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2-6层流冷却区工艺技术操作作规程
层流冷却的策略和控制模型论文
![层流冷却的策略和控制模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2b57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a.png)
要点三
参数优化结果
根据性能评价指标,对控制模型的参 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控制策略。
05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实验设备
包括热电偶、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冷却塔、水箱和泵等。
实验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层流冷却模型,通过实验测试来验 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结果比较
将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探讨本课题的创新性和不足之处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的总结
1
层流冷却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冷却塔出口温度, 提高冷却效率。
2
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层流冷却策略的冷却 塔性能较传统冷却塔有所改善。
3
层流冷却控制模型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较好的适 应性和鲁棒性。
数据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冷却水流量、水温等参数对 冷却效果的影响,并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讨论
针对实验结果,对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误差原因,并对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
结果与已有研究的比较
文献综述
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层流冷却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已有研究成 果。
层流冷却主要应用在冷却电子设备、半导体芯片等高密度热 流场景中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层流冷却的策略和控制模型 ,以提高冷却效率并优化系统性能。
VS
研究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密度热流问题是电子 设备和半导体芯片的主要挑战之一。层流 冷却作为一种有效的冷却方法,对于解决 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研究方法
低温液体安全操作规程
![低温液体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3e7ff9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5.png)
低温液体安全操作规程低温液体安全操作规程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从事低温作业时,操作工必需佩带防护用品即低温手套、防护眼镜安全帽、劳保鞋;2.进入生产车间,严格遵守有关制度现场员工不得少于2 人,做到“一人作业,一人监护“;3.保持作业现场空气流...1.从事低温作业时,操作工必需佩带防护用品即低温手套、防护眼镜安全帽、劳保鞋;2.进入生产车间,严格遵守有关制度现场员工不得少于2 人,做到“一人作业, 一人监护“;3.保持作业现场空气流畅,排风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4.认真检查低温液体工艺管线、阀门有无特别现象;5.操作时应缓慢翻开液氮管线入口阀门,向装有聚合物冷冻罐填充液氮至规定位置;6.聚合物低温浸泡工序完毕后,关闭液氮管线入口阀门;7.检查低温液体工艺管线、阀门是否关闭,同时检查液氮流量显示仪表;8.操作员工清理作业现场清扫环境卫生。
篇2:凹凸温湿热试验箱常见故障排解方法的说明一、常见构造试验人员除正确按操作规程操作,还应当对其构造有所了解。
凹凸温湿热试验箱由箱体、风循环系统、制冷系统、加温系统和控湿系统组成。
风循环系统一般承受可调整送风方向的构造;加湿系统有采用锅炉加湿的和外表蒸发二种;降温、去湿系统承受空调工况制冷构造;加热系统承受电热鳍片加热和电炉丝直接加热二种构造;温湿度测试方法承受干湿球测试方法,也有用湿度传感器直接测量方法; 掌握和显示操作界面承受温湿度分开独立和温湿度组合掌握器等方式。
二、常见故障和排解方法1、在高温试验中,如温度变化达不到试验温度值时,可以检查电器系统,逐一排解故障。
如温度升得很慢,就要查看风循环系统,看一下风循环的调整挡板是否开启正常,反之,就检查风循环的电机运转是否正常。
如温度过冲厉害那么就需要整定PID 的设置参数。
假设温度直接上升,过温保护,那么,掌握器出故障,须更换掌握仪表。
2、低温达不到试验的指标,那你就要观看温度的变化,是温度降的很慢,还是温度到肯定值后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前者就要检查一下,做低温试验前是否将工作室烘干,使工作室保持枯燥后再将试验样品放入工作室内再做试验,工作室内的试验样品是否放置的过多,使工作室内的风不能充分循环,在排解上述缘由后,就要考虑是否是制冷系统中的故障了,这样就要请厂家的专业人员进展检修。
轧钢层流冷却
![轧钢层流冷却](https://img.taocdn.com/s3/m/4e2add64caaedd3383c4d3b6.png)
内蒙古科技大学过程控制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2008-1指导教师:李刚老师2011年 08月31日层流冷却作为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带钢的组织和性能,所以层流冷却过程成为热轧厂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卷取温度控制精度是保证板带质量和板型良好的关键因素。
从具体实现过程可以看出层流冷却控制过程是一个以预设定计算和前馈修正计算为主,反馈控制为辅的复杂控制系统。
层流温度控制是根据精轧出口的速度, 厚度和精轧终轧温度以及要求的卷取温度对热输出辊道上下的层流冷却装置开启集管段进行设定和控制, 以保证带钢进入卷取机前的实际温度在要求卷取温度及其精度的范围内。
为保证获得具有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热轧带钢,必须使其迅速冷却到所需要的卷取温度。
带钢冷却具有变形强化和相变强化的综合作用,既能提高带钢强度,又能改善带钢的韧性和塑性。
热轧带钢的温度控制,一方面为了改善钢材的组织状态,提高带钢综合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因不均匀变形造成的带钢扭曲和弯曲变形,还可以减少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生成。
关键词:前馈;反馈;自适应;层流冷却;卷取温度;热轧带钢摘要........................................................... - 1 - 第一章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的控制目标和任务..................... - 4 -2.1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的控制目标.......................... - 4 -2.2 层流冷却系统的控制原理.................................. - 4 -2.2.1 层流的概念......................................... - 4 -2.2.2 对层流的数学描述................................... - 5 -2.2.3层流冷却的基本原理................................. - 5 -2.2.4 层流冷却现场结构模型............................... - 5 -2.3 层流冷却的控制难点:.................................... - 6 - 第三章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90812-6层流冷却区工艺技术操作作规程
![20090812-6层流冷却区工艺技术操作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e3e4dbeefdc8d377ee32b1.png)
6层流冷却工艺技术操作规程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热轧板带厂层流冷却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6.2引用标准重钢热轧板带厂生产线生产工艺要求重钢热轧板带厂生产线按炉送钢管理制度重钢热轧板带厂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要求等。
6.3工艺流程6.4工艺说明6.4.1工艺概述冷却装置为低压管式层流冷却。
布置在输出辊道的上方和下方。
分为粗调区和精调区。
上喷单元悬挂在辊道的上方,摆动式喷头框架位于传动侧。
摆动式喷头框架可用液压缸向上翻转最大70 度,不影响辊道检修和处理堆钢。
下喷单元安装在辊道架上。
流量可通过手动阀来预调节。
各个喷头的流量是否相同由装在上集管上的显示管的水位指示。
冷却区段总计20区,其中分为3个快冷Ⅰ段、12个粗调段、2个快冷Ⅱ段、3个精调段;每个区段设有一个翻转液压缸,可以将设置于辊道上方的上喷单元的框架向上方摆动打开,让出辊道上方的空间,方便辊道检修和处理废钢;下喷单元安装在辊道架上。
流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手动阀来调节。
各个喷头的流量是否相同由装在上集管上的测量标杆的水位指示。
6.4.2 输出辊道的控制控制方式:●输出辊道主要是速度控制,同时处理事故时可以反转。
●输出辊道的速度应与带钢运行速度同步,以免打滑划伤带钢表面。
●输出辊道要有与精轧轧制末机架和卷取机同时相匹配的升降速功能。
带钢头部从精轧末机架出来时,输出辊道速度以比精轧末机架出口速度超前15~25%运行;带钢尾部从精轧末机架出来时,输出辊道比精轧末机架出口速度滞后15~25%运行。
●当辊道上同时存在两根带钢时,每组辊道应以不同速度运行(超前或滞后)。
输出辊道可分组单动,也可与1#,2#卷取机入口前辊道联动。
●辊道外冷水控制:分8组冷却,用电磁阀控制冷却水自动启闭。
辊道检查、调整标准:●不能有破裂、掉肉的辊子;●辊面不能有尖锐的硬质粘结物;●不能有卡死的辊子、反转的辊子;●不允许相邻两根辊子成为惰辊,整个辊道惰辊不能超过3根;●辊子运行平稳、无震动和无异常噪声;●辊子冷却情况良好。
热轧线层流冷却控制原理
![热轧线层流冷却控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6a46e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0.png)
层流冷却是热轧车间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在轧钢过程中它能把带钢的温度从终轧温度冷却到卷取温度。
如果对层流冷却的控制失败,会造成财产安全等重大事故。
所以说对层流冷却的自动化控制必须做到精确、及时、安全可靠。
1 调节区温度控制调节区温度控制分为微调区控制、精调区控制和侧喷控制,冷却水通过气动阀门实现打开和关闭。
这些阀门的动作是电磁阀驱动的。
开关时序都是根据带钢跟踪系统自动打开和关闭的。
每个微调区和精调区上下喷头的水量由流量传感器监控。
如图1所示。
1.1 微调区控制1-20号冷却段为微调区控制,每组由四排上喷嘴和四个下喷嘴组成,每组下微调区喷水量为每小时108立方米,每组上微调区喷水量为每小时89立方米。
微调区根据带钢跟踪系统通过二级温度控制模型来打开和关闭冷却水喷嘴,基本将带钢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1.2 精调区控制21-22号冷却段为精调区控制,每组由八排上喷嘴和把牌下喷组区组成。
每组下精调区喷水量为每小时54立方米,每组上精调区喷水量为每小时46立方米。
微调区根据带钢跟踪系统通过二级温度控制模型来打开和关闭冷却水喷嘴将带钢温度精确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1.3 侧喷控制在层流冷却每个冷却段的后边都有侧喷单元,它由两个喷嘴组成。
最后一个冷却段的后面有四个侧喷喷嘴组成,侧喷在与轧制线相交的方向上冲走残留在带钢上部的冷却水。
其打开关闭时序也是根据带钢跟踪系统来设定的。
2 旋转梁翻转控制上冷却梁旋转是为了热轧线出现堆钢时方便把废钢从辊道上移走或者需要检修时方便更换维护层流冷却上的设备。
上冷却梁旋转共有22个旋转梁,每个冷却段的上梁能够单独旋转。
上喷射梁可以通过液压缸向上旋转。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堆钢,PL C 会触发急停信号,旋转梁会自动上翻并保持知道操作工手动放下。
操作工也可以点动操作旋转梁实现上翻和下翻。
检修时维护人员可以插入安全销防止事故发生。
3 边部遮挡精轧后带钢宽度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并且在冷却段会更加分布不均,这导致带钢表面不平整,会起边浪。
低温液体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汇编作业指导书
![低温液体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汇编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e381b4069dc5022abea00b7.png)
低温液体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汇编目录低温液体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低温液体储罐安全技术规程 (2)低温液体充装安全操作规程 (6)低温液体安全操作规程 (6)低温液体汽化分装安全操作规程 (7)低温液体泵使用维护规程 (8)低温液体泵安全操作程序 (8)低温液体泵操作规程 (9)低温液体贮槽安全操作规程 (9)低温液体贮槽定期检查规程 (10)低温液化气卸船操作规程 (10)低温液态气体罐车装卸安全操作规程 (11)低温液氧汽车罐车卸车操作规程 (12)低温贮罐安全操作规程 (15)低温液一体槽车操作规程 (17)低温液体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从事低温作业时,操作工必须佩带防护用品即低温手套、防护眼镜安全帽、劳保鞋;(二)、进入生产车间,严格遵守有关制度现场员工不得少于2人,做到“一人作业,一人监护”;(三)、保持作业现场空气流畅,排风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四)、仔细检查低温液体工艺管线、阀门有无异常现象;(五)、操作时应缓慢打开液氮管线入口阀门,向装有聚合物冷冻罐填充液氮至规定位置;(六)、聚合物低温浸泡工序完毕后,关闭液氮管线入口阀门;(七)、检查低温液体工艺管线、阀门是否关闭,同时检查液氮流量显示仪表;(八)、操作员工清理作业现场打扫环境卫生。
低温液体储罐安全技术规程1、液氧、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及其危险(1)液氧均为低温液化气体,当与人体皮肤、眼睛接触会引起冻伤(冷烧灼)。
低温液体汽化为气体时,体积会迅速膨胀,在密闭容器内,因液化汽体使压力升高,易引起容器超压危险。
液氧和气氧是一种强助燃剂。
液氧与可燃物接近时,遇明火极易引起燃烧危险。
液氧与可燃物接触时,因撞击易产生爆震危险;液氧与可燃物混合时,潜在爆炸危险。
液氧蒸发成气氧时,能被衣服等织物吸附,遇火源易引起闪烁燃烧危险。
(2)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空气中浓度超过3%时,能出现呼吸困难,头疼、眩晕、呕吐等;10%以上时,出现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35%以上时,则出现中摭枢神经的抑制、昏睡、痉挛、窒息致死。
层流冷却装置冷却能力的确定
![层流冷却装置冷却能力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e7299d2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1.png)
层流冷却装置冷却能力的确定张芳芳;李丙亮【摘要】以某试验轧机的控制冷却设备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口度绘制开口度-流量曲线,通过采取增加反馈控制、保证水箱的水位稳定和气源稳定、集管单向打开等措施,提高阀门开口度稳定性.分析认为,在集管开口度30%~ 80%范围内,开口度-流量曲线成线性变化,冷却装置的最大水流密度在1 200 L/(m2·min)以上,可以满足不同冷却速度的要求.【期刊名称】《山东冶金》【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层流冷却;冷却能力;流量标定;开口度-流量曲线;最大水流密度【作者】张芳芳;李丙亮【作者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6414;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64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8141 前言近年来,控轧控冷技术广泛用于开发不同组织结构的高强钢[1],且不同的冷却速度对于所获得的组织性能也有不同影响。
试验轧机对钢厂开发新品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验轧机的控制冷却系统采用的冷却方式为集管层流冷却,开发的主要产品是船板、工程机构钢、锅炉板、容器板等。
本研究以某试验轧机的控制冷却设备为研究对象,以其层流冷却系统为研究背景,介绍流量标定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分析调节阀开口度与流量曲线特性,综合分析该设备的冷却能力。
2 流量标定板带冷却过程中,在钢种、板厚以及轧制规程都相同的情况下,冷却速率的不同可引起组织性能的较大差别,其实质是通过对相变产物和夹杂物存在形式及分布特征的影响来起作用。
而冷却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冷却水流量、开冷温度、终冷温度、环境温度、辊道速度、钢板厚度、冷却水压力等等,而冷却水流量控制是控制钢板终冷温度精度的重要手段,也便于调节。
2.1 开口度-流量曲线绘制水流量稳定是控制终冷温度精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流量计数值的准确对于控制冷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节阀门开口度之前,先要标定电磁流量计。
冷冻岗位操作规程
![冷冻岗位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a45622ed630b1c59eeb55b.png)
第三章冷冻岗位操作规程一、冷冻生产目的及原理1、冷冻水生产采用螺杆式制冷机组,目的是为环氧丙烷精馏装置换热器和罐区换热器提供工艺所需-12℃冷冻水。
2、负责冷冻岗位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岗位所有工艺管线、仪器、仪表、设备、阀门的使用、检查、维护和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控制调节本岗位所有工艺参数;定时、定点巡回检查,并做好岗位记录;事故状态下的停车处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二、冷冻工艺流程冷水由冷水储槽抽至制冷机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制得-12℃冷水送到各换热器,返回冷水储槽,再次循环利用。
三、冷冻岗位操作程序1、检查循环水、电源、送至冷冻岗位。
2、检查冷冻水液位是否在80%以上。
3、按照水泵开车要求开启冷水泵经制冷机组回流至冷水罐,使冷水系统循环稳定。
4、按照制冷机机组开车要求开启制冷机组保证运行正常。
5、根据生产负荷调整制冷机组负荷和设备开停的调整。
6、做好设备开停车记录和原始记录指标。
7、及时和值班长协调开车和指标调整情况。
四、生产工艺指标冷水温度冷水液位五、冷冻岗位设备参数1、制冷机性能参数表一、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结构简介本手册所列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系一种开启式双螺杆压缩机。
一对相互啮合的按一定传动比反向旋转的螺旋形转子,水平且平行配置于机体内部,具有凸齿的转子为阳转子,通常它与原动机连接,功率由此输入。
具有凹齿的转子称为阴转子。
在阴、阳转子的两端(吸气端和排气端)各有一只滚柱轴承承受径向力量,在两转子的排气端各有一只四点轴承,该轴承承受轴向推力。
位于阳转子吸气端轴颈尾部的平衡活塞起平衡轴向力减少四点轴承的负荷的作用。
在阴、阳转子的下部,装有一个由油缸内油活塞带动的能量调节滑阀,由电磁(或手动)换向阀控制,可以在15%~100%范围内实现制冷量的无级调节,并能保证压缩机处于低位启动,以达到小的启动扭矩,滑阀的工作位置可通过能量传感机构转换为能量百分数,并且在机组的控制盘上显示出来。
为了使螺杆压缩机运行时其外压比等于或接近机器的内压比,使机器耗功最小,压缩机内部设置了内容积比调节滑阀,由电磁(或手动)换向阀控制油缸内油的流动推动油活塞从而带动内容积比滑阀移动,其工作位置通过内容积比测定机构转换为内压力比值在机组的控制盘上显示出来。
冷冻工段操作规程
![冷冻工段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04637df844769eae109ed6d.png)
冷冻工段操作规程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2 生产目的 (2)向化工厂提供压缩空气、仪表空气、氮气;循环水、冷水、冷冻盐水、一次水及消防用水等, 保证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2)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 (2)4. SYAD-60W型冷冻压缩空气干燥机操作规程 (5)5. HTW-180/8型微热再生空气干燥塔操作规程 (8)6. HTN29-1000型变压吸附式制氮机操作规程 (9)7.二期消防水站操作规程: (14)型双级压缩撬块盐水制冷压缩机操作规程 (17)9. IS80-50-200型-15℃盐水立式单吸离心泵操作规程 (24)10. IS200-150-315型-30℃盐水立式单吸离心泵操作规程 (27)11. SLOW150-450型-35℃盐水卧式双吸离心泵操作规程 (30)12. HS300-250-475A型供冷冻机循环水卧式双吸离心泵操作规程 (33)13. SLOW500-710(I)A型供二期烧碱循环水卧式双吸离心泵操作规程 (36)14 SLOW500-710(I)A供二期聚合循环水卧式双吸离心泵操作规程 (42)15 HS600-500-800C二期7℃冷水卧式双吸离心泵操作规程 (45)16 RFWN1600Y12-7二期双蒸发双吸收式溴化锂(7℃水)制冷机组操作规程 (48)17 HS600-500-800C二期15℃冷水卧式双吸离心泵操作规程 (53)18 二期双蒸发双吸收式溴化锂(15℃水)制冷机组操作规程 (56)19 IR100-80-160型立式单吸冷凝水离心泵操作规程 (60)20 EX2400型高效纤维过滤器操作规程 (63)4.工作原理 (65)调试时充水清洗 (66)调试运行 (67)自动过滤 (67)自动反冲洗 (67)过滤工艺流程 (68)4)初滤 (69)7.设备的防冻和隔热维护 (70)9.设备维修保养 (71)21 L80B型凉水塔风机操作规程 (7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冻工段一/二期各岗位操作法。
流体设备操作规程(3篇)
![流体设备操作规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f984e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b.png)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流体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流体设备的岗位人员。
三、操作前的准备1. 确认流体设备状态正常,无异常情况。
2. 检查设备相关附件是否齐全,如阀门、管道、仪表等。
3. 检查设备周围环境,确保无安全隐患。
4. 熟悉设备操作流程,了解设备性能和操作要点。
5. 确认设备相关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
四、操作步骤1. 启动设备(1)打开设备电源,确认设备处于待机状态。
(2)按照设备操作手册,逐步启动设备。
(3)观察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启动正常。
2. 设备运行(1)根据生产需求,调整设备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
(2)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运行平稳。
(3)定期检查设备相关附件,如阀门、管道、仪表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4)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设备运行,查找原因并处理。
3. 设备停止(1)根据生产需求,逐步降低设备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
(2)关闭设备电源,确保设备处于停止状态。
(3)检查设备相关附件,如阀门、管道、仪表等,确保其无损坏。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遵守操作流程。
2.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设备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查找原因并处理。
4. 操作人员应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整洁,防止杂物进入设备。
5.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无损坏、无磨损。
2. 定期更换设备相关附件,如阀门、管道、仪表等。
3. 定期清洗设备内部,确保设备内部无杂质。
4. 定期检查设备电气系统,确保设备电气安全。
5. 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七、附则1. 本规程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规程如与本公司的其他规定有冲突,以本规程为准。
第2篇一、目的为确保流体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层流冷却
![层流冷却](https://img.taocdn.com/s3/m/ecf66d9851e79b8968022687.png)
带钢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卷取温度智能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沈洁北京科技大学分类号:____________密 级:______________ UDC:____________ 单位代码:______________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带钢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卷取温度智能控制的研究与应用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年1月5日沈洁 公开 10008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S2*******TP273.3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 导 教 师: 单位: 论文提交日期:2005年 12月 30日学位授予单位:北 京 科 技 大 学刘贺平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带钢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卷取温度智能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沈洁带钢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卷取温度智能控制的研究与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ontrol in LaminarCooling System of Hot Strip Rolling Mill研究生姓名:沈洁指导教师姓名:刘贺平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Candidate: Shen JieSupervisor: Liu Heping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30 Xueyuan Road,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083,P.R.CHINA独 创 性 说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层流冷却工艺技术操作规程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热轧板带厂层流冷却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6.2引用标准重钢热轧板带厂生产线生产工艺要求重钢热轧板带厂生产线按炉送钢管理制度重钢热轧板带厂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要求等。
6.3工艺流程6.4工艺说明6.4.1工艺概述冷却装置为低压管式层流冷却。
布置在输出辊道的上方和下方。
分为粗调区和精调区。
上喷单元悬挂在辊道的上方,摆动式喷头框架位于传动侧。
摆动式喷头框架可用液压缸向上翻转最大70 度,不影响辊道检修和处理堆钢。
下喷单元安装在辊道架上。
流量可通过手动阀来预调节。
各个喷头的流量是否相同由装在上集管上的显示管的水位指示。
冷却区段总计20区,其中分为3个快冷Ⅰ段、12个粗调段、2个快冷Ⅱ段、3个精调段;每个区段设有一个翻转液压缸,可以将设置于辊道上方的上喷单元的框架向上方摆动打开,让出辊道上方的空间,方便辊道检修和处理废钢;下喷单元安装在辊道架上。
流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手动阀来调节。
各个喷头的流量是否相同由装在上集管上的测量标杆的水位指示。
6.4.2 输出辊道的控制控制方式:●输出辊道主要是速度控制,同时处理事故时可以反转。
●输出辊道的速度应与带钢运行速度同步,以免打滑划伤带钢表面。
●输出辊道要有与精轧轧制末机架和卷取机同时相匹配的升降速功能。
带钢头部从精轧末机架出来时,输出辊道速度以比精轧末机架出口速度超前15~25%运行;带钢尾部从精轧末机架出来时,输出辊道比精轧末机架出口速度滞后15~25%运行。
●当辊道上同时存在两根带钢时,每组辊道应以不同速度运行(超前或滞后)。
输出辊道可分组单动,也可与1#,2#卷取机入口前辊道联动。
●辊道外冷水控制:分8组冷却,用电磁阀控制冷却水自动启闭。
辊道检查、调整标准:●不能有破裂、掉肉的辊子;●辊面不能有尖锐的硬质粘结物;●不能有卡死的辊子、反转的辊子;●不允许相邻两根辊子成为惰辊,整个辊道惰辊不能超过3根;●辊子运行平稳、无震动和无异常噪声;●辊子冷却情况良好。
6.4.3层流冷却装置布置形式冷却装置的形式:上部集管采用常规U型层流集管,微正压方式供水。
下部采用直喷集管,带一定喷射角,保证冷却水与带钢的充分热交换,及上下表面冷却均匀。
阀门方式:阀门控制机构是在每根供水管上设置手动调节阀和气动截止阀,个别供水管设置电磁流量计和气动调节阀。
手动调节阀用于设备维修,兼作流量手动调整。
气动截止阀用于上下集管冷却水的及时开闭。
流量计用于计量上下集管水量,保证上下冷却均匀,用作调整指导。
气动调节阀用于上下集管冷却水的及时开闭和水量调整。
侧喷所需的中压水路系统采用中压总管供水,在各喷嘴供水支路上采用手动调节阀调节水量和气动截止阀控制侧喷机构的开闭。
集管布置形式:冷却区段总计20区,其中分为3个快冷I段、12个精调段、2个快冷II段和3个微冷段;每个组设有一个翻转液压缸,可以将设置于辊道上方的上喷单元的框架向上方摆动打开,让出辊道上方的空间,方便辊道检修和处理废钢;下喷单元安装在辊道架上。
每个精调段和快冷段有4根上集管(每根集管有1个气动蝶阀),12根下集管(每3根集管有1个气动蝶阀),精调段每根上集管有二排U型管;每个微冷段有8根上集管(每1根集管有1个气动蝶阀),16根下集管(每2根集管有1个气动蝶阀),微冷段每根上集管有1排U型管。
每根集管均由气动蝶阀控制开关,快冷I段、精调段、微冷段各一组流量可通过手动阀预先调节,并设置流量计。
快冷II段设气动调节阀,流量可实现100%(全开)、50%(半开)和0%(关)的控制。
在层流冷却的入口、出口及每个冷却区之间设有侧喷扫水喷嘴,在入口、出口还各设有压缩空气扫水喷嘴,用于除去带钢表面的积水,以提高冷却效率。
每个侧喷喷嘴由气动阀控制开关。
6.4.4层流冷却轧制的控制方式层流冷却粗调段和精调段的前段上下集管分别装有流量计。
它能测出单根集管的水量供给冷却模型和控制软件使用。
还可以通过流量的变化情况判断集管是否堵塞。
一旦流量发生较大变化,应立即检查何处设备发生故障,并排除。
层流冷却针对轧制工艺、产品钢种、产品规格、性能要求等,由人工开闭控制给水单元的组合,或自动计算和控制开闭给水单元的组合,以达到预想的冷却效果。
1)自动控制方式过程机对控冷过程进行自动设定。
过程机对控冷过程设定时,层流冷却的初始设定和前馈控制由过程计算机完成,基础自动化按照过程计算机所给出的喷水组数控制相应喷水阀门的开闭。
在此工作模式下,人工干预无效。
2)半自动控制方式当过程机故障或设定偏差过大时可采用半自动由操作员在HMI上对控冷参数和规程进行人工设定。
并可对其进行存储,供操作员选择调用。
6.4.5冷却工艺a)全长冷却方式:从头到尾带钢总长度上全部进行喷水。
b)头部不冷却方式:是指板厚6mm以上及强度较高的品种,不冷却长度一般控制在10~15m。
c)尾部不冷却方式:是指板厚3mm以下及强度较高的品种,不冷却长度一般控制在20~30m。
d)头尾不冷却方式:是指既薄又硬的板厚和品种。
e)全长不冷却方式:是指对于含碳量较高的喷水后易于开裂的品种。
6.4.6高位水箱控制要求高位水箱设有冷却水温度计,用以检测当前水温,输入控制软件中使用。
高位水箱设有液面控制器,按实际液面高度来控制补水泵的开闭组数。
供水水位必须控制在标高+7650mm的±250mm范围内,当水位标高低于+7400时,自动进行补水;由于高位水箱有溢流功能,当水箱水位标高高于+7900时,多余的水会通过溢流管道回流,故对超高水位的控制要求并不严格。
在层流冷却过程中,车间供水系统必须连续向高位水箱供水,其供水量应大于或等于层流冷却出水量;在层流冷却结束后,车间供水系统可以停止向高位水箱供水,但在停止供水前,高位水箱的水位标高必须达到+7900mm。
温度传感器测定水箱内水温;四个流量计分别测定粗、精调区的上、下冷却集管各一根的流量,水温及流量以4-20mA模拟信号形式传输给层流冷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以确定向层流冷却系统的供水量。
6.4.7冷却技术要求带钢头部出最后一架轧机,跟踪系统检测到带钢头部到达层流冷却各组辊道时,冷却水上下集管、侧喷水打开,进入卷取机夹送辊入口侧导板后,通过位置、压力传感器引导对带钢进行对中。
热轧终轧温度(850~950℃)后经层冷冷却装置冷却到300~680℃.层流冷却效果控制的好坏,对带钢产品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4.8检测仪表要达到控制卷取温度的目的,还必需在冷却线上布置相应的检测仪表,如热金属检测器、测温仪等来实现跟踪带钢,实测温度,修正模型的功能,在供水总管上设置有水温与水压测量仪表,高位水箱上设置液位计,可以反馈冷却水的信息,为控冷模型提供数据。
6.4.9带钢层流冷却的功能带钢层流冷却控制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根据带钢的组织性能要求,选择所需的冷却曲线和带钢温度分布曲线,并根据钢种和带钢的厚度,精轧出口的带钢温度和带钢出口速度进行带钢冷却的预设定。
•根据实测的各段的带钢速度、带钢厚度和温度进行动态调整控制和补偿(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准确预报带钢在规定的不同冷却区域上的温降及平均冷却速度。
•根据实测的带钢终轧温度、速度、带钢厚度、卷曲温度以及水温等参数,对预设定的模型参数进行自学习。
•数据采集及报表打印等•操作方式上采用手动操作方式、半自动操作方式、自动操作方式6.4.10层流冷却的控制模型及其控冷策略层流冷却数学模型直接影响到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主要包括空气冷却模型和喷水冷却模型两部分。
通常带钢从精轧机末机架出口到卷取机入口的冷却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T f 为终轧温度,Tc 为卷取温度,对于T f 和Tc 的温度范围是由所生产带钢的钢种和规格来确定。
而数学模型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所轧带钢的钢种和规格要求,确定打开第一组集管的位置(即A 点)、所需打开的冷却集管的组数以及相应的冷却集管开启与关闭的组合(即确定B 点),后者可由带钢冷却策略来确定的。
6.4.11 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控制数学模型分类如上所述,在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带钢经历了空冷、水冷、然后再空冷等热交换过程,因此再带钢轧后控冷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应包括如下数学模型:带钢空冷过程中的温度场计算计算模型(空冷温降模型)热交换系数数学模型热传导系数数学模型与热交换过程相关的物理参数数学模型(如钢的比热等)带钢的冷却速度计算模型卷取温度前馈控制数学模型卷取温度反馈控制数学模型模型参数自学习模型6.4.12带钢轧后冷却过程的控制策略(1)冷却策略根据所轧带钢的钢种和带钢厚度的不同,所采用的轧后控冷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概括起来有以下部分:对于要求控制形变奥氏体的组织状态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固化因形变而引起的位错或降低相变温度等钢种,采用前部冷却策略,即先打开前精调区和冷却区前部的冷却集管,用后精调区对卷曲温度进行微调控制。
对于主要控制室温组织相变过程、控制铁素体的长大及轧制后二相粒子析出等钢种,采用后部冷却策略,即采用先打开冷却区后部分集管进行冷却,用后精调区对卷曲温度进行微调控制;或采用先打开冷却区后部分的集管和后微调区的集管进行冷却,用前精调区对卷曲温度进行微调控制。
对于某些对高冷却速度敏感的钢种(尤其是在较厚规格时),可以采用在冷却区的前部分(或全部)以一定的间隔开启冷却集管,用后精调区对卷曲温度进行微调控制。
另外还有头尾不冷和头尾微冷模式供选择,以便于卷取机咬入。
(2)带钢冷却过程的预设定根据精轧机组计算机给出的带钢材质、带钢厚度、带钢速度、终轧温度、卷曲温度及带钢组织性能级别,层流冷却过程计算机将根据带钢材质带钢厚度及带钢组织性能级别等选择带钢的冷却策略,确定带钢的开冷温度、各个冷却段中的平均冷却速度和卷曲温度,计算所需开启冷却集管的组数(冷却区长度),并根据所确定的冷却策略选定冷却模式,然后将上述结果传送给控冷区域的I 级计算机进行控制。
(3)前馈控制由于F7 与层流冷却第一组集管之间的距离为10 米左右,当带钢出F7 后,层流冷却系统将根据所测到的F7 出口速度、终轧温度、冷却水温以及钢板的厚度,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决定集管喷嘴开启和关闭的位置、数量及组态。
并连续的检测F7 出口速度、温度、厚度、冷却水温的变化(一般为0.1s 左右检测一次),从而不断地通过改变冷却集管的开启和关闭的数量,来预先调节卷取温度控制。
(4)反馈控制反馈控制主要用来修正卷曲目标温度的偏差,以便达到较高的卷取温度控制精度。
其分为两部分调节,一是当带钢头部到达TM 温度检测点时,若检测的温度与所通过模型计算的温度值产生误差时,则通过反馈控制对所产生的误差值进行修正;二是当带钢头部到达卷曲温度温度检测点时,若所测卷曲温度与设定的卷曲温度产生误差时,则通过反馈控制对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修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