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辩证思想的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辩证思想的渗透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我们辩证的有力工具和表达形式。数学中充满矛盾、蕴含哲理,因此运用辩证思想在解决数学

问题时,往往会带来新的生机,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辩证思想思维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7-0116-02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中充满着矛盾,也含有极其丰富的辩

证因素。在数学解题中,若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矛盾,揭示联系,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恰当、合理地进行思维转换,常常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解题带来新的生机,甚至使问题绝处逢生,柳暗花明。这对激活学生的思维,

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极为重要的有效

途径。

一正与反

解决数学问题时,一般总是从条件出发按照习惯的思维模式,进行正面的、

顺向的思考,这对解决大多数问题是有效的,而对某些问题,若一味地进行正面

顺向思考,思维往往会受阻,此时,若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采取“正难则反”

的辩证思想策略,就可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解得:,所以符合题意的a 的取值范围是。

二进与退

对一个数学问题直接下手有困难时,可利用“以退求进”的思想,把复杂的问

题退到最简单、最原始的地方,把这个简单原始的问题想通了、看透了、钻深了,不仅可以进,还可以达到质的飞跃。

例2,(七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上册)如果一条流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10

台机床在工作,我们要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1 使这10 台机床到供应站P 的距离

总和最小,这个零件供应站应该在何处呢?分析:先把问题“退”到比较简单的情形。见图1,如果流水线上有2 台机床时,很明显设在A1 和A2之间的任何地方

都行,反正甲和乙所走的距离之和总是从A1 到A2 的距离。

见图2,如果流水线上有3 台机床时,不难判断,供应站设在A2 处最合适,

因为此时P 到各处距离之和恰好为A1 到A3 的距离。

如果流水线上4 台机床,P 应设在何处?有5 台机床呢?更一般地,有几台

机床时,P 应设在何处?不难得出,当n=4 时,P 应设在第2 台与第3 台之间的

任何地方,当n=5 时,P 应设在第3台位置。一般地,如果n 为

偶数,P 应设在第2n台和第2n+1 台之间的任何地方;如果n 为奇数,P 应设在

第2n +1 台的位置。故当n=10 时,P 应设在第5台和第6 台之间的任何地方。

三动与静

动和静(定)是事物状态表现的两个侧面,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它们相互

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求解“运动型”问题时,若善于“动”中觅“静”,以静制动;或者,用动的观点处理静的数量和形态,即以动求静,可使问题向有

利于解决的方向转化。

例3,见图3,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A、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运动,

试求动点C 到原点O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利用动静互化法,把动点C 视为

定点而把定点O 视为动点,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坐标轴在运动。由于∠AOB=90º,故原点O 应在AB 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故当直线OC 经过以AB 直径的圆的圆心

O 时,线段OC 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OC 最大值等于,OC的最小值为。

四数与形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及它们的联系与转化是数学

研究的永恒主题。在解题中若从数、形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既充分发挥形

的直观性,又注重数的严谨性,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4,(2009 年巴中市中考题)见图4,抛物线与x 轴交于A、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求征△OAC∽△OCB。分析:如果先求点A、B、C 的坐标,计算线

段长度,可以列出比例式,再证明相似,但其中的运算量比较大。以下解法借助

于韦达定理,直接就能找到比例线段。

设A(x1,0),B(x2,0)则x1·x2=-1。

OA=-x1,OB=x2,则OA·OB=1。

又C(0,-1)故OC=1。

∴OC2=OA·OB,∠AOC=∠BOC=90º。

∴△OAC∽△OCB。

五等与不等

等与不等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等”可推出“不等”,反之,“不等”也可导出“相等”。根据题设中的信息适时进行“等”与“不等”的机智转化,可打开解题通道,使问题获解。

例5,a、b、c 是三个正整数,它们满足条件a<b<c,而且,求a、b、c 的值。

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我们有固定的方法可循,而解

这类问题(三元分式程)就不行了,怎么办?靠充分利用条件,一步一步地把结

果逼出来。由于正整数a 最小,不妨先确定a 值,为此,可令a=1,2,3......进

行检验。显然,a≠1,否则有。这与b,c 是正数矛盾,如果a≥3,则又有,这又

与条件矛盾,故,因为b<c,所以b<4,又b>a=2,故b=3,则c=6。

六主与次

主与次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主可转化为次,反之,次也可

导出主。

七虚与实

虚与实相承,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尤其是在解题中,尤显审题之重要,否

则极易出错。

分析:很容易想到设y=x2+3x,用换元法求出y1=1,y2=-3。果真如此吗?事实上x2+3x=-3 没有实数根,只有虚数根。

八有限与无限

客观世界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体,我们既可以通过无限确定有限,也可以借

助有限来把握无限。

另外,如“数学归纳法”、欧几里得对“素数有无穷多个”的证明、数到极限的“ε-N”定义等都是由有限把握无限的极好例证,这些无限总体的有限个体、无限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