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涉及三国-探析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形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形象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他成功地刻画出了诸葛亮的这一彪炳千古的文学形象《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但是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治国奇才,还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之士,深得人们的喜爱。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文学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文学形象;治国奇才
目录
前言 (1)
一、诸葛亮生平 (1)
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2)
(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
(二)善于言辞谈吐潇洒 (2)
(三)严于律己克勤克俭 (2)
三、《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性格特征 (3)
(一)‘刚毅’“勇猛”的表率 (3)
(二)“才智”的化身 (4)
(三)“忠贞’“真诚”的典X (5)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前言
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让罗贯中竭尽心血和才华,采用大量笔墨进行刻画,使这一人物不但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人物中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并因此形成了这一丰富复杂的文学形象,对我国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性格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诸葛亮这一成功的文学形象也被认为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是整部小说的灵魂所在,甚至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三国演义》去掉诸葛亮这一形象,那么《三国演义》还有什么看头,还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吗?可见诸葛亮这一形象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一、诸葛亮生平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东汉末年北方发生大乱,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四姐弟从XX辗转到了襄阳,后诸葛玄被X表上疏推荐为豫章太守,大约一年诸葛玄被杀,从此以后诸葛亮无依无靠,开始独立生活。诸葛亮和其弟等以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来到隆中开始“躬耕陇亩”,当然诸葛亮到隆中并不是完全是为了“苟活性命”,偏偏“未有须臾忘天下事”,并勤奋读书,广结天下好友,自比管仲、乐毅,急切希望能够在未来大有一番事业。随后在建安十二年,受到司马徽和X庶的推荐,受X备三顾茅庐之请而出山。但X备三顾茅庐中,诸葛亮曾给他提出先占领荆州和益州,获取西南各民族的大力支持之后,再和孙X联于对抗曹操,之后再想统一天下的大业的建议,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隆中对”。之后诸葛亮在跟随X备期间,为X备提出了许多策略以帮助X备成就大业,如联合孙权进攻曹操,成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得到了荆州和益州两地,后又极力说服
X备称帝建立蜀国,诸葛亮任蜀国丞相。在X备死后,诸葛亮又受到X备的遗托,全力辅佐X后主,军国大事全部由他操劳。在诸葛亮当政期间,赏罚分明、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抑制豪强,并推行了屯田政策,对民族关系进行了有力的改善[1]。在建兴十二年的时候,诸葛亮和司马懿在XX征战,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被葬在定军山,时年54岁,谥号为忠武。
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X、关、X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X备见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精炼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在品德操守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X备未见其人,而先观其行,不免感慨:“此行不枉然”,而亮从出世至死,一生不慕虚荣,不求富贵,安贫乐道,朴素严谨,克己奉公,知恩必报,忠贞不二,鞠躬尽瘁,严于律己。这些高贵的品格着实令人佩服。
(二)善于言辞谈吐潇洒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中,诸葛亮为联X抗曹,游说孙X,首先与孙权麾下X昭、顾雍等一般文武二十几人进行了唇枪舌剑的交锋。诸葛亮以其出众的睿智,无与伦比的外交辞令,驳得众人无言以对,这就是人人皆知的诸葛亮舌战群儒。说起诸葛亮来,罗贯中给我们塑造的这个智慧的化身真够有雄才大略的,样样出众,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确值得我们赞颂。
(三)严于律己克勤克俭
林逋曾说过“君子责己”就是说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总是从思想上、道德
上、行动上自觉检查自己,严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X,这就是自律,而诸葛亮就是自律的典X。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中蜀国与魏国在街亭作战,诸葛亮派马谡为先锋,不料,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作战布署,致使蜀军大败,诸葛亮不惜把马谡斩首,也要明军纪。诸葛亮的严于律己,充分体现其品德的高尚,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布署,自作主X舍水上山孤守,结果被魏将X郃打败。马谡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从用人角度看,身为主帅的诸葛亮用人不当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马谡熟悉兵法,不过是属于纸上谈兵之类,并没有实战经验,X备曾特别叮嘱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不以为言,由于诸葛亮能引咎自责,认真总结经验,所以更得军民之心。在军事上,他自律如此,在政事上,他不因身为“相父”而个性X扬,辅政约己爱民,处处自律,堪称表率。在生活上,他克勤克俭“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三、《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性格特征
(一)‘刚毅’“勇猛”的表率
如果说“忠贞’“真诚”作为小说艺术形象诸葛亮的个性特征尚有人关注的话,那么,最被人们所忽略的可能是诸葛亮的第三个形象特征一“刚毅”“勇猛”。应该说,诸葛亮不仅是“才智”的化身、“忠贞’“真诚”的典X,还是“刚毅’“勇猛”的代表。可能不少人会觉得困惑,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诸葛亮是一个文人弱书生的形象“羽扇纶巾”,主要是以足智多谋著称,哪里有半点‘‘刚毅’“勇猛”的个性呢?其实不然,大多数读者之所以把诸葛亮看成是文弱书生的模样,或许是受到影视剧改编之后所植入的诸葛亮屏幕形象的影响。实际上小说中所描绘的诸葛亮并非如此,而是能文能武的,虽然他比不上X飞、关羽等武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