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门电路

合集下载

数字电子技术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D1 D2 R
F A B ≥1 F
电路图和符号
或门逻辑状态表
A B D1 D2 R
F
A 0(0V) 0(0V) 1(5V) 1(5V)
B 0(0V) 1(5V) 0(0V) 1(5V)
F 0(0V) 1(4.3V) 1(4.3V) 1(4.3V)
电路波形图
A B F
3.三极管构成的非门电路
+12V
u O U CC U BE3 U D3 3.6V
=5V-0.7V-0.7V=3.6V
即输入输出之间实现了“与非”的逻辑关系。
3.TTL与非门传输特性 电压传输特性是指输出电压 u O 随输入电压u I变化的 关系曲线,即 u O f (u I )
uO / V
AB --截止区
B
3. 6 2. 0 1.0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1)输入级。 对输入变量实现“与”运算, 输入级相当于一个与门。
R1
R2
R4
+U CC
T3 A B D1 D2 R3 T1 T2 D3 F T4
(2)中间级。 实现放大和倒相功能。向后级 提供两个相位相反的信号,分 别驱动T3、T4管。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3)输出级。 减小电路的输出电阻,提高输出 带负载能力和抗干扰能力。T3和 T4管总处于一管导通而另一管截 止的工作状态。
理想开关 (1)开关闭合时,开关两端电压为0; (2)开关断开时,其流过的电流为0,其两端 间呈现的电阻为无穷大;且开关的转换在瞬 间完成。 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是构成这种电子 开关的基本开关元件。 导通时,相当于开关闭合; 截止时,相当于开关断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二、交流噪声容限
反相器对窄脉冲 的噪声容限—交 流噪声容限远高 于直流噪声容限。
交流噪声容限受 电源电压和负载 电容的影响。
图3.3.23 CMOS反相器的交流噪声容限
三、动态功耗
动态功耗:当CMOS 反相器从一种稳定工 作状态突然转变到另 一种稳定的过程中, 将产生附加的功耗。
PD=PC+PT PD为总动态功耗 PC为对负载电容充放
图3.3.xx CMOS三态门电路结构之三 可连接成总线结构。还能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3.3.6 CMOS电路的正确使用
一、输入电路的静电防护
1、在存储和运输CMOS器件时最好采用金属屏蔽层 作包装材料,避免产生静电。
2、组装、调试时,应使电烙铁和其他工具、仪表、 工作台面等良好接地。操作人员的服装、手套等选用 无静电的原料制作。
图3.5.34 OC门输出并联的接法及逻辑图
2.1 概述
常用的门电路在逻 辑功能上有: 与门、 或门、非门、与非 门、或非门、与或 非门、异或门等几 种。
单开关电路 互补开关电路
图3.1.1 获得高、低电平的基本原理
图3.1.2 正逻辑与负逻辑
一些概念
1、片上系统(SoC) 2、双极型TTL电路 3、CMOS
1961年美国TI公司,第一片数字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s, IC)。
C=1时 Vo=RL*Vi/(RL+RTG) RTG越小越好,并且希望不 受输入电压变化。
图3.3.39 CMOS模拟开关接 负载电阻的情况
四、三态输出的CMOS门电路
高阻态。 此电路结构 总是接在集 成电路的输 出端。
图3.3.40 CMOS三态门电路结构之一

数字电子技术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2)基本应用
模拟开关作为数据选择器 1)C=0时,TN管截止,TP 导通,A点为1,TG1开通, TG2关断,L=X;
2)C=1时,TN管导通,TP 截止,A点为0,TG2开通, TG1 关断,L=Y。
4051模拟开关芯片内部结构
8个模拟开关
4052模拟开关芯片内部结构
双4路模拟开关
3.1.9、 CMOS电路的优点
1. 集成度高,静态功耗小。 2. 允许电源电压范围宽(118V)。 3. 扇出系数大,抗噪容限大。
3.2 TTL逻辑门电路
1、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①当Vi=-V时,发射结反偏截止 Ic≈ 0,Vce≈Vcc。 开关断开
②当Vi=+V时,通常调节Rb使得Ib>Ics/β
T饱和,此时Ic=Ics,Vce≈0.3V, 三极管饱和导通。 开关闭合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3.1、 MOS门电路 3.1.1 NMOS 开关 负载线
ID
vi=“1”
0 vo=“0”
vi=“0”
UDS
vo=“1”
3.1.2 NMOS 开关特性:
(1) Vi=0(Vi<VT ) ,MOS管截止,类似开关断开,Vo =1(高电平);
(2) Vi=1(Vi>VT ) ,MOS管饱和导通,开关接通呈现一个 小的接通电阻,若Ron<<RL , Vo =0(低电平); (3) MOS管开关具有延迟
=1
=0
C
C
Ron<<RL
3.1.3 NMOS 非门
(1)电阻RL实际用MOS管替代;
(2)T1为工作管(增强型),T2为负载管(耗尽型)始终 导通,但导通电阻Ron2>>Ron1。 (3) Vi=0(Vi<VT ) ,T1截止, T2导通,Vo =1(高电平);

数电第三章门电路

数电第三章门电路
15
§3.4 TTL门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出一个 完整的逻辑电路所需要的全部元件和连线。 使用时接:电源、输入和输出。数字集成电 路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速度快、而且价 格便宜的特点。
TTL型电路:输入和输出端结构都采用了半导体晶 体管,称之为: Transistor— Transistor Logic。
输出高电平
UOH (3.4V)
u0(V)
UOH
“1”
输出低电平
u0(V)
UOL
UOL (0.3V)
1
(0.3V)
2 3 ui(V)
1 2 3 ui(V)
阈值UT=1.4V
传输特性曲线
理想的传输特性 28
1、输出高电平UOH、输出低电平UOL UOH2.4V UOL 0.4V 便认为合格。 典型值UOH=3.4V UOL 0.3V 。
uA t
uF
截止区: UBE< 死区电压, IB=0 , IC=ICEO 0 ——C、 E间相当于开关断开。
+ucc
t
4
0.3V
3.2.3MOS管的开关特 恒流区:UGS>>Uth , UDS
性: +VDD
0V ——D、S间相当于 开关闭合。
R
uI
Uo
Ui
NMO S
uO
夹断区: UGS< Uth, ID=0 ——D、S间相当于开关断开。
3.3.4 其它门电路
一、 其它门电路
其它门电路有与非门、或非门、同或门、异或门等等,比如:
二、 门电路的“封锁”和“打开”问题
A B
&
Y
C
当C=1时,Y=AB.1=AB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ts 的大小是影响三极管速度的最主要因素,要提高三极 管的开关速度就要设法缩短ton与toff ,特别是要缩短ts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第一节 常见元器件的开关特性
3.MOS管的开关特性
A、MOS管静态开关特性
在数字电路中,MOS管也是作为 开关元件使用,一般采用增强型的 MOS管组成开关电路,并由栅源电压 uGS控制MOS管的导通和截止。
时间。
toff = ts +tf 关断时间toff:从输入信号负跃变的瞬间,到iC 下降到 0.1ICmax所经历的时间。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第一节 常见元器件的开关特性
2.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B、晶体三极管动态开关特性
ton和toff一般约在几十纳秒(ns=10-9 s)范围。通常都
有toff > ton,而且ts > tf 。
0 .3V 3 .6V 3 .6V
1V 5V
3 .6V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第三节 TTL和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
1.TTL集成逻辑门电路
3 .6V 3 .6V 3 .6V
2.1V
0 .3V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第三节 TTL和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
1.TTL集成逻辑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 2.教学重点:不同元器件的静态开关特性,分立元件门电路 和组合门电路,TTL和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基本功能和电气特 性。
❖ 3.教学难点:组合逻辑门电路、TTL和CMOS集成逻辑门4.课时 安排: 第一节 常见元器件的开关特性 第二节 基本逻辑门电路 第三节 TTL和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3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3章
iB 0,iC 0,C、E 间相当 于开关断开。
三极管 截止状态 等效电路
Uth为门限电压
第 3 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返回首页
一、三极管的静态开关特性
iC u S 为放大和饱和的交界点,这时的临界饱和线I 增大使 iB 增大, 放大区 从而工作点上移, iC 增 iB 称临界饱和基极电流,用 IB(sat) 表示; M T 相应值:IC(sat) 为临界饱和集电极电流; S 大,uCEI减小。 IC(sat) B(sat) UBE(sat) 为饱和基极电压; 饱 Q UCE(sat) 为饱和集电极电压。对硅管, 和 截止区 UBE(sat) 0.7V, UCE(sat) 0.3V。三极 A 区 管在临界饱和点仍然具有放大作用。 U O N u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CT74H系列TTL与非门
第 3 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返回首页
3.3.1 TTL 与非门
一、 TTL 与非门的工作原理
R1 R4 VCC +5V
2.8 k
B1
760
C2 C1
R2
58
V3 V2 R5 V4
A B
V1
4 k
VD1 VD2
470
R3
中间级由V2和R2、R3 逻辑符号 组成。V2 集电极和发射极 Y 分别输出两个不同逻辑电 V5 平的信号,分别驱动 V3和 V5。
第 3 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返回首页
一、门电路的作用和常用类型
门电路 (Gate Circuit) 指用以实现基本逻辑关系和常用复合逻辑关系的 电子电路。
常用的逻辑门电路:
与门 或门 非门 异或门 与非门 或非门 与或非门

数字电子技术第3章 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第3章 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山东轻工业学院
二、电压、电流传输特性曲线 1、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BC段:VTN<vi< VDD-∣VTP∣ T1、T2同时导通 设T1导通内阻为RON1 , T2导通内阻RON2 :
B'
在BB'段, RON2 > RON1 在B'C段, RON1 > RON2
VDD> VTN+∣VTP∣
高电平:VIH=VCC 低电平:VIL=0
• vI=VIH D截止,vO=VOH=VCC • vI=VIL D导通,vO=VOL=0.7V
《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山东轻工业学院
二、 二极管门电路
1、二极管与门
设VCC = 5V 加到A,B的 VIH=3V VIL=0V 二极管导通时 VDF=0.7V
《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山东轻工业学院
一、CMOS与非门和或非门 工作原理: A B T1 T2 T3 T4 Y
0 0 1 1
与非门
0 1 0 1
Y
1 1 1 0
A B
《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山东轻工业学院
工作原理:
T3 T1 T2
A B T1 T2 T3 T4 Y
《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山东轻工业学院
2、高电平输出
高电平输出特性为:
IOH (1)∵VOH=VDD-∣IOH∣RON ∴随着∣IOH∣↑→VOH略有降低 (2)在同一IOH下, VDD↑→RON↓→VOH↑
《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山东轻工业学院
3.3.5 其它类型的CMOS门电路
一、CMOS与非门和或非门 二、带缓冲级的CMOS与非门和或非门 三、CMOS OD门 四、CMOS传输门 五、CMOS三态门 重点:(1)CMOS门电路的连接规律; (2)根据电路结构分析电路逻辑功能。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ppt课件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ppt课件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一 逻辑门电路概述
二 基本CMOS逻辑门电路
三 CMOS门电路的不同输出结构及参数
四 TTL逻辑门电路
五 逻辑描述及门电路使用中的问题
六 用Verilog HDL描述门电路
输入高电平的 下限值VIH(min)
输出高电平的 下限值VIL(min)
输出低电平的 上限值VIH(max)
(5-17/25)
CMOS反相器的工作速度
由于电路具有互补对称的性质,它的开通时间与关闭 时间是相等的。
(5-18/25)
3. 其他基本CMOS 逻辑门电路
CMOS 与非门
+VDD +5V
分类与符号
D
B G
S
N沟道 增强型
D
D
D
B G
S
P沟道 增强型
B G
S
N沟道 耗尽型
B G
S
P沟道 耗尽型
(5-10/25)
1. MOS管及其开关特性
开关原理
(N沟道增强型为例)
- UDS
g s
-+
UGS
+ d
UGS UT
d、s之间形成导电沟道
N沟道
SiO2
N+
N+
NMOS管
P B(衬底)
D
G
B
(5-5/25)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CMOS、TTL逻辑门电路组成 与原理 掌握门电路的不同输出结构及典型参数 了解门电路的HDL建模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门电路-1117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门电路-1117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S
D
B
不论D、S间有无电压, 均无法导通,不能导电
第 章 门电路
3.3.1 MOS管旳开关特征 以N沟道增强型为例研究通电情况: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版
2、添加垂直电压VGS
形成电场G—B,把衬底中旳电子吸引 到上表面,除复合外,剩余旳电子在 上表面形成了N型层(反型层)为D、 S间旳导通提供了通道。
VGS(th)称为阈值电压(开启电压)
第 章 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版
3.3.1 MOS管旳开关特征
MOS管输入特征和输出特征
① 输入特征:直流电流为0,看进去有一种输入电 容CI,对动态有影响。
② 输出特征: iD = f (VDS) 相应不同旳VGS下得一族曲线 。
第 章 门电路
3.3.1 MOS管旳开关特征 输出特征曲线(分三个区域)
第 章 门电路
3.2.2 二极管或门 二极管构成旳门电路旳缺陷
• 电平有偏移 • 带负载能力差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版
• 只用于IC内部电路
第 章 门电路
集成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版
集成门电路
双极型 TTL (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 Integrated Circuit)
第 章 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版
3.3.2 CMOS反相器旳电路构造和工作原理 三、输入噪声容限
噪声容限--衡量门电路旳抗干扰能力。 噪声容限越大,表白电路抗干扰能力越强。
测试表白:CMOS电路噪声容限VNH=VNL=30%VDD,且 随VDD旳增长而加大。所以能够经过提升VDD来提升噪声容限
第 章 门电路
半导体基础知识(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逻辑符号
C
vI /vO
TG
vO /vI
C
C
υo/ υI
2. CMOS传输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vI /vO
5V到+5V
C
+5V
TP +5V vO /vI
5V TN
5V
C
设TP:|VTP|=2V, TN:VTN=2V
I的变化范围为-5V到+5V。
c=0=-5V, c =1=+5V
1)当c=0, c =1时 GSN= -5V (-5V到+5V)=(0到-10)V
在由于电路具有互补对称的性质,它的开通时间与关 闭时间是相等的。平均延迟时间:<10 ns。
动态功耗
CMOS反相器的PD与f和 2 VDD
CMOS反相器从一个稳定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稳定状态时所产生的功耗
PD=PC+PT
分布电容CL充放电引起的功耗: PC CL fVD2D
CMOS管瞬时交替导通引起的功耗:PT CPD fVD2D
74标准系列 74LS系列
74AS系列
74LVC 74VAUC 低(超低)电压 速度更加快 与TTL兼容 负载能力强 抗干扰 功耗低
74ALS
3.1 概述
门电路:实现基本逻辑/复合逻辑运算的单元电路
逻辑状态的描述—— 正逻辑:高电平→1,低电平→0 负逻辑:高电平→0,低电平→1
缺点:功耗较大/速度较慢
VDD VIH(min) I OH(total) I IH(total)
… …
I0H(total) &1
+V DD RP
&
&1
IIH(total)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3章 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3章 门电路
VDD
导通
TP vI vO
TN
vo=―1” 截止
vI=1
VDD
截止
T1 vI
vO T2
vo=―0” 导通
静态下,无论vI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T1、T2总有 一个截止,因此CMOS反相器的静态功耗极小。
二、电压传输特性和电流传输特性
T1导通T2截止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T1T2同时导通
T2导通T1截止
噪声电压作用时间越短、电源电压越高,交流噪声容 限越大。
三、动态功耗
反相器从一种稳定状态突然变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过
程中,将产生附加的功耗,即为动态功耗。
动态功耗包括:负载电容充放电所消耗的功率PC和 PMOS、NMOS同时导通所消耗的瞬时导通功耗PT。 在工作频率较高的情况下,CMOS反相器的动态功耗 要比静态功耗大得多,静态功耗可忽略不计。
VNL VIL (max) VOL (max)
测试表明:CMOS电路噪声容限 VNH=VNL=30%VDD,且随VDD的增加而加大。
噪声容限--衡量门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噪声容限越大,表明电路抗干扰能力越强。
§3.3.3 CMOS反相器的静态输入输出特性
一、输入特性 因为MOS管的栅极和衬底之间存在着以SiO2 为介质的输入电容,而绝缘介质非常薄,极易被
S1
输 入v I 信 号 输 vo 出 信 号
S2
图3.1.3 互补开关电路
互补开关电路由于两个开关总有一个是断开的, 流过的电流为零,故电路的功耗非常低,因此在数字 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1 概述
4. 数字电路的概述 (1)优点: 在数字电路中由于采 用高低电平,并且高低电 平都有一个允许的范围, 如图3.1.1所示,故对元器 件的精度和电源的稳定性 的要求都比模拟电路要低, 抗干扰能力也强。

数字电子技术第3章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第3章门电路

23
青岛科技大学电工电子教研室
R1
4k
vB1
A
(vI )
T1
D1
R2
1.6k
vC 2
T2
vE 2
R3
1k
VCC R4
130
T4
D2 Y
T5
(vO )
输入级 倒相级
输出级
TTL反相器的典型电路
vI = VIH = 3.4V时
vB1 = VIH + VON = 4.1V
T2、T5导通, vB1被钳位在2.1V,
正逻辑与负逻辑
高低电电平平用用逻逻辑辑0高低表1 电表电示平示平用,用逻逻辑辑1表0 表示示 ,
• 非特别说明用正逻辑。
•本书中一律采用正逻辑。 高←→1;低←→0。
• 高低电平的允许范围
图3.1.2 正逻辑与负逻辑
5
青岛科技大学电工电子教研室
3.2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机关的开关特性 3.2.1 半导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 3.6其他类型的双极性数字集成电路
* 3.7 Bi-MOS电路 * 3.8 TTL电路与MOS电路的接口
青岛科技大学电工电子教研室
退出2
§3-1 概述
门电路 用于实现基本逻辑运算和复合逻辑运算的
单元电路。 常用:与门、或门、非门、或非门、与非门的
电路等。
3
青岛科技大学电工电子教研室
单开关电路
17
五、动态开关特性
从二极管已知,PN 结存在电容效应。
在饱和与截止两个 状态之间转换时, iC的变化将滞后于VI, 则VO的变化也滞后 于VI。
18
青岛科技大学电工电子教研室
六 、三极管反相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第三章 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第三章   门电路
16mA N1 1mA 16
(2)高电平输出时的扇出数
400A N2 40A 10
若N1≠N2,则取较小的作为电路的扇出数。
六、输入端电阻特性:
输入低电平时,输入端串接电
阻的影响
VI
RP R1 RP
( VCC
0.7 )
VI(V)
1.4 0.8
0 0.91 1.93
RI(kΩ)
•当串接电阻小于 RO 0.5k 时,能可靠实现输入低电平
当串接电阻远大于 RO 2k 时,应视为输入高电平。
门间限流电阻的确定
1 VOH R VIH 1
G1
IIH G2
1 VOL R VIL 1
G1
IIL G2
为了保证G1输出的高、低电平能正确地传输到G2的输入端,
门间限流电阻R不能太大,要求:
1、当VO1=VOH 时,应满足VI2≥VIH(min)
A BY 0 00 0 11 1 01 1 11
§3.5 TTL门电路
双极性数字集成电路中应用最广的是TTL电路 (Transistor-Transistor-Logic的缩写) §3.5.2 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电路结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是三极管结构。
电路由三部分组成:
T1、R1,D1构成的输入级; T2、R2、R3组成的倒相级, T4、T5、D2、R4组成输出级。
OC门的电路结构和逻辑符号:
Y ABCD
n个OC门的输出接在一起, 只要有一个是低电平,Vo是低电平; 每个输出都是高电平时,Vo是高电平。
三、TTL门的输入端噪声容限
当电路受到干扰时,在保证输出高、低电平基本不变的条
件下,输入电平的允许波动范围。(输入噪声的电压幅值)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3.4V
0.2V
输出为低电平
则输出和输入的逻辑
关系为 Y A
3.3.2 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电压传输特性
TTL反相器输出电压随输入电压变化的曲线
3.3.2 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a. AB段:
图3.3.10 TTL反相器的电 压传输特性
截止区:VI 0.6V , VB1 1.3V T1导通,T2,T5截止,T4导通 VOH VCC VR2 VBE4 VD2 3.4V
当输入电压vI偏离正常低 电平(0.2V)升高,或 偏离正常高电平(3.4V) 降低,在一定范围内, 输出高低电平并不立刻 改变
3.3.2 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VNH VOH(min) VIH (min) VNL VIL(max) VOL(max)
74系列典型值为: VNH=0.4V, VNL=0.4V,
3.3.3 TTL反相器的静态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一、输入特性
输入电流随输入电压的变化关系,称为输入特性,
R1
4kΩ
iI
vI
T1
D1
VCC
be2 be5
图3.5.12 TTL反相器输入端 的等效电路
3.3.3 TTL反相器的静态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a.当输入为低电平时,即vI=0.2V,若VCC=5V,则 TTL反相器的输入电流为
转折区:VI VTH 1.4V , 所以VB1 2.1V T2,T5同时导通,T4截止,所以VO迅速 VOL 0
3.3.2 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d. DE段:
图3.3.10 TTL反相器的电 压传输特性
饱和区:VI 继续 ,而VO不变,VO V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平有偏移 • 带负载能力差
• 只用于IC内部电路
3.3 CMOS门电路
3.3.1MOS管的开关特性
金属层
一、MOS管的结构
氧化物层 半导体层
PN结
S (Source):源极 G (Gate):栅极 D (Drain):漏极 B (Substrate):衬底
以N沟道增强型为例:
i f (u)
u
击穿
iIS(eU T1) (常温 U T下 2m 6 V)电压
温度的 电压当量
材料 硅Si 锗Ge
开启电压 0.5V 0.1V
导通电压 0.5~0.8V 0.1~0.3V
反向饱 开启 和电流 电压
反向饱和电流 1µA以下 几十µA
三、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理想 二极管
导通时i与u成 线性关系
浓度差 多子的扩散运动
扩散和漂移 这一对相反的 运动最终达到 动态平衡,空 间电荷区的厚 度不再改变。
(动画1-3)
6 PN结的导电性
(1) 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
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如图01.07所示。
外加的正向电压, 方向与PN结内电场方向 相反,削弱了内电场。 扩散电流加大。扩散电 流远大于漂移电流,可 忽略漂移电流的影响, PN结呈现低阻性。
图01.02 本征激发和复合的过程(动画1-1、动画1-2 )
因热激发而出现的自由电子和空穴是同时成对出 现的,称为电子空穴对。游离的部分自由电子也可能 回到空穴中去,称为复合,如图01.02所示。
本征激发和复合在一定温度下会达到动态平衡。
3 杂质半导体
(1) N(Negative)型半导体 (2) P(Positive)型半导体
掺入杂质的本征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1)N型半导体
在常温下即可 变为自由电子
掺入五价元素
Si
Si
pS+i
Si

掺杂后自由电子数目
余 大量增加,自由电子导电
电 成为这种半导体的主要导
子 电方式,称为电子半导体
或N型半导体。
磷原子
在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 是多数载流子,空穴是少数
载流子。
(2) P型半导体
3.3 分立元件门电路
3.3.1 二极管与门
设VCC = 5V 加到A,B的 VIH=3V
VIL=0V 二极管导通时 VDF=0.7V
A BY 0V 0V 0.7V 0V 3V 0.7V 3V 0V 0.7V 3V 3V 3.7V
规定3V以上为1 0.7V以下为0
A BY 0 00 0 10 1 00 1 11
构成门电路的核心器件是半导体器件
§ 3.2 半导体基础知识
1 本征半导体 2 杂质半导体 3 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
§ 3.2 半导体基础知识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热敏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可做成温度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
光敏性:当受到光照时,导电能力明显变化 (可做 成各种光敏元件,如光敏电阻、光敏二极 管、光敏三极管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 门电路
第三章 门电路
§ 3.1 概述 § 3.2 半导体基础知识 § 3.3 分离元件门电路 § 3.4 CMOS集成门电路 § 3.5 TTL门电路
3.1 概述
• 门电路:实现基本运算、复合运算的单元电路,如 与门、与非门、或门 ······
门电路中以高/低电平表 示逻辑状态的1/0
3.2.3 二极管或门
设VCC = 5V 加到A,B的 VIH=3V
VIL=0V 二极管导通时 VDF=0.7V
A BY 0V 0V 0V 0V 3V 2.3V 3V 0V 2.3V 3V 3V 2.3V
规定2.3V以上为1 0V以下为0
A BY 0 00 0 11 1 01 1 11
二极管构成的门电路的缺点
掺杂性:往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某些杂质,导电 能力明显改变
1 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称为本征 半导体。
价电子
Si
Si
共价健
Si
Si
图01.01(a)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图01.01(b) 硅单晶中的共价健结构
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称为价电子。
2、本征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
为什么要将半 导体变成导电 性很差的本征 半导体?
Si
Si
BS–i
Si
硼原子
掺入三价元素 空穴 掺杂后空穴数目大量
增加,空穴导电成为这 种半导体的主要导电方 式,称为空穴半导体或 P型半导体。 在 P 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 数载流子,自由电子是少数 载流子。
4 PN结
空间电荷区也称 PN 结
少子的漂移运动
P 型半导体
内电场 N 型半导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具有较 大的正向扩散电流——PN结导通;
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具有 很小的反向漂移(饱和)电流——PN结截止。
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半导体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组成
将PN结封装,引出两个电极,就构成了二极管。
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电流方程 二极管的电流与其端电压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
理想开关 导通时 UD=0 截止时IS=0
近似分析 中最常用
导通时UD=Uon 截止时IS=0
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等效电路!
总结
半导体二极管的导电特性:
(1) 截止区: V< 0, I=0
(2) 导通区: 当0<V<Von时,正向电流为零,Von称为死 区电压或开启电压。 当V>Von时,开始出现正向电流,并按指数 规律增长。
图01.07 PN结加正向电压 时的导电情况
(动画1-4)
(2) PN结加反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
PN结加反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如图01.08所示。
外加的反向电压,方向 与PN结内电场方向相同, 加强了内电场。内电场对多 子扩散运动的阻碍增强, 扩散电流大大减小。PN结 呈现高阻性。
(动画1-5)
图 01.08 PN结加反向电压时 的导电情况

二极管电路的基本问题和分析方法
二种工作状态
判断导通还是截止:
一、理想模型
UD > Uon 则导通 UD < Uon 则截止
特性
iD
uD
符号及
等效模型
S
S
正偏导通,uD = 0;反偏截止, iD = 0 U(BR) =
二、恒压源模型
特性
iD uD
正偏导通,uD = Uon; 反偏截止, iD = 0 U(B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