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抗生素对胞外DNA稳定性影响的紫外光谱研究
光谱法研究头孢替唑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光谱法研究头孢替唑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刘里;成飞翔【摘要】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interaction of ceftezole sodium( CS)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d ultraviolet-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S quenched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BSA by forming CS-BSA complex. The mechanism of the fluorescence quench was static quenching. The binding constants and the numbers of binding si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 The main binding forces were concluded as electrostatic forces from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The process of binding was spontaneous because that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 was negative. The primary binding site for CS was located at sub-domain ⅡA of BSA. The values of Hillˊs coefficients were more than 1,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some positive cooperative effect. The effect of CS on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was also studied by using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tudies utilizing synchro-nous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conjugation reaction between CS and BSA would not affect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indicated that the binding site of CS and BSA was near by tyrosine residue.%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头孢替唑钠( CS)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之间的相互作用。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稳定性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稳定性发表时间:2013-01-25T09:25:34.8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刘建云1 麦曦 1 石向群2[导读] 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刘建云1 麦曦 1 石向群2(1南昌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江西南昌 330006;2九江学院药学系江西九江 332000)【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方法: 在室温25℃和37℃下,观察6小时内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上述两药配伍后不同时间各自的含量变化。
结果: 在室温(25℃)和37℃条件下,两药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6小时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0~6小时内头孢哌酮钠与利巴韦林配伍稳定。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头孢哌酮钠利巴韦林稳定性头孢哌酮钠是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具有极强的抗绿脓杆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呼吸系统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脑膜炎、败血症、骨和关节感染、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
利巴韦林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临床上常将其二者配伍使用。
本实验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两种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进行考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剂1.1仪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901型,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分析天平(TB-224S型,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箱(WB-5100型,天津奥特赛斯仪器有限公司);可调式移液器(FP Freshman 1~5mL,Serial no.ZX74265;FP Freshman 100~1000μL,Serial no.ZX45340,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加替沙星拉曼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微观结构的理论研究
加替沙星拉曼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微观结构的理论研究第一篇范文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拉曼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加替沙星的拉曼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微观结构进行理论研究,以期为加替沙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加替沙星的拉曼光谱研究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的信息分析技术,能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
研究表明,加替沙星的拉曼光谱可以分为两个区域:高频区和低频区。
高频区主要与分子内部的振动模式有关,而低频区则主要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通过分析加替沙星的拉曼光谱,可以对其分子结构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分析。
二、加替沙星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紫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基于分子内部电子能级跃迁的分析技术,能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
加替沙星的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表现为两个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275 nm和465 nm附近。
这两个吸收峰的产生与分子内部的π-π和n-π电子跃迁有关。
通过分析这两个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对加替沙星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内部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加替沙星的微观结构研究微观结构研究是药物分析的重要方面之一,可以提供药物分子在微观空间中的排列和相互作用信息。
近年来,随着计算化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模拟方法在药物微观结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子模拟方法,可以揭示加替沙星分子与靶标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为其药效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篇范文我们要研究的主题是加替沙星,一款广谱抗生素,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
我们借助3W1H(What,Who,Where,How)模型和BROKE(Barriers,Realities,Opportunities,Knowledge,Experience)模型,从全新的视角对其拉曼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微观结构进行理论研究。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抗生素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抗生素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抗生素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并展望了该方法今后的发展趋势。
自1940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发现的抗生素种类达千余种,临床中常用的亦有上百种。
据报道,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在我国医院的使用量普遍在30%~50%之间。
畜牧业、渔业中使用的抗生素更多,其用量远远超过人类各种抗生素使用量的总和。
准确测定生产过程及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含量,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因分析手续简便,仪器简单,无需高价维护,能满足常规检测需要,在抗生素分析中被普遍使用.近几年来,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抗生素的论文就有上百篇,本文就这一时期的有关报道进行简要评述。
1 抗生素的常见分析方法在抗生素分析检测中,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微生物检定法、质谱法(MS)及色谱法 ( 包括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 HP L C、气相色谱GC、毛细管电色谱 C E C )等。
微生物检定法元需对抗生素多种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可体现药品的医疗价值,但是也存在步骤繁琐、成本高、误差大等缺点。
色谱法,先分离后检测,具有灵敏、准确,分析速度快等优点,与MS法联用还可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但是,HPLC、GC、MS等仪器昂贵,设备维护费高,极大地限制了其普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恰恰在经济、实用方面弥补了大型仪器方法的不足;其仪器简单,无需高价维护,分析手续简便,能满足纯药品常规分析的需要,因而在高等院校、医院、药厂等基层单位,UV光度计的使用率远高于色谱法和生检法。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光谱分析方法。
其中Л—Л,P—Л共轭体系的电子跃迁较有实用价值,前者能产生较强吸收峰,后者往往具有增色作用。
紫外可见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A=cbc。
猪场紫外消毒技术研究进展
(1) 式中:
Dose—— 紫外剂量,单位为 mW·S/cm2 或 mJ/cm2; I—— 微生物在其运动轨迹上某一点接收到的 紫外光照强度,单位为 mW/cm2; t—— 曝光时间或照射时间,单位为 s。 公式(1)表明,紫外灯的照射时间和光照强 度决定紫外照射剂量大小。Xu 等 [19] 对非洲猪瘟病 毒进行了紫外灭活研究,重点集中于照射时间和 照射强度等因素对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 照射时间越长,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损伤越严重。 对于不同紫外强度的灭活效果,当光照强度为 110~120 µW/cm2 时,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所需 的辐照时间为 30 min;而当光照强度为 3 600 µW/cm2 时,仅需 3 s 即可灭活完全。Conner-Kerr 等 [20] 检 测了紫外照射对耐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有 效性,结果发现当光照强度为 15.54 mW/cm2、紫 外灯与细菌距离为 25.4 mm、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 率为 99.9% 时,需照射 5 s;当灭活率为 100% 时, 需照射 90 s。由此得出紫外光照强度越大、消毒时
相对湿度对紫外杀菌(毒)的影响较复杂。 Cutler 等 [31] 探究了不同湿度范围对猪繁殖与呼吸 综合征病毒(PRRSV)的灭活效果,发现在相对 湿度为 25%~79% 时病毒灭活率最高,相对湿度< 24% 时病毒灭活率其次,相对湿度> 80% 时灭活 率最低。Tseng 等 [32] 对比不同湿度下被测病毒灭 活所需紫外剂量,发现相对湿度 85% 时病毒灭活 所需的紫外剂量显著高于相对湿度 55%。Peccia 等 [33] 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表示高湿度条件下, 附着在病毒表面的水可导致紫外光照强度衰减。
抗生素S-A稳定性研究
21 抗生 素 S 热 稳 定性 .
表 1 明 ,在 加 热条 件 下 , 表 抗
1 材料 与方 法
1 供 试 菌种及 培 养基 . 1
生素 sA活性 比较稳定 ,在 6 条件下其活性 比率较大 , - 0C o 随着加 热 时间增 长 , 活性 比率下 降 。 由此 可 以说 明 , 生 该抗
链霉菌 A出发, 经发酵液预处理 、 大孔树脂吸附等步骤得到
抗生 素 S 的粗 品 ,以番茄 媒霉 作 为指示 菌 ,对 其热 稳 定 _ A 性、 酸碱 稳定 性 、 稳 定 性及 紫 外稳 定 性 进 行 了研 究 , 光 为进
一
步 开发利 用奠 定基 础 。 菌种 为链 霉 菌 A 番 茄 媒霉 , 由 、 均
Ab ta t T ema. cd b s , ih n tbl yo — ni it ee s d e . s h s o d ta i n iit a t l g t n sr c h r 1 a i -a e 1 t dUV s i t f A a t oi w r t id Re u h we t h sa t oi w ss et l h d g a a i S b c u h t b c b a oi a U n a lt eysa l tbl yt ema . h ciert a 13% u d r 0℃ atr1 n S A a t it ss n i v cd b s . V a dh dr ai l b es i t t r 1T e t ai w s8 . e v t a i oh a v o n e 6 f 0mi 、 - ni oi wa e s iet a i -a e e b c t o T e cie ai a e i e t 7 . ) h np au s . h t t w s h g s ( 76% w e H v l e a vr o t b g wa 6
四种抗生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
四种抗生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薛春霞;董社英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53)16
【摘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头孢地尼(CDR)、克林霉素(CLMC)、罗红霉素(RM)和卡那霉素(KLMC)4种抗生素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对其结合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同时以CDR分子为基体研究了BSA对药物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体生理pH值试验条件下CDR、CLMC、RM及KLMC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2×105、1.24×104、1.38×103、1.04×103 L/mol,用Scatchard拟合法求得CDR与BSA的结合常数为0.88×105L/mol,两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
【总页数】4页(P3855-3858)
【作者】薛春霞;董社英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武汉43020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710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3
【相关文献】
1.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J], 薛春霞;董社英
2.紫外吸收光谱法对C14BE与NaCMC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J], 隋卫平;徐桂英
3.奥扎格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r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 [J], 吕蕾;吕建
4.番泻苷A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J], 王健;陈圣典;王甜叶;陈俭娇;黄小权;韩茹霞;符玲
5.光谱法与计算机模拟法研究六溴环十二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J], 庹浔;宋继敏;付豪;吕小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紫外光谱法鉴别中药及测定中药复方制剂含量
浅谈紫外光谱法鉴别中药及测定中药复方制剂含量
孔晓锋
【期刊名称】《新疆畜牧业》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1 紫外光谱鉴别中药1.1鉴定原理一般来讲,凡含一定共轭双健成份(如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精类、皂甙类、树脂及甾萜类等)的生药,可能在紫外光区吸收光谱,经过适当处理及限定后,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小吸收波长、肩峰、吸收吸数、吸收度比值等可用于鉴别.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孔晓锋
【作者单位】新疆兽药饲料监察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3.7
【相关文献】
1.基于HPLC-ELSD法的中药复方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J], 陈玉杰;金红星;李萍;周德英
2.含钩藤中药复方制剂中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J], 周吉银;周世文;汤建林
3.中药复方制剂中盐酸小蘖碱、黄芩苷和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建立[J], 汪洋;檀华蓉;周冠宇;王希春;吴金节
4.含黄芪中药复方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J], 王嵩;黄思捷;郤庆
5.中药复方制剂整体复杂成分体内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J], 范哲贤;胡悦;赖宏强;李孝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畜禽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与扩散研究进展
畜禽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与扩散研究进展畜禽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与扩散研究进展摘要: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畜禽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和扩散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畜禽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与扩散的研究进展,包括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与类型、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扩散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控制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一、引言近几十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畜禽养殖环境中大量积累,并通过不同途径在环境中扩散。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和扩散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加剧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研究畜禽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与扩散机制对于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与类型抗生素抗性基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自身产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自身免受抗生素的侵害;二是人类通过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得已有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细菌间传播并积累,形成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类型多种多样,涵盖了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及其作用机制。
三、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扩散方式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畜禽养殖环境中的分布较为广泛,可存在于土壤、水体、粪便等处。
其扩散方式主要有三种: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和外源来源传播。
垂直传播是指通过细菌的繁殖和遗传方式传递抗生素抗性基因给下一代细菌;水平传播是指在不同细菌之间通过质粒的转移传递抗生素抗性基因;外源来源传播是指外源性细菌感染宿主,并将其抗生素抗性基因传递给宿主细菌。
四、影响因素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畜禽养殖环境中的污染和扩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抗生素的使用方式和剂量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不合理或过量的使用会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快速积累;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影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扩散速度;此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水循环系统的相互作用等也可能影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在养殖环境中的污染和扩散。
兽药抗生素对植物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兽药抗生素对植物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兽药抗生素对植物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摘要: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概述了兽药抗生素对植物毒理效应和对土壤微生物的干扰作用等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抗生素污染对生物安全和粮食生产带来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兽药抗生素;植物;土壤微生物;效应中图分类号:S85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73-11 兽药市场抗生素销售情况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量抗生素被广泛投入于人和动物疾病的治疗及预防,这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据调查,欧盟国家使用的兽药主要是抗生素和杀寄生虫类药物,兽药类抗生素约占所有兽药用量的70%以上。
我国是抗生素的生产大国,2003年仅青霉素的产量就达28000t,占世界总产量的60%;土霉素产量为10000t,占世界总产量的65%;多西环素的产量也为世界第一。
2 禽畜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状况兽药抗生素来源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宠物的排泄物及使用中的损失。
研究表明,兽类抗生素药物只有15%可被吸收利用,大约85%未被代谢而以排泄物的形式直接排放至环境中。
土壤中抗生素残留水平差异较大,一般在ug/kg和mg/kg等级。
Hamscher等研究发现四环素和氯四环素浓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Martínez-Carballo等研究表明氯四环素在土壤中有较长持久性,在土壤中残留的水平大约为44.1ug/kg~32.3mg/kg。
3 抗生素对作物毒理研究现状3.1 形态方面抗生素对于植物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植物对于抗生素的吸收,但是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在吸收量上有很大的区别。
低浓度的土霉素胁迫对拟南芥幼苗的根长和株高显著抑制,但对其幼苗的侧根数量显著促进[1];有研究表明在马铃薯组织培养中添加20mg/L氨苄西林钠或硫酸链霉素时,能有效抑制红菌性侵染,提高试管苗生长势,缩短繁殖周期,而硫酸庆大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对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浓度为300mg/L的头孢霉素能显著促进阔叶猕猴桃外植体的不定芽分化,而大于200mg/L时显著抑制根的生长,羧苄青霉素对生根没有显著影响,但卡那霉素明显抑制生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抗生素类药物检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抗生素类药物检测殷宝剑;武海霞;吴慧芳;孙程贵;贺江;邵迟【摘要】Microbial method and chromatography are two common detection methods for antibiotics,however,these two methods exist some shortcomings.In recent years,the study of detection of antibiotic content by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is adapted.For this reason,the results of detection of antibiotic content by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in recent years are briefly summarized,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methods are also suggested.%微生物法和色谱法是抗生素检测中常见的两种检测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足.近年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抗生素含量的研究较多.为此,简单总结近年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抗生素含量的研究成果,并展望该法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抗生素类药物;检测【作者】殷宝剑;武海霞;吴慧芳;孙程贵;贺江;邵迟【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苏南京210003;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自1950年以来,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人类药物和畜牧养殖业[1],在抗菌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兽药含量分析方面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兽药含量分析方面的应用
龚大千
【期刊名称】《中兽医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8(17)5
【摘要】在我国兽药含量的技术分析方面,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兽用化学药品,只要其溶液或经过前处理后为真溶液,就对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有吸收,且遵循Ber-Lambert定律,即可通过测定求出药物的含量。
此法适用于单一和多组分的复方制剂。
国外药典采用分...
【总页数】3页(P30-32)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兽药;含量分析;化学药品
【作者】龚大千
【作者单位】甘肃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79
【相关文献】
1.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兽药原料中维生素B6含量 [J], 袁玫;操基元
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兽药环丙沙星散剂的含量 [J], 梁文涛;李书宏
3.近代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含量测定方面的应用 [J], 郑荣庆;李光秀;潘蓓丽;李
端
4.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兽药及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J], 刘佳;李月;高婷;王
佳雅;胡晓雨;孙志文;叶能胜;李建
5.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兽药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之一——定性与杂质分析 [J], 龚大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畜禽肉制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畜禽肉制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应用广泛,但由于其给药过程中仅有一部分药物能被生物体吸收转化,并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除体外,大部分的药物则以原型药物的形式经生物体进入自然环境,因此对各类畜、禽产品氟喹酮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的重视。
本文将综述氟喹诺酮药物残留的重要检测方法,并阐述我院关于肉类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技术;固相萃取1 氟喹诺酮类药物介绍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发出来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代表产品有诺氟沙星(Norfloxacin hydrochloride)、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恩诺沙星(Enrofloxacin)、盐酸沙拉沙星(Sarafloxacin hydrochloride)、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巴洛沙星(Balofloxacin)等。
氟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其有结构相似、取代位点多、抗菌谱广、药物活性高等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应用。
上述常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式如图1所示,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可直接作用于细菌的细胞核,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使旋转酶不能在DNA的双链上引入切口,进而从分子机制上破坏细菌的代谢和增殖,如此既能杀灭细菌也能抑制细菌繁殖。
图1 几种常见氟喹诺酮药物的分子式欧盟自1999年开始对动物的肌肉、肝和肾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量规定限值;在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量实施监测,将检测残留限量控制在0.05mg/kg以内。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规定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牛、猪、禽等可食用肌肉组织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2mg/kg。
我国虽然对喹诺酮类药物开发应用研究较晚,但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经过药监局批准的已经有十余种,其中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喹诺酮药物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_张碧程
经紫外分 光 光 度 计 检 测 发 现,浓 度 为 6. 64 × 10 - 5 mol / L的鲑 鱼 精 DNA、2. 5 × 10 - 5 mol / L 的 FLRX、1. 75 × 10 - 5 mol / L 的 LMF 的 紫 外 吸 收 值 在 0. 434 左右,误差最小。 1. 2 实验方法
16 号) ; 贵州省科技基金项目( 黔科合 J 字[2010]2141 号) ;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 贵大人基合字[2009]001 号) 作者简介:张碧程( 1985 - )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物理学. Email: zhangxiaopengcheng@ 163. com * 通迅作者:胡林( 1953 - ) ,女,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软凝聚态物理. Email: hulin53@ sina. com
取一定量鲑鱼精 DNA 与 FLRX 置于比色皿中, 使得混合后 DNA 浓度为 6. 64 × 10 - 5 mol / L,FLRX浓 度为 2. 5 × 10 - 5 mol / L,分别改变缓冲液的 pH 值,测 定不同 pH 值条件下 FLRX 与 DNA 混合液的紫外光 谱; 取一定量鲑鱼精 DNA 与 FLRX 置于比色皿中, 使得混合后 DNA 浓度为 6. 64 × 10 - 5 mol / L,FLRX 浓度为 2. 5 × 10 - 5 mol / L,放置不同反应时间后,检 测 FLRX 与 DNA 混合液的紫外光谱; 取一定量鲑鱼 精 DNA 与 FLRX 置于比色皿中,使得混合后 DNA 浓度为 6. 64 × 10 - 5 mol / L,FLRX 浓度为 2. 5 × 10 - 5 mol / L,置于不同反应温度一定时间后,检测 FLRX 与 DNA 混合液的紫外光谱。
禁用兽药- 氯霉素
禁用兽药- 氯霉素作者:李桂伟等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5年第3期李桂伟1 花丽茹2(1.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2.黑龙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氯霉素分子中含有一个不游离的氯,故命名氯霉素。
最初是从委内瑞拉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制得,1948年,其结构被确定并成为第一种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生素,是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曾广泛应用于各类动物源性食品生产过程中。
因其在食品中的残留对人体健康会构成威胁,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将氯霉素列为违禁药品,我国也规定氯霉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不得检出。
但由于氯霉素的抑菌效果好,价格低,仍有人在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中违规使用。
一、氯霉素性状氯霉素分子式为:C11H12Cl2N2O5,呈白色或微带黄绿色,味苦,易溶于乙醇、丙酮等,微溶于水,结晶形状为针状、长片状或粉末。
干燥时稳定,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稳定,煮沸不分解,遇碱类物质失效,熔点为149-153℃。
它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抑制效果较好,也可抑制立克次体、衣原体等。
二、氯霉素残留原因因氯霉素价格低、效果好,对治疗食品动物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在缺少有效替代药品的前提下,少数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是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直接原因。
少数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氯霉素,而食品动物生产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此类饲料,也是造成氯霉素残留的一个间接原因。
三、氯霉素危害氯霉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危害很大,主要表现有:1、影响造血功能:抑制造血机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溶血等。
2、影响妊娠:妊娠期使用氯霉素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骨骼造血,致使胎婴儿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新生儿出现呕吐、呼吸急促或不规则、皮肤发灰、低体温、软弱无力等症状,导致新生儿循环障碍。
3、影响人体机能:在人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症和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导致身体不能制造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同时还会引起视神经炎、视力障碍、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耳聋以及严重失眠。
拉曼和紫外光谱法研究阿司匹林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V 1 2 N . ,p 9 —0 o. , o 3 p 6 97 2 3
Mac r h,2 1 02
S e to c p n p c r l p c r s o y a d S e ta ay i An l ss
收稿 日期 : 0 10 —2 2 1—61 。修订 日期 :2 1—91 0 10 —5
定 ( 图 1 ,通过离心提 纯 ,浓度增 大且 减少 了银粒 子表 面 如 )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 目( 0 8 X 7 1 ) 2 0 Z 0 3 5 和重庆市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S C 0 7 B 30 资助 C T 20B 5 7) 作者简 介: 康倩倩 , ,18 年生 , 女 96 西南大学化学化 工学 院硕士研 究生
12 方 法 .
用 , 于以 D 对 NA为作用靶 分子 的药物 揭示其抗 癌抗病 毒机
理以及设计更加有效 的新药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 的意 义l 。虽 4 ] 然有关 阿司匹林 与 D NA相互作用的研究 已有报道_ 】 , 但 利用傅里 叶变换拉 曼 (o r rt n fr R ma ,F — a n fu i r som- a n T R ma ) e a
激光强度分 为 20mW ( 0 固态样 品 ,扫描 10次 ) 30mW 0 和 0 ( 液态样 品 , 扫描 3 0次) 分辨率 为 4c UV-4 O型紫 0 , m- 。 25
外一 可见分光光 度计 ( 日本 岛津 ) 4 O 。¥ 8 0型扫 描 电子 显微 镜 ( 日本 日立 ) An eT -6 。 k GL 1G型台式高速离心机 。 Q5 C O型超 声波清洗 器。小 牛胸腺 D NA购 自美 国 Sg 公 司 ,阿 司匹 ima 林对照品购 自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 , 使用 前均未作 进一
抗生素稳定性分析
抗生素稳定性分析作者:张春雷朱磊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2-0173-01【摘要】观察常用抗生素配伍稳定性。
在室温条件下临床常用抗生素配伍后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
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混合液无色澄明,无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则提示药物配伍无理化变化,可配伍;反之,则其配伍后稳定性差。
【关键词】抗生素;稳定性1 仪器与试药UV-2401紫外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TG328B型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pHS-3C型数字式酸度计(上海理达仪器厂);抗生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抗生素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2.1 测定波长的选择:取加各种对照品适量,配制成约8 μg/ml的抗生素溶液和约12 μg/ml的配伍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分别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
根据各种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选择检验波长,采用解线性方程组法分别加以分析。
2.2 线性方程组的确立:精密称取各种抗生素对照品适量,配制成200 μg/ml的贮备液(Ⅰ),分别精密吸取Ⅰ液1.0、2.0、3.0、4.0、5.0 ml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制成2~10 μg/ml 的抗生素系列溶液;精密称取各种配伍对照品适量,配制成600 μg/ml的贮备液(Ⅱ), 再分别精密吸取Ⅱ液1.0、、2.0、2.5、3.0 ml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制成6~18 μg/ml的配伍系列溶液。
以蒸馏水为空白,分别将两组测定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所得数据回归处理得系列方程,并根据吸收度的加和性质解线性方程组。
2.3 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各种抗生素和配伍液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高、中、低3个浓度的混合溶液,每个浓度分别测定3次,计算回收率,平均回收率分别波动在100.之间,RSD波动在1.09%~1.02%之间。
外用中药绞股蓝对紫外线照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外用中药绞股蓝对紫外线照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影响的实验研
究
金晓哲;吴景东;闫海慧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美容》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目的研究外用绞股蓝紫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线粒体DNA损伤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将昆明种无毛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照射组,照射加绞股蓝低、中、高剂量组.模拟日光中UV长期照射,给药组照射同时外用绞股蓝.测定皮肤组织中线粒体DNA缺失情况.结果所有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均存在mtDNA(3867bp)大片段缺失,而正常对照组以及给药组中的中、高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mtDNA(3867bp)大片段缺失的发生率和缺失占总mtDNA百分比均显著低于照射组.结论纹股蓝可防止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线粒体DNA损伤,对紫外线照射下的无毛小鼠皮肤具有保护作用.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金晓哲;吴景东;闫海慧
【作者单位】韩国庆熙大学校;韩国庆熙大学校;韩国庆熙大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芪提取液对光老化无毛小鼠皮肤组织HYP MDA含量及SOD活力的影响 [J], 王诗晗
2.绞股蓝提取液对光老化模型小鼠皮肤组织中SOD活性MDA和HYP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J], 王丽红;吴景东
3.绞股蓝提取液对自然衰老小鼠皮肤组织中H_2O_2含量、T-AOC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闫海慧;吴景东
4.灌胃绞股蓝提取液对自然衰老小鼠皮肤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J], 王彩霞;吴景东
5.绞股蓝七叶胆苷XVII对光老化小鼠血清中前列腺素2、环氧酶2水平及皮肤组织中MMP-1表达的影响 [J], 王婷欧;吴景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畜牧业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与传播研究进展
畜牧业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与传播研究进展
刘影;张晋东;吴艳丽;杨琰瑛;周材权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年(卷),期】2024(45)4
【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增加,促使畜牧业迅速发展。
由于抗生素在提高动物机能、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被大量生产使用,在全球抗生素滥用的大背景下,畜禽已成为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储存库,亟需全面了解畜牧业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与传播,以便于为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科学使用和合理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综述了畜牧业抗生素的使用现状,总结了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对畜禽、人类健康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并强调未来应关注畜禽粪便的二次污染在周围环境以及畜牧业抗生素抗性基因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扩散机制研究,以期为今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抗生素的科学控制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刘影;张晋东;吴艳丽;杨琰瑛;周材权
【作者单位】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控制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1.5;X50
【相关文献】
1.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转移与去除研究进展
2.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检测及消除研究进展
3.海洋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来源、传播和风险研究
4.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及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5.野生鸟类介导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药抗生素对胞外DNA稳定性影响的紫外光谱研究张倩;舒小华;张医翀;韦舒蔚;赵梦蝶;乐炳均;黄延江;莫德清【摘要】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典型兽药抗生素泰乐菌素(tylosin,TYL)和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TYL作用时间、浓度和溶液pH对鲑鱼精DN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DNA紫外吸收值随着TYL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溶液pH =3.5~9.8时,DNA的紫外吸收值减小,且减小强度受TYL和DNA的带电情况影响.不同条件下,TYL对DNA结构产生的减色效应可能是由于TYL插入到DNA 分子碱基对平面引起的.但pH =2.10时,TYL可能与DNA以沟槽式结合使得DNA 结构表现出增色红移现象.由此可见,水环境中的兽药抗生素会影响介质中胞外DNA的稳定性.DNA结构的变化与抗生素作用时间、抗生素浓度和环境pH密切相关,其中pH的影响较为复杂.【期刊名称】《工业安全与环保》【年(卷),期】2017(043)012【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抗生素;鲑鱼精DNA;紫外吸收光谱;增色效应;减色效应【作者】张倩;舒小华;张医翀;韦舒蔚;赵梦蝶;乐炳均;黄延江;莫德清【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环境介质中的活性胞外DNA由于可能发生基因的水平转移,会加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不利基因的扩散和传播。
由动植物、微生物细胞主动分泌或细胞死亡裂解释放出的胞外DNA,在水生和陆生环境中普遍存在。
它能与周围的土壤或粘土矿物颗粒紧密相连,避开核酸酶的降解而在环境中持久存在[1-2] 。
环境中的这种胞外DNA在合适宿主细胞存在下,能被细胞吸收发生转化,使DNA携带的基因编码得以表达,从而发生基因的水平转移[1] 。
通过动物粪肥进入环境中的兽药抗生素可诱导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耐药基因[3] 。
它们的传播和扩散,严重影响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威胁人类健康。
表生环境中,具有活性的胞外DNA与兽药抗生素长期共存,可能会因为抗生素的作用发生结构上的变化,甚至产生耐药性和耐药基因。
具有耐药基因的胞外DNA 一旦遇到合适的宿主细胞、发生基因的水平转移会加速抗生素耐药性在环境中的传播,扩大抗生素耐药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抗生素能否与胞外DNA发生作用,影响DNA结构变化是研究胞外DNA能否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过程。
相关研究报道了金属离子[4] 、金属螯合物[5] 及小分子药物[6] 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试图从分子水平探讨这些物质的抗肿瘤、抗病毒以及致癌致病机制,为DNA药物的设计与合成、DNA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
而关于环境中胞外DNA与其它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也开始受到关注。
重金属会对胞外DNA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韩照祥等用紫外光谱法对部分二价金属离子与鲑鱼精DNA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d2+、Pb2+浓度的增大,DNA表现出增色效应[7] ,但水生和陆生环境中的土壤或粘土矿物颗粒对胞外DNA有一定的保护作用[8] 。
溶液中的Cd2+、Pb2+被阴离子粘土吸附于外表面上,但DNA却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插入到阴离子粘土的层间[9] 。
阴离子粘土层间为DNA提供了保护空间,Cd2+、Pb2+就不能插入DNA沟槽之中,与DNA 碱基或其它基团发生缔合作用,从而保护DNA分子结构的稳定[10] 。
阴离子配体主要通过静电吸附、吸附位竞争和阴离子桥接等作用影响DNA在粘土矿物表面的吸附[11] 。
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抗生素类污染物在胞外DNA结构变化中的作用报道较少。
泰乐菌素(tylosin,TYL)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由于其具有抗菌谱广、吸收排泄速度迅速、临床应用范围广、毒副作用小及良好的促生长作用等优点,泰乐菌素被广泛使用,已成为国际上使用最多的兽药抗生素之一。
相关的研究也表明动物排泄物、土壤、水体中均检测到泰乐菌素,其含量可高达毫克级[12]。
因此本文通过紫外分光光谱法研究常用的代表性兽用抗生素泰乐菌素在不同条件下对鲑鱼精DNA的作用,探究水溶液中泰乐菌素对胞外DNA的稳定性影响。
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抗生素对胞外DNA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鲑鱼精DNA纯度大于99%;泰乐菌素购自Sigma试剂有限公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NaCl、盐酸、NaOH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净化系统制得的超纯水。
DNA储备液:称取0.05 g鲑鱼精DNA,用pH 值为7.4的缓冲溶液(浓度为50 mmol/L的Tris-HCl,浓度为0.2 mmol/L的Na-EDTA,浓度为10 mmol/L的 NaCl)溶解,所得DNA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
DNA储备液与缓冲溶液在0~4 ℃冰箱中保存待用[9]。
配置质量浓度100 mg/L的 DNA储备液和质量浓度10 mg/L的泰乐菌素溶液。
DNA储备液在260 nm和280 nm处的吸光度比值OD260 / OD280 = 1.87 > 1.83。
表明试验体系中的DNA纯度较高,没有受到其它蛋白质类物质污染,符合要求[13]。
试验中所有样品均设置对照组和3个平行样。
用岛津UV-2550紫外光谱分析仪检测样品在波长200~360 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
(1)TYL作用时间对鲑鱼精DNA的影响。
混合液中DNA的质量浓度为50 mg/L,TYL质量浓度为5 mg/L,于室温下避光反应一段时间。
分别在3,7,10,15 d取样分析,考察不同作用时间下,泰乐菌素对胞外DNA的影响。
(2)TYL浓度对鲑鱼精DNA的影响。
混合液中DNA的质量浓度为50 mg/L,TYL 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1,1,5 mg/L。
混合液于室温下避光反应3 d后取样分析,考察不同泰乐菌素浓度对胞外DNA的影响。
(3)混合溶液pH对鲑鱼精DNA的影响。
5组混合液pH分别为2.1,3.5,6.2,7.6,9.8。
混合液于室温下避光反应3 d后取样分析,考察不同溶液pH值对胞外DNA的影响。
TYL和鲑鱼精DNA作用时间对DNA紫外吸收的影响见图1。
未添加TYL的鲑鱼精DNA溶液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其吸光度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当放置时间大于7 d,吸光度减小显著。
这可能与DNA溶液本身的降解有关。
试验中尽管所有的玻璃器皿都经过高温灭菌,但试验所用溶液未经灭菌。
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尤其是室温下放置7 d以后,DNA可能会出现部分降解的现象。
当体系中加入TYL后,混合液中DNA的吸光度明显减小,且随着混合时间的增加,其最大吸收波长从260 nm增加到264 nm,出现红移现象。
根据LONG E C等理论[14] ,分子与DNA发生插入式的结合时,将会发生红移和减色效应。
因此TYL可能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的平面中。
为了排除DNA自身对混合体系吸光度减小的影响,不同作用时间下DNA与DNA-TYL混合体系吸光度变化见表1。
TYL与DNA在不同作用时间上的紫外吸收光谱在15 d内,吸光度峰值减小的绝对值从0.29下降到0.182,总体下降0.108。
表明在排除DNA自身吸光值的影响后,TYL与DNA相互作用后DNA的吸收峰值仍呈下降趋势。
当反应达到一定时间后,混合液的DNA吸光值呈现出稳定状态。
这表明TYL与DNA的结合可能是一个扩散结合的过程[15]。
TYL刚加入到DNA溶液中时,TYL可能并没有马上与TYL结合,而表现出扩散的趋势。
此时DNA没有受大量TYL影响,对应的紫外吸收峰值较大。
当TYL扩散至DNA附近时,TYL与DNA不断相互作用,使得DNA分子上的碱基共轭基团受到TYL的影响,导致DNA吸收峰强度逐渐下降。
随着时间的增加,TYL与DNA反应速率逐渐下降至动态平衡。
图 2是不同浓度TYL对胞外DNA的影响。
随着DNA-TYL混合溶液中TYL浓度的增加,混合液中DNA的紫外吸收值减小。
这一光谱变化过程反映了不同浓度下的TYL对DNA结构损伤的动态过程[16] 。
DNA通常在26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该吸收峰是由DNA碱基嘌呤和嘧啶上的共轭双键中的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TYL与DNA作用后表现出的减色效应可能是由于TYL插入到DNA分子双链之间的碱基中,发生π电子的堆砌作用,致使DNA双螺旋结构中堆积的碱基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增强,而降低了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
随着TYL浓度的增加,插入的TYL分子越多,TYL分子中的π电子与DNA碱基中的π电子产生π-π堆砌作用越强,因此混合溶液DNA表现出的减色效应越显著。
图 3是不同pH条件下DNA-TYL混合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在pH = 3.5,6.2,7.6,9.8的情况下,加入TYL后,混合液中DNA的吸光值均减小,表现为减色效应,其最大吸收波长和对照样品DNA一致,未出现红移或蓝移现象。
这些pH条件下,混合溶液中DNA紫外吸收表现出的减色效应可能是由于TYL插入到了DNA碱基对之间的平面。
在pH为2时,混合液中DNA的紫外吸收值增加,表现为增色效应。
然而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67 nm(见表 2),与对照样品DNA的最大吸收波长260 nm相比,其吸收波长红移7 nm。
研究结果显示,当pH< 4或者pH >11时,可能引起碱基之间氢键的变性,导致DNA双螺旋结构的变化[17]。
pH= 2.10,TYL对DNA的增色效应可能是由酸性条件下DNA分子变性导致的。
而混合液中DNA吸收波长的红移结果表明TYL在酸性条件下与DNA的结合可能是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在DNA的大小沟槽上而不是碱基对之间的平面。
此时,结合在DNA上的TYL是暴露在溶液中的。
随着TYL浓度的增加,结合在DNA上TYL的量也随之增加,而TYL在中性条件下的特征吸收峰出现在290 nm处。
因此,随着TYL浓度的增加可能会引起DNA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
为了直观表示不同pH条件下DNA与TYL混合溶液中DNA吸光值大小的变化,表2列出了不同pH条件下,混合液DNA及其对照样品的紫外吸收值。
pH为2.10时,混合体系DNA的吸收值最大,pH =3.55,6.22,7.55,9.77时,紫外吸收值相对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