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_ppt_讲课实用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课件
•七十者衣 • 黎民:老百姓
帛食肉, • 然:这样
黎民不饥 • 而:表转折,却
不寒,然 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 王:wàng,名→ 动,为王,统一天下
• 未之有也:宾语 前置句
“狗彘食人 • 食:第一个为动
食而不知检,
词,吃;第二个 名词,食物
涂有饿莩而 • 检:约束;
不知发。人 • 涂:通“途”,
而走,或百步而 • 曳(yè):拖着。
后止,或五十步 而后止。以五十 步笑百步,则何 如?”
• 兵:兵器。 • 而:修饰连词。 • 走:逃跑。 • 或:有的人。 • 以:凭借。
• 曰:“不可。 • 直:只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 •
耳:罢了,语气 助词
是:这。
• 曰:“王如 • 无:通“毋”,
1、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2、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2)动词活用作名词 (3)形容词作动词 (4)使动用法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打鼓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 穿
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称王
•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 夺:耽误
• 谨:形→动,谨慎认真 从事
数口之家可 • 庠、序:古代的学校
以无饥矣;
• 申:反复陈述; • 孝:尊敬父母
谨庠序之教, • 悌:敬爱兄长;
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
• 义:道理
•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 后置
• 颁:通“斑”
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
提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的观点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治理良好的标准是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基本的物 质和精神生活。
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孟子提出,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施仁政,以赢得人民的 信任和支持。
提倡“制民之产”和“取于民有制”
孟子认为,要让人民生活安定,必须让人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同时,税收等政策也需要合理制定,以保证人民的利益。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 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 学质量。
06
结语
总结
本次PPT讲课内容丰富,涵盖了《寡人之于国也》 01 的多个方面,包括文本分析、思想内涵、现实意
义等。
通过PPT的图文并茂,使讲课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02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本次讲课强调了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3 有助于学生将古代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
互动法
鼓励学生提问,进行课堂 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 惑,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 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关注学生反馈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如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改革思想
孟子提倡改革政治制度,让人民拥有 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强调君主 的道德责任和政治智慧。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
04
义和启示
现代意义
环境保护
教育公平
孟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当 今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提醒人们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民本” 教育理念,主张普及教育,对于当今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治理良好的标准是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基本的物 质和精神生活。
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孟子提出,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施仁政,以赢得人民的 信任和支持。
提倡“制民之产”和“取于民有制”
孟子认为,要让人民生活安定,必须让人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同时,税收等政策也需要合理制定,以保证人民的利益。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 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 学质量。
06
结语
总结
本次PPT讲课内容丰富,涵盖了《寡人之于国也》 01 的多个方面,包括文本分析、思想内涵、现实意
义等。
通过PPT的图文并茂,使讲课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02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本次讲课强调了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3 有助于学生将古代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
互动法
鼓励学生提问,进行课堂 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 惑,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 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关注学生反馈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如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改革思想
孟子提倡改革政治制度,让人民拥有 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强调君主 的道德责任和政治智慧。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
04
义和启示
现代意义
环境保护
教育公平
孟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当 今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提醒人们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民本” 教育理念,主张普及教育,对于当今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CONTENTS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观念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跨文化对比研究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 要时期,以诸侯国互相争 霸、兼并战争频繁为特点。
写作特点鲜明,运用大量排比、对 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生动, 富有感染力。
关键语句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表达了主人公对 国家的尽心尽力,突出了 其爱国情怀。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东,移其粟于河内”:通 过具体事实说明主人公的 治国措施和成效。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 始也”:阐述了主人公的 政治理想,即实现天下太 平、百姓安居乐业。
艺术手法鉴赏
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排比、对偶、反复 等,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使 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 口,易于记忆和传播。
03
思想观念探讨
仁政思想在本文中体现
孟子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推行仁政。
02 03
孟子思想体系
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主张“民贵君轻”,强调君主应以仁爱 之心治理天下;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通过教育和 修养可以恢复人的善性。
孟子的贡献
孟子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同时,他的思 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一书简介
发点和落脚点。
孟子认为,君主应尊重民意,顺应民心, 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制
CONTENTS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观念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跨文化对比研究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 要时期,以诸侯国互相争 霸、兼并战争频繁为特点。
写作特点鲜明,运用大量排比、对 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生动, 富有感染力。
关键语句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表达了主人公对 国家的尽心尽力,突出了 其爱国情怀。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东,移其粟于河内”:通 过具体事实说明主人公的 治国措施和成效。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 始也”:阐述了主人公的 政治理想,即实现天下太 平、百姓安居乐业。
艺术手法鉴赏
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排比、对偶、反复 等,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使 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 口,易于记忆和传播。
03
思想观念探讨
仁政思想在本文中体现
孟子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推行仁政。
02 03
孟子思想体系
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主张“民贵君轻”,强调君主应以仁爱 之心治理天下;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通过教育和 修养可以恢复人的善性。
孟子的贡献
孟子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同时,他的思 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一书简介
发点和落脚点。
孟子认为,君主应尊重民意,顺应民心, 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制
2024版年度(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2024/2/2
24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2/2
25
孟子认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社会应该朝着更加文明、公正的方向发展; 同时,他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
15
孟子在儒家思想史中地位
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儒家思想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2/2
对后世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也影响了中国 的文化、教育和社会观念;他的著作《孟子》成为儒家经典之 一,被后世广泛传颂和学习。
结论
强调实行仁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
关键句段解读
1 2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自称对国家的治理已尽心力,但孟子认为 这还不够。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孟子以梁惠王救灾为例,说明君主应重视民生。
3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提出君主不应归罪于年成好坏,而应反省自 己是否尽到了治理国家的责任。
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民为本,把人民的利益 放在首位。
责任意识
孟子强调君主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国 家的兴衰负起责任。
辩证思考
孟子在论述中展现了辩证思考的能力,对 于现代读者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1
03
2024/2/2
知识拓展:孟子思想体系概述
12
仁政思想及其实践价值
仁政思想的核心
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重视民生,关注人民福祉。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2024/2/2
1
CONTENTS
2024/2/2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孟子思想体系概述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君主观念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孔子的德政 孟子的仁政
同:孔孟二人都反对武力征伐;提出富国 安民的治国思想;并且都以仁为本
异:孔子的德政重修文德;以此作为使远 人来的手段;孟子的仁政重民养生;以此使 天下之民至 其进步之处在于更了解民众 困苦;承认民众力量
比较
孟子风格
孟子的犀利 庄子的恣肆 荀子的浑厚和 韩非子的峻 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孟子风格:其一长于 思辨 诱导启发;争取主动;论辩跌宕生姿 其二善为设譬 东汉赵岐 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 意已独至 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总共使用比喻 159种 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 其三结 构严谨 本文3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 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 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 缜密 深沉的特质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 仁政;行王道 才能得民心;进而得天下 而施行仁政的 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不征调百姓服役于农时;不滥捕捞;不忽视时令以伐 木;不误牲畜繁殖;不误粮食播收和种桑养蚕织布;使 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 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 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 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 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 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 政 苛政 酷政 孟子始终围绕仁民 富民 养民 教民 利 民 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 本的思想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 道设法制止; 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 道赈济饥民; 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 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 而说‘与我无干;是兵器杀的’又有什 么不同呢 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 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都到您这儿来 了
8《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课件
《孟子》
■ 四书之一(《论语》 《孟子》《中庸》《大 学》),是一部由孟子 及其弟子编写记录其言 行的书。全书共七篇, 各篇分上下,为儒家经 典著作。
孟子的思想
■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反对不义战争(春秋无义战) ■ 人性善论
时代背景
■ 孟子在梁惠王35年应邀到达魏国。魏国在 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后期 遭遇一连串失败,畏秦之甚,将首都由安 邑迁至大梁。孟子到来,梁惠王曾表示: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 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 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 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
不王者,未之 有——王道之 成
孟子阐述了7条如何致王道的措施, 你认为孟子心中的王道究竟是什么?
■ 以民为本,保民教民,实行仁政是统一 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 施行仁政,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 以使天下归心。
最后一段旨在说明?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君王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
■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 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 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 的最大儒学大师,后世常以“孔孟”并 称,元文宗封孟子为“亚圣”,曾游历 各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晚年退而著 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提出问题(1) 民不加多?
分析问题(2-4)
梁惠王——邻国之 君 五十步笑百步(设喻)
数量不同, 实质相同
解决问题(5-7) 王道(施行 仁政)
天下之民至
写作特点
■ 结构严谨 ■ 善用比喻(设喻说理) ■ 对比论证 ■ 气势充沛(长于论辩,表现在语言上是
最新《寡人之于国也》-(共50张PPT)课件PPT
教民
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仁 政
王 道 之 始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保护鱼类(渔) 按时砍伐(林) 不可胜用 鼓励养蚕(纺)
保 民
初 步 措 施
王 道
繁兴六畜(牧)
根 本
之 成
生产粮食(农)
措 施
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句句。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2.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3.是亦走也
“这是……呀。”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题例讲析
例题1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形,然而、但是
太后曰:“然。” 对,是这样的
孟子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那些结果?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
效果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养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申孝悌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 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 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 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 “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知的事例设喻,使对方容易接受。通过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诱使对方说出否定 自己观点的话。
寡人之于国也_ppt_讲课实用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性善学说: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理想人格: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仁政”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七十者衣 七十者衣 帛食肉, 帛食肉, 黎民不饥 黎民不饥 不寒, 不寒,然 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未之有也。
黎民: 黎民:老百姓 然:这样 表转折, 而:表转折, 却 • 王:wàng,名 , →动,为王 统一 为王,统一 动 为王 天下 • 未之有也:宾 未之有也: 语前置句 • • •
翻译第七段
昔孟母,择邻处;
童 年
子不学,断机杼。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孟 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 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 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 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 管教, 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 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 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 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 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 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 记 母 亲的 教诲,立志成材。
南宋朱熹将 南宋朱熹将 朱熹 大学》 中庸》 《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寡人之于国也_ppt_讲课实用分析
13
必先苦其心志, •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2、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 •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4、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 不可与有为也 不可与有言;自弃者, • 5、自暴者, •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而后可以有为 。” • 7、孟子曰:“人有不为也, • 8、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29
凶,形容词作动词,遭荒年。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 一天下。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 鼓,名词作动词,敲击战鼓。打鼓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前一个食,名词作动词,吃 动作名,战争
(8)请以战喻 动作名,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0)谨庠序之教 形作动,认真从事 (11)则移其民于河东,
41
• 3、曰:“不 可。直不百 步耳,是亦 走也。” • 4、曰:“王 如知此,则 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
• 直:只是。
• 耳:罢了,语气 •
•
• •
助词 是:这。 无:通“毋”, 译为“不要” 望:希望 于:比,介词
42
• 翻译第三、四段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 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 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 2、孟子对曰: • • “王好战,请以 • 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 • 曳兵而走,或百 • 步而后止,或五 • • 十步而后止。以 • 五十步笑百步, • 则何如?” •
必先苦其心志, •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2、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 •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4、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 不可与有为也 不可与有言;自弃者, • 5、自暴者, •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而后可以有为 。” • 7、孟子曰:“人有不为也, • 8、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29
凶,形容词作动词,遭荒年。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 一天下。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 鼓,名词作动词,敲击战鼓。打鼓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前一个食,名词作动词,吃 动作名,战争
(8)请以战喻 动作名,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0)谨庠序之教 形作动,认真从事 (11)则移其民于河东,
41
• 3、曰:“不 可。直不百 步耳,是亦 走也。” • 4、曰:“王 如知此,则 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
• 直:只是。
• 耳:罢了,语气 •
•
• •
助词 是:这。 无:通“毋”, 译为“不要” 望:希望 于:比,介词
42
• 翻译第三、四段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 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 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 2、孟子对曰: • • “王好战,请以 • 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 • 曳兵而走,或百 • 步而后止,或五 • • 十步而后止。以 • 五十步笑百步, • 则何如?” •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28张PPT)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直……耳 ,是…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 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我也,兵也”?
是何异于…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例题1
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 他三项的是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桑
(5)王无罪岁
3.兰舟催发。――宋·柳永《雨霖铃》
4.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5.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6.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
7.发其志士之悲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8.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
斯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孟 子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约前372~前289 )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 孟 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 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 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 格 的 管 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 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 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 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 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 块 麻 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
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直……耳 ,是…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 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我也,兵也”?
是何异于…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例题1
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 他三项的是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桑
(5)王无罪岁
3.兰舟催发。――宋·柳永《雨霖铃》
4.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5.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6.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
7.发其志士之悲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8.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
斯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孟 子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约前372~前289 )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 孟 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 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 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 格 的 管 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 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 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 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 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 块 麻 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教学课件
链接文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学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 言运用等。
链接哲学领域
探讨《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等,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链接社会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等级制度、礼制文化 等,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创新性应用和实践探索
古代农业社会
本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是古代农业社会,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 响大,因此百姓生活困苦。同时,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百姓 的生死福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倡“仁爱”、“礼义廉耻” 等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测验内容可以包括《寡人之于 国也》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语 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 。
通过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 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为后续教学提 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点评
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准确把握 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在讨论中,大家积极发言、分 享观点,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
教师引导
针对文章中提到的治国理念和救灾措施,我们可以 进一步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治理效果,我们可以深入探讨 各种治理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条件。希望同学们能够 将这些思考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 己的综合素养。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文章结构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PPT课件
❖ 孟子借“五十步笑百步”要表达的意 思(即“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
换一种直言敢谏的说法,怎么说?
你与邻国不尽心之君乃一丘之貉,你自诩自
矜的“移民移粟”之策,乃小恩小惠,只是形式
与数量上可能与邻国之君稍有不同,而在本质上
没有区别,都没有施行仁政,都是“行虐政”。
所以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16
导)
❖ 论点: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论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例证自己治国尽心)
❖ 对比论证: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11
——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12
漳州一中 黄安娜
❖ 又是移民又是移粟,如此“尽心”的目的 是什么?
使民加多
❖ 使民加多又为了什么?梁惠王为什么对 “民不加多”倍感忧虑?这与我们今天的 人口国策一样吗?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 常“孔孟”并称。常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 “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公田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
.
23
王道之始(三组排比) 行王道施仁政
王道之成(四组排比)
❖ 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音节铿锵,气势充 沛,具有雄辩的气势。
.
24
❖ 孟子一针见血揭示了魏国的社会现实(第 五段):
梁惠王是否如其所言“尽心”了呢?要看魏国的 社会现实。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PPT
篇重要著作,通过对话形式展 现了孟子对仁政的深刻理解和 倡导,强调以民为本的治国理 念。
解读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君主应以 民为天,推行仁政,关注民生 ,通过减轻税赋、兴修水利等 措施,实现国家和民众的共同 繁荣。
孟子仁政思想的现代 孟子的仁政思价想值不仅在古代具
有指导意义,其关注民生、以 民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同 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为 现代政治提供了借鉴。
背景图片选择
孟子画像的选择
选择孟子的画像作为背景,不仅能够直观展现主题人物,还能通过其深邃 的眼神和庄重的姿态,传达出孟子哲学思想的深邃与严肃。
古代场景图的应用
使用与《寡人之于国也》相关的古代场景图作为背景,可以营造出浓厚的 历史氛围,帮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孟子的思想世界中,增强理解与共鸣。
视觉效果的增强
治国本质的揭示
孟子的回应深刻揭示了当时各 国统治者在治国策略上的相似 性,即都未能真正实现民本思 想,而是停留在表面的治理差 异上。
程度差异的强调
孟子强调,尽管梁惠王认为自 己的治国方式优于邻国,但实 际上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 ,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是 未能深入实施仁政。
王道之始与成
01
02
03
文章的论辩艺术
01
02
03
善用比喻
孟子在论辩中巧妙地运用“五十 步笑百步”的比喻,通过生动形 象的对比,使复杂的道理变得简 单易懂,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逻辑严密
孟子的论证过程从梁惠王的困惑 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最 终引出自己的观点和仁政措施, 展现了其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条 理性。
气势充沛
孟子的语言表达犀利而酣畅,情 感饱满且感染力强,通过强烈的 语言气势和情感表达,有效地提 升了论辩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解读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君主应以 民为天,推行仁政,关注民生 ,通过减轻税赋、兴修水利等 措施,实现国家和民众的共同 繁荣。
孟子仁政思想的现代 孟子的仁政思价想值不仅在古代具
有指导意义,其关注民生、以 民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同 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为 现代政治提供了借鉴。
背景图片选择
孟子画像的选择
选择孟子的画像作为背景,不仅能够直观展现主题人物,还能通过其深邃 的眼神和庄重的姿态,传达出孟子哲学思想的深邃与严肃。
古代场景图的应用
使用与《寡人之于国也》相关的古代场景图作为背景,可以营造出浓厚的 历史氛围,帮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孟子的思想世界中,增强理解与共鸣。
视觉效果的增强
治国本质的揭示
孟子的回应深刻揭示了当时各 国统治者在治国策略上的相似 性,即都未能真正实现民本思 想,而是停留在表面的治理差 异上。
程度差异的强调
孟子强调,尽管梁惠王认为自 己的治国方式优于邻国,但实 际上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 ,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是 未能深入实施仁政。
王道之始与成
01
02
03
文章的论辩艺术
01
02
03
善用比喻
孟子在论辩中巧妙地运用“五十 步笑百步”的比喻,通过生动形 象的对比,使复杂的道理变得简 单易懂,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逻辑严密
孟子的论证过程从梁惠王的困惑 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最 终引出自己的观点和仁政措施, 展现了其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条 理性。
气势充沛
孟子的语言表达犀利而酣畅,情 感饱满且感染力强,通过强烈的 语言气势和情感表达,有效地提 升了论辩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课文探究
壹
一、主旨提炼
本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 “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 从而阐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依时顺势,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 吃饱穿暖,受教育,懂礼仪,君王革除虐政,百姓才会来归附,民才能“加多”。
二、写法借鉴 1.结构严谨 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 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 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 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 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气势充沛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 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排偶句,音节铿锵,气 势充沛。
谢谢观看!
三、一词多义
河内凶 1.凶凶多吉少
缉拿元凶
邻国之民不加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弃甲曳兵而走 可汗大点兵 3.兵穷兵黩武 兵者,国之大事
直不百步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直理直气壮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上载公子上坐
四、古今异义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希望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保养身体 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
散文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表现的是一种情怀,传达的是一种美 ◇
感。中国古代散文大多用理性思维贯注全文。聆听济世忠告,感受 书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期望和寄托,希望君王能够承担起治国的重任,实
现天下太平。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对比
通过对比邻国之政和寡人之政的不同之处, 突出了作者治国的用心和成效。
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 感染力,使得作者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反问
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作者对治国的重视 和责任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
其他学派观点比较分析
道家学派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道 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强调
自然规律和自由发展。
墨家学派
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和 “非攻”,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和战争。
法家学派
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 和“重刑主义”,强调法律规范 和严刑峻法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
性。
05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
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 ,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在 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差异。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 仁”和“礼”,提倡“为 政以德”,注重个人修养 和品德教育。
孟子
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性善论”和“仁政 ”,强调天赋人权和民本 思想。
荀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性恶论”和“礼法 并举”,强调后天教育和 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推动文化创新
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 代特点进行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04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概述
01
02
03
分封制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 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 巩固统治。
宗法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第三、四段
• 曰:“不可。 • 直:只是。 • 耳:罢了,语气 直不百步耳, 助词 是亦走也。” • 是:这。 • 曰:“王如 • 无:通“毋”, 译为“不要” 知此,则无 • 望:指望 望民之多于 • 于:比,介词 邻国也。
•翻译第五段
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斧斤以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谷与鱼鳖不 可胜食,材木不可 胜用,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 始也。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孟府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文章思路
二、(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三、(5-7)孟子阐述“仁政”具体内容, 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一、(1)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 疑问。
整体分析课文 1、梁惠王为什么会有困惑?他的困 惑是什么?
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无如寡人之用心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整体分析课文 2、孟子是如何分析梁惠王的困惑?
•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 yâ)兵 衣( yì)帛( 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翻译第一段:
王好战,请以战喻(迂回侧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请君入瓮) 引王自答,自我否定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转归正题)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层 层 推 进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称王
(2)动词活用作名词
①请以战喻 战争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4)使动用法
•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5)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 •以…为罪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亦走也 ②非我也,兵也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也”。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 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 吾国?”(引自《史记· 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 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2)介词结构后置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树之以桑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宾语前置
• 未之有也
(4)固定五十步 而后止。 ②直„„耳 直不百步耳。译为“只是…… 罢了。” ③是„„也 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 。” ④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 区别呢?”
4、古今异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 ,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 (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 (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 (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昔孟母,择邻处;
童 年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的儒家思想 所吸引,于是决定 离开邹国到孔子的 家乡鲁国深造,其 老师正是孔子的孙 子子思的徒弟。通 过学习,孟子认为 孔子是有人类以来 最 伟 大 的人,于 是 他 立志发展孔子的思 想。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 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 请 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去。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 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 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 来 到 滕国 ,滕国太 子 对 孟 子 的 “ 仁 政 ” 十 分 感 兴 趣 , 于 是 孟 子 便 在滕 国实 行 他 “ 仁 政 ” 的 思 想 。 遗 憾 的 是 ,滕国是 个 小 国 , 时 时 有 被 灭 亡 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 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 “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 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 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 建 立 学 说。
(4)兵 1、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2、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 后》 (军队) 4、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
(5)胜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5、一词多义
(1)数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 国论》 (命运)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
(2)直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3、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4、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 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七十者衣 帛食肉, 黎民不饥 不寒,然 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 黎民:老百姓 • 然:这样 • 而:表转折, 却 • 王:wàng,名 →动,为王,统一 天下 • 未之有也:宾 语前置句
翻译第七段
“狗彘食人 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 不知发。人 死,则曰: ‘非我也, 岁也。’
• 食:第一个为动 词,吃;第二个 名词,食物 • 检:约束; • 涂:通“途”, 道路; • 殍:饿死的人 • 发:开仓赈济 • 岁:年成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拿出)
翻译第二段:
•
• 孟子对曰:“王 • 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 • • 既接,弃甲曳兵 • 而走,或百步而 • 后止,或五十步 • 而后止。以五十 • • 步笑百步,则何 • 如?” •
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声。 鼓:击鼓,名→动。 之:音节助词。 曳(yè):拖着。 兵:兵器。 而:修饰连词。 走:逃跑。 或:有的人。 以:凭借。 何如:怎么样
• 梁惠王曰:“寡人 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河内凶,则 移其民于河东,移 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察邻国之 政,无如寡人之用 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 加多,何也?”
• 于:对于。
•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加 重语气。 •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 以北的地方。 • 凶:荒年,年成不好 • 察:观察 • 无如:没有像-----• 加:更 •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是何异于刺 • 是:这 人而杀之, • 异:区别 曰:‘非我 • 兵:武器 也,兵也。’ • 罪:名→动,归 罪 王无罪岁, • 斯:那么,就 斯天下之民 • 至:到,归顺 至焉。”
• 焉:语气词,了
语言现象总结:
• 1、通假字 • 2、词类活用 • 3、特殊句式 • 4、古今异义 • 5、一词多义
1、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2、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2)动词活用作名词 (3)形容词作动词 (4)使动用法 (5)意动用法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打鼓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
穿
• • • • • • •
违:违背,耽误。 胜:尽,完。 数(cù) :密。 罟(gǔ) :网。 洿(wū)池:池塘。 生:活着的人。 丧(sāng) :埋葬,办 丧事。 •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 事 • 王道:为王之道,即以 仁义治天下(施行仁 政),这是儒家的政治 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