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张淑宁
扎根理论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扎根理论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941d1a02020740be1e9bd4.png)
2017·06摘要:扎根理论作为西方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很多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扎根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具有相融性,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但是扎根理论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其引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做一定的本土调适,需对其内涵进行重新理解,对其研究方法进行灵活运用。
关键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简介:吴倩,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宣传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委员会委员。
(北京100872)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品牌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文献和基本问题研究”第三期成果。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7)06-0038-03扎根理论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吴倩刘建军在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西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美国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和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它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丰富研究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实效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扎根理论的内涵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是质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最早由两位美国学者格拉斯(Barney G.Gla⁃ser )和斯特劳斯(Anselm L.Strauss )在1967年版的《扎根理论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一书中提出。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8f29fe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9.png)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人大研究生中的一门专业,该专业的导师是负责指导研究生的教师。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是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授或副教授,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拥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学习。
他们会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确定以及研究过程的监督与指导。
导师还会与学生讨论研究成果,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他们的研究兴趣包括但不限于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员工关系等。
导师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不仅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人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还经常组织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和学术论坛,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导师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从业者来校交流和讲学,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观点。
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人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与学习,学生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深入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2018考研:人大师资力量——国际学院王向明老师简介
![2018考研:人大师资力量——国际学院王向明老师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f60a17caf1ffc4ffe47ac75.png)
2018考研:人大师资力量——国际学院王向明老师简介人大的国际学院学院位于唯一被授予“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荣誉称号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是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种类最全、学历体系最完整的区域,它以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行走的国际型人才为目标,不断融合先进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凯程教育为2018考研考生们提供相关重要的师资信息。
教育背景王向明,男、汉族、1957年11月出生于云南。
先后在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五年制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在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第二学士学位;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从事高校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和研究,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荣誉奖励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专家团成员,“宣讲家网”特约报告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专家,中宣部、教育部授予的“首届全国高校百名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干部理论教育优秀报告(党课)“灵山杯”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市高校工委“精品党课”入选者,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搜狐网及评师网联合评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受欢迎十大教授”,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网络精品视频公开课。
代表性成果2000年以来,王向明在《教学与研究》、《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求实》、《高校理论战线》、《思想战线》等刊物上发表了《关于推进“两课”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与青年工作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永放光芒》、《加强“两课”建设推进“两课改革》、《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撰出版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校“两课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解析》、《思想道德修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等十余本教材或著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2ff0b6d5bb4cf7ec4afed0d0.png)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报考本院相关专业,且初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以上的考生。
1、学术型硕士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政治50分、外语50分、专业一90分、专业二90分、总分373分。
2、国际商务专业复试分数线:政治50分、外语50分、专业一90分、专业二90分、总分350分。
经济学院2015年统考硕士生复试名单序号考号姓名性别1 8671 张宇女2 1316 修亚宁男3 13444 陈瑞琳女4 1327 陶一瑄男5 1326 杜欣林女6 1301 黄冠钰女7 14995 可鹏翔男8 8191 闫利女9 10783 唐东升男10 7014 王玥女11 1318 陶宇铎男12 12865 梁睿喆女13 1311 唐朝人男14 13626 何二龙男15 1328 陈奕东男16 15441 徐铭拥男17 9048 高志航男18 1337 何增平男19 7733 底高峰男20 7168 卢怡贤女21 8636 丁冠淇男22 1372 胡鹏男23 1390 陈啸男24 1363 王琦男25 7015 纪雷振男26 1356 王家欣女27 1366 陈莎女28 1362 彭毅男29 14648 李鑫男30 14242 王淼男31 1394 吴浩男32 1359 杨梦旭女33 1358 陈翔宇男34 10400 范翻男35 13606 梁竞恒男36 10784 刘成豪男37 1369 蒋颖女38 1387 徐达男39 10270 赵焱男40 12370 柳青女41 7774 白雪女42 9964 马书尧男43 1411 徐梨男44 12371 孟醒女45 1408 吴爽女46 15611 王子君女47 1416 杨博男48 1405 甘定航男49 13228 邓庆红女50 1402 范秋爽女51 1415 石康男52 13280 张丽娜女53 12707 闫锋耀男54 6920 刘震男55 13450 李博女56 1426 杜昱辰男57 1431 陈胜男58 15001 饶浩明男59 1442 张晓珉男60 1443 张忆濛男61 8851 毕少斌男62 11006 仇宇慧女63 1445 徐月茹女64 10432 李阳灿男65 1438 李相鹏男66 7776 付俊帅男67 7714 殷雅琪女68 8038 张大帅男69 1489 周婧女70 1492 刘浩男71 1468 吴磊男72 10182 陈松男73 12279 袁野女74 8563 张晓燕女75 10010 侯吉红女76 12179 刘明男77 10716 潘高远男78 1507 王莹女79 11007 仲绍华男80 1482 张吉夫男81 8660 王宗一女82 1502 吴樟城男83 7408 岳明女84 9979 蒋雅伟女85 1473 王敢男86 8068 蔚勇男87 15614 陈雅静女88 1479 吴磊男89 11890 张晓臻女90 7141 李秀峰男91 9024 王瑜女92 12140 万明男93 8852 贺佳晶女94 14276 李若愚男95 14280 林庆尚男96 1459 刘显睿男97 12996 向珂男98 8564 王绍石男99 1520 王麒懿男100 8666 张博伦男101 1526 刘璐女102 9489 王佩琳女103 1514 华小兰女104 1522 李静怡女105 10719 戴美卉女106 13282 陈鹏男107 10721 杨莉女108 10012 毛泽青男109 8565 王阳女110 1556 丁文娇女111 11480 高佳惠女112 1566 赵若琪女113 1563 吴智慧女114 11019 李群女115 10433 张腾飞男116 12948 李随男117 1638 余瑞楠女118 11021 刘奕聪女119 1594 张思钰女120 1615 费萱女121 9241 王梓男122 1623 王宇珩男123 9242 邓锐男124 1608 虞靓女125 1632 李承泽男126 1645 唐嘉临女127 10795 吴珊珊女128 1624 朱凯悦女129 1646 路雨男130 1595 余凯洋男131 1641 韩超然男132 1628 李訸女133 1607 朱卫江男134 15005 程余女135 1592 韩瑞颖女136 1614 王珊珊女137 1621 屈子问男138 1643 梁天宇女139 12776 吴一凡男140 1631 林聪男141 1609 腾格尔男142 13841 朱彩云女143 7314 王宇慧女144 13690 刘翼楠男145 13976 赵小娇女146 1630 刘元龙男147 7448 张文婧女148 8347 于天泽男149 1580 江碧婷女150 1586 宋芳洲女151 1616 李宗环男152 1619 张俊秀女153 1629 邓子舒女154 1591 曹琴女155 1599 褚一女156 1649 于玉涵女157 4547 刘子诺女158 4551 吴昊天男159 4541 蒋冬雪女160 4558 李朋飞男161 4543 卢丹女162 4553 毛巧巧女163 4562 薛灏男164 4556 涂津铭男165 4559 罗彬璐女166 4546 王艺超女167 4554 刘婷婷女168 4561 王季超男169 4544 陈磊男170 4555 陈伟男171 4549 曹雅欣女172 4548 唐文莉女173 4550 王健男174 15394 陈猛男175 15426 贾宏银男176 15427 杨鑫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导师出题教授介绍、考研经验分享 专业介绍 考研大纲导师信息、导师论文 报考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导师出题教授介绍、考研经验分享 专业介绍 考研大纲导师信息、导师论文 报考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f8e5b2e2f60ddccda38a0e9.png)
外保 统考录取
外保复 外保录取 统考复试或报名人数 人数
试人数 人数
法理学
121(报名)
19
法制史
73(报名)
15
宪法学
140(报名)
14
刑法学
366(报名)
26
2008年
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不详
595(报名)
42
230(报名)
20
210(报名)
2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71(报名)
7
国际法学
226(报名)
知识产权法学(法学)
1
19
7
20(复试)
12(20)
比较法学
0
4
总计
79
1542(报名)
88(167)
法硕(非法)
24
1296(报名)
162(186)
法硕(法学)
35
146(报名)
20(55)
法理学
2
14
6
16(复试)
13(21)
法制史
2
12
1
8(复试)
7(10)
宪法学
3
11
2
8(复试)
6(11)
刑法学
究中心主任。 曾获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第五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
奖”,2006 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亚洲立宪主义研究》一书曾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宪法学》、《比较宪法》、《外国宪法》、《基本权利》等。
三、研究方向:
中国宪法学、比较宪法学
四、承担课题:
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 8 项,主要有: 《民主选举法律制度的理论、实践与问题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淑真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淑真](https://img.taocdn.com/s3/m/aea2850cb52acfc789ebc974.png)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第 1 页 共 1 页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淑真
1954年4月出生,河北南宫人。
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8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2年8月-1988年9月,在成都大学政治学系任教。
199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1年7月-2001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当代中国政治教研室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党史系副主任、总支书记。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统战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副主任,并兼任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历史》编撰顾问。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外政治制度研究,当代中国政治、中国政党、民主党派、统一战线研究等。
主要讲授课程:政党政治研究、政党学、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民主党派史、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中国政党研究、民主党派史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统一战线研究、政治文明和政党政治,政党政治和中国政党。
主要著作:《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三青团始末》、《1949,飘摇港岛》、《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历史研究》、《世界政党执政兴衰成败研究》等。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优秀师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优秀师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d9527df240c844769eaeef9.png)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优秀师资介绍杨瑞龙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国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客座教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
赵国俊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和组织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多项。
近几年共独立编著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7部,撰写代表性论文30余篇。
卢小宾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情报研究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杨小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室主任。
左美云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主任。
马中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专业领域: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宋国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政策与管理硕士点责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
严金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兼任国际测量师协会FIG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叶裕民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系主任,兼任全国城乡规划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专家,江苏省城乡统筹规划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和平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上海未来亚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
研究团队成员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
![研究团队成员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25ee77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6.png)
研究团队成员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本研究团队由一群经验丰富且学术背景广泛的成员组成。
每位成员都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且在实践中展现出卓越的能力。
以下是研究团队的成员以及他们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简要介绍:1. 张教授- 学术背景:拥有法学博士学位,专攻国际商法领域。
在该领域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并获得多个国际奖项。
- 实践经验:曾在知名律所担任合伙人,为众多跨国公司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在商事仲裁中具有丰富的经验,曾担任多个重大国际仲裁案件的仲裁员。
2. 王博士- 学术背景: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和研究方法。
在该领域发表了多篇影响力较大的论文,并在学术会议上做过多次演讲。
- 实践经验:曾担任教育部门的高级顾问,参与了多个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工作。
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培训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3. 李硕士- 学术背景:获得商学硕士学位,专业为市场营销。
在本科阶段曾获得学术奖学金,并在市场研究方面有较高的研究能力。
- 实践经验:在一家知名跨国公司担任市场主管多年,负责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广泛参与了市场调研、品牌推广等实践项目。
4. 张硕士- 学术背景: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
在该领域有深入研究,并参与多个科研项目。
- 实践经验:曾在一家国内科技公司任职数据分析师,负责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以上成员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我们的研究团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深入探讨问题,并提供全面且可靠的研究成果。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宋新宁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宋新宁](https://img.taocdn.com/s3/m/bd694389ec3a87c24028c475.png)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宋新宁宋新宁,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71年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被聘为副教授,1997年被聘为教授。
曾先后担任国际政治系世界政治教研室副主任、国际政治教研室主任、国际政治系副主任,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的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1991年10月至1992年10月,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系研究学者;1995年9月至1996年9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关系与太平洋研究学院富布赖特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国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欧洲政治与外交、美国政治与外交。
1997年以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欧洲联盟与欧洲一体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国际政治学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与欧洲》,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国际政治经济与中国对外关系》,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InternationalRelationsTheory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JournalofContemporaryChinaStudies, Nov.2000“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周荣耀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欧关系》,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际论坛》1999年第2期;“霸权稳定理论的再认识”,《中国书评》1998年第6期;“中国与欧洲:面向未来”,裘元伦主编:《欧洲与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交融与互动”,《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2期;“Future-orientatedGovernance:History,ProblemandPerspectives”,KimTae-changandJamesDator,ed s.,Re-creatingGovernacefortheFutureGenerations,NewYork,1997.“国家利益的理论认识”,《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8月号“IRTheory-BuildinginChina”,PoliticalSciences,July1997.“中美经贸冲突的政治内涵”,《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bfe5e4c3b3567ec102d8ac0.png)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资介绍法学理论朱景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朱力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范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史彤彪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孙国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理论博士学位点建立人吕世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谷春德教授刘新教授法制史曾宪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名誉院长,法律史博士学位点建立人程天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叶秋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郑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法制史教研室主任赵晓耕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制史教研室副主任王云霞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小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希坡教授林榕年教授叶长良教授北京地石律师事务所主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韩大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杨建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莫于川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崇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点建立人皮纯协教授张正钊教授刑法学黄京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法教研室副主任韩玉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法教研室主任、法学院图书馆常务馆长谢望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冯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高铭暄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法学博士学位点建立人王作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力康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前任副校长张小虎教授民商法学(含知识产权)王利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春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知识产权教研室主任龙翼飞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民商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安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林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杨立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郭禾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中国法制信息港主任林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姚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新宝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佚教授赵中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大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所长关怀教授刘素萍教授经济法学史际春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经济法教研室主任徐孟洲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经济法教研室副主任吴宏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经济法教研室副主任刘文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潘静成教授宋金波教授王益英教授王宗贤教授环境资源保护法周珂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环境法、资源法教研室主任王欣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学(含物证技术)陈卫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王新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汤维健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何家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物证技术教研室主任江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程荣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徐立根教授周惠博教授孔庆云教授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顾问国际法学余劲松教授赵秀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朱文奇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人道法研究所所长邵沙平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寿康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尚锦教授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人大国际学院研究生导师张素玲简介
![人大国际学院研究生导师张素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3edc6d80508763231121275.png)
人大国际学院研究生导师张素玲简介教育背景·美国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年8月信息系统管理博士·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2002年12月企业信息技术和管理硕士·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7月英语学士研究领域国际信息系统管理, 虚拟团队领导(Virtual Team Leadership), 国际创业, 社会化传媒(Social Media)社会兼职2011: 将在IEEE HICSS 会议上担任mini-track 主席。
2010: 担任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组织委员会成员2008: 担任AMCIS会议上担任mini-track主席。
2006-至今: 担任多个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labor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MCIS, HICSS等)匿名评审员。
荣誉奖励2005年6月及2004年6月Ph.D. Research Fellowship Grant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6年4月School of Management Best Research Paper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9年5月Student Partner with Faculty Research Grant Kean University代表性成果l Zhang, S, (forthcoming) Onshore-offshore Competition: A Stage Model,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HICSS 20112 Zhang, et al., (2010) Uses,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of Social Media in Higher Education: Evidence from a Case Study, Wankel, C. (Ed.) Cutting Edge Social Media Approaches to Business Education,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Inc.3 Zhang, et al.,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forthcoming) “Instant Messaging in Global Software Te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laboration4 Zhang, et al., (2009), “Occurrence and Effects of Leader Delegation in Virtual Software Te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laboration, 5(1), 47-68, January-March 2009.5 Zhang, et. al., (2009), Delegation in Global Software Teams: Leading or Managing? Post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 Limerick, Ireland6 Milewski, Tremaine, Kobler, Egan, Zhang, & O’Sullivan, (2008),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Bridging in 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 Journal of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Practice, 13(6), 477-492, November-December, 20087 Egan, Fjermestad, Tremaine, Hiltz, Milewski, Zhang, & Watrous-deVersterre, (2008),“Developing a Gap Analysis Instrument to Measure Perception Differences in Globally Distributed Software Teams: A Narrative”, research paper of the 39th Annual Meeting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 Baltimore, Maryland, November, 2008.8 Milewski, Tremaine, Egan, Zhang, K??bler, & O’Sullivan (2008),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Bridging in 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 ICGSE 2008, August 17-20, 2008, Bangalore, India9 Kobler, Milewski, Egan, Zhang, & Tremaine, (2008) “Methodological Diversity in 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 Research”, presented at the Studying Work Practices workshop,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 August 2008, Banglore, India, l0 Zhang, et al., (2008), “Occurrence and Effects of Leader Delegation in Virtual Teams”. Proceedings of the 41st IEEE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s, January, 2008, Big Island, Hawaiil1 Zhang & Fjermestad, (2008), Instant Messaging: Observations from Two E-commerce Small Businesses,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21(2), 179-197l2 Fjermestad, Kahai, Zhang, & Avolio, (2007), Virtual Team leadership: Beginnings and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laboration, 3(1), i-ix.l3 Zhang, & Fjermestad, (2006),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raditional Leadership Theories and Virtual Team Leade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Policy and Management, 6(3), 274-291l4 Zhang, (2005), Inter-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Decision Support in Small Business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mall Businesses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ashington, D. C., U.S.A.l5 Zhang, et al., (2005), Leadership Styles in Virtual Team Context: Limitations, Solution and Propos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38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awaii, U.S.A., available in the IEEE digital libraryl6 Zhang, & Tremaine, (2004), Incidental Information Exchange: A Measure for Assessing the Affect of Mediated Communication on Work Relationships,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New York, NY, U.S.A.代表性项目2009-2010:Schering-Plough Kean SpF Research Grant其他所属专业协会: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United States Associ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人大考研-化学系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美宁副教授
![人大考研-化学系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美宁副教授](https://img.taocdn.com/s3/m/bb71871d4431b90d6c85c772.png)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化学系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美宁副教授张美宁副教授个人信息专业:分析化学职称:副教授电子邮件:mnzhang@ 电话:62514332简历:2010.9~今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008.11~2010.8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讲师2006.11~2008.10日本东北大学JSPS研究员,博士后2003.9~2006.8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博士2000.9~2003.8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硕士1996.9~2000.8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专业,学士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2.电化学发光新体系和新原理的探索与应用3.生理活性物质的活体在线和原位分析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905076):生理活性物质电化学分析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主持。
2.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No.2010010039):脑神经化学过程的纳米电分析化学研究,主持。
讲授课程本科生《仪器分析实验》研究生《高等仪器分析》代表性的论文:(1)HuanLiu,JianGao,MianqiXue,NanZhu,MeiningZhang*,ngmuir2009,25,12006.(2)MeiningZhang,AkiraYamaguchi,KotaroMorita,mun.2008,10,1 090.(3)MeiningZhang,KunLiu,LingXiang,YuqingLin,LeiSu,LanqunMao.Anal.Chem.2007,79,655 9.(4)MeiningZhang,LeiSu,LanqunMao.Carbon2006,44,276.(5)MeiningZhang,KunLiu,KuanpingG ong,LeiSu,YiChen,LanqunMao.Anal.Chem.2005,77,6234.(6)MeiningZhang,KuanpingGong,Hong wuZhang,LanqunMao.Biosen.Bioelectron.2005,20,1270.(7)MeiningZhang,YimingYan,Kuanping Gong,LanqunMao,ZhixinGuo,ngmuir2004,20,8781.。
yaytfb成功人大法学考研之导师介绍篇(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理论前沿、出题
![yaytfb成功人大法学考研之导师介绍篇(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理论前沿、出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3a0d23dd36a32d7375818d.png)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我的成功人大法学考研之诉讼法导师介绍篇一、陈卫东男,1960年7月生,山东蓬莱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所长。
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1998)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86)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83)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律师制度、司法制度等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研究会理事;受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专家咨询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山东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烟台大学、中国刑警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司法部司法考试命题专家委员,《法制日报》专家顾问团成员。
荣誉奖励:“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7)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模范刑事诉讼法典》: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6)《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理念》:第一届应用法学研究有奖征文一等奖《论集中审理原则与合议庭功能的强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律师学》: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司法改革十年检讨》:《人民检察》优秀文章二等奖(2002)《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以公诉权为核心的分析》:全国第五节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02)第二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北京市优秀青年法学家(1999)代表性成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刑事二审开庭程序研究》(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刑事审前程序与人权保障》(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刑事审前程序与人权保障》(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律师学(第三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法律文书写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法律文书写作》(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法学系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刑事诉讼法》(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06年修订版(第二卷)刑事诉讼法部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律师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程序正义之路》(第一、二卷)(独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模范刑事诉讼法典》(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律师执业概论》(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05年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证据法学》(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刑事二审开庭程序研究》(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代表性项目: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美国律师协会项目中欧合作反酷刑,欧盟项目国家司法考试题库研究与建设,司法部委托项目模范刑事诉讼法典,福特基金会项目刑诉法修改,欧盟项目保释制度改革试点,耶鲁大学项目辩护律师权利保障与证据开示制度研究,英国使馆项目刑事诉讼法配套项目,福特基金会项目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汤维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民事诉讼法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背景:2001年1月~2001年5月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5年~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1992年~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2年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82年~1986年苏州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研究领域: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破产法、司法制度等社会兼职: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民革中央常委、北京市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第十三届常委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第八届特约教育督导员(2006)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咨询顾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司法部“律师公证业发展专家咨询组”成员全国公证协会理事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理事荣誉奖励: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出版基金”科研成果支持奖励(2006)《民事诉讼法》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民事诉讼法》获司法部优秀教材奖二等奖(200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2005年度“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中国法学会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第四届)中国法学会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法学会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第一届)代表性成果:《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机制论》,合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民事诉讼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专题研究》,合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外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证据法学研究述评》,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麦考密克论证据》,合译第一译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美国民事诉讼规则》,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3月版《民事诉讼法》,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合著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民事诉讼流程》,合译第一译者,法律出版社2001年7月版《破产程序与破产立法研究》,独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4月版《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3月版《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执行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合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代表性项目:民事诉讼法全面修订问题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06)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完善研究司法部重点项目(2006)人民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问题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项目(2005)民事诉讼制度的修改与完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2004)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三、王新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在职研究生师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在职研究生师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a570025bd64783e08122b04.png)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在职研究生师资介绍马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环境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湿地科学》、Susta inability Science杂志编委。
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环境政策、环境管理体制、经济手段、湿地生物多样性、经济评价等、循环经济等。
曾任《R FF环境经济学丛书》中方主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与自然资源定价与税收课题组中方组长,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环境税收体系研究》、亚洲开发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科技部、环保部和建设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水环境保护价格与税费政策示范研究》等项目,任专家组长。
邹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学项目”主任,兼任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区首席代表。
在过去长达25年的时间里,邹骥教授一直从事能源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教师,研究员,政策分析师和行政领导。
2000-2009年担任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气候谈判代表团的成员,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以及第五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召集人,教育部重大攻关“低碳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10: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报告主编。
宋国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
讲授环境政策分析、环境规划方法、环境经济与管理前沿等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政策分析、评估与设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战略环评研究;节能减碳政策分析、能源管理、城市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18项目立项信息一览表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18项目立项信息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a81389353b3567ec102d8ac7.png)
5
何光宇
2016200200
(2016200087)林祉伊 (2016201784)李双佑
(2016200270)
张成思 教 授 国家级 普通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18项目立项信息一览表
陈欣然(2016200062)吴雨潇
RUCCX2018 财政金融 消费者与投资者互动对公司价值的
006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18项目立项信息一览表
项目编码 学院
项目名称
参与 项目负 项目负责人学
人数 责人
号
项目其他成员姓名及学号
指导教 指导教 立项等 项目
师
师职称 级 类型
RUCCX2018 001
财政金融 学院
政府主导模式下森林碳汇项目的综 合成本收益分析——以河北省承德 市丰宁县千松坝项目为例
RUCCX2018 029
经济学院
后计生时代如何面对“生育荒”— —基于北京市数据的生育补贴测算
5
靳其润
2016200925
(2016200927) 田 勋 (2016200937) 胡泽艺
(2016200250)
韩 松 教 授 国家级 普通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18项目立项信息一览表
RUCCX2018 016
公共管理 学院
低碳出行:探究“城区微公交”在 中小城 市发展的可行性——基于 对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的案例分析
5
陈玦含
2017200515
叶浩铭(2017200446)邹铭宇 (2017200447)应佩颖 (2017200511)何 平 (2017200514)
董长贵 讲 师 国家级 普通
5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冯青淑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冯青淑](https://img.taocdn.com/s3/m/ec8c81a6d1f34693daef3e6b.png)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冯青淑
山西省运城市人,生于1956年6月
曾先后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别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世界社会主义、俄国东欧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等问题的教学与研究。
参加编著的主要著作、论文有: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1995)
《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国际性组织史纲》(1995)
《中国公务员管理实务》
《马克思主义史》(1996)
《二十世纪纵览》(1996)
《浅析苏联对朝鲜战争前夕半岛局势的影响》(1997)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世界的多级化》(1999)
《三个国际的历史》(1999)
《邓小平政治体制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历程
![主要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fa165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4.png)
主要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历程
本文档旨在介绍主要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历程,以下是
他们的简要介绍:
1. 张教授
- 学术背景:张教授拥有法学硕士学位,并在国内外多家知名
大学进行了深造与研究。
- 研究历程:张教授在过去的十年间一直从事刑法领域的研究,特别关注犯罪心理学和犯罪证据学两个方面。
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多个国际学术期刊上,并被众多法学界同仁引用和研究。
2. 王教授
- 学术背景:王教授在法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并在知名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
- 研究历程:王教授专注于国际商法领域的研究,在国际贸易
和投资法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曾担任过多个国际组织的顾问,并在国际商法领域发表了多篇重要的学术论文。
3. 李教授
- 学术背景:李教授拥有法学博士学位,并在多个国内外大学
进行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研究。
- 研究历程:李教授在环境法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他的
研究成果涵盖了环境保护法、气候变化法等方面。
他的研究成果得
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可,并对环境保护立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上就是主要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历程的简要介绍。
他
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项
目的开展和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张淑宁
教育背景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副教授,现已退休。
1977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分配到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今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专业法语和二外法语的教学工作。
1978年1月至1979年7月在南京大学法语专业进修。
1984年6月至1986年6月在马里共和国工作,任中国医疗队翻译。
1994年获法国政府奖学金赴法国鲁昂大学科学语言与交际学院学习,获法国硕士学位(Matrise),后又在法国拉罗谢尔大学进行短期学习。
“考金融,选凯程”!凯程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保录班战绩辉煌,在2014年考研中,10人被人大金融硕士录取,6人为人大金融硕士北京录取,4人被人大金融硕士苏州校区录取, 经过凯程保录班初试和复试的全程培训,顺利考入人大.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保录班开始报名了,同学可以咨询凯程老师.
研究领域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曾开设基础法语、法语听力、法语阅读、法语视听说、法国外刊选读、国际述评、法国概况、法国人文地理、二外法语等课程,并有译著出版。
其他
所授课程为法语。
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语阅读能力,初步的听、说、读、写与译的能力,使学生能用法语交流简单的信息,提高文化素养并为进一步提高法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采用注重实现教学目的,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语言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的一切教学手段。
本课程还与现行各类法语考试密切相关,如法国TEF、TCF、大学法语四六级考试等。
【人大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考取人大金融硕士15人,欢迎播放吴yawen、冯zheng、蒋hang等同学的经验分享视频,其中大多数都是跨专业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本科二本的同学。
人大在录取的时候非常公平,招生人数多(总数达80人),加上凯程的专业辅导与人脉关系,凯程已经成为了金融硕士的黄埔军校,每年考取各校金融硕士的人数是其他院校的总和还要多。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成功学员的视频,凯程学校里有专门针对道口、清华经管、北大、人大、中财、贸大等院校的内部讲义,这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同学们到了凯程学校可以实地查看(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开过金融硕士课程,自然没有讲义了)(其中人大金融硕士讲义包括:人大金融硕士凯程通,人大金融硕士热点讲义,人大金融硕士真题讲义,人大金融硕士冲刺讲义、题库等)。
此外,其他机构1个经验谈视频都没有,凯程的金融硕士经验谈非常多,在凯程网站有展示,同学们可以查看。
相信同学们能够正确选择
考研辅导班,凯程一直以来,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理念,创建最强的金融会计考研培训学校。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
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
例如,凯
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
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
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