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
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
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
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
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
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
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合称“三百千”。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即经过孔子整理的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四书:宋代以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是儒家经典的代表
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长期成为封建政府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12.“五经”“四书”: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宋代以
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四书”“五经”作为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典范,一直被沿用到清末。他们在思想内容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但它们对整个汉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3.文选读本: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
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其后影响较大的还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和仿作习文。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是《古文观止》。
14.语文学科的定名:叶圣陶先生改革“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
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课本之时。简言之,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这一改革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最终确定了现代语和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是一项根本性改革。
15.“红领巾”教学法:195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举行一次语文
教学观摩课,当时在该校指导工作的苏联教育家普希金教授也应邀参加。教材是当时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说《红领巾》,教法是当时盛行的讲述法,也采用了正在学习运用的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结构。
16.凯洛夫“五个环节”教学法:A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B讲解生字生词、学生
质疑问难等。C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D总结主题思想E研究写作特点。
17.赫尔巴特学派的五阶段教学: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
18.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20世纪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阅读教学吸收了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逐步形成一种模式。
19.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创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基
本原则是:在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过程和最佳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各科教学都有一般规律,但没有固定的模式。
20.思想教育(语言德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的思想教育。广义的“思想教
育”包括德育、情育、心育、群育、个性教育等。
21.审美教育(语言美育):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就是从语文教材中挖
掘审美潜在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心灵美的塑造。
2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
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简答(5—7道题;共30分)
教师的威信:
1)崇高的思想品德
2)渊源的科学知识
3)高超的教育教学技术
4)灵活的教育教学实践
5)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
教师基本功过硬:
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编制试题;使用多媒体;科研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A.“为什么教学”和“教学什么”,属于课程论研究的范畴。(“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
学的目标,目的是弄清为什么要教的问题,物化形式就是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什么”侧重研究教学的内容,弄清应使用那些方面的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教科书为代表的教学材料上。)
B.“教学是什么”和“怎样教学”属于教学论研究的范畴。(“教学是什么”侧重研究教学
的本质,即学科性质方面的问题;“怎样教学”侧重研究培养人的方法和途径,着重研究教学方法和创立教学模式。)
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2)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3)认知教学理论;
4)非指导性教学。
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A.国外:a 课程与教学之间彼此独立;b 课程与教学之间相互交叉;
c 课程与教学相互包含;
d 课程与教学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
B.国内:a 教学论包含课程论;b 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c 相互独立论;
d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A.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包括a 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b 语文课程与
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c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等)
B.基本任务:a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b 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c 指导语文课程
与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孕育与教育学时期(1902—1918)
2)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