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踩踏事件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12·31上海踩踏事故中我们该吸取的血泪教训!

【案例】12·31上海踩踏事故中我们该吸取的血泪教训!
二、拥挤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 面;譬如听到巨大的爆炸声或枪声,或有引起人们恐慌的传 言出现,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引发踩踏。 三、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在激烈 的拥挤中发生踩踏。 四、人民因为好奇心驱使形成巨大的拥挤人群,最终造成无 序的人员集中而发生踩踏。 总结上述四个原因,发生踩踏事故的根本作用因素其实就两 个:一是拥挤的人群;二是人群无序运动。
对于这起事件,我们的敌人、恐怖分子也会关注。类似昆明火车站3· 8恐怖袭击、 乌鲁木齐5· 22恐怖袭击都造成了大量伤亡,那么在这种节假日巨大人流的情况下, 他们会考虑如何利用制造恐怖事件或恐怖袭击呢?这恐怕是我们各级政府和相关职 能部门应该认真、严肃考虑的严峻问题。
个人应吸取的教训: 这一惨剧,吸取教训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 个人更应吸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是 最可贵的,不能儿戏。个人应吸取如下教训: 一、少凑热闹。 大多数人都喜欢凑热闹,这是人的天性之一。 但是,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为了看热闹而 不顾个人风险,那就成玩火了。作为个人, 一旦发现公众场所人群过于拥挤,一定不要 再为了看热闹而不断拥挤,要尽最大努力主 动回避或摆脱人群,这既给自己降低风险, 也是给他人降低风险。相比个人安危,热闹、 稀罕不看也罢。热闹不看,也不会掉一根毛。
二、避开险地。 在人流聚集的地方,斜坡、高台、河边等这些地方都很危险,当这些地方人流 量过大时,一定要快速回避,不能再去参与拥挤。这些地方最容易发生踩踏或 跌落,一旦出现事故就是大事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要谨记在心。
三、遇事不慌。
一方面,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自救常识,譬如在人流大时我们应该 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可以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等。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 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人一旦慌乱,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最 错误的,特别是一旦人群出现慌乱,那整个人群的几乎所有选择都是错误的。 慌乱是正确的最大敌人之一,要坚决规避。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主要原因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主要原因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主要原因官方:预警不力、应对措施不当是外滩踩踏事件主因上海官方今日发布“12·31”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

报告对此次事件作出原因分析,报告称事发当晚预警不力、应对措施不当,是这起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如下:对事发当晚外滩风景区特别是陈毅广场人员聚集的情况,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重点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员聚集风险未作评估,预防和应对准备严重缺失,事发当晚预警不力、应对措施不当,是这起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对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风险未作评估大量市民游客认为外滩风景区仍会举办新年倒计时活动,南京路商业街和黄浦江对岸的上海中心、东方明珠等举办的相关活动吸引了部分市民游客专门至此观看。

对此,黄浦区政府在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时,未对可能的人员聚集安全风险予以高度重视,没有进行评估,缺乏应有认知,导致判断失误。

(二)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信息宣传严重不到位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后,主办单位应当提前向社会充分告知活动信息。

但是,直至12月30日,黄浦区旅游局才对外正式发布了新年倒计时活动信息,对“外滩”与“外滩源”的区别没有特别提醒和广泛宣传,信息公告不及时、不到位、不充分。

(三)预防准备严重缺失黄浦公安分局未按照黄浦区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在编制的新年倒计时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中,仅对外滩源新年倒计时活动进行了安全评估,未对外滩风景区安全风险进行专门评估。

黄浦公安分局仅会同黄浦区市政委等有关部门在外滩风景区及南京路沿线布置了350名民警、108名城市管理和辅助人员、100名武警,安保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四)对监测人员流量变化情况未及时研判、预警,未发布提示信息12月31日20时至事件发生时,外滩风景区人员流量呈上升趋势。

黄浦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未严格落实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每半小时上报人员流量监测情况的工作要求,也未及时向黄浦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报告。

外滩重大踩踏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外滩重大踩踏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外滩重大踩踏事故发生机理分析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重大踩踏事故回顾 (1)2.2关于重大踩踏事故发生机理的研究综述 (3)3 外滩重大踩踏事故发生机理 (4)3.1初始事件 (4)3.2信息知晓情况 (4)3.3现场滞留 (6)3.4是否拥挤(突发性事件)踩踏 (7)3.5救援力量是否及时 (9)4 反思 (9)4.1借鉴国外经验 (9)4.2 上海的具体建议 (10)1 研究背景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受伤者多为女性,学生居多。

截至2015年1月2日16时,短短21分钟的时间,踩踏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平均每分钟带走1.7个生命,49人受伤。

2 文献综述2.1重大踩踏事故回顾2010年11月23日金边踩踏事件已造成349人死亡。

11月23日,警察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的一座桥上查看成百的遗落鞋物。

近年全球发生的重大踩踏事件:2010年10月24日,肯尼亚发生体育场踩踏事件造成7人丧生,数十人受伤。

2010年7月24日,德国杜伊斯堡市“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发生踩踏,致21人死亡,大约500人受伤。

2010年2月4日,印度北方邦一座寺庙发生踩踏事件,66人死亡,40人受伤,死伤者多为妇女儿童。

2008年9月30日,印度拉贾斯坦邦一座神庙发生踩踏事件,至少147人死亡、55人受伤。

2008年8月3日,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比拉斯布尔地区著名神庙奈纳德维庙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14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2006年9月12日,也门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在南部伊卜省一座体育场举行竞选集会时,现场发生踩踏事件,至少51人死亡。

2006年2月4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座体育场外发生踩踏事件,71人死亡,起因是人群拥入体育场参加电视台组织的一档有奖游戏节目。

上海踩踏事故原因与分析课件(1)

上海踩踏事故原因与分析课件(1)
重不足(500警 力维持30万人)
事发当晚未封路 限行(往年执行
该措施)
安保力量投入同 比减少(不到同 期1200人的一半)
无人流总数控制 措施(去年有四
道防线)应急管理不 到位应急设施足应急预案针对性 不强
无交通限行措施 (去年限行)
应急响应时间长
6
五、踩踏事故统计与分析
9
六、自我防护措施
3、管控不到位 官方没有组织活动 政府层面错估形势 交通未管控 分段疏导人流措施未到位。
30万人流基本处于自由流动状态 4
三、原因分析-简介原因
调整未告知 连续举办三年 的外滩跨年灯 光秀突然改在 外滩源举办、 众多不知情的 游客仍涌向外 滩
5
三、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安保力量不 无交通管制

措施
人流总量估计严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简介
2014年12月31号晚,上海外滩陈毅 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 亡49人受伤的惨剧
14年的最后一天,在迎接新年 的伊始,如此惨剧敲响了安全 警钟;怎样才能避免踩踏,如 果遇到如何安全逃生?
希望永远用不到…… 但你一定要知道!!
1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简介
死亡36人 伤亡情况
受伤49人
最大36岁,最小16岁 平均年龄22岁
男10人 女26人 重伤13人 轻伤36人
2
二、事故影响
事故现场惨烈、领导高度重视、后果影响恶劣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 员,加强安全措施,确保节日期间民众生命财产安 全,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差事故原因,深刻 汲取教训。
➢李克强总理批示:要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
4.如果自己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紧扣在脖 子后面,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踩踏事故案例

踩踏事故案例

踩踏事故案例踩踏事故是一种常见的群体性安全事件,通常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演唱会、体育赛事、节日庆典等。

这类事故往往由于人群拥挤、秩序混乱、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引发,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踩踏事故的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群体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上海外滩踩踏事故。

2014年12月31日夜,上海外滩迎来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跨年烟火秀。

由于人流拥挤、道路狭窄,加之当时天气寒冷,导致人群挤压加剧。

在等待烟火秀开始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人群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这场悲剧震惊了全国,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群体安全的关注和反思。

案例二,印度邦纳拉踩踏事故。

2013年10月13日,印度邦纳拉市的一座庙宇举行了传统的宗教节日庆典,吸引了大量信徒前来朝拜。

在室内人群拥挤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踩踏事故,造成了至少115人死亡、更多人受伤的惨剧。

据报道,这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室内通道狭窄、安全出口不畅、人群控制不当等原因所致。

案例三,美国辛辛那提音乐节踩踏事故。

2019年6月,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音乐节上,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导致了至少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当时人群拥挤在音乐节现场,突然发生了恐慌性的踩踏,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调查显示,安保措施不力、人员管理混乱等因素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因为人群密集、秩序混乱、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踩踏事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群体安全的重视,加强对人员流动的管理和控制,完善场所的安全设施和疏散通道,提高人们对于紧急情况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踩踏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踩踏事件中的自我防护事件背景: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受伤者多为女性,学生居多。

截至2015年1月6日上午11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已有29人经诊治后出院,20人继续在院治疗,重伤员减少到4人,其中1人生命体征尚不平稳,仍在全力抢救治疗中。

什么是踩踏事件?当人群拥挤时,后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的情况,如潮水一样往前推,只要有一个人倒下,旁边的人就会接连被推倒,形成踩踏和挤压,从而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预防踩踏的关键尽量不去拥挤的地点或避开拥挤的人群。

容易发生踩踏事件的地点特点:空间有限,人群过度拥挤。

常见发生踩踏事件的地点:1.球场举例:1996年10月16日晚8时,危地马拉城马特奥之花体育场举行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预选赛。

开赛前,由于超量发售1万张球票引起场内混乱。

观众相互拥挤、踩踏,造成80多人死亡,300余人受伤。

2.商场:举例:2007年11月10日上午,重庆沙坪坝区家乐福商场内,发生一起因争抢特价食用油造成的踩踏伤亡事故。

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

3.狭窄过道或窄桥举例: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元宵灯展发生踩踏事故,37人死亡。

4.室内通道或楼梯举例: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晚自习下课,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因一人跌倒,导致拥挤,引发踩踏事件,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

5.酒吧、影院等举例:2013年1月27日凌晨2点30分左右,巴西南部城市圣玛利亚的一家夜总会发生火灾,造成至少252人遇难。

火灾发生当时有超过500人在酒吧内。

大部分死者是大学学生,多由于现场踩踏和窒息而死。

6.集会举例:2014年6月29日,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附近一处海滩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24人死亡。

外滩踩踏事件后法律规定(3篇)

外滩踩踏事件后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引言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市外滩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踩踏事件,造成了36人死亡,49人受伤。

这一悲剧震惊了全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痛定思痛之后,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反思和修订,以期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本文将对外滩踩踏事件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变化及完善进行探讨。

一、事件背景及原因分析1. 事件背景: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举办跨年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烟花表演。

然而,由于现场人数过多,管理不善,导致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

2. 原因分析:- 组织管理不善:活动组织方在场地规划、人员疏导、安全设施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 安全意识不足:部分游客缺乏安全意识,拥挤在狭窄通道,导致人群失控。

- 法律法规不完善:当时的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对大型活动进行有效监管。

二、外滩踩踏事件后法律规定的变化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

- 加强安全风险防控:要求企业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辨识、评估、控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 加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职责。

-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强化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单位、个人在消防安全中的责任。

-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单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加大治安管理处罚力度:对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 完善公共秩序维护机制:加强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秩序。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至少36人死亡
造成109人死亡,受伤者达 100余人 33人死亡
国内踩踏事件
$
时间 2001年4月8日 2004年2月5日 2009年12月7日 2014年9月26日
事件 陕西省华阴市玉泉院赶庙 会 北京市密云县举办迎春灯 展 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晚 自习下课 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 生踩踏事故
伤亡情况 16人死亡,6人受伤 37人死亡,37人受伤 8人死亡、26人受伤 6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 受伤
类型的恶性踩踏事
件59起。
人在事故中丧生,
310人受伤。
国际踩踏事件
时间 2001年7月21日 2003年2月17日 2009年3月29日 2010年7月24日 2010年11月22日 事件 日本兵库县明石市举行了夏季烟火 大会 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E2夜总会 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举行的世 界杯和非洲国家杯预选赛 德国西部城市杜伊斯堡在举行“爱的 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 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一座斜拉桥 在送水节欢庆活动
要根据活动现场的大小和集会 人数预留一个或数个疏散区。
任何集会都要设置一条应急通道,确 保该通道时刻畅通。
3. 将警察机动力量隐蔽在胡同里,警力内外配合
• 根据参加集会的人数和集会的性质确定执勤警察的人数,像足球比赛 、民俗集会、宗教活动等就要多部署警力。 • 集会现场和外围一定要部署警察机动力量,这些警察在某一地点戒备 待命,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立刻到达现场处置,这样,就不存在警 察无法进入踩踏现场的情况。
换地点后安排警力不足, 并且未进入核心区 官方未启动任何 紧急预案 地形原因
地形分析
$
民众悼念
$
媒体反馈
$
事件问责
事发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并问 责,是否太迟?

上海踩踏调查报告

上海踩踏调查报告

上海踩踏调查报告上海踩踏调查报告近期,上海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踩踏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

这起事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对于事故的原因和背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调查。

下面将对这起踩踏事故进行调查报告,以期能够从中总结出教训,并为未来的防范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对事故的背景进行了解。

这起踩踏事故发生在上海某音乐节上,当时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参加。

然而,由于场地的限制和安全措施的不足,导致了人群拥挤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其次,我们需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场地的限制是导致人群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

音乐节的场地并不宽敞,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观众人数。

其次,安全措施的不足也是导致踩踏事故的重要原因。

在音乐节现场,缺乏有效的疏导和引导措施,观众无法有序地进出场地,导致了人群的拥挤和混乱。

此外,观众的行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一些观众在场地内不遵守秩序,推搡和冲撞他人,加剧了人群的拥挤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事故的影响进行评估。

首先,这起踩踏事故给受伤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许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更多人受伤,需要长期的康复和治疗。

其次,这起事故对音乐节和相关组织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观众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忧可能导致他们对类似活动的参与产生疑虑和抵触情绪。

此外,这起事故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公共安全和活动管理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对于类似活动的监管和管理。

最后,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首先,场地的选择和规划应该更加合理和科学。

举办大型活动时,应该考虑到观众人数和场地容量之间的匹配,确保观众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活动,避免人群拥挤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其次,加强安全措施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组织者应该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并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和急救人员,以应对突发情况。

此外,观众也应该增强安全意识,遵守秩序,不进行推搡和冲撞等危险行为。

综上所述,上海踩踏事故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给受伤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上海踩踏事故原因与分析

上海踩踏事故原因与分析

VS
安全制度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导 致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迅速、有效地应对。
应急响应不足分析
救援力量不足
事故发生后,现场救援力量未能及时、有效 地展开救援,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
信息沟通不畅
事故现场信息传递混乱,相关部门之间缺乏 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影响了救援效率。
城市安全规划反思
安全设施不足
城市公共场所的安全设施建设不足,如监控设备、应急照明等,无法在紧急情况下提供 必要的支持。
安全宣传教育缺失
城市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市民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加了事故发生的 风险。
04
CATALOGUE
预防措施与建议
加强安全管理
01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 急预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 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工 作得到有效执行。
信息沟通不畅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人群 对现场情况了解不足,未能及时作出 反应。
安全措施不足
警力部署不当
警方对外滩地区的安全保卫工作安排 不足,未能有效控制和疏导人流。
安全设施不完善
现场缺乏足够的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 ,导致人群失控。
现场管理失误
指挥调度失误
相关部门在事故发生时未能及时、有效地协调救援力量,导致救援工作受阻。
上海踩踏事故原因 与分析
目录
• 事故概述 • 事故概述 • 事故原因 • 事故分析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案例总结
01
CATALOGUE
事故概述
人群聚集密度过大
• 事故发生时,陈毅广场聚集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导致人群 密施不足
• 相关部门对元旦跨年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不足,未 采取足够的安保措施和预警机制。

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

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

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近来,外滩踩踏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事故发生原因,政府部门已经组织了多次调查,那么,究竟外滩踩踏事故是如何发生的呢?一、事故背景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了踩踏事件。

据警方透露,当时聚集了迎新年的一群人,由于散发礼品,不少游客拥挤在一起,导致人群涌动,引发了踩踏事件。

据报道,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

二、调查结果1、保安管理问题据现场目击者称,当时现场外滩并没有设立明显的警戒线或者路障,导致人员聚集过于密集,安保措施不到位,加剧了踩踏事件的严重性。

2、安全预警系统不完善据相关人员透露,外滩缺乏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没有设置明显的应急通道,预警设备和紧急呼救装置仅限于有限的区域,造成了部分游客在紧急情况下难以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救援。

3、旅游管理问题调查发现,当时外滩旅游管理存在较大漏洞,无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大量的人员监督缺失等问题。

这些都为踩踏事件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对策建议1、强制执行人员管理标准加强人员管理标准,重点是保安人员,明确职责,根据任务,合理分配警力,合理划分和管辖区域,建立完善的警戒线制度,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2、优化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应急预警和救援系统的建设,确保安全预警系统智能化和实时化行,设立合理安排的应急救援通道与提示标识、救援装备及人员,确保合理的人员储备和人员培训。

3、强化旅游管理加强旅游管理,建立齐备的区域和行业监管体系,及时提醒游客、指导游客,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安全管理标准的执行。

四、结论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暴露了城市规划、旅游和安保管理等多方面问题,另一方面也给予我们深思,警示我们在未来的开发、设计、改造过程中要俯下身子,创造更加安全、便利、宜人的社会和人文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为实现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外滩踩踏之痛安保应急自救存薄弱环节

外滩踩踏之痛安保应急自救存薄弱环节

外滩踩踏之痛:安保应急自救存薄弱环节悲剧发生在2014年除夕夜,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地段。

当晚,数十万名市民和游客涌向外滩参观庆祝活动,然而,由于控制不善和安保措施不力,导致了一次严重的踩踏事故。

此事件暴露了外滩安保应急自救的存薄弱环节,迫使当局重新审视和改进应急措施,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重演。

这场踩踏事故造成了36人死亡,约50人受伤,让整个国家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这一次意外的发生引起了对安全措施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从安全管理角度来看,外滩踩踏事故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加强应急自救能力。

首先是现场管理和安保人员配置的不足。

外滩踩踏事故事发地所在区域是一个人流量庞大的旅游景区,然而,事故发生时安保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

这导致了人群失控和踩踏事故的发生。

因此,必须加强对人流控制的规划和管理,提高现场人员配备水平,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调动和部署应急力量。

其次是安全意识培养和应急演练的不足。

在外滩踩踏事故中,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事态的紧急性,缺乏自救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意识培养工作,提高大众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定期进行应急演练,让人们熟悉应急程序和自救技巧,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应对紧急情况。

另外,安全设施建设和应急设备配置的不足也是问题之一。

在外滩踩踏事故中,缺乏足够的紧急出口、疏散通道和防护设施,导致了人群无法迅速疏散和脱离险境。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应加强对景区的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顺畅,并确保应急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最后,外滩踩踏事故暴露了应急反应和协调机制的不足。

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指挥中心和现场救援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存在问题,导致了救援行动的延误和混乱。

因此,应加强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提高应急指挥中心的运作能力和效率,同时加强现场救援人员的培训和配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组织救援行动。

上海踩踏事件分析

上海踩踏事件分析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案例分析2015年的第一天,当大家还沉浸在新的一年的期望与喜悦中时,一则令人震惊与悲伤的消息让新年新一天布上了黑白色。

于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导致36人死亡,至少47人受伤。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发生全过程[2014年12月31日,深夜]上海街头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外滩上,已经聚满了人,人们期待着外滩灯光秀,迎接新的一年。

[2014年12月31日,23时许]2015年上海5D灯光秀在上海外滩源照常举行,与往常不同的是,此次舞台设置改在了外滩源。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之后]事发地点陈毅广场通往外滩观景平台的斜坡上,当时由于人流量大,秩序混乱,部分人上想到观景平台,部分人想下观景平台,于是人流产生对冲,此时,楼梯最低处忽然有人被挤到,附近人们虽然一边试图拉起他们一边大声呼喊:“不要再挤了,有人摔倒了!”但这声音已经被人群的嘈杂声所淹没。

于是,下面更多的人被层层涌来的人浪所压倒,情势开始发生失控。

[2015年1月1日,凌晨伊始]惨剧已经发生。

伤者被紧急送往医院救助,此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

[2015年1月1日,5时许]上海市书记韩正﹑市长杨雄赶往长征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看望伤员,要求全力以赴救治。

[2015年1月1日,凌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书记韩正说,要立即全面梳理全市各类大型活动,特别是人群高度聚集区大型活动的安排,该停的必须停止。

[2015年1月1日,上午]2﹑10号线南京东路站实施临时性封站措施,不提供上下客及换乘服务;上海当日所有的跨年活动全部取消;上海市要求,浦东区要重点关注节日期间各种活动,全面排查,当晚中金灯光秀叫停。

二﹑发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原因事故已经发生,我们在向死者缅怀的同时,更应该从事件中反思,查找发生事故的原因,杜绝类似惨事再次发生。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案例分析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案例分析

兰桂坊的教训:香港的反思与改变
• 22年前 兰桂坊踩踏事件如何改变香港(视频)
$
危机前
深刻深刻的制 度反思:更完 善的大规模集 会活动管制经 验 对每一次大型 集会活动进行 专门的事前风 险评估
$
香港警方与集 会区域内商户 上门沟通
1
2
3
危机前
危机中
现场各种提示性条幅、喇叭, 设置缓冲带,对人流分批放 行,采用单向人流方法,所 有人朝一个方向走不走回头 路,避免人群对流造成混乱
危机形象持 续,同时也 是努力清除 危机的过程
危机事件己 经基本解决
$
• 潜伏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发生尽管带有较高的突发性和偶然性, 但仍有其背后潜藏的必然原因,往往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矛盾的积聚即 和酝酿再加上受到偶然性突发因素的刺激引发的危机。如果在酝酿时 期,安保能够分时段的有效疏散人群,及时防范和处理也能够有效的 扼制真正危机的发生,但是这种危机特征不明显或者说人员的安全防 范意识不强而导致的疏忽,错过了最佳防范处置的最佳时期。 • 爆发期。危机的爆发期是指突发事件真正引发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导 致外滩观景的人群正常遭到中断和影响,危机负面影响以极其迅猛的 态势扩散和蔓延,表现为影响范围的迅速扩大,深度的不断加重。这 一阶段,危机态势频现,加之时间紧迫,突发事件的原因不明朗,危 机信息传递不畅,令外滩安全保障管理措手不及。这一时期风险沟通 的主要目的。
群体性踩踏事件
$
发生于公共娱乐场所的 群体性挤踏事件
发生于大专院校、中小 学校和幼儿园的群体性 挤踏事件
发生于大型活动中的群 体性挤踏事件
发生于体育场( 馆) 的 群体性挤踏事件
其他公共聚集场所的群 体性挤踏事件
群体性踩踏事件

踩踏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踩踏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踩踏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近年来,社会上发生了多起踩踏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故的发生背后往往有着各种原因,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一、案例一:天安门广场踩踏惨剧2015年10月1日,百万游客涌向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升旗仪式。

由于游客数量过多,加之安检程序不严,导致人群出现拥堵,最终引发了踩踏事故,造成数十人死伤。

这一惨剧的发生让人们深感震惊。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踩踏事故往往源于人群密集、安全措施不足等原因。

对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人流量的管控,提前做好安全预案,加强现场指挥,确保游客的安全。

二、案例二:上海外滩踩踏事件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了踩踏事件,导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

事故的原因是因为新年夜人流过大,导致拥挤发生,最终引发踩踏悲剧。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疏导人流、加强安全管理是避免踩踏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对重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确保人员安全。

三、案例三:广东中山校园踩踏事件2014年10月10日,广东中山发生一起校园踩踏事故,造成10名学生死亡,20多人受伤。

事故的原因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操比赛中,学生出现恐慌情绪,引发了踩踏。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学校活动而言,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同时,学校组织活动时应该做好规划,确保参与活动的学生安全有序。

四、结语踩踏事故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案例,加强对人员流动时安全管理的重视,从预防和规范上做好防范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踩踏事故再次发生,维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愿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创造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上海踩踏事件报告2篇

上海踩踏事件报告2篇

上海踩踏事件报告2篇上海踩踏事件报告(一)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前广场举行跨年活动。

由于活动人数过多,导致现场出现人员拥挤,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导致了一起重大踩踏事件。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

经过全力抢救,最终仅有36人死亡,47人受伤。

此次事件震惊全国,引起了各界关注。

接下来本文将对事件的具体原因、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进行分析。

一、事件原因上海踩踏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现场人数过多,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据了解,华尔道夫酒店前广场是一个狭窄的车辆出入口,却成为了当晚的进出口,由此引起了人员拥挤。

一些现场参与者为了赶时间,不顾其他人的安危,采取了激烈的推挤和冲撞的行为,使得人流失去了平衡。

此外,现场安保措施不到位,有些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入口、出口进行出入,造成拥堵,无法疏散。

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遇到突发事件时必须要建立的一套制度。

上海市政府在此次事件中,运用了其完整的应急预案系统,做出了及时而有效的应对和处理。

当晚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救援力量,总体协调和安排,保障了救援行动的迅速开展。

三、救援工作在紧急事件发生后,救援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上海市政府针对此次踩踏事件,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救援措施。

由于事件发生的时间紧,人流量大,当地的医疗和公安力量迅速出动,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疏散,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总的来说,虽然上海市政府在应急预案和救援工作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性,但仍需不断深入研究总结和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增强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安全。

上海踩踏事件报告(二)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前广场举行跨年活动时,因现场人数过多,导致现场出现严重的人员拥堵,最终发生了一起重大踩踏事故。

当晚,上海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了一支由医疗工作人员、警察和志愿者等组成的救援队伍,全力抢救现场伤员,最终仅有36人死亡,47人受伤。

对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几点看法

对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几点看法

对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几点看法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一、原因是什么1、人流量过大是直接原因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左右,外滩陈毅广场和亲水平台的相向人流在斜坡上发生对冲,有人在对冲中摔倒。

踩踏事件就此发生。

当有民众意识到了危险,挥舞手臂让其他人后退。

但其作用不大,情势失控。

站在墙头的几个年轻人于是开始号召大家一起呼喊,“后退!后退!”楼梯上端的人群察觉到了下面的危险,人流涌动的趋势开始减慢并停止。

十分钟后人群有了后退的趋势,然而压在下面的人已经渐渐不支,当人群终于散开时,楼梯上已经有十几人无力地瘫倒在那里。

由此可见,当时那一刻那个地方的人流量多大显而易见。

正是由于如此之大的人流量在斜坡上发生的碰撞摔倒才直接导致了踩踏事件的发生。

2、政府部门的管理是间接原因首先,安保力量严重不足。

因今年跨年灯光秀已经取消,武警在外滩投入的兵力少于往年。

其次,无交通管制措施。

在事发现场的东侧是高于地平面四五米的外滩观景平台,向东可以观看上海浦东夜色,向西可以对视外滩西洋建筑群。

西侧是中山东一路,事发当晚却并未封路限行。

一位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往年举办外滩灯光秀跨年迎新活动时,前来观看的游客需要经过4道管控“防线”才能到活动核心区—外滩观景平台。

这些“防线”会由武警、公安、协警以及志愿者共同组成,人流过马路时也会有开关闸措施。

再次,宣传力度不足。

往年的跨年灯光秀,一直都是备受游客追捧的特大活动。

2013年外滩的4D灯光秀,就吸引了数十万人参与。

2014年的跨年灯光秀,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陈毅广场观景台对面的10秒倒计时灯光,另一个是在“外滩源”的5D大型灯光表演。

两者间距离为0.5公里。

但是,出于缓解以往3年交通的压力,其主要的表演活动设在了“外滩源”。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案例分析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案例分析

伤亡情况 16人死亡,6人受伤
37人死亡,37人受伤
8人死亡、26人受伤
6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 受伤
兰桂坊的教训:香港的反思与改变
$
• 22年前 兰桂坊踩踏事件如何改变香港(视频)
危机前
深刻深刻的制 度反思:更完 善的大规模集 会活动管制经 验
1
对每一次大型 集会活动进行 专门的事前风 险评估
1
2
3
危机中
危机后
$
1993年兰桂坊踩踏事件之后,每逢新 年前夕甚至圣诞节平安夜,香港地铁 服务便通宵开放,因为有人指出事故 当晚因地铁未提供通宵服务,导致有 市民心急回家间接造成伤亡
法国为何300多年没发生恶性踩踏事件?$
1. 法国自1711年起,304年没发生过恶$性踩踏事 件
集会的安全工作由警察部门牵头,协调多$个部门参 与。
4. 将人群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4个人之内$,发现拥 挤苗头及时处置
• 通过多种手段监控集会现场。
• 露天集会来说,警方通过三种方法估算集会人数。第一种是“切面法 ”,第二种方法是“流量法”,第三种方法是“航拍法”。
• 对经营性演出,警方事先要与演出主办方协调好,一旦发生拥挤踩踏 事件,要立即宣布终止演出,并告知观众在次日之后可以随时退票。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
01
02
03
征兆期/潜伏期
爆发期
延续期
有线索显 示有潜在 的危机可 能发生
具有伤害性 的事件发生 并引发危机
危机形象持 续,同时也 是努力清除 危机的过程
04
痊愈期/恢复期
危机事件己 经基本解决
$
• 潜伏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发生尽管带有较高的突发性和偶然性, 但仍有其背后潜藏的必然原因,往往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矛盾的积聚即 和酝酿再加上受到偶然性突发因素的刺激引发的危机。如果在酝酿时 期,安保能够分时段的有效疏散人群,及时防范和处理也能够有效的 扼制真正危机的发生,但是这种危机特征不明显或者说人员的安全防 范意识不强而导致的疏忽,错过了最佳防范处置的最佳时期。

上海之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反思

上海之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反思

上海之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反思导语: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这一刻或许会被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里,因为毕竟36个鲜活的生命在这一刻逝去。

我们在震惊伤心的同时,也应该有更多的反思,为何前一分钟还在庆祝祈福的人群,转瞬就发生了如此悲剧?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同时也处在一个高速运行的风险环境里。

现代城市人员密集,系统复杂,安全生态其实是很脆弱的。

我们除了需要政府科学管理和规则的庇护外,人人脑子里都需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意识。

上海外滩的这次踩踏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用36个无辜逝去的生命换来的,我们需要反思,需要在反思中进步。

2014年12月31日当晚,来自陕西的余小姐和同事、朋友一起约了去外滩跨年。

“当时到处都挤满了人,想转个身都很困难。

我和朋友被困在当中的阶梯上,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

后来人群开始混乱起来,我们想往下走,但是根本挤不下去,我感觉被挤得都没办法呼吸了。

当时旁边也看不到警察维持秩序,很多摔倒的女孩子尖叫起来。

”余小姐事后回忆说:“当时我身边有个男的,他老婆摔倒在地上后,他直接爬到人群上面,大喊‘警察,救命’。

但周围太嘈杂了,声音都传不出去。

后来警察过来维持秩序,让我们往上面走,但是上面的人不后退,我们根本上不去,拥挤中很多人摔倒了,发生了踩踏。

”事故亲历者余萍曾这样描述,“当时还没有到零点,挤得喘不过气,持续了十分钟的样子,然后就不断有人晕倒,大部分都是女生。

后来人群开始疏散,就开始踩踏了,晕倒的人被直接踩倒,堆了好几层……”上海外滩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公里。

观景平台上,江对岸陆家嘴的夜景灯光一览无余,这里是上海最著名的景点,也是很多游客留影的最佳背景。

外滩中段观景平台下面则是著名的陈毅广场。

观景平台与下部陈毅广场之间落差大约在5米左右,依靠两侧各17级楼梯相连。

事故当天,悲剧就发生在陈毅广场南侧与观景平台相连的楼梯处。

从事后的监控中了解到,2014年12月31日23时30分,警方从监控探头中发现陈毅广场上下江堤的一个通道上,发生人员滞留的情况,立即调集值班警力赶赴现场,民警遭超大规模拥挤人流的阻隔,采取了强行切入的方式,进入所用时间比正常时间多5―8分钟。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

“12·31”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吸取事件教训,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信息。

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市长杨雄同志对事件调查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彻查原因,严肃问责,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上海市迅速成立了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任组长,副市长周波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市监察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纪委、市应急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

联合调查组邀请了国家和本市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为事件调查进行分析论证。

联合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专家论证、综合分析等,开展事件调查工作。

事件发生后,联合调查组迅速组织力量对事件现场进行勘查,先后对受伤人员、值勤民警、市民游客、地铁工作人员等调查走访,了解事件发生经过,并对事件现场有关情况进行核查。

联合调查组还调取查看外滩区域36个监控探头、累计时长约70小时的视频录像,系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查阅市级和区级有关部门“三定方案”、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等资料195份,对市级10个部门(单位)和黄浦区政府以及区有关部门领导共51人进行了谈话询问,详细调查相关管理情况。

经调查,联合调查组还原了事件全过程,查明了有关应对情况,分析了事件原因,认定了事件性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了处理建议,并就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相关工作提出了整改建议。

一、事件发生地基本情况(一)外滩风景区外滩风景区是黄浦区辖区内的公共区域,东起黄浦江防汛墙、西至中山东一路和中山东二路西侧人行道、南起东门路北侧人行道、北至苏州河南岸,面积3.1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案例分析
2015年的第一天,当大家还沉浸在新的一年的期望与喜悦中时,一则令人震惊与悲伤的消息让新年新一天布上了黑白色。

于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导致36人死亡,至少47人受伤。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发生全过程
[2014年12月31日,深夜]上海街头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外滩上,已经聚满了人,人们期待着外滩灯光秀,迎接新的一年。

[2014年12月31日,23时许]2015年上海5D灯光秀在上海外滩源照常举行,与往常不同的是,此次舞台设置改在了外滩源。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之后]事发地点陈毅广场通往外滩观景平台的斜坡上,当时由于人流量大,秩序混乱,部分人上想到观景平台,部分人想下观景平台,于是人流产生对冲,此时,楼梯最低处忽然有人被挤到,附近人们虽然一边试图拉起他们一边大声呼喊:“不要再挤了,有人摔倒了!”但这声音已经被人群的嘈杂声所淹没。

于是,下面更多的人被层层涌来的人浪所压倒,情势开始发生失控。

[2015年1月1日,凌晨伊始]惨剧已经发生。

伤者被紧急送往医院救助,此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

[2015年1月1日,5时许]上海市书记韩正﹑市长杨雄赶往长征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看望伤员,要求全力以赴救治。

[2015年1月1日,凌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书记韩正说,要立即全面梳理全市各类大型活动,特别是人群高度聚集区大型活动的安排,该停的必须停止。

[2015年1月1日,上午]2﹑10号线南京东路站实施临时性封站措施,不提供上下客及换乘服务;上海当日所有的跨年活动全部取消;上海市要求,浦东区要重点关注节日期间各种活动,全面排查,当晚中金灯光秀叫停。

二﹑发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原因
事故已经发生,我们在向死者缅怀的同时,更应该从事件中反思,查找发生事故的原因,杜绝类似惨事再次发生。

细分析此次悲剧的发生,我认为,政府和个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政府、民众危机意识淡薄,应对危机能力薄弱。

首先,针对政府,政府危机管理的理念还只是将应对危机事件视为常态管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作为一种特殊而独立的管理方式。

在进行危机决策时,对危机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危害性认识不足,低估了危机事件对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旦突发危机事件,自然应对不力。

如,此次踩踏人群主要是为了观看上海外滩的灯光秀,但却不知灯光秀已经改在了外滩源,一字之差,可能很多人并不没有在意,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差别,政府以为取消了灯光秀,人群就会减少许多,因此减少了警力。

所以,政府及警方存在对人流预估严重不足的情况。

虽然事发时迅速组织了500名警力参与疏通人群,但由于人数过多,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其次,我国民众的危机意识和灾难应对能力都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面对危机缺乏冷静的心理反应,往往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当面对危机时,不知道采取如何自救的方法,盲目采取一些非理性行为。

危机中,许多人只考虑自己的安全和便利,而忽视了与他人的合作,结果是出现混乱和无序,达不到预期的逃离目的。

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交通站明明
写着“先下后上”的提示,很多站台甚至在车门口的两侧画出上车乘客该站的位置,可是当地铁门打开的时候,下车的人还是要在迎面一拥而上的人群中挤出去,人多的时候有些人甚至被挤得来不及下车。

在旅游景点的售票口外,人们即使排队也常常是并列站着几个人,为了防止有人插队,都挨得紧紧的。

等到了窗口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小堆人,大家争先恐后向前拥,争的只是几分钟的早晚。

在城市里有楼梯台阶的地方,如地下通道、地铁出入口、大型商场等等,人们不遵循“右侧通行”的常理,上下人流相互碰撞成了常事。

去过国外的人不难发现,许多地点虽然人很多,但却秩序井然,人与人身体之间保持距离,即使不小心发生身体接触碰撞也会马上互相道歉。

“先下后上,右侧通行”已成了人们无意识的自觉动作。

所以,我认为,每一次惨案的发生,我们的教育是否也该反思,我国小孩的教育内容是否适用,有多少高校才子,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无从自救,这是多么大的教育问题。

2﹑危机管理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危机管理人才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我国虽有消防、防汛、公安等行业性应急单位和相关职业人员,但尚无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应急管理机构,专业的应急管理人才稀缺。

目前我国危机管理的人才主要集中于低层次危机管理人才,高层次危机管理人才缺乏,结构呈现低级化。

因此,应对各种危机管理局面、制定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的专业人才在我国属于稀缺性人才。

我们分析许多事故发生过程,大多数都是先由警方控制场面,再等待专业人员或医疗人员进行救助,而在这等待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和救助机会。

在此次踩踏事件中,警方也承认,当天由于人流密集,23时30分发现客流异常增多时,民警未能及时进入核心区域,由于采取强行进入的方式,时间比正常时间要多,耽误了一些救援时间。

3、缺乏有效的信息公开和处理机制
在刚知道上海踩踏事件这条消息时,网上一直疯传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恐怖分子设计,在上海外滩高层抛洒美金,导致群众疯抢,造成踩踏事件。

一时间,本来是国内事故,瞬间变成了公布行动,网上各种爱国人士的言论以及给人们造成的恐惧各种各样,从而使人们对事故本事少了更多的关心。

当前,政府应该意识到,信息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政府不再能够完全控制信息传播,主流媒体没有传播的信息,但可能通过非主流的方式传播。

如今,微信、微博等信息传递媒介虽然为我们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带来了困惑,至此,网上的言论人们辨不清真假,搞不清头绪。

所以,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发布最新真实消息,减少舆论危害,保证信息的可信度,让群众放心。

三、通过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得到的启示
1、提高防范危机意识和能力。

此次踩踏事件在我国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但为何依然有这么大的伤亡人数,是不是避免发生事故的方法,就只能是取消各种活动。

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节日的意义还何在?活动的目的又何求?大禹治水,靠的不是堵,只有把河道治理好了,灾难才能够消除。

我们不应只追求事物的一方面而放弃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取得双赢。

危机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工作者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

除了平时的宣传教育以外,规范化、制度化、法定化的危机演习是必不可少的。

从国外情况来看,日常的情景训练和危机应对演习,对于提
高危机管理效率、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提高政府的威信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前,要提升民众的危机处理技能,也应在平时加强对民众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让公民能够有渠道学习和掌握危机管理的知识以及危机应对的措施和处理危机的手段。

同时,还应当结合危机管理知识,组织模拟训练,模拟演习,以锻炼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危机应变能力。

2、优化危机管理的人才结构。

要从政府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危机管理任务出发,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危机管理人才结构。

当前亟需培育和引进中等层次和高层次的危机管理人才。

中等层次的危机管理人才包括一些能及时、准确、全面搜集信息而且不停地更新和反馈信息的信息型人才;一些具备很强的专业背景、动态跟踪能力、整体评估能力和政策把握能力的危机处理监督型人才。

高层次的危机管理人才包括专业背景强、准确把握、果断决策的执行型人才;具备对事态的全面把握能力,对事态发展趋势有较强预测能力,对事业、国家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决策型人才。

只有危机管理人才的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把由于危机事件导致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利益。

3、加强危机管理信息交换和良性互动,积极利用媒体发布危机应对信息
危机预警是建立在大量数据、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的。

因此,全面、准确地收集各种可能导致危机的信息,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库,使政府能及时、有效地识别出危机,将危机事件的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政府在危机来临时,要有条不紊地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使政府本身成为信息中心;积极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媒体、与公众社会、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使政府本身成为组织协调中心;保持开放的态度,对所有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去应对,将不利的影响降到最小,使政府本身成为权威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