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法医学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法医学心得体会
医学生法医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医学生,大二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病例解剖学》,观察了各种脏器的病变标本以及病例切片,并且在学期末一次偶然的机会亲眼目睹了一次尸体解剖过程,是由我的代教老师完成的,当时我就对法医学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为了进一步学习,期末选课是我选修了《法医学》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收获了很多。

通过老师的讲解,初步认识了现代法医学,了解了法医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及司法鉴定程序和司法鉴定人必备的素质等。

课堂上看了许多老师为我们搜集的图片,学习了死亡的定义、尸体死后的变化以及死亡时间的大概推测等知识。

上完课后我对法医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法医学(forensicmedicine)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法医学是一门应用医学,又相当于法学的一个分支。

医学为制定法律提供依据,为侦查、审判提供科学证据,因此法医学是联结医学与法学的一门交叉科学。

现代法医学分基础法医学和应用法医学两部分:前者研究法医学的原理和基础:后者则运用法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司法、立法和行政上的有关问题。

这包括受理杀人、伤害交通事故、亲子鉴定等案件的鉴定,为侦查、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为制定死亡判定、脏器移植、现代生殖技术以及解决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法律提
供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一贯坚持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从而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法医学鉴定结论作为各种诉讼活动中重要的科学证据,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等案件的侦查、审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通过对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检验来发现传染病,进行中毒和灾害事故的防治及行政处理。

法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和物。

法医学的研究方法有医学的、生物学的、化学的和物理学的四类。

而其涉及的内容有死亡与尸体现象检验,各种机械性窒息的发生机制、征象、后果和检验方法,机械性损伤的分类、形成机制,各种猝死与自杀、他杀引起的突然死亡,医疗事故的鉴定、医疗工作中的刑事和民事责任,法医人类学的个人识别等。

老师还讲到了猝死的定义以及猝死的多种发病原因,让我对猝死有了很深刻的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猝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在心血管系统发现病变,即便局部解剖病灶不在心脏或大血管。

大量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宫外孕破裂、咯血、呕血和肺动脉栓塞,比如,合并存在心脏病和动脉瘤而引起血管系统猝死。

还给我们结合实例讲了不同机制下的猝死原因,并谈到法医在检验死因的重要性,其中有关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猝死的诱因。

尽管提到的死因众多,但大多数死因继发心血管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突然的、出乎意料的死亡时间阶段的不同,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死因找不到,或者没有代表性。

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休克常常死前症状延迟1小时以上。

猝死的典型原因,诸如主动脉瓣狭窄或冠状动脉起始部的异常,不常被发现。

猝死通常发生在成年男性患者,在家里、休息时,剧烈活动时很少
发生。

最近的研究提示,习惯性的精力消耗能消除精力释放时发生猝死的危险。

心肌肥大是突然死于冠脉病的常见现象。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为此,加强素质教育、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途径。

总之,深刻的了解法医学在其检验的重要性。

比如有时候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判断猝死原因,责任在谁,法医的检验对案件的判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就是感谢老师给我们上了这门课,使我加深了对法医学的认识。

从这门课中,我认识到了现代法医学体系是如此的发达。

也许我不会去做法医,但是我相信这会对以后我的每一门课程都带来巨大的帮助。

附送:
医学生理学课堂提问艺术
医学生理学课堂提问艺术
一、提问的基本原则
一个好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全班活跃,学生争相发言,各种智慧的火花在短时间内迸发,创造性思维不断涌现,兴趣浓烈的学生还会自找参考书,向教师反提问题,师生切磋,教学相长,乐趣无穷。

好的提问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准确性
提问必须注意问题要准确,答案要明确。

问题不能太大、太空,否则学生难以得出精确的答案。

在教学中为什么会有启而不发或发不对路的情况,这与教师所提问题问得不清楚、启发不得法有关。

2.针对性
应根据学生、授课内容和教学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

提问要有预习性、复习性、质疑性,同时要具有基础型、开拓型、辅助型等类型。

3.量力性
就是使提问难易适度。

教育测量中的难度公式:PH=1-P/W,W代表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答问通过的人数。

难度在0 1之间。

难度为0,全体学生都会做答;难度接近1,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回答。

提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 0.8之间,提出的问题至少要使学生思想上拐个弯,即至少要有两个层次,要尽力使学生的探索精神有用武之地。

4.启发性
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大单元、多章节中去联想,经过思考才能将知识整理出来,因此能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便于唤起各种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教师应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跟随教材的展现,经过思考,懂得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讲述血液凝固过程,我针对生理性止血过程描述情况提出问题:血凝块是如何产生的?引出血液凝固的概念:血液凝固是血液由能够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此时我又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血液存在状态的改变呢?由此进一步介绍,血液存在状态的改变,也就是血液凝固发生的实质是凝血因子发生了一系列的酶促
化学反应,在血液中生成了具有粘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的产生是血
液存在状态最终出现改变的决定性因素。

这些问题针对教材内容,缩小提问范围,针对性很强,于细微之处见精深。

这一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大有好处。

接着我
介绍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物质:血液及组织中存在的各种凝血因子,同时结合图表,把主要的十二种凝血因子产生的部位、特点、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这些问题深入浅出,启人以思。

通过同学间讨论和教师点拨,学生明白了血液存在状态的改变最终是由于血液中出现了纤维蛋白,那么纤维蛋白是如何产生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采用倒叙的方式,由结果向原因进行推导:纤维蛋白的生成凝血酶的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把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先作一个大致的描述,然后按三个阶段
发生的顺序依次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