形式。
最后是水分迁移机制,即食品中的水分从食品内部向食品表面迁移的过程。
水分迁移受到传质和传热机制的影响。
传质通过扩散和对流来驱动水分从食品内部向食品表面的迁移;传热则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来提供干燥过程中所需的热量。
食品干燥机制的理解对于掌握食品干燥的方法和技术非常重要。
第二章 第三节 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四、合理选用干制工艺条件
食品干制工艺条件主要由干制过程中控制干燥速率、 物料临界水分和干制食品品质的主要参变数组成。
• 人工干制食品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流速、气 压是主要工艺条件;
• 食品温度是干燥过程中控制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 却决定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流速等主要参数。
(3)在开始降率干燥阶段时,应设法降低表面水分 蒸发速率,使它能和逐步降低了的内部水分扩散率 一致,以免食品表面过度受热,导致不良后果。 要降低干燥介质的温度,务必使食品温度上升到干 球温度时不致超出导致品质变化(如糖分焦化)的 极限温度(一般为90℃)。 一般还可降低空气的流速,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如加入新鲜空气)进行控制。
G复:干制品复水后沥干重; G干:干制品试样重。 – 复重系数:K复= G复/ G原
G原:干制前相应原料重。 – 干燥比:R干=G原/G干
反映了食品脱水的程度。 复重系数:K复=复水比/干燥比
三、干制品的贮藏水分含量
• 干制品的耐贮藏性主要取决于干燥后的水分活 度;
• 由于食品成分和性质不同,达到贮藏要求的水 分活度时的相应水分含量各不相同;
(2)色素 – 色泽随物料本身的物化性质改变(反射、散射、吸 收传递可见光的能力); – 新鲜食品颜色比较鲜艳,干燥后颜色有差别; – 天然色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叶绿素等易变化; – 褐变:糖胺反应(Maillard)、酶促褐变、焦糖化、 其他。
(3)风味 – 引起水分除去的物理力,也会引起一些挥发物质的 去除; – 受热会引起化学变化,带来一些异味、煮熟味、硫 味; – 防止风味损失方法:芳香物质回收(如浓缩苹果 汁)、 低温干燥、加包埋物质,使风味固定。
食品干制的名词解释
食品干制的名词解释食品干制是一种流传已久的食物加工方法,旨在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改变食物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并提供便利的食物储存方式。
干制食品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地域和文化中,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食品干制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历史和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带给读者全面而富有深度的了解。
1. 食品干制的定义食品干制是一种通过将食物中的水分减少至可储存和食用的程度,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方法。
通过剥夺了食物中的水分,食品干制可以降低食物中的水活性,减缓微生物生长的速度,从而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
此过程通常包括一系列步骤,例如风干、日晒、蒸发、烘烤和冷冻等。
2. 食品干制的分类食品干制可以按照其加工方式和用途进行分类。
按照加工方式,食品干制可以分为气干、太阳能干燥、热鼓风干燥、风式干燥马龙侃干燥、真空干燥等。
这些方法采用了不同的工艺和设备,以适应不同食品的干制需求。
按照用途,食品干制可以分为肉类和鱼类制品、果蔬制品、粮食制品以及其他特殊品类。
肉类和鱼类制品在干制过程中不仅可以改变其保存性,还可以增加其风味和口感。
果蔬制品的干制增加了这些食物的便携性和储存时间,同时保留了它们的营养成分。
干制的粮食制品如面条、饼干等可以作为快速食品供应给人们,提供便利的食物储存和饮食选择。
其他特殊品类的食品干制,如坚果、海产品干制等,满足了人们对特殊口味和食材的需求。
3. 食品干制的历史和技术食品干制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古代,人们通过自然风干或日晒的方法将食物中的水分蒸发,以延长食物的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展了更加高效和科学的食品干制技术。
现代食品干制技术包括机械风干、真空风干、烘烤等。
机械风干是通过设备产生的气流将水分从食物中蒸发,加快干燥过程。
真空风干是通过将食物放置于真空环境中,利用低压对食物施加蒸发压力,以快速脱水。
烘烤是通过热能将食物中的水分加热至蒸发,进而达到干燥的效果。
此外,食品干制还应用了一些其他的技术,如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
第二章第二节 食品干燥机制
2. 干燥阶段
在典型的食品干燥过程中,物料经过预热后,干燥先经过速率 上升(增速期),然后就较快地就进入两个主要干燥阶段: 干燥速率恒定阶段(恒速期) 干燥降速阶段(降速期)
(1)恒速期
水分子从食品内部迁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子从表面跑向干燥 空气的速率;
干燥推动力是食品表面的水分蒸汽压和干燥空气的水分蒸汽压两者之差; 传递到食品的所有热量都进入汽化的水分中,温度恒定。
湿度梯度影响下水分的流向图
M+Δ M
M
内部
I
水分迁移
grad M
水分梯度
表面
Δn
导湿性引起的水分转移量公式:
I水= -Kγ0 ( ǝM / ǝn ) = -Kγ0 Δ M ( Kg/m2·h )
物料性质 水分梯度
其中: I水 — 物料内水分转移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水 分转移量(kg/ m2·h)
Ⅰ
Ⅱ
Ⅲ
D
E
B
A
C
物料水分M(kg/kg干物质)
物料水分含量和导湿系数间的关系 Ⅰ— 结合水分(单、多层水) Ⅱ— 渗透水分(多层水) Ⅲ— 毛细管水分(自由水)
物料温度与导湿系数的关系
K×102=(T/290)14
K与温度 指数成正比
温度(℃)
硅酸盐类物质温度和导湿系数的关系图
2. 导湿温性
驱动力
总结: 由导湿性和导湿温性解释干燥过程曲线特征
注意
以上我们讲的都是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加热来干燥, 对流热量传递。若是采用其它加热方式,如没有 热量传递过程,则干燥速率曲线将会变化。
三、影响干制的因素
干制过程就是水分的转移和热量的传递,即湿热传递, 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干制条件(由干燥 设备类型和操作状况决定)以及干燥物料的性质。
精选园产食品工艺学2果蔬干制
1 滚筒干燥(drum drying) 滚筒干燥器的主体是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圆筒体。在干燥过程中,物料借助于圆筒的缓慢转动,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较高一端向较低一端移动。 适用条件:耐热的果蔬浆类(如番茄酱、马铃薯泥等)
原理:采用雾化器将原料分散为雾滴,并用热汽体(如空气、氮气或过热水蒸汽)使雾滴失水,达到干燥的目的。 适用范围:一定浓度的液体物料。 如:果粉、奶粉、番茄粉等
3.冻干的干燥过程
升华干燥的干燥过程包括两个不同的步骤:升华和解吸,它可以在同一干燥室中进行,也可在不同干燥室进行。升华 升华也称初步干燥,是冷冻干燥的主体部分。升华温度与压力有密切联系,冻结物料中的水分在真空条件下要达到纯粹的、强烈的升华, 要注意三个主要条件:即干燥室绝对压力,热量供给和物料温度.
原理:热泵干燥技术是利用热泵除去干燥室内湿热空气中水分并使热湿后的空气重新加热的技术。优点:a 充分利用水蒸气的蒸发潜热,降低能源损失; b 无需向外排湿空气,也无需补充新鲜空气,可以避免换气导致的物料污染。应用:热泵干燥温度低,通常只有20 - 80℃,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 料的干燥。
(五) 干制品的包装和贮藏
4)压块
★原因 蔬菜干制后,体积蓬松,容积很大,不利于包装和运输。 例:脱水蔬菜压块常用螺旋压榨机。当脱水蔬菜从干燥机中取出后,不经回软,立即趁热压块。
食品干燥(Drying) 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食品脱水(dehydration) 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因此,脱水就是指人工干燥。脱水食品不仅应达到耐久贮藏的要求,而且要求加水复原(复水)后基本上能恢复原状。
6 热泵干燥(内循环式干燥)
原理:水的汽化温度随压力的下降而降低。★工作条件:气压332-665Pa,温度37-82℃★适用范围:高温下易氧化或发生化学变化而导致变质的食品。★优点:能基本保持食品原有的结构、质地、外观和风味,并可制成轻微膨化制品。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干制
导湿性强而导温性差的食品容易干燥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二、影响湿热传递的因素
(1)表面积 表面积大,湿热传递的速度快
(2)温度 温度高,水分扩散速率也加快,使内部干燥也加速。 (3)空气流速 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干燥速率也加速。 (4)空气相对湿度 脱水干制时,如果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 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干燥速率也越快。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3.2 水分活度与非酶褐变的关系
大部分的脱水食品以及所有的中湿度食品都会发生非酶褐变。 中等湿度时(0.6-0.9),褐变速率最大。
中等湿度时,参与褐变反应的成分在水溶液的浓度较大, 在食品内部的流动性逐渐增强,从而使相互间的反应几率增大, 褐变速率加快。 水分活度继续增大,则反应物质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第五节 食品的干制方法
一、空气对流干燥
在许多食品干制时都会出现恒率干燥阶段和降率干 燥阶段。因此干制过程中控制好空气的干球温度就可以 改善食品品质。 柜式干燥设备、隧道式干燥设备、输送带式干燥、 气流干燥、泡沫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
二、接触干燥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三、真空干燥
四、冷冻干燥 将食品在冷冻状态下,食品中的水变成冰,再在高真空度下,冰 直接从固态变成水蒸汽(升华)而脱水,故又称为升华干燥。 五、红外干燥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4)中吸湿性食品的包装 典型食品:蜜饯类食品,25%-40%,平衡湿度 60%-90 %。 包装要求:该类食品也易受酵母与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袭,为 了延长其保质期,在加工过程中常辅以合适的包装,如个体单 包装、多层包装,用热充填(80~85℃)的方法或采用真空充 氮包装。因此要求包装材料有一定的耐热性和低水、汽、气透 过性。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
食品干制的原理
食品干制的原理
食品干制的原理是通过控制食品表面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从而使食品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或逸出,达到干燥的目的。
食品干制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的方法。
自然干燥是将食品暴露在自然的环境中,利用太阳辐射、风力和温度差等自然条件,通过风干、晾晒等方式让食品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或蒸发。
这种方法适用于气候干燥、气温高、湿度低的地区,但干燥速度较慢,并且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人工干燥是通过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来进行食品干燥。
常用的人工干燥方法包括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等。
其中,热风干燥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加热设备产生的热空气对食品进行干燥。
在干燥室中,加热设备产生的热空气会与食品表面的湿气发生热交换,使水分蒸发,然后通过通风设备排出。
真空干燥则是在低压下进行干燥,通过减压使水分在低温下快速蒸发。
冷冻干燥是将食品冷冻成无水晶冰,并在低温下施加真空进行干燥,即冷凝水直接由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
这些人工干燥方法可以加快干燥速度,提高干燥效果,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食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总的来说,食品干制的原理是通过控制食品表面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使食品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或逸出,达到干燥的目的。
不同的干燥方法和条件可以根据食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选择,以实现最佳的干燥效果。
第二章 食品的干制
水分活度
f —— 食品中水的逸度
Aw = ——
f0 —— 纯水的逸度 水分逃逸的趋势通常可以近似地用水的蒸汽
压来表示,在常压或室温时,f/f0 和P/P0之 差非常小(<1%),故用P/P0来定义AW是合 理的。
• 水是否被利用与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有关。
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形式
• 游离水(或自由水)free water
是指组织细胞中易流动、容易结冰,也能溶解溶 质的这部分水;
• 结合水(或被束缚水) Immobilized water
是指不易流动、有结合力固定、不易结冰 (- 40℃),不能作为溶剂。
• 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 势(逸度)来反映
本节主要讨论人工干制的方法
• 食品的贮藏和延长保藏期;这就是干燥保藏; 奶粉、粮食干燥、许多著名的土特产如红枣、
柿饼、葡萄干、金花菜、香菇、笋干等都是干 制品。
食品干燥保藏
• 干燥保藏: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
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 变质的水平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可进行长期 贮藏的方法。
这样的干制食品在室温下一般可达到一 年或一年以上。
(1)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
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度 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 物生长(易腐食品)。 大多数重要的食品腐败细菌 所需的最低aw都在0.9以上, 肉毒杆菌在低于0.95就不能 生长。 水分活度降到0.75以下, 食品的腐败变质才显著减慢; 降到0.65,能生长的微生 物极少。
水分活度对细菌生长及毒素的产生的影响
(2)色素
– 色泽随物料本身的物化性质改变(反射、散 射、吸收传递可见光的能力)
食品工艺学 干制
脱水苹果圈
脱水苹果丁
第二节 干制果蔬的加工意义与原理
干制果蔬的加工意义: • 干制设备可简可繁,简易的生产技术较易掌
握,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可就地取材,当地 加工。 • 干制品水分含量少,有良好的包装,则保存 容易。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较 易运输贮藏。 • 由于干制技术的提高,干制品质量显著改进 ,食用又方便。
一、水分:
(一)水是果蔬中的主要成分,一般来说 果品中水分含量在70%—90%,蔬菜为75%-95% 。根据在果蔬中的存在形式这些水可以分为游 离水和结合水。
•
游离水
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果蔬组织中的水分。
果蔬中的水分,绝大多数都是以游离水的
形态存在。游离水具有水的全部性质,能
作为溶剂溶解很多物质如糖、酸等。游离
食品被加热,水分被蒸发加 快,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 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 到最高值;A-----B初期加热 阶段; B---C恒率干燥阶段,水分 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 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 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 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 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 的速率,是第一干燥阶段;
水流动性大,能借助毛细管和渗透作用向
外或向内移动,所以干制时容易蒸发排除
。
结合水
是指通过氢键和果蔬组织中的化学物质相 结合的水分。结合水仅占极小部分,和游离
水相比,结合水稳定、难以蒸发,一般在 -40℃以上不能结冰。结合水不能作溶剂,也 不能被微生物所利用。干燥时,当游离水蒸
发完之后,一部分结合水才会被排除。
即干燥不等于灭酶
二、干制机理及过程
(1)水分梯度ΔM
干制过程中潮湿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 首先有液态转化为气态,即水分蒸发, 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 扩散,此时表面湿含量比物料中心的 湿含量低,出现水分含量的差异,即 存在水分梯度。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 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 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
食品工艺学问答题解答版
第二章食品的干制保藏技术水分活度概念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压(p)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
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1、对微生物的影响。
Aw值反映了水分与食品结合的强弱及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效性。
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其最适的Aw值,Aw值下降,它们的生长率也下降,最后,Aw可以下降到微生物停止生长的水平。
Aw能改变微生物对热、光和化学试剂的敏感性。
一般情况下,在高Aw时微生物最敏感,在中等Aw下最不敏感。
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Aw值也不一样。
细菌形成芽孢时比繁殖生长时要高。
2、对酶的影响酶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通常在Aw为~的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
在Aw<时,酶活性降低或减弱,但要抑制酶活性,Aw应在以下。
3、对其它反应的影响脂肪氧化作用:Aw不能抑制氧化反应,即使水分活性很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放在空气中也极容易氧化酸败,甚至水分活度低于单分子层水分下也很容易氧化酸败。
非酶褐变:Aw也不能完全抑制该反应。
不同的食品,非酶褐变的最是水分活度有差异,由于食品成分的差异,即使同一种食品,加工工艺不同,引起褐变的最是水分活度也有差异。
Aw对淀粉老化的影响:Aw较高时,淀粉容易老化,若Aw低,淀粉的老化则不容易进行。
Aw的增大会加速蛋白质的氧化作用:当水分含量达4%时,蛋白质的变型仍能缓慢进行,若水分含量在2%一下,则不容易发生变性。
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南方雨水多,空气比较潮湿,温度高,所以容易发生霉变。
用密封袋或密封桶装起来就好了。
(大概答案就这样,大家可以再用自己的话展开来讲)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1、食品干制过程中所选用的工艺条件必须是食品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尽可能等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度,同时力求避免在食品内部建立起和湿度梯度方向相反的温度梯度,以免降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
食品工艺学-第二章
表 不同蒸发方式的蒸汽消耗
蒸汽消耗(Kg/Kg蒸发水)
效数 1 2 3 不带二次蒸汽压缩 1.1 0.3 0.4 带二次蒸汽压缩 0.6 0.4 0.3
3. 蒸发设备
4. 蒸发对食品的影响
• 风味
– 风味物质损失
• 解决方法包括A将浓缩物与部分新鲜物料混合,以 提高风味;B风味物质回收
– 风味劣变
• 同时,食品在热空气中,食品表面受热 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 一定的温度差,即温度梯度。温度梯度 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 高温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导湿 温性。
1. 导湿性
水分梯度 若用W绝 表示等湿面湿含量或水分含量 (kg/kg干物质),则沿法线方向相距Δn 的另一等湿面上的湿含量为W绝+Δ W绝 , 那么物体内的水分梯度grad W绝 则为: grad W绝= lim ( Δ W绝 /Δn)= W绝/ n
二、干燥机制
温度梯度 T M-ΔM M 水分梯度 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
T-ΔT
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
Food H2O
• 干制过程中潮湿食品食品表面水分受热 后首先有液态转化为气态,即水分蒸发, 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扩 散,此时表面湿含量比物料中心的湿含 量低,出现水分含量的差异,即存在水 分梯度。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 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内部不断向 表面方向移动。这种水分迁移现象称为 导湿性。
第一节 食品干藏原理
1. 水分活度 f aw = —— f0 —— 食品中水的逸度 —— 纯水的逸度
我们把食品中水的逸度和纯水的逸度之比 称为水分活度。 水分逃逸的趋势通常可以近似地用水的蒸 汽压来表示,在低压或室温时,f/f0 和 P/P0之差非常小(<1%),故用P/P0来 定义aW是合理的。
食品保藏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食品的干藏第三章 食品的低温保藏第四章 食品的热加工与罐藏第五章 食品辐射保藏第六章 食品腌渍和烟熏保藏第七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第一章 绪论1、食品和食物的概念。
2、食品保藏中变质的原因。
3、食品保藏方法的分类。
第二章 食品的干藏1、水分活度概念。
水分活度就是对介质内能参与化学反应和能被微生物利用的水分的估量,并随它在食品内部各微小范围内的环境而不同。
低水分活度能有效抑制酶活力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利于食品保藏。
水分活度计算公式为:a w =其中P 表示溶液的蒸汽压;P 0表示纯溶剂的蒸汽压;a w 表示水分活度。
又因a w X100=相对湿度,故a w 值在数值上和百分率表示的相对湿度相等。
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简述干藏原理。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水分活度低,微生物生长率低。
各种微生物所需最低水分活度各不相同。
肉毒杆菌低于0.95就不能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0.86以下产生肠毒素的能力受限,若缺氧时,0.92时生长就受限,水分活度0.9时,霉菌与酵母仍能旺盛生长。
a w =0.8~0.85,所有食品还会在1~2周内迅速腐败,此时霉菌为常见菌;a w =0.65时能生长的微生物极少,可贮1.5~2年;a w 低于0.6时微生物不能生长,没有水微生物不能生存。
水分活度低,微生物生长率低, a w 低于0.6时微生物不能生长水分活度对酶的影响酶为食品所固有,需要水分才能有活性,水分减少,酶的活性降低,水分降到1%以下, a w <0.3,酶的活性才完全消失。
将食品中的水分活度降到一定程度,使食品能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受微生物利用而腐败,同时能维持一定的质构不变及控制生化反应及其他反应。
干藏原理将食品中的水分活度降到一定程度,使食品能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受微生物作用而腐败,同时能维持一定的质构不变即控制生化反应及其它反应。
3、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北方空气的长年相对湿度低于70%,而南方的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
第二章 食品干燥
第一节 食品的干燥原理
预热阶段:干燥速率上升; (AB) 温度上升;
水分略有下降
导湿性引起水分由内 向外;随着温差减小, 导湿温性作用减弱
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不变;
(BC)
温度不变;
水分含量下降
导湿性引起水分由内 向外;内外没有温差, 导湿温性不起作用
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下降;
第一节 食品的干燥原理
曲线分为三个区段: A区段(0-0.25),水分牢固地与食品中
某些成分结合,结合力最强; B区段(0.25-0.80),在这个区段中,水
分虽然也与食品中某些成分结合,但其结 合力较弱,是半结合水; C区段(0.80-0.99),这区段中的水分是 自由水。
图1-1 等温吸湿曲线
第一节 食品的干燥原理
(2)Aw对酶的影响
当Aw<0.80时,大多数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若Aw降低到0.25-0.30的范 围,食品中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就会受到强烈抑制或丧 失活性。
因此,保持食品的低Aw状态,能够抑制酶的活性,阻止酶促反应发生, 提高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
然而,食品的干燥过程也不能代替酶的钝化或失活处理。
第一节 食品的干燥原理
(3)Aw对食品中化学变化的影响
除了酶促反应外,食品中还存在着氧化、褐变等化学变化: Aw高,脂肪氧化酸败变快;Aw>0.4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并使含
脂食品膨胀,暴露更多的易氧化部位; Aw在0.6-0.7时,最适宜美拉德反应发生,非酶褐变随Aw增大而增加; Aw越大,水溶性色素(花青素、叶绿素)分解越快
有些物料易粘附在管壁上,如钛白粉、粗制 葡萄糖等不宜采用气流干燥方法。
第二章食品干藏第一节概述
食品湿物料在干燥中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机械 结合水和部分物理化学结合水。 在干燥过程中,首先除去的是结合力最弱的机 械结合水,然后是部分结合力较弱的物理化学 结合水,最后才是结合力较强的物理化学结合 水。在干制品中残存的是那些结合力很强,难 以用干燥方法除去的少量水分。 Eg. 方便面:多孔体、初表面结膜。内部水分 蒸发不出来,后突然冒出,控制它成多孔体。 而挂面:均匀收缩。
四、水分活度与食品的保藏性
大多数情况下,食品的稳定性(腐败、酶 解、化学反应等)与水分活度是紧密相关 的。
(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食品的腐败变质通常是由微生物作用和生 物化学反应造成的,任何微生物进行生长 繁殖以及多数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以水作 为溶剂或介质。 干藏就是通过对食品中水分的脱除,进而 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从而限制微生物活 动、酶的活力以及化学反应的进行,达到 长期保藏的目的。
应该指出,处于物料内部的某些水分子受到 各个方向相同的引力,作用的结果是受力为 零; 而处在物料内胶体颗粒外表面上的水分子在 某种程度上受力不平衡,具有自由能;这种 自由能的作用又吸引了更外一层水分子,但 该层水分子的结合力比前一层要小。所以, 胶体颗粒表面第一单分子层的水分结合最牢 固,且处在较高的压力下(可产生系统压缩)。 吸附结合水具有不同的吸附力,在干燥过程 中除去这部分水分时,除应提供水分汽化所 需要的汽化潜热外,还要提供脱吸所需要的 吸附热。
三、食品脱水加工的方法
在常温下或真空下加热让水分蒸发,依据 食品组分的蒸汽压不同而分离; 依据分子大小不同,用膜来分离水分,如 渗透、反渗透、超滤; 本章中讨论的是通过热脱水的方法。
第二章食品脱水与干燥
导湿温系数与物料水分的关系
A:低水分含量物料的水分为 单分子层吸附水,以气态方 式扩散,δ很小甚至负值。 A-B:随物料水分含量的增加 吸附水由单分子层转向多分子 层,结合力减弱,扩散方式 也转向液态,δ 也不断增加, 直至到达最高点B点。
如果物料中水分总能以液态方式扩散,导湿温 性系数就不会因物料水分的变化而变化,即δ 不变,发生曲线Ⅱ。 如果物料受空气挤压,妨碍了液态水分的转移, 则导湿温性系数下降,即δ 减小,发生曲线Ⅰ。 空气是顺热流方向,而水分无论是气态还是液 态方式转移都是逆热流方向的。
(2)解吸等温曲线
一般说湿物料与周围空气的相互作用有两个方向。 P物料<P空气 物料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而湿润, 吸附作用 P物料>P空气 物料脱水干燥 解吸作用 P物料=P空气 物料中水分与周围空气相对湿度 平衡 AW=ERH%
AW和水分含量的关系在 吸附与解吸过程中不同。 在相同水分含量下,解吸 曲线中AW比MSI要低, 或在相同AW下,解吸中 物料含水量高于MSI, 称为吸附滞后现象。
2)自由水:
定义:是指食品或原料组织细胞中易流动、易 结冰,也能溶解溶质的水分。 类型:毛细管吸附水和物料外表面附着水分 特点:依靠表面附着力、毛细管力和十分粘着 力存在于湿物料中;干燥过程中能以液体或蒸 汽形式除去。
食品中水分被利用的难易程度,主要依据 水分结合力或结合程度的大小而定。 自由水最容易被微生物、酶、化学反应所 利用,而结合水则难易被利用,结合力或结合 程度越大,越难易被利用。
3.AW与食品保藏
1)AW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1)对微生物发育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每种微生物均有其最适的AW 和最低的AW,它们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食品 的种类、温度、PH值以及是否存在湿润剂等因 素,大多数细菌要求AW>0.94,大多数酵母菌 要求AW>0.88-0.80,大多数霉菌要AW>0.75, 因此,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干制品的储 藏期,必须将其AW降低到0.60以下。
食品工艺学导论4
湿物料进入的一端——湿端
干制品离开的一端——干端 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一致——顺流 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相反——逆流
(1) 逆流式隧道干燥设备
■
基本结构
湿端即冷端,干端即热端
特点及应用
A 湿物料遇到的是低温高湿空气,虽然物料含有高水分, 尚能大量蒸发,但蒸发速率较慢,这样不易出现表面硬化 或收缩现象,而中心能保持湿润状态,因此物料能全面均 匀收缩,不易发生干裂;
一、常压空气对流干燥法(空气干燥法)
箱式干燥 ①固定接触 式对流干燥 隧道式干燥 带式干燥
常压空气对 流干燥法
②悬浮式 接触干燥
以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 通过对流方式与食品进 行热量与水分的交换, 使食品获得干燥
泡沫干燥
气流干燥
流化床干燥
喷雾干燥
(一)固定接触式对流干燥
食品堆积在容器或其它 支持器件上进行干燥
4、干制过程的特性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干燥 速率逐渐变低,食品温度也在不断上升。
水分含量的变化(干燥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 食品温度曲线
(2)干燥速度曲线
食品被加热,水分被蒸发 加快,干燥速率上升,随 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 很快达到最高值;是食品 初期加热阶段; 然后稳定 不变,为恒率干燥阶段, 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 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持 表面水分含量恒定,也就 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 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 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 率,是第一干燥阶段; 到 第一临界水分时,干燥速 率减慢,降率干燥阶段, 说明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 率小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 速率; 干燥速率下降是 由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 决定的 当达到平衡水分 时,干燥就停止。
滞化水:细胞组织中的显微 和亚显微结构与膜所阻留的 水,一般不易流动。 毛细管水:生物组织的细胞间隙 和食物组织的毛细结构中由于毛 细管力所系留的水。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加工-1_食品工艺学
概述 第一节 食品干藏原理 第二节 食品干燥机制 第三节 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第四节 食品的干制方法 第五节 干制品的包装和贮藏
概述
1. 食品的脱水加工( dehydration) 食品的脱水加工( )
1.1 脱水加工就是从食品中去除水分 日常生活中如日晒稻谷,风干鱼肉 油炸油 日常生活中如日晒稻谷 风干鱼肉,油炸油 风干鱼肉 烤烧饼、 条,烤烧饼、面包等 这些加工都会使食品失 烤烧饼 面包等,这些加工都会使食品失 去水分, 去水分 但是有些操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去除水分, 但是有些操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去除水分 是为了脆 应还有其他的作用,如油炸是为了 烤 应还有其他的作用 如油炸是为了脆,烤是为 了香脆或酥 因而人们不认为这些操作是食 了香脆或酥,因而人们不认为这些操作是食 脆或酥 品脱水的一种主要形式. 品脱水的一种主要形式
第一节 食品干藏原理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知道食品的腐败变质 与 食品中水分含量( ) 食品中水分含量(M)具有一定的关 系。 但仅仅知道食品中的水分含量还不能足以 预言食品的稳定性。 预言食品的稳定性。 如:水分含量高低不同时 花生油 M 0.6%时 易变质 % 淀粉 M 20% 不易变质 %
还有一些食品具有相同水分含量, 腐败变 还有一些食品具有相同水分含量,但腐败变 相同水分含量 质的情况是明显不同 不同的 质的情况是明显不同的. 如鲜肉与咸肉、 如鲜肉与咸肉、鲜菜与咸菜水分含量相差 不多(一般在80%左右),但保藏状况却不 左右), 不多(一般在 左右),但保藏状况却不 同, 这就存在一个食品中水能否被微生物、 这就存在一个食品中水能否被微生物、酶或 化学反应所利用的问题; 化学反应所利用的问题; 水是否被利用与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有关。 水是否被利用与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有关。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干燥的目的
• 减小食品体积和重量;一般重量变为原来的 1/8~1/2左右,节省包装、贮藏和运输费用,带来 了方便性;
• 降低食品中水分含量,使食品易于贮藏,延长保 藏期。
3. 食品干燥保藏
• 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 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并始终保 持低水分可进行长期贮藏的方法。
• 人工干制技术仍在发展,高效节能。
•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干燥(或干制)不仅是一种食品 加工方法,并已发展成为食品加工中的一种重要保 藏方法。
• 在果蔬、肉类、水产、乳品、粮食、淀粉、固体饮 料、食品添加剂等各类食品中被大量广泛应用。
第一节 食品干藏原理
•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知道食品的腐败变质 与食品中水分含 量(M)具有一定的关 系。
• I总=I湿+I温
两者方向相反时:
• 当I湿﹥ I温, I总=I湿- I温
以导湿性为主,物料水分将按照水分减少方向转 移;导湿温性为次要因素;
• 当I湿﹤ I温, I总= I温- I湿
水分随热流方向转移(并向物料水分增加方向发 展),水分向外扩散则受阻。
二、 干制过程的特性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逐渐减少, 干燥速率变大后又逐渐变低,食品温度也在不断 上升。
K —— 导湿系数(m2 / h)
γ0 —— 单位潮湿物料容积内绝对干 物质重量(kg/m3 )
δ—— 湿物料的导湿温(1/℃)
“—”负号表示水分转移的方向与水分 梯度的方向相反;
θ θ +Δθ I
内 Δn 表面
图 温度梯度下水分的流向
3. 干制水分总量
干制过程中,湿物料内部同时会有水分梯度 和温度梯度存在,因此,水分的总流量是由导湿 性和导湿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 但仅仅知道食品中的水分含量还不能足以预言食品的稳 定性。
花生油 M 0.6%时 易变质 淀粉 M 20% 不易变质
• 还有一些食品具有相同水分含量,但腐败变质的情况是明 显不同的。
• 水是否被利用与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有关。
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形式
• 游离水(或自由水)Free water
是指组织细胞中易流动、容易结冰,也能溶解 溶质的这部分水。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酵母菌属 水果糖浆、面粉、米、含有 15~17%水分的豆类食物、
(拜耳酵母)SPP、德巴利氏酵母菌 水果蛋糕、家庭自制火腿、微晶糖膏、重油蛋糕
嗜旱霉菌(谢瓦曲霉、白曲霉、 果酱、加柑橘皮丝的果冻、杏仁酥糖、糖渍水果、一
Wallemia Sebi)、二孢酵母
些棉花糖
耐渗透压酵母(鲁酵母)、少数霉菌 含有约 10%水分的燕麦片、颗粒牛扎糖、砂性软糖、
第二章 食品干制
概述 第一节 食品干藏原理 第二节 食品干燥机制 第三节 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第四节 食品的干制方法 第五节 干制品的包装和贮藏
概述
1. 食品的脱水加工( dehydration)
1.1 脱水加工就是从食品中去除水分
日常生活中如日晒稻谷,风干鱼肉,油炸油条, 烤烧饼、面包等,这些加工都会使食品失去水分。
• 结合水(或被束缚水) Immobilized water
是指不易流动、有结合力固定、不易结冰(- 40℃),不能作为溶剂;
• 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 势(逸度)来反映,
• 我们把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 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AW(water activity)
1. 水分活度
f
—— 食品中水的逸度
(刺孢曲霉、二孢红曲霉)
棉花糖、果冻、糖蜜、粗蔗糖、一些果干、坚果
微生物不增值
含约 15~20%水分的果干、一些太妃糖与焦糖;蜂蜜
微生物不增值
含约 12%水分的酱、含约 10%水分的调味料
微生物不增值
含约 5%水分的全蛋粉
微生物不增值
含约 3~5%水分的曲奇饼、脆饼干、面包硬皮等
微生物不增值
含约 2~3%水分的全脂奶粉、含约 5%水分的脱水蔬菜、
食品中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关系
范围 aw
1.0~0.95
0.95~0.91
0.91~0.87 0.87~0.80
0.80~0.75 0.75~0.65 0.65~0.60
0.5 0.4 0.3 0.2
在此范围内的最低水分活度一般所
在此水分活度范围的食品
能抑制的微生物
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志 极易腐败变质(新鲜)食品、罐头水果、蔬菜、肉、
另外这部分水能同催化氧化的金属离子发生水 化作用,从而显著地降低了金属离子的催化效率。
当水分超过0.4时,氧化速度增加。认为加入 的水增加了氧的溶解度和使大分子溶胀,暴露更 多的催化部位,从而加速了氧化。
水分活度对褐变反应的影响
0.2
0.4
0.6
0.8
Aw
第二节 食品干燥机制
一、干燥机制 二、干制过程的特性 三、影响干制的因素
(1)水分梯度ΔM
干制过程中潮湿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 首先有液态转化为气态,即水分蒸发, 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 扩散,此时表面湿含量比物料中心的 湿含量低,出现水分含量的差异,即 存在水分梯度。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 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 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这种水分 迁移现象称为导湿性。
贺氏菌属、克霍伯氏菌属、芽孢杆 鱼以及牛乳;熟香肠和面包;含有约 40%(w/w)蔗
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一些
糖或 7%氯化钠的食品
酵母
沙门氏杆菌属、溶副血红蛋白弧菌、 一些干酪(英国切达、瑞士、法国明斯达、意大利菠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沙雷氏杆菌、 萝伏洛)、腌制肉(火腿)、一些水果汁浓缩物;含有
• Aw =1的水就是自由水(或纯水),可以被利用的 水;
• Aw <1的水就是指水被结合力固定,数值的大小 反映了结合力的多少;
• Aw越小则指水被结合的力就越大,水被利用的程 度就越难; 水分活度小的水是难以或不可利用的 水;
(2) 水分活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影响水分活度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种类、水分含量、 食品中溶质种类和浓度及温度:
内部水分转 移到表面
Food H2O
表面水分扩散 到空气中
T T- ΔT
M M- ΔM
(2)温度梯度ΔT
食品在热空气中,食品表面受 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 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差,即 温度梯度。温度梯度将促使水 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 高温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 称为导湿温性。
1. 导湿性
• 这种方法是从自然界各种现象中认识和从实践中 得到的,如稻谷、 麦子、玉米、豆类、水果、蔬 菜等。
4.食品干藏的特点
• 自然干制,简单易行、因陋就简、生产费用低;但 时间长、受气候条件影响;
• 人工干制,不受气候条件限制,操作易于控制,干 制时间显著缩短,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但需要专用 设备,能耗大,干制费用大;
1.干燥曲线 (1) 水分含量曲线 (2) 干燥速率曲线 (3) 食品温度曲线
(2)干燥速率曲线
食品被加热,水分被蒸发加 快,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 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 到最高值;是食品初期加热 阶段;
然后稳定不变,为恒率干燥 阶段,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 到表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 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也就 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 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 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是 第一干燥阶段;
• 取决于水存在的量; • 温度; • 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 • 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
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2. 水分活度对食品保藏性的影响
(1)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2)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3)水分活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1)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 长(易腐食品)。 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最低aw都在0.94-0.99,肉毒杆 菌在低于0.95就不能生长。大多数霉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最低 aw都在0.8-0.94。 只有当水分活度降到0.75以下,食品的腐败变质才显著减慢; 若将水分降到0.6,能生长的微生物极少。一般认为,水分活 度降到0.7以下物料才能在室温下进行较长时间的贮存。
0.2
0.4
0.6
0.8
Aw
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后,随水分活度的 增大而迅速提高。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
(3)水分活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Aw在0.4左右时,氧化反应较低,这部分水被 认为能结合氢过氧化物,干扰了它们的分解,于 是阻碍了氧化的进行。
(kg/m3 ) “—”负号表示水分转移的方向与水分梯度的方向相反;
导湿系数K在干燥过程中并非稳定不变,它随着 物料水分含量和温度而异。
2. 导湿温性
• 干燥时,物料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 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不论液 态或气态)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导湿 温性。
•依据脱水原理的不同,食品脱水加工的类型有:
在常温下或真空下加热让水分蒸发,依据食品组 分的蒸汽压不同而分离去除水分至固体或半固体; 如浓缩,干燥
依据食品分子大小不同,用膜来分离水分; 如超滤、反渗透等,主要是用于浓缩
• 食品干制:是指在尽可能不改变食品风味 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方法脱除食品中的水 分,使其降低到一定水平,并保持低水分 状态,以延长食品的贮藏期或改善食品加 工品质的过程。
• 导湿温性是在许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复杂现象。
• 高温将促使液体粘度和它的表面张力下降,但将促使水 蒸汽压上升,高温区水蒸汽压 大于低温区;此外,高温 区毛细管内水分还将受到挤压空气扩张的影响,结果使 毛细管内水分顺着热流方向转移。
I温= -Kγ0δ(∂ θ/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