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简答分析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be3b1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8.png)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与电气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机械结构和电气设备的相互配合和协同工作,实现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的生产过程。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本文将对机电一体化进行分析和认识。
首先,机电一体化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集成,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和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例如,传统的装配线需要工人手动操作进行零部件的装配,而机电一体化装配线可以通过自动化机械臂实现零部件的拿取和装配,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速度和装配质量。
其次,机电一体化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通过集成传感器、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等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例如,在一条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生产线上,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到零部件的位置和质量,计算机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调整机械臂的位置和力度,以确保零部件的正确装配和质量标准的达到。
再次,机电一体化降低了生产成本。
传统的生产方式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和人力资源,而机电一体化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
此外,机电一体化设备由于集成了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和调整,减少了零部件的损耗和生产误差,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机电一体化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控制,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例如,在一条机电一体化的生产线上,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产品的尺寸和外观等关键参数,计算机可以根据检测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此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稳定性也能够降低产品出现故障和质量问题的概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e74589b84ae45c3a358cd2.png)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孙卫青版第二版)1- 1 、试说机电一体化的含义答: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 2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答:主要由机械本体、动力系统、传感与检测系统、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和执行装置等组成。
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的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传感与检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 3 、工业三大要素是什么?答:物质、能量和信息。
1- 4 、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传统的机电产品机械与电子系统相对独立,可以分别工作。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从而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性能的一种新产品,产品功能是由所有功能单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1- 6 、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①精度提高;②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③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④调解和维护方便,使用性能改善;⑤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⑥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⑦节约能源,减少耗材;⑧增强柔性。
1- 7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答:1、传感测试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工作过程的各种参数、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过程有关的相关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进行接收,并通过相应的信号检测装置进行测量,然后送入信息处理装置以及反馈给控制装置,以实现产品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
2、信息处理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参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常见问题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常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a649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a.png)
机电一体化专业常见问题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业。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电路原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由于该专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一、学科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学生们需要学习和掌握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在某个学科上有较好的基础,但在其他学科上却感到困难重重。
因此,学生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弱项学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验和项目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由于实验设备和项目资源的限制,学生们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一些实验设备可能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或者项目资源不足以支持学生们的创新实践。
因此,学校和教师们应该重视实践环节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实验设备和项目资源,帮助学生们培养实践能力。
三、就业方向的选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比如机械设计、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还不够清晰,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就业方向。
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们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各个就业方向的特点和前景,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出明智的就业选择。
四、实际应用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感到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
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多时候难以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因此,学校和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70988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9.png)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
机电一体化是把机械工程技术与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
技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其成本,可以满足客户更高的要求,还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
机电一体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机械和电子。
机械方面,一般指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机械设备,例如机床、安装等;电子方面,一般指电子元件、半导体、PCB板等,它们可以实现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控制等功能。
机电一体化不仅要求机电2个领域间有着协作与配合,而且要求信息
共享与整合。
因此,在机电一体化设计过程中,要有充分的计算机服务,
以实现信息流动、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的功能。
同时还要解决软硬件的兼
容性问题,让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具有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另外,机电一体化还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厂自动化设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军工、医疗保健等。
这些应用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现代化
的设计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可靠,并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技术,它可以使设备的使用
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和节约能源。
机电一体化系统习题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c64166bd97f192279e966.png)
机电一体化系统习题答案第一章思考与练习题一一. 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
二. 简答题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哪几种?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分为: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测试传感部分、执行机构、控制性处理单元以及接口等部分组成。
2. 接口技术的作用?答:是系统中各单元和环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连接界面,是外设和数控装置之间的桥梁。
其功能为:变换、放大和传递。
第二章思考题1一.名词解释1. 误差:是对某一特定的物理量进行度量时,所测得数值与真值得差值。
2. 准确度:通常用来反映系统的测量值与真值的近似程度,反映了系统误差的大小; 精密度:是从随机误差的角度来反映系统的测量值与真值的近似程度; 精确度则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反映。
3. 传动精度:是指机械传动链单向传动时,其输入端与输出端瞬时传动比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
4. 装配精度:是是指不同零件或不见按照特定要求组装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精度,包括零件或不见的相对位置精度、运动精度、接触精度。
5. 机床加工精度:是一项综合型精度指标,即指机床在加工工件时所能达到的精确度。
6. 机床定位精度:是指机床或仪器主要部件在运动终点所能达到的实际位置的精度。
(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精度指标,其定位形式大致可分为手动定位、自动间歇定位和连续定位三种形式。
)二.简答题1.机械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的作用?答:机械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起着传递功率、支撑、连接、执行的功能。
2.机床精度与机床加工精度有什么不同?(判断)答:二者的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机床加工精度是指在加工时体现出来的精度,与机床设备本身使用的时间年限、加工时的切削力、环境温度等都有关系,而机床精度所描述的是机床的原始精度,不考虑上述这些情况。
4. 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答:任何一个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相对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系OXYZ 来说,都有六个自由度,即沿X 、Y 、Z 三个坐标轴的移动,以z y x 、、表示,及绕着X 、Y 、Z 轴的转动,用z y、、x 表示,如图所示。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最终版]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63a70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a.png)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最终版]第一篇: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最终版]1-1 试说明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涵义。
答:机电一体化乃是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微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答:由五大要素(子系统)组成:1.机械系统:具有构造功能,相当于人的骨骼;2.信息处理系统:具有控制功能,相当于人体的大脑;3.动力系统:具有动力功能,相当于人体的内脏;4.传感检测系统:具有计测功能相当于人体感观;5.执行元件系统:具驱动功能(主功能),相当于人体四肢的肌肉。
1-3 说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步骤。
答:分为四步:1.总体设计:分析设计要求,划分功能模块,决定性能参数,调研类似产品,确定总体方案,方案对比定型,编写总体论证书。
2.详细设计:各子系统的设计(各元部件的选择与设计),子系统间的接口设计;3.综合评价: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产品的性能、价格进行综合评价;4.试制与调试:生产样机,进行试验,调试,看最终是否能达到最初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要求。
1-4 机电一体化产品特点:节能,自动化1-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功能有哪两种?答:接口功能:①输入,输出。
②变换,调整。
2-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有什么特点?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与传统的机械系统相比,其特点在于:前者不仅要求较高的定位精度,还要求较高的动态响应特性,即响应快、稳定性好。
2-3 丝杆螺母机构的分类及特点?答:丝杆螺母机构分两类:1.滑动丝杆螺母副。
优点: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具有自锁功能。
缺点:摩擦阻力大,传递效率低(30%~40%)。
2.滚动丝杆螺母副。
优点:摩擦阻力小,传递效率高(92%~98%)。
缺点: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2-4滚珠丝杆副的传动特点?答:滚珠丝杆副的滚珠丝杆副的有如下特点:1.优点:传动效率高(达90%以上,比滑动丝杆的高2-4倍);灵敏度高,传动平稳;磨损小,寿命长;可消除轴向间隙,提高轴向刚度。
机电一体化简答
![机电一体化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67ab3d4333687e21af45a9ec.png)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技术:机械本体,动力单元,传感检测单元,执行单元,驱动单元,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接口。
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2、简述传动系统转动惯量,摩擦,阻尼比,刚度,谐振频率,间隙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性能的影响:转动惯量大会使机械负载增大,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灵敏度降低,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
摩擦引起动态滞后和系统误差,滑动摩擦导轨易引起爬行现象,低速运动稳定性差。
系统的静摩擦阻尼越大,系统的失动量和反转误差越大,是定位精度降低,加上摩擦速度特性的负斜率,易产生爬行,降低机械的性能。
系统的粘性祝你摩擦越大,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大,精度越低。
对于质量大刚度低的机械系统,为例减小振幅、加速度衰减可增大粘性摩擦阻尼。
对于伺服系统的失动量来说,系统刚度越大,失动量愈小。
对于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来说,刚度对开环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而对闭环系统又很大影响,提高刚度可增加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当外界的激振频率接近或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是,系统将产生谐振而不能正常工作。
间隙将是机械传动系统中间隙产生回程误差,影响伺服系统中位置环的稳定性。
有间隙是,应减小位置环增益。
3、①刚性消隙: 在严格控制轮齿齿厚和齿距误差的条件下进行的,调整后齿侧间隙不能自动补偿,但能提高传动刚度。
②柔性消隙法:调整后齿侧间隙可以自动补偿,但方法影响传动平稳性,且传动刚度低,结构也较复杂。
4、偏心轴套:调整两啮合齿轮的中心距,从而消除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及其造成的换向死区。
斜齿轮:齿轮的厚度在轴向是变化的。
在装配的时候通过改变垫片3的厚度,来调整轴向的相对位置,从而消除间隙。
5、齿轮传动链的级数和各级传动比分配的原则:①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②质量最小原则③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
三种原则的选择:1)对于以提高传动精度和减小回程误差为主的降速齿轮传动链,可按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设计。
机电一体化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机电一体化中的常见问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ed95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0.png)
机电一体化中的常见问题解析引言: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电气、电子和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在现代工业中,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机电一体化也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机电一体化中的挑战。
一、技术集成难题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在于不同领域技术的融合,这就带来了技术集成的难题。
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和交流,才能将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由于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差异较大,沟通和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
因此,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是解决技术集成难题的关键。
二、系统可靠性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是用户关注的重点之一。
由于系统中涉及多个子系统和组件,每个子系统和组件的可靠性都会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子系统和组件进行严格的可靠性评估和测试。
同时,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确保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三、能源效率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如电力、燃气等。
然而,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使得能源效率成为机电一体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优化系统设计、改进传动装置、采用节能设备等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合理的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也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安全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涉及到大量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因此安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在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例如,采用安全防护装置、设立警示标识、进行培训和教育等措施都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也是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五、维护和故障排除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
然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定期检查和保养、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和故障排除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效率和准确性。
机电一体化简答
![机电一体化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66c0c0136bd97f192279e9d7.png)
1. 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5次)答:机械本体、动力系统、检测传感系统、执行部件和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五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所规定的目的功能。
通过接口及相应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内部匹配合理、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2、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对系统有何影响,如何消除直齿圆柱齿轮的齿侧间隙?(6次)答:齿轮的啮合间隙会造成传动死区(失动量),若该死区是在闭环系统中,则可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常会使系统产生以1~5倍间隙而进行的低频振荡。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则多采用各种调整齿侧间隙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圆柱齿轮的啮合间隙,常用的方法有:偏心套调整法、轴向垫片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等。
3、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的模型主要有哪几种?分别应用于系统设计的哪个阶段?(10次)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仿真模型主要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描述模型。
当仿真模型是物理模型时,为(全)物理仿真;是数学模型时,称之为数学(计算机)仿真。
用已研制出来的系统中的实际部件或子系统代替部分数学模型所构成的仿真称为半物理仿真。
计算机仿真、半物理仿真、全物理仿真分别应用在分析设计阶段(软件级)、部件及子系统研制阶段(软件-硬件级)实时仿真、系统研制阶段(硬件级)实时仿真阶段。
1.滚珠丝杠副消除轴向间隙的调整预紧方法有哪些?圆柱直齿轮的齿侧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6次)答:滚珠丝杠副消除轴向间隙的调整预紧方法有:螺纹预紧调整式、双螺母差齿预紧调整式、双螺母垫片预紧调整式、弹簧式自动调整预紧式、单螺母变位导程自预紧式。
2)方法有:偏心套调整法、轴向垫片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周向拉簧式、可调拉簧式)。
2、什么是PID调节器?三部分在系统调节中各起什么作用?(3次)答:按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控制的调节器,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简称为P(比例)I(积分)D(微分)调节器,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调节器。
谈谈对机电一体化概述的理解,要求不少于600字。
![谈谈对机电一体化概述的理解,要求不少于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912621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c.png)
谈谈对机电一体化概述的理解,要求不少于600字。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机械与电子之间的无缝衔接和完美融合的一种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机械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设备性能和功能的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实现了机械系统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
在硬件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注重利用电子元件和传感器来增强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环境,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到控制系统,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优化。
另外,机电一体化还可以通过将传感器和执行器直接与电子设备相连,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在软件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侧重于开发和应用控制算法和人机界面,实现机械系统的智能化和用户友好。
通过软件的编程,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故障检测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同时,人机界面的设计也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观的显示和操作界面,使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监测设备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调整。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制造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根据指定的程序进行工作,减少操作人员的参与和操作错误的可能性。
同时,机电一体化还可以自动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及时发现故障并提供相应的维护指导,减少了停机和故障维修的时间和成本。
除了在工业制造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设备中,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在家居设备中,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在交通运输领域,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和导航,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机械与电子之间的无缝衔接和完美融合的一种技术。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b022f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e.png)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与电子集成在一起,通过电子控制实现机械系统功能。
它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能源等。
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包括高效率、高精确度、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等。
同时,机电一体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复杂性和维护成本高等。
本文将从优势、应用和挑战三个方面对机电一体化进行总结。
(一)机电一体化的优势1. 高效率:机电一体化能够实现机械和电子的高度协同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传统的机械系统需要人工控制和调节,而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电子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精度。
2. 高精确度: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精确的电子控制,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
这使得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满足不同行业的高精度需求。
3. 高可靠性: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电子监测和反馈机制来实时检测和预警系统故障。
在系统故障出现之前,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自主诊断和纠正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使得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低能耗: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精确的电子控制,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精确调节。
这使得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能源,降低能耗。
尤其在节能减排的现代环境下,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机电一体化的应用1. 制造业:机电一体化在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自动化检测和自动化运输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航空航天:机电一体化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航空飞行控制系统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飞行控制、导航和通信等功能,提高飞行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
3. 能源领域:机电一体化在能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风力或太阳能的收集和转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4. 医疗保健:机电一体化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78b32c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a.png)
对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认识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一个系统中,集成了机械、电气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实现相互协调和互动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
相比传统的机械和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可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精度、可靠性和效率。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它已经在汽车、飞机、机床等诸多领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机电一体化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高级应用。
在家居、医疗、农业等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可编程性: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自主控制,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和可调性。
2. 模块化和集成化:机电一体化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组装和维护更加简单,也实现了机械、电气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集成。
3. 多功能性: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多功能性,可以同时实现多个功能,如加工、检测、传输等。
4. 精度和高速性:机电一体化系统采用精密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了高精度和高速操作。
5. 可靠性:机电一体化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监测和保护措施,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机电一体化将机械、电气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机电一体化将是未来工业的热门技术之一,它将继续推动制造业向高效、智能和绿色领域迈进。
机电一体化简答题
![机电一体化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0f20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b.png)
CHAPTER11.机电一体化的所渭"4A革命"是指什么?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社会服务自动化。
2、什么是系统数学模型?为什么要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数学模型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在信号传递过程中的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的描述。
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分析、综合,是机电一体化系统重要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系统数学模型既是分析系统的基础,又是综合设计系统的依据。
3.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1机械手关节伺服系统2数控机床3工业机器人4自动导引车5顺序控制系统6数控自空化制造系统(a.柔性制造系统b.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7微机电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引导车连接起来,以适应加工成组产品。
)4、.机电一体化系统结构包含的模块:1机械受控模块,又称执行模块,起承载,传递力和运动作用。
2测量模块,用来采集和系统有关状态和行为的信息。
它有传感器、调理电路、变换电路等组成。
3驱动模块,是指电动机及黑区动电路组成的技术模块,作用是提供驱动力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
4通信模块,功能是传递信息,实现系统内部,外部通信。
5微计算机模块,处理由测量模块和接口模块提供的信息。
6软件模块,控制计算机模块的工作。
7接口模块,系统内部各级之间的信息交换。
5.机电T*化产品设计的主要阶段:1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和技术预测;2概念设计;3可行性分析;4编制设计任务书;5初步设计;6方案设计评估与优化;7详细设计;8完成全部设计文件。
6、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中需要贯彻哪些设计思想?整体系统的设计思想;机电融合的设计思想;注重创新的设计思想。
7、处理"机"与〃电”关系采用哪些设计思想?替代机械系统;简化机械系统;增强机械系统;综合机械系统。
8、简述"替代机械系统""简化机械系统""增强机械系统""综合机械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什么?a."替代机械系统”机械的功能可以完全由微计算机和执行器取代,从机械产品变成电子产品。
机电一体化试题简答及综合题
![机电一体化试题简答及综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c8472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6.png)
简答题1、试简述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答: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是一种角位移传感器,由装在被测轴(或与被测轴相连接的输入轴)上的带缝隙圆盘、光源、光电器件和指示缝隙盘组成。
光源发生的光通过缝隙圆盘和指示缝隙照射到光电器件上。
当缝隙圆盘随被测轴转动时,由于圆盘上的缝隙间距与指示缝隙的间距相同,因此圆盘每转一周,光电器件输出与圆盘缝隙数相等的电脉冲,根据测量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N,则可测出转速为n 60 N7t式中 Z——圆盘上的缝隙数;n——转速(r/min); t测量时间(s)2、试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答:可编程控制器有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即运行(RUN)和停止(STOP)状态。
不管是在哪种状态,PLC 都是反复不断地重复进行,直至PLC停机。
在每次循环中,若处于运行(RUN)状态,可编程控制器完成5 个阶断,如图所示。
若处于停止(STOP)状态,PLC也要循环进行内部处理和通信服务。
3、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柔性高,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2)系统内的机床工艺能力上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替代的;(3)可混流加工不同的零件;(4)系统局部调整或维修不中断整个系统的运作;(5)多层计算机控制,可以和上层计算机联网;(6)可进行三班无人干预生产。
4、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答: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5、转动惯量对传动系统有哪些影响?答:转动惯量增大使机械负载增加,功率消耗大;使系统相应速度变慢,降低灵敏度;使系统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
6、简述A/D、D/A接口的功能。
答:A/D接口的功能是将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经传感器变成的电压、电流等信号转换为数字量。
D/A接口是将二进制数字量转换成电压信号。
7、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答:一个较完整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源、传感装置、驱动执行机构、控制器等,各要素和环节之间通过接口相联系。
机电一体化的名词解释
![机电一体化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40a2b5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4.png)
机电一体化的名词解释1. 机电一体化呀,简单来说就是机械和电子的完美结合!就好像变形金刚一样,既能有强大的机械身躯,又能有超级酷炫的电子功能。
比如家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它就是机电一体化的杰作呀,机械部分让它能灵活移动,电子部分让它能智能规划路线,多厉害!2. 啥是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呀?嘿嘿,这就像是一个超级团队!机械是强壮的运动员,电子是聪明的军师。
像那些自动化生产线,不就是这个系统在发挥作用嘛,机械负责干活,电子负责指挥协调,配合得多默契!3. 机电一体化的传感器呀,那可是超级敏感的小侦探呢!它能感知各种细微的变化,就像你的皮肤能感受到温度变化一样。
比如汽车里的各种传感器,能及时察觉车辆的状态,这多重要哇!4. 机电一体化的控制技术,哇哦,这可是大功臣呀!就如同一个优秀的导演,指挥着一切有序进行。
像空调的温度控制,不就是靠这控制技术嘛,让我们始终处在舒适的环境中,多棒呀!5. 机电一体化的执行机构呀,那可是行动派呢!接到指令就立马行动,毫不含糊。
比如打印机里的打印头,快速精准地执行任务,打印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厉害吧!6. 机电一体化的接口技术,这就像是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呀!让机械和电子能顺畅交流。
像电脑和外部设备的连接,就是靠接口技术呀,没有它可不行!7. 机电一体化的驱动技术,哈哈,这可是提供动力的大力士呀!让设备能有力地运转起来。
像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让车子跑得飞快,这多牛啊!8. 机电一体化的软件呀,那可是灵魂所在呢!没有它,整个系统就没法聪明地运转啦。
就像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有了它手机才能变得这么好用,对吧?9. 机电一体化的集成技术,哎呀呀,这简直就是把各种厉害的元素融合在一起的魔法师嘛!把机械和电子等完美整合,创造出超厉害的产品。
像一些高端医疗设备,不就是集成技术的成果嘛,多让人惊叹!10.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呀,那简直是一路向前冲呀!未来肯定会有更多更神奇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精彩。
机电一体化试题(简答及综合题)
![机电一体化试题(简答及综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02b4bfbcd126fff6050b2f.png)
简答题1、试简述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答: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是一种角位移传感器,由装在被测轴(或与被测轴相连接的输入轴)上的带缝隙圆盘、光源、光电器件和指示缝隙盘组成。
光源发生的光通过缝隙圆盘和指示缝隙照射到光电器件上。
当缝隙圆盘随被测轴转动时,由于圆盘上的缝隙间距与指示缝隙的间距相同,因此圆盘每转一周,光电器件输出与圆盘缝隙数相等的电脉冲,根据测量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N ,则可测出转速为Zt Nn 60 式中 Z ——圆盘上的缝隙数;n ——转速(r /min);t 测量时间(s)2、试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答:可编程控制器有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即运行(RUN )和停止(STOP )状态。
不管是在哪种状态,PLC 都是反复不断地重复进行,直至PLC 停机。
在每次循环中,若处于运行(RUN )状态,可编程控制器完成5个阶断,如图所示。
若处于停止(STOP )状态,PLC 也要循环进行内部处理和通信服务。
3、 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柔性高,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2)系统内的机床工艺能力上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替代的;(3)可混流加工不同的零件;(4)系统局部调整或维修不中断整个系统的运作;(5)多层计算机控制,可以和上层计算机联网;(6)可进行三班无人干预生产。
4、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答: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5、转动惯量对传动系统有哪些影响?答:转动惯量增大使机械负载增加,功率消耗大;使系统相应速度变慢,降低灵敏度;使系统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
6、 简述A /D 、D /A 接口的功能。
答:A /D 接口的功能是将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经传感器变成的电压、电流等信号转换为数字量。
D /A 接口是将二进制数字量转换成电压信号。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分析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fdee72d0d233d4b04e6966.png)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 2伺服控制 3闭环控制系统 4逆变器 5 SPWM 6单片机 7 I/O接口8 I/O通道 9 串行通信 10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二、判断题: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三、单项选择题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 脉冲的宽度B 脉冲的数量C 脉冲的相位D 脉冲的占空比2. 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的范围为〔B〕。
A.1<s<2B.0<s 1C.-1<s<1D.-1<s<03.PWM指的是〔C〕。
4. PD称为〔 B 〕控制算法。
5.在数控系统中,复杂连续轨迹通常采用〔 A 〕方法实现。
四、填空题1. 在计算机和外部交换信息中,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2. 微机控制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通道一般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四种通道。
3. 在伺服系统中,在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情况下,首先应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并尽量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4. 一般来说,伺服系统的执行元件主要分为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和其它等四大类型。
5. 在SPWM变频调速系统中,通常载波是等腰三角波,而调制波是正弦波6.异步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a)基频〔额定频率〕以下的恒磁通变频调速,属于恒转矩调速方式。
自学考试机电一体化试卷简答题
![自学考试机电一体化试卷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43d896783e0912a3162a59.png)
第一章概论1,什么是系统?〔P2〕从广义上说,系统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某种特定功能或形成某种事物现象的一个统一整体的总称。
在工程领域,系统可以是电、机械、液压、气动、热、生物以及医学的,或者是这些系统的某种组合。
2,什么是机电一体化系统?〔P3〕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按照机电一体化方法设计出来的机械与电子严密结合的产品或制造系统。
即,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括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机电一体化制造系统。
3,机电一体化的所谓“4A革命〞是指什么?〔P3〕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社会效劳自动化。
4,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几种形式?〔P4-11〕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7中形式:(1)机械手关节伺服系统(2)数控机床(3)工业机器人(4)自动引导车(5)顺序控制系统(6)数控自动化制造系统(7)微机电系统5,机器人按照控制水平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哪一类机器人运动控制水平最高?〔P5〕第一类为点位控制机器人;第二类为连续路径控制机器人;第三类为控制类型机器人。
控制路径机器人代表最高运动控制水平。
6,什么是顺序控制系统?分为哪几类?〔P8〕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
根据如何开场和终结操作,顺序可分为两类:(1)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开场或完毕操作的称为事件驱动顺序控制;(2)在某一时刻或一定时间间隔之后,开场或完毕操作的称为时间驱动顺序控制。
7,何谓FMS?〔P9〕FMS是将计算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导引车连接起来的系统,称为柔性制造系统。
8,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受控模块的作用是什么?〔P12〕机械受控模块代表系统的机械构造,又称执行模块。
其主要功能是承载传递力和运动。
机械受控模式的输入由驱动模式和环境参数定义的条件一起提供。
输出由测量模式接收,并转换为相对的电信号。
9,机电一体化系统构造包含哪几个模块?简述各模块的作用〔P12-13〕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构造包含:(1)机械手控模块机械受控模块代表系统的机械构造,通常包含机械传动、支承和支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简答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1-5.机电一体化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机械系统:构造功能;信息处理系统:控制功能;动力系统:动力功能;传感检测系统:计测功能;执行元件系统:操作功能。
1-7.根据不同的接口功能说明接口的种类。
1.根据接口的变换,调整功能:零接口、无源接口、有源接口、智能接口2.根据输入/输出功能: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1-11.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评价内容高性能化、低价格化、高可靠性比、智能化、省能化、轻薄短小化、高附加价值化。
2.机械传动部件通常有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高速带传动、各种非线性传动部件等,其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
2-5.丝杆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及选择方法有哪些(1) 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 该传动形式因螺母本身起着支承作用,消除了丝杆轴承可能产生的附加轴向窜动,结构较简单,可获得较高的传动精度。
但其轴向尺寸不易太长,刚性较差。
因此只适用于行程较小的场合。
(2) 丝杆转动,螺母移动 该传动形式需要限制螺母的转动,故需导向装置。
其特点是结构紧凑、丝杆刚性较好。
适用于工作行程较大的场合。
(3) 螺母转动,丝杆移动 该传动形式需要限制螺母移动和丝杆的转动,由于结构较复杂且占用轴向空间较大,故应用较少。
(4) 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 该传动方式结构简单、紧凑,但在多数情况下,使用极不方便.故很少应用。
(5)差动传动方式 多用于各种微动机构中2-16.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原则是什么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是什么(1)重量最轻原则 小功率传动装置各级传动比(等传动比分配,等模数原则) 大功率传动装置 各级传动比确定,应遵循“先大后小”原则,再由经验、类比方法和结构设计紧)/(1max ∑=∆=∆nk kn k i φφ凑等方法确定。
(不等传动比分配,不等模数原则)(2)输出转角误差最小原则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齿轮传动系统传递运动的精度,各级传动比应按“先小后大”原则分配,以便降低齿轮的加工误差、安装误差以及回转误差对输出转角精度的影响。
设齿轮传动系统中各级齿轮的转角误差换算到末级输出轴上的总转角误为,则:3)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各传动轴转动惯量等效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最小。
(机械传动部分响应特性最佳原则)。
2-18.谐波齿轮传动有何特点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答:(1)谐波齿轮传动特点有:结构简单、传动比大、传动精度高、回程误差小、噪声低、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效率高等特点。
谐波齿轮传动的波发生器相当于行星轮系的转臂,柔轮相当于行星轮,刚轮则相当于中心轮。
故谐波齿轮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可以应用行星轮系求传动比的方式来计算。
设Wg、Wr、WH分别为刚轮、柔轮和波形发生器的角速度,则2-20.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圆柱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弹簧2-25.轴系部件的基本要求旋转精度、刚度、抗振性、热变形、轴上零件的布置3.执行元件的种类对执行元件的基本要求1)电动势执行元件、液动式~、气动式~ 2)惯性小,动力大、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维修安装、宜于微机控制3-5.直流伺服电机控制方式的基本形式是什么1)晶闸管直流调速驱动:主要通过调节触发装置控制晶闸管的触发延迟角(控制电压的大小)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从而改变整流电压的大小,使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的变化易于平滑调速。
2)晶体管脉宽调理驱动:当输入一个直流电压U 时,就可得到一定宽度与U 成比例的脉冲方波来给伺服电动机电枢回路供电,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电枢回路的平均电压,从而得到不同大小的电压值Ua ,使直流电动机平滑调速。
3-6.简述PWM 直流驱动调速、换向的工作原理。
如果改变加到VT1和VT3、 VT2和VT4这两组管子基极上控制脉冲的正负和导通率μ ,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向和转速。
3-10.简述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通常电机的转子为,当电流流过时,定子绕组产生一矢量。
该磁场会带动转子旋转一角度,使得转子的一对磁场方向与定子的方向一致。
当定子的矢量磁场旋转一个角度。
转子也随着该磁场转一个角度。
每输入一个电,电动机转动一个角度前进一步。
它输出的角位移与输入的脉冲数成正比、转速与成正比。
改变绕组通电的顺序,电机就会反转。
所以可用控制脉冲数量、频率及电动机各相绕组的通电顺序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
3-11.简述步进电机步距角大小的计算方法。
步进电动机走一步所转过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Z 为转子上的齿数;m 为步进电动机运行的拍数。
通常等于相数或相数整数倍,m=KN (N 为电动机的相数,单拍时K=1,双拍时K=2)3-12.简述步进电机的环形分配方式。
① 采用计算机软件,利用查表或计算方法来进行脉冲的环形分配,简称软环分。
② 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搭建而成环形脉冲分配器。
③ 采用专用环形脉冲分配器件。
3-13.简述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
Zm0360=θ分辨力、静态特性(静转矩、矩-角转矩、静态稳定区)、动态特性(动态稳定区、启动转矩Tq、最高连续运行频率及矩-频特性、空载启动频率与惯-频特性)4-2.试说明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及选用要点。
较完善的中断系统,足够的储存容量,完备的输入/输出通道和实时时钟;字长,速度,指令。
4-17.试说明光电耦合器的光电隔离原理。
作用1)光电隔离电路主要由光电耦合器的光电转换元件组成,如下图所示. 控制输出时,从上图a可知,微机输出的控制信号经74LS04非门反相后,加到光电耦合器G的发光二极管正端。
当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经反相后,加到发光二极管正端的电平为低电平,因此,发光二极管不导通,没有光发出。
这时光敏晶体管截止,输出信号几乎等于加在光敏晶体管集电极上的电源电压。
当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发光二极管导通并发光,光敏晶体管接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而导通,于是输出端的电平几乎等于零。
同样的道理,可将光电耦合器用于信息的输入,如上图b所示。
2)可将输入与输出端两部分电路的地线分开,各自使用一套电源供电、可以进行电平转换、提高驱动能力4-16.微机应用系统I/O控制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是什么光电隔离电路设计、信息转换电路设计4-19.试说明检测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1、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主要是依据传感器的使用要求和被控制对象的控制精度要求选择适用的传感器。
2、传感器选用的注意事项:在确保主要性能参数和指标的条件下,适当可放宽次要的性能指标和指标要求,以便获得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注意:不能盲目的追求传感器各种性能指标均高的传感器选择方法或原则。
6-1.稳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包含哪些内容A)稳态设计包括使系统的输出运动参数达到技术要求、执行元件(如电动机)的参数选择、功率(或转矩)的匹配及过载能力的验算、各主要元部件的选择与控制电路设计、信号的有效传递、各级增益的分配、各级之间阻抗的匹配和抗干扰措施等,并为后面动态设计中的校正补偿装置的引入留有余地。
B)动态设计主要是设计校正补偿装置,是系统满足动态技术指标要求,通常要进行计算机仿真,或借助计算机进行进行辅助设计。
6-8.何谓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机电一体化可靠性是指,系统(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6-9.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失效与故障有何异同同:是一种破坏系统(产品)工作能力的事件,它们越频繁可靠性就越低。
异:产品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称为失效;对于可修复的系统(产品)称为故障。
6-10.保证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可靠性的方法有哪些提高系统(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冗余技术;诊断技术。
7-7.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有何区别直线:给出两端点间的插补数字信息,借此信息控制刀具的运动,加工出预期的直线。
圆弧:给出两端点间的插补数字信息,借此信息控制刀具的运动,加工出预期的圆弧。
4、光电隔离电路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方面1、可将输入与输出两部分电路的地线分开,各自使用一套电源供电2、可以进行电平转换3、提高驱动能力6-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典型负载有哪些说明以下公式的含义:答:典型负载是指惯性负载、外力负载、弹性负载、摩擦负载(滑动摩擦负载、粘性摩擦负载、滚动摩擦负载等)。
对具体系统而言,其负载可能是以上几种典型负载的组合,不一定均包含上述所有负载项目。
1、选择滚珠丝杠副支承方式A)、单推-单推式支承,特点:两端止推轴承可使滚珠丝杆产生预拉伸力,提高了丝杆安装刚度,预拉力越大,轴承寿命降低,低于双推-双推式支承。
B)、双推-筒支式支承,特点:滚珠丝杆一端固定并产生一定预拉伸力,另一端筒支可适当的提高丝杆安装刚度,丝杆无热变形应力,适用于中速,传动精度较高的长丝杆传动系统。
C)、双推-双推式支承,特点:两端止推轴承可使滚珠丝杆产生较大的预拉伸力,丝杆安装刚度最高,预拉力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两端轴承预紧力不均。
适用于高刚度,高转速,高精度的精密丝杆传动系统。
D)、双推-自由式支承,特点: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丝杆刚度较差,承载能力低,常用于轻载,低速,垂直安装的丝杆传动。
2、直流(DC)伺服电动机的驱动要实现对直流电动机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调节控制,通常可用两种驱动控制方式:晶体管直流脉宽调制驱动,晶闸管直流脉宽调速驱动。
A)、脉宽调速驱动(PWM)工作原理:当输入一个直流控制电压U时就可得到一定宽度与U成比例的脉冲方波给伺服电机电枢回路供电,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电枢回路的平均电压,从而得到不同大小的电压值Ua,使直流电动机平滑调速。
设开关S 周期性地闭合、断开,闭和开的周期是T。
在一个周期T内,闭合的时间是τ,开断的时间是T—τ,若外加电源电压U为常数,则电源加在电动机电枢上的电压波形将是一个方波列,其高度为U,宽度为τ,则一个周期内电压的平均值为Ua=1/ToτUdt=τ/TU=μU,式中μ--导通率。
又称占空系数,μ=τ/T。
B)、直流电动机的方向控制为使电动机实现双向调速,多采用桥式电路,其工作原理与线性放大桥式电路相似。
电桥由四个大功率晶体管VT1—VT4组成。
如果在VT1和VT3的基极上加以正脉冲的同时,在VT2和VT4的基极上加负脉冲,这时VT1和VT3导通,VT2和VT4截止,电流沿+90V→c→VT1→d→M→b→VT3→a→0V的路径流通,设此时电动机的转向为正向。
反之,如果在晶体管VT1和VT3的基极上加负脉冲,在VT2和VT4的基极上加正脉冲,则VT2和VT4导通,VT1和VT3截止,电流沿+90V→c→VT2→b→M→d →VT4→a→0V的路径流通,电流的方向与前一情况相反,电动机反向旋转,显然,如果改变加在VT1和VT3、VT2和VT4这两组管子基极上控制脉冲的正负和导通率μ,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向和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