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复习:专题22 种群与群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22种群与群落
考点1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19.(2013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19.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A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1∶1,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会越高;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出生率会降低;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20.(2013浙江会考,30,2分)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00年种群自然增长率最大
B.1920年种群的个体总数最多
C.1940年种群的性比率一定为1∶1
D.1960年种群年龄结构呈稳定型
20.答案A种群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图可知,1900年种群自然增长率最大,A正确;1940年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个体总数达到最大值,B错误;1940年种群的性比率不一定为1∶1,C错误;1960年之后种群数量还在减少,1960年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D错误。
21.(2013浙江会考,13,2分)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5只;第二次捕获38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则该鼠群的种群数量估计值为()
A.45只
B.83只
C.98只
D.114只
21.答案D设该鼠群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45/X=15/38,计算得出X=114,D正确。
22.(2012浙江会考,25,2分)下列表示4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其中种群密度将增大的是()
答案A A 种群的生殖前期个体比例大于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结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A 正确;B 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将基本稳定,B 错误;C、D 种群的生殖后期个体比例大于生殖前期,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将减小,C、D 错误。
23.(2012浙江会考,12,2分)如图为黄猩猩果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其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
B.173
C.346
D.40023.答案C 据题图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增长,其环境容纳量(K 值)略小于350,故C 正确。
24.(2011浙江会考,27,1分)如图是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 2时甲种群个体数量一定大于乙种群
B.t 3开始甲种群出现环境阻力
C.t 4开始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D.t 5时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D 图中曲线反映的是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无法判断t 2时甲种群个体数量是否大于乙种群,A
错误;t 1~t 3期间甲种群均存在环境阻力,B 错误;t 4~t 5期间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仍呈增长型,C 错误;t 5时乙种群
增长速率略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正确。
25.(2011浙江会考,19,1分)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与死亡率
C.年龄结构
D.性比率答案B 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的个体数量,A 错误;出生率与死亡率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B 正确;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错误;性比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D 错误。
5.(2015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 值约为120000个
答案D 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故增长缓慢,在接近K 值时,种内斗争加剧,增长速率变小,A 错误;在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S”形增长,不适用“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B 错误;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 错误;由图知,K 值为12×1000×10=120000(个),D 正确。考点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9.(2013浙江会考,2,2分)下列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A.砍伐后的森林开始的演替
B.火灾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C.弃耕后的农田开始的演替
D.没有生物定居过的裸岩开始的演替
9.答案D 砍伐后的森林、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后的农田开始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A、B、C 错误;没有生物定居过的裸岩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D 正确。
10.(2012浙江会考,10,2分)一个牧场里下列生物的集合体,能构成群落的是(
)A.所有动物的集合体 B.所有植物的集合体
C.所有动植物的集合体
D.所有生物的集合体10.答案
D 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一个牧场里所有生物的集合体能构成群落,D 正
确。11.(2012浙江会考,15,2分)影响森林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食物
B.光强度
C.温度
D.O
浓度
2
答案A影响森林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A正确。
12.(2011浙江会考,5,1分)群落的季节变化很明显,如冬季来临时多数变温动物会进入冬眠,这反映了群落具有()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
D.分层现象
答案C群落的季节变化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C正确。
4.(2017江苏单科,24,3分)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D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的特点。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三北防护林,其营养结构复杂性强于三北防护林,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B正确;由于不知道两只猛禽是否是同一个物种,因此不能判断两只猛禽的关系,C错误;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可反映种群分布特点,而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5.(2016课标全国Ⅱ,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