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书写引发的思考(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书写引发的思考

【摘要】

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尚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惜的创造智慧,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汉字的产生、发展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发展,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的更为久远。

【关键词】汉字;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一、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大篆”。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到了汉朝,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称之为——“汉隶”。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

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到了宋朝,中华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宋体字”也应此产生。最早产生于北宋,是有楷书变化而来。有肥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七、八十年,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现了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汉字具有的独特魅力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文字。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汉字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今天,我们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触目皆是方块汉字。这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具体体现。这一现象本身就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三、不得不正视的汉字书写危机

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人们拥有的科技产品越来越多,比如智能手机和电脑,手写汉字机会越来越少,在手机和电脑上打字替代了汉字的书写笔画,大部分人都使用汉语拼音输入,当人们需要匆忙记录几个词语时,才意识到完全不记得该怎么写。很多人都坦承自己记忆力衰退,握紧笔的手在纸上需要写字时,突然出现了尴尬的停顿,而这些字在孩提时代不知道学习重复默写过多少次。这些问题足矣引起人们的思考。

手写汉字,曾经是中国人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拿出一张张信纸,翻开一页页本子,扑鼻的墨香仿佛携带着书写者的情绪,拉近了人与人情感的距离。字如其人,一手好字甚至可以传达出关于书写者的人品信息。前段时间,两档看上去

简简单单的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议论的波澜。两档电视节目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让电视机前的大人们出了一身汗。众多网友表示,想起扔给童年的小学语文课,部分人“默默地把手机输入法改成手写”。

不可否认,时光永是流逝,时代总在前进。文化当然也与时俱进地紧跟时代的节拍,但是技术的升级和演化不能以打折文明文化为代价。当国人只会打字不会写字时,汉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被折损了。救赎汉字,摆脱这场文化危机,是当代人的使命。

四、提升汉字书写能力,传承汉字之美

当然,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令人欣慰的是,书写退化的趋势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规范汉字书写”,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重拾汉字之美,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坐下来慢慢喝杯茶的兴致。如同对笔顺的关注一样,让人们继续保持这种对文字细节的关注和坚持,也许就是传统语言文字最好的出路。

五、结语

汉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不可多得的遗产,作为汉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了解汉字,把汉字真正当做中华民族的瑰宝来传承,为汉字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使汉字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来接受,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汉字文化才能称得上是文化。社会要发展,并不只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才是真正的富有。

汉字文化,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的瑰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