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件14 控制与控制过程
合集下载
第14章 控制过程《管理学原理》
![第14章 控制过程《管理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dba57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8.png)
管理学原理
第14章
14.1 控制的基本要素
14.1.1 控制的本质
1)什么是控制 • 控制作为科学的概念,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方向
发展。而管理活动中的控制,主要是监督活动过程,并纠正偏差,以确保组 织计划完成。控制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含义:即控制与目的紧密相连;控制能 够监督和纠偏;控制是一个过程。 • 管理专家斯蒂芬·P.罗宾斯提出设计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见表14-1 。
表14-2
四种库存与控制方法
类型
目的
控制方法
原材料库存 提供生产需要的材料 Nhomakorabea模具与系统采购
在制品库存 将制造过程划分为可管理的阶段
车间管理控制系统
按照顾客要求提供产品,实现大批量、高效率
制成品库存
高级制造规划系统
的生产
在途库存
产品分销
运输和分销控制系 统
14.4.3 审计控制
1) 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的主要方法有: (1)审计检查方法。 (2)审计调查法。 (3)审计分析法。 (4)抽样审计法。
14.2.2 衡量实际绩效
2)衡量绩效的有效性 • 在实践中,绩效衡量不仅仅是收集信息,然后进行比较这么简
单,还必须使绩效的衡量更有效,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管理者服 务。但如何提高衡量工作的有效性呢?以下提供几点建议: • (1)利用预警指标。 • (2)确定衡量频度。 • (3)及时处置衡量结果。 • (4)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14.4.2 作业控制
1) 成本控制 • 成本控制是指使用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制定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相关责任等实现对组织 活动有效控制的目的的管理活动与过程。 • 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制定控制标准。一般组织可 以采用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第14章
14.1 控制的基本要素
14.1.1 控制的本质
1)什么是控制 • 控制作为科学的概念,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方向
发展。而管理活动中的控制,主要是监督活动过程,并纠正偏差,以确保组 织计划完成。控制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含义:即控制与目的紧密相连;控制能 够监督和纠偏;控制是一个过程。 • 管理专家斯蒂芬·P.罗宾斯提出设计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见表14-1 。
表14-2
四种库存与控制方法
类型
目的
控制方法
原材料库存 提供生产需要的材料 Nhomakorabea模具与系统采购
在制品库存 将制造过程划分为可管理的阶段
车间管理控制系统
按照顾客要求提供产品,实现大批量、高效率
制成品库存
高级制造规划系统
的生产
在途库存
产品分销
运输和分销控制系 统
14.4.3 审计控制
1) 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的主要方法有: (1)审计检查方法。 (2)审计调查法。 (3)审计分析法。 (4)抽样审计法。
14.2.2 衡量实际绩效
2)衡量绩效的有效性 • 在实践中,绩效衡量不仅仅是收集信息,然后进行比较这么简
单,还必须使绩效的衡量更有效,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管理者服 务。但如何提高衡量工作的有效性呢?以下提供几点建议: • (1)利用预警指标。 • (2)确定衡量频度。 • (3)及时处置衡量结果。 • (4)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14.4.2 作业控制
1) 成本控制 • 成本控制是指使用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制定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相关责任等实现对组织 活动有效控制的目的的管理活动与过程。 • 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制定控制标准。一般组织可 以采用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管理学课件 控制及控制过程共43页文档
![管理学课件 控制及控制过程共43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3303eb3b9f3f90f76c61b93.png)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管理学课件 控制及控制过程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课件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d804db1a37f111f0855b13.png)
11
3.反馈控制
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 组织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 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a.反馈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 质量分析以及组织成员绩效评定等。
b.作用: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计划 的控制和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
c.弊端:在实施纠正措施之前,偏差就已经产生。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 控制活动 ❖ 控制过程 ❖ 有效控制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
14.1 控制活动
14.1.1 控制的定义和意义
1.控制的含义
计划提出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组织提供了完 成这些目标的结构、人员配备和责任,领导提供 了影响、指挥、激励和沟通的环境,而控制提供 了有关偏差的知识以及确保与计划相符的纠偏措 施。
成 本
E
与
收
费
X1
A
控制成本 控制收益
X2
净收益最大
B
C
控制程
度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8
14.3.3 客观控制
有效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情 况的
检查、测量、正确判断、正确评价企业各 时空点实施与计划的符合或背离程度
基于正确的认识,从而制订出正确的措施, 进行客观的控制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9
前馈控制的显著优点 ①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因而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控制无能为力 的弊端。 ②前馈控制是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 件进行的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造 成心理冲突,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0
《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
![《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c915c0a2161479161128cc.png)
一、按确定控制标准的方法可分为:
(1)程序控制 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大部分是程序 控制。
(2)跟踪控制 市场活动大部分是跟踪控制。
(3)自适应控制 企业的发展和学习型组织是自 适应控制。
(4)最佳控制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 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精选ppt
7
二、按控制信息获取的时间点不同控制可分为
精选ppt
2
美国每年近10万家企业倒闭 日本每年近6万家淘汰出局 中国每3天就有1万家进入西方极乐世
界 上海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5岁 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8岁 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1—12岁 全球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40—42岁 全球1000强集团的平均寿命30多岁
也称事中控制或现场控制,是发生在活 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并避免问题扩大,甚至可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从而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如:指导和监督、 视察等。
(3)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或事后控制,是最常
用、最传统的控制类型,指在出现偏差后,采
取纠正措施使行为或实施进程回复到预先确定
的或希望的水平。如:财务分析、成本分析、
精选ppt
13
3. 纠正偏差
纠正偏差包括三个内容: (1)评价偏差。是对实际工作绩效与控制标准之
间的偏差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2)分析原因。找出关键、真正的原因。 (3)纠正偏差。控制的最后一环就是采取措施纠
正偏差。
纠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②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③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精选ppt
3
组织、领导与控制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第14章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
![第14章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41a5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2.png)
控制重点
(通用电器)
公共责任 员工态度
产品领导地位
人员发展
9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绩效 纠正偏差
有效控制
思考题
确立标准(续)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 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 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 根据评估建立标准: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 判断和评估来为之建立标准 工程标准:如机器的产出标准、工人操作 标准、劳动时间定额等
思考题
弹性控制
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遇到突发的、无力抗 拒的变化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 的运营 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 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 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
17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思考题
思考题
1. 何谓控制?为什么要进行管理控制? 2. 控制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控制有何特点? 3. 控制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的工作?如何进行有效
特
征
徝
UCL
CL
LCL
时间
➢CL表示反映质量特征的标准状况 ➢UCL和LCL分别表示上、下警戒线
14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思考题
适度控制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 恰到好处 适度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指在一 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 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共48页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共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6720567ac5da50e2524d7fdf.png)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管理学概论14控制与控制过程课件
![管理学概论14控制与控制过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5739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d.png)
一、控制的必要性
第 无论计划制定得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
一
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
节
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
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
控
➢环境的变化
制
➢管理权力的分散
原
➢工作能力的差异
理
1
二、控制的基本原理
第
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连结在一起的 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
控
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
制
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 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
的
要
求
13
第
三
确立
衡量
纠正
节
标准
绩效
偏差
控制
控
制
过
程
实现组织目标
14
一、确立标准
第
(一)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三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
节
有:
➢ 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9
二、适度控制
第
二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 到好处
节 适度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控
– 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
制
的需要,又要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
➢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的
– 利用ABC分析法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企
控
➢ 资源投入
制
➢ 组织的活动
过
程
15
第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
获利能力
第 无论计划制定得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
一
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
节
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
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
控
➢环境的变化
制
➢管理权力的分散
原
➢工作能力的差异
理
1
二、控制的基本原理
第
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连结在一起的 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
控
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
制
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 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
的
要
求
13
第
三
确立
衡量
纠正
节
标准
绩效
偏差
控制
控
制
过
程
实现组织目标
14
一、确立标准
第
(一)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三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
节
有:
➢ 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9
二、适度控制
第
二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 到好处
节 适度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控
– 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
制
的需要,又要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
➢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的
– 利用ABC分析法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企
控
➢ 资源投入
制
➢ 组织的活动
过
程
15
第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
获利能力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6a84c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0.png)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 标准和方法进行,从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控制与计划密切相关,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1
二、控制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的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的影响
13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取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
14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15
10
一、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1
二、衡量绩效
1.差异分析形式 与标准比 与同行比 与历史比 2.差异分析方法 图式、表式、图文并茂
12
3.分析内容 分析偏差的严重程度 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 造成偏差的原因:
计划本身不合理; 执行过程发生了偏差; 计划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能了解现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快速解决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的影响 工作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结果分析、比较、测量和评价, 采取措施,矫正以后活动,避免再出现问题。
7
四、控制系统特征
施控者、受控者、施控作用过程和反馈作用过程 等构成 ;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的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 标准和方法进行,从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控制与计划密切相关,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1
二、控制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的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的影响
13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取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
14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15
10
一、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1
二、衡量绩效
1.差异分析形式 与标准比 与同行比 与历史比 2.差异分析方法 图式、表式、图文并茂
12
3.分析内容 分析偏差的严重程度 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 造成偏差的原因:
计划本身不合理; 执行过程发生了偏差; 计划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能了解现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快速解决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的影响 工作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结果分析、比较、测量和评价, 采取措施,矫正以后活动,避免再出现问题。
7
四、控制系统特征
施控者、受控者、施控作用过程和反馈作用过程 等构成 ;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的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管理学原理: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原理:控制与控制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44eaf380eb6294dd886c72.png)
2
二、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3
三、控制的目的
①限制偏差的累积; ②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四、控制的类型
按确定控制标准方法: 程序控制 跟踪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佳控制 按时机、对象和目标: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成果控制
5
控制类型比较分析
12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原理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1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一、控制概念
控制是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动态 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 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 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 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控制工作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连续的循环 过程。
类型 优点 缺点
①可防患于未然;②适用 前提条件较多。大量准确可靠的信 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工作; 息;计划行动过程清楚了解;计划 预先 ③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 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并要随着行动 控制 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职 的进展及时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 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 现场 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 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 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 事后 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 控制 良性循环。 ①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 务水平的制约;②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损害被 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业已产 生。
①亲自观察 ③召开会议 ②分析报表资料 ③抽样调查。
11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1.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 应注意:
二、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3
三、控制的目的
①限制偏差的累积; ②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四、控制的类型
按确定控制标准方法: 程序控制 跟踪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佳控制 按时机、对象和目标: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成果控制
5
控制类型比较分析
12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原理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1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一、控制概念
控制是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动态 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 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 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 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控制工作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连续的循环 过程。
类型 优点 缺点
①可防患于未然;②适用 前提条件较多。大量准确可靠的信 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工作; 息;计划行动过程清楚了解;计划 预先 ③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 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并要随着行动 控制 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职 的进展及时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 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 现场 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 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 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 事后 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 控制 良性循环。 ①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 务水平的制约;②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损害被 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业已产 生。
①亲自观察 ③召开会议 ②分析报表资料 ③抽样调查。
11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1.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 应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14.1.3 控制的类型
4 程序控制与跟踪控制 程序控制又叫计划控制, 程序控制又叫计划控制,是一种将预先编制好的内 又叫计划控制 容和步骤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 容和步骤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从而对整个管理过程予 以控制的方式。 以控制的方式。 跟踪控制又叫目标控制, 又叫目标控制 跟踪控制又叫目标控制,是一种将所要达到的目标 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 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从而对整个管理过程予以控制的 管理形式。 管理形式。它具有对环境干扰和受控系统运动变化的主 动适应能力。 动适应能力。
12
14.1.2 控制理论
1. 基本理论 a. 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连接在一起的元素的 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叫耦合。 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叫耦合。控制论就是研 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b.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 标准。 标准。系统的标准 Z 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 S的函 的函 数。即:Z = f ( S ) c. 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 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 之间的偏差, 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 二. 三.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1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为此就要进行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工作为整个组织确定目标 为整个组织确定目标, 计划工作为整个组织确定目标,作出总体规划和部 署; 组织工作通过内部结构设计和组织关系的确定 通过内部结构设计和组织关系的确定, 组织工作通过内部结构设计和组织关系的确定,明 确组织内各部门的职责,以保证计划的落实和完成; 确组织内各部门的职责,以保证计划的落实和完成; 领导工作是管理者运用职权和威信施加影响 是管理者运用职权和威信施加影响, 领导工作是管理者运用职权和威信施加影响,以充 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指导各类人员努力实现组 织目标; 织目标; 控制工作通过检查 监督、 通过检查、 控制工作通过检查、监督 、对所出现的偏差加以纠 从而确保整个计划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正,从而确保整个计划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15
14.1.3 控制的类型
1、事前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现场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 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 防 患于未然。 患于未然。 现场控制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 现场控制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以后, 是指组织活动开始以后 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事后控制是指在同一个时期的组织活动已经结束以 事后控制是指在同一个时期的组织活动已经结束以 对本期的资源利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10
四、控制目标
1、人员 管理者对人员控制的目标是使员工按照所期望的方式工作。 最简明的方法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2、财务 财务控制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并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3、作业 作业控制方法可用于评价一个组织转换过程的效率和效果。 4、信息 信息控制的目的是要开发出一种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5、组织绩效
21
前馈控制的显著优点 ①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因而防患于未然, 因而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控制无能为力 的弊端。 的弊端。 ②前馈控制是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 件进行的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 件进行的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造 成心理冲突,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成心理冲突,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5
2.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的必要性
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 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 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 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 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 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不 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斯蒂芬 。(斯蒂芬 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斯蒂芬 罗宾斯) 罗宾斯) 具体而言控制工作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 具体而言控制工作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 a.环境的变化 a.环境的变化 b.管理权力的分散 b.管理权力的分散 c.工作能力的差异 c.工作能力的差异
20
14.1.3 控制类型(时机、对象、目的)
1.前馈控制 1.前馈控制
亦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 亦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是实际组织活动开始 之前进行的控制。前馈控制以未来为导向, 之前进行的控制。前馈控制以未来为导向,在工作 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 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采 取防范措施,以便在实际偏差出现之前, 取防范措施,以便在实际偏差出现之前,管理者就 能运用各种手段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纠偏。 能运用各种手段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纠偏。
2
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准备, 耗资15亿美元的哈 经过长达 年的精心准备,耗资 亿美元的哈 年的精心准备 勃太空望远镜最后终于在1990年 4月发射升空 。 月发射升空。 勃太空望远镜最后终于在 年 月发射升空 但是, 但是 , 美国国家航天局仍然发现望远镜的主镜 片存在缺陷。 由于直径达94.5英寸的主镜片的 片存在缺陷 。 由于直径达 英寸的主镜片的 中心过于平坦, 导致成像模糊。 中心过于平坦 , 导致成像模糊 。 因此望远镜对 遥远的星体无法象预期那样清晰地聚焦, 遥远的星体无法象预期那样清晰地聚焦 , 结果 造 成一 半 以上 实验 许多 造成 一 半以 上 的 实 验 和 许 多 观察项 目无法 进 行…… 哈勃望远镜的例子说明了,在一个组织机构中 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如 哈勃望远镜的例子说明了 在一个组织机构中 如 果没有控制将发生什么。 果没有控制将发生什么。
18
控制类型(控制标准 Z 值) a. 程序控制 控制标准值Z是时间 的函数、 是时间t的函数 控制标准值 是时间 的函数、自动控制以时 间作为控制的主要参考参数 b. 跟踪控制 控制标准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 先行量为W, 数。若先行量为 ,则Z=f(W)。 。 例如: 例如:军舰跟踪海岸线 反弹道导弹截击飞行目标 猎狗追赶兔子等 (续)
11
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计划起着指导性作用, 计划起着指导性作用,控制则是为了保证组织的产 出与计划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管理职能。 出与计划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管理职能。 计划预先指出了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 计划预先指出了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而控制则是 按计划指导实施的行为和结果。 按计划指导实施的行为和结果。 只有管理者拥有整个组织、 只有管理者拥有整个组织、各部门的相关信息后才 能制定出有效的计划, 能制定出有效的计划,而这些信息中的绝大多数是 通过控制过程得到的。 通过控制过程得到的。 如果没有计划来表明控制的目标, 如果没有计划来表明控制的目标,管理者就不可能 进行有效的控制。 进行有效的控制。
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主讲教师的话
4
14.1 控制活动
14.1.1 控制的定义和意义
1.控制的含义 1.控制的含义
计划提出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计划提出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组织提供了完成 这些目标的结构、人员配备和责任,领导提供了影响、 这些目标的结构、人员配备和责任,领导提供了影响、 指挥、激励和沟通的环境, 指挥、激励和沟通的环境,而控制提供了有关偏差的 知识以及确保与计划相符的纠偏措施。 知识以及确保与计划相符的纠偏措施。 控制一般是指引导一个动态系统达成预定状态。 控制一般是指引导一个动态系统达成预定状态。 管理学中的控制是指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 是指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 管理学中的控制是指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 织活动进行监督、测量,发现偏差并分析原因, 织活动进行监督、测量,发现偏差并分析原因,采取 措施使组织活动符合既定要求的过程。 措施使组织活动符合既定要求的过程。
6
现代控制产生的原因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使目标计划与变化 的环境相适应,需监控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监控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监控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组织活动的复杂性:为了避免本位主义,保证 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要监控各部门及其各岗 监控各部门及其各岗 位的工作情况。 位的工作情况。 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为及时发现失误,明确 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 问题之所在,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管理者需要建立控制系统, 管理者需要建立控制系统,以便自始至终地掌 握下属的情况,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 握下属的情况,以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
7
3、管理控制的特点
(1)整体性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共 同职责;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 (2)动态性 控制的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应随内外部环 境的变化而变化,以提高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3)人为性 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控制应努力 降低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4)指导性 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控制的纠偏工作 只有被职工所认识并具备矫正能力时,偏差才会真正 被纠正。
13
厂房设备 工艺装备
铸造 发动机Biblioteka 人力原材料 能 源 协作件
锻造 机加 热处理 车身 油漆
汽车制造厂耦合系统示意图
底盘
汽车
销售
资金
计划文件 技术文件
产品开发 市场研究
14
14.1.3 控制类型
分类原则 按纠正措施的 作用环节分 按控制对象全面性分 按主管人员改进他们将来 工作方式不同分 按控制来源分 按业务范围分 控制类型 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局部控制 全面控制 间接控制 直接控制 自我控制 直接控制 生产控制 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 资金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