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三章《汉书》与其他史传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
一 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突出了苏武视 死如归,不为利诱的斗争精神,赞扬了苏武坚贞不屈 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二 艺术成就: 《苏武传》中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映衬 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如苏武与副使张胜、叛臣 卫律和降将李陵的对比。文中映衬烘托的运用也很成 功。如以“惠等哭”“单于壮其节”来烘托苏武的高 贵品质,李陵劝降失败后的赞叹和自责则进一步衬托 出苏武卓绝的节操。苏武的咽雪、牧羊和归来时“须 发尽白”的细节也都有力地烘托出苏武的坚强性格。
《吴越春秋》简介
三、《吴越春秋》的性质: 从《隋书⁦ 经籍志》开始就将《吴越春秋》放在杂史一类,而 《新唐书》、《宋史》却把它放在《艺文志》中《宋史》 卷 205《艺文志》将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放在“霸史类”,由 12卷减为10卷。《吴越春秋》放在 野史里最贴切。要研究春秋 时的吴越情况,除了《左传》、《国语》、《史记》之外,《吴 越春秋》与《越绝书》是比较重要的材料。 韩国语文教育委员会理事朴光敏翻译的《吴越春秋》是韩国第一 次出版的全译本。 作者翻译此巨著的时候还加上了多达260多项的详细译注, 广泛涉猎《左传》、《国语》和《史记》等相同记载部分。 朴光敏教授说,《吴越春秋》是历史书籍,而不是小说,但 阅读起来却回味无穷。这主要是因为其不断重复颠覆与反颠覆、 背信与反侧的故事,赤裸裸表现了人类爱憎和忍耐的极限,可以 说是极高水准的政治教科书。
《吴越春秋》简介
到了《 吴越春秋》中,这两件事所占篇幅甚 多,长达六七百字。其中渡江一节增加了躲 避侦探、渔父唱歌、芦中待餐的情节,乞食一 节出现击绵女形象,并对她的身世节操加以详 细交代。子胥窘於江上,江上渔父为之渡江,并 取来麦饭、鲍鱼羹和盎浆款待他。最后,渔父 为了保守秘密,甚至“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 子胥乞食溧阳,三十未嫁的击绵女又“饭其盎 浆“,最后”自投于濑水而死"渔父和击绵女相 继自杀,为的是保守机密,保 护伍子胥,同 时击绵女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节操。
《吴越春秋》简介
二、《吴越春秋》的体例 《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 赵晔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 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 《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 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全书所叙 重要事件都明确标示年代,但实际并不准确, 多有讹误。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但是又不尽相同。黄震云的“《吴 越春秋》、《越绝书》大禹治水神话比较”一 文中以《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的大禹治 水神话为线索,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吴越 春秋》与《越绝书》两书的材料来源基本同一; 《吴越春秋》广泛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了先秦以来的资料, 《越绝书》只是其参考书之一,不存在抄袭关 系因此《吴越春秋》具有整合之功,内容更为 丰富,也更具有文学色彩。
《吴越春秋》简介
四、《吴越春秋》的版本情况 现存的最早刊本是元大德十年丙午(1303 年),会稽徐天祜音注本,万历十四年丙戊 ( 1586年) 冯念祖的刊本及之后的多种刊本, 均是元大德刊本的翻刻本。《四部丛刊》、 《四部备要》、《汉魏丛书》 等均收有本书, 说明颇受历代重视。
《吴越春秋》简介
五、《吴越春秋》的艺术特点 1《吴越春秋》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书中许 多故事在正史中有记 载,但作者把它们写入本书时不是 原封不动地袭用,而是依据传说或发挥想象, 增加了许 多生动的细节。比如,对于伍子胥奔亡过程中的渡江、乞 食二事,《史 记·伍子胥列传》总共用了一百余字加以叙 述,其中乞食一事尤为简略。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曰: “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这是记载伍子胥的 家人皆为楚王所诛,伍子胥由楚国逃至吴国途中所发生的 事。由于疾病严重,他只能中途而止半道而废,以讨饭为 生。
《吴越春秋》参考文献
建国后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 《吴越春秋》的研究从作者、 版本流传等问题拓展到了文体、文学成就、史学和文化学价值诸方面。 苗麓.吴越春秋.南京: 古籍出版社, 1986. 刘玉才.《吴越春秋》选译.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薛耀天.《吴越春秋》译注.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2. 张觉.《吴越春秋》全译.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 黄仁生.白话《吴越春秋》.长沙: 岳麓书杜, 1998. 费振刚.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 第九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郭希汾.小说史略.上海: 中国书局, 1921。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4.
班固和《汉书》
《史记》和《汉书》的比较 1 体制上,二者都是纪传体史书,结构 安排也基本相似,如都分为 “纪”“表”“列传”等体例构成完整 的体系。其不同在于,《史记》是通史, 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 的历史,而《汉书》是断代史,记载的 是西汉始末。
班固和《汉书》
2 作者的思想方面:司马迁的思想是“论大道 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汉书· 司马迁传》, 在接受儒家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 家的影响。其思想中有批判精神,再加上自身 的遭遇,就更增添了司马迁的反抗性。而班固 则恪守儒家正统观念,缺乏司马迁那种深刻的 认识和批判精神,往往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 来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封建正统观念比较浓 厚,所以《汉书》虽多半取材于《史记》,笔 端精神则迥异。
两汉史传散文——《汉书》及其他
○《汉书》与《史记》体例的区别: ①儒家思想;②断代记史; ③废去世家; ④改书为志;⑤变十表为八表。 ○汉代《史记》之外的史传散文: ①《汉书》 ②《吴越春秋》 ③《越绝书》 ④《汉纪》 ⑤《东观汉纪》 ⑥蔡邕作墓 铭
班固和《汉书》
一 班固与《汉书》
班固(32~92) 东汉辞赋家、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 西咸阳)人。年少时,就能属文,16岁入洛阳太学。又性情宽和 谦让,因此深为当时儒者所钦重。其父班彪是当时著名学者,曾 作《史记后传》65篇,补写《史记》以后西汉的历史。班彪死后, 他想要补完全书,后有人告发他私改国史,捕入京兆狱。其弟班 超上书辩解,获释,汉明帝很赞赏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 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建初四年(79)帝诏诸王、诸儒集合于白虎 观讲论五经异同,令班固撰集其事,纂成《白虎通义》。和帝永 元元年(89),随大将军窦宪征匈奴,为中护军。宪骄横获罪,班 固被牵连入狱,死于狱中。 班固是东汉前期最著名的辞赋家,著有《两都赋》《答宾戏》等。
班固和《汉书》
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 出击匈奴, 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 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 《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 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 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 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 的记事始 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 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史记》是一部通史, 《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
东汉的另一部历史散文《越绝书》的许多内容和 《吴越春秋》相同,二者可以相互印证。区别在 于,《越绝书》各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 独立成篇, 显得比较松散。除讲述历史故事外, 中间还有地理、占气等方面的专章,给人以驳杂 之感。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 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因此,它们都 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
《吴越春秋》简介
吳王大懼,夜遁。越王追奔攻吳,兵入於江陽松 陵 ,欲 入 胥 門 , 來 至 六 七 里 , 望 吳 南 城 , 見 伍 子 胥 頭 巨 若 車輪 , 目 若 耀 電 , 鬚 髮 四 張 , 射 於 十 里 。 越 軍 大 懼 , 留 兵假 道 。 即 日 夜 半 , 暴 風 疾 雨 , 雷 奔 電 激 , 飛 石 揚 砂 , 疾於 弓 弩 。 越 軍 壞 敗 , 松 陵 卻 退 , 兵 士 僵 斃 , 人 眾 分 解 ,莫 能 救 止 。 范 蠡 、 文 種 乃 稽 顙 肉 袒 , 拜 謝 子 胥 , 願 乞 假道 。 子 胥 乃 與 種 、 蠡 夢 曰 : “吾 知 越 之 必 入 吳 矣 , 故 求置 吾 頭 於 南 門 , 以 觀 汝 之 破 吳 也 。 惟 欲 以 窮 夫 差 。定 汝入 我 之 國 , 吾 心 又 不 忍 , 故 為 風 雨 以 還 汝 軍 。 然 越 之 伐吳 , 自 是 天 也 , 吾 安 能 止 哉 ? 越 如 欲 入 , 更 從 東 門 , 我當 為 汝 開 道 , 貫 城 以 通 汝 路 ” 於 是 越 軍 明 日 更 從 江 出, 入海陽,於三道之翟水,乃穿東南隅以達,越軍遂 圍吳

《吴越春秋》简介
3《吴越春秋》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书中的几位主 要人物如伍子胥、范蠡、 勾践等人都写得很成功,个 性非常突出,尤以伍子胥的形象最为丰满。他奔亡吴 国之后,前期小心谨慎,后期成了托孤老臣之后,则 直言强谏,出语激切,写出 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吴 越春秋》特别注重对于人物形象的外貌描写,以此突 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伍子胥“身长一丈,腰十围,眉 间一尺”,是位伟岸的男子汉大丈夫。刺杀吴王僚的 专诸“虎膺而熊背”,是不怕艰险的勇士模样。白喜 “鹰视虎步”,以此突出他的专功擅杀之性。类似的 外貌描写 在此之前尚不多见,它对后代小说的人物形 象刻画有很大影响。
《吴越春秋》简介
一、《吴越春秋》的作者与成书 《 吴越春秋》 的作者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东汉明帝、章帝时的学者。年轻时曾为 县吏,后止于厮役。当时盛行今文经学的“韩诗学”, 赵晔一心向学,并从习《韩诗》的名师杜抚在资中学习。 除撰写《吴越春秋》之外,还著过《诗细历神渊》等, 东汉文学家蔡邕读到《诗细》时“以为长于《论 衡》” 。 赵晔写作《吴越春秋》有以下有利条件:一是东汉 距春秋的时期不过500年,资料的散佚有限;二是他的 家乡在越国国都所在地,口头传说、遗文逸事等容易收 集;三是他个人才学很高,是儒家学说的真实奉行者。 四是家庭经济上与精神上的支持,使他能在资中读书 20年,并且一生从事著述。
班固和《汉书》
3 文章风格上具有三方面的不同: (1)取材不同。《史记》是雅俗并收,其文 章更多带有生活气息,带有独创性。《汉书》 却重于尔雅之文,多收录各种经术文章和辞赋。 (2)语言不同。《史记》多以当时之语释古 时文字,兼取口语,行文多用散体。而《汉书》 好用古字,崇尚藻饰,倾向排偶骈俪。后汉范 晔说“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正反 映了这种差别。
班固和《汉书》
(3)笔法不同。 《史记》的行文,奇特变幻,不拘一格,如 《屈原列传》婉雅凄怆,《滑稽列传》调笑嬉 戏,俱因文而异。《汉书》的行文虽然没有 《史记》富于变幻的特点,但以结构谨严,工 整细致见长。 总的来看,《汉书》的叙事一般说来不如《史 记》的生动,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没有《史记》 的鲜明。但《汉书》结构谨严工练,文辞详赡 华茂。二者各有千秋,对后世都影响很大。
《吴越春秋》简介
2《吴越春秋》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吴越春秋》是 在正史的基础上演绎而成,其中许多人物和 事件在历史上确实存在,有其现实基 础;另一方面,《吴越 春秋》又吸收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它的荒幻离奇主要 源于此。在追溯吴越两国祖先时,分别讲述了姜嫄履大人迹 生后稷和夏禹娶涂山氏的传说。在吴王占梦事件中,公孙圣 因直言不讳被杀,临死前他称自己将在深山散为声响。后来 吴王兵败,在秦余杭山呼唤公孙圣的名字,三呼三应。书末 又称,伍子胥、文种相继被杀后,“伍子胥从海上穿山,胁 而持种去,与之俱 浮于海。故前潮水潘侯者,伍子胥也;后 重水者,大夫种也。”这是以浪漫的想 象寄托对伍子胥、文 种的同情,他们生而为英雄,死而为神灵,是用沟连人神的 方式为全书作结。 又《勾践伐吴外传》记越君伐吴,伍子胥 显灵阻越兵,又托梦于范蠡与文种(肉袒拜谢伍子胥,请求 假道),指示进军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