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的病例诊断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的病例诊断及分析
目的:探究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形态学特征总结并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小细胞癌31例,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腺鳞癌17例。31例小细胞癌中,Syn阳性率为83.9%,较其他类型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在形态学上存在相似性,不同类型肿瘤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临床在鉴别诊断中可使用免疫组化方法,从而使误诊与漏诊率降低,避免出现治疗风险。
标签: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小细胞癌;病理诊断;阳性率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与病死率非常高,有研究显示,2008年全世界新增食管癌病例約为45万人次,病死人数达37万,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其中,小细胞癌、低分化磷状细胞癌、淋巴癌、腺鳞癌是食管癌小细胞恶性肿瘤的常见种类,以上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在组织来源与分子表达上也存在差异,诊断与治疗以及生物学行为均存在差异。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形态学存在相似性,形态结构在诊断时容易出现不清晰的情况,非常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影响到疾病治疗效果。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对病理诊断方法探究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所占比例为65.7%,女24例,所占比例为34.3%,年龄42~67岁,平均(54.5±2.5)岁,其中,42~50岁者18例,51~60岁者23例,61~67岁者29例。病例来源:纤维胃镜活检标本49例,外科手术切除标本21例。疾病类型:小细胞癌31例,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腺鳞癌17例。由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本次研究的意义与目的、方法等,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研究。
1.2 方法
1.2.1 HE染色使用10%的甲醛连续对穿刺活检标本固定24 h,然后对标本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处理,取切片进行脱蜡、水花处理,切片厚为5μm,后进行HE染色处理[1-2]。
1.2.2 免疫组化使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所用试剂均为福建迈新公司提供,组化后进行DAB显色,使用蛋白标记所有标本,分别为Syn、CgA、TTF-1、CD56、Ki-67、CK18、LCA、P63等[3-4]。其中,阳性表达以检测结果显示棕色为标准,CK18、CK5/6、Syn、TF-1、CD56、LCA表达部位为细胞浆或者细胞膜,P63
与Ki-67表达部位在细胞核。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形态学检测
形态学检测法结果显示,癌细胞体积小且胞质稀少,裸核状为基本形态,圆形核体,无明显核仁,没有清晰的细胞界限,呈現排列式的弥漫,排列状为巢状或者片状,部分标本显示菊形或者团样状。
2.2 免疫组化检测
所有标本经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并对标本标记蛋白,包括Syn、CgA、TTF-1、CD56、Ki-67、CK18、LCA、CK5-6、P63,检测结果显示,标本中小细胞癌31例,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腺鳞癌17例。其中,小细胞癌中,Syn、CgA、CD56、TTF-1、CK5-6、Ki-67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80.6%(25/31)、74.2%(23/31)、61.3%(19/31)、58.1%(18/31)、19.3%(6/31)。Syn阳性率较其他类型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与CK18阳性率表达分别为6.5%(2/31)、3.2%(1/31)。LCA均表现阴性。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其中,P63与CK/5均呈现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2%(4/22)、22.7%(5/22),LCA、TTF-1及CD56、CgA、CK8/18为阴性表达,Ki-67的阳性细胞占45%以上。腺鳞癌17例,其中,阳性表达有Syn、CK18、阳性率为17.6%(3/17)、47.1%(8/17),CD56、P63,LCA、CgA、TTF-1、CD56为阴性表达,Ki-67的阳性细胞占45%以上。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
食管小细胞癌是肺外小细胞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但食管小细胞癌在食管癌患者中较为少见,发生率占同期食管癌的0.4%~12%。比起小细胞肺癌,食管小细胞癌有着更强的浸润性,且恶性程度更高,早期可在淋巴结与血行转移,中位生存期为5~6个月,当前,食管鳞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达58.9%。发病年龄在45~70岁之间。男性患者高于女性。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体重减轻,伴有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与食管腺癌、鳞癌有着相似症状[5-6]。有70%左右食管小细胞癌发生在胸下段,20%左右发生在胸中段,10%发生在胸上段。使用X线检查可见其与其他类型的食管癌存在相似性,但是应用CT螺旋与MR三维成像技术检查可清晰观察到食管癌
轴向范围与肿瘤对纵膈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为疾病诊治提供了更为科学、可靠的影像学资料。BM Fischer通过对PET/CT及骨扫描对比研究,发现PET/CT 在小细胞肺癌诊断分期与手术效果上有显著效果,且在胸外转移与肿瘤复发监测上有一定优势,与FDG配合应用优势更加明显。3.2 病理与治疗预后
肿瘤标记物诊断标准很多,临床常见有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及CD56、细胞角蛋白(CK)等,可以配合诊断,但是不同报道有不同的看法,当前依然无明确的肿瘤标记物诊断标准,需进一步对免疫组化结果与病理形态相结合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Syn与CgA的阳性率较高,提示了肿瘤的神经内分泌性较强,属于神经内分泌癌。食管小细胞癌在组织形态上与生物学上与小细胞肺癌有着相关性,分为两种细胞型,分别为燕麦细胞与非燕麦细胞型,两种形态不同之处为前者呈燕麦样,且容易受到挤压变形,诊断容易;而后者诊断更加复杂,因为形态不规则,容易夹杂腺癌与鳞癌成分,由此,此前大部分研究均表示其来源与食管黏膜的全能干细胞。
基于以上小细胞肺癌的认识,两者在组织学表现与生物学特点上存在相似性,结合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对食管小细胞癌治疗以化疗为主,顺铂与依托泊苷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并没有将小细胞癌生存率提高,而有研究发现,伊立替康+顺铂同时配合进行早期胸部放疗可将小细胞肺癌生存率提高。在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下,也为人们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支持,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与络氨酸激酶存在活化关系,会造成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凋亡、抑制等,Notch通道与P53、Rb表达将相继实现[7]。
3.3 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多样,分型较多,包括小细胞癌、低分化磷状细胞癌、淋巴癌、低分化腺癌、腺鳞癌等,因在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取材上存在相似性,仅应用胃镜下活检诊断或者仅使用HE切片检查诊断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诊断准确率较低,延误临床最佳治疗时机。临床诊断效果直接影响到疾病治疗能否成功,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需要从分子特征及形态學特征上准确诊断与判断,对临床后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是全世界食管癌高发地区,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小细胞癌31例,低分化磷状细胞癌22例,腺鳞癌17例,其中,小细胞癌所占比重最大,发生率最高。
食管小细胞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有一项国外的研究显示[8],食管小细胞癌发病占食管癌的0.7~3.1%左右,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有国内的研究显示,食管癌小细胞占食管癌所有分型的 3.5%左右,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出食管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异性抗体众多,主要有CD56、CgA与Syn 及NSE等彬,但鉴于标本数量有限,检测方法不统一,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差异[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一组抗体中,抗体标记结果显示,Syn、CgA、CD56、TTF-1呈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80.6%(25/31)、74.2%(23/31)、61.3%(19/31)、19.3%(6/31),此外,CK5-6、P63、CK18、Ki-67阳性率分别为58.1%(18/31)、6.5%(2/31)、3.2%(1/31)。造成食管癌病理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