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目标:1、让学生娱乐中讨论研究出同类项的定义并掌握同类项的定义;2、会根据定义识别同类项,并运用同类项解决相关问题;3、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含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放在一起,如在商店的物品摆放上,水果、蔬菜的分类;我们书桌中文具的摆放上,书本、文具的分类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在我们数学当中,对于数字或者字母,我们该如何分类呢?(预习反馈)有八只大公鸡,每只身上都标有一个单项式,你能根据这些单项式的特征将这些大公鸡分到不同的窝棚里吗?(无论你用几个窝棚)8n -7a2b 3ab2 2a2b5b2a2 5n 3a2b2 -ab2其实,在多项式的各个项中,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项归为一类。

合作探究思考:3x2y-4xy2-3+5x2y+2xy2+5在此多项式当中,哪些项可以归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小组质疑、新知探究):(一)每个窝棚中的的单项式所含字母有何特点?相同字母的指数呢?多项式中归为一类的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二)同类项的概念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注意:①两个相同:(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两者缺一不可;②两个无关:(1)与系数大小无关;(2)与它们所含相同字母的顺序无关.③所有的常数项也是同类项二、巩固练习: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⑴ab 与3ab ⑵ 2a 2b 2与ab 2 ⑷2a 与2ab ⑹53与b 32.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523123--++-x y y x (2) (先由学生分析,同类项下面画同一种标记,再板书)三、拓展提升:例1:K 取何值时,y x y x k 23-与是同类项?分析:要使y x y x k 23-与是同类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例2:2a k+1b m-2与3a 3b 2是同类项,求k,m 的值?四、变式引申3(5) 2.14-与1(3)32xy yx -与2222233123yx xy xy y x -+-例:当m、n为何值时,3x2m y4与-x2y2n是同类项?五、小结导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六、课后作业课本P113习题3.4 2,3题。

数学教案-同类项

数学教案-同类项

数学教案-同类项数学教案-同类项教学设计例如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2.理解:理解同类项可以合并.3.应用:会合并同类项,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才能训练点通过例题的讲解与训练,使学生纯熟进展同类项的合并.〔三〕德育浸透点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同类项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四〕美育浸透点通过合并同类项,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出数学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2.学生学法:练习→同类项→练习稳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2.难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中所含字母一样,且一样字母的次数一样的含义.3.疑点:同类项与同次项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老师出示探究性练习,学生从练____找简洁方法,得出同类项概念,老师出示稳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求多项式的值,其中,.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老师巡视,然后指定一个直接代入求值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解:当,时,.师提出问题:在上述的运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做简单些?学生活动:根据学生板演,可发现,在上述解题的运算过程中,几次计算的值,因此可把看成一个整体,先计算的值后,再做整体代入,根据学生表达的老师做相应板书:解:当,时,.当时,.师:通过上面的计算,根据乘法对加法分配律,你又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简单些?学生活动:根据定律的提出,学生很快发现如下解法.师:根据你的发现,能否找到解上述题目更简单的方法.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找出简单方法的小组可推选代表发言.学生能发现,在中,是的值,-3,2,-3是原多项式各项的系数,所以原式,再代入、的值,计算更简单.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加以归纳并指出:这三项可以合并成一项.【教法说明】老师先提出问题,因前面学习了求代数式的值,学生可直接代入求得,接着老师提出,你通过求值发现了什么?怎样更简捷的求值呢?引导学生做一步步的深化探究,使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可合并成一项,可合并成一项吗?学生活动:同桌同学进展讨论,看哪桌首先得出结论,然后找首先得出结论的一个学生答复,另一个学生可以做补充.老师归纳:可合并成一项,因为它们三项中都含、两个字母,并且的指数都是2,的指数都是1.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字母局部代表同一个数;而那么不能合并,因它们两项中,虽都含一个字母,但第一项的指数是2,而第二项的指数是1,两项中同一个字母的指数不一样,字母局部不能代表同一个数,所以不能合并.能合并处理,我们把,是同类项,小组讨论,什么是同类项?选学生代表发言,再互相进展更正补充.老师归纳:所含字母一样,并且一样字母的指数也一样的项是同类项,而-3,2不含字母,但也能合并成一项-1,因为它们也是同类项.[板书]【教法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做练习,先发现了同类项的特点,然后归纳得到同类项的概念,这种认识规律符合从详细到抽象的一般认识规律.稳固练习:〔出示投影2〕1.〔口答〕以下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1〕与;〔2〕与;〔3〕与;〔4〕-12与120;〔5〕与;〔6〕与;〔7〕与;〔8〕与;〔9〕与;〔10〕与;2.能不能说:“两个单项式的次数一样,所含字母也一样,它们就是同类项”?举例说明.学生活动:由学生抢答,对答复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同组同学给予补充.【教法说明】同类项的概念是重点,对同类项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为此在得出同类项的概念之后,安排学生做此组练习题,可以更深化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并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下面让学生说出是与不是同类项的原因,对培养学生分析^p 才能,大有好处.师:通过上述实例及对练习的解答,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只要多项式中有同类项,就可以把它合并成一项,这种运算过程,叫做合并同类项.[板书]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师提出问题:是怎样合并同类项的?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找学生答复.说的不全面、不严密时可再找其他的同学做补充.师归纳:当学生答复全面后强调,合并同类项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的过程,在系数相加时,不要遗漏符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变.[板书]合并同类项法那么:同类项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教法说明】通过让学生做上面的实例,学生对怎样合并同类项的问题已有较深化的印象,但还不能用完好的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时老师就积极引导,让学生动脑考虑,总结发现法那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例1 〔出示投影3〕合并以下各式的同类项〔1〕;〔2〕;学生活动:老师不给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评判.变式训练:把例1的两个式子分别加上两项为〔出示投影4〕〔1〕;〔2〕.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互相交换打分,学生答复正确答案,并评出优胜小组.【教法说明】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完成例1是没什么困难的,而在完成例1的变式训练题时,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了,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换评判打分,可以及时反应学生对该局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做好调节回授工作.例2 〔出示投影5〕合并以下多项式的同类项〔1〕;〔2〕.学生活动:此多项式项数较多,先让学生观察,找出同类项,指定学生答复.师:在属于同类项的下面标上记号.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模拟老师的做法标出〔2〕题的同类项,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评定,然后老师边引导边板演出〔1〕题较标准的解题格式,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待板演完毕,让学生模拟〔1〕题老师板书的格式,一个学生在前面板演〔2〕题的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随后师生共同订正.师提出:在上述例题中,已合并同类项的多项式,还有没有同类项?〔2〕题中的没有同类项,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该怎么办?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选代表答复:经过合并同类项后的多项式不存在同类项,在合并同类项时某项没有同类项要把它照抄下来.【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对例2的解答,老师让学生自我探究求知,促使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解题方法.例3〔出示投影6〕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学生活动:学生有理解例2的根底,老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同时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此题.然后,师生一起给两个学生的解答给予肯定或更正.师提出问题:通过例3的完成,我们发现合并同类项后的式子是单项式,为什么?假设把上面多项式变式为,合并同类项后得什么?学生活动:同桌的同学先进展讨论,然后找学生答复老师提出的问题.【教法说明】例3的解答完成可以放后让学生做,学生一般能正确完成,但学生不注意每一步运算的根据,学生完成后,老师提出为什么?学生可能答复困难,这时老师要引导观察总结.其实是因为,系数相加后为,而零乘以任何数等于0,而0加上一个数仍得这个数,因此0可不写,只写出单项式.而变式后的多项式,合并后就为0;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这个要写0.〔三〕尝试反应,稳固练习〔出示投影7〕1.〔口答〕合并以下各式的同类项〔1〕;〔2〕;〔3〕;〔4〕.2.以下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指出错在哪里?〔1〕;〔2〕;〔3〕;〔4〕;〔5〕;〔6〕.3.合并以下各式的同类项〔1〕;〔2〕;〔3〕;〔4〕.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可按座位顺序解答,也可抢答,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不许同桌商量,完成后互相打分.【教法说明】1、2题学生口答,特别是第2题,不但要答复对与否,还要指出错在哪里,可训练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然后2题中错的再改正,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3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打分评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应,以便做好回授调节.〔四〕变式训练,培养才能〔出示投影8〕1.把,各当作一个因式,合并各式中的同类项:〔1〕;〔2〕;〔3〕.2.合并同类项〔,是正整数〕〔1〕;〔2〕;〔3〕.3.假设与是同类项,那么,.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二、三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解题过程,然后再让别的学生到前面给黑板上完成的情况打分,并把错误的改正确,老师做简捷的评判.【教法说明】1题是把上面题目中一个字母变式为两个字母的代数和;2题各项的指数由数字指数变式为字母指数.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3题是在学生能判断几项是否是同类项的根底上变式为两项是同类项,那么指数满足的条件,通过此题训练,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才能.〔五〕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法那么,如今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本节的内容.1.合并同类项法那么:〔1〕同类项:所含字母一样,且一样字母的指数也一样的项.〔2〕怎样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后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2.合并同类项后的结果仍是整式,但不能再有同类项.3.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可以逐步体会到.八、随堂练习1.判断题〔1〕和是同类项〔〕〔2〕和不是同类项〔〕〔3〕和是同类项〔〕〔4〕〔〕〔5〕〔〕〔6〕〔〕〔7〕〔〕〔8〕〔〕2.合并同类项〔1〕;〔2〕;〔3〕.3.假如和是同类项,求多项式的值.九、布置作业〔一〕必做题:第156页A组4.〔二〕补充题:假如和是同类项,那么,.十、板书设计数学教案-同类项。

七年级数学上册《同类项》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同类项》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采用情境引入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他们对同类项的兴趣。
1.创设情境:以购物为例,向学生展示两个购物清单,其中一个清单上的商品价格用同类项表示,另一个则没有。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购物时,是否注意过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这两种清单有什么不同?”
1.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乘除法则等基础知识,为本章节学习同类项奠定了基础;
2.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代数式的认识相对较少,对同类项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同类项知识运用其中,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同类项在生活中的应用;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和组织。
3.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反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强调同类项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4.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同类项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涵盖同类项的定义、识别和合并法则。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审题、规范书写,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同类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的方式,自主探究同类项的定义和合并法则;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将同类项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案)人教数学七上2.2同类项

(教案)人教数学七上2.2同类项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及其应用;2. 从具体情境中学会识别同类项;3. 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环境下培养解题能力与合作意识.2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有理数的运算及运算律,代数式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学生对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应该有浓厚的主动探索的意识。

也就是说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的知识基础学生已大体上具备。

2.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很有限,他们在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欠缺,3重点难点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对其概念进行应用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思考一:观察屏幕,数一数硬币,一共有多少钱?活动2【活动】发现新知【思考二】:有八只小白兔,每只身上都标有一个单项式,你能根据这些单项式的特征将这些小白兔分到不同的房间里吗?观察并讨论:1.每一组单项式所含字母有何特点?2.相同字母的指数有何特点?归纳得出:同类项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两同”【游戏互动】:“找朋友”:屏幕上给出多个单项式,找出同类项“朋友”,进行分组讨论,得出:“两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与单项式系数无关;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自由回答:说出单项式与没有找到朋友的单项式做朋友。

【思考三】写出一个含字母a、b、c的五次单项式,并考虑:所含字母相同,次数也相同的单项式一定是同类项吗?为什么?活动3【练习】新知应用1.同类项的判断2.根据同类项定义求相关字母的值3.检测目标(相关习题)活动4【活动】小结小组讨论整合并汇报:本堂课你收获了什么?1.定义:同类项的概念2.判定:口诀“两同两无关”3.思想:分类思想、整体思想4、思考:合并同类项活动5【作业】课后思考提升1.用不同的下划线标出导案上所给多项式标出其中的同类项;2.思考导案巩固拓展部分所给的两个多项式中存在中哪种特别的同类项?3.思考:确定多项式中的同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理解、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感悟、体验归类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判断、创新精神及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合并项的法则进行运算难点: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让学生看大屏幕,观察超市货物、药店药品的摆放,并回答这样摆放的根据是什么?有什么好处?(多媒体展示)2、问题:如果有一罐硬币(分别为一角、五角、一元的),你会如何去数呢?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同类项观察下列单项式,能否根据某些相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果能分类,请试着分一分,并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8n -7a2b 3ab2 2a2b 6xy 5n -3xy -ab2小组讨论,交流发言同学们继续观察,单项式所含字母的个数及对应字母的指数上看,能不能把同学们刚才的分类进一步划分。

8n,5n -7a2b,2a2b 3ab2 ,-ab2 6xy,-3xy我们把上述分类的单项式,叫同类项。

(板书课题)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

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注意:1.“两相同”:(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两者缺一不可2.“两无关”:(1)与系数无关(2)与所含字母的顺序无关3.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例1 (1)在6xy-3x2-4x2y-5yx2+x2中没有同类项的项是 .(2)如果2a2b n+1与-4a m b3是同类项,则m= , n= .(二)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例2. 合并下式中的同类项.22224323.a b ab a b +--+ 解:原式2222(43)2(3)a a ab b b =--++ 22(43)2(31)a ab b =--++2224.a ab b =-+ 总结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一找,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不同类的同类项用不同的标记标出;二移,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将不同类的同类项集中到不同的括号内; 三并,将同一括号内的同类项相加即可.三、练一练:合并同类项:(1)6x +2x 2-3x +x 2+1;(2)-3ab +7-2a 2-9ab -3.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

同类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同类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同类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同类项的合并方法;2.能够应用同类项的合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同类项的定义;2.同类项的判断方法;3.同类项的合并方法;4.应用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同类项的判断方法;2.同类项的合并方法。

四、教学难点同类项的合并方法的灵活应用。

五、教学方法1.案例式引导;2.理论归纳式讲解;3.实验式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并简述同类项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对于同类项的兴趣。

2. 引导实验(10分钟)通过列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同类项的合并规律。

3. 理论归纳(20分钟)在学生掌握同类项的合并方法后,通过引导学生对合并方法进行总结,系统化的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4. 案例应用(20分钟)通过同类项的案例应用,让学生加强实际应用的能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应用,如超市打折,让学生运用同类项的知识计算优惠价格。

5. 独立作业(15分钟)布置相应的同类项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应用能力。

6. 课堂反馈(5分钟)通过让学生上台解题,让学生彼此之间交流,纠错,弥补不足,总结同类项的学习内容,梳理过程和思路。

七、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自做练习,课堂测验;2.课后做作业,检测学生对同类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八、板书设计同类项的概念同类项的合并法则九、学情分析同类项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需要学生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能力。

在教学中应尽量联系实际,让学生将概念融会贯通,在练习中加强实际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4.2.2 合并同类项的应用》教学设计

《4.2.2 合并同类项的应用》教学设计

4.2 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化简求值面的性质符号,再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将分类后的同类项结合在一起);(3)合并. 2.类比探究,学习新知【探究1】已知代数式5a 2-5a +4-3a 2+6a -5.(1)将a =13直接代入代数式中求值. (2)先合并同类项,再将a =13代入求值. 比较上面的两种解法,哪种方法更简单? 【师生活动】可以让同学上台验算这两种方法. 【探究2】某学校校园的总体规划图(单位:m)如图所示.(1)用代数式表示该校的土地面积是多少; (2)如果a =120,b =60,计算该校的土地面积是多少. 【师生活动】根据题意列代数式,然后解决问题.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例1】当x =1,y =32时,求多项式3xy 2-5xy +0.5x 2y -3xy 2- 4.5x 2y 的值.解:3xy 2 - 5xy +0.5x 2y - 3xy 2 - 4.5x 2y =-5xy -4x 2y. 当x =1,y =32时,原式= - 5×1×32 - 4×12×32=-272.【例2】某学校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同学参观革命老区西柏坡.七年级租用45座大巴车x 辆,60座大巴车y 辆;八年级租用60座大巴车x 辆,30座中巴车y 辆(以上三种车型,座位均不含司机).当每辆车恰好坐满时: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1.多项式中合并同类项的步骤:①找出同类项做出标记;②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将多项式的同类项结合;③运用分配律合并同类项;④按同一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2.先合并同类项再求值,可以简化多项式的求值.3.利用代数式求值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数量单位的统一和取值的实际意义.6.布置作业课本P143练习1-2题,P144习题A组第1-2题.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课后练习巩固,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计算能力和做题效率.板书设计同类项的化简求值概念1、回顾合并同类项法则应用2、例题1、例题2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后反思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为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自主总结出同类项化简求值的步骤,使其具有成就感,并采取变式练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1《同类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1《同类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2.2.1《同类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同类项》一节单列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2节《同类项》,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而这一节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学生曾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

另外,在第五章学生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掌握了多项式的项、项的系数、次数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这一课时的内容。

而本节内容《同类项》一方面正是为学习整式的加减作知识准备,另一方面通过经历探索同类项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类思想。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解决困难,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我从以下六个步骤组织教学活动:实例引入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识别同类项→探求合并同类项法则→利用法则合并同类项→课堂小结→课堂检测。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能准确的判断同类项,正确的合并同类项。

数学思考:1、通过“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归纳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从中接受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解决问题:1.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能准确判断同类项。

2.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同类项概念。

3、经历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通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组织,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及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同类项概念与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突破难点的方法:由乘法分配律的逆用,以逆向思维突破难点.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二、教学过程。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同类项的判别方法,能够准确地合并同类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教学难点准确识别同类项和正确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代数式,如 5x,3x,2x²,-4x²,7,-3 等。

(2)提问:在这些代数式中,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2、讲授新课(1)同类项的概念通过对上述代数式的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 5x 和 3x 都含有字母 x,并且 x 的指数都是 1;2x²和-4x²都含有字母 x²。

从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强调:同类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含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同类项的判别给出一些代数式,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同类项。

如:8x 和 9y,2ab 和5ab,3x²y 和-2x²y,6 和-8 等。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同类项的判别方法。

(3)合并同类项①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②举例说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如:3x + 5x =(3 + 5)x = 8x2x² 4x²=(2 4)x²=-2x²强调:合并同类项时,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合并同类项的步骤①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②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③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同类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同类项的概念。

2. 能够在算式中正确识别和运用同类项。

3. 能够解决涉及同类项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 同类项的定义和特点。

2. 同类项的识别和整理。

3. 同类项在代数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同类项的抽象概念。

2. 识别和整理含有同类项的算式。

3. 运用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同类项的定义和示例。

2. 准备涉及同类项的算式和问题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概念 (约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并给出几个简单的例子。

解释同类项是指具有相同的字母部分和相同的指数部分的项。

Step 2: 同类项的特点 (约10分钟)教师详细解释同类项的特点,包括字母部分相同、指数部分相同以及系数可以不同。

通过一些示例来加深学生对同类项的理解。

Step 3: 识别和整理同类项 (约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含有同类项的算式,要求学生识别和整理出所有的同类项。

引导学生注意识别字母部分和指数部分,并灵活运用整理的方法。

Step 4: 同类项的运算 (约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同类项在代数运算中的应用,包括同类项的相加减和乘法。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巩固运算的规则。

Step 5: 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约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同类项的知识进行求解。

指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并使用同类项进行简化和运算。

Step 6: 总结和归纳 (约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同类项的概念、特点和运算规则。

强调同类项在代数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Step 7: 练习与拓展 (约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识别和整理同类项的练习。

同时,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同类项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Step 8: 小结与反思 (约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同类项》 教学设计

《同类项》 教学设计

3.4《同类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会判断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

3.经历由生活情境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学习同类项的必要性,通过探究归纳概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单项式是否为同类项教学难点:会应用同类项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超市水果摆放图片。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请仔细观察超市里的水果摆放有什么特点?生: 看起来非常有序师:对,为什么非常有序,因为把同类的水果摆放到了一起。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明确学习同类项的必要性)。

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存在,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进行合并,使得生活更加方便,那么,同学们,在数学中也有分类吗?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类项二、探究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会判断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问题一:把下列单项式进行分类,并说明你分类的依据8n -2 1005.0x2y学生尝试分类,-2和100是常数项归为一类,其他都含有字母,再观察发现8n和5n 还有另外两组,不仅所含字母形同,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让学生初步感知。

拿出有代表性的一组和进一步观察,探究它们具有的共同的结构特征,容易发现,所含字母相同,都含有x和y,且x的指数都是2,y的指数都是3,即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概括归纳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特殊的-2和100这样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强调同类项的要点: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先由简单的单项式尝试分类,说明理由,然后拿出一组有代表性的单项式进一步探究结构特点,归纳共有的特征,总结得到概念)三、巩固应用问题一,辨析判断同类项,总结口诀问题二,应用同类项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习题1辨析是否是同类项,归纳要点,总结口诀,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习题2由已知同类项求未知字母,练习对概念的应用,提高运用能力)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讲解(回顾知识要点,复习检测,使学生对本节微课自己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刁翎中学张英群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同类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来汇报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整式的运算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继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及“一次式”等简单的代数知识后,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有关代数式的运算等内容的重要开端。

而本节课的内容“合并同类项”又是整式运算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重、难点分析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难点:多字母同类项的判别与合并关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的两个特征,合并同类项法则就是系数法则3.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使同学理解同类项的意义,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会合并同类项,利用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初一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根据这一特点,为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法,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整合课程、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体现创新意识。

通过比一比、想一想、赛一赛等多种形式的游戏使他们积极动眼、动脑、动口,从而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本节课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储钱罐)金灿灿的储钱罐里装了许多硬币,谁能帮老师查出硬币到底有多少钱?这里老师准备三袋硬币找三名同学查。

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查的快的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容易,从而引发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情景。

同类项教学设计方案

同类项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同类项的合并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同类项的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同类项的概念2. 同类项的合并法则3. 同类项的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法则。

2. 教学难点:同类项的合并和运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1辆自行车、2辆自行车、3辆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提出问题: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例子都是关于自行车的数量,属于同一类事物。

(二)同类项的概念1. 教师讲解同类项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巩固同类项的概念。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

(三)同类项的合并法则1. 教师讲解同类项的合并法则,并举例说明。

2. 学生练习同类项的合并,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同类项的运算1. 教师讲解同类项的运算,并举例说明。

2. 学生练习同类项的运算,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同类项的概念、合并法则和运算。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六)布置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同类项例子,并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同类项概念、合并法则和运算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同类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沟通、协作能力。

整式的加减——同类项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整式的加减——同类项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同类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并且能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 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根据“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标准判断同类项,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师生活动1:同学们观察超市的物品、药店的药品摆放都有什么特点?生:把所有的货品都是摆放在一起的,所有的药品也是摆放在一起的。

设计意图: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出发,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和期望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验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师生活动2:想知道老师家的存钱罐里有多少钱,为了更快速的完成这项任务,首先你会怎么做呢?生:按照面值进行分类,然后再统计出金额多少。

师:在生活中经常把各种事物进行分类,比如垃圾分类等等,这就是数学里面的分类思想,在数学领域,我们也要学会分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给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进行分类,初步感知“同类”的概念,体现了新教材中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思想,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理解概念2abc请同学根据卡片上的内容给卡片找“朋友”,并和找到的“朋友”连接在一起。

生总结所有连在一起的式子的共同特点:所含字母都是相同的,相同字母的指数也是相同的。

由此可以得到同类项的定义,同时提醒: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设计意图:由分类引出同类项的概念,顺理成章。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识别同类项的特征,为合并同类项做准备。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运用新知师生活动1:判断下列哪些是同类项(1)2x2y−3x2y(2)4abc5ab (3)−4pq6pq(4)93根据上面的判断,总结出判断同类项两个判定条件:“两同”、“两不管”,两同指的是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两不管值的是系数和字母的顺序不管,并举例说明,如5xyz与−6yzx也是同类项师生活动2:下列哪一组里的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A. 6a2b3,−3a3b2B. 6abcd,−3abcdeC. abp,2abqD. xy,−πxy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以幽默的形式,视频播放讲解过程设计意图:1、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类项”教学设计
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卢志华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2、能力目标
经历概念引出过程,尝试发现、分类等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激励的人文素养。

【学习重点】同类项的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学习难点】同类项的概念的应用
【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把一些实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再利用类比方法把一些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这个概念,通过练习、游戏、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更清楚理解同类项。

【学习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
把下面这些实物的塑料模型进行分类:
蛋筒 草莓 棒冰 菠萝 萝卜香蕉 白菜 菜椒
(以上分类由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演示,尝试按种类、颜色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二、导入新课
1、观察下列各单项式,把你认为相同类型的式子归在一起,写在一条横线上。

y x 28, 2mn -, a 5, y x 2-, 2
7mn , 83, a 9, 32xy -, 0, 24.0mn , 9
52
a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教师巡视后把不同的分类方法用投影仪演示。


2、请同学观察归为一类的式子,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请学生说出各自的分类标准,并且肯定每一位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

) 通过特征的讲述,选择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作为研究对象,并称它们为同类项。

板书课题:同类项
板书:由学生归纳得出的同类项概念以及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可设问同类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让学生归纳总结。


3、展开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 与3mx 是同类项。

( )
(2)2ab 与-5ab 是同类项。

( )
(3)y x 2
3与32
yx -是同类项。

( ) (4)25ab 与c ab 22-是同类项。

( )
(5)23与32是同类项。

( )
(这组判断题能使学生清楚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其中第(3)题满足同类项的条件,只要运用乘法交换律即可;第(5)题两个都是常数项属于同类项,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单看指数不同,误认为不是同类项。


3、游戏:
要求: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

要求出题的同学尽可能使自己的题目与众不同。

(可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经验,从而揭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三、应用举例:
例1、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2y+1+3y-2x-5
(2)233232
22
2yx xy xy y x -+- 解:(1)3x 与-2x 是同类项,
-2y 与3y 是同类项
1与-5是同类项。

(2)y x 2
3与232
yx -是同类项, 2
2xy -与32
xy 是同类项。

例2、k 取何值时,y x k 3与y x 2-是同类项?
解:当k=2时,y x k 3与y x 2-是同类项
(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两个例题的解答,例1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由教师标出不同的下划线,并运用投影仪打出书面解答,为合并同类项作准备。

例2让学生明确同类项中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四、巩固练习:
(1)请写出3ab2c3的一个同类项,你能写出多少个?它本身是自己的同类项吗?
(2)k 取何值时,k y x 323-与624y x 是同类项?
(本题是课本练习题,可让学生在课本上解答,再请学生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五、反馈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4与2
1-是同类项。

( ) (2)32与2a 是同类项。

( )
(3)323n m 与23m n -是同类项。

( )
(4)3mn 与3mnp 是同类项。

( )
(5)b a 23与23ab 不是同类项。

( )
2、选择题:
(1)已知49x 与n nx 3是同类项,则n 等于 ( )
A. 2
B. 4
C. 2或4
D. 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①2abc 和-3ab 是同类项;②-501和3
8是同类项;③52x 和25x 是同类项;④2)(5y x -和2)(3y x --可以看作同类项。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用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检查其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六、课堂小结: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在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会写一个单项式的同类项,会判断同类项。

2、这堂课运用到分类思想和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学习同类项的用途是为了简化多项式,为下一课的合并同类项打下基础。

(让学生进行小结,师生进行补充。


七、布置作业:
1、见课本,略
2、思考:若把(s+t )、(s-t )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1)6
4)(353t s t s t s t s -++---+ (2)t s t s t s t s t s -+-----+-22)(8)(5)(3)(2
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课始以实物进行分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概念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2、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3、注重能力的培养。

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既训练语言表达,又培养归纳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发展发散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