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慢性疼痛
进食障碍和睡眠患者的护理课件

进食障碍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 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例如,医生会观察患者的体重、身高、 营养状况等指标,并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经历等信息, 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02
进食障碍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 系,使其感到被接纳和支持。
实施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采取心理疏导 方法,如倾听、安慰、鼓 励等,以减轻患者的心理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 药物进行治疗。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鼓励患者尝试新的食物和 口味,增加饮食的多样性。
患者的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进食障碍和睡 眠障碍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
解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与辅导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 助他们处理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
激发积极情绪
鼓励患者参与喜欢的活动,与家 人和朋友互动,以激发积极的情
案例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 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在睡 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此外,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 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 息时间,避免过度饮酒和吸 烟等也是必要的。
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重要 的是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包括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和安 静程度。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包括失眠(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过度嗜睡(白天嗜睡、夜间清醒等)、 睡眠呼吸障碍(打鼾、呼吸暂停等)、异态睡眠(梦游、夜惊、梦魇等)。
诊断
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睡眠监测等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进食与睡眠障碍(原始PPT)

❖ 采用引吐、导泻、过度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 除暴食可能引起的发胖。
❖ 伴有强烈焦虑或抑郁。
灰姑娘情结(1)
❖ 少女戴安娜对自己的体 貌很缺乏信心,和这个 年龄的其他少女一样总 对自己不满意,面对着 父亲的镜头总觉得自己 红扑扑的双颊太幼稚可 笑、自己身材太高、太 缺乏成熟女性的的阿娜 多姿。
厌食症临床特征(2)
❖ 90%的重症厌食症者 都是年轻女性或少女。
❖ 北美洲黑人女性很少 患厌食症。
❖ 厌食症的关键在于严 重的体像障碍。
厌食症
❖ 保持体重或体重稍有一点点增加都会引起强烈的 恐慌、焦虑以及抑郁。
❖ 与贪食症一样,厌食症者也大多伴随着焦虑障碍 及心境障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厌食症还往往伴 发强迫障碍(OCD)。
第十章 进食与睡眠障碍
目录
第一节 进食障碍 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
病因与治疗 第三节 睡眠障碍 第四节 睡眠障碍的治疗
第一节 进食障碍
❖ 贪食症 ❖ 厌食症 ❖ 暴食与肥胖 ❖ 其他进食障碍
贪食症 Bulimia
❖ 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 发生次数平均每周至少2次,持续3个月以上。
❖ 一般多发生在精神发育迟滞或痴呆婴幼儿身上, 也可偶见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成人身上。
❖ 异食障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其死亡率非常 高。
❖ 临死前,身高1.74米的安娜体重仅40 公斤,BMI仅13.2。她生前主要靠吃西 红柿和苹果等维持生命。
❖ 西班牙2006年9月出台了一项震惊时装 界的决定,禁止身体太瘦(BMI<18) 的模特走上马德里时装表演节的T型台。
暴食与肥胖
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碍

2、DSM-IV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APA,2000)
A、拒绝维持自己的体重在最低的正常体重水平或以上(以 各人的年龄和身高计算);比如体重下降或生长期不能达到 应有的体重增加,从而导致体重持续低于标准体重的85%。
B、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的下限,仍然极度害怕体重 增加。
C、对体重或体形的感知障碍;体重或体形状况在自我评价 中有过分的影响作用;或否认目前低体重的危害性。
13
另外,神经性呕吐是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 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吃进的 食物,不伴有其他的明显症状,呕吐常与心理 社会因素有关,无器质性病变为基础,可有害 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但体重无明显减轻。 这种呕吐几乎每天发生,并至少已持续1个月。 需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呕吐以及癔症或神经症 等。
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 碍
主要内容
• 进食障碍 ➢ 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其它类型的进食障碍 ➢ 病因 ➢ 治疗 • 睡眠障碍
2
一、概 述
CCMD-3对进食障碍的描述: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 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 经性呕吐等。
D、已经成熟的女性出现闭经现象,即至少连续3个月没有 月经(如果一个妇女在激素作用下才来月经,也被认为是闭 经)。男性患者则是性欲和雄性激素水平降低。
10
神经性厌食症其他的临床症状还包括皮肤干燥、毛发或 指甲脆硬、对寒冷敏感或不耐受性。相对还比较常见的 现象有,病人的四肢和脸部长出软毛发,手足冰凉,经 常感觉疲倦、虚弱、眩晕等。
B、反复出现的不适当的补偿行为以防止体重增加,比如自 我引吐;滥用药物、利尿药、灌肠或其他药物;或完全禁食; 进行过度运动。
进食障碍与睡眠障碍

神经性厌食
流行病学:
• 女性神经性厌食症的终生患病率大约为0.5– 1.0/100–200
• 许多人有不符合这一障碍标准的症状(如进食 障碍,未注明型,见本章后面部分),90%以 上的患病者是女性,缺乏关于男性患该病的资 料。
主要病因学
遗传学:
• 遗传学:单卵双生子神经性厌食症同病率高 于双卵双生子,在一级亲属中,患神经性厌 食症和心境障碍的危险性增加,暴食-清除型 患者亲属中后一种情况更明显。
神经性厌食
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恐惧和对形体的过分关 注。
➢有些患者尽管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肥胖, 不肯进食并拒绝治疗。
DSM-Ⅳ关于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拒绝保持与自己年龄及身高相适应的最低或 较重的正常体重(例如,设法减轻体重至应有 体重的85%以下;在生长发育阶段不保持应该 达到的体重,以致低于应有体重的85%以下)
➢即使已在应有体重以下,仍强烈地害怕体重 增加
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患者对自己体重或体型的看法有问题, 过分夸大自己对体重或体型的评价,或 者否认目前体重过低的严重性。
➢如是已有月经的女性,出现停经,也即 至少已停止月经3个连续周期(如果月经 靠应用性激素,如雄激素,来维持的, 也可视为停经)。
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分型
➢ 局限型:
在神经性厌食症发作期,患者没有定期暴食或 采取清除行为(如自我诱吐或滥用泻药、利尿剂 或灌肠)。
➢ 暴食-清除型:
在神经性厌食症发作期,患者定期暴食或采取 清除行为(如自我诱吐或滥用泻药、利尿剂或灌 肠)。
慢性疼痛并发症及其防治

Part Six
慢性疼痛的康复
康复目标和方法
目标:减轻疼 痛,提高生活
质量
方法:药物治 疗,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康
复训练
药物治疗:使 用非甾体抗炎 药,阿片类药
物等
物理治疗:热 敷,冷敷,电 刺激,超声波
等
心理治疗:认 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等
康复训练:运 动疗法,作业 疗法,日常生 活活动训练等
康复工程和技术
康复工程: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康复技术: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设备:如康复机器人、康复辅助器具等,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评估和监测
认知和情感并发症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情感障碍: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 睡眠障碍:失眠、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等 社交障碍:社交活动减少、人际关系紧张等
Part Three
慢性疼痛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和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过度饮酒和吸烟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 熬夜和过度疲劳
评估方法:包括疼痛程度、功能活动、生活质量等 监测指标:疼痛评分、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等 评估频率: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 监测工具:疼痛量表、功能活动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等
康复效果和效益
改善生活质量: 减轻疼痛,提
高生活质量
减少医疗费用: 减少因疼痛导 致的医疗费用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疼痛,提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药物进行治 疗
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障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涵盖多种不同的心理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
1.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恐慌症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持续的紧张、不安、恐慌或恐惧,以及过度担忧和身体反应,如出汗、颤抖、呼吸急促等。
2. 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情绪波动、情感低落或高涨,以及伴随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如食欲改变、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
3.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如战争、暴力犯罪、自然灾害等)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PTSD的症状包括噩梦、回避、过度警觉等。
4. 分离性障碍:包括分离性失忆症、多重人格障碍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自我身份认同的混乱、记忆丧失、身份转换等。
5. 强迫症:这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为特征的障碍。
患者会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如不停地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等。
6. 进食障碍:包括厌食症、贪食症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对食物的强烈欲望和恐惧,以及伴随的身体和心理症状,如体重波动、营养不良、情绪不稳定等。
7. 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这些障碍的特点是持续的、稳定的、病态的人格特质,如自我中心、冲动、冷漠等。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每种障碍也有其独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任何关于心理障碍的问题或困扰,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8进食障碍与睡眠障碍

第8章 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 与睡眠障碍)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CCMD-3)
睡行症
症状标准: 症状标准 A.反复多次在睡眠中从床上坐起甚至行走, 往往发生在主要睡眠期的前三分之一时。 B.在睡行时,患者脸面没有表情,空瞪着双眼, 即 使 周 围 人 们 努 力 与 之 交 谈 也 无 反 应,而且只有在很费劲的情况下才能唤醒。 C.醒来后(不论是从睡行发作中唤醒,还是次晨 醒来时),患者对于发作过程完全遗忘。 D.从睡行发作醒来后几分钟,精神活动或行为均 无缺损(虽然一开始可能有短暂的意识模糊或定向 不 全 ) 。 E.这种睡行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 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治疗
药物: 环境治疗症(非器质性失眠症) 失眠症(非器质性失眠症) 症状标准 1、 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 、 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 或白天困倦;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 严重标准 至少每周3次,并至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 的失眠。
夜惊:本症以屡次从睡眠中突然觉醒,并 伴有惊恐样尖叫为主要特征。 梦魇:也是睡眠时的一种惊恐反应,特征 与夜惊不同,它是指极度焦虑、恐怖、压 得透不过气来或得不到帮助的一种令人惊 恐的梦。
发作性睡病
A.每天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至少3月。 B.呈现以下二者或其一: (l)摔倒(即,突然丧失双侧肌张力,多数发生在情 绪紧张时); (2)在睡眠与醒转交替时,反复地有眼快动睡眠( REM)的间人,表现为睡眠发作开始或结束时有人睡前或 醒转前幻觉或睡眠麻痹。 C.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 疗药品)或其他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2016医师定考模拟题与答案解析(5套题)

9.医学道德规范的形成在本质上是( )
A.全人类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B.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
D.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E.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答题解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医学道德规范的形成在本质上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故答案选C
1
10.改善心理环境主要指( )
A.自己安慰自己
1
18.行为主义的诞生是在( )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E.1914年
答Hale Waihona Puke 解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913年,33岁的华生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宣告,标志着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故答案选D
1
19.以下关于心理护理的程序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20.心理护理任务的承担者不包括( )
A.护士和护理人员
B.医生和医院的其他工作者
C.专职心理医生
D.病人家属
E.病人其他亲友
答题解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门诊心理咨询工作的承担者为心理学家、受过心理咨询训练的医生、社会工作者等。选项C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选C
21.下列关于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一些原则提法中,错误的是( )
1
6.以下不属于心理治疗的基本治疗机制的是( )
A.对治疗本身的期待
B.适应行为的训练与养成
C.接受支持,度过困难危机
D.想治疗者模仿、认同
E.接受心理知识
答题解析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各种心理咨询和治疗起作用的共同因素可能有:来访者对咨询本身的期待;温暖和信赖的咨询关系;保证和支持;脱敏;理解或领悟;适应反应的强化和学习;宣泄;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不包含选项E,故答案选E
最难治的十大精神病

最难治的十大精神病精神疾病是一类以精神活动、情感和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其中,有些精神疾病由于病情复杂、症状难以控制和治疗效果有限,被认为是最难治的精神疾病之一。
以下是最难治的十大精神疾病: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状。
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手段,但病情常常反复。
2.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双相情感障碍包括躁狂和抑郁两种状态的交替发作,治疗过程中需要精密的药物调配和监控患者情绪变化。
3.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患者表现为强制性的思维和行为,症状持续时间长、复杂,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精心调理。
4.边缘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边缘人格障碍患者情绪起伏大,自我认知障碍,对治疗带来挑战。
5.抑郁症(Depression)抑郁症症状广泛,患者心理状态低落,治疗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辅助。
6.恐慌障碍(Panic Disorder)患者突发性恐慌发作,常伴有生理反应,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稳定的加固。
7.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经历严重创伤后,情绪稳定性丧失,治疗过程需要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药物辅助。
8.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睡眠障碍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9.饮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饮食障碍患者常常出现进食障碍或进食过度行为,治疗过程中涉及身心调理,难度较大。
10.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人格障碍表现为人格特征的固定性异常,治疗过程中需要兼顾症状缓解和人格特征调整。
以上是最难治的十大精神疾病,治疗这些疾病需要全方位的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的协同作用,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
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神经性厌食
流行病学 女性神经性厌食症的终生患病率大约为0.5%,疾病
的高峰期有两个,一个出现在青春期前(12-15岁), 另一个高峰在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17-21岁)。
神经性厌食
病因未明 1.生物学因素
患者的同胞中同病率6%-10%,提示遗传因素起一 定的作用。还有研究认为神经性厌食可能存在神经内 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系统功能 异常,并和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相伴发。 2.心理因素
梦魇
指以恐怖不安或焦虑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事后能回忆。亦称 恶梦发作或梦中焦虑发作。
(一)病因 特定人格特征、童年艰难境遇、青壮年人际关系不良 、精神因素,带有恐怖色彩事件、多种药物及REM抑制剂戒断等 。对创伤性事件的一种反应方式?睡眠姿势不当或躯体不适可诱 发。
(二)临床表现 3-6岁多见,半数始于10岁前。儿童高达15%, 成人7%。发生频率不等。一般发生于后半夜,为一个长而复杂的 恶梦,越接近梦的结尾,内容越是离奇恐怖,呼吸与心率加快, 直至惊醒,能清晰回忆。发作频繁影响睡眠,导致焦虑、抑郁及 躯体不适。
夜惊症
指突然从NREM睡眠中觉醒,发出尖叫或呼喊,伴有极端恐惧的 自主神经症状和行为表现。亦称睡惊症或睡眠惊恐。
(一)病因 发热、睡眠剥夺和CNS抑制剂等可诱发,与遗传及 发育有关。睡眠不规则、过度疲劳、情绪紧张以及心理创伤等可 使发作变频。约50%患儿存在家族史。成人有一定心理问题。
(二)临床表现 以4~7岁儿童最多,青春期后渐趋停止,成人 以20~30岁多见。男多于女,儿童患病率接近3%,成人则小于 1%。通常在上半夜刚入睡后1-2 h,突然从床上坐起,喊叫或哭闹 、双目凝视、恐惧焦急和窒息感,意识模糊、呼之不应、旁若无 人,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有时会下床并冲向门口似乎要夺路而逃 ,但很少会离开房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和肌张力增高 等植物神经症状显著。持续1-2 min后自行停止,躺下继续睡觉。 多不能回忆。下床或挣扎可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