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3-0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一、背景介绍城市地区地质调查工作是为了解城市地下地质构造、地质背景情况、地质灾害隐患等,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而城市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二、技术要求1.地质调查方法(1)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剖面观测方法、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地质调查实验方法等;(2)遥感和GIS技术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对城市地区进行野外勘察前的信息筛查和初步分析,并进行地质线划、剖面控制等工作;(3)无人飞行器技术(如无人机):利用无人飞行器技术进行城市地区的航测、摄影测量,获取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
2.地质调查项目(1)地层调查:对城市地区的地层进行详细调查和描述,包括地层分层、岩性、粒度、矿物成分等;建立地层柱状图及岩石野外标本;(2)构造构造调查:研究城市地区的构造构造,包括断层、褶皱、岩浆岩体等的形成和分布情况,分析地质构造对城市地区的影响;(3)地震地质调查:调查城市地区的地震特征,包括地震活动性、断层活动性、地震灾害隐患等;建立地震灾害地质图;(4)水文地质调查:调查城市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层、地下水动力特性等;建立水文地质图;(5)地质灾害调查:调查城市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包括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震液化等;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影响范围;建立地质灾害图。
3.实验室技术要求(1)地质样品分析:采用各种实验和测试手段,对野外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岩石学等分析,获取样品的矿物组成、粒度分布、物理力学性质等数据;(2)遥感与GIS数据处理: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行地理信息提取、图像处理、空间分析等。
4.安全技术要求城市地区地质调查工作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要求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具备一定的安全技术意识,包括但不限于:(1)了解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2)熟悉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等;(3)熟悉地质调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地质规范目录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22)1.1∶250000 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1∶20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1∶50000 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7.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22)8.1∶100000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22)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22)11.1∶50000 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22)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固体矿产调查勘查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GB/T13687-92)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7.希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黏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0227-2022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 年颁布实施) 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31.1∶50000 和1∶200000 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 32.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1.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2.工程地质术语(GB/T14498-1993)3.岩溶地质术语(GB/T12329-1990)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14158-93)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T14497-1993)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5084-1985)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行业标准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T0224-2004)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25-2004)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T0095-1994)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T0096-1994)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T0097-1994)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T0059-1993)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0-1993)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1-1993)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2-1993)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3-1993)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界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032-1992)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4-1994)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wei)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1-2004)地球物理勘查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GB/T14499-1993)2.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语1.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69-1993)2.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程(DZ/T0082-2022)3.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50000)(DZ0004-1991)4.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DZ/T0171-1997)5.1:500000 海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编图规范(DZ/T0237-2022) 6.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7.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1997)8.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1994)9.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1994)10.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1993)11.1:500000 海区磁力异常(△T)平面图编图规范(DZ/T0234-2022) 12.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0073-1993)1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1993)14.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DZ/T0081-1993)15.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084-1993)16.时间域激发激化法技术规定(DZ/T0070-1993)17.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T01086-1997)18.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1087-1997)19.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173-1997)20.井中激发激化法技术规程(DZ/T0204-1999)21.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217-2022)22.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1993)23.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地球化学勘查1.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GB/T14839-1993)2.地球化学勘查术语(1∶200000)(GB/T14496-1993)1.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75-1993)2.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0011-91)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0167-2022)4.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0248-2022)5.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6.汞蒸汽测量规范(DZ0003-1991)遥感技术方法1.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14950-1994)2.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5968-1995)3.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6962-1986)4.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1995)1.卫星遥感图象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1994)2.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1995)3.区域环境界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90-1997)4.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0203151-1999)5.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1997)- 1997)。
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
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在当今的地质勘查领域,遥感技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犹如一双“千里眼”,让我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地质结构和特征。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利用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和状态。
在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从应用范围来看,遥感技术在矿产勘查、地质构造研究、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矿产勘查中,遥感图像可以帮助地质工作者识别出与矿产有关的地质特征,比如特定的岩石类型、地层结构和蚀变带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能够缩小勘查范围,提高找矿的效率和准确性。
地质构造是地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而遥感技术在这方面也表现出色。
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大规模的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等。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可以了解地质构造的形态、规模和展布方向,为研究地质演化历史和构造运动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遥感技术更是大显身手。
例如,对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区域,为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技术所采用的数据源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常见的有航空遥感、航天遥感以及地面遥感等。
航空遥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但成本相对较高,覆盖范围较小。
航天遥感则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成本相对较低,但空间分辨率可能稍逊一筹。
地面遥感则可以针对特定区域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监测。
不同的遥感数据源各有优缺点,地质工作者会根据具体的勘查任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和遥感技术手段。
比如,在大范围的区域地质调查中,可能会优先选择航天遥感数据;而对于小范围的重点矿区勘查,则可能会结合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以获取更精确的地质信息。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12月目录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1)3.1目的任务 (1)3.2部署原则 (1)3.3工作程序 (2)4.设计编写要求 (2)4.1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2)4.2野外踏勘 (2)4.3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5.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2)5.1矿产地质填图 (3)5.1.1目的任务 (3)5.1.2基本要求 (3)5.1.3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4)5.1.4精度要求 (5)5.1.5资料综合整理 (8)5.2地球化学勘查 (8)5.2.1基本要求 (8)5.2.2工作内容和要求 (8)5.3地球物理勘查 (10)5.3.1基本要求 (10)5.3.2工作内容和要求 (10)5.4自然重砂测量 (12)5.4.1基本要求 (12)5.4.2取样 (12)5.4.3样品的加工与编录 (13)5.4.4资料整理与异常解释 (14)5.5遥感 (15)5.5.1基本要求 (15)5.5.2遥感影像制图 (15)5.5.3遥感地质解译 (15)5.5.4遥感异常提取 (16)5.5.5遥感异常提取及图件编制 (17)5.6矿产检查 (17)5.6.1基本要求 (17)5.6.2概略检查 (17)5.6.3重点检查 (18)5.7综合研究 (20)5.7.1基本要求 (20)5.7.2物化探资料的再处理 (21)5.7.3综合找矿信息分析与研究 (22)5.7.4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图编制要求 (22)6.质量要求 (22)7.提交成果 (22)7.1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22)7.1.1 (22)7.1.2 (23)7.1.3 (23)7.1.4 (23)7.2分幅矿产远景调查说明书编写格式及要求 (23)7.3附表 (23)7.4附件 (23)7.5附图及图册 (24)7.6数据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4)附录A成果指标 (24)1.找矿靶区 (24)2.新发现矿产地 (24)附录B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5)1.绪言 (25)2.地质矿产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5)3.区域化探、物探、遥感影像、重砂特征 (25)4.工作部署及技术路线 (25)5.工作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25)6.质量管理与监控 (26)7.经费预算 (26)8.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26)9.预期成果 (26)设计附图: (26)附录C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26)第一章绪言 (26)第二章成矿地质条件 (26)第三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特征 (27)第四章区域矿产 (27)第五章矿产检查 (27)第六章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27)第七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28)第八章结论 (28)1.范围1.1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完整word版遥感地质学要点
1遥感:不与目标接触,从远处用探测仪器接受来自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与目标物相互间的关系2.遥感地质学的4个研究内容:(1)研究地质体与地质现象的电磁波辐射特性。
(2)研究地质体与地质现象的影像特征。
(3)研究各种遥感资料信息提取方法.(4)研究遥感地质工作方法和程序。
3o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影像上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
4o假彩色合成:'又称彩色合成。
根据加色法或减色法,将多波段单色影像合成为假彩色影像的一种彩色增强技术。
5。
立体像对:两张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获得的具有重叠区域,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专业仪器或者肉眼可以看到立体影像,通过立体影像可以进行包括测量,生成DEM。
6o高光谱遥感:又称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谙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
7.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对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使大气在不同波段对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大气对电磁波衰减较小,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8。
岩层三角面:遥感图象上,同一岩层面的露头线上的任一山奔点和其相邻的两河谷点之间,用直线相连所形成的三角面. 9o遥感地层单位:在遥感图像上,按地质研究程度和地层在图像上的显示程度为原则划分出的影像单位。
10 .地质解译标志:遥感地质学中,将表征地质及地质现象遥感信息的影像特征,称为地质解译标志。
将提取遥感地质信息的过程称为地质解译,遥感地质信息提取的种种手段,称地质解译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目视解译;(2)光学处理;(3)数字处理.11 .地质调查工作的流程方法:①资料收集分析②遥感图像数据处理③遥感解译④野外地质调查⑤综合分析整理⑥项目险收12 .影像像点位移:根据中心投影的原理,由于地形起伏,任何高于或低于基准面的地面点投影在水平像片上的像点,相对于在基准面上垂直投影的像点,都有位置移动。
遥感技术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应用
2020年第02期总第260期福㊀㊀建㊀㊀建㊀㊀筑FujianArchitecture&ConstructionNo02 2020Vol 260遥感技术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应用肖国铃(福建省地质遥感与地理信息服务中心㊀福建福州㊀350011)摘㊀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ꎬ土地征用㊁储备㊁交易等工作频繁ꎬ掌握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是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重要工作ꎮ对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过程中的遥感解译㊁技术方法㊁线状地物面㊁土地利用㊁调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ꎬ并提出了地类边界采集时应注意的事项ꎮ关键词:土地利用ꎻ现状调查ꎻ遥感技术中图分类号:P23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4-6135(2020)02-0117-04ApplicationofRemoteSensingTechnologyintheThirdLandSurveyXIAOGuoling(FujianGeologicalRemoteSensingandGeographicInformationServiceCenterꎬFuzhou350011)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inChinaꎬlandexpropriationꎬreserveꎬtransactionandotherworkarefrequent.Itisim ̄portanttograsptheaccuratesituationoflanduseandnaturalresourceschangeinthewholecountrytorealizetheachievementofinforma ̄tionmanagement.Thispaperexpoundstheremotesensinginterpretationꎬtechnicalmethodsꎬcurrentsituationoflandsurfaceꎬlanduseꎬsur ̄veyandotheraspectsinthethirdnationallandsurveyꎬandputsforwardsomemattersneedingattentioninthecollectionoflandboundary.Keywords:RemotesensingtechnologyꎻLanduseꎻCurrentsituationinvestigation作者简介:肖国玲(1984-㊀)ꎬ女ꎬ工程师ꎮE ̄mail:2645756939@qq.com收稿日期:2019-09-200㊀引言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ꎬ陆续在全国展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任务(以下简称三调)ꎮ三调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ꎬ是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基础ꎬ摸清家底的一次重要行动ꎮ基于此ꎬ本文详细介绍福建省地质遥感与地理信息服务中心如何在时间紧㊁任务重情况下ꎬ积极组织力量参与该工作ꎬ生产实践中运用遥感技术完善了三调的作业技术路线ꎬ为顺利完成三调工作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技术保障[1]ꎮ1㊀遥感解译工作技术指标遥感解译工作在三调中的技术指标为:①数学基础:三调的数据库成果要求数学基础应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ꎬ1985国家高程基准ꎮ因此ꎬ在内业处理数据的过程中ꎬ需要将原有基础资料如上一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及国家下发影像进行投影和坐标转换ꎮ②调查精度: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上图(根据影像色差和阴影等解译地类边界ꎬ在影像上勾绘界线)面积是100m2ꎻ农用地的上图面积是400m2ꎻ其他地类的上图面积均为600m2ꎬ由于线状地物优先考虑连通性ꎬ允许存在大于50m2的图斑ꎮ③三调遥感解译中的地类代码参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ꎮ2㊀遥感解译工作主要内容2.1㊀权属界线上图图1㊀土地所有权界线示意图(1)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示意图(图1):首先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库确定的权属界线落到三调外业工作底图上ꎬ发现与国家下发影像有位移的ꎬ需要按照协议书记载描述的情况ꎬ将权属界线勾绘到遥感影像正确的位置ꎬ如果权属界线有发生变化的ꎬ必须按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不动产调查的有关规定ꎬ重新补充调查ꎮ118㊀ 福㊀㊀建㊀㊀建㊀㊀筑2020年(2)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上图: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需要上图的主要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ꎬ对于城镇内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可以不做调查与上图ꎮ(3)争议地界线上图:原现状库中的争议地在三调时如仍存在且无法解决的ꎬ继续沿用原二调界线ꎬ对照最新影像进行转绘上图ꎻ对于新增的争议地ꎬ应制作争议原由书㊁争议界线图ꎮ2.2㊀线状地物面状化(1)二调数据库中线状地物ꎬ如:道路㊁河流㊁沟渠等为线性(图2)ꎬ三调的线状地物要求面状化(图3)ꎬ因此需要提取国家下发的上一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线状地物ꎬ结合影像特征进行勾绘ꎮ图2㊀二调线状地物图3㊀三调线状地物(2)线状地物调查时注意事项:①所有达到规定宽度的道路㊁沟渠㊁河流等线性地物ꎬ先按照影像纹理勾绘图斑边界ꎻ通过影像纹理无法判读的ꎬ根据外业调查情况和影像特征补充或修改图斑边界ꎮ②农村区域内ꎬ宽度1m~8m的道路ꎬ判定为农村道路或者公路用地ꎻ大于8m的道路和已经纳入乡镇级以上规划的道路ꎬ判定为公路用地ꎮ③道路㊁沟渠和河流等线状地物被权属线分割的ꎬ按不同图斑勾绘ꎮ在建道路如果用地范围不明确ꎬ可暂时不调查ꎮ④城㊁镇㊁村庄内部的道路ꎬ仅勾绘城㊁镇㊁村庄内部的主干道㊁次干道及支路ꎬ其他道路可与相邻图斑合并ꎮ城㊁镇㊁村内部和外部道路相连接时ꎬ需按两个图斑勾绘ꎬ即城㊁镇㊁村内一个图斑ꎬ城㊁镇㊁村外一个图斑ꎬ并且要使道路在表现时的完整性ꎮ⑤线状地物调查时需要依据交通及水利等部门的相关资料ꎬ从而保证线状地物的连通性ꎮ在不同地类的图斑发生交叉时ꎬ可遵循从上向下俯视ꎬ上部的线状地物连续表示ꎬ下压的线状地物断在交叉处ꎮ如道路与沟渠交叉ꎬ道路应连续表示ꎬ沟渠应断在道路的两侧ꎻ线状地物穿过隧道时ꎬ线状地物应断在隧道两端ꎮ⑥线性地物如果权属㊁坐落㊁宽度㊁走向㊁地类属性只要其中有一项不同的情况ꎬ均不可划为一个线性图斑ꎬ只有五类属性都一致的才可以归并为一个图斑ꎮ2.3㊀城㊁镇㊁村内部图斑的解译二调城㊁镇㊁村㊁内部图斑未细化(图4)ꎬ三调城㊁镇㊁村㊁内部图斑应细化(图5)ꎮ图4㊀二调城镇内部未细化图5㊀三调城镇内部细化后2020年02期总第260期肖国铃 遥感技术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的应用 119㊀解译原则是 先粗后细㊁逐步打开 ꎬ首先勾绘城㊁镇㊁村内部的路网ꎬ按照农经权影像纹理进行勾绘ꎬ再参考地籍数据将图斑细化ꎬ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综合参考预判地类ꎮ内业解译时ꎬ城㊁镇㊁村内部图斑判绘要求:按照农经权影像纹理勾绘道路㊁水系图斑ꎬ道路与水系走向不一致的或者宽度不一致的分割图斑ꎮ城㊁镇㊁村内部多用途的图斑按主要用途调查ꎻ对大型的企事业单位有明显的分割界线的按照地类分类划分多个图斑ꎻ住宅小区或者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内部道路以及绿地划分到座落图斑:①合并土地利用类型一致的相邻宗地ꎬ被线状地物分割的同类宗地分割图斑ꎬ道路㊁水系㊁绿地等单独划分图斑ꎮ②对有多用途的宗地按主要用途调查ꎬ对特大型宗地按宗地内不同用途划分为不同图斑ꎮ③对特大型的企事业单位(含高等院校)ꎬ内部土地利用类型明显不同且分割界线(如市政道路㊁河流㊁较大规模的天然水体或山林等)明显的ꎬ依据工作分类划分成多个图斑(内部道路㊁绿化用地和其他配套除外)ꎮ④城镇内部的快速路㊁主干道㊁次干道㊁支路㊁专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按照城㊁镇㊁村道路用地图斑调查ꎮ⑤行政机关㊁企事业单位㊁住宅小区等内部道路㊁球场㊁绿地归并到座落图斑ꎬ城镇内部的广场㊁文体设施㊁公园与绿地等内部道路归并到相邻图斑ꎮ⑥临街门面等ꎬ归并到城镇道路以外的相邻图斑ꎮ⑦城镇内部符合上图面积要求的耕地㊁种植园用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㊁其他土地图斑等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ꎮ⑧穿越城镇的铁路㊁公路㊁河流等ꎬ保留其完整性ꎬ不作为城镇内部的图斑进行判绘ꎮ⑨城镇内部的公园㊁动物园㊁植物园等及其附属的林地㊁绿地㊁水面等按照公园与绿地调查ꎬ但其范围内大面积天然水体㊁山林按要求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ꎬ不调为公园与绿化用地ꎮ2.4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村庄内部图斑ꎬ主要根据国家下发影像纹理特征ꎬ勾绘地类图斑边界ꎮ内业解译时ꎬ村庄内部图斑判绘要求:①房前屋后不够上图面积的空地㊁晒场㊁树木及宅基地之间的通道等归并到相邻的宅基地图斑ꎮ②村庄内部符合上图面积的水塘按照使用特征调绘ꎬ以生活用水为主的水塘归并到相邻的建设用地图斑ꎬ以农业生产用水为主的水塘调绘为坑塘水面ꎮ③穿越村庄的国有公路㊁河流㊁沟渠等ꎬ保留公路㊁河流㊁沟渠的完整性ꎬ不作为村庄内部的图斑进行判绘ꎮ④村庄周边耕地㊁林地等ꎬ达到上图面积的ꎬ按实地利用现状调查ꎬ原则上不标注203属性ꎬ如原地类是203且确属农村宅基地范围的ꎬ标注203属性(需提供宅基地相关批地材料)ꎻ空闲地㊁公园绿地等按实地利用现状调查ꎬ标注203属性ꎮ3㊀地类边界采集注意事项(1)耕地ꎮ原地类为耕地图斑ꎬ且影像特征一致的ꎬ按耕地判读ꎬ根据影像田埂纹理勾绘耕地图斑范围ꎻ并且每个图斑都应标注种植属性ꎮ对耕地范围内ꎬ必须通过土地平整㊁土地改良㊁覆土㊁修建配套机耕道和灌溉设施等工程手段ꎬ使原耕地恢复耕种条件的坑塘㊁园地㊁林地等ꎬ按实际情况调查ꎬ不得判读为耕地ꎮ耕地内有多种种植情况的ꎬ零星的且面积小的按主要种植情况备注ꎻ对于耕地内种植多年的绿化草地㊁种植林木等情况ꎬ按实际情况勾绘图斑ꎮ如果下发三调影像无法辨认抛荒耕地的田埂边界ꎬ适当参考农经权影像来勾绘图斑边界ꎮ(2)可调整地类ꎮ根据影像纹理勾绘边界ꎬ暂时先继承原可调整地类ꎬ待外业核实联合农业部门认定ꎬ不再新增可调整地类ꎮ(3)新增竹林地类ꎮ竹林地与二调相比属于新增的分类ꎬ套合下发影像同时参考地理国情普查竹林地图斑数据以及农经权影像勾绘图斑边界ꎮ(4)其他地类ꎮ对数据库中其他地类按照影像纹理特征判读ꎬ对影像无法判读土地利用类型的图斑进行标注ꎬ外业调查核实后确认地类ꎮ(5)阴影部分ꎮ内业解译采集时ꎬ影像图上有阴影的地方ꎬ避免因投影差等原因导致房屋㊁耕地或其它地类图斑漏绘ꎬ农村中一些破旧的瓦房分布在山边ꎬ影像上非常隐蔽ꎬ内业解译时做好标记ꎬ在外业重点调绘核实和举证ꎮ(6)关于被树木遮挡的建设用地ꎮ在村庄与林木边缘如果是在二调数据库203图斑范围内且国家影像纹理不清晰的ꎬ而国家下发图斑判为林地的ꎬ开展实地调查ꎻ如果实地为建设用地ꎬ需要拍照举证并调查为建设用地ꎮ二调数据库已是特殊用地的图斑ꎬ在国家下发影像中被林木完全覆盖且无法判读的ꎬ仍然按照特殊用地调查ꎮ(7)拆除图斑地类调查ꎮ已经拆除的图斑现状还未复耕的按空闲地调查ꎻ违法用地拆除不到位的按原地类调查ꎻ拆除的图斑原数据库是住宅用地还是采矿用地的ꎬ不论增减挂钩项目是否已经验收ꎬ只要实地是农用地的按现状调查ꎮ仅列入违法拆除计划或其主体建筑功能部分未拆除的ꎬ不能按拆除图斑来认定ꎮ120㊀ 福㊀㊀建㊀㊀建㊀㊀筑2020年(8)推土区ꎮ推土区如果原地类为建设用地的ꎬ按空闲地判读ꎻ用途不确定的推土区按原地类判读ꎬ图斑应单独图层存放ꎻ推土区原地类为耕地的ꎬ按耕地判读ꎬ并标注 未耕种 属性ꎮ(9)临时用地ꎮ实地为临时用地的ꎬ按原地类判读ꎬ边界以国家下发影像纹理勾绘ꎬ根据规范需将临时用地图斑存放在单独图层ꎮ4㊀国家下发图斑套合分析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范要求ꎬ将国家下发工作影像㊁遥感监测影像㊁农经权调查影像ꎬ叠加国家下发矢量图斑ꎬ内业逐个图斑对比分析ꎮ分析内业解译时判读的地类与国家三调办内业判读的地类是否一致ꎬ并且标注出需要外业调查核实举证的图斑[2]ꎮ5㊀调查工作底图制作内业解译并质检后的数据ꎬ将需要举证的图斑标注 重点调查 ꎬ需要实地核实的标注 一般调查 ꎬ采用统一标识ꎬ制作清晰好判认的外业调查底图ꎮ然后从数据建库软件导出调查工作底图数据包ꎬ使用调查平板导入底图数据包ꎬ开展外业调查与举证工作ꎮ外业调查底图制作流程(图6)ꎮ图6㊀外业调查底图制作流程(1)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底图制作ꎬ针对现有资料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ꎮ主要有两种:①对基础数据资料较齐全且成果现势性较好的区域(已完成地籍调查的乡镇)ꎬ以DOM为基础ꎬ利用城镇地籍调查㊁城镇规划图㊁不动产登记㊁土地审批㊁土地征收㊁土地供应等资料ꎬ采用数据转换㊁抽取或数字化等方法ꎬ将提取的数据进行分类并与城镇调查范围线套合在DOM上ꎬ制作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底图ꎻ②对无基础数据资料或现势性较差的区域(无城镇地籍调查成果)ꎬ将城镇调查范围线套合在DOM上ꎬ制作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底图ꎮ(2)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底图制作ꎬ针对现有资料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ꎮ主要有两种:①对基础数据资料较齐全且成果现势性较好的区域ꎬ以DOM为基础ꎬ结合村庄地籍调查㊁土地整治等资料ꎬ采用数据转换㊁抽取或数字化等方法ꎬ将提取的数据进行分类并与村庄调查范围线套合在DOM上ꎬ制作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底图ꎻ②对无基础数据资料或现势性较差的区域ꎬ直接将村庄调查范围线套合在DOM上ꎬ绘制村庄调查范围内的公用道路㊁水塘㊁成片林木等村庄土地利用框架ꎬ制作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底图ꎮ(3)不一致图斑提取:①农用地变未利用地谨慎提取ꎬ未利用地一般分布于人文因素干扰较少的区域ꎬ而农用地和人文因素共同存在ꎬ两者之间的疑似现象谨慎提取ꎻ②在村庄周边ꎬ大规模㊁规则的㊁与村庄外部地类密切度和融合度比较大的ꎬ不能作为村庄周边附属地物的耕地㊁种植园用地㊁林地㊁草地㊁动土等ꎬ需要提取为不一致图斑ꎮ6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根据国家下发的调查底图和疑问图斑数据ꎬ结合日常自然资源管理相关资料ꎬ采用 3S 一体化技术和综合调绘方法(即内业判读㊁外业调查补测和内业上图相结合)ꎬ逐图斑开展实地调查ꎬ细化调查图斑的地类㊁范围㊁权属㊁耕种情况等信息[3]ꎮ7㊀结语综上所述ꎬ运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空间数据应用信息ꎬ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细化处理ꎬ能够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能力ꎬ有助于全面查清当前国土利用现况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ꎬ掌握翔实的国土基础数据ꎬ建立现势性的国土利用信息数据库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ꎬ实现国土信息的快速查询㊁检索㊁更新修改㊁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ꎬ达到土地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和自然资源信息的服务社会化ꎮ参考文献[1]㊀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闽政文[2018]87号)[Z].2018.[2]㊀TD/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北京:地质出版社ꎬ2019.[3]㊀丛越君ꎬ李滢.如何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ꎬ2018(03):32.。
地质遥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七章地质遥感1本章内容概要(1)概况(2)遥感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和实例遥感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工作程序区域构造与岩性遥感信息解译图像处理与地质信息提取(3)遥感地质矿产勘查方法和实例遥感地质矿产勘查的工作程序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技术(4)遥感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和实例滑坡、泥石流的遥感调查技术地下煤层自燃遥感调查2本章内容2.1 概况地质工作担负着为国家提供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保护地质环境,实施地质勘查工作的科学管理的任务,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工作,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作的特点。
遥感方法正在成为地质工作的重要手段。
地质工作,特别是中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通常要同时对几千平方公里、以至几十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区域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野外调查和研究,迫朔地质历史和各种地质动力过程,解决物质构成、构造等一系列基础地质问题,探讨成矿的条件和规律,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依据。
常规地质工作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区域的宏观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量,减轻地质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加快地质调查的速度。
地质现象受环境因素,如植被、地貌、气象、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地质工作需要在对这些纷繁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透过表象提取实质性的信息,达到认识地质现象本质的目的。
遥感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数据处理
1 数据预处理: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处理 2 数据融合:将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质量 3 特征提取: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遥感数据的特征信息 4 信息提取:根据特征信息进行地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5 数据可视化:将提取的地质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分析和理解 6 数据管理:对遥感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球表面 的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遥感的分类
01
主动遥感:通过 向目标发射电磁 波,接收反射信
号进行探测
02
被动遥感:通过 接收目标自身发 出的电磁波进行
探测
03
光学遥感:利用 可见光、红外、 紫外等电磁波进
行探测
04
微波遥感:利用 微波进行探测, 具有穿透云雾的
遥感地质解译
01 遥感影像分类:根据地质特征 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02 地质构造分析:通过遥感影像 分析地质构造特征
03 矿产资源勘探:利用遥感技术 寻找矿产资源
04 地质灾害监测:通过遥感技术 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3
遥感在地质调查 中的优势
高效性
数据获取快:遥感技术 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
节省时间。
自动化程度高:遥感技 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 和分析,减少人工操作。
01
覆盖范围广:遥感技术 可以快速覆盖大面积区
域,提高调查效率。
02
03
分辨率高:遥感技术可 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
提高调查精度。
04
准确性
01
04
遥感技术可以分析地质构 造和矿产资源分布,为地 质调查提供科学的依据。
03
地质调查中的遥感技术研究
地质调查中的遥感技术研究一、引言遥感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地质调查就是其中之一。
而在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帮助地质学家更加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地质结构、地貌形态、矿产资源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1.地质结构分析在地质结构分析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者飞机等高空设备采集到地表图像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细节,如地表构成、地形等等。
通过将这些图像数据合成为三维数字模型,地质学家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地质结构分析工作,并推断出不同地层之间的构造特征,从而进一步揭示地球内部的运动规律,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2.地貌形态研究地貌形态对于地质学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遥感技术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地貌形态进行全面、多角度的观测,通过合成形成全景、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详细细致的描述出地貌形态的不同尺度特征。
这些数据的处理分析将有望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3.矿产资源勘探矿产资源勘探是地质调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而遥感技术也为该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遥感技术能够采集到地质结构、地貌形态、等成分相关的数据,对矿产资源的分布、种类、成因、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节约大量物力、财力资源,帮助地质工作者更好的定位矿床,发掘矿产资源,实现科学、精准合理的资源利用。
三、遥感技术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1.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三维数据模型,是遥感技术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空间三角测量技术实现高精度的数字化地表表示,为地理、环境、水文学分析等提供精确的几何信息。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依靠于激光雷达技术或者雷达干涉数据等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2.多光谱遥感技术多光谱遥感技术是区分大量地物(如地表水、植被、城市建筑物、土壤、矿产资产、河流和湖泊)等特征的地球表面颜色图像分析的有效手段。
与传统黑白图像不同,这些多种颜色带,可以区分和区别出不同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DD 200101 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二ОО一年三月二十日前言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地质调查工作的需要,按我国目前遥感地质应用的先进水平制定的。
附录A、附录B都是本标准的标准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朝铭、贺尚荣。
参加起草人:刘纪选、黄海、齐泽荣、耿燕婷。
目录前言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定义 (1)4 总则 (2)5 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制 (3)6 实地踏勘 (5)7 遥感地质调查 (5)8 实地检查验证 (6)9 遥感地质调查报告编制 (7)10 质量检查及成果验收 (8)附录A(标准的附录) 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纲 (10)附录B(标准的附录)遥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12)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DD 2001-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遥感方法进行1:250000地质调查的内容、程序、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未开展过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地区的遥感地质调查工作。
同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考。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即构成本标准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下列标准时应以最新版本为准。
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GB 15968—1995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DZ/ 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遥感利用地物(或天体)对电磁波谱响应的影像信息进行非接触式远距离科学研究或勘查测量。
3.2 遥感地质调查以遥感资料为信息源,以地质体、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对电磁波谱响应的特征影像为依据,通过图像解译提取地质信息、测量地质参数、填绘地质图件和研究地质问题。
(完整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总则 (5)4。
3任务 (5)4.4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5)5基本要求 (6)6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9)6.1设计书编制原则 (9)6。
2设计书内容要求 (9)6.3设计书审批 (10)7图幅调查 (10)7。
1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10)7。
2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 (12)7.2.1平原地区 (12)7。
2.2丘陵山地地区 (13)7。
2。
3岩溶地区 (14)7。
2。
4滨海地区 (14)7。
2.5内陆盆地区 (15)7.2。
6黄土地区 (16)7.2.7红层地区 (16)7。
2.8冻土地区 (17)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7)7。
3。
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7)7。
3.2遥感调查 (18)7。
3.3水文地质测绘 (19)7。
3.4地球物理勘探 (20)7。
3。
5水文地质钻探 (24)7。
3.6水文地质试验 (26)7.3.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7)7。
3.8地下水动态监测 (28)8综合评价 (29)8.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 (29)8.1。
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29)8。
1。
2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30)8.1。
3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 (31)8。
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 (35)8.2。
1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35)8。
2。
2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 (37)8。
2.3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 (39)8。
2.6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44)8.2。
7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45)9图件编制 (45)9.1编图基本原则 (45)9。
2单幅图 (46)11。
3综合评价图 (46)10数据库建设 (46)10。
1基本要求 (47)10.2数据库内容 (47)10.3数据库建设的组织 (47)10。
4数据库格式 (47)11成果 (48)11。
1_250000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
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DD 200101 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二 О О 一 年 三 月 二 十 日前 言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地质调查工作的需要,按我国目前遥感地质应用的先进水平制定的。
附录A、附录B都是本标准的标准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朝铭、贺尚荣。
参加起草人:刘纪选、黄 海、齐泽荣、耿燕婷。
目 次前 言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定义 (1)4 总则 (2)5 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制 (3)6 实地踏勘 (5)7 遥感地质调查 (5)8 实地检查验证 (6)9 遥感地质调查报告编制 (7)10 质量检查及成果验收 (8)附录A(标准的附录) 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纲 (10)附录B(标准的附录) 遥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12)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DD 2001-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遥感方法进行1:250000地质调查的内容、程序、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未开展过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地区的遥感地质调查工作。
同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考。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即构成本标准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下列标准时应以最新版本为准。
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GB 15968—1995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DZ/ 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遥感利用地物(或天体)对电磁波谱响应的影像信息进行非接触式远距离科学研究或勘查测量。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推荐完整)
火山岩剖面
• 测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在研究划 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 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 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查 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 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 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依据火山岩岩石矿物特征 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 划分火山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 或大地构造背景。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 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重 点研究的火山机构必须测制“十”字型岩性岩相图。
一、剖面测制
• 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
• 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无论实测或修测 图幅都必须按统一规定布置实测剖面,通过地质剖 面实测,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 岩、混杂岩等)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 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 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项区域地 质调查所需指数(如时代指数、古环境指数、古气 候指数、岩质指数、土质指数、水质指数生态和古气候等方面区域 地质调查都是从实测地层剖面入手的
变质岩剖面-2
• 研究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 环境,以及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查明不同变 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并建 立序次关系;查明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类型、划分变质 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根据变质作用、变 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 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 分别建立地(岩)层序列和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 并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
自然资源行业标准目录202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2 TD/T 1021-200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3 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4 TD/T 1023-2010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15 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16 TD/T 1025-2010
70
DZ/T 0130.4-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4部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1:5000和1:200000
71
DZ/T 0130.5-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5部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1:250000土壤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72 DZ/T 0130.6-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6部分:水样分析
29 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30 TD/T 1001-2012
地籍调查规程
31 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32 TD/T 1034-2013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
33 TD/T 1035-2013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
34 TD/T 1036-2013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16部分:实验室样品副样保 存
83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84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85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86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地质勘探中的遥感技术
地质勘探中的遥感技术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及技术对地球上的地质信息进行探索、研究和获取的过程。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手段,通过获取并分析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遥感图像,可以提供大量的地质信息,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遥感技术的概述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物质和地貌的信息,进而揭示地质构造、岩性类型、矿产资源等地质信息。
二、遥感图像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1. 地质构造的解析遥感图像可以通过地貌、水系、岩石分布等信息反映地球上的构造特征,如构造断裂、褶皱等,从而为地质构造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2. 岩性类型的识别根据遥感图像中的光谱特征和纹理信息,可以判断出不同地质单元的岩性类型,如沉积岩、火山岩等,从而为勘探工作提供岩性分布的依据。
3. 矿产资源的探测遥感图像可以通过反射率、吸收率等参数来识别不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方法与技巧1. 遥感影像的获取地质勘探中一般采用卫星遥感或航空遥感的方式获取遥感影像,通过选择合适的卫星或飞机载体,并结合地表特征和所需的空间分辨率,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片。
2. 遥感信息解译遥感图像解译是将遥感图像转化为地质信息的过程。
通过对遥感图像中不同颜色、纹理和形状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以获取地质信息。
3.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遥感数据的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分类和图像融合等方面。
通过这些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取和分析地质信息。
四、地质勘探中的遥感技术案例1. 对某地区地质构造的研究通过使用遥感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并通过对图像特征的解读,揭示出该地区的构造特征,为该地区的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线索。
2. 矿产资源勘探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的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识别出不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提供了矿产勘探的重要依据。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印发遥感地质系列标准的通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印发遥感地质系列标准的通知
正文:
----------------------------------------------------------------------------------------------------------------------------------------------------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印发遥感地质系列标准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为规范遥感地质工作,推动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各领域的应用,我局组织制定了《遥感影像地图制作规范(1:50000、1:250000)》(编号DD2011-01)、《遥感解译地质图制作规范(1:250000)》(编号DD2011-02)、《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指南(1:50000、1:250000)》(编号DD2011-03)、《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250000)》(编号DD2011-04)、《矿产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要求(1:50000、1:250000)》(编号DD2011-05)、《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要求(编号DD2011-06)》、《环境地质遥感监测技术要求(1:250000)》(编号DD2011-07)七项标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印发的《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编号DD2001-01)同时废止。
上述各项标准在执行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反馈局总工程师室。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结束——。
5-区域水文地质普查遥感技术基本要求
一、总则1、在当前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应用的遥感技术,主要是对卫星像片和航空像片(以下简称卫片和航片)进行水文地质解译,以解决某些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
这一工作必须贯穿于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全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设计编写、野外工作、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等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除了应用卫片和航片外,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航空红外扫描图像。
红外图像对地表水体、土壤湿度的变化及某些与含水量不同有关的岩性或构造,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显示。
尤其是在第四纪松散岩层、基岩裸露山区和热泉水分布地区效果较好。
在困难地区必要时可进行红外扫描飞行。
3、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应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提高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精度,减少野外工作量。
在编制设计阶段,应开展遥感图像的地质、水文地质解译,以便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工作量,并在野外工作阶段进行验证。
4、在1/50万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应以遥感图像解译为主,补充必要的水文地质测绘和勘探工作。
特别是在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较多、研究程度比较高的地区通过对航片和卫片的水文地质解译,采用编测结合,以编为主,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进行工作。
5、遥感图像水文地质解译,除运用最基本的常规目视解译方法外,有条件时,应采用假彩色合成、假彩色密度分割、影象边缘增强等技术,突出有效信息,以提高遥感图像水文地质解译效果。
6、最终报告的验收,要注意检查遥感图像资料的利用程度与实际效果。
二、准备工作1、在野外调查以前,必须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遥感图像资料理集、像片质量评价和编录、设备仪器准备、制作航片镶嵌图、进行水文地质初步解译及编写踏勘计划等。
2、在水文地质普查任务确定后,应及时搜集各种遥感图像。
当前,遥感图像主要是指卫片和航片。
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应充分利用不同波段的卫片。
卫片应视需要放大到1/100万至1/20万,搜集l—2套。
航片一般以比例尺为1/5万为宜,搜集1—2套。
其中,一套作像片镶嵌图或作典型样片用。
我国现有标准中有关遥感技术的相关标准概要
积雪遥感监
测技术导则
QX/T 96-2008
规定了积雪遥感监测的原则、监测流程、监测方法、产品制作、质量控制内容等。适用于利用气象卫星等星载光学仪器的积雪覆盖遥感监测。
44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CH/T 1005-2000
(2.5mm以上红外波段)的红外辐射定标
18
航天遥感图
像定位精度
检测方法
GJB4407-2002
规定了航天遥感图像定位精度检测的基本要求、方
法和操作程序。适用于光学、微波航天遥感图像测
定地面目标二维或三维坐标时其定位精度的检测
19
SAR数据处
理系统通用
GJB5175-2004
规定了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地面处理系统的主要作战使用要求,适用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地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
DZ/T0195-1997
规定了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及工作规范文本编写的基本要求、内容构成及其编写格式,适用于编写物探化探遥感各种方法及各类勘查工作的规程规范
33
遥感煤田地
质填图技术
规程
MT/T 1043-2007
规定了遥感煤田地质填图(1:5万,1:2.5万,1:1万,1:5千)的目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并规定了设计编制、原始编录、资料成图方法、填图报告编制、检查验收等要求,适用于不同类型地质可解译程度地区的煤田地勘查阶段使用航天、航空遥感技术进行的煤田地质填图,可作为煤田地质填图以外的其他遥感地质填图参考性技术标准
14
航天遥感数
字图像产品
存储条件
规
GJB4031-2000
定了航天遥感数字图像产品存储的介质技术要求、库房环境要求及维护管理要求。适用于航天遥感数字图像产品存储的介质选用、场地建造的技术指标制定及性能评价、维护管理等
遥感调查作业指导书
辽宁有色地质勘查总院/作业指导书编号:QC 7.5.1-06 批准日期:2001-7-20修订日期:2001-7-30 修订状态:A/1 遥感调查作业指导书页码:1/21遥感调查作业指导书1技术文件(规范、规定)(1) 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2) DZ/T 0190-1997《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
(3) DZ/T 0143-94《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
(4) GB 15968-1995《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5) GB/T 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6) DZ/T 0197-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7)《地质调查项目原始资料检查暂行规定》(《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2 技术要求和操作细则(1) QC 7.5.1—06-01《遥感地质调查操作细则》。
辽宁有色地质勘查总院/作业指导书编号:QC 7.5.1-06 批准日期:2001-7-20修订日期:2001-7-30修订状态:A/1 遥感调查作业指导书页码:1/21遥感地质调查操作细则第一章地物波谱测试工作方法1 测试仪器的选取(1)线性标定:线性动态范围有3个量级,最大信号(0.8~1.0)对应太阳常数照明的标准板(ρ<90 %)分值响应输出,线性误差<3%(回归误差)。
(2)波谱响应度标定:反射率>1、≤15的目标,信号与噪声比应>10;反射率>15的目标,信号与噪声比应>20。
(3)波谱分辨率:实用分辨宽度对0.04~1.1μm的小于5 nm,对于1~2.5μm小于15 nm。
(4)波长位置:波长位置精度应于光谱分辨半宽度相当。
(5)二级光谱:对于光栅分光仪,二级光谱强度应小于该处一级光谱的1%。
(6)杂散光:杂光强度应小于信号3个量级以上,以检测不出明显值为标准。
(7)工作环境:温度-20~+40℃;湿度0~8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1 :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技术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图像处理、遥感解译、实况调查、室内遥感编图等内容。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DZ/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 50 000)》规定的遥感工作,1 : 5万、1 : 2.5万地质矿产普查中的遥感工作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DZ/T000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 50 000)3 术语3.1 图像泛指由摄影方式直接获胜的,由遥感、地学或其他数据直接生成的,以及由各种功能图像处理或多源信息复合处理生成的像或图。
3.2 影像图像中,由波普特征、空间特征表征的特定的现象。
3.3 合成彩色图像中,由地表自然景观中红、绿、蓝三个波段的遥感物理量分别赋予红、绿、蓝三色合成的混色称真彩色;由近红外、红、绿三个波段的遥感物理量分别赋予红、绿、蓝三色合成的混色称红外彩色;由其他物理量分别赋予红、绿、蓝三色合成的混色,一般统称为假彩色。
3.4 影像结构指图像亮度或灰度的空间变化,如平滑、均一、粗糙或繁杂程度;基种灰度或图形组合重复出现的频率、方向性及强度等。
目视定性分析,一般用不同粗糙度或周期性图形表征;计算机定量分析,用结构变量或结构图像表征。
3.5 影像构造指由地物的色调、形状、大小、阴影等组成的影像,一般表现为点、线、链、格、栅、环等影像要素有规律的排列组合。
3.6 影像特征影像中可以用来区分相邻地物或识别地物属性的波普特征或空间特征,如色调、结构(纹理)、构造(图案)、地貌及水系类型、大小、阴影、特定的空间分布位置及与周围地物的相关关系等。
3.7 特征影像指在同一地质、自然地理景观背景中,某地物(地质体)特有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影像特征或几种影像特征的组合。
3.8 遥感解译指从遥感图像中识别和提取某种特征影像,赋予特定的属性内涵,并加以专业语言化的过程。
4目的任务遥感图像中蕴藏着大量不同性质、类型和尺度的地质信息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中遥感工作的任务是从遥感图像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关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构造、矿产等信息;研究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推断地质作用过程及其运动状态等。
目的用以增强地质工作预见,有效地布署野外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填图速度、质量和深化区域地质认识。
5工作程序区调中遥感工作程序为:遥感资料收集,图像、数据处理,遥感解译,实况调查及室内遥感地质编图。
6 遥感资料收集6.1 区调中应尽可能选取用多种类型、多种时相的航天、航空遥感图像、数据。
一般应有地面分辩率优于30m的航天多波段遥感图像、数据和比例尺大于1 : 5万的航空摄影图像。
6.2 航天、航空遥感图像一般应无云覆盖、无云影、无感光处理缺陷,影像清晰、反差适中,像片内部及相邻相片间无显著偏光、偏色现象。
7图像、数据处理分为全区性处理及局部性处理。
前者应在区调设计前完成,后者可在遥感详细解译和填图过程中针对所研究的地质问题开展。
7.1 航空遥感图像处理7.1.1 航空像片比例尺过小或过大而不利于区调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像片适当放大或缩小。
7.1.2 由于自然地理景观特点限制或季节影响,图像反差过大、过小,色彩平淡或影像清晰度欠佳不利于地质信息提取时,一般应进行计算机图像增强处理,对图像反差进行调整、改善图像色彩。
7.1.3 区调中必要时,可编制航空摄影像片平面图。
一般在平坦地区可采用整张像片纠正、用切割镶嵌法从中心向外扩张镶辑;丘陵区,可采用分带纠正光学镶嵌或切割镶嵌法镶辑;在山区应采用正射投影仪扫描纠正成图。
7.2 航天遥感图像处理7.2.1 预处理7.2.1.1 用于区调中遥感的图像、数据必须进行旨在优化像片质量为目的的必要的预处理。
7.2.1.2 几何变换,将遥感图像的投影从原方式变换成6°分带、1980西安平面坐标系的高斯-克吕格投影方式。
为使图像与1 : 5万地理底图精确叠合,在几何变换中使用的控制点对不应少于6对,点对分布应均匀。
7.2.1.3 区调图幅跨越数景航天遥感图像时,一般应采用彩色数字图像镶嵌技术进行镶辑。
7.2.1.4 当图像中局部云覆盖有碍信息提取时,可采用同一地段其他时相的无云图像经彩色数字镶嵌方式镶入覆盖区。
7.2.2 彩色合成7.2.2.1 区调中使用的区域性基础图像,一般应采用波长为0.7~0.9um,1.5~1.8或2.0~2.4um,0.6~0.7um等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色的假彩色合成方式,而不采用标准假彩色合成方式。
7.2.2.2 合成图像色彩平淡而不利于地质信息提取时,应进行反差扩展或彩色坐标变换图像处理予以增强。
7.2.2.3 图像各波段之间相关度很高时,应进行主组分分析处理,选择其中区分地质体、地质现象能力强的组分进行合成。
7.2.3 岩石波谱特征近似时,为了区分岩性可采用比值增强处理。
7.2.4 线状影像增强和提取,一般采用单向滤波模进行处理。
8遥感解译遥感解译应贯穿于区调任务确立之后到最终资料整理之前的地质工作过程中。
一般在任务确立之后进行区域解译和初步解译,在正式进行野外地质填图之前完成详细解译。
8.1 进行遥感解译时,必须首先熟悉拟用于解译的各种图像生成(处理)方式,及图像可能表征的主要方面。
8.2 遥感解译一般以目视平面(立体)观测为主。
若条件允许,应力求在具有人机对话能力的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支持下进行解译。
8.3 遥感解译应从地质研究程度高、地质资料丰富的地区开始,从区域性宏观解译逐渐向局部性微观问题研究过渡,从直观地质信息提取逐渐向复杂因素组成的地质体的信息提取过渡,从定性地质信息提取向定量信息提取过渡,循序渐进、反复解译,逐步深化、提高区域地质认识。
8.4 根据区调工作进程遥感解译内容应各有侧重:区域解译,一般在包含调查区在内的1 : 50万、1 : 20万区域性航天遥感图像上进行,主要研究调查区所处区域构造背景及提出下步应解决的区域地质问题;初步解译,一般在比例尺为1 : 5万、1 : 2.5万的航天航空遥感图像上进行,重点是客观地提取内涵地质构造和三大岩类时空分布信息的线状、环状和块状影像,对调查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褶皱、断裂构造进行初步研究;详细解译,一般在航空遥感图像上进行,重点是研究各种正式、非正式填图单位的分布,岩性、岩相及厚度横向变化情况,褶皱形态及演化特点,断裂性质、规模及相对时序等。
8.5 线状影像解译8.5.1 应详细研究线状影像的波折、弯曲、分叉、复合特点,影像之间的穿插、交切、限制等关系,影像两侧位移、牵引、旋扭等现象。
航天遥感图像中提取的区域性线状影像,一般应通过航空遥感图像解译,进一步详细查明航天遥感影像内部结构、构造特点,与毗邻地区线状、环状及块状影像的相互关系。
8.5.2 经解译的线状影像,应按地质属性进行分类、命名。
凡属断裂构造应尽可能按其构造性质进行分类,按统计方向进行分组,按规模大小(长度、宽度和估计切割深度)划分等级,有条件时应根据相互关系确定相对时序和划分体系。
8.6 环状影像解译8.6.1 应详细研究环状影像内外色彩,结构、构造特点及其变化,相关联的不同清晰度的环状影像之间相互包容、叠加、镶嵌、切割、辐射、星散等空间分布关系,环状影像与相关的线状影像之间交切、限制、辐射等同生、衍生关系以及可能提供鉴别地质体理深、产状变化和形成相对时序等信息。
8.6.2 经解译的环状影像应按地质属性加以分类。
对那些与岩浆侵入、喷出活动和热液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环状影像,应充分利用各种特征影像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岩体产状、埋深和侵入相对时序。
对那些与构造侵位、底劈等构造活动有关的环状影像,应查明相关的不同级次的构造控制作用。
对与褶皱形变有关的环形影像,应根据影像边界特征及断裂、节理系的分布特点对形变期次进行探索。
8.7 块状影像解译8.7.1 应详细研究块状影像的影像结构、构造特点,块状影像中层纹之间平行、交叉、切割、分岔、合并、尖灭及韵律变化等现象,块状影像内色彩变化及色异常分布特点等。
8.7.2 块状影像应按地质属性加以分类。
对于沉积岩类和浅变质岩类,应通过影像标志层、层纹特征变化研究岩层的岩性、岩相、厚度、接触关系和产状变化;对于侵入岩类,应详细分析影像结构、构造特点,尽可能对岩体加以详细分解,研究相互间的接触关系、圈定接触变质带的范围;对火山岩类,应利用特征影像追踪火山机构,划分不同岩石区带,研究火山机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与区域断裂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变质岩类,应充分利用影像结构、构造特点详细划分不同岩性的岩石区,研究相互接触关系及构造形变特点;对于第四纪堆积,应根据块状影像与地貌关系划分其成因类型,确立相对时序。
9 实况调查一般在区调任务确定之后必须进行踏勘性实况调查,在岩石、地层、构造地质剖面测制和重大地质问题研究过程中必须进行解译标志专题研究性实况调查,在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进行检查、验证性实况调查。
9.1 实况调查应在图像处理和遥感解译基础上进行。
9.2 实况调查一般采用路线观测、观察点控制方式进行,在点上、点间必须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
9.3 踏勘性实况调查,一般应横穿图幅中不同自然地理景观和不同构造、岩石区,重点了解不同岩石区的水系特征,岩性与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及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岩石出露区、植被覆盖区的影像特征、及主要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特征影像,建立初步解译标志;查明调查区可解译程度并加分区。
9.4 解译标志专题研究性实况调查,应重点查明地质剖面上各种岩性岩石和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填图单位(单元)的特征影像,确立尽可能多的影像标志层;详细研究经野外地质调查确定的各种重大地质构造的影像特征,建立直接、间接用于填图的影像标志;初步确定各种地质体界线的直接、间接定位方法和可能达到的定位精度。
9.5 检查性实况调查,应着重研究地质属性不明和多解的影像的地质意义;查明由于地质体产状变化、岩性岩相变化、褶皱形变或自然地理景观变化等引起填图对象的影像特征或特征影像变化特点,补充、完善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的解译标志。
9.6 验证性实况调查,主要验证图幅中应用遥感填绘的地质图中地质体属性判定的正确与否,地质界线定位的准确程度。
10室内遥感编图遥感编图一般在详细解译基础上进行,在进行正式野外地质填图之前初步完成,在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加以完善。
10.1 沉积岩、浅变质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填图单位一般划分到组。
对确定填图单位界线位置,研究岩层厚度、岩性岩相、构造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层、层纹等应作为非正式填图内容加以表示。
10.2 侵入岩采用岩石谱系单位方法填图,侵入体、单元为基本填图单位。