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证明与计算》专题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判定切线的方法:
(1) 若切点明确,则“连半径,证垂直” 。
常见手法有:全等转化;平行转化;直径转化;中线转化等;有时可通过计算结合相似、
勾股定理证垂直;
(2) 若切点不明确,则“作垂直,证半径” 。
常见手法:角平分线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隐藏角平分线;
总而言之,要完成两个层次的证明:①直线所垂直的是圆的半径(过圆上一点)
其中,从一点到一条直线所作垂线的垂足,叫做这点在
这条直线上的正投影。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线段,叫做这条线
段在这直线上的正投影。
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每
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公式 Rt△ABC 中 ,∠ BAC=90°,AD 是斜边 BC 上的高 ,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 (1)(AD) 2;=BD ·DC,
段或者角度的转化。特别是要借助圆的相关定理进行弧、弦、角之间的相互转化,找出所求
线段与已知线段的关系,从而化未知为已知,解决问题。其中重要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 1)构造思想 :如:①构建矩形转化线段;②构建“射影定理”基本图研究线段(已知
任意两条线段可求其它所有线段长) ;
射影定理:所谓射影,就是正投影。
( 1)求证: PC为⊙ O的切线。
( 2)过 D点作 DE⊥ AB, E 为垂足,连 AD交 BC于 G, CG=3, DE=4,求 DG 的值。 DB
例题 4( 2009 调考):如图,已知△ ABC中,以边 BC为直径的⊙ O与边 AB交于点 D,点 E为 中点, AF为△ ABC的角平分线,且 AF⊥ EC。
AF
例题 2:直角梯形 ABCD中,∠ BCD=90°, AB=AD+B,CAB为直径的圆交 BC于 E,连 OC、 BD交
于 F.
⑴求证: CD为⊙ O的切线
⑵若 BE 3 ,求 BF 的值 AB 5 DF
A
D
O
F
B
EC
例题 3:如图, AB为直径, PB为切线,点 C在⊙ O上, AC∥ OP。
F
DC
E
A
O
B
2.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C、D 为⊙ O 上的两点, AD=DC ,过 D 作直线 BC 的垂线
交直线 AB 于点 E,F 为垂足 . (1)求证: EF 为⊙ O 的切线; (2)若 AC=6,BD =5,求 sin E 的值 .
F D
C
3.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半径 OC⊥ AB,D 为 AB 延长线上一点, 过 D 作⊙ O 的切线,
(1)求证: CF 是⊙ O 的切线;
(2)设⊙ O 的半径为 1,且 AC=CE 3 ,求 AM 的长.
E
F
C
N
A
Fra Baidu bibliotek
B
MO
8、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BC⊥ AB,过点 C 作⊙ O 的切线 CE,点 D 是 CE 延长线上 一点,连结 AD,且 AD+BC=CD .
(1)求证: AD 是⊙ O 的切线; (2)设 OE 交 AC 于 F ,若 OF =3, EF=2 ,求线段 BC 的长 .
(5) 切线的性质定理 : 主要是用来证明——垂直关系 .
(6) 切线的判定定理 :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 .
(7) 切线长定理 : 线段相等、垂直关系、角相等 .
2. 圆中几个关键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 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都可以通过相等来
互相转化 . 这在圆中的证明和计算中经常用到 .
《圆的证明与计算》专题讲解
圆的有关证明
一、 圆中的重要定理 :
(1) 圆的定义 : 主要是用来证明四点共圆 .
(2) 垂径定理 : 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垂直关系等等
.
(3) 三者之间的关系定理 : 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圆心角相等
.
(4) 圆周角性质定理及其推轮 :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角、角相等、弧相等 .
(2)(AB) 2;=BD ·BC , (3)(AC) 2;=CD·BC 。 等积式 (4)ABXAC=BCXAD( 可用面积来证明 )
③构造垂径定理模型:弦长一半、弦心距、半径; ④构造勾股定理模型(已知线段长度) ; ⑤构造三角函数 ( 已知有角度的情况) ;
○6 找不到,找相似
( 2)方程思想: 设出未知数表示关键线段,通过线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发现其中的相 等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B
O
10、如图, AB 是半⊙ O 上的直径, E 是 B⌒C的中点, OE 交弦 BC 于点 D,过点 C 作交 AD 的平行线交 OE 的延长线于点 F. ∠ ADO=∠ B.
(1)求证: CF 为⊙ O 的⊙ O 切线;
(2)求 sin∠ BAD 的值 .
F C
E
D
A
B
O
11、如图,⊿ ABC 中, AB =AC,以 AC 为直径的⊙ O 与 AB 相交于点 E,点 F 是 BE 的中 点. ( 1)求证: DF 是⊙ O 的切线. ( 2)若 AE= 14, BC= 12,求 BF 的长
C E D
F
A
O
B
9、如图,△ ABC 中, AB=BC ,以 AB 为直径的⊙ O 交 AC 于点 D,且 CD=BD . (1)求证: BC 是⊙ O 的切线; (2)已知点 M 、N 分别是 AD、CD 的中点, BM 延长线交⊙ O 于 E, EF∥ AC,分别交 BD、BN 的延长线于 H、F,若 DH =2,求 EF 的长 .
( 3)建模思想: 借助基本图形的结论发现问题中的线段关系,把问题分解为若干基本图 形的问题,通过基本图形的解题模型快速发现图形中的基本结论,进而找出隐藏的线段之间 的数量关系。
范例讲解:
例题 1:△ABP中,∠ ABP=90°,以 AB为直径作⊙ O交 AP于 C点,弧 CF = CB ,过 C作 AF的 垂线,垂足为 M,MC的延长线交 BP于 D. ( 1)求证: CD为⊙ O的切线; ( 2)连 BF交 AP于 E,若 BE=6, EF=2,求 EF 的值。
( 1)求证: AC与⊙ O相切; ( 2)若 AC= 6,BC= 8,求 EC的长
E
的BD
A D
H
B
OF
C
家庭练习:
1.如图, Rt△ ABC,以 AB 为直径作⊙ O 交 AC 于点 D,BD=DE ,过 D 作 AE 的垂线, F 为垂足 .
(1)求证: DF 为⊙ O 的切线; (2)若 DF =3,⊙ O 的半径为 5,求 tan BAC 的值 .
A
E F B
O
D
C
;②直线
与半径的关系是互相垂直。在证明中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弧、弦、角之间的相互转化
, 要善于进
行由此及彼的联想、要总结常添加的辅助线 . 例:
方法一:若直线 l 过⊙ O 上某一点 A ,证明 l 是⊙ O 的切线,只需连 OA ,证明 OA ⊥ l 就 行了,简称“连半径,证垂直” ,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 .
(1)求证:⊙ O 与 AC 相切; (2)若 EF =3, BC=4,求 tan A 的值 .
B O
E
A
F
D
C
5.如图,等腰△ ABC 中, AB=AC ,以 AB 为直径作⊙ O 交 BC 于点 D, DE⊥ AC 于 E. (1)求证: DE 为⊙ O 的切线; (2)若 BC= 4 5 , AE=1,求 cos AEO 的值 .
求证: DC 是⊙ O 的切线
例 3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D⊥ AB ,且 OA 2=OD ·OP.求证: PC 是⊙ O 的切线 .
方法二:若直线 l 与⊙ O 没有已知的公共点,又要证明 l 是⊙ O 的切线,只需作 OA ⊥ l, A 为垂足,证明 OA 是⊙ O 的半径就行了,简称: “作垂直;证半径” (一般用于函数与几何综 合题)
例 1: 已知:如图, AC, BD 与⊙ O 切于 A 、B ,且 AC ∥ BD ,若∠ COD=90 0. 求证: CD 是⊙ O 的切线 .
知识点二:与圆有关的计算
计算圆中的线段长或线段比,通常与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与三角形的全等、相似等知识
的结合,形式复杂,无规律性。分析时要重点注意观察已知线段间的关系,选择定理进行线
例 1 如图,在△ ABC 中, AB=AC ,以 AB 为直径的⊙ O 交 BC 于 D,交 AC 于 E,B 为 切点的切线交 OD 延长线于 F.
求证: EF 与⊙ O 相切 .
例 2 如图,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点 C 在⊙ O 上,且∠ CAB=30 0,BD=OB ,D 在 AB 的延长线上 .
C
D
E
A
O
B
6.如图, BD 为⊙ O 的直径, A 为 BC 的中点, AD 交 BC 于点 E,F 为 BC 延长线上一
点,且 FD=FE. (1)求证: DF 为⊙ O 的切线; (2)若 AE=2, DE =4,△ BDF 的面积为 8 3 ,求 tan EDF 的值 .
A
B
C
E
F
O D
7、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M 是线段 OA 上一点,过 M 作 AB 的垂线交 AC 于点 N,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E,直线 CF 交 EN 于点 F,且∠ ECF=∠ E.
E 为切点,连结 CE 交 AB 于点 F.
(1)求证: DE=DF ;
(2)连结 AE,若 OF =1, BF =3,求 tan A 的值 .
C
A
FB
D
O
E
4.如图, Rt△ABC 中,∠ C=90 °,BD 平分∠ ABC,以 AB 上一点 O 为圆心过 B、D 两点 作⊙ O,⊙ O 交 AB 于点一点 E, EF ⊥ AC 于点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