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
知识点一老子
1.时代与称谓:春秋后期的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观点: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3.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著作:老子的学说被后人整理成《道德经》一书。
相关链接
《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亦称《老子》《老子五千文》。但从书的思想内容和涉及的某些问题来看,该书大约编定于战国初期,基本上保留了老子的主要思想。全书五千余字,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故称《道德经》。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因此又称《德道经》。道经侧重讲哲学,德经侧重讲政治和军事。《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和无为。关于“道”,老子把它描述得很神秘。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说白了,道是一种无形无迹,但又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不仅先天地生,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而且是一切变化的总门。老子曾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意谓“自然而然”,即没有一个主宰者使其如此,而是自己如此,道遵循的是自然而然的规律。老子说这些话的背景和意图是什么呢?我们说老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攻城略地,杀人盈野成为社会常态。而老子认为这一切都不符合“正道”。他是希望通过自然而然的“道”,把统治者引出称雄争霸的迷境,把普通百姓从兵连祸结中解放出来。因此,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他希望清静无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关键是要符合规律。
知识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核心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相关链接
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仁”包含了一切美德,它是“礼”的根本内涵,是伦理道德观念的基本依据,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孔子提出“仁”的概念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发展的状况。春秋时代,一方面是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力发展了,私田扩大了,因此产生一个新问题:如何使对生产失去兴趣的劳动者不再逃离,安心生产,以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周天子势力衰微,争霸战争不断,这一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主张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平稳地过渡到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因此,当他的学生问他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说“爱人”。这两个字的意义十分重大。“爱人”对劳动者来说,就是统治者应当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对统治者来说,就是要做到“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私心,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
3.治国主张
(1)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2)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4.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2)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3)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5.文化成就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6.深远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思维拓展
如何评价孔子?为什么这样评价他?
1.评价: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原因:因为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并创立了儒家学派。
知识点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相关链接
墨家学派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宗旨的半学术、半军事化的团体。在行为上,他们吃苦耐劳,行侠仗义,在紧要关头,皆能赴汤蹈火,不计个人得失。墨家学派在理论上,主要提倡的是“兼爱”“非攻”。“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学派贯穿始终的判断标准。在墨子或墨家学派看来,“亏人自利”是一切社会祸患的最后根源,不是正道,是“别”道,只有“兼相爱,交相利”才是拯救社会,使人类走上幸福生活之路的良方妙药。所以,墨子特别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除此之外,墨子还主张“尚贤”,要求国君不分等级,举用贤才,反对“骨肉之亲”和“无故富贵”。墨家学派之所以在战国时期成为与儒家不相上下的“显学”,这与其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普遍愿望有关。
(2)儒家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相关链接
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发挥了孔子的学说,以“义”为理论核心,提倡性善说,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政治上主张行“王道”“仁政”。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他倡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行“霸道”的社会,具体体现在用军事、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孟子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因此提出了“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