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景观生态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题

1. 景观生态学从生态和地理中发展出来,生态从生物学发展起

来,研究生物与机械的关系;“地理”由洪堡提出,把景观作为科

学的地理术语,『自然地域综合体』;特罗尔提出景观生态

学,第一次将生态和地理结合形成一门学科。

2.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格局、功能、动态。研究的核心(重点)是格局和过程

3.景观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斑块、廊道和基质。

4.岛屿生物学地理学理论讲了2个公式:(1)S=CA z 即面积物种公式,S代表物种丰富度,A代表岛屿面积,C为物种分布密度,Z为到达岛屿难易程度有关拟合参数,一般为0.18~0.35该公式主要研究岛屿上物种存活数目和所占面积之间的关系,即S和A的关系,C和Z值固定(2)均衡理论补充了面积物种公式),是一种动态原则,两种公式结合,形成了现在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5.复合种群理论dP/dt=(m-e)P[1-P/(1-e/m) ]这个公式是经典型

均衡理论公式

广义上:经典型或Levins复合种群

大陆岛屿型复合种群

缀块型种群

非平衡态下降复合种群

混合性种群

狭义上:经典型

广义和狭义上都满足条件:经典型

Levins的复合种群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频繁的亚种群水平的局部性绝灭,二是亚种群之间存在生物繁殖体或个体重新定居(迁移和再定居的过程)

6、动物运动的三种方式巢域范围内的运动疏散运动←单向运动迁徙运动←周期性运动

7、植物运动运动方式风播植物水播植物动物传播植物

8、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9、斑块化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可大致分为物理斑块化和生物斑块化,或

内部的和外源的。

10、廊道结构可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11. 景观生态学三个基础理论:系统论、自然等级理论、地域分异规

律。

12、动物运动的三种方式巢域范围内的运动疏散运动←单向运动迁徙运动←周期性运动

13、植物运动运动方式风播植物水播植物动物传播植物

主观题

名词解释

1.什么叫景观格局?

不同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的空间关系,即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空间配置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景观格局特征是景观性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Ps:景观格局发生了变化,其实是不同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的空间关系发生变化

2.什么叫景观功能?

即景观格局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3.什么叫景观动态?

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具体指景观动态包括景观结构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和运动方面的差异。

4.什么叫景观异质性(1)概念:是指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程度(2)包括两方面内容1.景观要素的异质性2.空间分布的异质性(3)包括镶嵌结构和梯度结构

5.景观尺度指的是研究对象的时间和空间细化水平

广义的讲,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7.渗透理论

临界阈现象是指某一事件或过程(因变量)在影响因素或环境条件(自变量)达到一定程度(阈值)时突然进入另一种状态的情形。也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的过程。8.什么叫复合种群

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亚种群之间的功能联系主要指生境缀块间的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狭义定义:强调复合种群必须出现局部种群周转,即局部生境斑块中的生物个体全部消失,后又重新定居。

广义定义: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性生境斑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斑块之间存在个体(动物)或繁殖体(植物),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都可称为复合种群。

9.环境资源斑块是什么(起源、性质、举列、特点)

(1)是由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及镶嵌分布规律

(2)性质稳定,与干扰无关

(3)如裸露山脊上的石南荒原、石灰岩地区的低湿地、沙漠上的绿洲、山谷内聚集的传粉昆虫、森林中的沼泽,农田中的低洼湿地等(4)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干扰斑块是什么?

(1)成因:自然干扰(泥石流,雪崩,冰雹)和人类活动(主要因素)。

(2)起源自然干扰或者人类活动

(3)如森林砍伐、草原烧荒及矿区开采

(4)特点:高周转率、持续时间短、消失最快

(5)例外:重复放牧的牧场

残存斑块是什么?

(6)成因:动植物群落在受干扰基质内的残留部分。

(7)起源自然干扰或者人为干扰

(8)遭火烧时残存的植物斑块、在温暖阳坡免遭严寒淘汰的鸟类(9)特点:高周转率、持续时间短、

引进斑块是什么?

(10)成因:人们把生物引进某一地区

(11)起源:人为干扰

(12)特点:高周转率、持续时间长

(13)例子:高尔夫球场、聚居地

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论述简答

1、斑块大小与生境适应性

大斑块既有边缘种,又有内部种,更有利于物种的保护、稳定性好。

小斑块只有内部种,不利于物种的保护,但有利于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稳定性较差

斑块的形状系数 D是形状系数 D=1是说明斑块是圆形

1. 斑块大小与内缘效应

斑块间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随边缘的增加而增大。一般地,斑块越小,单位面积斑块的长度越长,斑块越易受到外围环境或基质的干扰,斑块与周围景观要素的物质交换越强烈,斑块的稳定性越差。所以用斑块内部面积与边缘面积的比率(内缘比)反应斑块特征。

4.斑块化的特点

(1)斑块的可感知特征

(2)内部结构

(3)相对均质性

(4)动态特征

(5)斑块化的尺度和生物依赖性

(6)斑块等级系统

(7)等级水平相互作用关系

(8)斑块敏感性

(9)斑块等级系统中的核心水平

(10)斑块化原因和机制的尺度依赖

物种——尺度原理:不同物种和物种类群(如植物、食草动物、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活动;因此在一个给定尺度上的研究,对不同的物种和物种类群的分别率可能是不同,每一物种对景观的观察和反映也是独特的,对于一个种来说均质性的斑块对于另外一个种可能相当异质性。

5.斑块化与种群动态

斑块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复合种群的形成。

复合种群是同种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即种群之“群”。它是生境斑块化程度和种群迁移或扩散速率的函数。种群在空间的分布形式和存亡也取决于这种函数关系。局部种群的大小和斑块年龄影响复合种群动态。

复合种群对生境破碎化的反应存在两种相反作用:

a.由于生境的斑块化,每一斑块上的种群有可能由于个体数目太少而丧失基因的变异性,加剧种群灭亡的危险

b.由于斑块化往往产生亚种群。当一个复合种群面临毁灭性灾难时,这种斑块化也许能为某些亚种群提供庇护所,从而有利于最终保护该种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