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盆地开发区块剥蚀面识别及刻画意义——以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为例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加密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加密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2792f10242a8956bece416.png)
由于 油 层 内部 的 非均 部水淹 的特 点 。 当油 层被淡 水 水淹 时 , 淹 水
类情 况 , 时参 考 电阻 率 曲 线 , 同 区分 好 油 层 与 水 淹 层 ; 当S ② P幅度 差很 小 , 乎平 直情 况下 , 近 要考 虑 到
上压力系数差异大 。这些变化大部分在测井资料上
有 所反 映 , 要 体 现在 水 淹 层 的 电阻 率 、 主 自然 电位 、 声 波时 差 、 补偿种 子 测试 资料 等方面 。
1I井 密 闭取 心资 料 、 1 = 5口旋 转 取 心 资 料 、 5口射 孔 试验 资 料 , 选取 具 有 代表 性 的不 同 水淹 级 别 的 测井
井段 , 用 图版 交 会 方 法 , 测 井 曲线 进 行 两 两 组 利 对
层 产 出的液 体 中 , 占液体 总量 的百分 数 。 水 划分 水淹
收 稿 日期 :0 l 8 5 2 1 —O 一O 作 者 简 介 : 磊 ( 94 ) 男, 0 6年 毕 业 于 大庆 石 油 学院 勘 查 技 术 与 工 程 专 业 , 开 始 工 作 于 大 庆 油 田 海 塔 指 挥 部 苏 18 一 , 2 0 7月
开 发技 术 中 心 。
21 年第 1 期 o1 8
1 1 电阻 率 曲 线 的 变 化 .
通 过 对 贝 3 1区块 的 地 层 水 化 验 分 析 资 料 表 0 明, 由于注 入水 添加 粘土 稳定 剂 , 使注 入水 的矿 化 致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6c6b7126fff705cc170aeb.png)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分析刘志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针对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沉积时期构造活动频繁和油气成藏期次复杂的情况,采用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烃源岩生排烃史法、伊利石测年法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等综合分析了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研究区南屯组油气藏形成时期主要为距今110Ma~120Ma,主要发生在伊敏组沉积中期至晚期。
油气藏形成时期的确定,对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的油气勘探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呼和湖凹陷;伊利石测年;包裹体温度;油气成藏期次中图分类号:TE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8-0073-04呼和湖凹陷为海拉尔盆地东部断陷带的一个二级负向构造单元,东与锡林贝尔凸起相邻,西与巴彦山隆起相接,北部与伊敏凹陷相连,向南延伸出国界与蒙古相连。
该凹陷呈北东向展布,为一个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面积约2500km2,沉积岩埋藏最深为6000m,主要烃源岩层是南一段、南二段两套(图1)。
呼和湖凹陷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先后进行过重磁、地震和钻探等勘探工作,已钻探的18口探井,9口见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4口获得低产油气流。
其中H10井获得4.0×108m3/d天然气和2.71t/d轻质油。
南屯组是研究区油气富集层系。
由于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沉积时期构造活动频繁,导致油气形成历史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对该凹陷南屯组油气藏形成时期进行过系统细致的分析研究,本次采用生排烃史法和流体历史分析法对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研究,对该区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烃源岩生排烃史呼和湖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勘探潜力较大的凹陷之一,已获得工业油气流,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勘探效果不理想。
主要面临着煤系地层发育多套烃源岩,主力烃源岩分布不清、由于煤层的影响导致储层预测难,有利储层分布不清,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清、油气富集区带展布不明确等难点。
裂陷盆地断层相关圈闭含油气性控制因素分析——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为例
![裂陷盆地断层相关圈闭含油气性控制因素分析——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642bc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5.png)
裂陷盆地断层相关圈闭含油气性控制因素分析——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为例渠永红;付晓飞;王洪宇【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年(卷),期】2011(030)001【摘要】塔南凹陷中西部发育典型的断圈,形成典型的断层遮挡型油藏.在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影响断层相关圈闭含油性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充注的程度;二是侧向封闭能力;三是后期改造的程度.充注程度表现为"供烃"、"输导"和"聚集"三方面的耦合,高效供烃有两种模式:即侧向运移持续供烃模式,砂泥薄互层烃源岩早期分散型聚集之后断裂活动高效汇聚模式.沿断裂运移的油气必须在"顶封"作用下才能大规模聚集.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断圈的有效性,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断层封闭的烃柱高度大于断圈的幅度,断圈完全有效;二是断层封闭的烃柱高度小于断圈的幅度,断罔部分有效;三是断层开启,断圈无效.断圈油气保存受控于成藏期后断裂活动性,成藏关键时刻之后活动断裂将破坏盖层连续性,在浅层形成次生油藏或散失,不活动的断圈油气得以保存.因此,断圈含油性需要从断裂输导、遮挡和保存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三个条件必须合理匹配,油气才能大规模成藏.【总页数】9页(P38-46)【作者】渠永红;付晓飞;王洪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大庆油田海拉尔勘探开发指挥部,黑龙江,大庆,163712;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2【相关文献】1.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J], 李艳杰;孙效东2.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断裂系统对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 [J], 康琳;孙永河;柳冰;周再东;孙仁杰3.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次生孔隙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J], 李艳杰;李强4.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J], 纪友亮;曹瑞成;蒙启安;张革;渠永红5.被动裂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以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坳陷为例[J], 付晓飞;王勇;渠永红;沙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断储排替压力差定量评价断层封闭性——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01区块为例
![利用断储排替压力差定量评价断层封闭性——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01区块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2225d8d83d049649b66583e.png)
题 引。 ( b r 1 7 ) 认 为大 厚 度 盖层 不 被 断 Wee ( 9 8
开 , 向封 闭 性 好 ; 垂 陈发 景 (9 0 提 出 目 的层 与 非 18 )
21 0 1年 2月 1 6日收 到 国家 93重 大 基础 研 究 项 目 7
摘
要
在 贝 3 1区块主干控藏断裂 B 9号 断裂发育及活动历史研 究的基础上 , 0 2 通过对断层封 闭机理及影 响因素的分析 , 利
用不同深度 内纯 泥岩及纯砂岩 实际测得 的排替压力, 采取 内插 法, 建立 了不 同泥质含量 下排替压 力与深度关系 图版。根据地
静压 力 与地 层 埋 深 关 系计 算 与 断点 处 断 面 压 力 等 值 时 的地 层 埋 深 , 时根 据 断裂 带 中泥 质 含 量 的 计 算 , 用 图版 求 得 断 裂 带 同 利
断层 封闭性
定量评价
中图法分类号
T l2 3 ; E 2 . 5
文献标 志码
贝 3 1区块是 在 西 部 斜 坡 背景 下 , 倾 方 向 由 0 上
渗 透层相 对置 , 断层侧 向封 闭 ; a n y 18 ) 为 G t b (90 认 e
北东 向早期 发育 的反 向 同生 正 断层一 B 9号 断层 遮 2
(O l B 0 14 和 博 士 学 科 点 专 项科 研 基 金 (0 6 20 0 ) 助 2O C 29 0 ) 2 0 0 20 2 资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劲 松 ( 9 3 ), , 士 。研 究 方 向 : 气 藏 形 成 黄 18一 女 博 油
8 O年 代 主 要 采 取 地 质 分 析 法 研 究 断 层 封 闭性 问
贝301区块套损原因分析与预防
![贝301区块套损原因分析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220078fa551810a6f524861b.png)
.
并 合 贝3 o 1 区块 实 际 , 提 出 贝3 o 1 区块地质 构造 特点 , 加 密井 调整 时期 的钻 孔关井 影 响 以及 措施 施工 等套 管损 害机 理 依 据套管 损坏 原 因 , 本着 治理 与预 防
。
,
.
呼 和诺仁油 田贝3 0 1 区块位 于 内蒙古 自治 区呼伦 贝尔盟新 巴尔虎 右旗 贝尔 苏木( 乡) 境 内 构 造属于海 拉尔盆 地 贝尔湖坳 陷贝尔 凹陷包 尔陶勒盖 洼槽 内呼 和诺仁构造的呼和一 2 号构造。 贝3 O l t Z块位于呼和诺仁油由的主体部位。 该区 块是在 基底 隆起 上发育 的 构造 , 地质 条件 复杂 。  ̄3 10 1 区块2 0 0 1 年 投入 开发 , 截 至 到 目前, 该 区块共有 I O N井套管 发生损坏 , 其中 , 油井2 E l , 水 并8 1 : 3 。 油水 井套 管 的变 形和损 坏影 响油 田的正 常开 发 , 导 致注 采井 网不 完善 , 生产 措施 受到 制 约, 储量控 制难度 大。 因此有必要 对本 区块套 管损坏现 状进行 分析 , 并提 出有效 预 防措 施 。 1 . 贝3 o 1 区块 套 管损 坏特点 目前 , 贝3 0 1 区块 已发 现套管 损坏 的油水 井 1 0 1 2 1 1 l 井次 , 水 井8 口9 井次 , 油 井2 口2  ̄ f 次, 类 型 以套 管变形 为 主 , 兼有 套管 断裂 。 详 见表 1 。 1 . 1 套 管损 坏 的平 面特 点 3 0 1 区块 不存在成 片套管损 坏 的情 况 , 主要存在 于断层 附近 , l 0 口套管损 坏 油水井 中有 8 口井 距 断层很 近 。 1 . 2 套管 损坏 的 剖面特 点 从 纵 向上 的分 布看 , 统 计套 变点位 置 在射 孔定 界上 的 比例 是2 5 %, 在射 孔 底界下 的 比例 是3 1 %, 套 变点位 置在射 孔层段 内 占4 4  ̄ / o 。 可见 套管损 坏位置 集 中 在 射开层 段 之 内。 1 . 3 套管 损坏 的 时间特 点 从发现 时间上来 看 , 随着投产 时间 的延 长 , 贝3 0 1 区块 油水井套 变井 数也增 多。 2 0 0 6 — 2 0 0 9 年 套 管损坏 井 比较多 。 2 . 贝3 口 l 区块套 管损 坏原 因分 析 2 . 1 地质 特征 对誊损 的影 响 海 拉尔油 田的地质 构造特点对 保护套 管十分 不利 , 由套管损 坏的平 面特点 可 以看出套 损主要 发生在断 层附近 l 储层 泥质含 量高 的特性 , 使得 贝3 0 1 区块在 注水 开发 条件 下很 容易发 生膨 胀 和蠕变 导 致套 损 。 2 . 1 . 1储层 泥质 含量 高 , 表 现 强水敏 特 征 贝3 0 1 区块 油层有 效厚 度 内泥质 含量 为 1 4 . 3 l 】 。 粘土 矿 物 中强水 敏性 矿 物蒙脱 石 和速敏 性矿 物伊 利 石 、 高 岭石 占主要 成份 , 详 见表 2 。 统 计贝3 0 1 区块套损井 变点层位 , 发 现套损 多发生在 射孔井 段和储层 就 是注 采 比的变化 改变 了地 层孔 隙压 力状态 , 引起 了 岩石 的膨 胀与 收缩 。 2 0 0 9 年 套管 损坏 的4 口水 井的 发现 时间 同钻 关时 间都存 在 类 似的 关系 。 4 V I 套管损坏的水井都是在钻关开井一个月左右发生了套管损坏。 分析认 为, 钻关 区块 经历 了关停 井 、 钻 开恢复 注水 , 造成 油水井 之 间油层岩 石骨架 短 时
复杂断块油田高层序地层学及砂体的几何分析
![复杂断块油田高层序地层学及砂体的几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3e09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c.png)
复杂断块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几何学特征--以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为例的报告,600字报告题目: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的复杂断块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几何学特征本报告综合分析了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的复杂断块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几何学特征。
地质剖面表明,南屯组二段以上覆盖几个断块,断块变化见于岩相、沉积微相及砂体的细节处理,其中以断块1类型最为常见,形成了复杂的断块油藏。
断块细节沉积微相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如水深度区分、沉积物组合、岩石细节及砂体几何学特征等,对此进行分析,可为判读油藏的形成和生成历史提供有益的信息。
南屯组二段断块油藏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几何学特征地质结构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断块沉积微相、层序地层学和砂体几何学特征。
断块沉积微相表现出不同的取向和组合,在南屯组二段主要由深湖泥,中湖泥,浅湖泥,湖相碳和泥沙组成,形成了复杂的断块油藏结构。
在层序地层学方面,南屯组二段断块油藏以残留高为主,以坎,沟,湖槽,剖面低,沉积体层序地层学结构具有复杂性。
为了分析层序地层学结构特征,对断块油藏下部四个断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体顶底界在水位变幅激烈的情况下,形成橄榄枝状、蛇形波浪状等层序结构特征,指示其沉积发育的变化复杂性。
在砂体几何学特征方面,南屯组二段断块油藏含有角砾和卵状砾等类型的砂体,砂体表面的细节处理以椭圆形、矩形、K形、Y形、Z形等为主,在复杂的断块结构中,砂体的几何学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指示断块油藏沉积发育变化复杂性。
来报告完毕,综上所述,根据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复杂断块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几何学特征分析,断块油藏沉积岩石细节表现出不同的沉积微相,沉积体层序具有复杂的结构特征,以及表现出不同的砂体几何学特征。
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油藏的形成和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
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及其构造意义——以贝南凹陷T22不整合面为例
![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及其构造意义——以贝南凹陷T22不整合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509577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b.png)
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及其构造意义——以贝南凹陷T22不整合面为例夏世强;刘景彦【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12(019)001【摘要】文中综合应用声波时差法和地震反射结构外延法对T22不整合面进行剥蚀趋势恢复,进而探讨其构造活动强度及对油气运移和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剥蚀厚度沿主干断裂边缘及古隆起斜坡带呈NE-SW向分布,最大剥蚀厚度位于南部苏德尔特断隆东缘,可达900m,紧邻斜坡的低洼处剥蚀较小,约150m.剥蚀量大小和分布形态与区域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南屯组末期,由于受来自NW-SE方向挤压应力作用,造成先存的同沉积断裂发生构造反转.反转断裂沟通底部油源向上运移,在断隆高部位,由于剥蚀较大而造成早期油气散失,而斜坡部位则由于反转适度,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其中贝8、贝3等5口井出现工业油流,其余4口亦出现良好的油气显示.因此,预测贝南斜坡带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带.【总页数】5页(P12-16)【作者】夏世强;刘景彦【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相关文献】1.梨树断陷层关键不整合面特征及剥蚀量恢复 [J], 鄢伟;樊太亮;王宏语;聂文彬;杨帆;孙阳2.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古生界上泥盆统底和三叠系底构造不整合面剥蚀量估算 [J], 张响响;林畅松;刘景彦;崔永刚3.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 [J], 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4.不整合面对油气运移及成藏的影响——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部白垩纪地层T22不整合面为例 [J], 夏世强5.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J], 刘景彦;林畅松;卢林;蔡文杰;王必金;董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有效输导体系识别——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为例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有效输导体系识别——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45f0f3aef8941ea76e0548.png)
I u Hu ,Ja g Yo l a in u u,Ch nTa ,Go gYo gi i e o n n j e
( rhS in eC le ,Per lu Un v ri y Chn Ea t ce c o lge toe m iest o i a,Do g i g,S a d n 5 0 1 C ia y n yn h n og 2 76 , hn )
长 , 期 与 成 藏 时 间 匹 配 较 好 , 为有 效 输 导 断 层 , 制 该 区 油 气 的 运 聚 过 程 和分 布规 律 。 活动 多 控 关 键 词 : 效 输 导 体 系 ; 层 ; 气运 移 ; 陷盆 地 ; 营 凹 陷 ; 海 湾 盆 地 有 断 油 断 东 渤
中 图 分类 号 : E 2 . 2 1 2 1 F 文献标识码 : A
摘 要 : 渤 海 湾 盆 地 东 营 凹陷 中央 隆 起 带 为 例 , 油 气 地 化特 征 、 体 性 质 、 气 显 示 、 油 物 性 等 方 面 人 手 , 结 了 断 陷 盆 地 油 以 从 流 油 原 总 气 有 效 输 导 体 系 的 判 识方 法 , 明确 _有 效 输 导 体 系 的 分 布特 征 。 研 究 表 明 , 陷 盆 地 有 效 输 导 体 系 主 要 受 断 层 “ 空 有 效 性 ” 『 断 时 控 制 , 时 间 和 空 间 卜与输 导断 层 匹配 较 好 的 砂 体 与 其 共 同组 成 有 效 输 导 体 系 ; 气 从 生 油 洼 陷 沿运 移 通 道 呈 发 散 状 运 移 , 着运 在 油 随 移层 位 及 距 离 的 改 变 , 渐 向 输 导 断层 较 强 的优 势 输 导 部 位 聚 集 成 藏 ; 近 生 油 洼 陷 切 穿 烃 源 岩 的 二 、 级 断 层 的 活 动 时 间 较 逐 靠 三
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301区块为例
![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301区块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a2dd0a03d8ce2f00662336.png)
( . r e s P toe m i ri at ce c s tt, qn , i n j n 6 3 ;. qn ledHa r INo t at er l h u Unv st E r S i e n tueDa igHel gi g1 5 2Da igOi l l e y h n I i o a 1 8 i f a E poaina dDeeo me t mma dDa igHeln j n 6 7 23Da igOii dE poaina dDeeo me t x lrt n vlp n o Co n , qn , i gi g 1 3 1 ; . qn le x lrt n vlp n o a fl o
a c m u a i n o h s a e . ih t e sud n o la d g s a c m u a i n p te n wh c o t o l d b o m a i n c n e t d cu l t ft i r a W t h t y o i n a c u o l t a t r . i h c n r l y f r to o n c e o e
R sac si t, qn . i n j n 3 ) ee rhI t ueDa igHel gi g1 1 n t o a 6 7 2
Absr c: er s a c o ia d g sa c m uai n r l n Be1 e r si nb o k 3 s o st a : i ra’ Sola d g s ta tTh e e rh f rol n a c u lto u ei ld p e so l c 01 h w h t h sa e t i n a a c m ua in r l S s p ro .n he f r ai n d v lp e ti o cu lt ue i u e ira d t o m to e eo m n S c mplt . e tpc ld l e o i o a y tm ,f ut o eeTh y ia et d p st n ls se a i a l s ai gfu ttc o i et sa d p riu a i a d g sm ir to a tr t . e o et an f co sf rola d g s e ln , l e t nc s ti n atc lr ol n a g ai n p t n ec, c m hem i a t r o i n a a ng e b
利用组合测井方法评价注入剖面异常状态
![利用组合测井方法评价注入剖面异常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435727330722192e4536f650.png)
利用组合测井方法评价注入剖面异常状态摘要:贝801油田各区块地层倾角较大。
油水关系相对简单。
具有上油下水,无层间水的特点。
强水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开发中具有区块压力水平低,内部油井递减快及受构造倾角和地层水入侵影响边部油井含水上升快,使得吸水厚度下降。
平面、层间矛盾突出,综合含水上升快等问题,对贝801水驱示范区内异常井及新投注井进行了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示踪相关测井、试井验封等测井手段。
运用组合测井方法立体评价贝801区块异常注入剖面状态。
关键词:组合测井方法评价301区块注入剖面状态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构造位置属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贝尔凹陷贝西次洼呼和诺仁构造的呼和2号构造。
整体上为断鼻状构造,构造轴向北东,构造产状北西缓、南东陡,倾角15~20°,主要为近岸浅水环境下的扇三角洲相沉积。
南二段目的层段砂岩总厚度在60~126m。
平均89m,有效厚度集中发育在Ⅰ、Ⅱ油组。
贝301区块南二段油层平均孔隙度20.8%,平均渗透率91×10-3μm2。
贝301区块南屯组储层泥质含量较高,区块平均水敏0.79,为强水敏储层。
贝301区块南屯组油层地面原油密度平均0.8241t/m3,粘度4.3mPa.s。
含蜡10.2%,凝固点为14.5℃。
贝301区块于2003年12月份投产,2004年4~6月全面转注,截止2009年5月底,共有油井59口,水井20口。
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液19.5t,日产油19.2t,含水1.4%,流压5.02MPa;至2009年4月底,平均单井日产液13.1t,日产油5.9t,含水54.7%,流压2.73MPa。
区块年产油3.93×104t,采油速度0.85%,累积采油105.88x104t,采出程度7.48%;年注水12.82x104ma,累积注水193.82×104m3,年注采比1.39,累积注采,比1.05。
一、贝301示范区的动态监测(1)氧活化钡4井技术的应用情况。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01区块南屯组沉积微相研究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01区块南屯组沉积微相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7f903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8.png)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01区块南屯组沉积微相研究刘金龙【摘要】依据岩心、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应用测井理论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01区块南屯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贝尔凹陷贝301区块南屯组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0(036)005【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贝尔凹陷;沉积微相;岩心标志;测井相【作者】刘金龙【作者单位】新疆鄯善火车站镇中油测井吐哈事业部,新疆,鄯善,838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5贝尔凹陷是由一系列北东向犁式正断层控制的箕状断陷和北东东向断层带控制的箕状断层共同构成的断陷。
贝301区块的构造位置属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贝尔凹陷西南部包尔陶勒盖洼槽内呼和诺仁构造的呼和-2号构造上。
通过细致的岩心观察与描述,从颜色、结构、构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石剖面结构和沉积环境演化规律,确定研究区目的层段的亚相、微相类型。
1.1 颜色泥岩是相对稳定沉积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其颜色是沉积环境中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指标。
泥岩颜色是泥岩中铁、锰元素氧化还原状态的反映。
一般氧化环境,如暴露地表,或水体较浅,泥岩表现为红色或紫色。
在还原环境中,多在水下或浅水条件下,泥岩颜色为暗色,如黑色、灰黑色、绿色、灰绿色等。
本区泥岩颜色以灰绿色、灰黑色、黑色泥岩为主,是典型的还原环境下的产物。
1.2 结构碎屑岩的结构包括岩石碎屑组分的大小、形态、表面特征、分选性、支撑性等特点,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不仅是碎屑岩分类的基础,也是沉积环境分析的成因标志之一。
本区距离物源较近,岩石分选和磨圆较差,矿物成分成熟度也较低。
岩石以颗粒支撑为主。
是扇三角洲相的标志之一。
1.3 构造构造指组成岩石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后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的。
苏仁诺尔油田301区块南二段沉积特征研究
![苏仁诺尔油田301区块南二段沉积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034fcf5fbfc77da269b1f3.png)
作者简 介:甘娟娟 ( 9 5 ,女 ,湖北安陆籍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油气构造 。 18 一)
厂 _ ]
2 3结构 .
对 苏3 1 0 区块 1 余 口井 的岩芯观 察和薄片鉴 定,本区位 O 于乌 尔逊 凹陷乌东 斜坡带 上 ,距 离物源 较近 ,岩石分选 和 磨 圆较 差 ,矿 物成 分成熟 度也较低 ,不 等粒砂状 结构 、细 砂状 结构 为主 ,颗 粒排列 较紧密 一 中等 紧密 ,长形颗粒 具 定 向,岩石成 果 ,通 过对 岩石 的肉眼及 薄片观 察,碎 屑岩 的结 构特 征包 括碎 屑颗粒 大小 、胶 结类 型为孔 隙胶结 ,岩 石 以颗粒支撑为主 ,是近岸水下扇相 的标 志之 一。
细砾岩 。岩石类 型丰要 为陆源碎屑 岩 ,岩性 为岩屑质 长石
砂岩 ,碎 屑成分 主要 为石 英 、长石 和岩 屑,石英平 均含量
为 2% 8 ,长 石平 均 含 量 为 3 % 岩 屑 平 均 含 量 为 2 % 岩 石 成 3, 6,
分成熟度 较低 。
收稿 日 :2 1 一 8 1 修 回 日 :2 1 — 9 O 期 01O— O 期 010一 3
环境中 ( 3 )。 图 A
245 .. 变形 构 遣
董
互相平行 。代表 比较稳定 的水动力环境 ,常见半深湖一 深湖
同生变形构 造 :是 指在沉积 作用 的同时或在沉 积物 固 结成岩 之前处 于塑性状 态时 发生变形所 形成 的各种 构造 ,
( C )。 图3 、D
滑塌 变形构造 :多见于粉砂 岩、粉砂 质泥岩和 细砂岩 中 。一般伴随快速沉积而产生。常见于浊积 叶状体 中。
1 区域地质概况
海 拉尔盆 地是古生代 褶皱基底 上发 育起 来 的较 大断 陷 盆地 ,属 于中亚一 占地 槽的一 部分 。中晚侏 罗一 白垩 时 蒙 早 期 由于地幔 热隆张裂 作用 ,使 海拉尔盆 地伸展 拉张 ,形 成 断陷盆地 。乌尔逊 凹陷为海拉 尔盆地 的一个呈南 北 向展布
陆相断陷湖盆优质烃源岩测井识别方法及成藏贡献——以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为例
![陆相断陷湖盆优质烃源岩测井识别方法及成藏贡献——以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7c49a42011ca300a7c39024.png)
有机 质(干 酪根 )具有特殊 的物理性质 ,烃 源岩 因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而具有不同于其他岩石 的独特 的测井响应特征(图 1)。测井 曲线所反映的岩石物理性 质的变化特征 ,可概括为 3种表现形式 :在富含有机质 的岩层 中,①在正常压力的地质剖面中,反映泥岩压实 程度和成岩状况的声波时差随其埋藏深度 的增加而减 小 ,但 当地层 中含有机质时 ,会促使烃源岩 的声波时差 大于岩石骨架声波时差 ,从而造成地层声波时差增加 ; ②在饱含水 的泥页岩 中 ,不含有机质 的电阻率与实测 电阻率大致相当,而在富含有机质的岩层中,受分散于 岩石骨架之中的干酪根影响 ,地层电阻率会增大 ,特别 是 当烃源岩趋于成熟 时 ,生成的大量有机质包括 油气 的导 电性 较差 ,造 成 泥 页岩 的 电阻率 明显增 大 ;当砂 泥 岩含有干酪根或油气时 ,电阻率会高于不含有机质 的 同样岩性 的地层电阻率 ;③ 烃源岩沉积时多为低能的 静水环境 ,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 ,烃源岩 中的放 射性 会 高于 其他 非烃 源岩 。 3 研究 算公式为 :
1I
.一I ●■ 油 . 水
:●ji
■
成熟烃源岩 TOC=2.3961xlgR+0.0509xAt一14.2628 式中:了’0( 一 计算 的有机碳含量 ,%;
高孔隙储集层
R—— 基 线对应 的 电阻率 ,Q·m; △卜 基线对应的传播时间,l上s/m。
地球化学数据 ,△1g尺法适用于该地 区。在计算单井连
续
的
丁。C曲线
的
基础
上
,结
合本 4 4
地
区优 质烃 源 岩判 ^ 3 一^2 =vD 2 上 球1 1 0
别
标 准就 可 以有 效地识 别优 质 烃源岩 。 5 O 5 O 5 O 5 O O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物源体系分析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物源体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c4d1f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4a.png)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物源体系分析任朝波;李军辉【摘要】虽然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目前勘探程度较低,但它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域。
目前对呼和湖凹陷重要沉积物源体系南屯组认识薄弱,因此,精细刻画该区物源体系对该区域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运用轻重矿物、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分析、古地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资料,精细研究了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古物源体系。
结果表明,东部锡林贝尔凸起和西部巴彦山隆起是呼和湖凹陷主要物源供给区,由湖盆四周向中央汇聚,其中主要物源来自缓坡带和陡坡带,次要物源来自南部隆起。
南屯组时期的沉积体系分布及其砂体展布规律是由物源分布格局所决定。
%At present, although Huhehu depression has low exploration degree in Hailar basin, it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increasing reservoir and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Nantun formation in Huhehu depression has an important sediment provenance system, but we have weak understanding of it. Therefore, fine depicting source system has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Through analyzing light- heavy mineral, sandstone thickness and sandstone percentage, synsedimentary fault combination style analysis, palaeogeomorphology,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we detailed researched sediment provenance system of Nantun formation in Huhehu depre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stern Xilinbeier bulge and the western Bayanshan bulge are main provenance supply areas for Huhehu depression. These supply areas surround lake basin and gather in the center of the depression. The main provenance is from the gentle slopebelt and the steep slope zone, while the secondary provenance is from the southern uplift. The depositional system distribution and the sand body distribution rule in Nantun formation are determined by source distri-bution pattern.【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6页(P33-38)【关键词】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物源分析;沉积体系【作者】任朝波;李军辉【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沉积物物源分析是沉积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再现沉积盆地演化和恢复古环境的重要依据,其主要研究手段是研究陆源碎屑组分及其重矿物组合。
“裂陷盆地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其控藏机理”获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裂陷盆地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其控藏机理”获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https://img.taocdn.com/s3/m/46b6309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2.png)
“裂陷盆地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其控藏机理”获国家基金面上
项目资助
冯志鹏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35)2
【摘要】由东北石油大学付晓飞教授等承担的“裂陷盆地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其控藏机理”获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总页数】1页(P90-90)
【关键词】项目资助;成因机制;裂陷盆地;基金;机理;断层;石油大学
【作者】冯志鹏
【作者单位】科研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
【相关文献】
1.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为例 [J], 付广;陈建华
2.松辽盆地南部断陷群控陷断层组合样式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王伟;李瑞磊;赵洪伟;朱建峰;
3.松辽盆地南部断陷群控陷断层组合样式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王伟;李瑞磊;赵洪伟;朱建峰
4.四川盆地裂陷槽研究新进展
——关于裂陷槽成因机制与形成时间的探讨 [J], 刘静江;马石玉;刘慧荣;李文皓;谢武仁;姜华;苏旺;李文正;石书缘;翟秀芬
5.裂陷盆地转换带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机理 [J], 王海学;吕延防;付晓飞;孙永河;王海凤;李培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贝301区块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贝301区块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aaf2330912a216147929de.png)
.
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贝尔凹陷西南部包尔陶勒 盖洼槽 内的呼和诺仁构造的主体部位 呼和一2 号构 造, 主 要 目的层 为 下 白垩 统南 屯组 二段 。储 层 岩性
以砂 岩 , 砂砾岩为主 , 由于砂 砾 岩储 层 非 均 质性 强 、 孔 隙结构 复杂 , 利用测 井 资料评 价水 淹层 难度很 大 。
_
1 ■
。
g
I 工 二 I =
1 不 同岩 性水 淹 层 测 井 响应 特 征
呼 和 诺 仁 油 田 地 层 水 总 矿 化 度 为
2 2 3 0 . 4 2 — 4 8 5 3 . 0 3 m g / L , 平均 3 2 6 1 . 8 1 m g / L , 注 人 粘 稳
采连
壹 墨号 担孽
( 1 ) 均 质韵律 储层水 淹特征 均质 韵律均 质储 层反 映沉积 环境 的水动 力条件 是相对 稳 定 的。层段 内岩性 、 物性 相对 均质 , 流体性 质也 相对 稳定 、 变化不 大 。均质韵 律油层 未水 淹时 ,
贝 A密度 2 . 3 0 g / c m , 声 波 时差 9 0 . 6 s f i t , 深侧 向 2 0 . 8
贝c 、 贝D 是两 口相邻的井 , N 2 I I 1 1 - 2 号小层是 砂 砾 岩 储 层 。 贝 c是 注 水 开 发 以前 打 的一 口采 油 井, 未水 淹 , 贝 D是 2 0 0 9 年打 的一 口加 密井 , 日综合
井定 量解释 奠定 了基础 。 关 键词 : 贝3 0 1 区块 ; 水 淹层 ; 测 井响应特 征
U 刖
昌
Q・ m, 深感应 1 6 . 1 Q・ m 。贝 B密 度 2 . 2 9 g / c m , 声 波
断缝体识别及储层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为例
![断缝体识别及储层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9e60b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2.png)
断缝体识别及储层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为例胡张明;胡明毅;喻意;焦树江;魏拓;孟磊峰;叶义平;印森林【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24(31)2【摘要】断缝体是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
它是由断层、褶皱所伴生的裂缝与基质孔共同构成,具有立体不规则孔缝特征的构造地质体。
断缝体包括断层滑动面、破碎带及诱导缝,既是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又是钻井风险防控及储层精准改造的关键因素。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具有埋深较大、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异常压力高、压裂改造难度大等特征,其断缝体刻画成为制约油气效益开发的技术难点。
文中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储层裂缝为研究对象,在地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尺度精细描述了裂缝响应特征及断缝体储层发育模式。
通过钻井资料及压裂资料分析,断缝体识别方法得到了验证,同时也为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总页数】6页(P283-288)【作者】胡张明;胡明毅;喻意;焦树江;魏拓;孟磊峰;叶义平;印森林【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工程技术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井下作业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长江大学录井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储集性能的影响2.电成像测井在复杂砂砾岩储集层岩性识别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为例3.低渗透砂砾岩储集层粒内缝成因机制及油气勘探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4.母岩性质对砾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发育的影响及油气储层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北地区下乌尔禾组为例5.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北斜坡玛131井区块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敏感性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成藏分析——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
![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成藏分析——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5de7da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a.png)
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成藏分析——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
例
邵红梅;汪利;郑国忠;刘彤彦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7)001
【摘要】目的揭示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的成藏规律.方法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沉积相研究,综合应用了3D Canvas地震解释技术、Geoprob立体显示技术、相干体技术、水平切片识别技术及Voxgeo立体显示技术.结果在贝中次凹发现构造圈闭17个,南屯组油气主要集中在层间构造上,长期的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分配.结论断陷盆地小凹陷层间构造控制了油气的聚集,如果有好的成藏条件具有勘探潜力.
【总页数】4页(P131-133,139)
【作者】邵红梅;汪利;郑国忠;刘彤彦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黑龙江,大庆,163357;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
【相关文献】
1.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分析及评价 [J], 姜茵华
2.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J], 李坚;程慧;季敏
3.伸展褶皱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 [J], 张莹
4.复杂断陷盆地低渗透油藏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南二段为例 [J], 李婷婷;邓海;邹伟奇
5.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残留型叠合小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成功案例 [J], 冯志强;孙国昕;蒙启安;冯子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陷盆地开发区块剥蚀面识别及刻画意义——以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为例许艳龙【摘要】地层缺失类型的确定是复杂断块构造描述的重要步骤之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基础,将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一油组划分出14期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开发区块单砂体级(17个)地层格架,通过短期基准面旋回约束,应用超短期地层格架进行单砂体细分层统层对比,结合上覆地层岩性、电性等特征识别出区块东部目的层顶部存在剥蚀,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纠正了以往目的层断失的错误认识,认清地下油藏的构造形态,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科学地质依据.【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8(015)011【总页数】5页(P15-18,23)【关键词】海拉尔;剥蚀面;超短期旋回;地层格架【作者】许艳龙【作者单位】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黑龙江大庆 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乡)境内,构造位置属于呼和诺仁构造带,主要开采层系为南屯组二段,含油面积5.86km2,提交探明储量1536.25×104t,2001年开发至今累计产油196.9×104t,具有“小”而“肥”的特点,是海拉尔油田稳产的重要支撑。
油田投产至今经历了初步开发、加密、注聚等阶段,伴随钻井地质认识,地质再认识及油藏描述3个研究阶段。
油藏描述前对贝301区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造、大断层、沉积模式及与油气聚集等[1]方面,明确了研究区为反向大断层控制的构造油藏,大断层边部及构造高部位为富油区,为海拉尔断陷盆地内典型砂砾岩构造油藏。
由于贝301区块属于紧贴大断层的近物源、短流程、窄相带、快速充填堆积的沉积体,砾岩至粉砂岩混杂堆积,大断层边部破碎带也较为发育,对比过程中易造成非等时对比(串层),地层缺失类型判断难。
地质再认识时期认为,缺失以“断失”为主,其结论严重影响构造形态、断层展布及储层分布认识,致使开发中暴露动静不符的矛盾,制约了油田进一步潜力挖潜及综合调整。
油藏描述阶段针对断点不易组合、断层解释不清、小层连通关系不清等静态问题开展了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2],井震结合追踪油层组界限,建立超短期等时地层格架并进行超短旋回统层细分对比,确定地层缺失类型,井震标定构造精细解释验证其正确性。
在剥蚀理论指导下,以超短期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通过地震约束层组界面,逐级建立4级构造模型,在平面上、纵向上量化了各级单砂层的剥蚀量及范围,有效指导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分布研究。
1 层序界面追踪图1 井震标定剖面图图2 标准井(井1)层序地层格架图断陷盆地地质环境决定了井震结合在统层细分对比过程中的必要性,应用开发加密井逐井标定合成记录进行地震层位追踪是油层统层细分及构造解释的关键技术[3]。
研究区目的层南屯组二段一油组顶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纵向上自然伽马曲线特征变化明显,上覆地层由泥岩基线突变至目的层砂砾岩层,表现为向左侧低自然伽马偏移,波阻抗呈高振幅、强反射、高能量特征;其底面表现为次级高自然伽马响应向左侧低自然伽马转换,波阻抗向弱振幅、低能量反射特征转换(图1)。
2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同时代地层与地层、界面与界面或地层与界面的对比,而非简单的岩性地层对比。
选取全区地层完整、地震特征清晰的井1为标准井,依据钻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对南屯组二段一油组界面识别及层序结构进行划分,井震结合追踪油组顶、底区域标志层及内部稳定标志层,将目的层段细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逐级约束,细分为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中期旋回界面和湖泛面为框架,短期旋回为骨架,不同成因类型转换面细分为14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对比单元以及17个单砂体级地层格架(图2)。
最小成因单元的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垂向剖面上,通常表现为单一的微相类型[4],反映单一岩性或数个岩性组合成较短期旋回更低的湖进-湖退韵律层。
超短期旋回结构类型分为向上“变浅”型、向上“变深”型及对称型。
向上“变浅”型,目的层由底至上发育6个期次,处于高容纳空间水深、流缓的河道间泥岩、粉砂岩向上过渡至低容纳空间水浅、流急的略粗河口坝砂砾岩层。
向上“变深”型发育4个期次,处于低容纳空间水浅、流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对称型发育3个期次,向上“变深”后复“变浅”,处于水深、流缓,自下而上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变细过渡至河口坝厚层砂砾岩,常见于河口部位。
以不同成因类型转换面控制的单一沉积微相相序组合,自底向上随着各级基准面的上升,砂地比逐级增大,岩性逐渐变粗;随着各级基准面的下降,砂地比逐级减小,岩性逐渐变细。
在各短期基准面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处,砂体相对最不发育,即随着短、超短期基准面的上升和下降,砂体发育程度呈规律性变化。
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下降,各短、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对称性逐渐增强,反映了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之比逐渐增大的过程,证明了层序划分的合理性。
3 超短期旋回对比识别以油组底部全区稳定标志层为准,通过由底向上对比原则,在区块内部以超短期旋回单砂体骨架为基础进行细分对比[5,6]表明,区块东部目的层呈线性比例缺失顶部6期超短期韵律层(图3),通过残余地层及上覆地层岩性、曲线响应特征及接触关系,确定区块东部目的层位顶部为剥蚀所致,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即上覆地层为200~250m厚的泥岩,曲线响应在泥岩基线位置呈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目的层岩性为砂砾岩、细砂岩,低自然伽马、高电阻率的高渗透岩层,呈规则楔形体状。
应用新骨架重新进行层位追踪、构造精细解释(图1)认定,区块主体区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东部边缘位置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区域构造演化表明,目的层沉积时期处于断陷盆地断陷期,构造运动剧烈,断层活动频繁,东部地层处于上升盘,构造高部位遭受风化剥蚀。
剥蚀区内补钻及外扩井线性缺失顶部的超短旋回韵律层,与图3对比剖面完全一致,证实剥蚀现象实际存在。
图3 超短期旋回地层对比剖面图4 剥蚀面展布刻画应用开发区块内部152口密井网超短期骨架对比数据,结合高频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以标准井井1的地层厚度为准,量化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厚度、分布范围,最大剥蚀层剥蚀面积为0.76km2(图4)。
以“先大套、后内部”分级控制层面模拟方法,将目的层顶面设定为不整合面,在地震约束[7,8]下模拟各油层组层面,建立一级构造模型,通过horizonQC对模型质量进行控制,确保井分层与构造层面符合。
逐级构造控制下,按照砂岩组、小层、单砂层分级次建立二级、三级、四级精细构造模型,地层纵向上显示了各层分布位置及厚度趋势,即由西至东剥蚀量增大,由0m 过渡至32m(图5)。
据刻画结果,部署补充、外扩8口井,完钻后核实模型构造趋势面误差在3‰以内,顶部各单砂层预测厚度钻遇率达91%以上。
图4 地层剥蚀范围及厚度平面分布图图5 地层纵向厚度剖面图5 成果应用油藏描述前的加密后地质研究认为,断块受构造运动影响,沿边界大断层断块内部衍生出较多小断层,尤其东部井区,井均过小断层(图6),致使断点组合较难,且存在多解性,原始地震数据品质(频率低)较差,造成油藏构造形态不清,储层连通关系对应难等实际静态问题,限制了油田的有效开发。
以中期旋回界面和湖泛面为框架,以短期旋回为骨架,以超短期旋回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所建立的超短时间尺度层序地层格架大大提高了单砂体的追踪对比描述精度,识别出贝301区块剥蚀现象的存在,确定地层缺失类型。
以东部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新认识指导构造顶面成图(图7) ,合理解释区块东部井过断层、断点难组合、连通关系及构造形态不清的实际。
由于区块东部地层非断层所致,而是由剥蚀所致的规律性地层分布,核销东部多条断层后,有效地指导了潜力挖潜,在内部部署5口补充井、边部部署3口外扩井,钻井成功率100%。
依据不同超短期单砂体剥蚀范围编制了砂体厚度、沉积微相图,在新认识下解决了动静不符的实际矛盾,综合调整油水井48井次,共计增油28000t,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图6 地质再认识构造井位图图7 油藏描述构造井位图6 结论与认识1)通过超短期旋回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统层对比,识别出贝301区块东部目的层顶为剥蚀所致,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的新认识,非全区平行不整合接触。
2)在剥蚀理论的新认识下,认清地下油藏的构造形态,取消了多条内部断层,落实了储层范围,使单砂层连通关系更加清晰准确,指导了构造成图及砂体和沉积微相绘制,解决了油田动静不符的矛盾,为补充外扩井位及综合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施尚明,付红军,樊自立.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地质特征及油气藏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301区块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3.[2]郑荣才,彭军.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1,19(2):249~255.[3]李宇志.东辛油田辛15断块精细构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1,33(6):214~218.[4]金金花.断陷盆地三角洲前缘单期扇体精细表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 13(17):18~22.[5]郑荣才,彭军.陕北志丹三角洲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J].沉积学报,2002,20(1):92~100.[6]张世广.复杂断陷盆地开发区块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地层学杂志,2011,35(2):219~226.[7]吴胜和,金振奎,黄沧钿,等. 储层建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1~121.[8]胡勇,陈恭洋,周艳丽. 波阻抗趋势面约束在薄层建模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 8(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