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3380f6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e.png)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1. 引言隧道是现代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的细则,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监控设备选择在隧道监控量测工作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控设备。
这些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 具备高清晰度图像采集功能,以便实时观察隧道内的运行情况。
- 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 具备烟雾、火灾等灾害监测功能,能及时发现并报警。
- 具备车辆行驶状态监测功能,如车速、车流量等。
- 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根据监测数据识别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3. 监控布局设计在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过程中,应合理设计监控布局。
以下是一些建议:- 根据隧道长度和形状,确定安装监控设备的位置。
- 针对关键区域,如车辆进入和离开隧道口、隧道内的交叉口等,增加监控设备数量,以便全面监测。
- 注意隧道内的盲区,合理布置监控设备以消除盲点。
- 考虑到监控设备的覆盖范围和角度,确保能够全面观察隧道内的各个区域。
4. 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控设备的作用不仅仅是实时观察隧道内的情况,还可以采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提供更多的管理决策支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要点:- 对于环境参数的采集,如温度、湿度等,应进行长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寻找隧道内的变化趋势。
- 对于车辆行驶状态的监测,应及时记录并分析车速、车流量等数据,以评估隧道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
- 对于灾害监测的数据,如烟雾、火灾等,应设置相应的报警阈值,并及时发出警报。
5. 报警与处置监控量测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及时发现并处理隧道内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以下是一些关于报警与处置的建议:- 设置合适的报警阈值,确保只有在真正有异常情况发生时才会触发报警。
- 确定报警信号的接收方,如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 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应急联系人、应急电话等信息,以便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快速应对。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61c47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d.png)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目前,全球各地的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隧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
1.隧道监控量测参数隧道监控量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移:隧道位移监测主要针对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以及隧道结构中的任何变形。
主要的监测参数包括滞后变形、收敛变形和开挖变形等。
(2)压力:隧道压力监测是指测量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以及隧道结构的压力。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围岩应力、锚杆力、压力管道内部压力等。
(3)温度:隧道温度监测是指监测隧道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内部平均温度、温度梯度及各个节点温度。
(4)水位:隧道水位监测是指测量地下水位、坑内水位和排水系统中水位等。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水位高度、水位波动及水位变化速率等。
2.监测方法(1)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主要是指激光位移仪、全站仪、GP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高,但是需要现场排线,测量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卫星、航拍摄影等技术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无需人员进入现场,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内的隧道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遥感监测数据也可以用于验证传统仪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3)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方便,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
3.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处理是实施隧道监测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等。
其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警并进行应变措施,从而保持隧道安全运营。
4.安全管理隧道监测的安全管理也是隧道量测方案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应包括隧道安全预警、风险分析、隧道安全评估等方面。
版公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细则
![版公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3ec876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d.png)
版公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细则一、工程概况这条隧道,它穿越山岭,横跨两地,全长5.2公里,堪称版公路的重要枢纽。
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岩层多变,地下水流丰富,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都相当高。
因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我们制定了这套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二、监控量测目的监控量测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实时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如围岩稳定性、地表沉降、地下水位等,从而确保施工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三、监控量测内容1.围岩稳定性监测:通过在隧道内布设位移计、收敛计等设备,实时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判断其稳定性。
2.地表沉降监测:在隧道上方地表布设水准点,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掌握地表沉降情况。
3.地下水位监测:在隧道周边布设水位观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预防涌水事故。
4.支撑结构监测:对隧道内的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等支撑结构进行应力、位移等参数的监测,确保其受力合理、稳定可靠。
5.环境监测:对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确保施工环境达标。
四、监控量测方法1.仪器监测:采用高精度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水准仪、位移计等,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人工监测:在仪器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人工巡查,对隧道内外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力学等分析方法,预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五、监控量测流程1.施工前准备:布设监测点,安装监测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2.施工过程中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预警。
3.数据反馈: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施工方,指导施工调整。
4.应急处置:对监测数据异常情况进行应急处置,确保施工安全。
六、监控量测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监控量测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培训专业人才:对监控量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控量测管理制度,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技术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6e7e5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a.png)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技术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隧道结构、环境及交通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系统。
它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隧道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下面是一个关于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的技术方案,详细说明了相关的方法和技术。
一、监控设备的选择和安装1.高清摄像机:选择高清摄像机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和视频,用于监测隧道的交通情况、人员活动、火灾状况等。
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应根据隧道的结构和特点选择,以保证监测全面而又不影响交通。
2.红外传感器:使用红外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变化,一旦发现温度异常,就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
3.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可以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形和裂缝等情况,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分析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时判断结构的安全状况。
4.烟雾和气体传感器:安装烟雾和气体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隧道内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浓度,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启动排烟设备或报警系统。
5.电力监测设备:监测隧道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能够及时预警电力设备故障,并避免发生火灾等事故。
二、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1.监控中心:建设一个专门的监控中心,用来接收和处理来自各个监测设备的数据,并及时生成相关报表和图像。
监控中心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
2.数据传输和存储:使用高速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保证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备份,以备后续分析和查询。
3.报警系统:建立一个智能的报警系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如火灾、交通事故等,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
4.数据分析和预警: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数据模型和算法进行预警和预测。
例如,通过对温度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隧道火灾的发生概率,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5.远程监控和控制:可以通过云平台实现对隧道监控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随时随地通过云端进行数据查询和设备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f1b0125f0e7cd1842536e3.png)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隧道工程为城市道路隧道,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对围岩实行监控量测,其目的在于掌握围岩动态,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支护结构形式、支护参数和支护时间提供依据;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大小和应力分布;评价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为施工提供指导,以确保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并防止地表下沉。
1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设计施工图;(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5)我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委托监测合同;(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10)现场踏勘资料及本单位多年来在岩土工程安全监控量测方面的经验、水平、现有量测设备等。
2具体的监测项目该工程监测项目计划遵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及委托监测合同的要求,根据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同时考虑量测费用的经济性基础上进行确定。
该隧道在实施阶段的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其中必测项目一般包括:隧道地质情况和初期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净空收敛测试、拱顶下沉观测、锚杆轴力及抗拔力测试;选测项目一般包括:地表下沉观测、钢支撑内力及外力发展情况测试、支护及衬砌表面应力及裂隙量测,爆破振速监测等。
必测项目的各项参数在隧道施工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量测,选测项目在考虑经济性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量测的内容和频率。
在监测过程中监测小组按照监测成果的时效(特殊情况下应缩短资料的处理时间)通过对各量测项目现场测试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动态地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化信息并及时地将其反馈到施工现场,一方面用于指导施工,另一方面根据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位、应力发展情况,用于对支护系统和支护参数的修改,确保隧道在施工和运营中的安全。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c39e6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7.png)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目录一、工作目标和范围 (1)1.1概述 (1)1.2监测工作目标 (1)1.3监测工作范围 (2)二、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2)2.1设计思路 (2)2.1.1第三方监控量测的依据 (3)2.1.2第三方监控量测的重点 (3)2.1.3第三方监控量测的实施 (4)2.2隧道隧址区工程概况 (4)2.3隧道施工第三方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7)2.3.1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原则 (8)2.3.2监控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8)2.3.3监测原理及方法 (47)2.3.4监测频率 (52)2.3.5测读技术要求 (52)2.3.6监测项目的控制基准及管理基准 (53)2.3.7监测结果的处理 (55)2.3.8监测过程组织管理 (56)三、主要分项监控量测工艺框图 (57)四、监控量测总体计划 (59)4.1监控量测工作的进度计划 (59)4.2质量保证措施 (60)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和范围1.1概述隧道起点位于北碚区静观镇西山村,终点位于合川区清平镇桃李园村。
隧道沿线存有煤矿采空区、瓦斯、瓦斯段落的腐蚀性地下水、岩溶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因此为确保隧道安全施工,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监控量测措施。
隧道的施工过程具有工序多、内容复杂、相互交叉、隐蔽性强等特点,所以如何加强现场监控量测,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已成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此,施工各阶段的监控量测也就成为了隧道施工过程的核心问题。
从设计思路上讲,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把“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隐患,预测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主线,从监测围岩与支护的变形和应力、了解隧道围岩与支护的受力状态与变形特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这四方面着手,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
1.2监测工作目标通过施工现场巡查和监控量测,迅速准确地获得第一手实际观察和量测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和对现场施工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隧道第三方监控量测和施工技术咨询,提供可靠、准确的安全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在内的“三控”技术咨询服务。
【隧道方案】高速公路隧道超前预报及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方案】高速公路隧道超前预报及施工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9b8a480975f46527d3e1b6.png)
XX至XX高速公路XX至XX段控制性工程试验段X X隧道超前预报及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批:二〇X X年X X月X X日1、工程概况1.1泰和隧道泰和隧道隧道属分离式隧道。
隧道起止桩号为:左幅ZK201+510~ZK207+930,全长6420m;右幅YK201+490~YK207+870,全长6380m。
我合同段施工的进口端左幅止点桩号为ZK204+720,长3210m,隧道全线位于直线上,隧道最大埋置深度约为739m;右幅止点桩号为YK204+680,长3190m,隧道全线位于直线上,隧道最大埋置深度约为747m;隧道左、右幅测中线之间的间距为40m。
该隧道建筑限界有效净宽10.25m、有效净高为5.00m。
隧道共设计人行横通道17道,车行横通道8道,紧急停车带右幅8处,左幅8处。
隧址区大部受坡残积土、全风化层覆盖,且植被茂密,震旦系变质砂岩属较硬~坚硬岩,但受长期的地质构造及风化作用,节理裂隙随机发育,形成了洞身围岩的不均匀性,现有的勘探手段难以完全准确查明节理裂隙带的分布规律,因此建议采用TSP、地质雷达、掌子面[BQ]指标量测等手段,及时开展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开展动态设计。
1.2隧道围岩分级根据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综合勘探、调绘及试验成果,本隧道围岩具体分级、分段情况见表1.3.1泰和隧道围岩分级分段划分一览表表1.3.1结合招标文件,本项目的内容分为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两大部分。
2.1监控量测内容(共3项):地质和支护状态的观察、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监测等。
2.2超前地质预报内容(共3项):主要采用TSP探测、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钻孔等三项手段探测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带等地质条件,并给出相应的段落起止里程桩号;判定围岩级别;结合预报信息给出施工建议。
2.3主要的规范和标准本工程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现行标准和规范。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454b90c22590102029d9a.png)
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17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三、工程概况 .....................................................................................................................四、监控量测管理 .............................................................................................................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 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 2.数据处理和预测预报要快速准确。
............................................................................... 3.监控必须及时有效、落到实处。
...................................................................................六、量测项目及内容 .........................................................................................................七、工作内容、方法和仪器 .............................................................................................⒈洞内外观察.........................................................................................................................2. 拱顶下沉量测...................................................................................................................3.地表沉降.............................................................................................................................4、周边位移...........................................................................................................................八、洞内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九、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 十一、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 .............................................................................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bab7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1.png)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隧道工程项目制定,该隧道全长XX米,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特编制此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二、监控量测内容1.拱顶沉降量测:在隧道开挖后,定期监测拱顶的垂直位移变化,以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
2.周边收敛量测:对隧道开挖面周边的围岩变形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因收敛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3.地表沉降观测:通过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情况。
4.锚杆(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索)受力状况,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洞内环境监测:包括通风、排水、瓦斯、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三、监控量测方法与设备选择根据上述监测内容,采用全站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量测。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四、监控量测实施步骤1.量测点布置:根据隧道断面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量测点,并做好标识。
2.初始值测定:在施工前先测定各量测点的初始值,作为后续对比分析的基础。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按照预定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处理与预警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当达到预警条件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所有监控量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将监控量测结果作为调整施工方法、优化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606da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5.png)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隧道是联结不同地域的重要交通通道,同时也是交通事故的灾难性现象,必须要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交通问题,维护公众安全,促进社会发展。
为确保隧道监控量测工作的有效实施,制定本技术规程。
二、目的本技术规程旨在制定公路隧道监控量测的基本规范,统一标准,制定隧道监控量测的技术流程与要求,维护交通安全,保证交通运行的正常秩序。
三、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国内公路隧道,包括收费隧道和免费隧道,也可以用于有关部门举办的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活动。
四、技术规范及要求(一)隧道监控量测应遵循《隧道监控设备安装及调试规范》(GB505712010)等有关规定。
(二)应对隧道内照明、通风、排水设施进行检查,保证隧道内的安全秩序。
(三)检查隧道的水平和垂直精度,以及墙体间的台面高度等以确保安全。
(四)检查隧道环境温度、湿度、饱和度、噪声、空气质量等,以保证隧道使用安全。
(五)检查隧道墙体面内的缺陷,在必要时维修或更换新的墙体面及相关部件。
(六)检查隧道抗震设计规范,确保发生地震时能够稳定及正常运行。
(七)检查隧道排气及排烟装置及抗火设计,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有效排放废气及抗火。
(八)监控量测时应对进出车辆进行记录,对车辆的速度、数量及负荷要求等进行监控管理,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九)监控隧道网络设备,收集隧道内的信息及数据,实现实时监控,确保隧道内车辆安全。
五、改进建议(一)隧道内关键设备及监控设备应满足当地环境条件,具有较高的维护性,并配备必要的维护人员。
(二)现有的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应不断完善,并纳入特殊情况的考虑,使之实现真正的“安全至上”。
(三)应建立隧道数据库,将每个隧道的监控量测结果及其他详细信息都记录下来,为今后的隧道监控提供依据。
(四)在隧道监控工作中,应配备专业的隧道监控人员,定期培训,深入了解隧道监控量测的技术规范,并提高隧道监控人员的实践能力。
六、总结隧道监控量测是一项具有责任感的工作,是维护交通安全、保障公众安全的关键一步,对于今后隧道管理的安全与顺利运行至关重要。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363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5.png)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监测目的 (2)2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2)2.1监测控制标准 (3)2.2监测频率 (7)3监测方法 (7)3.1地表沉降 (7)3.2地面建筑沉降与倾斜 (8)3.3桩(坡)顶水平位移 (9)3.4桩体变形 (10)3.5土体侧向位移 (10)3.6钻孔桩内力 (11)3.7土压力 (11)3.8孔隙水压力 (12)3.9锚索(土钉)内力 (12)3.10地下水位 (13)3.11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 (14)3.12拱顶下沉 (14)3.13隧道周边位移 (15)3.14围岩压力 (16)3.15钢支撑内力 (17)4监测反馈程序 (17)4.1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 (17)4.2监测管理体系 (18)4.3提交的监测成果 (19)1 监测目的为确保XX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
我们将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有: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2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为全面掌握暗挖隧道和明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围护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况,并结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征选择监测项目,具体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及要求、仪器设备、监测频率见表1。
明挖段测点布置见图1、图2、图3、图4,暗挖段测点布置见图5。
2.1 监测控制标准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cb3cac5da50e2524d7fda.png)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TJ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八年七月十五日1目录11、编制依据................................................................... ..................................................................... ........................12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12.1、工程概况................................................................... ..................................................................... ................12.2、地质水文概况................................................................... ..................................................................... ........333、监控量测的目的................................................................... ..................................................................... ............63.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 ..........................................................644、监控量测的意义................................................................... ..................................................................... ............755、监控量测管理机构、人员及设备要求................................................................... ..............................................85.1、管理机构、人员配置................................................................... ..................................................................85.2、职责................................................................... ..................................................................... .....................85.3、监控量测设备管理....................................................................966、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 ..................................................................... ...106.1、监测项目................................................................... ..................................................................... .............106.2、量测频率................................................................... ..................................................................... ..............1077、监控量测方案................................................................... ..................................................................... ..............117.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117.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127.3、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 ................................................................137.4、隧道净空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 ................................................147.5、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水位观测................................................................... ....................................187.6、洞内、外观察................................................................... ..................................................................... ......197.7、必测项目的测点布置................................................................... ................................................................207.8、必测项目的量测频率及数据分析................................................................... ............................................257.9、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量测................................................................... ........................................................2788、监控量测实施及要求................................................................... ..................................................................... ...308.1、净空变化量..................................................................... ......308.2、拱顶下沉量测................................................................... ..................................................................... ......348.3、地表下沉量测................................................................... ..................................................................... .....3499、监控量测控制和结束基准................................................................... . (36)29.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 (3)69.2、位移控制基准................................................................... ..................................................................... ......389.3、量测结束标准................................................................... ..................................................................... ......3910、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 ..............................................3910.1、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3910.2、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4010.3、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431)1、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 .4711.1、日报................................................................... ..................................................................... ....................4711.2、月(周)报................................................................... ..................................................................... ............4711.3、专题报告...............................................................................4811.4、监测总报告................................................................... ..................................................................... ........4812、工程安全性管理及应对措施................................................................... ..........................................................4912.1、工程安全性管理内容................................................................... ..............................................................4912.2、监测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5013、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521)3.1、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5213.2、监测点保护措施................................................................... ..................................................................... .5313.3、安全文明作业................................................................... ..................................................................... ....53附表................................................................... ..................................................................... (53)1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折多山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编制依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的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及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为隧道围岩级别变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为施工决策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3/T2177-2015);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6、《公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DB51/TB2243-2016)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9、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10、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概况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施工,TJ1标段起止桩号:K0+000~K5+500,路线全长5500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隧道主洞4875米,平导1300米,路基及涵洞工程.路基工程:路基总长0.625公里,标准路基宽10米.涵洞工程:钢筋砼箱涵13.2米/1道,管段内主要结构物见下表(表1-1): 2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表1-1 涵洞工程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孔数孔径(孔米)长(米)1盖板涵K9+256.72-4米13.2表1-2设计线路平曲线表主线JDJD里程JDX(米)JDY(米)转角值α半径R1/R2/R3(米)缓和曲线长L0/L1(米)BPK0+0003326290.523503950.287JD1K0+157.6023326366.716503812.32713°24′49″(Z)0/517.155/0176.151/176.151JD2K0+3253326411.61503650.4219°27′55.8″(Y)0/630/0177.482/177.482JD3K0+707.4093326573.111503303.49926°57′43.2″(Z)0/1150/0239.792/536.190JD4K2+660.9663326504.598501340.4141°20′08.2″(Y)0/3500/0JD5K5+574.6763328424.77498997.4930°03′06.6″(Z)0/4500/0表1-3设计线路平曲线平导JDJD里程JDX(米)JDY(米)转角值α半径R1/R2/R3(米)缓和曲线长L0/L1(米)BPPK0+401.9083326444.178503580.459JD1PK0+431.8303326456.806503553.33219°08′45.1″(Z)0/118/0 20/20JD2PK0+491.0883326462.855503493.96812°50′05.4″(Y)0/175/0 20/21.272JD3PK0+737.1143326541.598503260.68920°39′03.5″(Z)0/1150/0 0/250JD4PK2+663.9223326474.222501330.14641°20′08.2″(Y)0/3500/0 JD5PK5+580.8963328396.463498984.70230°03′06.6″(Z)0/4500/0 3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表1-4设计线路竖曲线主线(单位:米)序号曲线要素变坡桩号变坡高程(米)变坡点间距(米)纵坡(%)半径R(米)切线T(米)外矢距E(米)K0+0003740.0721705.7001K0+1703749.762450061.8750.4254002.9502K0+5703761.56255000.000151.2500.20856402.4003K6+2103896.99225000.000362.5002.6282130-0.5表1-5设计线路竖曲线平导(单位:米)序号曲线要素变坡桩号变坡高程(米)变坡点间距(米)纵坡(%)半径R(米)切线T(米)外矢距E(米)PK0+0003740.0721705.7001PK0+1703749.762450061.8750.4254002.9502PK0+5703761.56255000.000151.250 0.20856402.4003PK6+2103896.92225000.000362.500 2.6282130-0.542.2、地质水文概况2.2.1地形地貌折多山隧道全长4875米,场区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隧址区一般海拔标高3600~4600米,折多山顶峰海拔4862米,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区域地貌为中高山构造剥蚀地貌,河谷分布有长条的河流侵蚀堆积地貌,河谷一般呈“U”字形.2.2.2气象和水文根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资料,折多山隧道段工程设计区域进口的年平均气温为2.2℃.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4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出口的年平均气温为2.8℃.气温垂直递减率0.43℃/100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0℃~6.6℃,年极端最低气温是-23.7℃.气温垂直变化与高寒气候特征明显.场区以折多山为分水岭将隧址区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单位,场地地表水主要位于进口的发源于折多山的折多河及位于出口的兰泥巴河,为大渡河支流,折多河在光明以上总体流向为SE向,在光明汇入解放沟,总体流向转为EW向,至团结流向转为向北,在康定城于雅拉河汇合于瓦斯河,为隧道进口处的最大地表水体,调查时最大水深约1米,流量3~4米3/s,位于隧道出口的兰泥巴河整体向南流过场地,为出口处的最大地表水体,调查时最大水深约1~2米,流量3米3/s,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来自于地表降水和折多山高山融雪水,向下游汇入大渡河.2.2.3岩层岩性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区地层区划属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马尔康分区金川雅江小区,属扬子地层区康定地层分区,除第四系外,地层中的岩石受构造影响,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工作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米e)、崩积层(Q4c)、崩坡积层(Q4c+dl)、坡洪积层(Q4dl+pl)、泥石流堆积层(Q4sef)和第四系更新统(Qpfgl)冰水堆积层;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如年各组(T3r1)、中统杂谷脑组(T2z)、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γβ5)及断层构造岩.2.3地质构造及地震2.3.1地质构造隧址区地跨松潘-甘孜造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印至运5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动奠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局.工程区区域构造上属于鲜河NW向构造带,以东属于龙门山NE向构造带,以南为川滇SN向构造带,以上三大构造带共同组成了中国西南着名的“Y”字形构造格局,又称“三岔裂谷系”.隧址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正处在这三岔口交接地带.对于本工程,鲜水河断裂带主要由一系列北北西向断裂构成.鲜水河断裂带挽近期活动十分明显,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热泉分布比较多,鲜水河断裂带上的近代地震具有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断裂未来强震的复发将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3.2隧址区主要断层及特征据区域资料及本次调查,场区初步查明的主要断裂带有5条,分别为F15(金龙寺-磨子沟断裂)、F17(惠远寺-勒吉普断裂)、F17-1(惠远寺-勒吉普支断裂)、F18(二台子断裂)、F22(多尔金措-龙古断裂).2.3.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公司2015.10提交的《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隧址区的地震基本烈度≧Ⅸ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根据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性特点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的研究,在工程场地周围大于150千米的区域划分出龙门山地震带、长江中游地震带、鲜水河-滇东地震带和巴颜喀拉山地震带,包括13个地震构造区、共计232个潜在震源区;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统计求出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建立了适合该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3.表2-3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6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地震动参数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5%2%1%峰值加速度(厘米/sec2)折多山隧道进口364485674840折多山隧道出口347464648799根据场地工程地震条件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分别计算并得到了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进口、出口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为10%、5%、2%和1%的基岩场地设计地震反应谱.3、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检验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和围岩、结构是否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它始终伴随着施工的全过程,是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3.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保证隧道暗挖和明挖结构的稳定和施工安全.根据量测结果,分析可能发生危险的征兆,判断工程的安全状况,采取措施,遏制危险的趋势,确保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以施工量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切合实际,安全合理,有利施工.将现场量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修正设计参数,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通过量测结果的信息反馈,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量测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对其安全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提供判断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7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通过量测积累数据来判定其受施工影响的程度,以决定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为以后设计、施工积累经验.4、监控量测的意义随着我国交通的迅速发展,通过这些隧道工程实践,推动了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已被广泛采用,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还不够,还不能适应隧道工程发展的需要,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较低.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科技攻关.监控量测作为隧道施工的三大核心之一,可为评价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以及了解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等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对隧道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它是保障隧道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工作必不可少,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素描、隧道周边位移收敛和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以及其它一些选测项目的量测工作.通过隧道开挖目测围岩地质状况和实测的有关变位信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量测信息的反馈,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根据量测结果,提供围岩收敛趋势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施工建议,以便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稳定程度,并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监控量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安全、指导施工、修正设计、积累资料,其可以及时提供拱顶下沉、周边收敛信息,判断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提出更加恰当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措施,实现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控制,达到既能安全8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快速施工,又能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5、监控量测管理机构、人员及设备要求5.1、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在臧高公司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建设总指挥部的指挥下,监理单位的监督下,根据隧道风险等级和管理要求,项目部成立隧道监控量测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精测队负责实施.组长:王宝明副组长:杨金桥、周易组员(监控量测小组):李森、刘平、刘勇、王思怡领导小组设在项目部,精测队对口管理监控量测工作;工程部、安质部、分部经理和总工,负责对重大异常情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及时埋设观测标,进行观测,数据处理完成及时反馈现场,指导施工作业.5.2、职责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职责配备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监控量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细则),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编制监控量测管理办法,并抓好具体落实.按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配合监理对现场监控量测的检查和复核工作.9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根据预警等级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理.⑵组员(监控量测小组)职责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小组,配备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专业人员和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保证网络覆盖、监测仪器、传输工具、客户端管理等硬件配置的到位与正常使用.依照监控量测规范和实施方案认真开展量测工作,负责督促分部、架子队进行测点埋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安全评价等工作,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编制月度监控量测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监控量测工作.负责在实施监控量测工作前,通知现场监理人员实施监理,并填写监控量测日志表,详细记录监控量测实施时各部位里程位置,工况环境及地质简明情况.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和软件计算处理分析,在每个掌子面完成量测后实时计算处理,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提出评价意见.建立管理台账和周报、月报分析制度,结合地质情况分析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预警后采取工程措施的效果,对施工安全进行评价.每日测量工作结束数据及时计算成果,立即运用软件对当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打印日报表,报送分部工程部,在洞口公示牌张贴监控量测日报.每周、月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齐全并按要求编制周报、月报,报项目部、监理站.5.3、监控量测设备管理监测组根据量测工作的需要,及时提供设备计划,组织采购.加强监测小10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组量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标定,并建立健全仪器设备台帐.按照仪器使用管理规定,进行量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仪器精度满足要求.投入主要仪器设备表名称型号精度单位数量生产厂家索佳全站仪索佳DX-1011.0″台2日本索佳天宝电子水准仪DINI030.5米米台2美国天宝数显收敛仪JSS30A0.1米米台3杭州三思水准尺钢尺1米米把4钢卷尺50米1米米把46、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 6.1、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判断支护结构工作状态、指导设计施工的经常性量测.必测项目在本项目主洞和平导隧道施工中均需进行,选测项目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增设,具体内容如下:监测项目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2拱顶下沉全站仪、收敛仪3净空变化全站仪、收敛仪4地表下沉全站仪、水准仪洞口及隧道浅埋段5拱底(底板)隆起全站仪、水准仪软岩大变形 6.2、量测频率监控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一般每断面量测频率和周期见下表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测频率监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米)监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11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2~5)B1次/2~3d >5B1次/7d注:B—隧道开挖宽度.按位移速率确定的监测频率位移速率(米米/d)监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d7、监控量测方案7.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地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根据设计要求或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编制《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经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严格实施.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引入作业循环,并结合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埋点数量、位置、时间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测点应牢固,挂牌标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工程竣工后,监控量测资料要纳入竣工文件.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12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记录.7.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量测项目一般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7.2.1必测项目包括:①洞内外观察;②周边位移;③拱顶下沉;④地表下沉.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精度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地质罗盘等--2周边位移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仪、全站仪)0.1米米一般进行水平收敛量测3拱顶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精密水准仪、钢尺等0.5~1米米4地表沉降水准测量的方法,精密水准仪、钢挂尺0.5~1米米隧道浅埋段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7.2.2选测项目包括:⑴钢架内力及外力;⑵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⑶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⑷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⑸衬砌裂缝监测;⑹锚杆轴力;⑺支护、衬砌内应力;⑻围岩弹性波测试;⑼渗水压力、水流量;⑽爆破震动;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序号监控量测项目测试方法和仪表测试精度备注1钢架内力及外力振弦式钢筋计、应变计0.1米Pa2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多点位移计0.1米米3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地面钻孔中安设位移计0.1米米4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压力盒0.01米Pa13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5衬砌裂缝监测裂缝计、频率计-6锚杆轴力钢筋计、锚杆测力计0.01米Pa7支护、次衬砌内应力振弦式传感器0.01米Pa8围岩弹性波测试声波仪及配套探头--9渗水压力、水流量水压计、流量计0.01米Pa10爆破振动测振及配套传感器--临近建筑物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7.2.3隧道地质及支护状况变化情况观察工作要求: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7.3、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7.3.1监测仪器精密水准仪、钢尺等.7.3.2监测实施方法测点布置如示意图.沉降变形观测点沿建筑角点、拐点布置,或沿建筑边墙线布置.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米,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洞口地表下沉观测点布置示意图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准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14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米米,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米米,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7.3.3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则高差△H=H-h即为沉降值.7.3.4监测频率对于暗挖隧道施工,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1B时(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1~2B 时,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5B时,1次/2~3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7天.7.3.5数据分析与处理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图、加速度曲线图.7.4、隧道净空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在进行隧道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大量测频率.其量测的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离开挖面距离确定.7.4.1工作要求隧道量测断面的围岩收敛情况包括量测拱顶下沉、净空水平位移.15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各测点应在避免爆破作业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为0.5~2.0米,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读数.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净空水平收敛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设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拱顶下沉量测应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可将测得的净空垂直位移来代替拱顶下沉量测.斜测线的设置有助于了解垂直方向的变化情况.净空位移量测的测线布置数量可参照下表.净空变化量量测线数地段开挖方法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7.4.2测量原理及方法⑴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收敛值是指已知两测点间在某一时间段内距离的改变量.设t1时刻观察值为R1,t2时刻观测值为R2,则收敛值?u=R1-R2,此值除以时间差?t=t2-t1,即为收敛速度,必须指出,前后两次观测时的量测方法相同,即收敛计悬挂方向相同,钢带尺张紧力调整过程相同,这样可以消除仪器悬挂,调整张力等系统读数,以利提高量测精度.全断面开挖时,通过测a线来判断水平收敛情况;上下台阶开挖时,下台阶开挖时,要增测d线,以确保下台阶施工的安全.⑵拱顶下沉量测16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①监测目的拱顶下沉监测值是反映地下工程结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数据,是围岩与支护系统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的反映.②沉降点埋设与测试沉降点埋设原则应以能反映结构安全为原则,并尽量与地表沉降测点相对应,以利于对比分析.拱顶下降的水准基点布设在洞内和洞外均可,要布设牢固,易于监测.在隧道开挖断面拱顶隧道中心处布置一个拱顶沉降观测点,该观测点采用Ф8钢筋弯成三角形,固定在待测点上.测点大小要适中,监测时用一把长度适宜的(长度依据隧道高度而定)钢卷尺,尺端连一个挂勾,可以挂在测点上.监测应在水准仪及挂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不得在测点和挂尺处有振动时进行监测;尽量选择在监测环境好时进行监测.③数据分析与处理对同一测点而言,拱顶沉降计算如下式:U=Ui-Ui-1式中:Ui——第i次监测高程;Ui-1——第i-1次监测高程;U——第i次沉降值;对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进行反馈.17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测桩布置形式④监测断面布置间距的确定监测断面必须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但太近会造成开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坏测桩,太远又会漏掉该量测断面开挖后的变形量,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相关条文规定,测点应距开挖面2米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值,各类围岩条件下的监测断面间距按以下要求布置.Ⅲ类围岩20~50米,本隧道取20米;Ⅳ类围岩10~20米,本隧道取10米;Ⅴ~Ⅵ类围岩5~10米,本隧道取5米;⑤监测结论围岩遵循“急剧变化-缓慢变化-基本稳定”的变形规律,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支护结构强度和刚度是合理有效的,具有可靠的安全度,可以将其作为永久支护.围岩的变形主要产生在掌子面推进后30米内,而且主要是上台阶的开挖对位移变形影响较大,一般在开挖后的3d~10d 内变形较大,20d以后趋于缓和,30d左右基本趋于稳定,因此应加强围岩变形监测,调整初期支护时间,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加快隧道的成洞进度.整理资料时,若发现拱顶及水平收敛位移量过大或下沉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应停止洞内开挖,对下部结构采取补强18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318线折多山隧道工程项目部措施,如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加长、加密锚杆,加挂更密更粗的钢筋网;提前施作仰拱,提前施作二次衬砌等;使围岩在变形过程中逐渐达到稳定.7.5、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水位观测7.5.1监测目的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的揭露,致使隧道周围的高压水体突然向隧道施工现场涌入.由于涌水发生的突然性和部位的不易判定性,致使其规模和动力特征很难预测,加之施工空间有限,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危害,造成围岩失稳,发生掩埋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使工程建设遭受严重损失,影响隧道的正常施工,也可能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短期或长期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地表出露水体水位进行监测,为摸清工程区域内地表及地下水体的特征提供基础资料.7.5.2监测点的确定原则及分布通过调查及现场踏勘,初步圈定了监测点,主要为自然出露地表的、且与当地百姓生。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814446cc175527072208c4.png)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一、概况本标段位于达州境内通川区蒲家镇,线路起于A隧道中部K100+080,止于B隧道出口K104+400,全长4.32公里。
本标段全线有A、B两座隧道,4个掘进口,共计3010m(分离式),其中Ⅴ级围岩419m,Ⅳ级围岩1940m,Ⅲ级围岩580m,明洞71m。
隧道单洞净宽为10.25m,净高为5.0m。
隧道洞口段结合地形、地质情况设置了长度不等的明洞,明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魏家山隧道两隧间距由洞口3.5m加宽至31.6m,洞口段为小净距段。
隧道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砌,即以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等为初期支护,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锚管等为施工辅助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模筑素混凝土,二次衬砌抗渗等级不低于S6。
隧道衬砌类型见下表所示:二、监测目的本标段隧道采用新奥法设计施工,为了确保施工期间周围环境及结构自身的施工安全及监测各施工阶段施工动态,经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掌握围岩动态,确保施工安全,并为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间提供信息。
通过监控量测达到以下目的:1)监视围岩应力和变形情况,保证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2)提供判断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的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4)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掌握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为修改或确认支护结构设计参数提供依据,确定后续工序的安排。
三、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07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设计图四、量测项目、方法及频率本隧道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包括:洞内(外)地质及支护状态观测、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地表下沉量测、洞口小净距段监测5个必测项目。
石关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石关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4f4b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6.png)
石关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一、施工目标及背景:本方案旨在对石关隧道进行监控量测,及时获取隧道安全运行情况,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石关隧道位于市境内,全长约10公里,是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对保障交通运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隧道使用年限的延长,隧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二、施工内容及方法:1.安装摄像头:在隧道的各个重要位置安装高清摄像头,通过监控画面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事故和异常情况。
摄像头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隧道内传感器的安装:在隧道内设置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传感器,用于监测隧道内的环境参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施工方法:a)检查隧道的原有监控设施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新。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c)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时,要确保其位置固定稳定,并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被破坏和损坏。
三、监测报警系统:1.报警装置:在监测防护系统中设置报警装置,当监测到隧道内有异常情况时,立即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报警信号传输方式:报警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到监控中心,并及时展示在监控中心的控制台上,以便监控人员及时处理。
四、监控中心建设:1.监控中心设施要求:监控中心应位于离石关隧道较近的地方,具备良好的通信、供电和防护设施,确保监控系统稳定运行。
2.监控中心设备:监控中心应配备专业的监控设备,包括监视器、服务器、录像机等。
并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五、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1.数据采集:监测装置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并进行分析。
2.数据处理:监控中心应配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3.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隧道内的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1f426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0.png)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量测技术规程)旨在利用最新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公路隧道的实行质量,确保其安全使用。
量测技术规程的实施通常是按照项目的具体需求,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的,因此规程的内容将不完全相同。
二、量测技术规程的应用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适用于以下各种公路隧道项目:1、开挖公路隧道:按照有关规定,对公路隧道的开挖质量进行量测,发现和消除建设质量的隐患;2、重新铺装公路隧道:根据规定,对公路隧道的重新铺装质量进行量测,发现和消除建设质量的隐患;3、隧道养护:按照规定对公路隧道的养护工作进行量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隧道的质量隐患。
三、量测技术规程的内容1、技术规程适用范围: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种公路隧道项目;2、量测质量要求:量测结果必须符合当地规定和要求;3、实施对象:由隧道项目单位、技术检测单位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4、量测手段:采用先进的量测技术方法和设备;5、量测结果处理:对量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公路隧道的实行质量情况;6、量测报告:完成量测后,应填写相关报告,以备档案。
四、量测技术规程的实施量测技术规程的实施须经有关方面批准,并需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调查统计:通过调查评估,确定隧道项目的规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研究方案:研究和拟定隧道项目的技术规程,确定合理的量测方法和技术要求;(3)准备设备:准备必要的设备,如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设备等;(4)实施量测:按技术规程实施量测,将量测结果以文字、图表形式反映出来;(5)反馈数据:及时反馈量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6)检查结果:对量测结果进行详细检查,确定符合要求的质量水平;(7)处理异常:针对异常结果,依据量测报告,进行重新测量或予以纠正;(8)完善报告:完成量测后,完善报告,以备档案。
五、总结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是采用最新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公路隧道的实行质量,确保其安全使用的重要手段,其实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安全运行。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87b4f3d15abe23482f4d37.png)
国家高速公路网厦成线厦门(海沧)至漳州(天宝)公路工程(厦门段)A4标段雷公山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件号:编制:审核:审批: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厦漳公路(厦门段)A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0年4月6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工程概述 (1)1.2 总体施工方法 (2)1.3 监测的目的 (3)1.4 工程监测的必要性 (3)1.5 监测方案制定的原则 (4)1.6 编制主要依据 (4)第二章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5)2.1 洞内外观察 (7)2.2 隧道周边收敛监测 (9)2.3 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12)2.4 地表下沉监测 (12)第三章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14)3.1 一般要求 (14)3.2 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 (14)3.3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 (14)3.4 量测资料 (15)第一章 概述1.1 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雷公山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与漳州龙海交界处海沧区青礁村。
本隧道左线起讫里程为LK7+474—LK9+185,长1711m ;右线起讫里程为RK7+424—RK9+150,长1726m 。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正常隧道净宽14.5m ,净高5m 。
隧道进口受青礁枢纽互通影响,加减速车道都进入了隧道内(左线约21m ,路面加宽1m ;右线约81m ,路面加宽4~1m ),分别设置了加宽值不同(正常段+1m 、2m 、3m 、4m )的大拱段,不同加宽值的大拱段采用突变形式进行连接。
2、气象与气候本区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约20.4℃,年平均降水量1275.0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8.9%。
每年5-9月份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7至9月为台风季节。
风暴潮为本区主要气象灾害。
本区位于滨海地区,河流大体呈树枝状,十分短促,溪流均为独立入海水系。
河网水系属于九龙江水系。
河水位受潮汐影响,随季节变化较大。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9ddc08d1f34693dbef3e10.png)
X X X X X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实施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二O一四年四月目录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技术方案1 实施方案编制的原则a、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隧道监控量测,做到既能满足施工需要,又尽可能减少对隧道施工的影响;b 、监控量测计划根据设计文件进行,保证量测项目的全面性,并根据地质超前预报、施工开挖结果适时调整,确保监测信息为正确调控施工决策和调整、验证支护设计参数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隧道安全施工。
2 项目概况及重难点分析工程概况项目概况:。
表2-1 宜叙高速JK2隧道监控情况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重难点本项目隧道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瓦斯、岩溶、构造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地下水发育区及构造带富水等问题。
本项目监控量测的重点为:洞口浅埋段、岩溶发育带、滑坡、断层破碎带、节理发育带及其影响带。
3 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监测目的在隧道施工期间实施监测,为业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隧道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并对可能发生危及安全的隐患或事故及时、准确地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的同时指导设计和施工,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根本目的。
引入监测制度,是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
监测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监测的数据和资料将使业主能完全客观真实地了解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程度,掌握工程主体部分的关键性安全和质量指标,确保隧道工程能按照预定的要求顺利完成;(2)监测数据和资料是处理工程合同纠纷的重要依据,它可以防止工程承包方提供虚假的资料和数据隐瞒工程安全和质量真相,并为业主进行设计、施工变更预案编制时提供确凿的证据;(3)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4)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丰富设计人员和专家对类似工程的经验,以利专家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工程难题。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5b0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3.png)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监控量测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该方案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相关参数进行量测和记录,来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方案概述该监控量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隧道支护监测: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地表沉降、位移、应力和应变等参数的监测。
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等设备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地下水位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安全和进度控制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在隧道附近设置监测点,利用水位计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可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环境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可以利用温湿度计、气体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进度监控:利用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
可以通过对监控视频的回放和分析,识别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方案在实施该监控量测方案时,需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对隧道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和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传感器有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水位计、温湿度计和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分析和处理。
2.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是监控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可以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
同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1、监控量测的目的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管理文件。
作为不可缺少的施工工序,它不仅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还能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2、监控量测流程
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下图所示的监控量测流程进行。
图5-1 监控量测流程
3、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复合式初砌设计、施工的核心之一,应通过施工监测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障施工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
表5.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要求表
支护、衬砌内
应力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及表
面应力解除法
1〜2次
/天
1次/2
天
1〜2次
/周
1〜3次
/
月
围岩弹性波
速度
各种声波仪及配套探头隧道内设4个断面
爆破震动监
测
测波及配套传感器临近建(构)筑物随爆破进行渗水压力、水
流量
渗压计、流量计
地表下沉
高精度全站仪、水平仪、
水准尺埋深大于两倍开挖宽度
的地段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1〜2次/
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
/2〜3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 1
次/3〜7天(B为隧道开挖宽度)
注:
①必测断面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必测和选择项目联合监测断面根据工程投资及工程情况由业主确定是否设置。
②隧道小净距段施工应重点控制爆破震动对中岩墙的危害。
相邻爆破分段起爆间隔时间宜不小于100ms。
4、量测项目的测线和测点的布置
4.1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
必测项目监测断面表二
附注:(1),当隧道埋深按深时,用岩内部位移R能在洞内亚点监测,当隧道埋深枝浅时,围岩内部位移可在地表设点陪蒯.
⑵、当隧道埋深小于2~3倍隧道开挖跨度或陵道位于偏压较大的地段时,应设点观测地表下沉。
当隧道埋深大于2〜M倍隧道升柜跨度时,.可不测地表F祝“
图5-2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
4.2洞内测点布置应注意:
①量测点的安设应能保证初读数在开挖后12小时内和下一循环开挖前完成,并测取初读数。
②量测点应安设在距开挖工作面1m范围内,且不大于下一循环进尺,并应精心保护,不受下一循环爆破的破坏。
③各项位移量测的测点,一般可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测点统一在一起,测设结果能相互印证,协同分析与应用。
④围岩压力量测,除应与锚杆轴力量测孔相对应布置外,还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设测
点,以便了解支护体系在整个断面上的受力状态与支护作用。
⑤锚杆轴力量测在局部加强锚杆地段,要在加强区域内有代表性位置设量测锚杆。
5、量测频率
5.1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
5.2 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
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的间距可按下表采用。
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间隔应取2〜5m,在一个量测断面内应设7〜11个测点。
注:无地表建筑物时取表内上限值;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6、监控量测作业
(1)洞内观测可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
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
观察后应描绘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在观察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应及时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
洞外的观察包括对洞内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2)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应能准确判定开挖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围岩级别、提出施工注意事项和施工方法建议等。
量测方法可采用超前探孔、地质雷达、地质超前预报仪等。
(3)洞内必测项目,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小时内读取。
(4)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
拱顶量测后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5)量测应选择精度适当、性能可靠、使用及携带方便的仪器。
变形量测可选用电阻式或电感式仪器,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标定。
(6)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
在地质条件良好时,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
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7)拱顶下沉量测应与水平相对净空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可采用水准仪等测定下沉量。
当地质条件发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还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8)拱顶下沉量测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量测宜用相同的量测频率,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9)各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
锚杆轴力、围岩压力、衬砌应力等的量测,开始时应和同一断面的变形量测频率相同,当量测值变化不大时,可降低频率,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直到无变化为止。
(10)隧道小净距段爆破震动速度控制值见下表。
W 50〜80 80〜100 100〜150
V H<B 50〜80 80〜100
7、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1)应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下沉与距开挖面的关系图等。
(2)对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选择与实测数据拟合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
(3)围岩稳定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下列指标进行:
①实测位移值不应大于隧道的最大允许位移值,并按下表位移管理等级施工。
一般情况下,宜将隧道设计的预留变形量作为最大允许位移值,而设计变形量应根据监测结果不断修正。
表5.6 位移管理等级
注:U表示实测位移值,U
0表示最大允许位移值。
②根据位移速率判断:速率大于1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速率变化在0.2〜1mm/d时,应加强观测,做好加固准备;速率小于0.2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在高地应力、岩溶地层和挤压地层等不良地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判断标准。
(4)设计单位可根据施工单位所提供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求算初始应力、岩体弹模、塑性区范围、作用在二次衬砌上的荷载及岩体流变参数等,为动态设计提供信息和资料。
8、监控量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施工过程中对地质变化进行监测,看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地质是否相符。
(2)施工中对初期支护表面进行监测,如喷射混凝土是否有裂缝,钢拱架是否有变形等。
(3)施工中应及时监测围岩变形,如拱顶、地表下沉等。
(4)为确保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必须做到:
①监控量测必须由专人专职负责,量测人员相对稳定;
②各类量测仪器和工具的性能应准确可靠,长期稳定,保证精度和易掌握,仪器采用
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验;
③量测设备、传感器等各种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检查、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④各量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监测项目实施细则;
⑤量测数据需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次检查后方可上报。
突变数据必须重新量测,查清原因后,及时上报;
⑥量测数据得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⑦各量测项目的设备管理、使用及量测资料的整理均由专人负责;
⑧所有数据必须由第三方进行抽检合格后才能认为有效。
(5)量测资料及整理后的文件应全部纳入竣工资料备查。
(6)量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应作为变更、修改设计的必备资料报建设主管单位,经批准后方能实施,否则变更、修改设计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