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节:家乡的人文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教学难点:家乡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
3. 第三节: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难点:家乡特色产业的讲解。
4. 第四节: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家乡社会事业发展的讲解。
5. 第五节: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教学难点:家乡民间艺术的讲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地方网站、论坛、新闻等。
六、第六节:家乡的知名人物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杰出校友等。
教学难点:家乡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讲解。
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
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18篇)一年级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范文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上课时间什么时候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要掌握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由于学生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是这个年龄的.主要特征,这也是我们利用的优点。
二、教材分析:地方课程教材主要以探索活动和生命的秘密两书为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我上学了、第二单元良好的习惯,第三单元学校的一天,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的特点是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抓住了小学生兴趣多好奇心理强,设计了富有趣味的探索活动为主题,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尊重儿童的生活和需要,以儿童生活和空间的发展为线索,选取儿童必须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有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
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发儿童的兴趣,并引导儿童体验和感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3、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主题构件模式多样化,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提升,以问题解决为主,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和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教学内容:a. 地理位置: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b. 气候特点:家乡的四季变化、温度、降水等。
c. 水资源:家乡的河流、湖泊、水库等。
d. 动植物资源:家乡的常见动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2. 教学内容:a. 历史文化:家乡的历史演变、古建筑、历史事件等。
b. 民俗风情: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c. 名人故事: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事迹、传说等。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2. 教学内容:a. 自然资源:家乡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b. 环境保护:家乡的环境问题、保护措施、环保意识等。
c. 可持续发展:家乡的发展战略、绿色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家乡的美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意、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
4.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024年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地方课程内容丰富,能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还有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此外还有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还有传统文化教学。
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在“名人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佳境”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温馨点击”(不仅介绍了作者、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且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并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教学的重点:1、让学生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初步认识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
3、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1、学生正了解并实践环保方面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贵州省一年级地方下册课程教学计划
贵州省一年级地方下册课程教学计划1.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
The curriculum plan for the first grade includes Chinese, Mathematics, English, Music, Fine Arts, and other subjects.2.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The Chinese course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3.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The mathematics course focuse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4.英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
The English course aim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basic English speaking and listening abilities.5.音乐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并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The music course allow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and cultivate music appreciation skills.6.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The Fine Arts course helps students develop creativityand imagination, and cultivates their aesthetic abilities.7.教学计划根据教育部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
一年级下册地点课程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地点课程教学计划介绍本文档为一年级下册地点课程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地点知识的掌握与提升。
目标1. 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地点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 培养学生对常见地点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4. 提升学生对于地点的欣赏和体验能力;5. 培养学生的地点图形识别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一周:家与学校- 教学内容:介绍家与学校的基本概念,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教学活动:- 实地考察家中的各个房间,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个房间的特点;- 分组合作进行学校周边地点的调查,采集图片和简单描述,分享调查结果。
第二周:城市与乡村- 教学内容:介绍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活动:- 观察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图片,并发现其中的差异;- 制作城市和乡村场景的拼图,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
第三周:公共地方- 教学内容:介绍公共地方的重要性和常见的公共地点;- 教学活动:- 参观学校附近的公共地点,如公园、图书馆等,观察并描述这些地方的特点;- 分组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理想的公共地点,展示给全班同学。
第四周:旅游景点- 教学内容:介绍旅游景点的特点和吸引力;- 教学活动:-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收集有关该景点的资料和图片,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介绍;- 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虚拟旅游景点,通过图片和口头描述向其他同学展示。
第五周:地图与导航-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研究地图和导航的基本知识;- 教学活动:- 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研究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并进行简单的导航练;- 小组比赛,设计并制作一个迷宫地图,学生互相挑战解谜。
教学评估与总结通过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和练,可以评估学生对于地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听说读写的发展情况以及活动成果来进行评估。
此外,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对于教学的改进和提升也非常重要。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小学地方课教学计划
小学地方课教学计划课程名称:地方课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总课时:10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文化和历史。
3. 培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家乡是什么?- 学习家乡的定义和概念。
- 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家乡,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等。
- 通过图片和小视频展示不同家乡的样子。
第二课:家乡的地理位置- 学习如何确定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如城市、省份等。
- 制作简易地图,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
- 学习如何使用电子地图查询家乡的位置。
第三课:家乡的特点- 学习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水系等。
- 学习如何描述家乡的特点,如山美、水清等。
- 制作图片展示家乡的特点。
第四课:家乡的历史- 学习家乡的历史沿革,如建城时间、重大事件等。
- 了解家乡的名人和历史文化。
- 制作简易时间轴,展示家乡的历史发展。
第五课:家乡的文化- 学习家乡的传统文化,如民俗、节日等。
- 学习家乡的特色食物和手工艺品。
-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展示家乡文化的海报。
第六课:我爱我的家乡- 通过阅读相关故事和诗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爱和热情。
- 学习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 制作家乡宣传册,倡导保护家乡的意识。
第七课:家乡的比较- 通过对比自己家乡和其他地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念。
- 学习如何描述自己家乡的优点和特色。
- 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家乡的优点。
第八课:家乡的发展- 学习家乡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
- 学习如何描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现状和未来规划。
第九课:家乡的名胜古迹- 学习家乡的著名景点和历史遗迹。
- 学习如何描述家乡的名胜古迹。
- 进行小组调研,制作家乡名胜古迹介绍册。
第十课:回顾与总结- 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 学生们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分享所学知识。
- 讨论家乡的重要性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特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
2. 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设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区,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底蕴。
2. 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第3课时:总结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化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等。
2. 社会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第四单元: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1.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政策与措施等。
2.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方式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1. 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学习家乡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单元:家乡的人民与生活1. 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与友善。
2. 学习家乡的发展变化,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2课时)1. 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第2课时: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课时)1. 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第2课时:学习家乡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3课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与资源(2课时)1. 第1课时:认识家乡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3篇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3篇引导语: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仍以学校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心灵成长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施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活泼可爱、健康向上的孩子们刚开始小学生活,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兴趣爱好,诚实守信、尊敬长辈、爱护花草等生活习惯,培养安全意识。
3、营造吟诵儿歌、童谣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儿歌。
5、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儿歌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习儿歌的乐趣和愿望。
三、教学措施。
1、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节俭及爱卫生的好品德。
2、将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此外,还要结合本班实际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富于童趣。
四、教学进度附下表:教学进度表一、二、三周:讲文明,懂礼貌四、五、六周:诚实的孩子人人爱七、八周:我是家庭小主人九、十周:爱父母,尊长辈十一、十二周:课间活动守秩序十三、十四周:专心听讲十五、十六周:爱护花草树木十七、十八周: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篇2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
一年级地方课程计划(定稿)
一年级地方课程计划(定稿)第一篇:一年级地方课程计划(定稿)一年级第一学期地方课计划一、指导思想一年级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
开设这一门地方课程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
通过学习,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门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而是由教师自己组织教学内容。
现结合我校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围绕“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几方面进行教育。
三、教学目标1、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煤气、溺水、疾病预防、地震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面对灾难,教会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知识。
安全自救,教会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国防教育通过国防教育学习,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国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母亲。
母亲的安危,同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每个公民都应该热爱祖国,热爱母亲,为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做出贡献。
通过国防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团结奋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尊、自爱、自主、自信、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品格。
3、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培育学生民族精神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2024年一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一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3
指导思想:
根据地方课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和《临沂市小学常规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在教学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5、重视地方课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采取考试、考察、汇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每次活动之后,我们要有明确的过程记载并物化活动结果,一学期结束时收集存档。
3.地方课程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
地方课程中的通用课程,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地方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每个学段的地方课老师要一起研讨专题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共享集体的智慧。无论是该研修小组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还是教导处的教学检查,均要把专题教育纳入检查范畴。
4、设立心理辅导员,开展专题教育专项活动。除了在地方课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本学科所有任课教师均为心理辅导员,均有义务对所担任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教学内容:
一、地方课要求;
二、白旄镇周边的概况。
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接触面少、知识有限、年龄小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对家乡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特产等情况知道得甚少。
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地对方课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的掌握,会让同学们感到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年级地方教学计划
一年级地方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概念,包括国家、城市、乡村和山、河、湖等。
2. 学习并掌握地理位置的描述词汇,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3. 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地理环境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准确理解国家、城市、乡村和山、河、湖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描述。
2. 能够使用地理位置的描述词汇进行方向和位置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地图、图片、PPT等教学素材: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图片、文章或视频片段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以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自己周围的地方,如学校、家、公园等。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地理环境的特点,并引出相关的词汇,如国家、城市、乡村等。
Step 2: 学习地理概念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国家、城市、乡村和山、河、湖等概念。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描述。
Step 3: 学习地理位置的描述词汇教师教授地理位置的描述词汇,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通过展示具体的位置关系或进行图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如向左转、向前走等。
Step 4: 活动实践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所选择地方的特点、位置以及周围环境等,可以用绘图、拍照或写文章等方式进行记录。
回到教室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各自考察的结果。
五、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对地理概念和位置描述词汇进行复习。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学习成果,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该地方的位置,并画一张简单的地图标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地理环境,并结合之前学习的地理位置词汇。
七、板书设计地理概念:国家、城市、乡村地理位置描述词汇:上、下、左、右、前、后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描述地理概念,同时掌握地理位置的描述词汇。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3. 分析地方文化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调查家乡的民间艺术,了解其特点和历史渊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特色美食,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美食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小吃、菜肴、糕点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美食的魅力。
3. 分析地方美食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品尝法: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美食的了解和感受。
2. 讲解:详细介绍当地特色美食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3. 展示:展示地方美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品尝:组织学生品尝地方美食,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提高学生对家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家乡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家乡的传统节日2. 家乡的民间习俗3. 家乡的特色美食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1. 家乡的历史名人2. 家乡的传统艺术3. 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第四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1. 家乡的经济发展2. 家乡的社会事业3. 家乡的未来规划第五课时:我为家乡骄傲1.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3.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相关书籍、文章等参考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报道等。
六、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土地资源2. 家乡的水资源3. 家乡的动植物资源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家乡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程度。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地貌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2. 第二课时:家乡的文化传统3. 第三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能力和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图片: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图片4. 视频:家乡的风土人情、著名景点等相关的视频素材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场所6. 访谈: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进行访谈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15课时,每周一课时,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地理(3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3课时)第三单元:家乡的社会经济(3课时)第四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3课时)第五单元:家乡的保护与发展(3课时)八、教学活动1. 观看家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介绍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家乡特色: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家乡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程:详细讲解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 展示家乡图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民俗风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山脉、河流、气候等。
2. 家乡的风景名胜:有名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和风景名胜。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自然地理特点:详细讲解家乡的山脉、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3. 展示风景名胜图片: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
第三章:家乡的历史底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山水、植被、气候等自然特点。
2. 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人文特色。
3. 家乡的物产资源:介绍家乡的农作物、特产、矿产等资源情况。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讨论家乡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和风俗习惯。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资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节日习俗等。
2. 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的文字资料。
3. 家乡的物产资源和矿产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4.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相关资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六、教学活动及课时安排: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第2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3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第4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第5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物产资源、风俗习惯等内容。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4. 实例分析: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2024年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24年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建立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智能、体质和个性等方面;3. 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语文内容:包括阅读、写作、听、说、认字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数学内容:包括数整数、小数、分数、比例、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 英语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素材的积累。
4. 科学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释科学现象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5. 社会内容: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6. 美术内容:包括色彩、造型、绘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和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7. 音乐内容:包括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1本学期仍以学校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心灵成长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施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活泼可爱、健康向上的孩子们刚开始小学生活,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兴趣爱好,诚实守信、尊敬长辈、爱护花草等生活习惯,培养安全意识。
3、营造吟诵儿歌、童谣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儿歌。
5、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儿歌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习儿歌的乐趣和愿望。
三、教学措施。
1、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节俭及爱卫生的好品德。
2、将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此外,还要结合本班实际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富于童趣。
四、教学进度附下表:
教学进度表
一、二、三周:讲文明,懂礼貌
四、五、六周:诚实的孩子人人爱
七、八周:我是家庭小主人
九、十周:爱父母,尊长辈
十一、十二周:课间活动守秩序
十三、十四周:专心听讲
十五、十六周:爱护花草树木
十七、十八周: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
通过捏橡皮泥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
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任务:
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四、教学措施
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
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略)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方面还很幼稚,有待加强。
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向学生介绍我们的介休文化,通过对这些介休风俗的了解,增强对介休文化的热爱,对介休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包括《爱我介休》的文化篇、名人篇、风景篇、风俗篇、特产篇五部分内容。
三、教材分析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编教学讲义,教学内容以“了解介休”“爱我介休”为主题,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介休的古文化、认识了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迹、了解介休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四、教学目标
1、学习介休的古文化、认识了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迹、了解介休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2、通过学生诵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对介休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介休的情怀。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介休的情怀。
2、了解介休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4、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乐趣。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次介休历史沿革、孝文化、水文化
第二次瓷文化、古堡文化及晋商文化
第三次介子推、郭泰
第四次文彦博、介休历代名人简介
第五次介休绵山、张壁古堡
第六次介休后土庙、其他风景名胜简介
第七次风俗篇的“醋仙”王来福——认干亲
第八次风俗篇的兜肚肚——清明节的习俗
第九次特产篇的贯陷糖、洪山陶瓷
第十次特产篇的银条菜、介休鹿茸、义安老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