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荧光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荧光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荧光分析实验实验报告:荧光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荧光分析实验旨在掌握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学会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了解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并能够应用荧光分析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后,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会通过内转换、振动弛豫等方式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发射出比吸收光波长更长的光,即为荧光。

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荧光量子产率、激发光强度等因素有关。

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定量分析的基础。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容量瓶(100 mL、50 mL)移液管(1 mL、5 mL、10 mL)比色皿2、试剂硫酸奎宁标准储备液(100 × 10⁻³ mol/L)005 mol/L 硫酸溶液未知浓度的硫酸奎宁溶液四、实验步骤1、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移取 000 mL、100 mL、200 mL、300 mL、400 mL、500 mL 的硫酸奎宁标准储备液于 100 mL 容量瓶中,用 005 mol/L 硫酸溶液定容,配制成浓度分别为 000 × 10⁻⁵ mol/L、100 × 10⁻⁵ mol/L、200 ×10⁻⁵ mol/L、300 × 10⁻⁵ mol/L、400 × 10⁻⁵ mol/L、500 × 10⁻⁵mol/L 的标准溶液。

2、绘制标准曲线开启荧光分光光度计,预热 30 分钟。

设定激发波长为 350 nm,发射波长为 450 nm,狭缝宽度为 5 nm。

依次将标准溶液放入比色皿中,测定其荧光强度。

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未知溶液的测定取适量未知浓度的硫酸奎宁溶液于 50 mL 容量瓶中,用 005 mol/L硫酸溶液定容。

现代分子实验报告(3篇)

现代分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分子荧光光谱法在物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分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3. 理解荧光光谱的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分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利用分子在激发态下发射荧光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当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随后电子返回基态时释放出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

这种发射的光子具有特定的波长,称为荧光。

通过测量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实验材料:1. 荧光黄溶液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 分子荧光光谱仪4.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5. 标准荧光物质实验步骤:1. 激发光谱的测定:-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荧光黄溶液为样品,设置扫描范围为200-600 nm。

- 逐波长的记录荧光强度,得到激发光谱。

2. 发射光谱的测定:- 根据激发光谱,确定荧光黄溶液的最大激发波长。

- 在最大激发波长下,设置分子荧光光谱仪,扫描范围为200-600 nm。

- 逐波长的记录荧光强度,得到发射光谱。

3. 光谱数据分析:- 使用Origin软件对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拟合,确定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

- 对比标准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物质。

4. 定量分析:- 根据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计算目标物质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1. 激发光谱显示,荧光黄溶液的最大激发波长为450 nm。

2. 发射光谱显示,荧光黄溶液的最大发射波长为530 nm。

3. 通过对比标准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确认样品中存在荧光黄。

4.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荧光黄的浓度为0.5 μmol/L。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荧光黄溶液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在物质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子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2含量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2含量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2含量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分子荧光法定量测定维生素B2的含量【实验目的】1.掌握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维生素B2的基本原理。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结构及性能,掌握其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荧光是光致发光。

任何荧光物质都具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发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波长。

荧光激发光谱是通过测定荧光体的发光通量随波长变化而获得的光谱,反映不同波长激发光引起荧光的相对效率。

荧光发射光谱是当荧光物质在固定的激发光源照射后所产生的分子荧光,是荧光强度对发射波长的关系曲线,表示在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相对强度。

由于各种不同的荧光物质有它们各自特定的荧光发射波长,可用它来鉴定荧光物质。

有些发荧光的物质其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故可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维生素B2溶液在430~440nm蓝光的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荧光峰在535nm 附近。

维生素B2在pH=6~7的溶液中荧光强度最大,而且其荧光强度与维生素B2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荧光光谱法测维生素B2的含量。

维生素B2在碱性溶液中经光线照射会发生分解而转化为另一物质一光黄素,光黄素也是一个能发荧光的物质,其荧光比维生素B2的荧光强得多,故测维生素B2的荧光时溶液要控制在酸性范围内,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F与物质的浓度C有以下关系:F=2.303ΦT0Ebc当实验条件一定时,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F=Kc【仪器与试剂】1.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型号:F2500HITA[H));1cm石英比色皿l:50mL容量瓶2.试剂:维生素B2标准溶液(10.0μg/mL)(已加乙酸)》【实验内容与步骤】1.系列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的配制取维生素B2(10.0μg/mL)标准溶液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 分别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标定,摇匀。

取2.00mL待测溶液于50mL的容量瓶中,标定,摇匀。

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荧光光谱实验报告一、引言荧光光谱是研究物质在激发状态下光谱特性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荧光光谱实验是通过将样品置于紫外光激发下,观察样品发出的荧光光谱,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利用荧光光谱仪测量不同溶液的荧光光谱,了解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荧光光谱仪2.荧光样品:溶液A、溶液B、溶液C3.紫外灯三、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将荧光光谱仪插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稳定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样品准备:取适量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分别倒入三个装有样品槽的石英瓶中。

3.仪器调试:将准备好的样品石英瓶放入荧光光谱仪样品槽中,调整仪器参数,确保光束与样品槽中的溶液垂直穿过。

4.实验步骤:(1)打开紫外灯,置于荧光光谱仪下方。

(2)调节荧光光谱仪的波长范围和积分时间。

(3)依次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放入荧光光谱仪样品槽中,测量各溶液的荧光光谱。

(4)记录并保存实验数据。

(5)关闭紫外灯、荧光光谱仪和电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分别放入荧光光谱仪中测量得到实验数据,观察并记录各样品的荧光光谱曲线和峰值。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1.不同溶液的荧光光谱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不同物质的荧光光谱特性不同。

2.溶液A、溶液B和溶液C的荧光峰分别位于不同波长的位置,说明它们在激发状态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存在差异。

3.通过对荧光光谱曲线的分析,可以推断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所含有的荧光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利用荧光光谱仪测量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的荧光光谱,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得出了不同溶液的荧光光谱特性存在差异的结论。

荧光光谱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等。

在以后的实验和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荧光光谱来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性,提高实验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分子光谱实验报告

分子光谱实验报告

分子光谱实验报告1. 引言分子光谱是研究分子结构和分子振动、转动等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

通过测量物质在各个波长下的吸收、散射或发射光谱,可以得到关于分子能级、分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等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光谱实验,学习光谱测量原理和方法,并利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2. 实验原理2.1 分子光谱的基本原理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分子能量是量子化的,通过吸收或发射辐射能量的方式来完成能级之间的转变。

分子在外界激发下,能级之间会发生跃迁,从而吸收或发射光谱。

根据吸收、散射或发射光谱的特点,可以了解分子的结构、振动和转动等特性。

2.2 分子光谱实验仪器本实验主要使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仪进行测量。

可见光谱仪通过对可见光的分光,得到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仪则通过对红外光的分光,得到物质在红外光波段下的吸收光谱。

2.3 分子光谱实验步骤1.样品的制备:将待测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测试溶液。

2.可见光谱仪实验步骤:–将一个未知浓度的样品溶液倒入样品池。

–打开可见光谱仪,调整工作波长范围和光强度。

–测量样品吸收光谱。

3.红外光谱仪实验步骤:–将样品涂在红外光谱仪的窗口上。

–打开红外光谱仪,调整工作波长范围和分辨率。

–测量样品吸收光谱。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可见光谱实验结果在可见光谱仪的测量中,我们选取了几个不同溶液样品,测量了它们在可见光波段下的吸收光谱。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情况,并根据波长对应的颜色,初步判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色素成分。

3.2 红外光谱实验结果在红外光谱仪的测量中,我们涂抹了样品在红外光谱仪的窗口上,测量了它们在红外波段下的吸收光谱。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在不同波数下的吸收情况,并通过对比基础物质的红外吸收峰位置,初步判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4. 结论通过本次分子光谱实验,我们学习了分子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使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测量。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Model report of 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编订:JinTai College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实验目的1.掌握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掌握分子荧光光度计分析物质的特征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

4.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

5.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

具有不饱和基团的基态分子经光照射后,价电子跃迁产生荧光,是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

(1)激发光谱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

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

荧光为光致发光,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定——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的光谱。

获得方法:先把第二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测定的λem不变,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照在荧光物质上,测定它的荧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x为横坐标所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从曲线上找出λex,,实际上选波长较长的高波长峰。

(2)发射光谱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分子荧光法测定罗丹明b的含量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法测定罗丹明b的含量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法测定罗丹明b的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罗丹明B在水中是强的荧光物质,并且在低浓度时,荧光强度与罗丹明B浓度呈正比:
I=kc
基此,测定一系列已如浓度的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然后以荧光强度对罗丹明B浓度作标准曲线,再测定未知浓度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把它代入标准曲线方程求出其浓度。

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RF-5301PC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200 mL的容量瓶12支,2 mL 的吸量管12支,250 mL烧杯12个。

2.试剂
1xl0*+gmL'的罗丹明B储备液。

三、实验步骤
1.标准溶液的配制
取11只200 mL的容量瓶分别加入1x104 g:mL'的罗丹明B储备
液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2.00 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绘制发射光谱
激发波长固定在556nm,在500-700nm范围内扫描荧光发射光谱。

3.绘制标准曲线
荧光发射波长固定在640nm处,从发射光谱上取系列标准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

4.未知试样的测定
在标准系列溶液同样条件下,测定未知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

5.绘制荧光强度Ir对罗丹明B溶液浓度c的标准曲线,并由标准曲线求算未知试样的浓度。

天然荧光物质实验报告(3篇)

天然荧光物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天然荧光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2. 了解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物质鉴定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天然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进行初步分析。

二、实验原理荧光光谱是研究物质分子在光激发下发光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当物质分子吸收光子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随后电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释放出能量较低的光子,即荧光。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别描述了激发光波长和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天然荧光物质样品(如萤石、磷矿石等)。

2. 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

仪器:1. 荧光光谱仪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 离心机4. 恒温水浴锅5. 玻璃器皿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将天然荧光物质样品研磨成粉末,过筛后备用。

- 将粉末样品用乙醇或甲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激发光谱测定:- 将荧光光谱仪的激发光波长从200nm至8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

- 在固定发射波长下,记录不同激发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

3. 发射光谱测定:- 将荧光光谱仪的发射光波长从200nm至8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

- 在固定激发光波长下,记录不同发射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

4. 数据处理:- 将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数据导入Origin软件,绘制光谱图。

- 对光谱图进行分析,确定天然荧光物质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激发光谱:- 样品的激发光谱呈现出明显的峰形,表明存在特定的激发波长。

- 通过对比标准物质的激发光谱,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成分。

2. 发射光谱:- 样品的发射光谱同样呈现出明显的峰形,表明存在特定的发射波长。

- 通过对比标准物质的发射光谱,可以进一步确认样品的成分。

3. 结果讨论:- 本实验成功提取和鉴定了天然荧光物质,并获得了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可以实现对天然荧光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荧光光谱法对天然荧光物质进行了提取和鉴定,成功获得了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荧光光谱法测定罗丹明b实验报告

荧光光谱法测定罗丹明b实验报告

荧光光谱法测定罗丹明b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掌握分子荧光光度计分析物质的特征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

4.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

5.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

具有不饱和基团的基态分子经光照射后,价电子跃迁产生荧光,是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

(1)激发光谱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

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

荧光为光致发光,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定——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的光谱。

获得方法:先把第二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测定的λem不变,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照在荧光物质上,测定它的荧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x为横坐标所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从曲线上找出λex,,实际上选波长较长的高波长峰。

(2)发射光谱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

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

发射光谱的获得方法:先把第一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激发的λex 不变,改变第二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扫描,测定它的发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m为横坐标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发射光谱;从曲线上找出最大的λem。

荧光分析实验报告

荧光分析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2实验报告一、目的要求1. 了解荧光光谱分析基本原理2. 掌握荧光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工作曲线法)3. 了解日本岛津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当被测物质受到光照后,被测物分子吸收了具有特征频率的辐射能,分子从基态上升到激发态,分子在较高能级的激发态时,它可能处于激发态中各种振动状态的一种。

然而由于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同类分子或其他分子的碰撞,而失去振动能级,降低至激发态时的最低振动能级,在此过程中并不发光。

但当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时,则以光的形式辐射出能量,所辐射出的光即是荧光。

当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不变,而记录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为荧光光谱。

若固定荧光最强处的荧光波长不变而改变激发光波长,记录荧光强度随激发光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为激发光谱。

当荧光物质分子受到光辐射后,不但产生荧光而且还将产生荧光分析中所不希望的瑞利散射光及其倍频光谱。

对于液体样品不但会产生瑞利散射光及其倍频光谱,还同时会产生拉曼光谱,这些光谱构成了对荧光光谱的干扰,在荧光光谱的测定和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中必须给以识别和消除。

(核黄素)在一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会发射出绿色荧光,根据荧光强度在一定维生素B2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用标准曲线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在线性良好的情况下,也可用浓度直接读出被测样品的浓度。

一般而言,所选择的激发光要有利于排除瑞利光谱和拉可曼光谱的干扰。

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激发灵敏度高的激发波长及合适的滤光片,对于维生素B2选择270nm的激发光,使用UV-35滤光片。

三.仪器与试剂准备1、仪器日本岛津RF—5301荧光分光光度计,液体样品架,UV—35截止型滤光片50ml容量瓶8个,100ml烧杯2个,洗瓶一个,玻璃棒二根,去离子水。

2、试剂A.1%的醋酸溶液B.维生素B2标准溶液:称出10.0mg维生素B2先溶于少量的1%的醋酸溶液,然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1%的醋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至阴暗处保存。

荧光分子实验报告(3篇)

荧光分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荧光分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4. 学习荧光分子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荧光分子是指那些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后,能够发射出不同波长光子的分子。

这种光致发光现象是由于分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再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能量而形成的。

荧光分子通常具有以下特性:1. 短寿命:荧光分子的激发态寿命通常在纳秒到微秒量级。

2. 选择性:荧光分子对激发光的波长和发射光的波长有较高的选择性。

3. 强度与浓度成正比:荧光强度与荧光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本实验使用荧光光谱仪测定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通过分析这些光谱,可以了解荧光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池、电子天平等。

2. 试剂:荧光分子样品、溶剂(如乙醇、水等)、标准荧光分子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荧光分子样品用溶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激发光谱测定:- 将样品池放入荧光光谱仪中,设定合适的激发波长范围。

- 逐步改变激发波长,记录样品的荧光强度。

- 绘制激发光谱图。

3. 发射光谱测定:- 在激发光谱测定完成后,固定激发波长。

- 逐步改变发射波长,记录样品的荧光强度。

- 绘制发射光谱图。

4. 数据处理:- 对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确定荧光分子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

- 计算荧光量子产率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激发光谱:实验得到的激发光谱显示,荧光分子的最大激发波长为λex = 365 nm。

2. 发射光谱:实验得到的发射光谱显示,荧光分子的最大发射波长为λem = 490 nm。

3. 荧光量子产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荧光分子的荧光量子产率为Φ =0.85。

六、讨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荧光分子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分析了其荧光特性。

实验名称荧光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荧光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分子荧光光度计基本原理和使用1 实验目的1.1掌握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1.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1.3掌握分子荧光光度计分析物质的特征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

2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基团的基态分子经光照后,价电子跃迁产生荧光,是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

激发光谱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

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

荧光为光致发光,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定。

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的光谱;获得方法:先把第二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测定的λem不变,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照在荧光物质上,测定它的荧光强度,以I 为纵坐标,λex为横坐标所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从曲线上找出λex,实际上选波长较长的高波长峰。

发射光谱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

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

发射光谱的获得方法:先把第一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激发的λex不变,改变第二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扫描,测定它的发光强度,以I 为纵坐标,λem为横坐标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发射光谱;从曲线上找出最大的λem。

3仪器材料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工作站F-2700(产地:日本)试剂:苯胺的乙醇溶液荧光分析仪器结构光源发出的紫外-可见光或者红外光经过激发单色器分光后,照到荧光池中的被测样品上,样品受到该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经发射单色器分光,由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相应电信号,再经放大器放大反馈进入转换单元,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相应数字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或打印机显示和记录被测样品谱图。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2.学会使用分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特性;3.理解荧光强度与浓度、溶剂极性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原理分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它通过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再测量荧光的强度与波长,利用荧光光谱图判断荧光分子的特性与类型。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是:在分子受到激发光的能量刺激后,分子内部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在激发态停留一段时间,最终回到基态时会发射出荧光光子。

荧光强度与溶液中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与溶剂极性、抗坐标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1.使用量筒测量所需溶液A的体积,加入荧光物质,并用石英量筒加入一定体积的乙腈稀释,制成荧光物质的溶液,并用紫外灯照射激发。

2.开启荧光测量仪器,调整光谱扫描参数和荧光强度测量参数,使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特性能够充分体现,同时保证荧光强度不过大或过小,影响实验结果。

3.使用荧光测量仪器进行光谱扫描和荧光强度测量,获得荧光光谱图,并使用荧光稳定性方法对荧光测量仪器进行校正。

4.将荧光光谱图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测量出荧光物质的浓度,并计算荧光量子产率等参数。

5.通过改变溶剂极性、浓度等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荧光强度与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以苯并咪唑(BMD)为荧光物质,在乙腈溶液中测定荧光光谱如下:根据测定值,在BMD浓度和荧光量子产率之间绘制标准曲线如下:通过该曲线可以获得不同浓度下的BMD的荧光量子产率,进而找到最优稀释倍数。

荧光强度与溶剂极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对于苯并咪唑(BMD)、苯基苯酚(PNP)和芘的荧光强度测定,分别在乙腈、乙醇和水三种溶剂中进行,最终得到的结果如下:荧光物质/溶剂乙腈乙醇水BMD 6.308 3.822 2.511PNP 3.566 1.045 0.766芘 3.842 1.764 0.311由表可知,荧光强度随着溶剂极性的升高而降低。

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实验4-1 荧光光谱【摘要】激发态分子返回基态而产生光辐射的跃迁,称为辐射跃迁,即荧光。

本实验利用RF-5301PC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2溶液的光谱特性。

固定激发光波长,扫描发射光波长,得到荧光发射光谱;固定发射光波长,扫描激发光波长,得到荧光激发光谱。

【关键词】荧光,光谱,激发,发射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

以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依据进行定量分析及以荧光光谱的形状和荧光峰对应的波长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

在荧光分析中,将荧光分为自然荧光和人工荧光,本实验所述荧光为自然荧光,即无须经过处理,当受到激发光照射时就能产生荧光的现象。

一、实验目的●理解并掌握荧光产生的机理。

●学会测定不同浓度物质溶液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荧光射光谱。

●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

1.产生过程(如图1)●光吸收:荧光物质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此时,荧光分子处于激发态。

●内转换: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由于内部的作用,以无辐射跃迁过渡到低的能级。

●外转换: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由于和溶剂以及其他分子的作用,以及能量转移,过渡到低的能级●荧光发射:如果不以内转换的方式回到基态,处于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将以辐射的方式回到基态,平均寿命约为10ns左右。

●系间转换: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

●振动驰豫:高振动能级至低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

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

图12.光谱特性⏹激发谱:固定测量波长(选最大发射波长),化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激发光谱:在发射波长必然的条件下,被测物吸收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转变图。
发射光谱:在激发波长必然的条件下,被测物发射的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的转变图。
各类物质均有其特点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因此,依照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能够对某种物质进行定性的测定。
四、荧光光谱仪的大体机构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步骤:
1. 制备样品:配置不同浓度维生素B2溶液: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
25μg/ml各10ml;
2.
样品的激发光谱特性:选择400nm激发波长,对样品照射,然后扫描荧光发射波长,检
测荧光发射峰值波长。然后将单色仪固定于峰值波长上,对激发波长进行扫描,取得激发光谱图像;
荧光为光致发光,适合的激发光波长需依照激发光谱确信——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转变的光谱;取得方式:先把第二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测定的?em不变,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照在荧光物质上,测定它的荧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ex为横坐标所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从曲线上找出?ex,事实上选波长较长的高波长峰。
XX00
S1 / R1 (CPS / MicroAmps)
150000
100000
50000
0Wavelength (nm)
400000
S1 / R1 (CPS / MicroAmps)
300000
XX00
100000
Wavelength (nm)
400000
荧光黄/水体系 第二次发射光谱S1 / R1 (CPS / MicroAmps)
具有特殊的荧光量子产额和荧光光谱
三、 实验内容和装置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荧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实验内容:测定荧光黄/水体系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首先根据已知的激发波长(如果未知,则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以最大吸收波长为激发波长)测定发射光谱,得到最大发射波长;然后根据最大发射波长测定激发光谱,得到最大激发波长;然后在根据最大激发波长测定测定发射光谱;根据所得数据,用origin软件做出光谱图。

三、实验原理:某些物质吸收光子后,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经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辐射,此即光致发光。

光致发光现象分荧光、磷光两种,分别对应单重激发态、三重激发态的辐射跃迁过程。

本实验为荧光光谱的测定。

激发光谱:在发射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吸收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图。

发射光谱:在激发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发射的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的变化图。

各种物质均有其特征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因此,根据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可以对某种物质进行定性的测定。

四、荧光光谱仪的基本机构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吸收池光源检测器单色器信号显示系统单色器截去所有的激发光和散射光只允许荧光通过激发光通过4505005506006507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S 1 / R 1 (C P S / M i c r o A m p s )Wavelength (nm)S1 / R1固定激发波长473nm荧光黄/水体系 第一次发射光谱25030035040045050055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S 1 / R 1 (C P S / M i c r o A m p s )Wavelength (nm)S1 / R1固定发射波长511nm荧光黄/水体系 第一次激发光谱5005506006507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S 1 / R 1 (C P S / M i c r o A m p s )Wavelength (nm)S1 / R1固定激发波长489nm荧光黄/水体系 第二次发射光谱。

分子信标分析实验报告

分子信标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子信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分子信标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分子信标在特定条件下对目标分子的识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是一种用于检测目标分子存在的荧光探针。

当分子信标与目标分子结合时,其荧光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量检测。

本实验采用荧光光谱法对分子信标进行检测,通过比较荧光强度变化,判断目标分子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试剂:分子信标探针、荧光标记的目标分子、荧光标记的无关分子、缓冲溶液等。

2. 仪器: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溶液:将分子信标探针、荧光标记的目标分子、荧光标记的无关分子分别溶解于缓冲溶液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2. 设置实验组:取一定量的分子信标探针溶液,加入荧光标记的目标分子溶液,充分混合均匀,置于荧光光谱仪样品池中。

3. 对照组设置:取一定量的分子信标探针溶液,加入荧光标记的无关分子溶液,充分混合均匀,置于荧光光谱仪样品池中。

4. 激发荧光:将样品池置于荧光光谱仪中,设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记录样品的荧光强度。

5. 结果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荧光强度变化,判断目标分子的存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目标分子与分子信标探针发生了特异性结合,导致荧光强度增加。

2. 通过改变目标分子的浓度,发现荧光强度与目标分子浓度呈正相关,验证了分子信标在特定条件下对目标分子的识别能力。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荧光光谱法对分子信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子信标在特定条件下对目标分子具有识别能力。

该实验为分子信标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避免样品污染,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

2. 在操作荧光光谱仪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
Model report of 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编订:JinTai College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掌握分子荧光光度计分析物质的特征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

4.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

5.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
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

具有不饱和基团的基态分子经光照射后,价电子跃迁产
生荧光,是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
基态S0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

(1)激发光谱
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

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

荧光为光致发光,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定——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的光谱。

获得方法:先把第二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测定的λem不变,改变第一单色
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照在荧光物质上,测定它的荧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x为横坐标所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从曲线上找出λex,,实际上选波长较长的高波长峰。

(2)发射光谱
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

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

发射光谱的获得方法:先把第一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激发的λex不变,改变第二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扫描,测定它的发光强度,以I为纵坐标,λem 为横坐标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发射光谱;从曲线上找出最大的λem。

(3)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用强度为I0的入射光,照射到液池内的荧光物质时,产生荧光,荧光强度If用仪器测得,在荧光浓度很稀(A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