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

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

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姓名陶永斌设计题目雨水排水规划与管道布置班级给排水17101学号xxxx指导教师郭洋雨水排水规划与管道布置摘要:本设计的题目是G镇雨水管网工程规划,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水将自然水体的进一步恶化,推进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采用的是雨污分流体制。

因此要求建设排水管渠,对该地区的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以适应市政建设发展,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雨水管网雨污分流保护环境市政发展目录摘要2关键词21概述41.1设计任务41.2设计依据41.2.1雨水管道设计一般规定4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51.3.1地理位置51.3.2地形地貌51.3.3地质51.3.4水文地质51.3.5地下水61.3.6气候61.4现有给排水工程概况62方案比选72.1工程规模72.2系统/体制选择72.3管道定线83构筑物103.1检查井103.2跌水井103.3雨水口113.4倒虹管113.5出水口114雨水管网设计计算114.1划分设计管段114.2主要设计参数124.3雨水干管水力计算124.4雨水出水口165工程概算166设计总结177参考文献181概述1.1设计任务G镇雨水管网工程规划1.2设计依据1.2.1雨水管道设计一般规定(1)充满度:一般按满流计算(2)流速:《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污水灌渠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该值与管材有关,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5m/s。

(3)最小管径、坡度:①雨水支干管最小管径3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3;②雨水口连络最小管径200mm,设计坡度不小于0.002。

(4)覆土或挖深:①小覆土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小于0.7m②局部条件不允许时,须对管道进行包封加固③最大埋深不超过7~8米(5)管渠连接与构筑物的连接:①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一般采用管顶平接。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一、引言给水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供应清洁的给水和排出废水。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给水排水管网的原理、设计与运行,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 熟悉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 3. 理解给水排水管网的运行与维护; 4. 能够分析和解决给水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1. 绪论•管网的定义和作用•管网的分类和组成2. 给水管网设计•给水水源与水质要求•给水管网的水压计算方法•给水管网的管径设计原则•给水管网的布置和建设要点3. 排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的污水排放标准•排水管网的流量计算方法•排水管网的管径设计原则•排水管网的布置和建设要点4. 管网的运行与维护•管网的启动和停止运行•管网的调试和优化•管网的检修和维护方法5. 案例分析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给水排水管网设计问题•参观实际给水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营项目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采用授课和讲述的方式,介绍给水排水管网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运行维护技术。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给水排水管网工程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给水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营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采集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现场操作。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给水排水管网原理与设计》,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资料:•《城市供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141-2013•《城镇给水排水设计与施工常见问题解答》,作者:XXX,出版社:XXX六、考核方式1.课堂小测: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2.实践实验报告:组织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进行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考核。

七、课程评价与改进本课程设计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报告书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报告书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报告书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报告书一、项目介绍本项目是一项关于给水排水管网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套合理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来了解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原则和实际应用。

本设计项目将主要考虑给水排水管网的基本设计,包括管网的布置、管径的选择、泵站的选型等方面。

二、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给水排水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需要,给水排水系统必须要有一套高效、稳定、可靠的管网系统。

因此,对于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目标本次设计课题的目标是设计一套高效、稳定、可靠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一套合理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径和材料,以确保管网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

3.设计一套合理的泵站系统,以提高管网系统的水压和排水能力。

4.针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四、项目方案本设计项目将主要考虑以下方案:1.给水管网:根据所设计区域的总用水量、用水峰值以及防止冻害等需要,确定管网系统所需的总管径,并按照一定的规划设计给水管网系统,包括主管线、支管线及配管线等。

2.排水管网:考虑所设计区域的排水量、排水方式、地形坡度等信息,确定排水管网系统所需的总管径,并按照一定的规划设计排水管网系统,包括主管线、支管线及配管线等。

3.泵站系统:根据所设计区域的地形、水源位置及用水需求等信息,选择合适的泵站类型和泵站数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划进行布置和设计。

4.管网材料:根据所设计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标准的管材和配件,并进行合理的组合和搭配,以确保管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性。

五、项目执行流程本项目的执行流程如下: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任务和项目组织等内容,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2.资料收集:收集所设计区域的用水排水情况、地形、人口分布及用水情况等相关信息。

3.设计方案:根据项目目标和资料收集结果,确定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雨水管网课程设计

雨水管网课程设计

雨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目录
1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3)
1.1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 (3)
1.2划分设计管段与沿线汇水面积 (3)
2计算径流系数 (3)
3.雨水干管水力计算 (4)
1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1.1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
根据地形的分水线和河流、公路对排水管道的布置的影响情况,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图划分排水流域,本设计将该镇划分为五个排水区域。

1.2划分设计管段与沿线汇水面积
根据地面坡度,按雨水汇入低侧的原则划分,当地形平坦时,则根据就近排除的原则,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并在图中标明。

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没有变化且预计管径和坡度没有变化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并对管段进行编号。

2计算径流系数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各地面覆盖所占的百分比,求得平均径流系
ϕ
数av
0.943%0.98%0.44%0.319%0.66%0.1520%0.598av ϕ=⨯+⨯+⨯+⨯+⨯+⨯=
3.雨水干管水力计算
1.根据暴雨强度公式12167(1lg )
()
n
A C p q t mt b +=
++,其中A=20 , C=0.7 , b=19 , n=0.86,m 取1,p 取2,1t =10。

表3-1各区域汇水面积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严煦世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市政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市政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市政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市政排水管网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和维护方法;3. 学生了解我国市政排水管网发展现状及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市政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市政排水管网的能力,能进行基本的图纸绘制;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市政排水管网相关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关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良好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主动参与市政排水管网相关实践活动;3. 学生树立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市政排水管网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市政排水管网概述:介绍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排水管网的历史与发展;- 排水管网的功能与组成;- 排水管网的分类及其应用。

2. 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与施工技术:讲解排水管网设计原则、施工流程及关键技术,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设计原则与规范;- 排水管网的布局与选型;- 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 排水管网的维护与管理。

3. 市政排水管网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排水管网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案例介绍与分析;- 问题诊断与改进措施;- 创新设计与实践。

4. 市政排水管网信息技术应用:介绍信息技术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信息技术在排水管网监测与控制中的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 智能排水管网发展趋势。

排水管网雨水课程设计

排水管网雨水课程设计

排水管网雨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排水管网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掌握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原则。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排水设施及其在雨水收集与排放中的作用。

3. 学生能运用基本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分析排水管网数据,并解释其结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雨水径流问题,提出合理的排水管网设计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模型估算降雨事件下的径流量,评价排水系统的效率。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呈现一个具体的排水管网雨水管理方案,展示其技术图纸和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排水系统对于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排水问题,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趣。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和沟通,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地理、环境科学及工程技术知识,以实践性和问题解决为导向,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或协作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要求: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模拟和项目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排水管网基础知识:- 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 雨水径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排水管网的分类及适用条件2. 雨水收集与排放设施:- 常见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井、渗透沟等)- 排放设施(如排水管道、泵站等)- 设施布局与设计原则3. 排水管网设计与分析:- 雨水径流计算方法与模型- 排水管网的布局与优化- 利用GIS工具进行排水管网数据分析4. 实践案例与项目设计:- 分析本地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与问题- 案例学习:国内外排水系统设计实例- 学生项目设计: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排水管网雨水管理方案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安排,确保学生掌握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实际应用。

校区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校区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校区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校区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2. 使学生了解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及维护管理;3. 帮助学生理解排水管网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排水管网知识分析校区排水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排水管网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排水管网维护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排水管网工程及环境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校区实际情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校区排水管网基本概念:讲解排水管网定义、分类及其在校区规划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排水管网组成与功能:介绍管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雨水井、污水井、排水管道等,以及各自的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排水管网设计原则:阐述排水管网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地势利用、水流组织、管线布局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排水管网施工技术:分析排水管网施工的关键技术,包括管道铺设、连接、检测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 排水管网维护管理:讲解排水管网日常维护、检查、清洗等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6. 排水管网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探讨排水管网在校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7.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校区排水管网,设计简单的排水管网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课程设计 (2)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课程设计 (2)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课程设计1. 概述本次课程设计是围绕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展开的,旨在加深学生对于设计与施工的理解。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2.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3.水质检测技术与管理;4.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将了解更多实践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实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两个部分。

其中,理论部分是对于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课程的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介绍;实践部分则是要求学生们各自完成一个小型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下面分别对两个部分进行介绍。

2.1 理论部分2.1.1 给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给水管道是连接自来水厂和家庭的主要管道,其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学生将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了解水管道的种类、规格、施工原理、材料等信息,全面理解给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

2.1.2 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排水管道主要是将废水排出涵洞,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了解排水管道的种类、规格、施工原理、材料等信息,同时,也需要掌握排水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其应对相关实践工作的能力。

2.1.3 水质检测技术与管理水质管理是给水排水管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本部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全面了解水质检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各种水质检测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的应用,为处理现实中的排水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2.1.4 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在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进行工程预算和施工管理。

学生将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各项施工管理相关知识,如招标采购、工程进度、安全保障、奖惩制度等。

并为就实践工程的实施做好准备。

2.2 实践部分本次课程设计的实践部分,将要求学生们各自完成一个小型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在设计中,学生需要独立分析设计的地区环境、实际需求、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因素,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雨水管网设计

雨水管网设计

雨水管网设计【篇一:雨水管网设计说明书】河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设计题目:某县城雨水管网课程设计目录1总论 (1)1.1设计任务及要求 (1)1.1.1设计任务 (1)1.1.2设计要求 (1)1.1.3设计依据 (1)1.2设计原始资料 (2)1.2.1县城概况 (2)1.2.2工程概况 (3)2工程规模 (3)2.1暴雨设计流量计算 (3)2.2工程规模 (4)3管网设计 (4)3.1管线布置原则 (4)3.2设计公式及参数原则 (4)3.3设计步骤 (5)3.4管材及排水设施 (7)4效益分析 (8)4.1社会效益 (8)4.2经济效益 (8)4.3环境效益 (8)5设计心得 (8)1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1.1.1设计任务1.县城雨量计算;2.县城雨水管网定线;3.县城雨水管网设计:管长、管径、坡度、埋深、衔接、充满度; 4.县城雨水资源利用分析;5.绘出成果图。

1.1.2设计要求1. 在设计过程中要应用所学有关知识,掌握城镇雨水管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 在设计过程中要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增加独立工作的能力;3. 阅读熟悉有关手册、规范和资料;4. 逐步增加实际工程概念。

1.1.3设计依据(1)标准规范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8;2.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4;3. 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4. 严煦世,刘遂庆编著.《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5. 张奎,张志刚主编.《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6.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06;7.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国家标准设计研究院, 2005.10。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摘要 (3)二、内容概要 (3)1. 项目背景 (4)2. 设计目的 (5)3. 设计任务 (6)三、给水管网系统设计 (7)1. 系统现状分析 (9)2. 用户需求分析 (10)2.1 设计标准 (11)2.2 水源选择 (12)3. 管网布局设计 (14)3.1 设计原则 (15)3.2 管网拓扑结构 (16)3.3 管径计算与选取 (17)4. 工程量计算 (18)4.1 供水管道铺设工程量 (19)4.2 水箱、水泵等设施工程量 (20)5. 系统运行管理 (21)四、排水管网系统设计 (22)1. 系统现状分析 (24)2. 用户需求分析 (25)2.1 设计标准 (26)2.2 排水区域划分 (27)3. 管网布局设计 (28)3.1 设计原则 (29)3.2 管网拓扑结构 (30)3.3 管径计算与选取 (31)4. 工程量计算 (33)4.1 排水管道铺设工程量 (33)4.2 污水处理设施工程量 (35)5. 系统运行管理 (36)五、给排水管网系统综合设计 (36)1. 系统集成 (38)1.1 控制系统 (39)1.2 监测系统 (40)2. 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42)3. 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43)六、设计过程中的创新点与技术难点 (44)1. 创新点 (45)2.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46)七、设计成果展示 (47)1. 管网系统图 (49)2. 设施平面布置图 (50)3. 工程量汇总表 (51)4. 设计计算说明书 (52)八、结论 (53)一、摘要本课程设计报告针对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随后从设计原理、流程和方法等方面对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

报告内容涵盖了水质标准、管网布局、水压计算、管道选型、构筑物设计等关键环节,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

(完整版)流体力学-雨水管网设计

(完整版)流体力学-雨水管网设计

雨水管网设计作业:试进行某研究所西南区雨水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并绘制该区的雨水管道平面图及纵断面图。

已知条件如下:⑴如图所示该区总平面图;⑵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q0=700(1+0.81gP),[(L/s)/ha];t0.5⑶采用设计重现期P=1a,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⑷厂区道路主干道宽6m,支干道宽3.5m,均为沥青路面;⑸各试验室生产废水量见下表,排水管出水口位置见图;⑹生产废水允许直接排入雨水管道,各车间生产废水管出口埋深均为1.50m(指室内地面至管内底的高度);⑺厂区内各车间及试验室均无室内雨水道;⑻厂区地质条件良好,冰冻深度较小,可不予考虑;⑼厂区雨水出口接入城市雨水道,接管点位置在厂南面,坐标为x=722.50,y=520.00,城市雨水道为砖砌拱形方沟,沟宽1.20m,沟高(至拱内顶)1.80m,该点处的沟内底标高为37.70m,地面标高为41.10m。

表 1 车间生产废水量解:1、雨水管道布线根据地形的分水线和道路对排水管道布置的影响,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图和研究所的总平面布置,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确定雨水排水流向。

从小区平面图可知该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较小,无明显分水线,可划分为一个排水域。

街道支管布置在街区地势较低一侧的道路下,主干管沿小区南侧街道布置。

污水管网平面采用截流式形式布置,初步设计方案如下图所示:1、划分设计管段和沿线汇水面积各实际管段回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面坡度、回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进行。

雨水管道的设计管段的划分应使设计管段范围内地形变化不大,管段上下端流量变化不多,无大流量交汇。

根据设计管段的定义和划分方法,将各干管和主干管本段流量的进入点、集中流量及旁侧支管进入的点标出,作为设计管段的起讫点的检查井并编号。

该小区污水管网中主干管为1~接管口,可划分为1~2、2~3、3~4、4~5、5~6、6~7、7~接管口八个设计管段。

雨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雨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雨水管网系统设计计算说明书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通过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某城镇排水管网的初步设计,以达到巩固基本理论,提高设计与绘图能力,熟悉查阅和使用技术资料,了解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进一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要求。

二、设计要求按完全分流制设计,达到初步设计程度,设计成果应为:1.污水和雨水排水系统的总平面布置图各一张2.污水总干管纵剖面图一张、某一雨水干管纵剖面图一张3.设计计算与说明书三、基本设计资料(一)城镇规划资料:1.某城镇规划图2.人口分布、房屋建筑、卫生状况:(见下表)3.各种性质地面所占百分比: (见下表)4. 工、企业规划表:(见下表)5. 工业企业的污水经局部处理后允许排入城镇下水道。

(二)气象资料:1.土壤冰冻深度0.1m 左右;2.年平均降雨量1400mm ;3.暴雨公式:nb t p C A q )()lg 1(167++=,其中A=20 , C=0.7 , b=19 , n=0.86 (三)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1. 河流水位:Max:101m , Min:95m , Average:97m .2. 地下水位:离地面7-8m.3. 地质:砂质粘土.(四)电力供应:有三相电源可供选择,电力供应正常。

(五)污水不用作农田灌溉。

(六)、设计参考资料1.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教材2.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5册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径流系数的确定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在沿地面流行的过程中,形成地面径流,地面径流的流量称为雨水地面径流量。

因此将雨水管道系统汇水面积上的地面雨水径流与总降水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用符号ψ表示,即:目前再设计计算中径流系数根据地面覆盖情况按经验来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径流系数的规定见下表。

由于在同一个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根据本设计中各中地面的覆盖情况,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可以求出整个城镇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该城镇的各种地面的覆盖率等具体数据见下表雨强度随着重现度p值的不同而不同,p值越大,暴雨强度越大,p值越小,暴雨强度越小。

城区污水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

城区污水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

水污染课程设计城市管网课程设计题目:银川市城区污水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姓名:学号:0班级: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2015年 12 月18日目录一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1)1总论 (1)设计依据 (1)城市概况原始资料 (1)设计原则 (2)设计范围和任务 (2)排水体制的肯定 (2)污水设计流量 (4)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功效 (9)4雨水管网工程设计 (9)雨水管网定线 (9)雨水设计流量 (10)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12)雨水管道水力计算功效 (13)三个人体会 (13)四参考书籍 (14)一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1总论设计依据1.1.1 主要规范(1)《城市排水工程计划规范》(GB50318-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国家计委、建设部1.1.2 参考书籍(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一、5)》(第二版)(2000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二、5)》(第一版)(1996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一、S2)》(1996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4)《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1999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孙慧修主编城市概况原始资料1) 城市(包括工业区)总平面图一张,比例为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 城市设计人口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3) 按照城镇规模依据综合标准定;(4) 公共建筑表工厂工业废水量表(5)暴雨强度公式(6)水文气象资料①城市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域;②地下水位距地表8米;③水体特征:最高水位:米,最低水位:米;④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5℃,年最高气温30℃;年最低气温-14℃,冰冻深度米(7)其它资料该市交通发达;电力能够保证供给;各类建筑材料和管道制品都可供给;雄厚的施工技术力量。

设计原则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城市整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和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计划城市排水管道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原理,包括水源、输水管、配水管网、排水管网等关键环节。

2. 使学生了解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原则、施工要求及运行管理,理解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简单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给水排水管网系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改善城市水环境作出贡献的意愿。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给水排水行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水力学、水工结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包括水源、供水工程、排水工程的基本构成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给水排水工程概述》2. 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与施工要求:讲解管网设计的基本原则、施工技术及质量标准。

教材章节:第二章《给水排水管网设计原则与施工要求》3. 给水排水管网的运行与管理:介绍管网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维护管理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给水排水管网的运行与管理》4.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给排水课程设计管网

给排水课程设计管网

给排水课程设计管网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给排水课程设计管网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包括管网的布局、管材的选择、阀门的类型和作用、管网的维护和管理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排水管网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管网的水力计算、管段长度的确定、管径的选择、阀门的配置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给排水管网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包括对给排水管网工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等。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维护管理。

1.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排水管网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理解管网系统在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性。

2.结构组成:学习给排水管网的组成部分,包括水源、管道、阀门、泵站等,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工作原理:掌握给排水管网的工作原理,包括自流原理、压力原理等,理解管网系统的工作过程和运行规律。

4.设计方法:学习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方法,包括水力计算、管段长度的确定、管径的选择等,掌握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5.维护管理:了解给排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方法,包括巡检、维修、更新等,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排水管网的应用和维护管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给排水管网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给排水管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雨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雨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雨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雨水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成、分类及功能;2. 学生能掌握雨水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具备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3. 学生能了解我国雨水排水管网现状及发展趋势,认识到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雨水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实际问题;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和分析雨水排水管网的相关数据;3.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雨水排水管网图纸。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雨水排水管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兴趣,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2.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工程设计与人民生活、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涉及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实际案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雨水排水管网基本概念:介绍雨水排水管网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功能,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内容;2. 雨水排水管网设计原则:阐述设计原则,包括管网布局、管道选材、排水坡度等方面,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二节;3. 雨水排水管网计算方法:讲解流量计算、管道直径确定、雨水收集设施设计等,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城市雨水排水管网设计案例,对比不同设计方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参考教材第二章第四节;5. 我国雨水排水管网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我国雨水排水管网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6. 雨水排水管网与环境保护:探讨雨水排水管网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教材第二章第六节;7.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和分析雨水排水管网相关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管网课程设计雨水

管网课程设计雨水

管网课程设计雨水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网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雨水管网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管网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2)了解雨水管网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3)熟悉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雨水管网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2)具备分析管网系统运行状况的能力;(3)掌握管网系统维护和修复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管网系统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管网系统的概念、雨水管网的设计与计算、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具体内容如下:1.管网系统的概念:介绍管网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使学生了解管网系统的基本框架。

2.雨水管网的设计与计算:讲解雨水管网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常用公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设计过程。

3.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介绍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方法,包括监测、评估和维护,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管网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雨水管网的设计与运行过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管网系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管网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温州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温州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温州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温州地区排水管网的基本构成、功能和布局;2. 掌握排水管网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在城市防洪排涝中的作用;3. 掌握排水管网设计与维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温州排水管网的空间分布特征;2. 能够运用排水管网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排水效果;3. 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善排水管网设计与维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情感。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地理、环境科学等学科知识,以温州排水管网为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排水管网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关注城市水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实践式教学方法,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温州地理环境与排水管网概述- 温州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对排水管网的影响;- 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及功能。

2. 排水管网设计与布局- 排水管网设计原则、技术标准与规范;- 排水管网布局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 温州排水管网布局案例分析。

3. 排水管网模型与模拟- 排水管网模型构建原理;- 不同降雨条件下排水效果的模拟分析;- 模拟软件操作与实践。

4. 排水管网维护与管理- 排水管网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排水管网维护技术及措施;- 城市防洪排涝与排水管网管理。

5. 实践与探究活动- 调查温州排水管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设计改善排水管网方案,探讨实施效果;- 走进排水管网施工现场,了解实际工程。

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组织和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模拟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排水管网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院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大院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大院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成和功能;2. 学生能描述大院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和流程;3. 学生能了解排水管网对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排水管网相关知识,分析大院排水系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排水管网设计所需的数据;3. 学生能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排水管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排水管网设计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2. 学生认识到排水管网在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排水管网设计的认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排水管网基础知识:- 排水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排水管网的分类及特点;- 排水管网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2. 大院排水管网设计:- 大院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流程;- 排水管径、管材的选择及排水设施的设计;- 排水管网系统的平面布局及高程设计。

3.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大院排水管网现状,收集相关数据;- 利用绘图软件绘制排水管网图;- 分析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 环保意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排水管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城市排水管网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讨论排水管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结合课程目标,制定如下教学进度:第1课时:排水管网基础知识学习;第2课时:大院排水管网设计原则与流程;第3课时:排水管径、管材选择及排水设施设计;第4课时:实践活动:绘制排水管网图;第5课时:分析排水管网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第6课时:环保意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8
1、2
8.18
0.00
8.18
3-4
164
6、4
10.44
29.54
39.98
11-12
162
31
3.05
0.00
3.05
12-4
164
30
2.80
3.05
5.85
4-5
196
29
2.76
45.83
48.59
5-6
191
28、32
14.13
48.59
62.72
13-6
174
36、38、39
9.11
暴雨强度公式:
1.3.5地下水
主城区海拔较低,平均在36.3~38.5m左右,地下水位较浅,但水质差。地下水源主要分布于松散沉积层,该沉积层较厚,深度达300m以上,共分五个承压含水组,储水量为15~20m3/Km2,可供开采的是第二、三层承压含水岩组,深埋分别为80~120m和200m左右,地下水流向为东北至北西南。
0.00
9.11
6-7
209
33、37
13.61
71.83
85.44
7-47
362
一一一
0.00
85.44
85.44
15-16
120
7
6.30
0.00
6.30
27-17
114
11、15
6.95
0.00
6.95
16-17
202
8
3.29
6.30
9.59
17-18
120
12、16
4.40
16.54
20.94
河流的位置确定了雨水出水口的位置,雨水出水口位于河岸边,由于该地区地势以一定坡度坡向河流,地形对排除雨水有利,拟采用分散出口的雨水管道布置形式,雨水干管基本垂直于等高线,即正交式布置,这样雨水能以最短距离靠重力流分散就近排入水体。正交式布置的干管长度短、管径小,因而经济,雨水排出较迅速。
雨水管道布置平面图详见城市雨水系统总平面图。
23-25
412
48
3.64
54.93
58.57
28-29
158
19
3.77
0.00
3.77
29-30
158
22
3.10
3.77
6.87
30-33
121
25
3.32
6.87
10.19
31-32
150
20
2.31
0.00
2.31
32-33
158
23
1.88
2.31
4.19
33-36
263
26
2.00
14.38
3.54
0.00
3.54
41-42
160
45
3.18
3.54
6.72
42-43
160
46
2.62
6.72
9.34
43-46
196
47
2.71
51.66
54.37
44-45
160
49
5.70
0.00
5.70
45-46
162
50
3.29
5.70
8.94
46-22
123
51
3.24
63.31
66.55
雨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雨水管道的设计计算见:雨水管水力计算表
注:1、雨水管道各设计管段在高程上采用管顶平接
2、出现下游管段的设计流量小于上游管段设计流量的情况,取上一管段的设计流量作为下游管段的设计流量
3、在支管与干管相接的检查井处,会有两个∑t2值和两个管底标高值,再继续计算相交后的下一个管段时,取大的那个∑t2值和小的那个管底标高值。
城区属黄泛冲击平原,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365—385m之间,西南略低于东北,地面坡降为5/1000—15/1000。
1.3.3地质
城区大地构造位于山东台背斜与河淮台向斜交界部位。构造属黄河下游苏、鲁、豫、皖一带新生界凹陷区边缘。按国家地震裂度区划分,城区基本烈度为7度。最大冻土层深度24cm
2
2.1
该城镇228万平方米,若采用合流制,管道必须采用很粗的管径,投入量非常大,所以采用分流制比较好。
2.2
从该城区的平面图和资料知该城区地形平坦,无明显分水线,故排水流域按城市主要街道的汇水面积划分。河流的位置确定了雨水出口的位置在每段街区的下方。雨水出口位于河岸边。由于河流的洪水位低于该地区地面的平均标高,所以雨水可以靠重力排入河流,不用设置雨水泵站。
跌水井是设有消能设施的检查井。跌水井的设置条件:当遇到下列情况且跌差大于1m时应设跌水井:
管道中的流速过大,需要加以调节处理;
管道垂直于陡峭地形的等高线布置,按照原定坡度将要露出地面处;
接入较底的管道处;
管道遇到地下障碍物,必须跌落通过处;
当淹没排放时,在出口前设一个井。
3
雨水口主要在雨水管渠系统中收集雨水,地面雨水先经雨水口流入连接管再流入排水管渠。雨水口一般设在交叉路口、广场、路侧边沟以及道路低洼地段,以防止雨水漫过道路。雨水口间距一般为25~50 m。
4
4.1划分设计管段
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划分设计管段,将各管段的检查井依次遍上号码。
4.2主要设计参数
暴雨强度(storm smear)公式:
式中:P为设计重现期(recurrence period)取值一年;
t=t1+mt2其中t1为地面汇流时间,汇水时间t1取15min;m为折减系数。本设计取m=2的系数乘以用满流时的流速算出的管内雨水时间t2=∑ .
1.3.6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零下1.5℃左右;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7.9℃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30.44mm左右,无霜期200天左右。
1.4
城区中有部分合流制管渠,但多为石砌暗沟,设在人行道下面,盖板裸露地面。由于断面较小,加以年久失修,有的已堵塞或断裂。新发展区域中建有一些分流制排水管道,但为真正分流。由于排水管道长度短,覆盖率低,城市中未形成排水管网,致使城区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体,对冷暖江造成严重污染。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水将水质的进一步恶化,推进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求建设排水管渠,对该地区污水进行收集、处理,以适应市政建设发展的需要。
在起伏较大的地区,应将高区系统与低区系统分离,高区不宜随便跌水,应直接重力流入污水厂,并尽量减少管道埋深。至于个别低洼地区应局部提升,做到高水高排。
尽量减少中途加压站的个数。如果遇山岗尽量采用隧洞方式。若须经过土壤不良地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地基与基础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当污水管道无法避开铁路、河流或其它地下建(构)筑物时,管道最好垂直穿过障碍物,并根2,据具体情况采用倒虹管、管桥或其它工程设施。
综合径流系数:ψ=0.65
4.3雨水干管水力计算
雨水干管设计计算长度及汇水面积汇总
管段编号
管段长度/m
本段汇水面积编号
本段汇水面积/ha
转输汇水面积/ha
总汇水面积/ha
2-3
250
3、5
12.91
0.00
12.91
9-10
166
10
4.08
0.00
4.08
10-3
160
9
4.37
4.08
8.45
8-3
9-10
166
4.08
0
1.311216
128.457
524.105
600
10
2.11
10-3
160
8.45
0
1.097394
128.457
1085.46
800
10
2.43
8-3
217
8.81
0
1.506944
128.457
1131.71
800
8.5
2.4
3-4
164
39.98
2.6043381
1.012346
113.28
4528.93
1600
4.5
2.7
11-12
162
3.05
0
1.384615
128.46
391.803
500
10
1.95
12-4
164
5.85
1.38
1.188406
119.81
700.889
700
10
2.3
4-5
196
48.59
9.0556478
1.344307
89.63
4355.12
若各种管线布置发生矛盾,处理的原则是,新建让已建的,临时让永久的,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管,可弯让不可弯的,检修次数小让检修次数多的。
具体方案如下图所示,因方案一只有一个出水口,故最下面的管径选择较大的才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选择方案二,有三个出水口的设计方案,将城区划分为三块,分别排水,既满足设计要求,又符合节省开支的宗旨。
(3)最小管径、坡度:
①雨水支干管最小管径3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3;
②雨水口连络最小管径200mm,设计坡度不小于0.002。
(4)覆土或挖深:
1小覆土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小于0.7m
2局部条件不允许时,须对管道进行包封加固
3最大埋深不超过7~8米
(5)管渠连接与构筑物的连接:
①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一般采用管顶平接。
当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布置时,应小管让大管,必要时设置倒虹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