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优秀教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张求职表,交了50元钱(没有任何收据)和一张身 份证复印件后,记者就成了该厂的一名木工。 据保安 班长说,该厂招聘员工的工资是每天12元,扣掉2元钱 伙食,每天可得10元钱。以后第三个月加1元钱;加班 工资按1︰1付,每小时1.5元。每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息 日。记者提出要签劳动合同,遭到保卫班长的怒斥: “签什么合同?我们自己都没签合同。爱干不干!你 从外地来广州,没地方去了,我们给你吃住就不错 了。” 住宿:蒸笼宿舍里每天只睡4小时。“卧底”的 第一晚,记者在宿舍一直等到2时多才有人回来。工人 们一个个拖着疲倦的身子,进来第一件事就是找水桶 去冲凉。2时20分,工人们陆续冲凉回来了,有人开始 上床睡觉,还有人在洗衣服。记者好不容易和还在吃 方便面的两个小伙子攀谈上,他们都是湖南人,在厂 里工作不到一年。其中一个18岁的小伙子说:“在厂
比我还狠毒!
背景简介
《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 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 那 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 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 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 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 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 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 就更大量的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 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 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 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重点分析的片断: ① 1-6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 16--19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 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 28-32段“小福子”受“文明的 惩罚”的记叙。 ④ 41——46段关于无名氏包身工悲 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 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包身工
夏衍
目标:品析语言,揭示主 挖掘“包身工”制度的根
从修辞手法品语言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夸张、排比、对偶、借代 、反 复、引用、对比、反语、设问、 反问……
比喻
——生动形象表现出包 身工的悲惨遭遇
手脚瘦得像芦柴梗一样;像鸽子笼一般;她们一窝 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
“芦柴梗”形象说有多瘦,鸽子笼形象说有多小。生活质 量有多差。她们一窝蜂——如此质劣的伙食都要抢,可见 包身工生活之凄惨。
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 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 她们受压迫的惨重。
小结:这三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 凑,主次配合很好。这些“点”的描写 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文章 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包身工不是人,连动物都 不如!!!
不信,请读P50第48段
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
• 阅读P49 36——41段。揣 摩标点的修辞作用。 • 阅读P44 第2段和第5段 • 阅读P50 43——46段
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
(一)刻画人物 突出形象 (二)融注感情 深化感情 (三)再现情境 (四)描摹声音 渲染气氛
表达方式
描写、抒情、 议论、记叙、 说明
速读课文1——6段,分别找出对 “包身工”和带 工老板的描写的句子。
• 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 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 桶上很响地小便。” 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 与描写具体表现了包身工起床时紧张、骚乱的情况。 •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 从楼上冲下来了。”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 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 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第3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 种怎样的心态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包身工
95岁那年,夏衍说:“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 可以留下来。”
《活得洒脱,去得从容——记夏公》
作家作品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此笔名从发 表《包身工》起用。浙江省杭州市人。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 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 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或者淡蓝的橡皮鞋子,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有时爱搽些粉,
外头工人
包身工
对比
身着拷绸衫裤的男子带工 头 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 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
反语
——对野蛮凶残的包身工 制度的讽刺、揭露、控诉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 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 肴。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 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 戒方法……
管 中 窥 豹 , 可 见 一 斑
(一) 打杂的怎样 “芦柴棒”“医”病,把18段主要动词找出 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抓、摔、踢、夺、泼5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二)P49——50无名氏的事例。找出动词。
踢、打、掷、骂、吊。这些动词与“芦柴棒”的遭遇 相互映衬,说明这种悲惨遭遇不是个例。
(三)28-32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 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 (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
详细分析课文最后三段
50段“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 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 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黑暗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 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 出现的坚强信念。
讨论:造成包身工悲惨命 运的深层原因?
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 得麻木的心态。
明确:生动的人物描写。第3自然段; 写清晨女工 们忙着起床时,“那男子(打杂)虎虎地向起身 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 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 ‘……’”。 写打杂的快速的连续动作,用“虎 虎的”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 凶暴本相。)
我们控诉吃人的 包身工制度!!
附—— 当今社会一些“包身工”资料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 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 元人民币...
同在一片天空下 这就是那张在网上 广泛流传,引起了无 数争议的照片。 我想,这张照片最 大的现实意义不在于 它揭示了社会巨大的 贫富反差,更让人揪 心的还在于--当这 两个孩子长大之后, 我们又该用什么来保 证他们所代表的两个 阶层的和睦相处?
给“包身工”下个定义。
包身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时间)在上海东洋厂里(地点), 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
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卖 身契,逝去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 称“包身工”。
总结课文
写作特点:
(1)选材精当。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 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 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 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 (2)双线交织的结构。以记叙一天生活为 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 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 (3)语言生动有力。 (4)点面结合的写法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她的骨头 会做噩梦!”
骷髅一样——长期的身心透支,让“芦柴棒”如行尸走 肉一般。
比拟
1、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 P50 2、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 饿死的同乡。P45
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 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 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 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 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 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文 体 知 识

时间 4:15 4:30 5:00 晚上 “面” 起床 早餐 上工
线

描述角度 住: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恶劣 食:质劣量少
衣:脏,乡下气,土头土 脑,言语不通:与世隔绝 加夜班 随意殴打(“打死不干 事”)
文中“包身工”还有几个代名词
“格子铺里的生物” “猪猡”“懒虫”“机器” “罐装了的劳动力” “没有锁链的奴隶”……
生动的人物对话。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 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突出了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 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
这篇作品虽是以写问题为中心,也离不
开写人物。一共两类人物:一类是包身工,
一类是压迫和剥削包身工的带工老板、老板 娘、东洋婆、打杂的、拿摩温、小荡管等。 着重要写的是包身工,写第二类人物也是为 了描写包身工。全篇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和 事件,但作为整个包身工形象却十分鲜明。
对比
——突出包身工的悲惨 身世。
外头工人的衣服多少整洁一点,很多穿着旗袍,黄色 甚至有人烫过头发。包身工就没有这种福气了。他们没有
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褪色和油脏了得湖绿乃至莲靑的 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 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 跚的样子。(用书上话总结包身工给人的印象)
形象的类比。用船户养墨鸭捕鱼和 驱赶包身工劳动作类比,形象地揭露了 包身工制度“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 经不存在了”。
详细分析课文最后三段
(3)第49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 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 “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 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 文学。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 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 篇真实的文章。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
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 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 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报 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基本特征有三: 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预习思考
1、为包身工绘制作息时间表。 2、从衣、食、住、行、做工五个方面讲述包 身工的生活。 3、给包身工下个定义。 4、从“芦柴棒、带工老板、夏衍”这三个人 中选择一位写一段话。
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和句子
• • • • • • 1、文中“包身工”还有几个代名词? 2、找出文中的数量词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3、找出文中的修辞句子分析作用。 4、文中的标点符号极其作用。 5、文中的重点段落的描写句子极其作用。 6、重点分析最后三自然段抒情和议论。
“当代包身工”惊现
某报记者王晓华、保罗、陈福香在广州某礼品公司 “卧底”三天竟累得输液,而有关负责人却称超极限加 班是工人自愿。三位记者以自身的亲身经历调查发现, 在该公司工人每天工作长达16小时,睡眠时间不足5小 时,每月加班200多小时。于是,他们写了篇题为《当 代“包身工”惊现广州》的报道。据这篇报道介绍,该 公司是广州白云区长红村的老厂,有20多年历史了。 厂里有工人200多人,主要生产木制工艺品。2002年4 月10日左右,记者接到一封求救信称该厂的工人就像 “包身工”一样,被强迫加班,每天只能睡4个来小时。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记者决定“卧底”到该厂“打工”, 结果有了下面这番经历: 应聘:要求签劳动合同反遭 怒斥。4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工厂应聘,在该厂门卫
结论:包身工不是人!
品语言 释主旨
1、词语使用:找出文中的数量词的句子,并 分析作用。 2、修辞手法:找出文中的修辞句子分析作用。 3、标点修辞:文中的标点修辞作用。 4、表达方式:文中的重点段落的描写句子极 其作用。 5、重点分析最后三自然段抒情和议论。
1、“上午四点一刻” “四点半之后” “十二 小时的工作”【劳动时间长】 2、七尺阔、十二尺深(2米宽、4米长、8平方米) 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两天板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休息的地方极 其狭窄】 3、在离头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的小便。【拥挤、 肮脏、混乱、不文明、没有羞耻感】 4、芦柴棒每天三角八分。【工资极低】(卖身三年 20块,能做满三年的不足三分之二。【命运极惨】 两年二百三十块。【老板极贪】 5、50个人带2000左右的包身工【带工头剥削】 6、30年后,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锭子,一千 二百万元的资本。【东洋厂对包身工残酷压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