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范文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9bc5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4.png)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范文一、课程背景分析1.1 课程目的和意义大地测量是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测绘工程的基础。
通过学习大地测量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为他们将来参与测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大地测量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大地测量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大地测量仪器设备与操作、大地测量方法与技术、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1.3 课程特点大地测量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另外,大地测量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常规仪器设备和专业软件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大地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能够运用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工作;能够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2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原则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要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
3.2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设计要求全面、系统地传授大地测量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3.3 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测绘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四、课程设计内容4.1 课程教学内容大地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大地测量仪器设备与操作、大地测量方法与技术、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4.2 课程实践内容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地测量操作、数据处理分析等实践环节。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大纲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0fdf712fab069dc5122017e.png)
大地测量学基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438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大地测量学基础/ Fundamental of Geodesy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48/3(其中实验学时:8)先修课程: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适用专业:测绘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大地测量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第二版)张华海等.应用大地测量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测量方向的核心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理解大地测量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熟悉和掌握各种等级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地球重力场、椭球大地测量、控制网建立原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测绘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技能。
该门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大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1.3.2专业知识(1)熟悉大地测量基准及空间参考框架的概念与基础理论;(2)掌握卫星定位控制网、边角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等空间框架基准网设计与实施的原理与方法;(3)掌握不同等级控制网的设计、布设、施测与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工程实施流程;2.2.1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2.2.4思维活跃,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能与时俱进地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3.1.1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
3.3.1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知识:掌握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基本概念、地球重力场基本理论、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控制网建立原理、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使学生具备布设各种等级控制网、制定控制测量观测计划及实施,数据获取及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2e46e018a76e58fafab003c1.png)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班级:学号:学号:姓名:道外繁华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测区概况测区概况1.1 测区情况:测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繁华地段,北至东直路,南至先锋路,西至红旗大街,东至南直路。
该区域地势比较平坦,测区内主要是学校,还有居民区、商店和公园等。
交通便利,道路多为柏油马路,但人口密集,由于测区范围呈近似矩形,且测区面积约180000 ㎡。
测区临近哈东站、先锋立交桥,交通方便。
测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应在夏秋两季作业。
1.2 任务来源为满足哈尔滨道外区城市规划管理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区政府决定对规划区180000 ㎡范围进行1:2000 地形、地物测量。
公司受道外区城市规划管理处的委托,承担了此项任务,计划于2010 年5 月24 日至5 月29 日完成内外业全部工作。
1.3 已有资料1.3.1. 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内有国家控制点,经过实地踏勘,这些点位保存完好,其成果可直接作为一级导线的坐标起算元素。
1.3.2.高程控制资料离测区较近的水准点国家控制点,经实地踏勘,这些个水准点标石完好。
上述水准点可作为本次高程控制的起算数据。
测区内及附近有四等水准成果的导线点,可进行四等水准联测以资检核。
上述水准点的高程成果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
1.3.3.图纸资料测区内有由测绘局于调绘的1:10000 地图,可作为本次控制网设计、选点,以及图幅划分、作业分组等的工作用图。
2.作业依据作业依据本次地形测量工作执行的作业技术依据如下:1、《城市测量规范》2、《1:500 4、《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3、《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5、《道外繁华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3.工作步骤、人员设备配置及进度计划工作步骤、工作步骤3.1 地形测量工作主要步骤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2、收集测区已有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3、组织人员,成立项目部,设立技术组及质量检查组;4、准备各类测绘仪器及器材,制作测量标志等;5、进行控制测量;6、进行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各地物点、地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7、内业计算机数据处理,成图及各种资料整理;8、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4a71d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a.png)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地测量学在现代测量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关注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学科,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地球物理、地图制图、导航、建筑工程等领域。
因此,对于大地测量学的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大地测量学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技术和工具,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3.了解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地图制图、建筑工程、导航等领域。
4.能够熟练运用大地测量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地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大地水准面等。
2.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3.大地测量学的误差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如气象因素、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等。
4.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地图制图、建筑工程、导航等领域。
5.大地测量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数据的精度评定、误差传递、数据拟合等。
三、教学方法针对大地测量学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课外实习、案例分析等。
1.课堂讲解课堂讲解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基础,通过讲解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来说明理论知识的应用。
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技术和工具,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同时,实验操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的应用。
3.课外实习课外实习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延伸,通过实际工程实习,让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cb96145a8102d276a22fd1.png)
3)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信息局现有的1:1万、1:5万地形图可以作为本项目作业计划等使用。
3主要技术指标
3.1坐标系统
3.1.1平面坐标系统
本项目测区地理位置大约在北纬40°15′~41°29′、东经109°22′~110°07′,东西宽145公里,南北长140公里。该区域在110°中央子午线统一3°分带的长度投影变形约为4cm~7cm,为了减小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采用高程抵偿方法来减小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
3.1.2高程系
3.1.3成图比例尺
3.1.4成图规格
4图根控制测量
4.1平面控制网
4.1.1平面坐标系的选择
4.1.2主要技术要求
4.1.3平面控制网布设(见附图)
4.2高程图根控制网
4.2.1高程系的选择
4.2.2成果取位
4.2.3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4.2.3水准网的布设(见附图 )
4.3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②L为路线总长,以km(千米)计,不足1km按1km计算;
③当L大于1km且每km超过16站时,路线闭合差允许值为±12√n(mm),n为测站数;
④垂直角必须往返测,视线应离开地面1.3米以上;
⑤觇标高、仪器高丈量两次,量至毫米,取两次中数使用;
⑥高程计算至毫米,取至厘米。
4.2.3水准网的布设(见附图 )
2测量施工进度及组织人员
2.1进度安排
表1测量施工进度计划表
内容
时间
对已有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1天
根据已有资料进行图根平面控制网布网设计并实地勘察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5e659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f.png)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2. 掌握GPS信号的组成,理解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在GPS定位中的作用;3. 掌握利用GPS进行大地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操作GPS设备,进行实地测量,并正确处理数据;2. 学会分析GPS测量结果,判断测量精度和可靠性;3. 能够运用GP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制作、地形测绘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地测量和GPS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理信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测量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GPS测量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地理信息知识和数学基础,对新技术具有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GPS基本原理与结构-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起源、发展与应用领域;- 学习GPS卫星、地面控制站、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掌握地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等坐标系统;- 了解GPS时间系统及其在定位中的应用。
3. GPS信号传播与接收- 学习GPS信号的组成、传播过程以及信号接收原理;- 了解多路径效应、信号遮挡等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
4. 大地测量操作方法- 学习利用GPS设备进行大地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 掌握坐标转换、高程求解等数据处理方法。
5. GPS测量误差分析- 分析GPS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掌握提高GPS测量精度的方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1c001a52d380eb62946d7b.png)
工程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说明书姓名:洪咏波班级:测绘09-4 学号:07093041环境与测绘学院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一、工程控制网设计任务书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任务通知书矿大测绘队:灯湖矿区位于XX省XX煤田东北域。
本矿区已列入国家经济建设计划,准备进行重点开发。
根据建设计划,首先需施测80平方公里的1:2000的地图。
所给图为1:50000地形图,虚线范围内为1:2000测图区。
为了加快建井速度,需在竖井间进行对向掘进,最大贯通距离为3km,矿井最大单翼长度为5km,井深一般不超过800m。
为了满足矿山设计、建井、生产三阶段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井巷贯通以及工业场地施工测量的需要,应在全矿区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密度的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
要求你队在任务通知书下达后一周内完成控制网技术设计,一月内完成建网任。
XX省煤炭管理局年月日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及已有测绘成果资料1.地理概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7°13′,北纬34°12′。
测区地面高程为+30~+244m。
位于XX省XX县境内,属于华东丘陵地带,南部及中部为山地。
其上林木繁茂,不利通视,其余为平原,密布村庄和厂矿,建筑群遍地,影响观测。
灯湖位于测区东部,湖面开阔,中有大堤。
2.交通情况测区内有铁路支线通过,公路四通八达,村间大道可行汽车,交通方便。
3.气候情况测区地处华东近海地区,气候宜人。
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040mm,雨量集中于6、7、8三个月份。
全年平均气温为+15℃,夏季气温较高,一般为30℃左右,冬季有雪,但不寒冷,最低气温为-5℃,冻土线深度为0.1m。
全年平均风力为2~3级,夏季略受台风的影响。
宜于野外作业时间为3~11月份,年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1天/月。
4.居民及居民点测区内地少人多,人口稠密,多为汉族,少数为回族。
测量作业所需人力、物力、材料及食宿均可就地解决。
三、已有测绘成果资料1.三角成果及其精度国家二等网点3个:点名等级 x(m) y(m) H(m)玉山二 3793400 20506000 195.4广具山二 3790725 20515900 135.0太山二 3786800 20510250 244.0此点系1959年有XX测绘队施测,作业依据的规范为《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1958年)。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56d34214791711cc79179d.png)
目录1.设计的任务及目的要求 (2)2.测区的概况 (2)3.施工进度计划表 (3)4.图根控制网的布设 (3)4.1平面图根控制网布设 (3)4.1.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 (3)①方案一:布设闭合导线控制网....................................... ..5附录一:首级闭合导线控制网...................................... . (5)②方案二:布设附合导线控制网................................... .. (7)附录二:首级附合导线控制网........................................ ..74.1.2首级控制点布网形式的选择 (8)4.1.3二级加密控制点的推算 (8)4.2水平角观测........... (8)4.3距离测量......................... .................. . (10)4.4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1)5.分幅和编号(附录三)........................................... ..146.附录四:二级加密控制点的布设 (14)7.测图方法 (14)方案一:小平板+ 经纬仪测图 (14)方案二:全站仪全野外数据采集 (16)方案一与方案二的比较 (19)8.经费预算 (19)9.课程设计总结 (20)1.设计的任务及目的要求任务:做包头市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在测区内进行三等三角网的布设,并且进行二等水准联测。
目的:本次课程实习是在完成《大地测量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地形测量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对本专业的理论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测量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一般测量问题的能力。
并且,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程序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遇到专业性的测量问题时,合理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3c6e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5.png)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2. 掌握使用GPS接收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3. 掌握大地测量中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技能目标:1. 学会操作GPS接收器,进行实际测量并获取数据;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大地测量中与GPS相关的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测量技术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现代测量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3. 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选修课,结合大地测量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大地测量领域,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GPS基本原理与系统组成- GPS系统的发展历程- GPS信号的组成与传播- GPS定位原理及误差分析2. GPS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GPS测量基准与坐标系- GPS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 GPS测量精度与可靠性分析3. GPS接收器操作与数据处理- GPS接收器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GPS测量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GPS测量成果的整理与分析4.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操作GPS接收器进行定位测量- 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与技巧-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GPS基本原理与系统组成第二周:GPS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第三周:GPS接收器操作与数据处理第四周:实践教学环节本教学内容基于课本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掌握GPS大地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7e18ded856a561252d36fcf.png)
2.有关软件的原代码、示例检验结果,程序使用说明 七、实用工程坐标系设计的原理及方法 (一)基本原理
根据《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规定:“所有大地测量的观测成果, 都须归化到参考椭球面上,……所有国家大地点均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其在 6°带内 的平面直角坐标(一般称作高斯一克吕格平面坐标)。在 1:1 万和更大比例尺测图的 地区,还应加算其在 3°带内的平面直角坐标”,根据这种规定所采用的高斯投影 6° 带或 3°带坐标系统通常称作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技术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付培义、薛永安编写 2008 年 6 月编写,2010 年 10 月修订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涵盖测量坐标
基准建立的理论及坐标系转换、以及大地控制测量基本方法等内容,理论性、实践 性均很强,学习本课程对学生形成完整的测绘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课程设 计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个综合性题目的设计,使学生加深对坐标基准的内涵的理解, 培养学生应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大地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计划与时间分配
欲使长度综合变形得以抵偿,必须:
Hm RA
s
y
2 m
2R2
S
将推证式(3)时所引用的关系和数据代入,则
y2
H
m
2 6371000
式中,若 y 以百公里作单位,H 以 m 作单位,则
H=785y2
(5)
利用上式可以确定抵偿高程面的位置。例如,某地中心在高斯投影 3°带的坐标
y=91km,该地平均高程为 400m,按式(5)算得: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c84dac3551810a6f52486b1.png)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 绪论§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1.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参考系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
(1)经典大地测量:地球刚体不变、均匀旋转的球体或椭球体;范围小。
(2)现代大地测量:空间测绘技术(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大地测量为特征,范围大。
1.2大地测量学的作用(1)大地测量学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
如交通運輸、工程建設、土地管理、城市建設等(2)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如地震、山体滑坡、交通事故等的監測與救援。
(3)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如:卫星、导弹、航天飞机、宇宙探测器等发射、制导、跟踪、返回工作都需要大地测量作保证。
§2大地测量学基本体系和内容2.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应用大地测量、椭球大地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大地重力测量、测量平差等;新分支:海样大地测量、行星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惯性大地测量。
(1)几何大地测量学(即天文大地测量学)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主要内容: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精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等。
(2)物理大地测量学(即理论大地测量学)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主要内容:包括位理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推求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
(3)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2.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e1df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e.png)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第一篇: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 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本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对学生建立测绘基准(包括: 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测绘系统(包括: 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等测绘学科的基本概念, 了解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和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技术, 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作风,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 坚持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将大地测量学理论学习与测绘实践紧密结合,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为主线, 以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和工程实际应用为主导, 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 从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入手, 逐步引入各类测绘成果处理过程中所必须依据的各种基准和系统, 并安排相应的计算实习,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本课程是近年我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产物, 要力求避免原有多门课程知识的简单拼凑, 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对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的要求, 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知识基础, 明确课程主旨, 合理选取课程内容, 贯彻“少而精”的方针。
因此, 本课程并不完全遵循已有的专业课程体系, 也不受限于以往的课程设置范式。
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与适当介绍学术热点、学术前沿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 但恰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热情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的画龙点睛之处。
因此, 本课程在重视基础内容的经典性和完整性的同时, 也酌情安排一些关于学科新进展的窗口, 以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并作为测量工程后续专业课程的接口。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09a155e518964bce847c01.png)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利用大地测量学知识完成高斯投影坐标的正反算、投影带间的高斯直角坐标的邻带换算和不同投影带间高斯坐标换算。
一、课程设计目的1. 能根据给定椭球(1975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椭球和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上任一点大地坐标(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计算出对应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即能独立完成高斯投影坐标的正算工作。
2. 能根据给定高斯平面直角坐标(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通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计算出对应大地坐标,即能独立完成高斯投影坐标的反算工作。
3. 能根据给定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将其换算到指定带高斯坐标系内坐标,包括6°带和3°带投影的高斯直角坐标内部换算和6°带和3°带坐标转换。
二、课程设计内容1. 已知椭球上有5个点,其大地坐标分别为:3( 274345.0423 106552 4.8321) P ''''''︒ ,遵义市试求它们对应6°高斯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对应的高斯通用坐标(横坐标包括带号),并利用所求结果,用高斯投影反算进行检核。
2. 已知5个6度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其纵横坐标分别为:1( 26394.1221 106 3735.5329 ) P ''''''︒︒,贵阳市2( 262448.3442 1 063959.7703 )P ''''''︒︒,花溪区 4( 261523.7432105 5639.2108 )P ''''''︒︒,安顺市1( 17737529.206)3169709.102p ,2()586327.543449400.46522 p ,3()8316329.7062040555.789 p ,4()144359.607200455.455369 p ,5()3336907.81019853547.620 p ,5( 271821.4542105 1650.8234 ) P ''''''︒︒, 毕节市 6( 27445.183110 9 116.0425 ) P ''''''︒︒, 同仁市1) 试求 1P 点所在6°带第18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36带中高斯坐标; 2) 试求 2P 点所在6°带第21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40带中高斯坐标; 3) 试求 3P 点所在6°带第19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37带中高斯坐标; 4) 试求 4P 点所在6°带第19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36带中高斯坐标; 5) 试求 5P 点所在6°带第20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40带中高斯坐标。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2654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c.png)
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大地测量学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大地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地形等方面及其变化的学科。
本课程是大地测量学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概述、测量误差及其处理、大地基准面、大地测量与地图之间的关系、大地测量学方法及应用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大地测量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培养其解决测量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大地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大地测量学中的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
3. 掌握大地基准面及参考椭球体的定义和确定方法。
4. 了解大地测量与地图之间的关系。
5. 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领域。
6.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大地测量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讲:大地测量学概述1.1.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历程1.2. 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对象1.3. 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第二讲:测量误差及处理2.1. 大地测量误差类型2.2. 测量误差的传递和合成2.3. 测量精度的评定2.4. 误差处理方法第三讲:大地基准面3.1. 大地基准面的定义和确定3.2. 大地基准面的分类3.3. 大地基准面的传递第四讲:大地测量与地图4.1. 大地测量学与地图的关系4.2. 地图投影及其分类4.3. 地图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第五讲:大地测量方法5.1. 相对测量方法5.2. 绝对测量方法5.3.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六讲:大地测量学应用6.1. 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研究6.2. 地形测量及其应用6.3. 工程测量与导航定位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
每个章节将重点介绍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应用实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以达到教学目标。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日常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日常作业占20%的成绩,期中考试占30%的成绩,期末考试占50%的成绩。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难度适中,内容覆盖全课程。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9d01785a0116c175f0e4817.png)
2)、在小比例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初步设计,网形可采用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导线 网,GPS 网及综合网。主要工作是在图上选点布网。(主要叙述图上设计方法)
3)、根据规范要求,从精度上对各种布网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证,进行控制网优化。其 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布网方案上机平差计算,进行精度估算,选择较优方案。
第二章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 2 2.1 课程设计内容 ------------------------------------------------------------------------------------------ 2 2.2 时间安排 ------------------------------------------------------------------------------------------------ 2 2.3 上交资料及课程设计报告编写要求 --------------------------------------------------------------- 2
6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word资料10页
![6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word资料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58af74a77f1922791788e837.png)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学院:资源学院专业班级:测绘工程09级02班学生:温成龙学号:090510212指导老师:张兆江老师2011年12月30日目录一、任务概况运用平差和大地测量学的知识,在邯郸紫山附近建立四等三角网。
在谷歌地球上完成选点,然后对所选未知点点位的坐标进行精度评定,计算出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绘制出误差椭圆。
二、测区概况1.1 测区气候本测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
测区位于北纬36°44’-36°40’、东经114°17’-114°22’之间。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摄氏13度,最低温度在1月,最高温度在7月,可达摄氏38度。
实习时间在二三月份,温度较低,可能有降雪。
1.2 测区交通可利用谷歌地球,完成图上选点过程。
利用测区内已有的国家三角点二等点2个,均保存完好,在测区内布设四等三角网。
紫山交通不便,测区地处山区与平原交接处,农村占很大比例,且大部分地区山路崎岖,通行不便。
1.3 测绘的困难由于测区地处山区,农村占很大比例,且大部分地区山路崎岖,通行不便,还有就是山区占一部分,因此对于整体选点,布点及建造觇标造成很大困难。
从整个工作角度来看,测区进行测绘工作的难度较大。
1.4 采用的坐标系及投影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高斯投影,三度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
二、布网原则和所依据的技术规范1.1 布网的步骤➢在谷歌地球上展绘已知点;➢按布网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利用谷歌地球中的高度配置选项,判断点间的通视;➢利用平差易把谷歌地球上所选点的经纬度,进行高斯正算;➢估算控制网中各点的坐标精度;➢绘制误差椭圆;➢提交技术设计书;1.2 布网原则一、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
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 25°。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66071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4.png)
目录1.设计旳任务及目旳规定 (2)2.测区旳概况 (2)3.施工进度计划表 (3)4.图根控制网旳布设 (3)4.1平面图根控制网布设 (3)4.1.1首级控制网旳布设 (3)①方案一: 布设闭合导线控制网 (5)附录一: 首级闭合导线控制网 (5)②方案二: 布设附合导线控制网 (7)附录二:首级附合导线控制网 (7)4.1.2首级控制点布网形式旳选择 (8)4.1.3二级加密控制点旳推算 (8)4.2水平角观测 (8)4.3距离测量 (10)4.4高程控制网旳布设 (11)5.分幅和编号(附录三)........................................... ..146.附录四: 二级加密控制点旳布设 (14)7.测图措施 (14)方案一: 小平板 + 经纬仪测图 (14)方案二: 全站仪全野外数据采集 (16)方案一与方案二旳比较 (19)8.经费预算 (19)9.课程设计总结 (20)1.设计旳任务及目旳规定⑴任务: 做包头市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 在测区内进行三等三角网旳布设,并且进行二等水准联测。
⑵目旳:本次课程实习是在完毕《大地测量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地形测量实习旳基础上进行旳, 通过本次实习, 使学生可以把学到旳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旳结合起来, 充足提高对本专业旳理论认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测量理论知识, 分析和处理本专业一般测量问题旳能力。
并且, 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旳复习和巩固,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旳程序和措施, 从而使学生在碰到专业性旳测量问题时, 合理旳处理这些问题旳能力得到提高。
⑶总结和检查《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旳学习状况。
通过布设控制网旳技术实践, 深化已经有知识, 拓宽新旳知识, 掌握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旳措施。
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波及到旳名词、概念、术语、原理及理论, 按照设计任务告知书旳规定, 通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详细旳逻辑组合, 完毕技术方案设计任务, 到达培养和提高学生旳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明性思维能力旳目旳。
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c980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5.png)
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大地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2)掌握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及参考椭球面的基本性质;(3)熟悉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方位角等基本测量元素的概念及测量方法;(4)掌握地球曲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纠正方法;(5)了解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坐标转换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光学经纬仪、全站仪等大地测量仪器进行基本测量;(2)能够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测量结果;(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大地测量方法和技术;(4)能够运用大地测量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地测量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大地测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2.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及参考椭球面的基本性质;3.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方位角等基本测量元素的测量方法和原理;4.地球曲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纠正方法;5.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坐标转换方法;6.常用大地测量仪器及其操作方法;7.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8.大地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大地测量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使学生掌握大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大地测量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实验设备:提供光学经纬仪、全站仪等大地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设计的任务及目的要求 (2)2.测区的概况 (2)3.施工进度计划表 (3)4.图根控制网的布设 (3)4.1平面图根控制网布设 (3)4.1.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 (3)①方案一:布设闭合导线控制网....................................... ..5附录一:首级闭合导线控制网...................................... . (5)②方案二:布设附合导线控制网................................... .. (7)附录二:首级附合导线控制网........................................ ..74.1.2首级控制点布网形式的选择 (8)4.1.3二级加密控制点的推算 (8)4.2水平角观测........... (8)4.3距离测量......................... .................. . (10)4.4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1)5.分幅和编号(附录三)........................................... ..146.附录四:二级加密控制点的布设 (14)7.测图方法 (14)方案一:小平板 + 经纬仪测图 (14)方案二:全站仪全野外数据采集 (16)方案一与方案二的比较 (19)8.经费预算 (19)9.课程设计总结 (20)1.设计的任务及目的要求任务:做包头市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在测区内进行三等三角网的布设,并且进行二等水准联测。
目的:本次课程实习是在完成《大地测量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地形测量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对本专业的理论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测量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一般测量问题的能力。
并且,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程序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遇到专业性的测量问题时,合理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⑴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通过布设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的方法。
⑵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名词、概念、术语、原理及理论,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经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逻辑组合,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⑶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设计者通过对自然语言---文字和人工语言---图像、表格、公式等各种书面符号的综合应用,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
要求:⑴、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本大纲之规定。
设计的四个阶段:编制技术任务书、设计构思、绘制工作图、编制工程设计说明书,不可偏颇。
⑵、全部设计的论点(设计题目)应该正确、深刻,明确表示设计人所提出的主张、意见和看法。
论据(设计过程)力求做到真实、典型、充分,新颖,论据和论点应有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要求公式推导正确,推理符合逻辑规则。
⑶、认真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及至行款格式等方面,都要加强自我训练。
在文字语言中力求做到:精确(确切无误)、简约(语意精粹,容量较大)、清晰 (体现鲜明的逻辑性、条理性、确定性)、平实(质朴无华、庄重严谨)。
图形语言(表,图等)要能说明问题,易于理解,简洁清晰,安排得当,并且不与文字相重复。
1)进行水准及高程网的布设。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二等水准网或一等水准网和高程网的布设以及国家三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3)时间要求:要求在接到该通知后两周完成技术设计和准备工作,在十九周上交。
2.测区的概况地形特征:我们本次实习的测区也就是我们所在的城市---包头市,内蒙古最大城市,中国国家二线城市,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交通和工业中心,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人均收入居内蒙古之首,是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是连接华北与西北的重要经济辐射中心,中国西北最大物流中心,以其重要的工业地位和经济实力为世人瞩目。
包头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东戈壁省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
包头地理坐标东经109度50分至111度25分、北纬41度20分至42度40分,面积为27691平方公里。
包头境内有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乌拉山(以昆都仑河为界),山峰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峰海拔2324米。
全市由中部山岳地带、山北高原草地和山南平原三部分组成,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
黄河流经包头市境内214公里,公路、铁路两桥并行飞架黄河南北。
气候特征:包头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这里景色宜人,气温适度。
据《包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包头市年均气温8.5℃,年最低气温-27.6℃,年最高气温40.4℃,年降水总量262.9毫米,年最大风速11.0米/秒,平均风速1.8米/秒,年日照时数280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次,无霜期年平均在90—140天。
夏秋之时,是包头绝佳季节,清风送爽,花香色艳,瓜果丰盛,蔬菜充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冬春二季,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别具北国特色。
3.进度计划表4.测区已有测绘成果资料及利用情况4.1三角网成果及其精度测区内有作业所依据的细则为《城市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及《控制测量学》。
测区没有以前测绘成果的详细资料,故需自己布设首级控制网,然后进行加密,首级平面控制网为国家三等三角网,高程控制网的最低等级至少为国家二等水准网。
其具体情况如下:1)、三角形平均边长为8km;2)、最小求距角为30°个别观测困难区域不得小于25°;3)、三角形最大闭合差为±7″,闭合差正负号的分布符合偶然误差的特性。
4)、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为±1.8″,平差后为±0.75″。
5)、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80000。
6)、仪器检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归心元素的测定正确,观测成果的取舍合理。
7)、造标埋石质量良好。
经现场踏勘,四点砚标及标石保存良好。
4.2高程网成果及其精度国家二等水准路线由西向东横穿测区北部。
根据二等水准路线略图,本测区内布设国家二等水准点两个,其名称设为1、4号。
施测精度及埋石质量均要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为独立高程基准。
4.3踏勘选点判断通视在布设控制网之前应先进行实地踏勘,了解测区的实际地形特征,选择利于之后观测的点位。
除此之外要对已有测量成果进行核实,检查点位保存是否良好,测量数据是否可靠。
控制测量中,控制点之间的距离都比较长,在进行常规测量选点的时候还要考虑两点之间的通视情况。
判断方法如下:1)、若没有相关图件,为判断两点间是否通视可以利用高等级的控制点,测两点间的断面图。
2)、若已有测量成果可以利用,可以用图解法在已有地形图上作图判断两点的通视情况。
5.控制网设计的概念在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精度指标,其次是布设网费用,这是传统的技术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以技术规范为依据,只要设计出的控制网经过精度估算,得出最弱边的相对精度能够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即基本上完成了技术设计任务,称这种设计方法为规范化设计。
5.1控制网的质量指标在控制网的设计阶段,质量标准是设计的依据和目的,同时又是评定控制网的质量的指标。
质量指标包括精度标准,可靠性标准,费用标准,可区分标准及灵敏度标准等。
其中常用的是前三个标准。
1)、精度标准控制网的精度标准以观测值仅存在随机误差为前提,使用坐标参数的方差阵Dxx或协方差阵Qxx来度量,要求网中目标成果的精度应到或高于预测的结果。
2)、可靠性标准可靠性理论是以考虑观测值中不仅含有随机误差,粗差为前提,并把粗差归入函数模型中来评定控制网的质量。
控制网的可靠性,是指控制网能发现观测值中存在着粗差,并抵抗残存粗差对平查结果的影响。
3)、费用标准布设任何控制网不可一味追求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不考虑费用问题,要在费用最小的情况下使其质量标准能满足要求。
6.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及论证,决定平面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而高程系统则采用独立高程基准。
在图上设计时我们则暂时取图纸的西南角为坐标原点,定出测区内2个三等控制点的坐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水准及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及精度估计。
7.布网依据的原则及起始数据的配置7.1布网依据的原则1)、平面采用独立坐标系,高程独立高程基准。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ZB A75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5)、《控制测量学》7.2起始数据的配置起始数据是2个三等水平控制点和2个二等水准点,起始数据见表6-1和表6-2。
表6-1方案控制网起算数据列表表6-2方案水准网起算数据列表8、平面控制8.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
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可按下列方法选择坐标系。
1)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2)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①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②投影于 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2、大型构造物控制网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进行联系且其等级高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时,应保持其本身的精度。
3、各等级控制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一般不小于30°,受限制时亦不应小于25°。
4、加密网可采用插点的方法。
交会插点点位应在高等三角形的中心附近。
同一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得超过1∶3。
对于单插点,三等点应有六个内外交会方向测定,其中至少有两个交角为60°~120°的外方向;四等点应有五个交会方向,图形欠佳时其中应有外方向。
对于双插点,交会方向数应两倍于上述规定(其中包括两待定点间的对向观测方向)。
5、一、二级小三角可采用线形锁,线形锁宜近于直伸,传距角应大于40°且小于100°,三角形的个数不得多于8个,超过8个时,应增加基线边。
表7-1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8.2控制点位的选定要求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角网二等不宜小于 2m;三和四等不宜小于 1.5m;一级及一级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等影响为原则;2)、测距边位置的选择,应满足相应测距方法对地形等因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