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重点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旨在帮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等改善社会功能,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的专业服务活动。
它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领域。
2. 特征(1)专业性:社会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伦理素养。
(2)利他性:社会工作以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为宗旨,强调无私奉献。
(3)多样性: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
(4)综合性: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服务、政策倡导、社区发展等。
(5)持续性:社会工作不仅关注眼前的危机干预,也关注长期的个人和社区发展。
二、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1.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1)慈善事业阶段(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宗教组织和慈善家开始提供食物、住所和教育给贫困群体。
(2)科学慈善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改革者如简·亚当斯提出社会服务应基于科学研究和专业方法。
(3)社会工作专业化阶段(20世纪初至今):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协会和法规的建立,标志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1)传统慈善阶段:古代中国的慈善活动以官府救济和民间互助为主,如义仓、粥厂等。
(2)近现代社会工作阶段: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社会工作理念开始在中国萌芽。
(3)社会工作专业化阶段:2006年,我国颁布《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加快。
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1. 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公平正义:社会工作追求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3)助人自助:社会工作旨在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概论重点
社会工作概论重点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与范畴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在社会和个人之间进行协调、矫正、支持和帮助的一种职业。
这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定义。
同时,社会工作的范畴包括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社会帮助等领域的关系和协同。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与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福祉水平,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平等,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主要包括尊重与保护人的尊严、自由和机会平等,关注社会公正与人权,推崇社会正义与包容,强调社会责任和互相支持。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类发展理论、社会政策理论等。
其核心理论框架为生态系统理论,即个人、家庭、社区等不同层面的系统相互作用,以及社会制度与社会权力关系的分析。
四、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术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评估、计划、干预和评估的一个循环过程,也被称为“EPAS模型”(评估、计划、干预与评估)。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还应用了许多技术,如个案管理、群体工作、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与评估等。
五、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与职业素养六、社会工作的国际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国际性学科,各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各不相同。
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特色在于注重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社会工作中国化的探索等方面。
以上是社会工作概论的主要重点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不断提高职业伦理和职业素养,为将来的社会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工作概论大一复习知识点
社会工作概论大一复习知识点社会工作是以社会为对象,以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福利为目标,通过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区工作等方式对个体和社会进行干预和帮助的一门专业学科。
社会工作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作为社会工作学习者,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社会工作概论大一复习的重点知识点。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及特点社会工作是一项为改善社会福利、提高社会公平与正义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
它通过倡导社会改革、提供福利服务、支持社区发展和促进患者康复等方式,帮助人们处理生活中的困境,并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工作的特点包括:1. 客观性和主观性:社会工作既需要客观的方法和技巧,又需要工作者关心和关爱的主观情感。
2. 综合性和多元性:社会工作涉及众多领域和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工作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强调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应用。
二、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人的权益。
在进行社会工作时,应当秉持以下价值观:1. 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公平和人权的平等。
2. 尊重人的尊严: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权利。
3. 自主权和参与权:鼓励个体通过自主选择和参与来改善自身状况。
4. 公共利益:服务于全社会的利益和福祉。
三、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和技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内容。
以下是常用的社会工作实践方法和技巧:1. 评估和规划:通过对个体和家庭状况的评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目标。
2. 沟通与倾听:倾听并理解个体和家庭的需求和问题,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
3. 危机干预:在个体面临危机时,进行紧急干预和支持。
4. 社区介入:通过社区资源和组织的介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
5. 建立网络和合作: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组织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与职业规范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守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确保他们的工作是合法、合乎道德和有效的。
社工概论知识点总结
社工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社会工作概念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实践和学科,它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保障公平和公正,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各种问题。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它不仅注重个体的问题和需求,还关注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和社会变迁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发挥潜能,提升生活质量,并通过社会变革和社会制度改革来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二、社会工作的历史社会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使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贫困、失业、家庭问题、儿童问题、老年人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社会工作最早是在欧美国家兴起的,最早的社会工作者是一些慈善团体的志愿者,他们致力于在贫困地区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社会工作的行业概念在20世纪初开始逐渐形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它成为一种专业的实践和学科,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很快传入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发展中国家,成为解决全球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它是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原理、价值观、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社会工作理论包括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类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解决问题方法等。
社会工作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的目标和原则。
四、社会工作的实践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的核心,它是社会工作者为了实现社会工作目标,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实际工作。
社会工作实践的对象可以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家庭、社区、学校、医院、精神健康病人、吸毒者、犯罪者、弃儿、流浪者等各种群体和个人。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需要、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其中,专业的社会服务就是社会工作。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分类:一种是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即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另一种是专业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本质: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人。
是一种助人过程,助人过程和专业性的助人方法。
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①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②社会工作与众多社会学科有密切联系(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弱势群体:①初级(绝对)弱势群体:由于成员基本生活需要未能得到满足而形成的社会生活有困难者。
包括无依无靠鳏寡孤独者、残疾人和其他因丧失、缺乏劳动能力而无生活来源者;遭受自然灾害难于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个人和家庭;无固定职业或失业造成的生活低于基本标准个人和家庭;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生活水平低于基本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②次级(相对)弱势群体:在其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病障或社会失调的影响,造成其心理上的受挫感和剥夺感,从而难以适应社会甚至形成越轨行为的社会成员的集合。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标志:1917年美国学者玛丽·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一书。
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①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理念,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②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僚③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④获得专业认可;⑤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
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
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堂笔记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1.1 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领域,旨在通过协助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解决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类福祉。
1.2 范围•个人社会工作:针对个体的需求和问题,提供咨询、心理支持等服务。
•家庭社会工作:协助家庭成员解决家庭冲突、教育问题等。
•群体社会工作:针对特定群体如老年人、青少年等,提供资源整合和支持服务。
•社区社会工作:通过组织活动、推动社区发展等方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2. 社会工作实践模式2.1 微观实践模式微观实践关注个体和小范围系统,目的是增强其自我能力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常见的微观实践方法包括:个案管理、咨询和治疗技术。
2.2 中观实践模式中观实践关注群体和组织,旨在改善整个社区或机构的功能和效益。
常用的中观实践方法包括:社区组织、社会动员和政策倡导。
2.3 宏观实践模式宏观实践关注整个社会系统,致力于推动政策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发展,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祉。
常见的宏观实践方法包括:研究、评估、规划和倡导。
3. 社会工作理论框架3.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
社会工作通过满足个体和群体需求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3.2 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关注权力、资源和机会的公平分配。
社会工作致力于促进平等和公正,并通过支持人权运动等方式推动结构性变革。
3.3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通过考虑个体、群体和社会系统的各个层面来设计干预措施。
4. 社会工作职业发展和伦理规范4.1 社会工作职业发展•教育与培训:获取相关专业学历和证书,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经验:从实习开始,逐渐积累丰富的实操经验,并在不同领域中拓宽视野。
•终身学习:持续学习新知识、跟进最新研究成果,以保持专业竞争力。
4.2 社会工作伦理规范•尊重与尊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自主性,并保护他们的隐私。
社会工作概论_自考复习重点
社会工作概论第一章绪论1、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2、社会工作的职能(简答)首先,恢复的职能。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可以简单的归结为解决问题。
包括治疗和康复两个层面。
其次,预防的职能。
社会工作者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及早地预测、控制和消除那些可能妨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和条件。
再次,发展的职能。
社会工作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制度,它应当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发挥个人和制度的潜能,以确保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工作的特征(1)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2)职业的非盈利性(3)社会工作督导(4)个人与环境(5)运用社会环境资源(6)团队协同工作(7)自助与民主参与4、如何理解自助与民主参与的特征(简答)社会工作确实可能为案主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以帮助案主克服当下面临的各种困难。
但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施惠。
工作者相信个人团体社区乃至社会都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潜能,如果得以发挥,问题就可解决。
社工的精髓就在于,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达到助人自助的境界。
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案主的民主参与十分重要。
社工在助人的过程中切忌为案主下判断,应该协助案主自己去做决定。
鼓励案主民主参与,认清问题,找到原因,最后与案主合力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1、伊丽莎白济贫法被称为西方社会救济立法和贫民救济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各国社会事业的制度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德国的汉堡制(1788)爱尔伯福制(1852)3、睦邻组织运动(1884)社工与问题人生活在一起4、1917年里士满出版了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
使社会工作更加理论化,成为社会个案工作发展的里程碑。
5、在我国古代社会组织中还存在一种乡约制度。
所谓乡约,即同住在邻近地区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重点
1.概述:形态、定义、发展史<思想、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中国的发展<不出现原因>、要素
2.功能:工作及角色、助人过程的特征、主题问题、角色、对社会秩序的功能
3.价值体系:价值观与伦理、价值分类、专业价值观<西方基础>、工作原则、伦理抉择<保护生命>
4.理论:理论的逻辑机构、理论流派
5.个案:定义与涵义、与心理咨询的比较、过程与基本技巧、模式、心理过程
6.小组:受到思想的影响、模式、发展阶段、模式的比较
7.行政:
8.儿童:心理问题认识、基本方法、重要实务领域
9.老年:由来、理论与方法
10.家庭:任务、理论、现象、方法
11.妇女:理论、流派
12.督导:
序号为PPT的序号。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结构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一)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其中包含了他们对对方行动及互动过程的理解。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是利他性服务的提供者,受助者(也称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服务的接受者,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助人活动是服务的传导者。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服务提供者、工作对象的支持者、合理行为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过程的管理者、福利资源的获取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一)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二)社会工作的救难、解困和发展功能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一)社会秩序及其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社会秩序的涵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看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和获取福利的制度化途径。
(二)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通过参与制定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一)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与冲突(二)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终结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一)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政府、民间结构和社区共同体提供福利服务的方式。
社会工作概论考试复习要点
目录 1.社会工作的涵义 (2)2.社会工作的功能(目标) (2)3.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2)4.格林伍德的专业标准 (2)5.欧美社会工作的实践 (2)6.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3)7.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4)8.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4)9.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思想基础 (4)10.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价值观 (5)11.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 (5)12.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6)13.社会工作过程的通用模式 (6)14.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7)15.个案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8)16.个案工作的优势及不足 (8)17.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 (8)18.个案工作的原则 (9)19.小组工作的概念 (9)20.小组工作的功能 (10)21.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的比较 (10)22.小组工作的过程 (10)23.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 (11)24.小组工作的实施原则 (11)25.社区工作的概念 (11)26.社区工作的三大理论模式(含义,比较) (11)27.社区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12)28.中国的社区工作 (12)29.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和功能 (12)30.社会工作行政的要素(环节) (12)31.计划的基本特征 (13)32.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和功能 (13)33.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 (13)34.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5.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和目标 (14)36.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 (14)37.社会工作督导的涵义 (15)38.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 (15)39.社会工作督导的方式 (15)40.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四章) .......................................................................................................................................... 15 社会工作概论考试复习要点2.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举办的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
社会工作概论重点
社会工作概论目录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2)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3)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5)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5)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 (6)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6)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 (8)第八章社区工作 (10)第九章社会行政 (11)第十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12)《社会工作概论》总结与复习 (13)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用专业的助人方法开展的专业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领域也成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3.实际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
在我国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中,有一些以专门进行福利服务活动为己任的职业或岗位,它们承担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职能。
4.慈善组织会社a)1869年建立于英国,致力于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推动民间志愿救助活动。
b)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的贡献在于:●首先,派“友善访问员”访问申请救济者,这种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的产生;●其次,它们在促使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相互合作时,促进了社区工作的产生。
5.睦邻组织运动a)1884年兴起。
b)兴起的原因:英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力图对社会问题进行实地研究和考察。
另外,发起人认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让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贫民共同生活,既可以使贫民获得接受教育和享受文化生活的机会,又可以使知识分子加深对贫民的了解,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c)在这种背景下,巴尼特牧师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贫民区首创汤恩比馆。
d)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意义:●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对象;●社会工作应配合社区的实际需要;●安排,并同时发动、组织社会力量;●社区工作方法应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
问题1.简述社会工作基本过程。
2.简述社会工作基本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3.西方社会工作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一、社会工作概论1、社会工作概念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社会组织为基础,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以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工作服务为手段,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按照社会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程序进行的一种社会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即古代的社会福利服务。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就有一种社会工作形式,即慈善机构,用以支持贫困的人们。
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现代社会工作的基础。
3、社会工作的目的社会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环境,改善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状况,促进社会公正,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文化,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凝聚力,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改善社会精神状况,改善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系。
社会工作概论知识点归纳
社会工作概论知识点归纳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社会工作概论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社会福利:指国家、社会或组织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福利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和资源。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问题:包括贫困、就业、教育、卫生、儿童保护、老年人护理等社会现象和议题,这些问题既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也是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领域。
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包括贫困家庭、残疾人士、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失业者、家庭暴力受害者、流浪汉、独居老人等需要特殊照顾和援助的社会群体。
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政策和计划制定等,以及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社会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政策制定能力、跨文化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等。
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服务对象中开展的一系列服务活动,通过实际工作来应对和解决个案或群体面临的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评估:是指在服务完成后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价。
评估可以帮助改进社会工作的质量,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是社会工作概论中的主要知识点,社会工作涉及面很广,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从事社会工作。
社工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社工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社工概念与定义社工,全称社会工作者,是指以人为本,通过社会工作手段,帮助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专业人员。
社工的工作范围涉及社会福利、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社区发展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社工的发展历程1. 起源:社会工作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社会问题的大量增加,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干预和支持。
2. 发展:社会工作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和多样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职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3. 现状:目前,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独立学科和职业,在各个国家都设有相应的教育机构和专业协会,发展前景广阔。
三、社工的职责与任务1. 了解社会问题:社工要了解社会问题的发生原因、影响范围和解决方法,为制定干预方案和提供支持提供依据。
2. 实施社会工作:社工要通过个案干预、团体工作、社区发展等方式,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3. 促进社会和谐:社工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环境。
四、社工的专业技能1. 人际沟通:社工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理解其需求并提供适当支持。
2. 社会工作方法:社工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方法,如个案干预、团体工作、社区发展等,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3. 素质提升:社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情绪管理、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以应对多样化的社会工作挑战。
五、社工的伦理道德1. 尊重客户:社工要尊重客户的意愿和选择,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个人权益。
2. 保密原则:社工要严守保密原则,不得将客户信息泄露给外部人员,以保护客户的隐私权。
3. 独立性:社工要保持专业独立性,不受外部压力和利益干扰,坚守职业操守,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待服务对象。
六、社工的工作环境1. 社工机构:社工可以在社会福利机构、心理咨询中心、教育机构、社区组织等场所从事社工工作。
更新版(2)(社会工作概论)考试重点
社会工作概论(修改版)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2、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应包含如下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
第二,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成长的潜能。
第三,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
3、社会个案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4、社会小组工作:(1)以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目标下定义,小组工作者在各种工作中,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
(2)以小组工作对人的发展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通常由各种志愿结合的团体,在小组工作员的协助下,于闲暇时间内实施。
(3)以小组工作对人的治疗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是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5、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6、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以人为中心或为本位的哲学价值理念。
7、人格理论: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人的特点的一种组织化。
人有表现于外的,给人印象的特点,也有未必显露的,可以间接测试或验证的特点。
这些稳定而又异于他人的特质模式,给人的行为以一定的倾向性,它表现了一个由表及里的,包括心身在内的真实的个人。
8、精神分析理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的失衡。
9、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结构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一)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二)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一)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二)社会工作的救难、解困和发展功能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一)社会秩序及其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社会秩序的涵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看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和获取福利的制度化途径。
(二)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通过参与制定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一)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与冲突(二)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终结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一)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政府、民间结构和社区共同体提供福利服务的方式。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行政化的组织模式和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受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三、价值和反价值社会工作的价值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一)新教伦理与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质,作为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价值理念;人道主义的内容;基斯—鲁卡斯的HPU的基本假设(二)社会福利理念社会福利的描述定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美国社会工作操作定义的价值叙述、比斯台克的表述、泰彻的表述之间的异同泰彻的价值体系与操作定义的价值体比较接近。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要点整理定义:社会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对个人、群体和社会进行帮助和服务的专业活动。
核心原则: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包括尊重人的尊严、社会公正和人权、自主和自决权、社区参与以及维护个人和社会的福祉。
职能和目标:社会工作的职能包括提供帮助、促进变革、解决问题、增强社区资本和增进社会正义。
其目标是提高社会的福祉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特点和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特点包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全人、注重实践和注重人际关系。
其价值观包括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关心社会公正、促进人权、推动社会改革和支持弱势群体。
社会工作的伦理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
社会工作的职业职责和职业行为规范。
社会工作师的职业素养和自我管理。
社会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以下是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框架和模型,以及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主要理论框架和模型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看作一个系统,强调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学模型:将个体与环境看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社会工作中强调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及其调整。
社会行动模型:强调社会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和动员个人和群体的能力来解决社会问题。
资源模型:关注社会工作中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以满足个人和社群的需求。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社会工作理论是指对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总结和归纳,并为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理论的导向作用:社会工作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帮助社会工作者制定合理的干预策略。
实践的反馈作用: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理论的指导作用:社会工作理论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并评估干预效果。
实践的丰富作用:实践经验可以为社会工作理论提供新的观点和创新思路。
人类发展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人类发展理论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之一,它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概论重点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的概念(p12)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p14)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3、社会工作的特点 (笔记)服务性、客观性、补救性和发展性、批判性和建设性4、社会工作的本质(p12)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人5、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的区别(p12)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社会保障是通过政府立法而确立的,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
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2)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于盈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性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6、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p15)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7、社会工作对个人及社会的主要功能(笔记)对工作对象的功能:解决困难与问题、促进案主个人发展对社会的功能: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维持社会稳定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1、瑞奇蒙德的贡献1917年玛丽·瑞奇蒙德出版《社会诊断》一书。
该书的出版通产被认为是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
瑞奇蒙德因此被认为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
《社会诊断》:第一次将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进行研究,她在该书中创立了一个个案工作的社会诊断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来界定个案工作以及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1922年瑞奇蒙德又发表了《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一文,从从操作意义上把个案工作看成一个特殊的过程,通过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调试来发展人格,并通过系统的收集资料来理解人的有组织的方法,进一步探索了社会个案工作。
她出版的试图使社会工作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她发表的《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意义:创立了一个个案工作的社会诊断模式,提出原则来界定个案工作及社会工作者的理论模式。
2、结合内容谈谈济贫法案、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贡献(请自己概括)伊丽莎白《济贫法》 POOR LAW (1601年)(1)背景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最早,社会对贫穷问题的威胁感受最深,其济贫失业也最发达。
刚开始由教会承担救济的责任,到了16世纪贫民人数不断增加,社会的才力入不敷出,不堪负重,该由政府接办。
伊丽莎白执政后,针对贫困问题曾颁发多项济贫法案,其中以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最为有名。
该法案规定了政府在救济中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成为各国现代社会救济事业的开端。
(2)内容a、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都要向地主征收济贫税,以此来补充救济经费,救济贫民。
b、规定贫民救济应该有地方教区举办,每一个教区设立监察员,同时中央政府也设立监察员。
c、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用工作来换取救济: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思想。
d、规定每一个公民对那些贫穷的家人或者亲戚都有进行救济的义务,公共救济机构只有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者亲戚那里获得救济时才予以救助。
e、救助对象仅限于该地区出生,或在该地区居住满三年的人(居住优先)。
救济工作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
贫民分为三类并规定相应的济贫办法:1、健壮贫民,强迫他们进入“感化所”工作,做工自给,用工作来获得救济,这是最早期的以工代赈法。
2、不能劳动的贫民,包括患病的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以及需要抚养幼小资女的母亲。
对于这类救济对象,该法案规定让他们进入“救济院”或者采用“院外救济”的方法进行救助。
3、失去抚养人的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父母贫困从而无法抚养的儿童等,对于此类救助对象,该法案提出要对他们采取领养或者寄养的方式进行救助。
该法令规定了政府在救济事业中的责任和主导作用。
政府主要是向地主或者房产所有者征收救济税来救济贫民,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政府的参与、专人负责、院外救济都具有了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
(3)意义a、《济贫法》是在综合了以前13个贫民救济法令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新的、系统的同时也是最完备的法案,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是西方社会救济立法和贫民救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b、《济贫法》对于社会保障等福利制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c、《济贫法》以及后来的修正法案迅速地被复制到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中,同时欧洲大陆各国也纷纷效仿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
缺陷: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干涉了贫民谋生的自由。
(4)启示a、社会工作往往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容易出现。
b、社会工作的首要议题是舒缓物质贫困(救济)。
c、政府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政府通过向地主或房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来救济贫民,体现了财富的再分配。
d、在面对大规模的社会问题时,社会政策的作用显著。
今天,从社会福利视角反思救济法中体现的责任、资源、服务方面的内涵和形成的社会场景,从社会工作角度领悟其中的价值、方法等专业元素,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慈善组织会社——确立了服务到个人的思想,进一步推进了济贫服务的专业化(1)背景由于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农民、失业人数大增,而当时的经济法实际的效果并不尽人意。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具有不同目标的慈善组织出现,征募捐款,救济贫民。
由于这些组织各自为政,互不搭界,造成了不少混乱与浪费。
为了纠正这种现象,一个名叫索里的牧师参考了“汉堡制”和“艾尔博特制”的做法,建议成立一个组织,以此来协调政府与民间组织各类的各类慈善活动,推动民间自愿救助活动的开展。
于1860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
基本利理论主张: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贫穷负责。
接受公共救济将会损害公民的自尊心、进取心和道德观念,使他们依赖救济为生,外来力量只有在必要时才介入救济。
(2)主要内容a、将伦敦划分为若干个区,每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主持救济分配工作,成立中央的管理与联系。
b、各种救助机构对申请救助案件进行总登记,设立咨询部,供各个慈善组织、个别慈善家收集救助者的信息,以防止救助者向多家救助机构申请救济,避免“职业乞丐”的出现。
c、各区派员对申请救济的案件进行详细的个别调查。
d、提高救济款项的配额,使之能够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
(三)评价a、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展了一套专业化的工作方法。
例如:详细的个案记录、尊重案主、对案主个人处境进行计划、对原因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仅谴责其行为、重视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
b、慈善组织会社首创的派友好访问员深入到案主家庭中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背景,按个别情况制定针对每个案主的计划,这种强调“个别性”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的产生于发展。
c、慈善组织会社在接解决社区问题时,采取了协调合作的步骤也为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如何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1)依靠原有的工作体系a、中国内地无发达的民间机构,无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实际工作依靠政府、工、青、妇等组织和工作单位。
b、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依靠现在从事行政、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的。
他们领略了国际专业性社工经验,并将自己的工作结合。
(2)注重案主生活文化受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决定是否是否接受帮助,是要看与受助人之间的关系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1)从社会工作产生发展历程来看,社会工作是与价值密切相连的职业。
2)从价值与社会工作总体关系来看,价值是社会工作存在的定义和重要基础。
3)从价值与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关系来看,价值构成一个理想的社会工作者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从价值与社会工作方法、技术来看,价值对社会工作方法、技术的选择与运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2、比斯台克社会价值体系1)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2)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3)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4)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5)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6)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需求合适手段的权力;7)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的基本需要;8)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9)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10)社会通过其成员的贡献有权力变富。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主要内容(p53)1)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适当性;能力和专业发展;服务;诚实2)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秘密和隐私;费用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公平和礼貌;处理同事的当事人4)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佣组织的伦理责任对雇佣组织的承诺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维持专业正直;社区服务;发展知识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普遍福利4、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笔记)案主利益优先、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约束和鼓励并重、权威性5、面临伦理困境处理原则1)西方:道德优先性。
考虑道德的合理性;符合道德标准;道德的目的性标准:保护生命最高;培养人们的独立、自主、自由意识尊重案主自觉;机会均等的公正原则;保密与隐私;说真话、真诚2)中国:保护生命原则;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和自由的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改善生活质量的原则;隐隐私和保密原则第四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1)个体必须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的制约(4)人类行为能够改善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力度并不是对等的2、衡量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契合程度的主要标准结构角度——最终形成联结力的高低发展角度——生长于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自我规划能力)运行角度——应对防卫、奋斗(胜任感、自尊感)3、不同阶段行为特点、认知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1、社会福利的含义(笔记)社会福利是指,人类获得或所具有的有助于实现物质和精神的手段,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
2、社会福利的模式(p82)1)惠普主义模式。
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
2)剩余主义模式。
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福利,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