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滕王阁诗》赏析

合集下载

滕王阁诗翻译和赏析

滕王阁诗翻译和赏析

滕王阁诗翻译和赏析滕王阁诗是唐朝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翻译和赏析两个方面对滕王阁诗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一、滕王阁诗的翻译滕王阁诗的原文如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凉风,共长天休。

洵美悲夫,葛亦玄之叹。

至今笔砚,口诵心忖。

滕王阁诗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或意译的方式,下面是一种较为通顺的翻译版本: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光照耀着天空,这片土地与衡山相连。

襟怀江河之气,环抱五湖之水,控制着蛮荆之地,引领着瓯越之民。

这里物华天宝,龙的光芒射向斗牛之城;这里人杰地灵,徐孺留下了陈蕃坐席上的智慧。

英雄的州子才俊辈出,人才的星星之火熠熠生辉。

在滕王阁,枕着坐拥夷夏之交的神台,宾主尽享着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威风凛凛,遥遥临世;宇文新州才华横溢,暂时停留。

十天休假,胜友如云;千里相逢,高朋满座。

龙蛟起舞,那是孟学士的诗才;紫电青霜,那是王将军的武库。

家君做宰相,路上以名望闻名区内;年幼的童子又怎么明白,自己得到了胜利的款待。

此时的九月,正处在三秋之序;潮水涨落,凉风吹拂,天地共同进入了休息的时刻。

实则美丽令人悲叹,正如葛亦玄的一声叹息。

至今,笔砚仍然存在,口中诵读,心中思忖。

二、滕王阁诗的赏析滕王阁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享誉古今。

下面从主题、形象描绘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对滕王阁诗进行赏析。

1. 主题滕王阁诗以写景与抒发思想感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王勃《滕王阁》唐诗赏析

王勃《滕王阁》唐诗赏析

王勃《滕王阁》唐诗赏析王勃《滕王阁》唐诗赏析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摆。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平,极可法师。

”这道工整精致的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号称江南第一阁。

王勃十四岁那年,到六合探望任县令的父亲,归途经过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

他参加了盛宴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一时震动了文坛,被作为佳话。

按《唐摭言》里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以及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亦是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可见《滕王阁序》是王勃即席挥笔写就的。

《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首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点题入诗,描述了滕王阁雄踞赣江之滨,和江心洲屿相对峙,占尽地势。

次句“珮玉鸣鸾罢歌舞”,是从宴会散罢的'场面的反衬宴会的盛况,别具一格:歌舞结束了,宾主相继离去,珮玉叮口当,鸾铃和鸣。

佳节盛会后,人去楼空。

接下来的两句是静态写景,“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画栋”“珠帘”,表现的是巧夺天工的人工美;朝云缭绕,暮雨飘拂,呈现的是亦真亦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

“飞”“卷”二字,静中有动。

只此二句,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就矗立眼前,令人神往。

《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

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

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

《滕王阁序》全文翻译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翻译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全文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朝·王勃《滕王阁序》意思翻译: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

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

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此句色彩对比鲜明,落霞是绚丽的,多重的,孤鹜是清淡的,单一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鹜是自下而上的,秋水长天,天水相接,浑然一体,远近、上下、立体式的展现出一幅深秋江天图。

此外,动静结合。

动写“落霞”、“孤鹜”,动写“秋水”、“长天”,使人的视野中出现一幅绚丽的“江边初晴”的画面。

另外句中有对,对中又有对。

“落霞”与“孤鹜”对,“秋水”和“长天”对,他们结合在一块儿又是对仗。

作者登高望远的畅快之情并没有直接的宣泄出来,而是寓情于景,使整句变得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从而成为千古绝唱。

全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寄慨遥深。

全诗如下: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

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

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赏析】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

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滕王阁序》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滕王阁序》原文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án)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cān )騑(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吟)甫(俯)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指)吴会(kuài)于云间。

《滕王阁序》全文及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及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及赏析《滕王阁序》全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全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滕王阁序》全文及赏析1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天人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

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

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简介】《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一名《滕王阁诗序》。

骈文篇名。

唐王勃作。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

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王勃《滕王阁诗》作品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作品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作品赏析王勃《滕王阁诗》作品赏析《王阁诗》(唐)王勃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外长江空自流!作品赏【注释】: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王阁的形势。

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滕王阁序是汉代陆机的一首著名诗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受大家的赞誉、喜爱和欣赏。

这首诗歌被认为是结束备受启发的《抒情诗》,其中通过感情和表达抒发出作者的心声,它闪耀着浓浓的抒怀之情,表达出作者感叹人生的哀痛。

根据对其文字的研究,这首诗歌被认为是汉朝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贵艺术形式。

滕王阁序原文翻译:不慕群物上求仙,抽自报去何年?神州殊俗唯自知,拂尘莫计报往边。

滕王阁序的内容主要涉及唐朝权贵的弃官漂泊的故事。

主人公曹植表露出自己对负心官吏的厌恨和对落魄的悲痛情绪,并决定离开官场永不归来。

诗人以他的个人经历来反映苍生遭受官场压迫者的苦难,表达出“老成不拘小节,而自尊失败,抽剑自提,去何方”的旷达之心。

滕王阁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慕群物上求仙,抽自报去何年”,这句话表达了贞节坚守、不苟且隐忍的态度,以及要把一切看得开、不屈服任何压力,永不软弱的心态。

另外,这首诗也反映了社会的残酷,其中有诗句“神州殊俗唯自知,拂尘莫计报往边”,意思是曹植只有自己懂得人生,只有自己能报答自己前往的方向。

这句诗更深刻地表达了中国古典文学为了反映社会的残酷,所提出的尊重个人的自由意志的理念。

滕王阁序有着浓浓的思乡情怀,诗歌内容令人深思,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反映了唐代典型的生活态度,深入地体现了民怨和愁绪。

诗中措辞优美,不仅能体现出诗人对唐朝人民受压迫的悲愤,同时也表达出对自由、对崇高贞操和对道德品质的高度赞扬。

从诗歌分析来看,滕王阁序有着良好的诗歌特点。

它一方面点出了人民受压迫的痛苦,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道德准绳的赞扬。

它的措辞优美,文笔清新,内容深刻,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生活的真相,这使诗歌具有高度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可以说,滕王阁序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内容涉及社会现实,反映了汉朝帝王政治的特点,也反映了汉朝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滕王阁序被认为是汉朝古代文学艺术最高贵的艺术形式。

滕王阁序诗词鉴赏

滕王阁序诗词鉴赏

滕王阁序诗词鉴赏滕王阁序诗词鉴赏总之,这首《滕王阁序》是诗人为滕王阁而写的一首并序诗歌。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滕王阁序》全文行思缜密,紧扣题目,不拘一格,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滕王阁序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滕王阁序诗词鉴赏1【简介】《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一名《滕王阁诗序》。

骈文篇名。

唐王勃作。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

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滕王阁序》鉴赏及主要内容

《滕王阁序》鉴赏及主要内容

《滕王阁序》鉴赏及主要内容《滕王阁序》鉴赏及主要内容《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鉴赏及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鉴赏王子安开篇极俗,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样的陈词滥调来点题,虽不失风雅,但落于其时文人之俗套,未见新意,谈不上出色之举而泛泛起笔罢了。

但王子安何等样人也,俗中起妙笔,笔锋一转”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给人以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时又一村之感。

此句接连上句,又为下句定位,可谓妙笔。

区区数十字,将南昌的地理位置描写的清清楚楚中,个中的大气,实非常人所能及,此为王勃此赋第一次佳句高潮。

此节从此而下,是王勃描述宴会盛况之笔,也对阎公极尽赞美之能事,更有自嫌。

结尾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自喻童子,王子安自谦也。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二句引用得当,也可以说切中当时宴会文人墨客佳朋之盛,虽有过誉之嫌,但为行文,却也失于当时境况之佳引。

作为客人,王子安合赞诸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节以节气入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可谓与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地名开篇相得益彰,而且遥相对仗,点题明确。

此节大部份描写近景,写出了滕王阁周边的近境。

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节气中的山水之色,可见作者用心之细。

文采飞扬,让固定的文字而他的妙笔而充满动感。

如”尽、清、凝、紫“四字用的极妙,也让静态的山水变的动感十足。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岗峦之体势“.此结尾是准确的定位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写出了滕王阁的地势极佳,通过凫渚、岛屿的实景点出了滕王阁身处鄱阳湖畔。

桂殿兰宫,是对应节内文字说滕王阁的气势非凡,岗峦之体势,即指滕王阁依山临水。

王勃腾王阁诗赏析

王勃腾王阁诗赏析

王勃腾王阁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王勃所写的《滕王阁诗》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是一篇不朽的诗篇。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滕王阁诗赏析,欢迎阅读!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品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创作背景: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

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滕王阁诗赏析]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赏析]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赏析]滕王阁诗滕王阁诗一:王勃《滕王阁诗》赏析《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

原诗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巍峨的滕王阁高高耸立在大江之畔,消逝了,佩玉鸾铃的交响,停歇了,灯红酒绿的豪华歌舞。

朝霞映照,雕梁画栋间飞舞着南浦的彩云,暮色苍茫,彩色珠帘席卷起西山的风雨。

天上漂浮着几片悠闲的云,云影映照潭水,日子悠悠,时光流逝,时序变迁,经历了几度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现在何处那栏杆外的长江,平白无故地日夜奔流。

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

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崔颢所著,也是青史最著名的乐府之一,被后世称为“古今乐府之谱”。

诗中描述了滕王和他的阁下们在追逐欢乐中度过日子的情景,滕王阁是滕王的宫殿,他的阁下们被宠爱有加,每当夜晚,宫中经常会有歌舞祝乐的景象。

滕王阁诗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序、正文、尾声。

序部分入主七句,描写了滕王泰宁时期青史中的活动场景,传达出滕王宫殿内的娱乐事宜,如狩猎、游玩等;正文部分,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记录了滕王的心情,歌颂了宫殿里的动人景色,抒发出滕王小事欣慰的情绪;尾声部分,以赞美的句子描写了滕王的豪迈,鼓舞了宫廷的阁下们的精神。

在诗的结构上,《滕王阁诗》中使用了古诗歌中常用的“入主”和“尾声”结构,以及正文部分采用了十五句,每句七言绝句的格局,形成了诗歌的中轴线,因此,诗歌的意境更加清晰,而且又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诗中塑造出的活动景象极富色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宫廷生活气息。

在整首诗中,第二句“一帘幽梦,半载芳菲”一句,描述了宫殿中的娱乐活动,第四句“开轩面场,动银烛”一句,描述了宫殿里烛光夺目的景象,第六句“步出迎客,去接舞”一句,描述了滕王宫殿里歌舞祝乐的场景,这些句式精妙,富有诗意,使滕王阁诗更加鲜明地阐释出当时宫廷生活的活跃性和欢乐气氛。

滕王阁诗在当时受到极大的赞扬,而至今仍广为传诵,不但因其诗歌的精妙,更因其深入人心的诗意,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欢乐、和谐氛围以及当时兴致盎然的宫廷文化,使得滕王阁诗在古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滕王阁诗》是一首经典的古代诗歌,其诗歌的精妙,传递出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精华,更表达出了滕王和他的阁下们在追求欢乐中度过日子的景象,展现出来的是宫廷生活中繁华灿烂、充满欢乐和风雅之气的景象,仍然对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滕王阁序”是李白写给陆逊的一首长诗,它是明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首诗歌,也是李白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滕王陵及其背景情景,充满着优美而形象的景物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是中国古代景物诗的杰出典范。

这首诗于五十作家的《论诗》中发表,其中的内容覆盖了李白的思想,哲学,文化,宗教,伦理,政治和宏观视野。

这首诗首先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滕王阁的美景和神奇,再给出对统治者的比喻,最后延伸出对历史的总结。

首先,诗中描述了滕王阁美景和奇观:“廊庑罢梁营,逶迤万里长。

朝瞻楼阁崇,夕慕亭庙香。

”这里描述了滕王阁所在的地点,以及它令人称奇的高大美丽,表现出了诗人对古典构筑物与美景的热爱之情。

其次,诗中把滕王阁作为对统治者的比喻:“山色有无穷,江声带细流。

野草出新芽,林木新丰。

苍生多异思,君子多忧劳。

”诗中提到山色无穷、江声带细流、野草出新芽、林木新丰,是对众生多样思想以及君子多负荷的比喻,也是暗示统治者要担负起社会义务,为善为正,以及对民众有责任。

最后,诗中把历史拓展到了维度:“人言滕王陵,若在彼岸边。

荆州四百年,流传滕王传。

诗中提到滕王陵在荆州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引发人们就历史进行思考,提示统治者把握历史,把持时代发展的方向。

由此可见,滕王阁序这首李白的诗歌,其中所表现的美景,细节和思想等内容,都在隐约中暗示着人类面对宇宙万物时应适当省思,并把握好历史课题和统治时代方向,从而探索出它独具意义的精神价值。

滕王阁诗歌描述了滕王阁、滕王陵及其背景情景,是一首具有浓郁浪漫气息的古典景物诗,以比喻形式表达了统治者的多样思想,并延伸出对历史的总结,深受读者的青睐。

从形式上看,滕王阁序是一首七言诗,篇幅短小,精雕细琢,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充满着李白的审美情趣,以及厚重的文化内涵。

从表达方式上看,滕王阁序采用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以及浪漫主义的诗风,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是很难见到的,特别是对滕王阁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感受滕王阁的壮观。

《滕王阁》王勃唐诗鉴赏

《滕王阁》王勃唐诗鉴赏

《滕王阁》王勃唐诗鉴赏《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

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其次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进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其次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孤独的情形。

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原文】滕王阁诗⑴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

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

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

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

【解释】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

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

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白话译文】滕王阁在赣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无声鸾铃寂寂停止了歌舞。

早晨画栋拂过南浦飞来的轻云,黄昏珠帘卷起西山阴沉的烟雨。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闲浮荡,时间推移景物改变已数个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今在何处?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东流。

【创作背景】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德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滕王阁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滕王阁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滕王阁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滕王阁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滕王阁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南浦飞来的轻云在画栋边上掠过,傍晚时分西山的雨吹打着珠帘。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然浮荡,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注释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江:指赣江。

渚:江中小洲。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

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槛:栏杆。

赏析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

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颔联紧承第二句写南浦飞来的轻云掠过画栋,西山的雨卷入了珠帘内,表现了阁的高峻;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

全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

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滕王阁诗》赏析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

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

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

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

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

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诸”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

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

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

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江之势,第二句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

B.三、四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进一步写出了滕王阁的高远之势,也写出了今天滕王阁冷落寂寞的情形。

C.五、六句由空间转入时间,诗人生发了光阴流逝的感慨。

D.七、八句的意思是: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谐。

B.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腾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动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的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委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

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

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

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

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

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影响。

(沈熙乾)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诗人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洪州都督阎伯欤在唐高宗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

王勃应邀出席,即席赋诗作序,写下了这首滕王阁诗和著名的《滕王阁序》。

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换星移,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全诗凝练、含蓄,情景交融,寄意深远。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想当年建阁的滕王李元婴早已死去,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清晨,高耸的滕王阁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云,傍晚,冷落临远的滕王阁中,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这样经年累月,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渡过了几多春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高阁中的滕王李元婴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水,滔滔滚滚,永恒地无尽东流。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大量的运用了写时空的词,如写时间的词有物换、星移、日悠悠、几度秋、今何在;写空间的词有高阁、画栋、珠帘、南浦、西山、潭影、长江等。

在结构上诗人用对偶句作结,铺排流走,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后来大诗人杜甫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

可见王勃对后人影响很大。

看了<高二语文《滕王阁诗》赏析>的人还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