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小说文体
《西游记》文体类别
《西游记》的文学体裁是长篇小说。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知识拓展:
《红楼梦》属于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
《三国演义》属于白话文,属于白话小说,其中有部分情节用了文言文,但是总体还是以白话文为主。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水浒传》的体裁是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
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唐传奇之文备众体
浅谈唐传奇之“文备众体”内容摘要:“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是古代小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小说发展到唐代,体制臻于成熟,最终形成“史才”、“诗笔”、“议论”兼备的唐传奇。
唐传奇不仅充分发挥各体制的特点,而且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形成了技艺成熟的“传奇体”,对后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字:唐传奇史才诗笔议论文备众体唐传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小说文体,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得名于裴铏的《传奇》。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中论唐传奇说到:“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①,在中国古代文论的三大言说方式中,“议论”以逻辑性、思辨性见长,而“史才”,“诗笔”与诗性、文学性相关。
大体上说,“诗笔”偏于抒情而“史才”偏于叙事。
唐传奇把文学性的“诗笔”、“史才”与理论性的“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为诗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形成了“文体兼备”的艺术特色。
一史才赵彦卫所指出的“史才”一般意义上指历史笔法,也就是史书中纪传体的写法,即借鉴了史传文学围绕主人公命运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及塑造人物性格的写作技法。
唐传奇是由六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的,但是它的描写对象发生了转移,由对鬼神的描写转入对人物的刻画,因此在写作手法上就要有所改变。
到刻画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史记》,史记中纪传体的手法为唐传奇作者所借鉴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纪传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
但是纪传体并不囿于史实,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时候也并没有被这种手法所约束。
纪传体的特点是是以大量人物事迹为中心内容,通过事件突出人物性格,这很适合唐传奇的内容,而且这种传统的创作手法至唐代已经趋于成熟,是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而且最容易为当时读者所接受的写作手法。
唐传奇基本叙事形式之一便是纪传体,虽然这一手法在六朝志怪小说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六朝志怪小说是号称“实录”而实际上专门搜罗鬼怪的文学作品,其中虽然也有类似纪传体的写作手法,例如介绍人物时有“段医,字符章,广汉新都人也”,这与史传的介绍人物有相似之处,可惜很快就转入非现实的描写,完全失去了史传的写实精神。
小说文体知识点范文
小说文体知识点范文1.叙事小说:叙事小说是最常见的小说形式,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呈现故事的发展过程。
叙事小说通常包括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用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带入故事,展示人物的冲突与变化,最终有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3.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古代的一种小说形式,由多个相对独立的篇章组成,每个篇章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受到前后篇章的影响。
章回体小说通常适合长篇大型的故事叙述,能够更好地展示文化和社会的复杂性。
4.长篇小说:长篇小说是指篇幅较长的小说,通常有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更全面地展现社会、历史和人性等方面的内容。
长篇小说一般有较多的章节和片段,涉及的内容和情节比较广泛。
5.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是指篇幅相对较短的小说,通常只有几页到几十页的篇幅。
短篇小说通常具有紧凑的结构和节奏,能够在短暂的篇幅内展示独立完整的故事情节。
6.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和探索来揭示人类的科技进步对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影响。
科幻小说通常注重对科学原理和技术的合理设定,同时也注重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描绘。
7.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塑和想象来呈现历史的过程和人物的形象。
历史小说注重对历史背景的描写和还原,同时也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刻画。
8.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来展示人民群众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平等。
现实主义小说通常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和揭示,同时也注重对人物形象和个人内心的描绘和分析。
这些知识点只是小说文体的一部分,小说文体的形式和风格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如讽刺小说、幻想小说、推理小说等等。
不同的小说文体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充分展示了文学的多样性和魅力。
中国传统文学体裁
中国传统文学体裁四大文学体裁即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学创作体裁,是文学创作最为常见也最为高端的四种体裁。
四大文学体裁①诗歌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
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
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
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
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而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等。
②散文这是一种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
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而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
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③戏剧这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例如:《莎士比亚剧本》元曲京剧昆剧等。
④小说这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小说”一词最早记载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后《金瓶梅》被《红楼梦》取代,成“四大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
西方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
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
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中国古代小说
第十一讲中国古代小说一、什么是“小说”?现代汉语中,用来称呼一种文学体裁的名称——“小说”,与古汉语中的“小说”——小道杂说,丛残小语的含义不同。
现代汉语的“小说”指一种以虚构性叙事为主要特征的文体形态,从形制规格上来分,可以分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主要特征。
这是近代以来文艺界对西方观念引进的一个结果,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艺样式的发展形成有一定关联。
中国古代的“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外物》篇中有“夫揭竿累,趣灌读,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之说。
鲁迅认为此“小说”为琐屑之言。
方正耀认为是小道理。
荀子《荀子·正名》篇中有“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后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其列为诸子之末,“右二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
小说者街说巷语之说也。
”可惜其所收书目均已佚失。
《隋书·经籍志》中也有“小说”类,但不收晋以前作品(除《燕丹子》外),所录篇目呈现二个特点。
其一,未录张扬神鬼的故事和史事考订拾遗之类的作品。
其二,所列作品的内容明显不同,大致可分四类:一是笑话故事,如《笑林》、《笑苑》等;二是杂说应对的作品,如《杂对语》、《要用语对》等,三是志人风貌的作品,如《世说》、《琼林》等;四是艺术器物介绍的作品,如《古今艺术》、《器准图》等。
此后,“小说”与各种无法归类的杂著一起并,直到清代。
纪晓岚在撰写《四库全书》时,将小说列入《子部十·杂家类三·杂说之属》子部中的十四类之十二位:与一儒家、二兵家、三法家、四农家、五医家、六天文算法类、七术数类、八艺术类、九谱录类、十杂家类、十一类书类等并列,十二小说家类(《西京杂记》始,《续博物志》止,其中又分杂事之属,异闻之属,琐记之属,)、十三释家类、十四道家类等。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古今说海·备遗录》臣等谨案《古今说海》一百三十九卷,明陆楫编,……是编辑录前代至明小说分四部七家。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特点以及主要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特点按照现今通行的文学体裁四分法,将我国古代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亦无不可。
下面分别谈谈我国古代文学各类体裁的基本特点和相关要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
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包括四言古诗如《诗经》、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短歌行》、《归园田居》,七言古诗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长恨歌》等;乐府诗(包括文人用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和模拟乐府创造的新乐府诗)作为一个特殊的门类,都属于古体诗,如《长歌行》、《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
相对近体诗而言,古体诗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要宽松得多。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人最终创制的,字数句数严格限定,且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五律和七律都是八句,由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构成,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排律则是十句以上,而且从开始到结束必须两两对仗且要一韵到底,所以除杜甫有较多排律外,一般人少有此类作品。
所以,一般说近体诗,都不涉及排律。
一般说来,律诗和绝句有这样一些具体要求:①句数字数一定。
绝句四句,五绝20字,七绝28字;律诗八句,五律40字,七律56字。
②平仄要求严格。
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个字一个平仄单位,原则上前一个字可平可仄,后一个字不得改变);一联之内,平则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相粘,通俗一点说就是相同);一篇之内,平仄相等。
③偶句押平声韵,不得换韵。
如杜甫《望岳》因不押平声韵,就是一首古诗,而不是五律,《唐诗三百首》正是将它收在五言古体中的。
有两点需注意:一是在实际操作中,首句也常常押韵;二是绝句偶尔有押仄声韵的,如《江雪》,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④律诗严格对仗。
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浑和性生成
赋 体 文学 以后 的 发展 , 仍 然 循 着 文体 整 合 的路 子 进行 。如 南朝 骈 赋 显然 是 赋 与 骈 文 的整 合 , 唐 宋 文 赋则 是赋 与散 文 ( 或古文 ) 的整 合 。但 是 , 遗憾 的 非 革命 性 的改 良或 升 级 。总 之 , 无 论 骈 赋 还是
文赋 , 至多都只是一种复合文体 , 而非新一代之“ 巨 型 文体 ” 。 自两汉 以后 , 赋一 直 试 图 、 但 终 未 能再 次
跃 升为 新 的 巨型 文 体 。 这 说 明赋 体 的 张 力 是 有 限
的。到 了元代 , 一 种新 兴 的 、 更具 活力 的文 体终 于 出
两汉 盛行 的散 体大 赋是 第一 代 巨型 文体 。 目前 学界 的共 识是 , 大 赋 的源 文体 至 少有 八 种 , 即诗 经 、 楚骚 、 战 国策 、 宫 廷 俳优 艺 术 、 先 秦 神话 、 先 秦 隐语 、 先秦俗 赋 、 秦汉 说话 艺术 等 。其 实 , 汉赋 浑和 的应 远
宙, 总览人物” ( 《 西京杂记》 卷二 ) , 应含此意。《 说
文解 字 ・贝 部 》日 : “ 赋, 敛也 ” 。赋 , 本意是 聚敛 。 赋 是一 种 以聚积性 为 主要特 征 的文体 。现在人 们也 常说汉 赋 具 有 “ 宏 巨” 之 美 。还 说 汉 赋 介 于诗 文 之
种新 文体 ( 浑和文体 ) , 最后 出现 巨型文体 。 巨型文体可涵容所有 已有文体 ( 含 非文学文体) , 所 以是 文体 演化的最 高 型态。 巨型文体也是不断更新换代 的, 没有终结者 巨型文体 。在我 国, 第一代 巨型文体是 汉赋 , 第二代 是戏剧 , 第 三
代是 长篇 小说 。长篇 小说 文体的最终 生成 , 既是对所有 已有文体的 浑融 , 也是 对前代 巨型文体 已经成功达成 的文体
常见古代文体
常见古代文体1、传即传记,古代文体,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史传文首创于司马迁(后为历代正史仿效),无论是“本纪”、“世家”还是“列传”,都是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如《垓下之战》(《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些文章不但记叙了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为,也有许多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如项羽的帐中悲歌,廉颇的居功自傲及负荆请罪,突出了人物个性。
文人所写的单篇传记一般写普通人的事迹,写法灵活多样,内容有所侧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作者的某些思想情感,如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宋濂的《王冕读书》。
此外还有自传,自述生平,兼书写怀抱或抒发感慨,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2、记: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记述游历见闻感受,类同游记,并借写景抒发某种感情,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明袁宏道、袁中道《游高粱桥记》等;可以状物,说明工艺品的情状,如明魏学洢《核舟记》等;也可以叙事如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志趣,如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3、说:古代文体,即论说文,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议论。
多偏重于申述,一般都是因事生情,有感而发,多一事一议,如明刘基《说虎》、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师说》、《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苏轼的《日喻说》、袁枚《黄生借书说》等。
4、笔记体小说,是一种惯以简短隽永的话语方式记录现实人物、鬼神精灵乃至拟人的动植物与器物,有一定故事性的小说文体,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的一类,它的故事以及生活、视角与视点,均是平民化与带有十分明显的民间文学特色的,包含了许多传说、寓言、掌故、轶事。
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清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中国古代文体划分
中国古代文体主要可以划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大类。
1.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等。
其中,诗又
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比较自由,近体诗在格律上有严格要求。
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2.骈文,即骈俪文,是一种讲究对仗的文体,全篇以双句(俪句、
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
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3.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不讲究押韵
和对仗,包括古文、记、叙、议、论、说、表、书等。
其中,古文是指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是相对于骈文而言的。
除了以上三大类文体,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其他文体,如小说、戏曲、传记、奏疏、日记、书信等。
古代文体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小说。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铭等。
韵文是讲究格律的,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的结尾,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韵文文体。
周、春秋流行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歌。
战国、楚汉流行辞、汉赋、骈文、古诗、乐府,唐代以唐诗、乐府流行,宋代以宋诗、宋词流行,元以元曲流行,明清以戏曲、赋流行。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文化宝库。
古代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现已形成了各种新的文体,如散文诗、叙事性散文等。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小说是古文学体裁的一种,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上古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
下面对这四种文体择其重点予以浅谈。
一、韵文1、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唐朝人把产生于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又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包括这几种格式:四言古诗,如《诗经-关雎》五言古诗,如曹植的《白马篇》七言古诗,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引”、“行”、“曲”、“吟”、“歌行”等名称。
近体诗:始于南朝的齐、梁,形成于初唐,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称为“近体诗”,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字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一、文体常识
1、诗歌文体
诗歌文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诗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寓意深刻等特点。
诗歌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如屈原、柳宗元、李白、杜甫等。
2、散文文体
散文文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简短的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流畅、清晰、深刻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体之一。
散文文体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如韩愈、柳宗元、王勃、陆游等。
3、小说文体
小说文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情节感人等特点。
小说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优秀的小说家,如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等。
二、文学常识
1、文学史
文学史是指文学活动的历史,是文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研究文学的历史发展、文学趋势及文学发展的规律的重要科学。
文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文学的演变规律。
2、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指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
3、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
古代文学的风格分类
古代文学的风格分类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古代文学的风格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风格分类。
一、古文风格古文是指古代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而著名。
古文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散文和骈文。
散文是古代文学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文体,它以自由的写作形式展现思想和感情。
散文的风格追求简洁明快,注重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而骈文则是一种较为严谨的文体,它要求平仄对偶,句法工整,追求音韵的和谐美。
骈文的风格更为庄重和典雅,常常用于叙事和议论。
二、诗歌风格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形式而广受赞赏。
古代诗歌的风格可以分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五言绝句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它以五个字为一句,每句四个字平仄相对,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而七言绝句则是五言绝句的延伸,它以七个字为一句,每句四个字平仄相对,更加宽广和雄浑。
律诗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诗歌形式,它要求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平仄要求,形式更加严谨。
三、戏剧风格戏剧是古代文学中另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和情感。
古代戏剧的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戏曲和散曲。
传统戏曲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代表,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传统戏曲的风格追求形式的规范和技巧的完美,表演者要求唱腔准确,动作熟练,以展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
而散曲则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戏剧形式,它以短小精悍的歌词和简洁明快的曲调为特点,表达情感和思想。
四、小说风格小说是古代文学中一种较为晚出现的文体,它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古代小说的风格可以分为传统小说和志怪小说。
传统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主要形式,它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
传统小说的风格追求真实和细腻,常常通过描写细节和人物对话来展现情感和思想。
【文学常识】关于文学体裁知识,你知道多少
【文学常识】关于文学体裁知识,你知道多少文学体裁知识归纳(一)散文1. 古代散文在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经历以下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3)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
两晋散文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代表。
北朝的《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散文著作,为散文开拓了新的领域。
(4)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5)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6)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 现代散文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其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与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古代汉语文学作品的文体与风格研究
古代汉语文学作品的文体与风格研究古代汉语文学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流传至今。
其中,文体与风格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与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文学作品的文体与风格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变化与特点。
一、文体的分类及特点在古代汉语文学中,文体主要分为诗、词、曲、赋、文和小说等。
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
1. 诗:古代汉语文学的珍品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古代诗歌分为乐府和绝句两大派别。
乐府诗以描写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为主题,形式多样,节奏鲜明;绝句则以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闻名。
2. 词:古代词是以音乐为伴奏的伴唱诗歌,有别于乐府诗的宫廷风采。
古代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感情真挚、语言婉约,多为文字简洁、意境深远。
3. 曲:曲是古代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包括乐府曲和曲辞。
乐府曲多以民歌的形式表现出乡野的生活、人情百味;曲辞则是乐曲的歌词,主要用于宫廷音乐演奏。
4. 赋:古代汉语文学的一种较长篇的骈文体,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
赋以描绘自然景色、叙述历史事件和描述事物特色为特点,体裁多样,语言华丽。
5. 文:古代文是以散文形式展现的文学作品,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为主题。
古代文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叙述的生动性,形式自由多样。
6. 小说:古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是以讲述故事为主线的长篇叙事作品。
古代小说以描写现实生活、表现人性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较贴近人们的生活。
二、风格的演变与特点古代汉语文学作品的风格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特点,展示了古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古代汉语文学的鼎盛时期,文学成就卓越。
唐代诗风多元,以李白、杜甫等代表诗人为主要代表,表现出豪放、壮美的特点;宋代文风清新,以欧阳修、苏轼等代表作家为主要代表,注重叙事和议论。
2.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文学风格变得趋于多样化。
论传奇体的文体特征
论传奇体的文体特征AP0901502 邓婷婷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有诗、文、戏曲、小说四体,其中,文又有古文、骈文二体,戏曲有杂剧、传奇二体,诗有诗、词、曲三体,只有小说分话本、章回、笔记、传奇四体,体类最多。
而且,诗、文、戏曲各体的文体特征鲜明,历来论述也多,小说中的白话小说章回、话本两体的文体特征也较鲜明,只有文言小说两体的笔记、传奇情况最为复杂,文体特征不很明显,界说也不太清楚,历来的研究也较少。
而其中尤以传奇为最。
传奇作为文言文小说类型的重要概念,其用法颇为混乱。
但近世小说研究一般分文言文小说为“传奇”、“志怪”、“轶事”或日志人三类,后两类的区别比较明显,轶事与传奇的区别也不难把握。
混乱的原因主要在于“传奇”与“志怪”界限不清,似乎“奇”与“怪”并无根本区分,在这一题材范围内,篇幅较长的就是传奇,篇幅较短的就是志怪了。
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而关键在于传奇的概念的界定。
作为文言文小说类名的“传奇”概念的界定,应考虑它的本义。
“传奇”用来指文言文小说题材始于北宋毕仲询《幕府燕闲录》:“范文正公做《岳阳楼》,为世所贵。
”尹师鲁读之,曰:“此传奇体也。
”这是“传奇”作为小说类名的开端。
然而何为“传奇体”?“传奇体”名称由何而来?我们至今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从《史记》中得出一些信息。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的爱畸就是鲁迅所说的“传畸人于千秋”,也就是它的传奇性,其特点乃在于传记人事之奇怪,与志怪并无关涉。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
”鲁迅先生论传奇的源流,认为是从六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
“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
但从六朝简短志怪到唐代丰腴传奇变化实在太大太“特异”,似难直接衔接,令人有疑。
作为源头之一,后世的传奇小说就是继承了《史记》这一倾向发展而来的。
从《史记》的传奇倾向到唐代传奇小说,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杂传小说的过渡。
第三讲古代小说形态
第三讲中国古代小说形态从形式看,中国古代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形态: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
一、笔记小说(一)、笔记小说的概念1、研究的回顾“笔记小说”一词至迟在南宋时已经出现,如史绳祖《学斋占毕》卷二云:“前辈笔记小说,固有字误,或刋本之误,因而后生未学,不稽考本出处,承袭谬误甚多。
”不过,史氏所说的“笔记小说”既不是小说的类目概念,也没有为明清学者所广泛接受。
20世纪20年代,上海进步书局编印《笔记小说大观》,此书行世之后,“笔记小说”一词渐被广泛采用。
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笔记小说之著述的编刊,二是笔记小说之概念的辨析。
关于笔记小说之著述的编刊。
1981年,台湾新兴书局出版《笔记小说大观丛刊》,搜求辑补近2000种笔记,分四十五编;1983年,广陵古籍刻印社重新整理刊行《笔记小说大观》;1990年,辽海书社推出周光培、孙进己重辑的《历代笔记小说汇编》;1999年以来,上海古籍出版社也编刊了新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几部《笔记小说大观》的最大特点是搜罗宏富,包罗万象,诸子百家,无所不有。
搜辑者的本意在于汇集文献资料,发挥其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补正史之不足,以供在消遣中而达研究史学之目的”。
虽皆冠以“笔记小说”一名,但沿用的还是传统目录学的古小说概念,也未用心厘清“笔记”、“小说”与“笔记小说”三个概念间的关系。
因而也疏于简择,造就了一个没有经过严谨论证的“笔记小说”概念。
也就是说,他们使用的“笔记小说”一词,并不具备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体类的意义。
二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笔记小说”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必要的辨析。
1929年,郑振铎撰写《中国小说的分类及其影响》,认为只有像干宝《搜神记》、吴均《续齐谐记》、谷神子《博异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一类“具有多量的琐杂的或神异的‘故事’总集”,才能称为“笔记小说”,他将“故事集”或者一集之中故事是否占据大多数作为认定笔记小说的标准。
古代文学体裁
古代文学体裁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 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中国古代小说的类型
︽ 柳 毅 传》
《柳毅传》,唐代传奇小说, 李朝威撰。一卷。收入《太平广 记》419卷, 只题作《柳毅》, 无"传“字。鲁迅的《唐宋传奇 集》始为校增。汪国垣的《唐人 小说》仍作《柳毅》。曾慥《类 说》引《异闻集》题作《洞庭灵 姻传》,似是原题。本文作者李 朝威,生平不详,约中唐时人。 本篇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 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 柳毅为传家书至洞庭龙宫,得其 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钱 塘君等感念柳毅恩德,即令之与 龙女成婚。柳毅因传信乃急人之 难,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之 蛮横,故严辞拒绝,告辞而去。 但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自 誓不嫁他人,几番波折后二人终 成眷属。
传 统 小 说 的 经 典 样 式
长 篇 章 回 体 小 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 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 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 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 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 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 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 间的继承关系。由于其前身是说书艺人讲述故事,主要诉诸听 觉,故而形成章回小说在艺术上严格的可叙述性。分章叙事, 标明回目,作者始终扮演“说话人”的角色,以全知全能的视 角,通俗化的语言叙事,是这类小说显著体质特征。中国小说 到明清时期得以繁荣,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 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 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的双壁。
三 言 特 色
“三言”中每个短篇小说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 十篇,其中明代拟话本约有七、八十篇。“三言”的 内容很复杂,在那些优秀的拟话本中,主要表现以下 几方面的内容。 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辛福 生活的愿望,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杜十 娘怒沉百宝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拟话 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传奇小说
❖(四)、传奇小说的特点 ❖1、传奇小说大多以纪实的手法来虚构故事,不管是写史实还 是时事,或者神怪题材,作者都是当作史传来写,但里边的人 物与故事基本上是虚构的。 ❖2、文学性强,非常注重文采,想象大胆奇特,描写细腻逼真, 叙事委婉详尽,具有很强的审美愉悦功能。 ❖3、篇幅长大,一般在千字以上。语言以散文为主,夹杂诗歌 等韵文形式,韵散交错进行。
二、笔记小说
❖4、唐宋是笔记小说史上的顶峰。如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 刘餗《隋唐嘉话》、刘肃《大唐新语》、段成式《酉阳杂俎》, 五代的尉迟偓《中朝故事》、王定宝《唐摭言》,宋代欧阳修 的《归田录》、司马光《涑水纪闻》、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王明清《挥麈录》、洪迈《夷坚志》、《容斋随笔》等等,无 论是记录轶事,还是描述怪异,其内容的丰富性、故事的文学 性、文笔的生动性等,皆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作品无法比拟的。
四、话本小说
❖(二)、“话本”:“话本”是艺人演说故事所用的底本。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弄悬丝傀儡、仗头傀儡、水傀 儡、肉傀儡。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 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如巨灵神朱姬大仙之 类是也。影戏,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 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 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
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小说文体
一、概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分类
❖按照语言,可以分为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 ❖按照篇幅,可以分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与长篇小 说; ❖按照文体,可以分为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 说与章回小说。
二、笔记小说
❖(一)、定义: ❖1、笔记:一种以随笔形式记录见闻杂感的文体的统 称,同时也被视为一种著述的体式,即指由一条条相 对独立的札记汇编组合而成的著作。刘勰《文心雕 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 也,有韵者文也。”《艺文类聚》卷四九《太常敬子 任府君传》:“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
四、话本小说
❖《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隋侯白《启颜录》:“白在散官, 隶属杨素,爱其能剧谈,每上番日,即令谈戏弄,或从旦至晚 始得归。后出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才可以(与) 玄感说一个好话。’白被留连不获已,乃云:‘有一大虫欲向 野中觅肉……’” ❖唐元稹《酬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 移。”元氏自注云:“乐天每与余游,从无不书名屋壁,又尝 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
四、话本小说
❖(一)题目:人名、诨名、物名、地名等,如《李 亚仙不负郑元和》(《醉翁谈录》) ❖(二)篇首:通常是诗词,如“聪明伶俐自天生, 懵懂痴呆未必真。嫉妒每因眉睫浅,戈矛时起笑谈深。 九曲黄河心较险,十重铁甲面堪憎。时因酒色忘家国, 几见诗书误好人。”(《错斩崔宁》)
四、话本小说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崇观以来, 在京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孙宽、孙十五、曾无党、 高恕、李孝详,讲史。李慥、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 贾九,小说。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毛洋、霍伯丑,商谜。 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诨话。……霍四究,说三分。尹常 卖,五代史。……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 日日如是。” ❖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二:“小说起仁宗时,盖时太平盛 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 ❖《古今小说序》:“至有宋孝皇以天下养太上,命侍从访民 间奇事,日进一回,谓之说话人。”
三、传奇小说
❖繁盛时期:中唐。作品数量多,现存完整的作品有四十余种; 题材类型多,以爱情为主,涉及到宗教、历史、政治等方面, 代表作品有元稹《莺莺传》、陈玄佑《离魂记》、李朝威《柳 毅传》、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南 柯太守传》、沈既济《枕中记》与《任氏传》、陈鸿《长恨歌 传》等。 ❖衰退时期:晚唐。出现了传奇集,如《甘泽谣》、《三水小 牍》、《传奇》、《集异记》、《续玄怪录》等,篇幅短小, 内容单薄,思想性与艺术性均有所降低;在题材上出现了一批 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作品,如《红线》、《聂隐娘》、 《昆仑奴》、《虬髯客传》等。
三、传奇小说
❖(五)、唐传奇的发展 ❖发轫时期:初唐与盛唐。作品数量少,艺术上不够 成熟。代表作品有王度《古镜记》、张鷟《游仙窟》、 佚名《补江总白猿记》等 。
三、传奇小说
❖张鷟:“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 《唐书·张荐 传》 ❖《游仙窟》人物:“下官”、“十娘”、“五嫂” ❖下官:“但当把手子,寸斩亦甘心” 、“若为求守得,暂借 可怜腰” 、“若为得口子,余事不承望”、“药草俱尝遍, 并悉不相宜。惟须一个物,不道亦应知。” ❖十娘:“素手曾经捉,纤腰又被将,即今输口子,余事可平 章。” ❖合欢:“花容满面,香风裂鼻。心去无人制,情来不自禁。 插手红交脚翠被。两唇对口,一臂支头。拍搦奶房间,摩挲髀 子上。一啮一快意,一勒一伤心。……少时眼华耳热,脉胀筋 舒。始知难逢难见,可贵可重。俄顷中间,数回相接。”
二、笔记小说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 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 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 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 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 不相泣者,几希矣。 ——《齐人有一妻一妾》
二、笔记小说
❖(三)、发展: ❖1、先秦是笔记小说的萌芽时期。作家非有意识地创作小说文 体。 ❖2、汉代是笔记小说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存世作品有:《神异 经》、《十洲记》、《汉武故事》、《西京杂记》、《韩诗外 传》、《说苑》、《新序》等 。 汉代笔记小说在内容上有两 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喜欢叙述神仙道化故事,其二是喜欢叙 述帝王的风流轶事。
❖ (一)、定义 ❖ 《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传奇小说主要由传记文和志
怪小说发展而来,但题材有所扩展,更为接近现实生活,特 别是爱情故事较多,所以宋人曾以‘传奇’专指爱情题材。 一般说传奇小说的文学性较强,故事情节委婉,人物形象鲜 明,细节描写较多,从而篇幅也较长。作者注重文采和意想, 有自觉的艺术构思。但有些偏重纪实的作品,与传记文相近; 有些神怪题材的作品,又与志怪小说类似。” ❖ “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 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洪迈:《唐人说 荟·凡例》)
四、话本小说
❖(一)、“说话”:宋元时期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说话”艺术的源流: ❖西汉刘向《列女传》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 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 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 才德过人矣。” ❖《三国志·魏志》卷二一《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太祖(曹操)遣(邯郸)淳诣(曹)植,植初得淳甚喜,延 入坐,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 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 谓淳曰:‘邯郸生何如耶?’”
二、笔记小说
❖5、元明是笔记小说的没落时期。有元代陶宗仪的《说郛》,
明代何良俊的《语林》,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冯梦龙《笑 史》、《智囊》等多部著名的总集与专集。 ❖陶宗仪及其《南村辍耕录》:“遇事肯綮,摘叶书之,贮一 破盎,去则埋于树根,人莫测焉。如是者十载,遂累盎至十数。 一日,尽发其藏,俾门人小子,萃而录之,得凡若干条,合三 十卷。”
二、笔记小说
❖6、清代是笔记小说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两部杰作: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五种 。 ❖鲁迅评《阅微草堂笔记》:“凡测鬼神之情状,发 人间之幽微,讬狐鬼以抒己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 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澹雅,天趣盎然。” (《中国小说史略》)
三、传奇小说
二、笔记小说
❖3、魏晋南北朝是笔记小说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一,从事笔 记小说创作的作家队伍十分庞大,其中不仅有张华(《博物 志》、干宝(《搜神记》)、陶潜(《搜神后记》)、吴均 (《续齐谐记》)、沈约(《杂说》)等名家,还有魏文帝曹 丕(《列异传》五种)、临川王刘义庆(《世说新语》)等帝 王;其二,不仅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笔记小说作品,艺术上也比 汉代更加成熟,而且还形成了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派与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派两大创作流派,对南北朝以后 的笔记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叙事风格等方面起了十分重大的 影响。
三、传奇小说
❖(三)传奇小说产生的文体渊源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 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谕以纾 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 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李剑国《唐稗思考录》:“可以肯定地说,唐初传奇小说是 在志怪小说基础上融合史传、辞赋、诗歌、民间说唱艺术及佛 教叙事文学而形成的,是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二、笔记小说
❖3、笔记小说:是指那些铺写故事、以人物为中心而又较有情 节结构的笔记作品,是一种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的小说样式。 1903年9月,梁启超在《新小说》杂志第八号上开始设立“札 记小说”专栏;l902年11月《新小说》杂志创刊前后,梁启超 在《新民晚报》上为杂志刊登广告,把“札记小说”称为“札 记体小说”;二十年代,上海进步书局出版了《笔记小说大 观》。
二、笔记小说
❖(二)、渊源: 1、远古神话与传说
如《楚辞》、《山海经》(如“精卫填海”、“夸父逐 日”)、《穆天子传》(如“天子宾于西王母”、“盛姬之 死”)。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 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啸。是炎帝 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 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