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4eaaa3aeaad1f346933fee.png)
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方法一、第一阶段:按摩与被动运动。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
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二、第二阶段: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
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
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三、第三阶段: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
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以帮助恢复。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下进行,有下列常用项目:(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
(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
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
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4)进食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
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练习自口进食。
仍用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无呛咳或返流时,方可去掉鼻饲管。
脑梗塞后的认知功能康复和训练
![脑梗塞后的认知功能康复和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cb1f2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7.png)
脑梗塞后的认知功能康复和训练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损害是脑梗塞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方面的下降。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这些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康复和训练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一、认知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认知功能康复和训练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和改善。
以下是认知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认知损害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康复方法和训练内容。
2. 渐进性:康复训练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进行。
患者在不断练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提高难度,以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3. 多元化:认知功能康复不应仅仅依靠某一种特定的训练方法。
而是应综合运用多种康复手段,如语言训练、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使患者得到全面的认知功能训练。
二、认知功能康复的方法认知功能康复涵盖了多个方面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认知功能康复方法:1. 记忆训练:针对患者的记忆力下降问题,可以通过各种记忆训练来加强记忆能力。
例如,通过记忆卡片游戏、数字顺序练习等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
2. 注意力训练:注意力下降是脑梗塞后常见的问题之一。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注意力训练,如关注力转移练习、集中力维持练习等,以提高注意力水平。
3. 执行功能训练:脑梗塞后,患者的执行功能(如计划和组织能力)可能受损。
通过执行功能训练,例如时间管理、任务安排等,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执行功能,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4. 语言和沟通训练:脑梗塞后,患者的语言和沟通能力也可能受到损害。
通过语言和沟通训练,如语音和发音练习、表达能力训练等,可以促进患者的语言恢复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三、认知功能康复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认知功能康复和训练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个别差异:不同的患者在康复和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个别差异。
脑梗塞康复训练计划
![脑梗塞康复训练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7210d1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e.png)
脑梗塞康复训练计划引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病发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脑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脑梗塞康复训练的计划,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一、认识脑梗塞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堵塞造成的脑部缺血,导致脑细胞缺氧、死亡。
脑梗塞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二、康复训练目标康复训练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恢复肢体功能、改善语言障碍、提高认知能力等。
三、康复训练计划1. 肢体功能恢复训练- 运动康复:通过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康复器械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等。
- 日常生活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脸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语言障碍改善训练- 言语康复:通过语言治疗和语言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练习、语言理解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等。
-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听力障碍,提高听觉感知能力。
3.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 认知康复:通过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认知功能。
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问题解决训练等。
- 日常智力训练:通过解谜游戏、数学计算等智力训练,帮助患者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心理支持和社交训练- 心理辅导:针对脑梗塞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 社交训练:通过社交活动和交流训练,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社交能力。
四、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定制:康复训练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因人而异。
2. 渐进式训练:康复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3. 定期评估:康复训练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4. 持之以恒:康复训练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脑梗塞后的认知功能恢复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脑梗塞后的认知功能恢复康复训练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ce5809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9.png)
脑梗塞后的认知功能恢复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后果往往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为了帮助脑梗塞患者恢复正常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脑梗塞后认知功能恢复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康复方法。
一、认知功能与脑梗塞后康复训练的关系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脑细胞受损甚至死亡的疾病。
脑梗塞后,患者常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
因此,脑梗塞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技巧来帮助患者恢复失去或受损的认知功能的方法。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重复性训练、生活技能训练、认知刺激等方式促进大脑神经回路的再造,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认知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大脑神经再生:康复训练可以刺激和促进大脑的神经连接再生,帮助患者恢复丧失的认知功能。
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提高自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3. 预防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在生活中出现各种意外和事故。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脑梗塞后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1. 认知刺激训练:通过游戏、智力题等活动刺激大脑,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2. 记忆力训练:通过记忆力训练游戏,如卡片翻牌、数字顺序记忆等,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
3. 注意力训练:通过练习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数独、拼图等,帮助患者增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 日常生活训练: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掌握自理能力,如洗衣、做饭等。
5. 社交交往训练:通过参与社区活动、与他人交流等方式,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交环境,提高社交能力。
四、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与挑战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与效果评估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与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df84f90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4.png)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与效果评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也是引起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治疗脑梗塞的过程中,康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探讨脑梗塞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效果评估。
一、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1. 功能训练在康复治疗中,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重塑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形体能力。
在功能训练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包括日常生活技能、康复运动等。
2.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脑梗塞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锻炼肌肉、恢复运动神经途径、改善病人的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和日常活动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练习手指灵活、抓握能力等,满足不同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3. 认知训练脑梗塞常常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这些都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在认知训练中,需要通过相关的认知改善训练,针对不同方面的认知障碍进行培训,包括注意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
4. 心理训练脑梗塞病人通常会伴随情绪不稳定,包括焦虑、抑郁等,这会给康复训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康复治疗中也需要进行心理训练,从情绪调节、压力缓解等方面入手,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增强康复意识和信心。
二、脑梗塞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为了更准确的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估。
目前主要常见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日常表现评估日常表现评估主要是从生活方面入手,评估患者的各项日常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包括如厕、梳洗、穿衣、吃饭等方面的表现。
2. 运动功能评估运动功能评估主要包括步态、协调等方面,通过对神经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来判断患者的身体恢复程度。
3. 心理状态评估心理状态评估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情绪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
![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2f3a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a.png)
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脑梗塞是指脑血管发生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造成神经细胞缺血和坏死。
对于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药物治疗:脑梗塞发生后,应尽快予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脑血管扩张剂等。
其中,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再次发生血栓形成;脑血管扩张剂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血液供应来改善脑血流。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热疗和理疗等。
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协调能力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脑部供血。
热疗和理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和疼痛。
3.言语和吞咽康复:脑梗塞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言语和吞咽困难。
因此,言语和吞咽康复十分重要。
言语康复可以通过语音顺畅性训练和语音明确性训练等方法来改善发音和流利度。
吞咽康复包括肌力训练、姿势调整和营养指导等,旨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防止吞咽困难。
5.营养治疗:脑梗塞患者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常见的营养治疗方法包括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矿物质的饮食,以及适量的液体和纤维素摄入。
此外,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还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
6.日常生活习惯改善:脑梗塞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合理膳食等。
戒烟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限制饮酒可以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功能;合理膳食可以提供均衡的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总之,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具体的康复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行个体化定制。
脑梗塞后的运动障碍与康复训练
![脑梗塞后的运动障碍与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3ef69a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6.png)
脑梗塞后的运动障碍与康复训练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是导致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脑梗塞则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之一。
脑梗塞后的运动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康复训练在脑梗塞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脑梗塞后的运动障碍以及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
一、脑梗塞后的运动障碍表现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的脑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的。
当脑梗塞发生在运动中枢区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
这些运动障碍可以包括肢体无力、肢体僵硬、肢体运动不协调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经历平衡障碍、语言障碍和认知功能受损等。
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旨在通过运动、物理疗法和认知疗法等手段来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受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并促进神经传导。
此外,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改善语言和认知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三、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术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其中一种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是物理疗法,它可以通过运动和特定的技术来增强受影响肌肉的功能。
这包括推拿、牵引和热疗等技术。
另一种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是认知疗法,它通过训练患者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康复训练还可以包括言语疗法、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
四、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患者和康复治疗师共同遵守。
首先,康复训练需要持续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应尽可能积极参与。
其次,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以确保最佳效果。
此外,患者和治疗师应保持良好的沟通,随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治疗方法。
最后,患者应遵从康复治疗师的建议,并注意个人的身体状况变化。
五、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对于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和监测患者康复进展至关重要。
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与效果评估
![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与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c08fe0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7.png)
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与效果评估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
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
节1: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康复措施来恢复患者的功能,包括运动、语言、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康复。
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旨在通过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常见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器械、日常生活动作模拟训练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步行、坐立、坐卧转换等活动能力。
2. 语言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主要针对脑梗塞后患者出现的语言障碍,包括失语、语言不流利等问题。
常见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语言治疗、语言理解训练、言语流畅性训练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言语交流能力,恢复正常沟通能力。
3. 认知康复训练认知康复训练着重恢复脑梗塞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力、计算能力等。
常见的认知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认知训练游戏、注意力练习、记忆训练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节2:脑梗塞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脑梗塞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是为了了解患者康复训练的实际效果,并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常用的脑梗塞康复训练效果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通过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来确定康复训练的效果。
常见的功能评估工具有巴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Barthel Index)和脑卒中障碍评估量表(NIHSS)等。
这些评估工具能够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2. 体力评估体力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情况。
常用的体力评估方法包括握力测试、肌肉力量评估等。
这些评估方法能够了解患者的体力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强度和方式。
3. 语言评估语言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
脑梗病人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病人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f5410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5.png)
脑梗病人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病人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
1. 力量训练:采取步行训练、肢体主动和被动牵拉训练、器械训练、有氧训练、共济失调训练等方法,来提高病人患侧肢体的力量。
2. 关节活动度训练:脑梗病人的偏瘫侧肢体很容易出现关节粘连,从而导致关节活动度的减少,会影响日后的功能锻炼和生活能力。
对卧床不起的病人,可由其家人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做曲伸和伸膝、弯手指等动作,避免关节僵硬。
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的搀扶下,坐在板凳上做踢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的活动。
3. 生活能力训练:包括锻炼病人吃饭、个人卫生、穿衣、洗澡、上厕所等。
必要时可应用生活辅助器具,如带圈套的筷子、有吸盘固定的碗和盘,四脚手杖和助行器等,训练病人进行简单的家务活动。
如果病人有言语功能的障碍,也可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此外,根据评估结果,还可以为病人制订个性化康复方案。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肩关节复位后辅以肌内效贴,并加以外周关节绷带加压固定、肩托保护等方式进行上肢康复。
采用站立架以及臀桥、卷腹等方式强化核心肌群,激活躯干的反应力以及柔韧性进行躯干康复。
采用下肢机器人以及振动训练,
强化本体感觉,输入正确步行模式,提高左下肢负重能力,激活自身姿势调节等进行下肢康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b2d0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2.png)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方法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脑血管堵塞引起的相关症状。
康复治疗是脑梗塞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在脑梗塞发生后尽早开始,早期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
治疗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神经功能康复包括感觉、运动、平衡和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提高受损的神经功能。
如物理治疗、功能锻炼、言语康复、认知训练等。
2.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脑梗塞患者常常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肌张力异常、肢体协调障碍等。
康复治疗通过肢体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协调和运动能力。
如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康复器械使用等。
3. 语言和沟通康复:脑梗塞患者常常伴有语言障碍,如失语、语言流利性障碍等。
康复治疗通过言语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认知功能康复:脑梗塞患者常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下降等。
康复治疗通过认知训练、记忆训练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认知功能。
5. 心理康复:脑梗塞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和生活改变,常常伴有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康复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6. 社交康复:脑梗塞患者常常由于受到疾病的限制,导致社交活动减少,与社会脱离。
康复治疗通过社交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改善社交能力。
7. 药物治疗:脑梗塞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抗凝药物等。
药物治疗可以预防脑梗塞的复发,控制相关症状。
总之,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由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最大限度的功能和生活质量,重建患者的社会角色,提供生活上的支持和指导。
脑梗后遗症的康复方法如何进行有效康复训练
![脑梗后遗症的康复方法如何进行有效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e4ea5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e.png)
脑梗后遗症的康复方法如何进行有效康复训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塞患者的生存率不断提高。
然而,许多脑梗塞患者往往无法完全康复,并留下一些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这些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如何对脑梗后遗症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知康复训练认知障碍是脑梗塞后遗症的常见表现之一,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行为及语言等方面。
在认知康复训练中,康复师会利用各种认知训练方法,通过训练患者的大脑来增强其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该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记忆训练:记忆是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训练方法包括联想法、记忆术和音乐辅助记忆等。
2. 注视训练:通过练习注视不同类型的图形和图案来提高患者的视觉感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
3. 认知练习:通过进行思维游戏、问题解决游戏和推理训练等活动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康复物理疗法肢体瘫痪是脑梗塞后遗症常见的表现之一。
因此,物理疗法是治疗这种后遗症的基本方法之一。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和技术进行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训练:通过一定的运动训练,重新激活患者的受损神经,促进康复,提高其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2. 静电刺激术:可以帮助恢复神经功能,促进肌肉收缩,起到治疗肢体瘫痪的作用。
3. 整体治疗: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按摩以及热敷等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三、言语康复训练言语障碍是脑梗塞后遗症的另一常见表现。
在言语康复训练中,康复师会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语言交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正常对话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是通过正常对话的方式进行的,通常需要有专业的治疗师提供指导。
治疗师会通过对患者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进行不断的测试和评估,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脑梗塞患者肢体康复锻炼方法
![脑梗塞患者肢体康复锻炼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efffde10a6f524ccbf85c9.png)
脑梗塞患者肢体康复锻炼方法脑梗塞在中老年群体中非常多见,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主要包含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后者比较多见,同时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是因为脑部血管阻塞而导致血液流入大脑受限,引起脑部组织受损。
脑梗死具有不同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可分为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等类型,而最为常见的病因以脑血栓为主,在所有脑梗死患者中这种病因发病占比约为50%以上。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脑血栓,也成为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目前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式,但想要提高患者预后,还得在治疗的同时配合医疗干预,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康复训练方式脑梗塞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的肢体残废率,使患者在治疗完成后能够快速获得良好的社会转归。
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间就需要开展合理的康复训练。
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医务人员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帮助患者练习翻身、站立和走路的活动,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后续的康复治疗。
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就容易导致患者的四肢关节出现挛缩变形的情况,对于患者日后的功能训练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导致残疾。
所以在患者卧床休养时,患者肢体需要时刻保持稳定的功能位,同时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需要保持敬礼位,使患者的肘部与胸部齐平,拇指需指向患者的鼻子。
而患者肘关节屈曲保持90度左右,患者的腕关节背身控制在35~40度,患者手指需要轻度弯曲,并且将关节伸直,患者的腿部外侧可采用沙袋或软垫抵住,避免患者出现下肢外展外旋的情况。
患者的膝关节需要保持伸直位,避免出现屈曲畸形,保持患者的足小区与大小腿呈90度状态,避免患者出现足下垂。
一旦患者病情稳定且脑出血状况平稳后,医务人员需要将工作重点放置在患者的肢体关节活动上面,可采用关节的被动活动来避免患者出现姿势性萎缩,有目的且有步骤的对患者的关节做好被动的屈曲和旋转活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计划,可以鼓励患者采取自行活动的肢体帮助,若不能自行活动,则需要对肢体进行运动训练,使患者在卧床期间也能够做好自身的活动操作,但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过90度,避免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明显。
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计划
![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96909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e.png)
脑梗塞后的康复训练计划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它往往会导致很多生命长期的影响,包括肢体残疾、言语和认知能力下降、抑郁和焦虑等等。
然而,当患者及其家人意识到患者发生梗塞后,康复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就显得极为重要。
康复计划的第一步是早期治疗。
在发病后的前几个小时内,最好能够立刻给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部受损程度。
在病情稳定之后,就可以开始康复训练了。
康复训练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尽量使其恢复到最初病前状态。
训练计划应该是个性化的,因为每个患者的康复需求和现状都不同。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康复计划建议:肢体训练对于肢体受损的患者,肢体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经常进行康复性肢体训练可以提高肢体受损区域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最终促进肢体功能的改善。
通过进行正确的肢体训练,患者可以改善和维护其身体姿势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言语/语言训练大约一半的脑梗塞患者会受到语音/语言障碍的影响。
问题包括失语、口齿不清、词汇使用不当、理解能力下降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言语/语言训练进行改善。
该训练可以增强病人的发音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言语流畅性。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说话练习、听力理解练习、词汇练习等等。
认知训练脑梗塞后出现认知障碍是经常出现的情况之一。
这包括失去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和决策能力不佳等等。
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和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训练可以包括记忆练习、思维训练、决策训练、工作记忆训练等等。
康复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和需求,特别是患者在康复阶段应遵循全面的康复计划,这包括定期的复诊、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恰当和健康饮食、减少压力和适度的体力活动等等。
以上的所有康复计划建议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脑梗塞后的恢复和改善其长期生活质量。
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锻炼
![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锻炼](https://img.taocdn.com/s3/m/10c86d1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a.png)
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脑梗塞的发生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80%左右。
脑梗塞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极高的致死率,还在于脑梗塞的后遗症,脑梗塞会给患者留下许多后遗症,例如四肢功能退化和语言功能障碍等,其中瘫痪是后遗症中经常出现的。
脑梗塞大多时候会影响到神经系统,造成患者瘫痪,不仅在生理上给患者带来了困难,在心理上也对患者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和自杀等现象。
有研究表明,早期的康复锻炼治疗对于脑梗塞偏瘫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将围绕肢体锻炼、大脑锻炼和心理康复这三个方面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进行有关介绍。
一、肢体锻炼的方法。
其一是训练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
正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在床上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不仅可以预防褥疮的发生,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四肢活动的功能。
当患者处于仰卧时,可以引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外展、外旋等动作,可以预防肩关节挛缩和畸形。
当患者位于侧卧位的时候,需要引导患者展开肘关节,向后旋转前臂,保持膝关节轻度屈曲,从而防止偏瘫一侧受压。
其二是引导患者在生命体征保持平衡后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首先引导患者进行被动活动,让患者借助外力来活动身体,然后再安排患者参与到主动活动中,能够自主完成相关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放平心态,不能操之过急。
被动运动是指轻柔缓慢的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例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保持每天约4-5次的频率即可,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主动运动是指患者能够自主的活动,同样是遵循先易后难的规律,例如患者可以先从手指活动开始,再逐渐过渡到下肢以及全身。
其三是对患者进行坐位、站立和行走的训练。
坐位训练指的是当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得平和稳定的时候,可以在床上放好坐垫,训练患者使用健侧肢体支撑患侧肢体坐下,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防止患者受伤。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方法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af97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c.png)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方法脑梗塞是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脑动脉阻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引起。
康复训练在脑梗塞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个关于脑梗塞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方法。
1.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脑梗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因此,康复训练计划中应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洗脸、刷牙、穿衣、吃饭、如厕等。
训练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自理能力,并鼓励患者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去。
2. 肢体功能训练脑梗塞往往会导致患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减弱患侧肢体的力量和协调性。
康复训练计划中应包括肢体功能的训练,如主动、被动、抗阻、协同训练等。
通过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肢体的力量和协调性。
3. 语言和认知训练脑梗塞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语言和认知障碍,如失语、理解困难、记忆力减退等。
康复训练中应包括语言和认知的训练,如言语训练、理解能力训练、记忆力训练等。
通过日常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语言和认知能力。
4. 平衡和步态训练脑梗塞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平衡和步态障碍,如走路不稳或摔倒的风险增加。
康复训练中应包括平衡和步态的训练,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站立训练等。
通过不断地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和步态功能。
5. 功能电刺激训练功能电刺激训练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传导和恢复功能的方法。
在康复训练中,可以使用功能电刺激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例如,可以使用电刺激仪对患瘫肢体进行电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
6. 情绪和心理支持脑梗塞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康复训练中应给予患者情绪和心理的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康复教育等。
通过提供情绪和心理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脑梗塞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方法是多方面的,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和认知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功能电刺激训练以及情绪和心理支持。
脑梗后遗症恢复方法
![脑梗后遗症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2ea9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2.png)
脑梗后遗症恢复方法
脑梗后遗症是指在脑梗塞发作后,由于缺血导致的神经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各种身体和认知功能障碍。
针对脑梗后遗症的恢复,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
1. 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是恢复脑梗后遗症的重要手段。
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疗法、职业治疗等,旨在通过刺激受损区域周围的神经组织,帮助其重新建立功能。
2. 生活方式改变: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有效减少脑梗后遗症的风险和加速恢复。
例如,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3. 饮食调整:均衡饮食对脑梗后遗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建议食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同时减少饱和脂肪和盐的摄入。
4. 进行认知训练:脑梗后遗症患者常常出现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障碍。
通过进行认知训练,如解谜游戏、语言练习、数学计算等,有助于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
5. 心理支持:脑梗后遗症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等心理问题。
寻求心理支持和定期咨询,如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脑梗后遗症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并且每个患者的恢复情况可能不同。
一定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度的恢复训练,并持之以恒,以促进最佳的康复效果。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6f8a9c84254b35eefd34aa.png)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一、基础训练1、坐位平衡训练: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
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
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意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
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4、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
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
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5、使用轮椅训练: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6、改乘动作训练: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
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
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二、日常生活训练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
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由院内到院外,逐步扩大;训练方法有:1、垫操:让患者在垫子上学习如何来去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及起床、上下床等;2、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3、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修面;上厕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带手表、开灯、打电话、戴眼镜等;4、旅行活动:上下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
脑梗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3b49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7.png)
脑梗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床上翻身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训练,可以改善肌肉紧张和疼痛,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2. 患肢部位的主动与被动训练:包括手指屈伸、屈曲肘关节、接物、梳头、漱口、换衣等动作。
这些动作可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增强肌肉力量,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3. 步行训练: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步行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提高行走能力。
4. 语言训练:通过简单的舌头伸缩工作和句子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提高交流能力。
5. 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包括抓握、松开、移动手指等动作,可以训练手部肌肉和灵活性,提高手部功能。
6. 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可以通过保持坐立的姿势平衡,训练站立和行走能力,同时也能够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防止出现平衡障碍的情况。
7. 桥式运动:患者可以在仰卧位时将双腿伸直,然后用力将头部和肩部向上抬,再放下,能够训练患者的上肢、下肢以及手部的运动,同时也能够训练患者的手部功能。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要注意力度要均匀,避免过度训练,以免引起不适症状。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与方法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3285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a.png)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与方法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脑梗塞会导致脑部的供血减少或中断,引发神经细胞损伤,进而影响患者的运动、语言和认知功能。
为了尽早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梗塞康复训练与方法。
一、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梗塞康复的基础,旨在帮助患者通过运动和理疗手段恢复受损的肢体功能。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1. 运动训练:通过进行各类肢体运动,如走路、举重等,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
2. 拉伸训练:采用主动或被动的方法进行肌肉和关节的拉伸,以增加关节活动度。
3. 功能性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如独立穿衣、洗脸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技能。
二、语言和认知训练脑梗塞常常会导致语言和认知障碍,因此语言和认知训练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语言和认知训练方法:1. 语言训练:通过朗读、听写等活动,提高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
同时,音韵训练和口腔肌肉锻炼也是重要的一环。
2. 认知训练:通过记忆、注意力和问题解决等训练,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这些训练可以采用各种脑力游戏、拼图和解密活动等形式。
三、辅助器具使用辅助器具在脑梗塞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辅助器具:1. 步行器:对于行走困难的患者,步行器可以提供支撑和平衡,帮助恢复步行能力。
2. 手杖:手杖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维持平衡,减少跌倒风险。
3. 语言助听器: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语言助听器可以提供音频帮助,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发音。
四、心理支持脑梗塞带来的生理和认知障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了重大影响。
因此,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康复团队应该包括心理咨询师,帮助患者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困惑和抑郁情绪。
心理支持可以包括个人咨询、康复支持小组以及学习应对技巧等。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康复过程,增强康复效果。
脑梗下肢功能训练计划
![脑梗下肢功能训练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c057bb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f.png)
脑梗下肢功能训练计划
一、目标:
1. 改善下肢肌力,恢复下肢功能。
2. 改善肌肉平衡力,节约运动。
3. 建立正确的步态与立位基础。
二、训练时间:每天训练30-40分钟,每周进行3-5次。
三、训练方法:
1. 下肢动作训练:蹲下动作、单腿站立、跨步动作等,每次10-15次,2-3组。
2. 下肢肌力训练:脚掌为地,踮起足尖、踩踏等动作,每次10-15次,2-3组。
3. 肢体协调训练:前后交叉步行、横向蹦跳、后仰走等,每组10-15米,2-3组。
4. 平衡感与步态训练:单腿立直站定、跨越障碍物等,每组保持10-30秒,2-3组。
5. 生活动作练习:以楼梯行走、爬上爬下为主,每组5-10次,2-3组。
6. 伸展锻炼:腿部肌肉群进行动态和静态伸展,每肌群保持10-30秒,1-2组。
7. 呼吸训练:进行有节奏的深呼吸,帮助肌肉纾解疲劳。
8. 健康教育:强调恢复期注意事项,培养正确的复健意识。
九、评估方法:通过肢体活动范围、肌力评定表、检测等手段定期评估效果。
根据病情进行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
一、基础训练
1、坐位平衡训练:
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
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
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
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
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意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
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训练:
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
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
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
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
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
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
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二、日常生活训练
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
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由院内到院外,逐步扩大;训练方法有:
1、垫操:让患者在垫子上学习如何来去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及起床、上下床等;
2、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
3、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修面;上厕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带手表、开灯、打电话、戴眼镜等;
4、旅行活动:上下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
总的目的是促使肢体恢复或达到生活自理;
三、作业疗法
对于年轻、病情轻、残留症状也轻的,经作业疗法,使其尽可能回到社会,参加一定的工作。
包括:保持和扩大生活能力,增强肌力和肌肉的耐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巧性,培养集中力,提高心理功能,进行原职业内容训练等。
一、正确认识疾病,急性盆腔炎应积极彻底治疗,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气滞而影响康复和加重病情。
和病人及家属共同探讨适合个人的治疗方案取得家人的理解和帮助,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二、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根据身体情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舞蹈等增强体质。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炎症扩散。
三、坚持经期、产后、流产后的卫生保健,经期勤换经垫及内裤,并用温水清洗外阴,每日2日,经期及月经未净禁性生活、盆浴及游泳,以防感染。
四、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另设专用盆,毛巾、袜子、内裤要分开洗,毛巾、内裤用开水烫,并在阳光暴晒6小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避免不洁性交及滥交,丈夫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六、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用蜂蜜冲水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七、外阴瘙痒者,勿用手指搔抓,以防感染。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疗效确切,坚持按医嘱采用中药治疗、物理治疗、抗生素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常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消除病灶。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包块增大者、或脓肿破裂者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可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手术范围是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全面考虑而定,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
九、加强营养,根据不同体质,加强饮食调护:饮食宜以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鸡蛋及各种新鲜蔬菜,可多食健脾利湿之品,如淮山、白果、莲子、茨实、薏米等,急性盆腔炎发热期宜多饮水,可喝西瓜汁或绿豆汤、鲜果汁;气滞血瘀者可用益母草、红糖煎水服;忌辛辣、煎炸、燥热、刺激之品,炎症期间忌食鱼、虾、蟹等海腥食物。
十、中药服法:病情殆危的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湿热瘀结的患者,中药汤剂可每日二剂,宜饭后偏凉服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的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